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樹立法制觀念論文

樹立法制觀念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6-20 06:05:38

『壹』 公安大學生如何樹立「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 以此為題寫一篇論文1000字以上

你可以參考以下內容,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完善,希望能夠幫到你!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獲得生命。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者與引領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與主要依靠,青年大學生對法治的真誠信仰、對法治事業的熱心擁護,將帶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最終將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有序展開。
提高大學生法治認知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前提。
沒有知,談何愛?!只有認知法律,理解法律內涵,掌握法律精髓,才能信奉、運用、捍衛法律,最終樹立法律權威。法律意識的培養、法律思維的形成、立法宗旨的明確等方面都屬於法律認知的范疇。在提高大學生法治認知的過程中,應對我國法律體系中各個法律部門的重要條文進行具體闡釋介紹,擴充大學生法律基礎理論知識;應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及法律邏輯思維的培養,提升其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明確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增強大學生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普法成效。一方面,完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傳輸、普及法律基礎性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法學專業的學生,還應做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公共課與法學專業課的有效銜接,形成漸進、科學、合理的法治教育體系。課堂內容力求全面准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以及法治建設的豐富實踐,同時注重吸收引薦外國優秀法治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第一,推進法律名著與普法讀物的賞析。組織開展「悅讀法治經典」主題活動,推薦一批主題鮮明、通俗易懂的法治普及讀物,起到「雅俗共賞」的實效。第二,有效憑借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系列輔助教學平台。通過平台及時傳遞法治新聞、最新案例,以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方式來傳授法律知識。第三,以學生為主導,有效開展翻轉課堂。促使學生通過課堂素材的收集、內容的講授、問題的探討深入領會法治的內涵及精髓。
健全宣傳機制,營造法治氛圍。一方面,拓寬宣傳渠道,弘揚法治精神。有效利用傳統媒介與新興技術開展法治宣傳。既要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優勢,又應激發網路、微博、微信、微視頻、手機客戶端等現代傳播媒介的傳播潛能。通過「時時更新、處處可得」的網路情境空間,提高法治宣傳的實效,實現「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的新型普法工作模式。有效憑借人文影院、舞台劇目、書法展示、演講比賽等藝術形式和文藝創作來表現法治文化,促使法治宣傳由靜態向動態轉變,打造聲色俱全的普法平台。另一方面,把握宣傳規律,探索長效機制。把握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宣傳實效。結合其個性特徵、專業特色、學習需求、價值觀念等,確定宣傳主題,准備宣傳素材,有效把握輿論導向,提高法治宣傳的針對性與吸引力。堅持持久推進,形成長效機制。要有「抓鐵留痕,踩石留印」的狠勁,要有「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確保法治宣傳的常態化。
強化大學生法治認同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關鍵。
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是強化法治認同的客觀前提。道德與法律作為調節社會關系的基本手段,兩者相輔相成。沒有道德的支撐,法律將陷於癱瘓。沒有法律的保障,道德也將蒼白無力。人民的法治信仰源於對其內蘊的道德標准、價值取向的認同。法治只有契合人的真實情感,反映人的道德准則,符合人的價值追求,才能被人民認可、信任、敬畏與支持。所以,應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的諸多環節中,強化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民主等價值目標,以此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在立法時,應以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准則為指導,做到科學立法,使法律反映人民對善惡是非的基本態度,符合公平與正義的道德要求,達成以道德滋養法律,以良法獲取信任、以良法促進善治的美好願景。在執法中,應嚴格遵循程序正當、及時有效、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等要求,做到忠於職守、公平公正、執法為民,彰顯法治人文關懷。在司法中,應做到忠於事實、忠於法律,忠於立法宗旨,遵守公平、公開、公正等法則,因為「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所以,司法人員應秉公辦案、不偏不倚,為實現公平與正義,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而奮斗,以此弘揚社會正氣,堅定人民的法治信仰,最終樹立法治權威。
提升大學生法律情感是強化法治認同的主觀保障。一方面,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理論授課、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促使「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使大學生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成為有責任感、正義感與榮辱感的青年群體。另一方面,展示法治魅力,激發情感共鳴。通過電影、紀錄片、人物傳記等方式,介紹執法、司法等先進典型,展現其為權利而奮斗、為公平正義而努力的鍥而不舍、剛正不阿、求真求實的法治精神。通過各種方式展現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實現公平正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激發大學生對法律信賴、熱愛與尊崇的真實情感,培養大學生對法治的價值認同,促進法治理念在其內心落地生根。
推進大學生法治實踐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抓手。
法律只有被實踐,才能獲得實效。倡導大學生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法律在定紛止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在實現公平正義中所展現的巨大魅力,法治實踐利於堅定法治信仰,反過來,法治信仰又利於推進法治實踐。法治實踐既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抓手,又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最終願景,應通過各種方式、載體、途徑來促成大學生用法律視角看待問題、法律思維分析問題、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促使法治成為大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一種行事態度、一種生活理念,實現法治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把「紙面上的法」轉化為「行動中的法」。
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推進法治社會實踐。注重與法律實務部門開展合作,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共同確立培養目標,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立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部門進行參觀體驗,了解熟悉立法、執法、司法、訴訟等法律活動,通過實踐強化法治教育,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法治精髓。
精心打造專兼結合的法學專業教師隊伍。扎實推進高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選聘理論功底深厚和法律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到高校兼職任教,選送高校法學專業骨幹教師到政法部門掛職鍛煉,鼓勵擁有法律職業資格的法學教師到律師事務所兼職工作,形成一支理論功底深厚、業務精良、德才兼備、熟悉中國國情的法律教師隊伍,為學生開展法治實踐提供專業指導。
有效推進模擬法庭教學法的開展與應用。挑選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難易適當且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角色分工,指導學生按照庭審要求及程序做好各項准備。通過庭審實戰,提高學生用法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庭審實戰,讓學生真切認識到法律在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從而更好地體會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貳』 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法制意識為題寫2000字論文

