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反腐敗法治思維

反腐敗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2-06-19 11:10:01

㈠ 如何進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

第一,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制度。
第二,健全防止利益沖突制度
第三,著力健全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
第四,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

㈡ 如何用法治思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幹部清來正、政府清廉、自政治清明」,這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設廉潔政治的重大任務。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三清」目標的提出,使得反腐敗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時代感。
靠什麼打造廉潔政治?權力制約是治本之策。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反腐敗的過程,既是查辦案件的過程,更是制度建設的過程,特別是對權力的制約乃至制衡的過程。這是反腐攻堅最大著力點。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只有健全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只有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立法,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反腐敗斗爭才有根本依託、黨才能在建設現代政黨上邁出新步伐。

㈢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政治

A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處腐敗,使反腐敗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這是我們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濫用,反腐敗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通過法治反腐,加強改革限權,強化監督制約,才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徹底壓縮腐敗滋生空間。

某種意義上說,法治反腐也意味著制度反腐,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限制和規范公權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運行機制中,使公權力執掌者不能腐敗、不敢腐敗,達到減少和消除腐敗的目標。

2、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能從源頭上、根本上遏制特權思想、預防權力腐敗、維護法律尊嚴。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加強頂層設計,更加強調一切皆斷於法,權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註重發揮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對於公權力的引導、規范和制約作用。這一方式,也符合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制度安排:通過不斷加大查處力度產生威懾效應,及時打消腐敗分子的僥幸心理和社會公眾對反腐‚一陣風‛的擔心;通過巡視監督、幹部約談、報告抽查等密集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恆,激發公眾反腐熱情,建構社會反腐信心。

3、在反腐這場艱巨戰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氣,缺乏法治思維,不可能取得反腐決定性勝利,也無法為改革保駕護航,打虎者同樣也應受到監督。

㈣ 反腐新常態,新在那些方面

新常態一:強化制度建設成為新常態。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反腐原則,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建立科學、健全、可行的防腐、反腐、懲腐制度,為權力規范運行劃定界限,才能確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續化和常態化。
新常態二:黨員守紀律、講規矩成為新常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常態三:強化國有企業監督成為新常態。

