道德滑坡評論
A.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道德滑坡」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B. 道德滑坡論對嗎
道德滑坡論對於某些情況某些人來講的話確實是這樣的。道德的正能量還是很多人弘揚的。
C.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滑坡現象
以後會好的沒必要擔心,杞人憂天嗎?
D. 自選角度談談對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的認識
不同意上述現象。
認同道德滑坡,也就要認同原先的社會道德水平曾經很高。專
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屬歷史上、改革前,中國整體社會道德水平很高。
文獻資料中,所提及到的社會道德水平程度高,恐怕只局限於文化圈中。
鄉野村夫,各朝各代,都有社會丑惡現象的描述與記載。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呼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范。傳統道德規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不適應,不能理解為道德滑坡。
在傳統社會中,見利忘義、坑蒙拐騙、爾虞我詐一樣存在,只不過沒有市場經濟土壤生長與誘發。
E. 怎樣看待道德滑坡
中國近百年來,舊的基本廢除,新立起來的又被否定了,學西方的好的學不來,壞的一學自通。正所謂學好難學壞易啊。其實東方與西方是人類在地球上的兩大不同體系,都有各自歷史淵源發展而形成的文化傳統與風俗習慣,古時由於海洋的阻隔,東西方很難在文化上有所交流,才形成了東西方兩大完全不同的宗教:東方佛教系列與西方基督教系列。中國曾經是東方文化的代表,而且中華民族是至今世界上唯一連續延續了五千年文化而不曾中斷過的,而其次民族的文明都由於洪水的災難而毀滅了。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今天西方人的思維觀念與思維過程沒有東方人的復雜,因為今天西方人它所形成的歷史很短,而形成復雜思維方式它需要一個漫長過程,西方人目前還不具備這樣一個條件,而中國人就不同了,它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所形成的思維習慣已經溶於中國人的血液中了,這是東西方人思維習慣不同的根本原因,這不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是誰也無法去改變的。那麼在近百年來,中國在全盤學西方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就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傳統的那一道東西是不適應了,應該丟棄,但又不是那麼容易去丟棄,因為它已經注入你的血液之中,那麼怎麼辦,於是就採用強行灌輸的方式,還加上高壓方式以及一些不人道的方法,強迫中國人去接受一個西方的思想。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國人的道德價值還能去堅守嗎?其實中國人的價值觀是受儒、釋、道文化的影響形成的,西方人的價值觀是受西方宗教的信仰而形成的,它是兩道系統,是中國人自己把自己的價值觀打亂了,能不出現問題嗎?
F. 如何看待我國出現的道德滑坡現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為人民服務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蔚然成風,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應當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高重重視。」。這些論述,對在如何評價目前我國道德建設形勢的問題上發生的爭議作了科學的總結,實事求是地肯定了成績和指出了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國的社會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譽之為「第二次革命」,有人稱之為「社會轉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們道德觀念和行為的變化,這種變化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中國人傳統的義利觀、效率觀中包含的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比如「君子言義不言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重人際和諧不重工作效率,謀人勝於謀事等觀念受到挑戰,逐步被淘汰。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道德觀念開始逐步確立,追求個人正當利益、重視個人價值、開拓創新、平等競爭、講求效率、珍惜時間、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和人才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在開放條件下,對外交往日益增多,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行「和平演變」戰略和「西化」、「分化」策略,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依仗著經濟優勢和文化宣傳優勢也滾滾而來,不斷地散發著影響。
