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律君子

道德律君子

發布時間: 2022-06-19 09:54:22

❶ 儒家的思想是什麼

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姦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系。「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❷ 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

康德

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則。

康德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體也,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毛澤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康德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守正直而佩仁義。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

志當存高遠。

知恥近乎勇。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更多內容了

❸ 所謂「君子義為上」是指什麼

意思是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陽貨篇》。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譯文: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

(3)道德律君子擴展閱讀:

「義」者宜也。是一個事物應有的樣子,是一種絕對的道德律。社會的每個成員必須做某些事情,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達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個人遵行某些道德,是為了不屬於道德的其他考慮,即便他所做的客觀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依然是不義。

「義」是一種觀念形式的規范,一個人在社會里行事為人,有他應該遵行的義務和應該做的事情。而這些義務的本質便是「愛人」,即「仁」。一個人必須要有仁愛之心,才能完成其社會責任和義務。具體有如下幾點:

1,一種推廣程序:一個人一定要與父母兄弟有親情,在親情的基礎上發揚光大,輻射到他人身上。

2,一種政治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輻射。

3,一種心理原則:將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與人的世間關系中,建立了一種現實的倫理,心理的模式。

4,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對個體提出了社會性的義務與要求,把人與人的關系和社會交往作為人的本質和仁的重要標准。

5,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性和獨立性。

❹ 孔子如何論「君子」,一個「君子」究竟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由於孔子是一個講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對學生講的君子的標准,都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說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裡,有很多特質。總結下來,君子應該具備以下幾種特點。

1.君子能夠做到以義為先,在必要時會捨生取義。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就是君子應該履行的道德義務,是行為的當然的准則。這和康德所說的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差不多,屬於社會的道德規范的范圍。孔子對君子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這就意味著,君子為了正義的事業,是要隨時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在正義面前,絕不能貪生怕死。後來的孟子更是提出了捨生取義的道德原則。


2.君子安貧樂道。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就是安貧樂道的顏回,孔子經常誇顏回是個君子,因為他可以做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能做到安貧樂道樂以忘憂,而孔子就自認是這樣的人,他說自己對於財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樂在其中。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是不擇手段汲汲於富貴,厭惡貧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進行道德上的修養和提升,這樣的人肯定不是君子。也就說,孔子是要求一個君子志於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財富的。

3.君子要能夠做到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既然我們說易經是孔子做了注釋,那麼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說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裡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論語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們,努力進取自強不息的。他告訴弟子們,自己是一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是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這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也是孔子對弟子的要求,對君子的要求

❺ 孔子是用道德區分君子與小人的嗎

不僅僅是這樣 比如才能 學識等很多 望採納

❻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議論文

本題思路參考:一、可著眼於「常有人勉勵青年要無所畏懼,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頌揚一種排除萬難、銳意進取的精神。二、可落筆於「人生在世,也當有所畏懼」,闡明人應當「畏」什麼(回答可以是「敬畏生命」「敬畏責任」「敬畏尊嚴」「敬畏文化遺產」「敬畏民意」「敬畏法律」「畏懼心中的道德律」「畏懼規則」等;可聯系孔子的名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以及為什麼要畏懼。三、還可辯證分析,提倡在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勇士的同時,存留一份敬畏之心。

