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快樂和道德

快樂和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6-20 08:17:54

㈠ 當道德不產生任何快樂時,我唾棄道德什麼意思

要麼就是和道德背道而馳。
要麼就是被道德壓的喘不過氣來!

㈡ 以"快樂成長,道德同行"為題的高中800字作文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先從誠信開始。富蘭克林說:誠實和勉勵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古人雲:「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黃金有價,但誠實無價,誠信比黃金更貴重!從《狼來了》這個簡單的故事中,曾在我們幼小的心靈烙下了誠信的印記,讓我們明白了誠信的重要。歷史中曾子殺豬,完璧歸趙,張良納履,晏殊誠信無欺的故事也讓人津津樂道。也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個老太太在麥當勞吃東西時掉了一顆牙,經醫生診斷確定是食物過硬才使原本不太結實的牙齒掉了下來,於是麥當勞賠償老太太六十萬美元。這件事不但沒有使麥當勞的聲譽下降,人們反而覺得這是麥當勞誠信的表現。從這個小小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如果一個人誠信的話,大家都會願意相信他;反之,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他將一個朋友也沒有。墨子也曾講過:行不信者,言必耗;言不信者,行不果。可見誠信對一個人講是很重要的,讓我們做一個誠實,守信,道德的人吧!

道德,再從節約說起。節約糧食,節約水電這些你都做到了嗎?當你把米飯倒掉而去吃麥當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米飯對於那些飢餓當中的人很重要?難道小時候那首《鋤禾》白學了?當你開這水龍頭用水和夥伴嬉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國也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泉,難道這樣的浪費水不覺得可恥嗎?科學家發現,中國現在的水資源只適合供養4.5億人,而中國目前就有13億人口!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吧!

道德,希望道德無處不在,但是現在的不道德卻隨處可見。看,李先生又在隨地吐痰;瞧,張女士又在隨地扔垃圾……人類,醒醒吧,都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當你在勤勞的掃地工剛剛掃過的大馬路上,扔下一個馬路上唯一的垃圾,你不覺得很可恥嗎?馬路都會哭泣啊!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讓我們與你同行!

㈢ 道德與快樂哪個更重要

當然是道德更重要了。
如果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用不道德的方法讓自己擁有快樂,
那不是真正意義的快樂,也不會長久。只有在道德得基礎上的人生,
才是不脫離正軌的人生,不脫離正軌得人生的所得才是真正的所得。

㈣ 學習,愛,道德,興趣,快樂哪個最重要

知道哪個重要首先看看什麼是快樂?1;快樂的定義是很寬的,並沒有什麼可以定義它。只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知道什麼是快樂。當你做善事的時候你會覺得快樂,當你被人愛的時候你會覺得快樂,當你考試拿到好的成績的時候你會覺得快樂,當你做到別人沒做到的事情的時候你會覺得快樂。這樣的事情很多的,都是你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你要你自己留意的話,快樂隨處都在的。快樂只是一種感覺,稍縱即逝,而幸福則是一種狀態,相對持久。希望你能快點找到它,抓住它,享受它。2:愛是包容而不是放縱 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 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 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3: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4: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 5: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努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現在你覺得呢

㈤ 道德與享樂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猶太人有一則關於道德與享樂之關系的寓言,其中以比喻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一般看法。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強烈的暴風雨,偏離了航向。到次日早晨,風平浪靜了,人們才發現船的位置不對,同時,大家也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個美麗的島嶼。船便駛進海灣,拋下錨,作暫時的休息。從甲板上望去,島上鮮花盛開,樹上掛滿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麗的綠蔭,還可以聽見小鳥動聽的歌聲。於是,船上的旅客自然地分成了五組。