而市場經濟通行的商品交換原則也越來越多地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蔓延,國家意識、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削弱。
這種情況污染社會風氣、腐蝕人們的靈魂、敗壞人們的道德品質,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遠和冷漠。其結果,必然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還將影響到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貽誤子孫後代。市場經濟帶來的雙重影響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影響是人們道德意識的混亂迷惘。
人們久已習慣的道德觀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惡標准都受到了挑戰和沖擊,而新的觀念和標准究竟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混淆甚至顛倒了。道德行為失范,道德評價混亂,道德精神迷失,腐敗和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中國的倫理道德狀況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如何看待這些現象引發了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曾發生過一場關於當前道德狀況究竟是在「滑坡」還是「爬坡」的爭論。持「滑坡」論觀點的同志,較多地看到了社會不正之風蔓延、貪污腐敗嚴重、黑暗勢力上升、犯罪現象增多等情況,認為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的道德總體上在「滑坡」,甚至正在走向「崩潰」。而另外一些同志認為,當前的「道德失控」、「滑坡」只是暫時的現象,與這些表面的「滑坡」相伴隨的,還有深層的道德進步,如人們在道德心理和行為中出現的由「假」向「真"、由「虛」向「實」、由「依賴順從型」向「獨立進取型」、由「封閉」向「開放」、由「單一化」向「多元化」回歸等變化。
從長遠看,這是新的、現代道德文明振興的開始。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不但分別地看到了我國道德現狀的某個方面,而且觸及到了不同的評價標准、思考方式以及道德發展導向的抉擇。這場爭論的意義不在於是否得出了什麼結論,而在於促使人們開闊了思考我國道德和道德建設問題的眼界,更加註意從社會歷史的運動過程和前進方向,從道德的動態發展來考察道德問題。歸根結底,我們越是重視道德,就越是要自覺地推動它同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在這里,我們絕不能把道德看成是某種一成不變的、僵死、凝固的東西。正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的,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包括公民道德建設在內,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存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思想道德領域中發生的混亂已經給我國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又是契約經濟,講信譽、守信用是保證市場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可是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上半期,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經濟信用失常現象。其中突出表現為兩種行為:一是不遵守經濟合同,二是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不遵守經濟合同,企業之間互相拖欠,形成所謂「三角債」。
到1991年6月1日,清理「三角債」終於被提到總理辦公會上討論解決辦法時,全國的「三角債」已經累計達到3000元。「三角債」拖垮了不知多少企業。某煤礦賣出去的煤收不回貨款,交不起電費,被電廠停了電;欠了鐵路的運費,鐵路又把火車停了。無奈之下煤礦停了工,幾千職工、數萬家屬窩在山溝里,電燈不亮,自來水不流,沒吃沒喝,廠房裡荒草長得半人高,一片凄涼。經過國務院幾次大規模的清欠「三角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形成「三角債」的因素仍在發展,互相拖欠的「網」越織越密,越拉越緊,已造成了經濟運行的梗阻。
大量事實表明,在經濟交往中發生的違約拖欠行為,並不完全是經濟因素如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或自身資金緊缺造成的。許多經濟實體從成立之日起,就立意行騙,有意設置陷阱,利用欺詐手段跟另一方進行經濟交往。一旦騙行敗露,就捲款潛逃。