參考擬題:1、勇者何懼?2、敬畏之心不可無3、懂得敬畏是美德4、人道讓人「畏」。

❼ 有關道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道德是一種在行為中造成正確選擇的習慣,並且,這種選擇乃是一種合理的慾望。〔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倫理學》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於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英〕雪萊:《詩辨》道德之追求並不出於追求者的利害計較或自愛,不出於他自己利益的任何動機。〔英〕赫胥黎:《論道德上的善與惡觀念的起源》道德是真理之花。〔法〕雨果:《悲慘世界》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德〕費希特:《費希特講演全集》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德〕托馬斯?曼:《沉重的時刻》忠實於崇高的理想,這是個人道德發展的頂點。〔蘇〕蘇霍姆林斯基:《家長教育學》真正的道德心是為完善我們的生命而被授予的。因而懷有道德心的人,自然有一股洗滌人們心靈的力量。〔日〕武者小路實篤:《人生論》道德就是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之社會的本能。〔中〕李大釗:《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道德為人類之最高精神作用,維系群益之最大利器,順進化之潮流,革故更新之則可,根本取消之則不可也。〔中〕陳獨秀:《答淮山逸民》凡是那不論公私都以道德為上、一心要做出高貴的事來的人,方可算得最可尊崇的人。〔英〕喬叟:《喬叟文集》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英〕弗?培根:《人生論?論習慣》道德與智慧是實現真正的幸福與自由,所以是不可少的。〔英〕雪萊:《告愛爾蘭人民書》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法〕狄德羅:《論戲劇藝術》人類的生活對於德,正像對於才一樣,無疑是一個最終的考驗,一個更為美好的世界都需要它們。〔法〕巴爾扎克:《鄉村醫生》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法〕雨果:《九三年》犯罪的人能夠被一個有道德的人指揮就覺得減輕了自己的罪戾。〔法〕雨果:《九三年》只有道德,和能具道德的人格才是有尊嚴的。〔德〕康德:《倫理學的形而上學的基本原理》沒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瑞士〕蒙台梭利:《兒童教育》人類最重要的努力莫過於在我們的行動中力求維護道德准則。〔德〕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談人生》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中〕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中〕《禮記?大學》人之情,心服於德不服於力。〔中〕《文子?符言》恩深必報,德盛必崇。〔中〕柳宗元:《為耆老等請復尊號表》有德之士,如夏日之蔭、冬日之爐,不求親人而人自親之。〔中〕庄元臣:《叔直子?夕編》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中〕馮遠征:《甜蜜的事業,自豪的感情》不要只迷信力量,而更要承認道德,因為道德才是左右人類幸福,決定人類苦樂的關鍵。〔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我相信世界上有比軍隊和核彈更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善良、道德和人道的力量。〔美〕波林格:《決不讓戰爭發生》應該不是由於懼怕,而是由於義務,不做有罪的事。〔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如果你的道德觀令你消沉,那它們就一定是錯誤的道德觀。〔英〕斯蒂文生:《越過平原》適用於道德經驗的東西,必然在更高的程度上也適用於美的現象。〔德〕席勒:《美育書簡》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潔凈的。〔俄〕契訶夫:《回憶契訶夫》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中〕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君子腳跟沒亂行,不是規矩是准繩。〔中〕呂坤:《續小兒語》古今之社會不同,古今之道德自異。〔中〕李大釗:《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用鼓勵和潔明的言語來造就一個人的道德,顯然是比用法律和約束更能成功。〔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智力的和道德的能力也和肌肉的能力一樣,是只有經過使用才會得到進展的。〔英〕密爾:《論自由》道德習慣的教育不需要某些專門的手段或方法。這種教育就存在於集體的相互關系的實質之中。〔蘇〕蘇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誕生》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越南〕胡志明:《為了獨立,為了社會主義》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中〕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砍樹之長,必先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先始學時去夫外好。〔中〕王守仁:《傳習錄》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批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中〕洪應明《菜根譚》不正當的獲利給道德帶來損害。〔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勝任的事情。〔法〕拿破崙:《拿破崙傳》不要把痰吐在井裡,哪天你口渴的時候,也要上井邊來喝水的。〔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獅子和老鼠》人們的缺德常常是出於無聊。〔蘇〕高爾基《二十六個和一個》敗壞道德的東西是愚蠢、貧窮和丑惡的生活!〔挪威〕易卜生《人民公敵》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中〕錢鍾書《談教訓》

❽ 君子有三樂是哪三樂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出自於:孟子的《孟子·盡心上》。

原文: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釋義: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8)道德律君子擴展閱讀:

平凡而質朴的「孟子三樂」的確道出了快樂人生的真諦。家庭平安乃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是享受,一個人如能獲此三者,快樂自會如同清泉汩汩流淌,常伴左右。奈何,有的人迷戀於觥籌交錯夜夜笙歌麻將聲聲,卻騰不出時間回家看看,與父母聊聊天,與兄弟談談心。

有的人一味追名逐利損人利己,無視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有的人惟恐別人強於自己,受之於人的識見卻不願傳之於人……他們忘記了,孝順父母不能等待,健康與生命千金難買;他們忘記了,人就該活得像一個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心無愧疚才能坦坦盪盪。