㈤ 強調法制化反腐就是要用什麼和什麼反腐最重要的是強調

摘要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深入推進反腐敗工作

㈥ 如何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依法依紀安全文明辦案

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並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予以高度重視,需要我們辦案人員一絲不苟地加以貫徹落實,因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1、牢固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觀念。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觀念。現實中,存在著「為了查案而查案」的錯誤辦案觀念,機械地認為查案越多越好。在這樣錯誤辦案觀念的影響下,是絕對不可能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的。要做到嚴格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辦案人員,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理念,堅持查實問題、懲治腐敗是成績,澄清是非、保護幹部也是成績,要把查辦案件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把握,堅決查處破壞改革、阻礙發展、影響穩定的違紀違法案件,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證。
2、加強案件查辦工作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保證。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加強案件查辦工作的制度建設。要建立健全案件查辦工作的相關制度,細化辦案環節的程序規定,明確辦案人員有關安全文明辦案的職責規定等。通過建章立制,使辦案人員有章可循,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案件查辦工作順利進行、有序推進。一是建立健全線索排查管理制度,規范線索排查的方式方法,實行案件線索管理、移送、運行的有序化。實施案件線索集體排查制度,優化案件線索質量。集體排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綜合分析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優化從各個途徑集中來的線索,發揮線索本身最大的效益和附加值。建立「違紀違法案件線索庫」,集中管理案件線索。建立「違紀違法案件線索庫」有利於線索的集體排查,有利於線索的統計分析,有利做好線索的保密工作。案管室要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審計及行政執法機關的聯系,與本部門各職能室、各下級紀檢監察組織及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聯系,及時收集和儲存案件線索,實行動態管理。完善案件線索排查移送協作機制,規范案件排查移送。案件線索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如何將這些線索及時收集和按規定辦理,關鍵在於形成有效的案件線索排查移送機制,落實和強化反腐敗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移送線索的責任,規范移送程序和移送方式。二是建立健全案件辦理工作制度,把嚴格依紀依法辦案的要求貫穿到辦案的各個關鍵環節,實現辦案工作的規范化。辦案工作制度是辦案人員查辦案件的必須遵循的制度,是評審案件質量的依據,是實施監督檢查的規定性條文,要努力規范辦案流程,增強辦案工作的程序性。建立程序化的查案工作機制,包括初核、立案和處理的審批程序,調查取證程序,審理程序,處分決定執行程序等,這些程序是規定也是細節,須認真落實。強化辦案法規制度的執行,增強辦案工作的法制性。執行辦案制度,在法律法規內履行紀檢監察機關的查辦案件職責,是建設法制國家的必然要求。三是建立健全案件監督檢查制度,嚴格案件考評監督制約機制,實行監督檢查的全程化。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建立辦案責任制,明確案件辦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和應負的責任,保證辦案人員職責分明,責任明確。建立辦案回訪制,對案件辦理人員遵守辦案紀律的情況進行事後了解,促進廉潔辦案和文明辦案。建立辦案人員責任追究制,對案件辦理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責任追究。打破辦案封閉模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幹部群眾的監督,這有利於發揮案件查辦工作的社會綜合效應,對於拓展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思路,提高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水平,嚴格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辦案行為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㈦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一要不斷完善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要通過廢、改、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要善於將黨的反腐敗主張和決策轉化為人民的共同意志,通過國家立法將反腐敗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軌道。在十二屆人大已將反腐敗法列入未來五年立法規劃的基礎上,要就盡早著手、科學論證、開門立法、廣聚民意,加快制定出台反腐敗法、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法、公共信息公開法、預防和處理公職人員利益沖突法、舉報人和證人保護法等法律。要在罪刑相適應的原則下,進一步加大對腐敗犯罪的懲罰力度。要做到預防與懲治、治標與治本,監督與查處、實體與程序、運作規則與一般程序並重。要加強黨內立法與國家立法的協調配合。要對現行的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進行清理,過時的及時廢止,不完善的要盡快制定實施細則,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緊制定,切實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為制度剛性運行夯實基礎。
二要大力培養反腐敗的法治思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變化性的因素,只有大部分社會成員具備了法治思維,反腐敗法律制度才能落到實處。因此要加強法治文化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涵養制度為要、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法治理念。使全社會成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能體現法治精神,讓「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一種慣性思維。要加強黨員幹部的黨紀政紀法紀教育,組織幹部學習法律,引導黨員幹部做到一切立身行事都以法律為准繩,自覺忠於法律、遵守法律,增強公務人員執法、守法自覺性。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切實解決好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使領導幹部真正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崗位。
三要依法監督保證法律制度剛性。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通過不斷深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紀委的監督責任和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來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剛性運行。推進反腐敗治理體系現代化。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盯緊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使各級領導幹部習慣在監督下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用權,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深化改革,完善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通過治方式引導和規范群眾有序參與監督。鼓勵實名舉報,善於運用法治方式處理涉腐網路輿情,做到積極應對,正確引導。要進一步加強「三轉」,依法加強監督檢查,做到不錯位、不越位、不缺位。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以權謀私等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切實維護法律制度剛性。
四要堅持使用法治方式懲治腐敗。堅持有貪必肅、有腐必懲,把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能,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做到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同時必須要堅持用法治方式查辦案件,堅守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這一原則。要堅持實體正義和程序合法的統一,健全辦案制度、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的運用,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保障被調查人的合法權益。要規范辦案流程,正確使用「兩規」「兩指」措施,絕不能隨意性執紀、選擇性查處和越權違規辦案。要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加強職能部門間協同辦案、信息溝通、案件移送,做到「快查快結」。要嚴格遵守案件線索規范管理、辦案安全事故相關人員的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細化辦案標准,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量紀恰當、手續完備,使查辦的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五要打造過硬隊伍提高法治能力。要按照打鐵先要自身硬的要求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切實防止「燈下黑」,提高紀檢監察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推進反腐敗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強化教育,進一步增強紀檢幹部的法紀意識,夯實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建立健全考評制度,定期對紀檢監察幹部進行法律知識考核,並運用好教育考核結果,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幹部。要強化管理,促使紀檢監察幹部進一步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辦案,違反審查紀律就是違反政治紀律」的底線思維,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制度和規定。要強化監督問責,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堅決制止,對不適合紀檢監察工作的人員堅決調離,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查處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決不袒護、決不手軟,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腐敗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最大的毒瘤,而法治是人類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好的社會治理方式,是治療社會弊病的良葯。紀檢監察機關只有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謀劃工作,才能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融入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旋律中去,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㈧ 從依法治國角度談談目前黨內懲治腐敗分子力度的看法,並談談如何對公務員進行