這些惡意欺詐的行為,給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據公安部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天津、大連、沈陽、深圳等計劃單列市每年因詐騙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在2億元以上,全國每年損失幾十億元)。同時,詐騙得來的錢財,不是被犯罪分子揮霍掉,就是流往境外,或是被他們用來腐蝕拉攏幹部,編織「關系網」和尋找「保護傘」。由於合同欺詐行為屢屢發生,為了避免上當,一些地方和企業被逼得採用了以貨易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方式。
1996年合同交易額只佔整體經濟活動中交易量的30%左右,合同履約率亦不足50%。這種由現代信用交易向原始交易方式的倒退,原因很簡單:游戲規則得不到維護的市場經濟沒法獲得發展。
經濟信用失常的另一種表現是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現在幾乎任何-種商品都可能是假冒偽劣的,幾乎沒有一個消費者沒有受過坑害。更為惡劣的是一些有毒的食品,如有毒大米,有毒豬油,假酒,還有假葯,嚴重地威脅到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因使用了不合格的熱水器造成死亡的,喝假酒喪命的,戴了偽劣「視力矯治鏡、」而致盲的,屢屢發生。
有些制假者的制假手段可以說是喪盡天良,比如說做豆製品摻黃泥、石灰;制酒用工業甲醛兌水,明知這樣做是害人的,但為了賺錢,什麼也不顧了,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製造假冒偽劣商品如此猖狂,有利益驅動,有監管不嚴、執法不力、制假者道德水平低下等原因。
但是它越演越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有些地方幹部認為,「假冒得利」、「假冒出效益」、「假冒出政績」,把制假售假視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一條出路,把「打假」與搞活經濟對立起來。在這些地方官員的庇護下,當地的制假活動已形成了規模,打出了名氣,形成遠近聞名的制售某某假冒偽劣商品的××村、××鎮、××縣。
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做後盾,當地的制假售假分子氣焰囂張,暴力抗拒執法。在廣西、雲南、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都發生過暴力抗拒執法的惡性案件。這些現象的背後,不僅是認識問題,還隱藏著大量的幹部腐敗案件。這就說明道德建設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人口素質主要包括道德素質。道德在我國滑坡是一個事實,誰都承認。山體滑坡是一個可怕的自
然現象,速度快,涉及面廣,破壞性大。把公眾道德的退化叫做"道德滑坡",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提法。這
就產生了道德缺失型低素質。
中國國民在道德領域里最大的、最核心的、最可怕的問題是什麼?其實只有兩點,第一是缺乏法律觀念,
第二是缺乏誠信。所謂滑坡,也主要表現在這兩個方面。
在中國,人們把法律看得很輕,把勢力、權力和關系看得很重。關系叫路子,也叫門路。關系多的人,叫做"路子野"、"門路廣"。關系多,如魚得水,事事順遂;關系少或者沒有關系,則寸步難行。在關系面前,什麼法律法規,都成了擺設。所以,許多人都十分注意建立"人脈"。在我國社會,違法行為常常不被看作危險和恥辱,反被看作有能力有辦法。至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不法之徒,桌子底下就搞定了,不必遵循規章制度。法律的權威不立,秩序就大亂,自有人亂中取利,更多的人是在亂中失利,嚴重的失去生存條件。這是關系文化,不是法治文化。
再說誠信度。從報紙雜志上看,我們已經有許多人見證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相互之間有信任感,他們甚至表現得很傻很天真。他們面對素不相識的人,先是把他看作是一個誠實的人,自己也以誠相待.但一旦被他發現,這人不誠實,那他再也不會信任他了。他們還有一套機制,一個人幹了無信的事情,這人在這個社會里就難以生存了。我們這里的程序剛好相反。素不相識的人,我不能信任,一定要熟悉以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甚至考驗之後才能相信。所以,我們習慣於相信親戚、朋友、戰友、同學和同事等等自己熟悉的人。但是,自從道德滑坡以後,我們連親友都不敢相信了。因為,有那麼一些見利忘義之徒,專門騙熟人,謂之"殺熟"。更可怕的是,沒有誠信的人,玩權術、施詭計的人,在我們國家往往不會受到懲罰,有許多不但沒有受到懲罰,還發達起來了,"人五人六"地招搖過市。殘酷的現實迫使做父母的不讓孩子讀安徒生童話,說孩子太善良太單純了今後無法適應社會。還有些人大力提倡狼文化,叫人如何兇狠,如何使計謀算計別人。如此這般,人家的社會是越來越誠信,我們的社會是越來越不誠信,社會誠信度像山體滑坡一樣,一瀉千里。
道德缺失型低素質狀況給國民所帶來的損失有多大,不知道誰能說清楚。小者盜賣下水道井蓋,大者淘空一家企業,幾十上百億的腐敗浪費,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直至崩潰,都在損失之列.