近些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屢有發生。並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在這種形勢下,高等院校必須將培養大學生法制觀念列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大學生較完備的法制觀念。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提高認識,系統規劃,全面實施
具備良好的法制觀念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識的強弱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並不是生來俱有的,需要社會組織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由於一個國家法律體系所構成的內容繁多,並總是處於補充、完善之中,因此,學習和掌握法律就成了公民的長期義務,甚至是終身義務。高等學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她的畢業生理應具備高於一般公民的法律素質。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高等院校在校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大多隻局限於教學計劃中的法律課設置,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只表現在在校期間的一段時間,學習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誦法律條文。掌握的程度僅僅表現在期末的考卷上。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重視不夠,只將學生法律學習作為一兩門課來對待,而沒有將其作為一種個人素質的培養。而這種素質恰恰又是法制社會最為需要的。國家法律體系的內容很多,大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四、五年,要使大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全面、系統地掌握法律知識,就需要學校有一個系統的規劃,明確提出總的培養目標,即學生畢業時對國家法律體系的掌握程度。並依據這個目標確定要達到此目標至少要進行的工作,繼而將這些工作按學年或學期分成若干個階段,以及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使其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深入,最終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
二、加大法律課力度,強化案例教學
從目前一般高校法律課開課情況看,大多不到100學時,與繁多法律律內容相比,顯然偏少。在這么少的時間里講授法律,一般情況下只能介紹一些常識性的東西,無法進一步深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因此,加大高校法律課的力度,恐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運行,要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高素質的人才,高等學校根據這一客觀要求,有必要重新審核教學計劃,增加法律課的時數,並將其分布在四到五年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對現行的法律課教材也有必要重新進行編排,使其與課程體系的內容相應,並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反饋信息不斷完善,在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上突出高等教育的色彩。從法律課的特點看,它是共同性很強的一門課,不論是文科學校,還是理科學校,對法律課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大學生,不論其學習何種專業,都有一個法律素質的培養問題。有這個共同性,若干所學校可以共同商討法律課的改革問題,制訂出共同的教學計劃,編寫共同的教材,提出共同要求,甚至可以像大學生計算機過級那樣對待高等學校的法律課教學。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如果沒有了公民的法律實踐,法律學習對絕大多數人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不應僅表現在能背多少條法規,而應該表現在實際生活中能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法律糾紛。從這一要求出發,高等院校的法律課應更多地接觸實際。從現有的條件看,高等院校法律課接觸實際的可行方法就是強化案例教學,即在講解法律條文時,盡可能多地結合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使法律知識由抽象到具體,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法律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實踐意識,使其不僅從案例中懂得了學法的重要意義,而且更容易掌握法律知識。一些大學生往往只注重大學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自身法律素質的培養。然而,在法治社會中,公民的活動毫無例外地要受到各種法律的約束,只要你處在現實社會中,你的行為每天都要面對法律,受到具體的法律條款的衡量,這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逾越的「路卡」。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我們所處的社會將日益復雜化,公民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矛盾,在處理這些矛盾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所帶來的結果將是各自不同的,這些結果有些會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結果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假若我們的大學生僅僅在課堂上熟知了法律條文,而缺乏在社會實踐中依法辦事的能力,就免不了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觸犯法律。強化案例教學,使在校生間接地接觸了實際,有助於較高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養的培養。
三、法制觀念指導高校的各項工作
任何觀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氛圍,法制觀念也不例外。高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各項工作理應順應法制社會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高校內部管理的大部分內容在現行法律中難以找到對應的條款。但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學校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自身范圍內也具有法律特徵。這種特徵主要表現為各項工作都應在一定的制度規范之下,將管理由靠人的管理變為制度管理,具有統一性和強制性,以防止人為隨意現象的發生。這樣學校的整體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條理。處於制度范圍的人員,能夠從各項規章制度中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若不按制度辦事將會受到哪些處罰。一所學校,其教職員工和學生總有幾千號人,這些人每天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事務,從學生入學、上課,課外活動,到教師的授課及其他活動,如果沒有一整體統一、規范的制度,後果可想而知。現代社會,其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每個人均有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有很多是要妨礙他人的,如果每個人都是自行其事,按自己的標准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那麼這個社會將無法維持。為了群體的共同利益,人類很早就開始確立共同遵守的規則。這些規則演變到今天,對國家而言是法律,對小的群體而言便是規章制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講,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就是小范圍的法律,只是強製程度和處罰方式不同而已。大學生在校期間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懂得在人群中生活就需要遵從群體規則,走向社會以後自然也就本能地去注意按法律的要求決定自己的行為。學校要做到每項工作都有制度可循,並且一經制定即嚴格執行。不能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誤印象,即制度有時是可以變通的,以致對法律也採取同樣的態度。高等學校應該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從入校起,就能時時感到規章制度的約束力和依據規章制度辦事的氣氛,並在這種氣氛中建立現代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大學生綜合素質中形成較好的法律素質。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
進行法制教育,應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將法律知識融會貫通。如開展法律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有獎答卷活動,形成較濃厚的法制教育氣氛,使學生有更多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促進法制觀念的形成。
總之,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等院校做很多具體工作,這些工作雖然繁雜、長久,但社會意義是十分巨大的。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也是高等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叄』 我的法律觀1000字論文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談到法律,會給人神聖,威嚴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因為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才會生活咋子這么一個安定的社會里;正因為有了法律的約束,我們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也保證了他人的安全。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法律,那它會變成什麼樣?我不敢想像。小偷們偷了東西還能瀟灑的向別人炫耀。滿街都是強盜、殺人犯。這樣的國家有誰能住得了。沒有法律自然就沒有國家。人們想要安居樂業就必須有法律。