一是監督「公開」制度的落實。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等方面的公開,作為一個制度確立並實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充分運用了「陽光是最好防腐劑」原理,是防腐、揪腐的最有力舉措之一。為此,一切法律法規、制度、文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應當保密的外,都應當通過互聯網等媒介向社會公開,讓公眾知曉、隨時方便地查閱,以此最大限度壓縮權力暗中運行的空間。紀檢監察等機關必須擔負起此項監督重任,對沒有落實到位的,毫無例外地點名道姓通報並依法追究責任。把「口頭上的正義」外化為「看得見的正義」。
二是監督「權力運行」制度的落實。把權力關進籠子,要靠建立健全制度,但落實制度更是關鍵。如幹部選拔任用、政府采購、招投標、司法拍賣等,幾乎都是有比較成熟的法律規定,然而從已處置的「老虎」、「蒼蠅」來看,無一例外都是無視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存在。有法不依問題不能僅僅指望制度執行者自身的覺悟來糾正,「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必須加強監督,進而發現問題並懲處矯正,才能促進和保證制度的真正執行。監督機構在無力全方位監督的情況下,應著力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人員監督。重點部門中的重點是那些群眾反映強烈、前腐後繼、連續在同一職位上落馬多人的部門;重點崗位人員中的重點是領導幹部,重點中的重點是「一把手」,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吏腐腐一個,官腐腐一窩。」同時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讓一切腐敗行為無處遁形。
三是監督反腐「責任制」的落實。2013年12月中共中央發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明確了懲治和預防腐敗「一個目標、兩大方針、三項任務、四種責任、五項措施」。各級黨委就落實《工作規劃》制定方案、進行任務分解、細化並明確了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建立了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責任制。這個責任制度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工作規劃》關於「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紀委要切實承擔監督責任」、「強化對監管者的監督」、「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成員的監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等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規定新要求,是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㈨ 對反腐新常態的分析和對待

一、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用道道禁令嚴反「四風」,以「零容忍」態度嚴懲腐敗,以強化制度約束嚴管幹部,形成了抑制腐敗、懲治腐敗的社會氛圍和高壓態勢。要繼續保持這種高壓態勢不放鬆,堅決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不斷加大治本力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常態化。

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凡發現腐敗案件,都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查辦腐敗案件,嚴懲腐敗分子,歷來是我們黨治理腐敗的基本途徑。改革開放以
來,我們黨不斷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但腐敗頻發、多發的勢頭仍未有效遏制。究其原因,與反腐力度不夠直接相關,難以遏制腐敗勢頭,標本兼治狀況下,治標力
度不夠,治本難以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明確提出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反腐治標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
進展之速、效果之巨,營造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贏得了全黨全社會的擁護。每個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心存敬畏,不應心存僥幸,誰要以身試法,必將身敗名
裂。

堅持懲防並舉、
以懲促防。懲治與預防是反腐敗斗爭的兩個基本要素,兩者相輔相成。從總體上看,反腐敗斗爭是以懲治為基本特徵的執紀執法活動,其內在邏輯是以懲促防,以防
固懲。反腐治標與反腐治本是懲與防的關系,只有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標功能,制度建設等治本措施才能落到實處。以懲促防,就是通過執紀執法建議,幫助發案
單位分析犯罪成因,總結監管漏洞,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完善廉政措施,通過對腐敗分子的懲治及腐敗個案的剖析,強化黨紀國法的警示教化功能,使有犯罪動機的
人及早剎車,懸崖勒馬,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心靈受到洗禮,從而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

堅持自律與他律結合。「伸手必被捉」,是黨員幹部自律防腐的警言,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但是,當道德防線被私利的慾望沖破之後,「伸手必被
捉」,就必須靠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職能部門的有力查處才能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人民監督,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將腐敗問題和
有關情況提供給職能部門,極大提高了腐敗的發現機率。群眾監督和及時查處所產生的沖擊效應,釋放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正能量,營造著「伸手必被捉」
的反腐氛圍。提高腐敗發現機率的人民監督和職能部門的有效查處,必須持之以恆、常態發力。

