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四次立法

四次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18:55

1. 社會保險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四次審議通過從哪一年實行

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會保險法草案從2007年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次審議,歷時三年,期間共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四次。

社會保險法是一部事關億萬勞動者切身利益和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極為重要的法律。專家指出,在此之前,盡管各種社會保險制度已在中國實施多年,卻沒有一部專門的綜合性法律加以規范。綜合性社會保險基本法的缺失,令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險制度缺乏明確的價值取向。

社會保險法的出台,對於健全和完善中國社會領域的立法具有重要意義。

(1)四次立法擴展閱讀:

中國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

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

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監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這一制度運行良好。

1966年後,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

1984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中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是從項目開始的,當以企業為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日益成為企業的負擔時,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

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統賬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 民法典出台前共經歷了幾次立法

法律分析:自1949年至2002年,前後僅五十餘年間,我國就已歷經四次民法造典運動,分別於1954年、1962年、1979年、1998年,但囿於經濟、政治、社會和學術等條件的約束,均未成功。2020年民法典最後階段提請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進入最後階段。我國的民法制度也終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法律依據:《關於的說明》第一條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

3. 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立法措施有哪些

太宗漸漸龍體無恙。至放榜日期,首名狀元姓狄,名仁傑,二名楊炯,三名盧照鄰,傳臚王勃。太宗看罷,吃了一驚,心中想道:「我只道李淳風是狂言,誰知連一字也不差,豈非天意!」即召李淳風進便殿,問道:「卿說狀元名姓不對,何也?」李淳風奏道:「臣一時不敢泄露天機,將狄仁傑三字分開,所以說『火犬二人之傑』,乃是狄仁傑也。臣該萬死,求殺武氏。」太宗道:「武氏在朕宮中,服侍一場,並無過犯,豈可賜死!朕自有主意,將他遣發便了。」不知武氏如何下

4. 房地產稅年內四次提及 未被納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5月11日,財政部、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稅務總局負責同志在京主持召開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聽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及部分專家學者對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年內4次被提及

這是今年以來官方第四次提及「房地產稅」。

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和房地產相關內容中提到要「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健全地方稅體系,逐步擴大地方稅政管理權」。

4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發布會上,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5月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劉昆提到,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去年12月,劉昆曾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未被納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備受關注,目前房地產稅立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會同財政部組織起草。但從立法進程來看,房地產稅立法至少在2021年仍沒有時間表。

4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該計劃包括修改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期貨法、印花稅法以及關稅法等稅收法律等,房地產稅立法未被提及。

當前房地產仍是居民的主要財產,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格外牽動人心。「何時出台」「如何徵收」等問題常被熱議。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房地產稅不能拖,只會「越拖越被動」。房產稅開征後,既能降低取巧的作風,又能為地方財政增加穩定來源。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2021-2025年是推出房產稅的合適時機,如果錯過這個窗口,可能就很難再找到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況偉大認為,房地產稅之所以遲遲沒有落地徵收,是因為一是國家擔心居民賦稅過重;二是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還以土地財政為主要收入,增加房地產稅這一新的稅種還無必要性,時機也不成熟。

2011年1月,重慶、上海兩大城市開始試點房地產稅范疇內的房產稅。其中,重慶房產稅的徵收對象包括了個人擁有的獨棟別墅(不論存量房還是增量房)、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個人新購高檔住房,以及在重慶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二套及二套以上住房,稅率為0.5%~1.2%。

上海則針對本市居民家庭在當地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適用稅率暫定為0.6%。

但房產稅和房地產稅並不是同一概念。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指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在中國包括房地產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等。房產稅則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

2020年,賈康曾呼籲海南、深圳兩地亦應該推出更高水平的房地產稅改革。賈康認為,海南要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港區,要實現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內在的配套改革邏輯,是必須匹配房地產稅制度,如果是還按限購這個模式來調控的話,其實已沒法向世界交代。深圳要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先行示範區,它應該是沖在中國改革攻堅克難的最前沿,不做這種改革的話,恐怕也就稱不上先行示範區。

房地產稅立法難度大

房地產稅如何徵收?目前並沒有相對明確的路徑。

賈康表示,中國的房地產稅實施的難點在於無法簡單的照搬國際經驗。在國際經驗中,小到幾千人的自治鎮,大到幾千萬人的市級城市,房地產稅收已經是明確的大宗穩定收入來源,不動產的信息登記非常清晰。但在中國,如何讓房地產稅從無到有?賈康認為,需要在一開始立法時根據家庭人口給出免稅額。但家庭人數怎麼認定、特別是家庭人口變化時怎麼認定。