第一組旅客認為,如果自己上島遊玩時,正好出現順風順水,那就會錯過起航的時機。所以不管島上如何美麗好玩,他們堅持不登陸,守候在船上。

第二組的旅客急急忙忙地登上小島。他們走馬觀花地聞聞花香,在綠蔭下嘗過了水果,恢復精神之後,便立刻回到船上來。

第三組旅客也登陸遊玩,但由於停留的時間過長,在剛好順風之時,以為船要開走而慌慌張張地趕回船上來,結果,有的丟了東西,有的失去了好不容易才佔下的理想位置。

第四組的旅客雖然看到船員在起錨,但沒看到船帆也在揚起,而且以為船長不可能扔下他們把船開走,所以,一直停留在島上。直到船要起航之時,他們才心急慌忙地游到船邊爬上船來。其中有些人為此受了傷,直到航行結束,也沒有痊癒。

第五組旅客由於在島上陶醉過度,沒有聽到啟航的鍾聲,被留在了島上。結果,有的被樹林中的猛獸吞吃了,有的誤食有毒的食物而生了病,最後全部死在島上。

故事中的船,象徵著人生旅途中的善行,島則象徵快樂,各組的旅客象徵對善行和快樂持不同態度的世人。

第一組的人對人生的快樂一點兒不去體會;第二組的人既享受了少許快樂,又沒有忘記自己必須坐船前往目的地的任務,這是最賢明的一組;第三組的人雖然享受了快樂並趕回了船上,但還是吃了些苦頭;第四組也勉強趕回船上,但傷口到目的地還沒有癒合:人類最容易陷入的還是第五組,往往一生為了虛榮而活著,忘記將來的事而不知不覺吃下有毒的甜蜜果實。

㈥ 要快樂還是要道德

快樂當然要…如果是那種卑微的,肉體上的快樂,你去追求而跨越了道德禁區,這時候的你肯定是罪惡的,只能說那種事情適可而止,這樣也就沒人容易知道,要做多了就不好說了,到時候多行不義必自弊

㈦ 為什麼快樂是一種習慣

快樂是一種習慣。蕭伯納說:「我們對小的煩惱、挫折、牢騷、不滿、懊悔、不安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純粹出於習慣。」根據「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的原理,從行為入手培養快樂習慣、快樂性格,是比較有效的策略。當你不愉快的時候,要想變得愉快的主動方式就是愉快地坐起來,愉快地看看四周,使自己的言行好像已經愉快起來。只要你模仿快樂的表情,就可激發大腦皮層產生相應的腦電波。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條件反射,自己越來越自然地感到愉快。

一個人要想生活得簡單,必須充分認識到快樂的巨大意義和巨大價值,有積極、正確地追求快樂的強烈意願,培養強烈的快樂意識、快樂觀念,把快樂性格作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

史蒂文生說:「快樂的習慣使一個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條件的支配。」快樂,主要取決於我們自身。只要養成了快樂的習慣,進而養成了快樂的性格,我們就能成為快樂的主人,每時每刻都快樂幸福地生活。

不論你是百萬富豪或是窮光蛋,每一天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衷心喜悅地享受生活。患得患失的百萬富豪會對自己說:「有人會偷走我的錢,然後就沒有人理睬我了。」意志堅強的窮光蛋卻會對自己說:「債主在街上追我的時候,我正好可以運動一下。」

不要愚弄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生活的樂趣,你能夠找到,但要有一個先決條件:你必須有這份福氣消受。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曾指出:「有許多無福消受生活樂趣的人,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後,非但不能鬆弛,反而更趨緊張。在他們心目中,似乎老是受到追逐——疾病、訴訟、意外、負稅,甚至還包括了親戚的糾纏。直到再度嘗到失敗滋味以前,他們無法鬆弛心神。對學習快樂的追求,而非痛苦;他們尊崇快樂的效力,因而產生自我的價值感。」

生活樂趣應從微小事物中去尋求:美味的食物、真誠的友誼、溫煦的陽光、歡愉的微笑。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一劇中寫道:「快樂和行動,使得時間變短了。」不論時間的長短,讓你的時間充滿愉悅的鈴聲。對於快樂並非生活中一部分人應該一笑置之,因為他們是無知的一群;但是你也要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不像你這么睿智聰明。