二、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法治是一種理性的辦事原則、理性的社會秩序、理性的法律精神和民主的法制模式。實踐證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應具有以下特徵:

以程序正義為基礎。只有通過正義程序的演繹,才能有效實現實體公正。要強化依法履職的責任感,並通過改進執紀執法辦案評價標准,完善執紀執法人
員行為規范,強化違反規范執紀執法行為的懲戒等措施,堅決杜絕亂作為,有效防止不作為,切實規范執紀執法行為,確保查辦腐敗案件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
完善查辦腐敗違紀違法案件的程序措施和工作機制,轉變調查、偵查、審判理念,堅持辦案工作重心前移,強化案件初查工作;完善初查措施,規范初查程序,
遵循調查、偵查工作規律,准確把握立案條件;完善調查、偵查手段,提高調查、偵查工作科技含量;完善偵查指揮體制,規范偵查指揮機構設置,實現線索統一管
理、偵查統一指揮、資源統一調配。檢察機關與紀檢監察機關配合協助,明晰各自的法定職責,構建紀檢監察與職務犯罪偵查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依法
反腐運行機制。

以實體公正為核心。實體公正強調紀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紀律法律,都要受到紀律法律追究和懲處。要堅持
查辦貪污賄賂與查辦瀆職犯罪並重,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領導幹部中的要案與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並重,查辦受賄案件與行賄案件並重,查辦
貪賄數額大的案件與貪賄數額雖然較小但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的案件並重;辦案活動以紀律法律為准繩,重事實,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客觀公正地查辦案件,尊重
和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嚴格區分犯罪嫌疑人與證人和普通群眾的界限,不能把證人和普通群眾當作犯罪嫌疑人來對待;認真研究和正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嚴格
區分工作失誤與瀆職犯罪,經濟糾紛與經濟詐騙,正常合法收入與貪污、受賄,資金合理流動與徇私舞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企業依法融資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罪
與非罪的界限。對進入司法程序的腐敗案件,依法保障律師的會見權和知情權,在與律師的良性互動中提高案件偵查質量,增強辦案的客觀性和准確性,確保案件經
得起歷史檢驗。

以執法效能為關鍵。我國反腐敗查辦案件包括黨內執紀、行政執紀、檢察執法、審判司法等職能活動。其中,黨內執紀和行政執紀,是黨和政府對腐敗的
非刑罰懲治;檢察與審判的執法司法,是依照國家刑事法律對腐敗的刑罰懲治。提高反腐敗執法效能,就是要提高反腐敗非刑罰懲治和刑罰懲治的能力和水平。增強
執法效能,必須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專業化執紀執法隊伍,健全完善反腐敗執紀執法體制機制,提高發現和證實腐敗行為機率,提高懲治和防控腐敗違紀違法效
率。為此,要增強初核初查能力,為立案調查、立案偵查工作啟動打下堅實基礎;增強詢問、訊問能力,注重法理情並用,注重教育感化;增強運用信息化平台全面
取證能力,推進偵查信息、執法信息共享和公共信息快速查詢機制建設;增強反腐敗國際合作能力,在境外取證、追逃、追贓、遣返、引渡以及預防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以強化監督為保障。要切實加強自身監督制約機制建設,著力解決執法辦案不文明、不規范問題,嚴肅查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切實做到自身正、
自身硬、自身凈,確保執紀執法權依法規范行使,違紀必懲,違法必究,權益得到保護,正義得到伸張。要尊重人民群眾在反腐敗中的主體地位,健全民意收集、研
究與轉化機制,探索建立群眾投訴及時受理與查究反饋機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控告、申訴、舉報,及時發現和解決執紀執法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滿
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與監督權,增強執法透明度,藉助互聯網搭建溝通、互動和監督平台,實現辦案人員網上交流、網上對話,廣泛接受社會各界
對辦案工作的監督,讓群眾從辦案中沐浴到法律公正的陽光。

三、以「零容忍」態度徹底反腐敗

徹底反腐敗,必須立足於查辦案件,著眼於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想腐的保障機制,是反腐敗新常態的基本走向。