作為青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就應該加強我們的法律意識。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做出了嚴峻的挑戰。

那我們又應該怎樣樹立的正確的法律意識呢?首先我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自覺抵制不健康的信息。面對陌生人提出的過分要求,應學會拒絕。遇到違法的事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向警察等人求助。

青少年必須學會自我保護,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因處於被動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必須學會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事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邁進的重要一步。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應積極爭取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保護。因此,青少年必須要學會自我保護,樹立防範意識,知道防範的方法,逐步培養在我防範能力。

我們也應積極的參加學校、社區組織的法制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我們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法律知識,也大大的推動了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深化。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於世界。鄧爺爺早在1996年指出:「加強法制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又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有進行法制教育。」

『肆』 大學生如何增強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論文

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高校教育培養的應該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我們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做一個健全的人。
營造良好的環境。
如果想要讓同學們把法治思維重視起來,就要先營造一個具有法治思維的校園氛圍。學校可以在宣傳欄上面多發表一些有關法治思維的文章,或者是舉辦一些法治知識問答活動,一邊鼓勵一邊獎勵同學們踴躍參與,讓同學問在潛移默化當中重視法律。

『伍』 關於大學生如何培養法治思維的論文

一個國家的未來是掌握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的。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社會經濟發展的棟梁和骨幹力量,他們的群體素質如何對社會的影響很大。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卻是屢有發生,雲南大學馬加爵2.23特大殺人案,清華大學劉海洋強酸潑熊事件等等。由此可見,強化大學生法制觀念,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是極為重要的。 法制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制的看法和態度,其核心思想是對依法辦事的態度。當今社會,正確的法制觀念是大學生必備的法律素養,並已成為青年學生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呢?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 一、學校方面:(1)開設法律有關課程,傳播法律知識,指導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觀念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法制觀念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高校教育應當把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作為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重視不並積極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2)強化案例教學,以分析案例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時事案例,如:胡長清受賄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等。(3)豐富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突破課堂,將法製法律滲透到大學生的校園活動中,如舉行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趣味問答,模擬法庭,組織學生觀看諸如《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制節目等等。(4)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前由於經歷過高考壓力,面臨著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一般的大學生都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很多案例表明,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往往與大學生不健康的心理有關,所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5)以法制的觀念來管理學校,重製度,重程序,重平等,重自由。一個良好的制度氛圍對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概念是至關重要的。言傳不如身教。高校以法律概念來管理學校,實行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提高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同時,也使得校園文化更為清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大學生自身方面:(1)大學生首先要學法、懂法、守法,這是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質。(2)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探討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銳度。(3)大學生要學會勇敢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進一步說,維護社會正義。(4)大學生要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法律思維方式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思維方式,是一種有價值取向的理性思維,價值取向和邏輯思維是其核心。 法律思維方式主要有下面幾個特徵:重視人權,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講證據,講程序,講法理。大學生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這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條款熟悉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維方式。二、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法律思維的核心之一,清晰的頭腦、縝密的邏輯思維是大學生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必須條件。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正義感。高校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應是一個高科技的高危險的犯罪分子。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社會正義感,勇於捍衛社會正義,只有這樣,一個大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四、參加法律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紙上談兵終是空。只有在社會中,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學生才能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式。 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發展觀念,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這是需要整個社會、高校、大學生自我的長期的共同努力。

『陸』 如何增強大學生法治觀念800字論文