G. 請你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談談你對社會道德問題的看法,如何看待道德滑坡與道德爬坡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這里我們不妨通俗點說,就是物質水平決定精神水平。當然這個說法可能不貼切,不過主要意思應該是一樣的。
道德的滑坡與爬坡是與大眾的實際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的。
社會發展了,經濟增長了,百姓的生活水平進步了,精神需求也增加了,但是實際的物質發展程度跟不上精神需求的步伐,這就導致了民眾不斷逐利,在這過程中,道德的滑坡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我們還看到許多人表現出很高的道德水準。那麼這些人一部分是經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另一部分人是——說實在點就是簡單的人。經過高等教育特別是其中收入可以滿足精神需求的人,會表現出一種向上的道德風貌;另一些人就是物質條件不高,精神需求也不高,只是簡單地按照社會道德和傳統道德去行事,反而在大環境下表現出特別積極的效果。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以關鍵還是要發展經濟,同時要普及好教育,當然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追求經濟而出現道德滑坡,也會有一部分人因為已經達到滿意的經濟水平而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當然,例外總是有的,我們不能總拿例外去對待全部的人。
H. 有一種說法認為當代中國道德滑坡,是因為中國沒有宗教,你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這種講法是不全面的,原因有二:
1、人的思想道德滑坡不是近當代才有的事情,孔子的那個時代,他也常常感嘆禮崩樂壞。可見,道德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2、若論原因的話,還是對於傳統文化、乃至對於我們國家歷史的全面否定和批判。古人所講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這個時代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衰微到令人痛心。但是很多人卻把傳統的美德斥之為迷信,進而產生對民族歷史的不信任,認為古人都是編造謊話的。我曾經遇見過一個人,他認為中國的歷史只到商代,商代以前的歷史是沒有的,因為這是一個外國人考證後的結論。一個國家自己的歷史居然要靠外國人考證之後才相信,這不是我們的悲哀嗎?
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應該從因果輪回教育開始。因果的觀念並非宗教所獨有,《易經》中說「積善之間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書經》上也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就是因果;輪回的觀念史書中也有記載,如如羊祜前身為李氏子(詳《晉書》一帙十冊,三十四卷,十二頁),梁 元帝前身為眇目僧(詳《南史·梁紀》一帙三冊,八卷,五頁),劉氏女前身為李庶(詳《北史·齊紀》二帙五冊,四十三卷,三十八頁),劉沆前身為牛僧孺(詳 《宋史》七帙四冊,二百八十五卷,五頁)等。
只要如此教育,從孩童時開始,相信不數年,世風傾頹之勢或可挽矣!
I. 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了卻出現了道德滑坡問題,這是否違背規律
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朱廷劭研究組最新通過社交媒體大數據分析研究的結果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公眾的道德重視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而經濟發展速度則與公眾道德重視度呈顯著負相關。
同時,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在共同預測公眾道德重視度時還存在交互作用,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公眾的道德重視度受經濟發展速度的負面影響較小,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越是一味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則當地道德重視程度降低越厲害。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員近日線上接受采訪指出,最新研究既佐證了中國古代「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傳統觀點,也提醒發展經濟要健康持續,不能操之過急,特別是經濟水平相對落後的地方,如果經濟發展速度過快的話,就會降低道德重視程度,造成道德滑坡,容易產生為富不仁的暴發戶甚至形成「一切向錢看」的不良社會風氣。
他表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興國」之基。研究發現經濟是影響道德的重要因素,但經濟發展與道德重視的關系一直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經濟的發展能夠促進人們對道德的重視,二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也有研究稱,經濟發展會對道德重視產生負面影響,如市場經濟的增長降低了人際信任。
J. 如何看待道德滑坡現象
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中國政府宣傳陣地丟失;其次,中國人民總體生活水平提高,但貧富差距拉得太大;第三,中國人的價值觀缺失。
由於中國政府丟失了宣傳陣地,本應有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流文化不能占據主要宣傳陸地,而是讓一些非主流文化紛紛占據宣傳陣地。正值這時,加之了中國人民總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富差距拉得太大;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無釋放之地,因此非主流文化必然乘虛而入,占據了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部,作為主流文化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再也沒有擠身的空間。二者相加導致中國人的價值觀缺失。致使人民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丑,善惡不明、是非不分,富人只知道吃、喝、遠、樂,看不起窮人;窮人仇富心理愈加強烈,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越來越強。明顯形成了兩大陣營。這兩陣營富人對政府用錢;窮人對政府使橫,使政府時刻接受雙重考驗。
以上是「骨架」,「肉」還是你自己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