完善反腐敗國家立法,強化「不敢腐」的威懾力。完善反腐敗國家立法,要將現行黨委、政府、國家多元化懲治腐敗制度整合為一元化反腐敗國家立法,建立融實體法與程序法一體、非刑事處罰與刑事處罰結合、與世界反腐敗公約接
軌的反腐敗基本法律,切實做到讓「制度的籠子」通上「高壓電」。增強懲治腐敗的必然性,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不管什麼人,「出籠」必
受懲,「老虎」、「蒼蠅」一起打,不搞「網開一面」和「下不為例」。增強懲治腐敗的及時性,對「出籠」行為露頭就打,快速處理,及時糾正。增強懲治腐敗的
嚴厲性,綜合運用法律、組織、經濟等處罰措施,加大懲治力度,特別是對嚴重損害公眾利益的濫用權力行為,要予以重罰,以有力的懲治保證權力規范運行。

健全防腐制度體系,強化「不能腐」的防範力。一方面,優化權力結構,合理配置公共權力。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
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遵循精簡、統一、高效原則,對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適度分解與平衡,使三者之間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制約。在釐清權力事項的基礎上,
合理分解配置一把手的權力、重點崗位的權力、上一層級的權力,從制度機制上防止權力過分集中和擴張甚至濫用。另一方面,制定科學嚴密的「制度籠子」。從實
際出發制定製度,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使制度既在理論上站得住,又在實踐中行得通。當前要圍繞限定權力范圍、釐定權力界限、減少自由裁量、規范權力運行等建
立健全制度,合理設計權力行使流程,杜絕權力尋租,使權力授予、行使、監督全過程和各環節都有制度規范,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
制,特別要圍繞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及時對現有制度查漏補缺,把行使權力的漏洞徹底堵死。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強化「不想腐」的自律力。堅持警示教育與法紀監督相結合。通過「抓大」、「嚴小」,出重拳、下猛葯,使「抓大」形成威懾,同
時從小問題抓起,使「嚴小」成為習慣。堅持制度教育與制度建設相結合。每項制度規定都要明確具體,把「大力提倡」變為「硬性規定」,將「自由裁量」化為
「具體標准」,不僅有要求,還要有罰則,壓縮彈性空間,增強剛性制約;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完善制度、制約權力,做到依法確權、依法限權、依法用
權,用法律監督制約權力。注重預防腐敗的制度設計,從公務人員日常的細微行為出發,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明確違反行為准則的嚴重後果,從「前端」杜絕腐
敗發生的可能。堅持作風教育與行權公開相結合。深入推進黨務、政務、司法等公開,不斷擴大公開領域、內容和范圍,凡是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事項、群眾普遍關注
事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項、易發生腐敗問題領域和環節的事項,都要做到及時公開,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咨詢、公示、聽證等重大
事項決策制度,暢通監督渠道,廣泛聽取民意,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權力在群眾監督下運行。發揮輿論監督、網路監督作用,使權力運行
「出籠」行為及時暴露在公眾監督的陽光之下。

㈩ 法治思想應當具有什麼樣的內容

規則至上思維

普遍的法治思維,一切從講規矩、講規則開始。在任何工作中,制訂規則很重要,制訂「良法」(合理的規則)更重要。在有規則之後,尊重規則成為第一要務。規則至上思維,就是以既定的法律規則為依據,運用法律規則中的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比如,某派出所接到電話舉報,稱其轄區內一居民正在家裡播放黃色錄像,遂派4名民警未帶任何文書在該居民房屋外通過門窗向內窺視,之後又強行進入居民家中搜查。此時,一個有法治思維的民警就應該考慮:我已經具備為此事出警的法律依據了嗎?事實上,與此事有關的法律規定簡單而又明晰。相關法律只規定不得「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而沒有規定不得在家裡播放淫穢音像。因此,民警不能以此為由搜查該公民住宅,更不能因此懲罰觀看淫穢音像的公民。

從法律人的專業角度來講,規則至上思維就是在嚴謹的概念、嚴格的邏輯、嚴密的方法之下,形成概念主義或注釋主義的思維和方法。當然,規則與規則之間是有效力高低或優先秩序的。比如,當法律與憲法相矛盾時,以憲法為准;當行政法規與法律相沖突時,以法律為准。當同等級別的老法規則與新法規則相沖突時,應當堅持「後法優於前法」原則。當同一效力級別的特別法規則與一般法規則相沖突時,堅持「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

