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3

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3

發布時間: 2022-06-20 01:43:59

㈠ 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題型

你是想問如何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嗎?方法如下:
一是突出黨內監督主導地位。突出黨組織對行政機關貫徹執行黨的重大路線方針、行政權力運行以及黨員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收入申報、廉政檔案等監督檢查的主導地位。
二是加大人大監督力度。在檢查行政工作、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質詢政府工作等過程中,加強人大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擴大民主監督范圍。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群眾團體、新聞媒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和優勢,構建強有力的監督網路體系。
四是健全行政監督。健全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對其內設機構的監督。

㈡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2、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決策、執行等環節的權力全部納入監督制約機制之中,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運行,防止行政權力的異化,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

三、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2)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3擴展閱讀: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㈢ 如何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建設要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尤其是對重要的權力。因此,要在現有回的簡政放權、放答管結合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大力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削減行政權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同時,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發展的動力,切實劃清政府和市場、社會、企業之間的關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運行受到嚴格的規范和制約。

㈣ 淺談如何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

提高建設法治政府的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 實現政府職責、 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 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要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 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擴大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 規章修改、 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加快建立權責明確、 行為規范、 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建立公開、 公平、 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內容包括: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和政協的民主監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

補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㈤ 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6個要點: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二要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按照職權法定的原則,對行政權力進行全面梳理,明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法能夠行使的職權范圍,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三要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合理、清晰界定政府間事權,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促進政府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充分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
一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二要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抓緊建立以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機制,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堅持「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各類決策主體的責任,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切實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一要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加快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市縣下移。
二要推進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重點在食品葯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遊、資源環境、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鄉建設、海洋漁業等領域內推行綜合執法,有條件的領域可以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三要完善市縣兩級政府行政執法管理,加強統一領導和協調,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
四要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努力提升執法人員素質和能力。
五要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禁收費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掛鉤。對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指標,將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與行政執法機關業務經費、工作人員福利掛鉤的,依法嚴格追究責任。
六要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准和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建立銜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對銜接工作的監督,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現象,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要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征地拆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
二要完善執法程序,通過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的具體操作流程,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及時發現、解決和有效預防執法中的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等問題,有效規范執法活動。
三要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為執法活動提供明確依據,從制度上解決執法不公現象。
四要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建立運行執法信息平台,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五要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執法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一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各監督主體的作用和積極性,完善監督體系,科學設定監督職責,嚴密監督程序,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二要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
三要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四要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切實提高審計機關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一要完善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二要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推進行政權力的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行政權力行使的過程監管,防止行政權力肆意膨脹。
三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
四要將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
五要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依法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結果,強化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六要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平台建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公開內容,創新公開方式,提供便捷的行政管理服務。