況偉大認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新的稅種,是否徵收以及如何徵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這涉及我國稅制體制改革的問題。房地產稅未來有可能會率先在城市化程度較高,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枯竭的城市實現徵收。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房地產稅開征將對房價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老百姓財產,而且對個人直接征稅,征管難度較大,因此房地產稅立法難度大。房地產稅立法從前些年的「加快推進」表述,到近些年改為「穩妥或穩步推進」,「十四五」規劃重提「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說明立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穩妥推進,但未提開征。

原標題:什麼信號?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座談會召開!年內四次被提及,未被納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5. 有關我國歷史上四次憲法修改的內容,特別是04年的.

現行憲法公布實施後,由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出現了憲法的一些規定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應的情況。另外也由於黨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即鄧小平理論,理所當然地應由憲法確認其在國家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因而,自1988年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曾先後四次以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對憲法的序言和部分條文進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補充。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的第1條和第2條。憲法修正案第1條對憲法第11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這就從立法上明確了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和國家對私營經濟的政策,有利於促進私營經濟的發展。憲法修正案第2條將憲法第10條第4款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從而有利於促使人們節約土地資源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利於建立和完善包括房地產市場在內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有利於更好地吸引外資和擴大對外開放,並為國家、集體籌措建設資金開辟了新的財源。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的第3至第11條,對憲法序言有關部分和憲法第7 條、第8條第1款、第15條、第16條、第17條、第42條第3款和第98條進行了修改。其主要點為:(1)確認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國家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增加了「堅持改革開放」,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表述更加完整;將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修改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使國家的奮斗目標更為科學和實事求是;(2)確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3)否定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有利於健康地發展經濟;(4)取消了「農村人民公社」,確認「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的法律地位;(5)將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的任期,由3年改為三年,以利於發揮縣級政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的第12至第17條,對憲法序言有關部分和憲法第5條、第6條、第8條第l款、第11條、第28條進行了修改。其主要點為:(1)將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寫入憲法,確認鄧小平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2)確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依法治國」的基本治國方略;(3)確認了我國現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取消了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規定,確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刪去了「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的提法,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穩定;(6)將憲法第28條中的「反革命活動」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使憲法的表述更為科學,並使部門法的有關表述與之相—致。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第四次憲法修正案,本次修憲是歷屆修改條數最多、涉及內容最廣泛的一次。第四次修憲的主要內容為:第十八條 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修改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修改為「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之後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這一自然段相應地修改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十九條 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修改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

第二十條 憲法第十條第三款「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修改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第二十一條 憲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修改為:「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 憲法第十三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修改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第二十三條 憲法第十四條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二十四條 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款相應地改為第四款。

第二十五條 憲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修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第二十六條 憲法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第二十項「(二十)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戒嚴」修改為「(二十)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

第二十七條 憲法第八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發布戒嚴令,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第二十八條 憲法第八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受外國使節;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批准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活動,接受外國使節;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代表,批准和廢除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

第二十九條 憲法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職權第十六項「(十六)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的戒嚴」修改為「(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第三十條 憲法第九十八條「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三年。」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

第三十一條 憲法第四章章名「國旗、國徽、首都」修改為「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總之,通過對憲法進行四次局部的修改和補充,及時地把在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來,有利於保障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為各項立法提供憲法依據。

6. 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中的十屆和四次什麼意思

人大是有任期的,一個任期為五年,這叫一屆。任期滿了要換屆。這樣從第一屆開始,五年後換屆就是第二屆,第二屆滿了換第三屆,依此類推。十屆人大說明是已經按以上所述第十次產生出的人民代表大會。 每一屆人大在其任期內一般每年舉行一次會議,由人大常委會召集,全體人大代表出席。四次會議說明是本屆人大的第四次代表大會。 按照法律規定,前面的一屆人大任期屆滿的兩個月以前,必須完成下屆人大代表的選舉。選舉產生的代表齊聚參加新一屆人大的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人大的常務委員會,產生新一屆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等。其他的歷次會議與第一次會議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少了選舉、產生新的人大常委會和國家機關這一環節,其他的常規任務如聽取報告、審議報告,立法、修法(有法要立、有法要修時則有,無時則無)等等都是照常進行。