快樂是真實的,是內發的;除非獲得你的允許,沒有人能夠令你苦惱。

你每天都應該記住:快樂是你贈送給自己的禮物,不是聖誕節的點綴,而是整年的喜悅。

快樂本來就出自人的心靈和身體組織。我們快樂的時候,可以想得更好,幹得更好,感覺得更好,身體也更健康,甚至肉體感覺都變得更靈敏。一項研究發現,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都更靈敏,觸覺也更細微;人進入快樂的思維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視力立即得到改進;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記憶大大增強,心情也很輕松。精神醫學證明:在快樂的時候,我們的胃、肝、心臟和所有的內臟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幾千年前,賢明的老所羅門王有一句格言:「快樂的心有如一劑良葯,破碎的心卻吸干骨髓。」猶太教和基督徒都把歡樂、喜悅、感恩、開朗列為通向正義和美好生活的途徑,這也是很值得重視的。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了快樂與犯罪行為的關系之後,得出結論說:古老的荷蘭格言「快樂的人家不邪惡」在科學上是站得住腳的。他們發現,大部分罪犯出身於不幸的家庭,或有一段不快樂的人際關系。耶魯大學對「挫折」做過十年研究,結論是,我們所說的不道德和對他人的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才造成的。

辛德勒博士說:不快樂是一切精神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快樂則是治療這些疾病的唯一葯方。看來,我們對於快樂的普遍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我們說:「好好乾,你會快樂。」或者對自己說:「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就會快樂。」或者教別人「仁慈、愛別人,你就會快樂。」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保持快樂,你就會幹得好,就會更成功,更健康,對別人也就更仁慈。」

快樂不是掙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不是道德問題,就像血液循環不是道德問題一樣。快樂與血液循環二者都是健康生存的必要因素。快樂不過是「我們的思想處於愉悅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你一直等到你「理應」進行快樂思維的時刻,你很可能產生你自己不配得到快樂的不快樂思想。斯賓諾莎說:「快樂不是美德的報酬,而是美德本身;我們不是由於抑制慾望而享受快樂,相反,我們享受快樂才能抑制慾望。」追求快樂並不是自私。很多正經人不敢追求快樂,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是「自私」或「錯誤」的。無私的確能帶來快樂,因為它不僅使我們轉向自己以外的東西,不注意自我反省、自己的過錯、煩惱,或「自滿」的驕傲,而且使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新的自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充實自己。

人類最快樂的東西就是想到有人需要自己,想到他很重要,很有能力幫助別人得到更多的快樂。然而,如果我們從快樂中探討道德問題,認為它可以作為無私的一種報酬,那麼,他們就很可能因為想得到快樂而覺得有罪。快樂是存在和行為的自然附屬物,不是一種報酬和獎品。如果我們因為無私而得到報酬,那麼下一個邏輯的推理是,我們越自我剋制和越不幸,我們就越會導致一個荒謬的結論:想要快樂必須不快樂。

如果牽涉到什麼道德問題的話,這個道德問題應與快樂和不快樂無關。詹姆斯說:不快樂的態度不僅痛苦,而且卑下。還有什麼能比憔悴、哭泣和哀怨的情感更卑下、更不值錢的呢?還有什麼能比不快樂的表現更容易傷害別人?還有什麼比不快樂更不利於克服困難?不快樂的態度只能加劇和延長困境,使不利的情況更加不利。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快樂是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心理性格,如果不在現在加以了解和實踐,將來也永遠體會不到。快樂不是在解決某種外在問題後能產生的——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還會出現。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問題。

㈧ 舉例說明道德的認識功能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過善惡觀念來能動地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從而使人們認識道德必然性和各種利益關系,了解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應負的責任等。

簡單說,就是讓人通過道德觀念,認識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8)快樂和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熱點內容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