❾ 關於道德的詩句名言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❿ 自律道德 名詞解釋

關於牟宗三先生對儒學與康德哲學的比較研究,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評論,可謂見仁見智。我在時賢討論的基礎上,就牟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論詮釋儒學的問題談一點淺見,敬請各位專家不吝賜教。

一、「仁義內在」的「自律道德」意涵

康德的「自律」原則的提出,在西方倫理學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中,康德指出:「自律原則是唯一的道德原則」,「道德底原則必然是一項定言令式」。(康德,1991年,第67頁)在《實踐理性批判中》,他指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與之相符合的義務的唯一原則;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僅根本不建立任何責任,而且反倒與責任的原則和意志的德性相對立。……道德律僅僅表達了純粹實踐理性的自律,亦即自由的自律,而這種自律本身是一切准則的形式條件,只有在這條件之下一切准則才能與最高的實踐法則相一致。」(康德,2003年,第43-44頁)所謂意志自律,是指意志自己給自己以法則。自由意志和服從道德規律的意志,完全是一個東西。在康德那裡,通過「定言令式」,把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邏輯可能性的「自由」概念與「自律」聯系了起來,從而在實踐的意義上賦予了「自由」概念以客觀實在性。

牟先生在《心體與性體》、《圓善論》等中,以「自律」這個道德的最高原則,即道德主體的自我立法,來詮釋孔子「仁」說、先秦儒家「踐仁盡性」之教、孟子「仁義內在」,乃至一些宋明理學家的道德哲學。我們當然可以不用「道德理性」、「道德主體」、「自律」這樣一些概念來談儒家哲學,但我們很清楚,牟先生考慮的是中西哲學的互通性、對話性。在哲學的從業員主要接受的是西方訓練的背景下,使用這些范疇、名相也未嘗不可,關鍵是要有相應性。

牟先生特別強調孔子的「仁」不是個經驗的概念,仁說「是依其具體清澈精誠惻怛的襟懷,在具體生活上,作具體渾淪的指點與啟發的。我們不能說在這具體渾淪中不藏有仁道之為道德理性、之為道德的普遍法則之意,因而亦不能說這混融隱含於其中的普遍法則不是先驗的,不是對任何『理性的存在』皆有效的。不過孔子沒有經過超越分解的方式去抽象地反顯它,而只是在具體清澈精誠惻怛的真實生命中去表現它,因而仁之為普遍的法則不是抽象地懸起來的普遍法則,而是混融於精誠惻怛之真實生命中而為具體的普遍……」(牟宗三,1968年,第117頁)

牟先生認為,孟子的仁義內在於超越的(非經驗的、非心理學的)道德心,是先天固有的,非由外鑠我的,這是先天的道德理性,而且是必須具體呈現出來的。在康德,自由意志經由其自律性所先驗提供的普遍法則,是道德行為的准繩。然而在儒家傳統,性體所展現的道德法則,其先驗性與普遍性是隨著天命之性而當然定然如此的。孔子說:「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孟子說:「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當然是無上命令、意志自律。這些都表示道德人格的尊嚴。在實現自然生命以上,種種外在的利害關系之外,有一超越的道德理性的標准,表示了「人的道德行為、道德人格只有毫無雜念毫無歧出地直立於這超越的標准上始能是純粹的,始能是真正地站立起。這超越的標准,如展為道德法則,其命於人而為人所必須依之以行,不是先驗的、普遍的,是什麼?」(牟宗三,1968年,第120頁)確如牟先生所說,儒家的道德哲學,是從嚴整而徹底的道德意識(義)出發,是直下立根於道德理性之當身,不能有任何歧出的。

在有關康德自律學說與儒家仁義學說的比較中,牟先生特別注重辨析道德情感的問題。康德將道德感與私人幸福原則都視為經驗原則、後天原則,是有待於外、依據純主觀的人性的特殊構造的,認為依此而建立的道德法則沒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道德法則。康德並不是完全排斥道德感,只是不以同情心的感情等建立道德律(因為道德律是建立於實踐理性的),而是將其視為推動德性實踐的原動力。(參見鄺芷人,第185-186頁)

2007-3-10 15:19 回復

熱點內容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