7. 春秋戰國時期的立法成就有哪些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鄭、晉、楚各國的立法概況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 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就是各 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下面主要簡述鄭國、晉國、楚國制定法律的 情況。
1�鄭國
鄭國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 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系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第二次是鄭獻公十三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鄭國執政駟歂殺鄧析(公元前545 年 ~前501年),而用其竹刑。竹刑,為鄭國鄧析所作。他把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竹 刑 。竹刑的出現,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和 流傳。
2�晉國
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 「 作被廬之法 」 ; 第二次是趙盾(即趙宣子)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 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 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予以公布的刑書。這是繼鄭國公布成文法之後,晉國開始正式公布 成文法。晉國公布成文法曾受到孔子的批評。
3�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仆區之法猶近世的窩藏法 。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茆,同茅)。依照《茆門法》規定,諸侯、 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
二、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周元王元年(公年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一時期為戰國時期。
(一)法制指導思想
1�厲行法治。 「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 這是新興地主階級用以指導立法的思 想, 其 中心是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權,它打破了奴隸制 「 刑不上大夫 」 的壁壘。
2�法律公布。 「 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 。 「 布之於百姓 」 向百姓公布法律,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從而否定了秘密法。
3�輕罪重刑。 「 行刑,重其輕者 」 。指在執行刑罰時,加重對輕罪的刑罰。 「 禁奸止過,莫若重刑 」 。這一思想對後世各朝的立法也有很大的影響。
(二)各諸侯國的變法
各諸侯國中取得了政權的地主階級,運用政權的力量先後在各國進行旨在發展、鞏固封建 生產關系,建立封建政治的變法運動。
首先是魏國。魏文侯任李悝為相,推行新政。李悝的 新政主要有三點: (1) 「 盡地力之教 」 ,鼓勵開荒地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廢除井田制,發展土地私有制。 (2) 「 善平糴 」 ,就是國家在豐收之年收購一定數量的糧食,用來備荒; 荒年由國家出售一 定的糧食,以平衡糧價,防止舊貴族和大商人囤積居奇。 (3)制定《法經》以維護新政權所建立的統治秩序。
其次是楚國吳起。吳起變法主要有兩方 面:(1)逐漸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針對楚國 「 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上逼主而下虐 民 」 的情況,吳起提出兩條措施:第一項, 「 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 」 ;第二項,用節 省下來的錢 「 以撫養戰斗之士 」 。(2) 「 明法審令 」 ,推行法治,整頓政治機構,裁減不必 要的官吏。
第三是秦國商鞅所主持的變法。商鞅在秦國先後兩次發布變法令。第一次是孝公 三年(公元前359年);第二次是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三)《法經》與 「 改法為律 」
魏文侯時李悝制定《法經》。《法經》分為盜、賊、網(或作囚)、捕、雜、具六篇。李 悝 認為 「 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 」 ,因此將懲治盜、賊行為的《盜法》和《賊法》置於前面。古 代盜主要指侵犯財產所有權的犯罪,賊主要指傷害人身及反抗朝廷等嚴重犯罪。盜賊需要緝 捕,所以又專列《囚法》、《捕法》。《雜法》用以概括盜賊以外的各種犯罪行為。《具法 》的內容為 「 具其加減 」 ,即統一規定以上各篇定罪量刑的通例與原則,類似於近代刑法典中的總則,而 《具法》以外的五篇皆 「 罪名之制 」 ,類似於近代刑法典中的分則。採用將法律的總原則、 通例專列一篇,而與其他篇章相對應的編制體例,說明《法經》的立法技巧已初步走向成熟 ,可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系統的封建法典,為以後歷代法典的濫觴。
商鞅入秦主持變法革新時,攜《法經》入秦,並在變法過程中將《法經》改編為秦律,史稱 「 改法為律 」 。律字最早的字義是指定音的竹笛,轉指音樂的旋律、節拍、節奏,具有穩定 、恆常、 「 均布 」 的含義。商鞅以律字取代法字,突出強調法律的普遍適用性、穩定性、必 行性,是穩定而普遍的規則。這對於秦國法制的統一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此以後,中 國古代的法典都以 「 律 」 為名。

熱點內容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