所謂「法無明文不為罪」,其實就是指一切被定為犯罪的行為必須是刑法明文規定的,法律上無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得類推為犯罪。當遇到復雜案件而法律不明確甚至出現漏洞時,除刑事案件外,均需要對法律規則進行解釋,藉助一套法律方法來對付這種規則大前提下的缺陷。這套法律方法通常是為法官、檢察官和律師所熟練掌握的。如果黨政領導幹部不了解這套法律方法,可以藉助於法律顧問。隨著法治的深化,這類問題日益凸顯,所以此次四中全會提出「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

在法治的要求下,任何人都要守法,黨委和政府也要守法,並且必須帶頭守法。比如,前述案例中的這四個民警不能認為:既然自己是執法者就有理由來治安,就可以無視民權而強行進入民宅。公權力主體應當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這才是法治思維。

改革30多年來的事實告訴我們,法律規則難免與改革時勢不一致,甚至束縛改革。但是,當前的法治形勢與過去數十年已有所不同。在法律體系已基本建立的今天,如果我們仍像過去那樣認為「改革可以沖破法律禁區」,就不合時宜了,也是對法治的破壞。所以,四中全會還提出,要「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當法律規則發生錯誤或者滯後的問題時,我們可以、也必須通過法治的方式來解決,通過及時的立、改、廢、釋,通過程序來解決。
權利本位思維
任何案件到法官律師手裡,都必須首先考慮權利及其根據。黨政官員在處理涉及公民或法人利益的事務時,也要從他們的權利角度考慮。因為,公民權利是權力的邊界。
比如,前述派出所民警查處黃色錄像,窺視和強行搜查民宅。面對類似事件,從法治思維的要求來講,執法者應當多考慮一個問題:公民有沒有在家做某事的權利或自由?或者至少要考慮,民警強行進入公民家中搜查某物品,是否會牽涉或影響到公民的某種權利?如果有法治思維,就會比較謹慎地處置類似的事件,也就會用法治方式來管理社會。實際上,該四名民警的搜查行為已經涉及到公民的住宅權。窺視也好、強行進入也好,都構成對該公民住宅權的侵犯。如果執法者多從公民權利角度考慮,就可止步於侵權發生之前。
權利本位思維還表現為人權思維。這主要集中在公權力與私權利直接關聯或接觸的領域,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征地農民的人權、街頭商販的人權等。這就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人權意識,要尊重和保障人權。
若是法律上沒有規定的利益,是否要尊重和保護?1998年5月,四川省閬中市水觀鎮個體經營戶李茂潤受到一精神病患者的嚴重威脅時,多次向水觀派出所求助,但派出所未予理睬。某日,李茂潤為了求生,被迫從二樓跳下致重傷,遂起訴派出所。這叫「行政不作為」。這種行為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法律上沒有規定,這屬於法律漏洞。法院如何判決呢?經過5年的折騰,最後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確定本案中存在不作為的行政行為所導致的損害,政府也應當賠償。因為按照權利本位思維,哪怕法律上暫時沒有結論,但只要案件中的公民利益涉及某種權利或至少意味著一項自由,公權力就應當予以尊重。
在市場領域,法治也同樣要求法律把禁止公民、法人做的事項列出來。這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法律實踐中叫「負面清單」。沒有被列入「負面清單」的事項,公民和法人都可以做。這就是所謂「法無禁止即自由」,體現的正是法治思維中的權利本位思維。
權力控制思維
任何不受約束的權力都會膨脹甚至腐敗。因此,法治要求權力受到控制,這也就是所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公權力總是有各種正當的理由和目的,來觸碰公民權利。比如民警搜查黃碟案中,可以看到警察會因治安的理由而觸碰到公民權利,並且很有可能侵犯到公民自由或權利。治安的理由是正當的,可以說政府在多數情況下,行使權力的理由都會是正當的,但是你不能認為自己的理由是正當的,就可以亂來。從社會整體而言,權力不受限制的後果就是:任何人都沒有安全感。
正如全國人民支持反腐敗,但也都意識到「制度防腐」勝於「人力反腐」。如果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只「制度籠子」該有哪些柱子呢?至少應有五方面:一是權利,比如公民和法人,可對政府提出復議申請,也可起訴。二是法定許可權,即法無規定無權力。有些重要事項由法律保留,只能通過人大制定法律,政府不得自行規定;在法律上,把政府權力列明清單,沒有列入「權力清單」的,就不是你的權力,你也不能隨便給自己增加任何權力。三是正當程序,通過程序來控制權力。如果程序有瑕疵,就會帶來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四是監督,通過本系統之外的力量,如人大和法院對政府的監督與審查。五是裁量基準。這是個很重要的「制度柱子」,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也提到了。