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編寫提綱。從寫作程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從提綱本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所謂構思謀篇,就是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像寫一首短詩、一篇散文、一段札記那樣隨感而發,信手拈來,用一則材料、幾段短語就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感情;而是要用大量的資料,較多的層次,嚴密的推理來展開論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理由、論證自己的觀點。因此,構思謀篇就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必須編制寫作提綱,以便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有些學生不大願意寫提綱,喜歡直接寫初稿。如果不是在頭腦中已把全文的提綱想好,如果心中對於全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步驟還是混亂的,那麼編寫一個提綱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處的,其好處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提綱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幫助作者考慮文章全篇邏輯構成的寫作設計圖。其優點在於,使作者易於掌握論文結構的全局,層次清楚,重點明確,簡明扼要,一目瞭然。
第二,有利於論文前後呼應。有一個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在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絲絲入扣、相互配合,成為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能為展開論題服務。經過這樣的考慮和編寫,論文的結構才能統一而完整,很好地為表達論文的內容服務。
第三,有利於及時調整,避免大返工。在畢業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活動是非常活躍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從表面看來不相關的材料,經過熟悉和深思,常常會產生新的聯想或新的觀點,如果不認真編寫提綱,動起筆來就會被這種現象所干擾,不得不停下筆來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寫的從頭來過;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會極大地影響寫作情緒。畢業論文提綱猶如工程的藍圖,只要動筆前把提綱考慮得周到嚴謹,多花點時間和力氣,搞得扎實一些,就能形成一個層次清楚、邏輯嚴密的論文框架,從而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寫論文的學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寫成提綱,再去請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較易提出一些修改補充的意見,便於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導。
簡單提綱舉例
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柒』 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論文

淺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先進的法治理念能夠引領和指導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活動,是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國家權力、服務人民、管理社會的行動指南,是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的思想基礎和價值標准。

2005年,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意義重大、內涵豐富的政治和法律命題。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和遵循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觀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反映,是立法、執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基本指導思想。一定的法治理念由一定的社會歷史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所決定,一旦形成,便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觀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法治理念是靈魂,決定著法治的效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法治理念。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先進的社會制度,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一定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體現以下本質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反映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反映和堅持黨的領導,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反映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按照這些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時期,必然要對法制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隊伍、政法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明確、符合時代需要的執法指導思想。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各種經濟成份不斷出現,使經濟實體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一時期,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尖銳化時期和社會問題多發期,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各階層收入差距的拉大、就業形勢嚴峻等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多,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同時發生著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這也要求政法機關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法治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公平、正義,維護各個階層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我國政法戰線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戰略舉措。

(二)法制建設的需要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和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當前我國立法體制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立法的超前、快速、規模龐大、盲目立法等,使出台的法律、法規難於滲透到社會生活實際領域,難於被民眾認同、消化、接受,最後變為一紙空文。目前中國的法律很難經得起理性的檢驗,中國的執法困境,立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司法制度、執法機制怎麼改、如何改才能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認識。

(三)社會穩定的需要

中國的發展、富強、崛起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和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而擔負維護穩定重任的政法機關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法治理念。

(四)執法的需要

在建設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我們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在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執法犯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不合時宜的執法觀念急需糾正,混亂的執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面對新形勢,法律工作者必須主動應對新挑戰,積極適應新要求,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維護國家政治穩定的能力、公正執法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些,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幹警頭腦,也就是說,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政法工作。