㈥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我們該怎麼做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做法:
第一,進一步改革完善行政體制。法治政府不僅是一個有限有為的政府,還應當是一個高效便民的政府。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具體而言,一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行政組織程序的法制化。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行政組織和程序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重點要推進轉變政府職能。現在我國的組織法並不健全,只有一個80年代的國務院組織法,只有十幾條,遠遠不夠用,各部門缺少組織法,而且組織體制和職責許可權尚在變動過程中,還沒有完全穩定到一定程度。所以,用部門規章規定組織的職能和許可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不能簡單地靠「三定方案」解決。改革開放後開展了6次機構改革,政府職能還沒有完全調整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所以轉變政府職能的任務很重;
二是要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率。不僅要理順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還要理順行政機關內部各種職能關系,要減少政府層級優化結構;三是要規范行政行為,減少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四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第二,完善立法、執法和司法,使體現正義的良法真正得到有效實施。目前,我國的立法、執法、司法這三個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門立法仍然很普遍,部門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就有部門的色彩和因素,要改革現在的部門起草法律制度,要增加公眾的參與、民主的論證,以及其他部門———特別是人民代表機構,對行政立法有效的約束和監督。讓立法更加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順應民心,反映民意。
執法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法律還沒有進入自動運轉的狀態,還是運動式的執法。法律是不自動運轉的,法律的實施靠媒體的曝光、領導的批示。通常事情發生之後,先是媒體曝光,然後是領導批示,接下來才是執法司法機關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所以,很多重要的法律被架空了,無法有效實施,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規避法律,拒絕執行法律。法律不能自動運轉,是目前中國法治領域最重要的現象。因此,如何增強法律的權威、保證法律有效實施是當前法學界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也應當成為決策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
司法公正尤為關鍵。司法在法律實施乃至公民權利保障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為獨特。如果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敗,司法不能公正、獨立地行使審判權、監督權,這個作用也發揮不了。所以,現在嚴格實施法律的重點,是保證法院、檢察院的司法權威,保證它公正、獨立地公開行使這些審判權力、監督權力。
第三,進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和激勵監督制度,是未來行政法治很重要的任務。如果沒有行政程序法,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制訂行政程序法,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建議各地的黨政部門,要把執行、實施法律,作為政績考核標准中最重要的指標。這個地方經濟抓得好不好是一個指標,但是這個地方法治搞得好不好是更重要的指標。如果以犧牲、破壞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經濟的發展,那是一種倒退,應該受到批評、受到苛責。所以「法治GDP」比經濟GDP更重要。因為政府的職能,政府的作用,就是實施法律、執行法律,保護老百姓的權利,維持社會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講法治,繼續走「經濟GDP」崇拜之路,那我們就會離法治越來越遠,不可能達到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這樣宏大的目標。
第四,重新認識信訪和訴訟等糾紛解決制度,將各類糾紛有效引導到法治軌道上來。必須對信訪制度、訴訟制度等進行較大力度的改革,使之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和糾紛解決的要求。重新認識信訪功能,嚴格限制信訪范圍,使信訪回歸到下情上達、了解信息、轉交信件的最初定位。盡可能限制信訪在案件實體處理方面的功能,將各類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剝離至司法救濟渠道。同時建立起信訪與復議、訴訟、申訴等法定糾紛解決渠道的銜接機制。鼓勵行政復議機關與人民法院在信訪機構設立接待室,使大批涉法、涉訴的信訪案件直接進入復議訴訟等程序。還應該修改相關法律,擴大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等受案范圍,降低起訴條件,改革審判方式,擴大調解和解范圍。改革兩審終審制度,將審級增加為三級,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度,將各類爭議盡可能引導到正式的救濟渠道上來。各級領導在重視信訪工作的同時減少批示、增加指導,將各類爭議逐步引導到糾紛解決的主渠道上來。應當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分清主次,鼓勵公眾更加理性地選擇救濟渠道,更多運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五,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進一步提高公民特別是領導幹部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通過日益廣泛的法學教育和普法宣傳,樹立法律的權威,目前社會公眾特別是公務人員的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仍然比較淡薄。盡管政府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比較廣泛的法律普及工作。但是,法學教育與普法效果並不平衡。表現為三個方面,即公眾權利意識強,規則意識弱;公務員權力意識強,責任意識淡;上級政府法治觀念強,下級政府法治意識弱。進一步完善法律普及與法律教育制度,重點做好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上級與下級的均衡普法,鼓勵公務人員通過實踐掌握與運用法律。提高公眾的素質,減少和抑制糾紛,鼓勵公眾通過合法正當的渠道解決爭議。

㈦ 如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建立三級聯動政務服務機制

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方面,《意見》明確要求建立三個「清單制度」,即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政府責任清單制度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對行政權力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利」,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邊界。同時,針對市場主體自願的投資經營和民商事行為,只要不屬於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進入。

在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建設方面,《意見》要求所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均納入政務服務平台受理辦理,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服務機制,全面實現網上審批。

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依法決策機制是否健全。《意見》強調各級政府部門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省政府將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明確重大行政決策的范圍和標准,把部門論證、公眾參與、民主協商、專家論證、專業機構測評、成本效益分析、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必經程序。

同時,要建立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省政府制定《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追責主體、追責范圍、追責方式,對決策嚴重失誤或依法應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要加強行政決策案卷管理,實現決策過程全記錄,發生決策失誤的,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倒查決策責任。

在政府立法制度建設方面,《意見》明確要求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審查論證機制,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政府立法事項,由政府法制機構委託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開展評估。

建設三級信息共享平台

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在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方面,《意見》要求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重點在食品葯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試點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

在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方面,《意見》要求,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標准,細化案件移送程序,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現象。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省、市、縣三級信息共享平台建設,與行政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平台實現對接。

在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方面,《意見》要求嚴格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重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重大行政執法決定之前,應當由行政執法機關法制工作機構進行審核。

審核的重點是執法主體是否合法、認定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程序是否完備、適用法律是否准確、處罰幅度或強制措施是否適當。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

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意見》提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探索建立專門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同時完善行政執法監督方式,堅持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主動監督與受理投訴舉報、事前監督與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意見》提出的重要內容。要求健全行政執法人員崗位培訓制度,把法律知識考試作為授予行政執法資格的前提條件,把法律素養和依法辦事情況作為行政執法人員年度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

(7)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3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以學習和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

參考資料:網路-關於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意見

㈧ 如何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省政府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區)政府執行職責。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提高行政決策水平。著力規范行政決策程序,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加快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三、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公正文明執法。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全面梳理各部門執法權,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大幅減少執法種類,積極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的問題。

四、強化行政權力制約,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權力運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權利;高度重視輿論監督,認真對待網路監督。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透明政府。按照「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體制機制,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六、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行政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推動各級行政工作人員帶頭學法、用法、尊法、守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8)如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2013擴展閱讀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

從一定意義上說,法律實施是當前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