現代行政有自由裁量的情況,要求行政執法者在合法的幅度范圍內,還要做到合理。這個合理的基準相當細致也比較復雜,需要行政執法機關在情理和情節上作出規定。比如,食品安全法規定,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10000元的,可處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在這個范圍內的處罰都是合法的,但是,到底處罰多少錢呢?這就需要設定行政裁量基準,按這個既定的基準來權衡裁量。比如,應該考慮的因素有哪些?且要排除不應該考慮的因素,避免以不正當的動機作出行政決定,避免以惡意或不誠實行使裁量權,等等。
程序優先思維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如果法律程序不到位,決定可能無效甚至違法。比如,行政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這里的「告知」就是一個程序。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這個「聽證」是作出處罰前的必經程序。執法者要有這個程序優先的意識。
一些西方國家的司法用正義女神作為圖騰。這是一位被一塊布蒙住雙眼的女神。根據我的考證,這塊蒙眼布就是正當程序。正當程序有兩個功能。一是有意識地阻隔對法外因素的過多考慮。二是有意識地阻隔對結果過早的把握。因此,這也構成了正當程序的優勢和特殊功能:把爭端各方統一到程序中來。我們的世界已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價值體系五花八門,常常很難就某一點達成一致,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程序是沖突各方最容易達成一致的地方,也是糾紛各方唯一能達成一致的地方。
程序優先思維還意味著,我們對司法權的尊重和對司法程序的尊重。法治思維要求大家不要干預司法活動,應當讓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地行使判斷權。這也是各級黨政幹部有無法治思維的重要標尺。
程序也是一種良好的工作方式。無論是解決糾紛,還是作出決策,都離不開程序。要相信,一切難題總可以在正當程序中突破。所以,四中全會《決定》中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等方面都強調程序的重要性,特別要求重大行政決策必須「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法定程序,以「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技術理性思維
在法治社會,法律職業思維與大眾生活思維形成鮮明對照。技術理性和專業邏輯是法治所要求的。它是經法律專業訓練的結果,主要表現在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思維。在法治要求之下,它也擴大到了代表政府執法的公務員甚至更廣泛的范圍。
自古以來,處理法與情的關系是衡量法治思維的重要標准。原則上講,法治思維重視邏輯但並不排斥「情理」,而是在法律邏輯的前提下關注情理。大眾思維多屬道德思維,是一種以善惡評價為中心的思維活動;而法律思維是以事實與規則認定為中心的思維活動。因此,法律思維首先是服從規則及其邏輯,而不受大眾化情感因素的左右。具體到公權力主體,就是應當在注重縝密的法律邏輯的前提下,再考慮「情」的因素。
技術理性思維還表現在對待事實和證據的態度上。執法、司法過程中的所謂「以事實為根據」,其實是指「以證據為根據」。如果證據是非法取得的或者證據滅失了,那隻能放棄對事實的認定。法律思維把事實分為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兩種。前者是客觀真實世界的事實,比如科學家就是想探索客觀事實。後者是法律意義上的,它只在法律程序中通過證據來證明。如果有證據可以證明,就構成一個法律事實。如果既有的證據證明不了,就不能作進一步認定。就好像在著名的辛普森殺人案中,關鍵證據缺乏,就不能認定他有罪。放棄追訴一個犯罪嫌疑人的危害性遠遠小於冤枉一個好人。換句話說,一個錯誤的判決比十次犯罪的危害更嚴重。這就是法治對於證據、犯罪、偵破率的態度,也構成了法治思維的有機組成部分。
法治思維需要我們下決心轉變過去的思維慣性,敢於付出必要的代價。比如,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單一化了,運用政策、動員、行政命令手段的使用范圍和程度受到限制,權力的靈活性和自由度降低。但相對於「法治社會」這一全體人民的新共識和新目標來說,這些代價都是必要的。

熱點內容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