三、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途徑

如何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走入執法者頭腦,讓他們在深刻理解、共同感受、真切內化這些法律理念的基礎上,引導和自律執法辦案行為,應當成為政法隊伍建設共同面臨、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而極有現實意義的任務。

(一)堅持依法治國

所謂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實踐依法治國理念對執法工作具體有以下三點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法律素養——踐行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堅持嚴格執法——法治的基本內涵;模範遵守法律——執法者的應盡責任。

(二)堅持執法為民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在政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政法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證。

執法為民,就是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執法公正、一心為民。正是因為執法為民理念對於政法工作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級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要在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全面深刻理解執法為民內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

(三)堅持追求公平正義的理念

公平正義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共同的、不懈地嚮往和追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高價值目標追求和重要任務,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永恆主題和神聖職責,也是政法幹警崇高而偉大的使命。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合法合理。合理性是指執法中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所採取的措施、作出的決定合乎理性,符合案件事實、情節,防止濫用職權、顯失公平。法律設定自由裁量權是使執法機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遵守一般要求又體現個別化,按照合理而公正的原則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從而更加准確地貫徹法律的意圖。

2.平等對待。平等對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具體要求,是公平正義的載體和支撐。沒有平等對待,正義便成為抽象的空談。平等對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反對特權,法律上的平等對待,排除任何特權,反對給予同等條件者不同的待遇。要求在執法中堅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分地域、不分公私、不分貧富、不分民族出身,一律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和法律服務。二是禁止歧視,與反對特權相對,法律上的平等對待不允許對任何在社會關系中處於劣勢地位的主體有歧視待遇。按照公平正義原則的要求,這些人不但不應當受到其他人的歧視,而且還應當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懷援助。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未成年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特殊規定等都貫徹了這一原則。

3.實體與程序公正並重。程序公正不僅是實體公正實現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價值。在現代社會,程序法是否完備並得到嚴格的遵守執行,是衡量一個國家法制文明、司法公正、訴訟民主、人權保障程度的重要標志。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和價值:一是應當保障實體公正的實現。實體公正是一種結果的公正,而任何結果都是經過一定的過程得以實現的。程序的設計配置,首先是保證執法司法機關正確地發現案件的真實情況,全面客觀地收集證據,准確地適用法律,正確地處理案件,保證實體法的實現。二是賦予當事人充分的權利並提供權利被侵犯時的救濟渠道,有效地保障人權。程序公正要求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當事人、行政相對人的人格尊嚴和主體地位,保障其應有的知情、參與、陳述、抗辯、申訴、獲得法律幫助等各項權利,使其感受到客觀、公平、充分參與、主張和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增強行政執法決定和司法決定的可接受性。三是規范執法行為,克服執法者的隨意性,防止權力的濫用。任何權力都有濫用的可能,僅僅把正義實現的希望寄託於執法者良好的道德修養是不夠的。只有藉助制度的力量和約束,人們才能對執法的結果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預期,而程序正義的一個突出功能就是對權力可能被濫用進行限制和制約。

(四)樹立服務大局思想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執法機關應切實履行的重大職責。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要求各級執法部門要把執法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認識、把握和部署,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

1.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思想。要善於圍繞大局籌劃部署工作。學會從大局出發、從大局著眼,自覺地把各項工作融入到大局之中來思考、謀劃和部署,把本地、本部門的工作作為保障黨和國家大局的必要環節努力做好,使各項工作切實體現服務大局的要求。為此,要做到兩點,一要統籌兼顧;二要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同時,適時地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研究工作思路,確定工作重點,調整策略方法,增添工作舉措,確保在服務大局中更有作為。

2.立足本職。立足本職是服務大局的基礎。執法人員要立足各自的工作崗位,結合自己的職責任務去服務大局,切實執好法、辦好案、服好務,不能把大局看成是「摸不到,夠不著」的目標,對服務大局無從著手。實際上,我們的日常工作與大局工作就是緊密相關的,按照崗位職責要求,認真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辦好每一件案件,就是為大局服務。本職工作做不好,服務大局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要依法做好本職工作,按照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嚴格依法辦事,公正文明執法,熱情周到服務,不失職、瀆職,不濫用職權,不違法辦案、執法違法,優質高效地做好崗位職責所要求的具體工作,正確有效地為大局服務,使人民群眾滿意,黨委、政府滿意。

3.正確履職。正確履職是服務大局的關鍵。執法部門、執法人員只有全面正確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才能正確而有效地服務大局,取得好的效果。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靈魂。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我們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要積極加強法制建設,又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熱點內容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