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清末立法人

清末立法人

發布時間: 2022-06-20 19:25:25

A. 兩個關於清末民初憲政的問題。

!您好

,有趣,有很多秘籍,秘籍和提供給您的所有攻略:按左上角的「 「鍵打開控制台,輸入以下命令即可。

god_on開無敵

god_off關閉無敵

haveallweapon擁有

所有的武器

addammo有一些武器來填補彈葯

ammonolimit有一些武器子彈無限

攻略如下:

優點和缺點

>?毛瑟半自動步槍:普通,近距離的權力,子彈無限,10發彈匣,這把槍完全是滑鼠來獲得優勢,後期打忍者的飛鏢也比較方便。

毛瑟狙擊步槍:?超強動力,射程更遠,5發彈匣供查殺缺點少的彈葯點,出手慢。這是長炮裝彈時間,要注意節奏一起使用時,不能隨意解僱,或容易找到中立的敵人。

手榴彈:?非常強大的攻擊和平板電腦,你可以扔在遠處,延遲是一個嚴重的缺點,只能在圍牆使用,攻擊集中在坦克後面的敵人。

湯姆遜沖鋒槍:?電力普通,但火,30發彈匣極快的速度,這把槍是適合專注於對單個敵人的斗爭中,面對敵人,按住火就行了。

捷克ZB-26輕機槍:?功能強大,射速快,50發彈匣,這把槍可以殺點也被解僱,能適應任何攻擊游戲後期的主要武器,站在面對分散的多個敵人,非用它不可。

火箭筒:?強大的超慢燃對付裝甲車輛,最有效的武器,僅此而已。

馬克西姆24重機槍:?力的250發彈匣火超級快的速度,你可以打戰車,缺點是固定的位置,並可以在幾個地方才能使用。

?游戲中有「爆頭」的設定,共同的敵人,正好砸在頭部開槍打,和分數擊中頭部的相關部分是150,身體是100,腿50,有四個場景16小時關閉,現在拿起武器,當年的血來恢復它

場景一:出現

敵人:鬼子(拿各種槍),手榴彈(投擲手榴彈) ,羅寧(刀),藤山三郎少佐(簡稱胖子)

1-1:試牛刀

汽車的主角,有4鬼子跌跌撞撞沖過來,站在在兩桿的正後方,先殺掉他們。鬼子用沖鋒槍正確剛剛輕松搞定,你需要注意的兩桶汽油,最好是打左邊,打右邊的鬼子不會偶然地吹。樓上的是在右手兩枚手榴彈,但他們扔手榴彈慢,可以在空中炸毀。幾個浪人要小心,他們是敏感的,最好不要讓他們靠近。左轉後,破壞了前幾個鬼子,要注意右邊樓上,兩枚手榴彈,沖出一波敵人的追殺用步槍點,或沖鋒槍掃射即可。轉彎後,只有躲在箱子後面的敵人不是很好的目標。最後鬼子的卡車到了,一前一後每殺鬼子左右,把那把刀胖傢伙集中在採用一次性結算。

提示:最後打小BOSS,最好是有一個步槍或者沖鋒槍,或手榴彈,盡快,以確保其消滅。

1-2:百萬黃金

這一關顯著增加敵人的數量,殺一開始就有好色的浪人,在汽車兩側的爆炸後,會突然跳出四朝你一個浪人,站在比較集中,沖鋒槍關閉它們。一些矮牆所面臨的敵人後,再有兩個往左跑,最好是先幹掉他們,他們將拍攝一轉,這是一個小碉堡。右邊框會跳出一個胖子和幾個鬼子留下了幾個連續的鬼子,然後在右側的屋頂,有許多鬼子,還包括兩個出色的彈跳能力浪人。進入巷子後,有很多的敵人,只是要注意的傢伙樓上突然跑了出來,並從世界上兩個浪人,另一個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跳下。然後,兩個快速移動浪人和一群鬼子,踢躲到牆殺兩名人質開赴魔鬼就開始打小BOSS。這是關繫到小BOSS仗著人多和皮厚,不拚命盯著第一道關卡的消防隊長,只能按部就班地進行。

提示:前應該可以下車了大量的彈葯,打也不用擔心彈葯,最後一堆人只是失去了每一次BOSS的火,嚴重分段時間,差不多五和第六齣可以殺。

1-3:經過立法

銀行,兩個看門的鬼子,天堂2浪人,以及一些隱藏的敵人的牆後面。從左右兩側將繼續推出鬼子和浪人,浪人憐憫誰走在大廳的傻瓜只是削減,在模具根本,面對那些擁有大量設備的樓梯,你可以利用這個好時機,以收購一隻手。後列有幾個敵人,有兩個人質突然鑽出來,小心不要開火。除年輕女性,先幹掉其他鬼子,然後打的中性女青年的左側,你可以打胖子後面,如果你不小心殺了年輕女性,脂肪會在櫃台下藏有有鬼子跑出來。還有一些背後的另一個櫃台鬼子,然後就是幾個旋轉飛行浪人在空中直接用步槍殺點在空中,有點麻煩後落地。然後忽左忽右的走出鬼子,是很容易解決,下一步是涼爽,逃跑只有脂肪,還能挽救年輕女子接連殺,同樣年輕的女打左邊,露出了敵人這個位置中性偉大。請勿保存顧著成品葯,拍前三個浪人吃晚了。很多樓梯的敵人,但在那幾個固定的位置,解決困難,只要注意一開始出來的浪人,一定要得到一個鏡頭。

進入金庫,所以即使一個人站在靠近每個(真幽默),然後幾個鬼子帶著一群浪人,這里的敵人已經接近,所以你不能猶豫,槍槍點殺門後往左一圈有一個正確的也有三個。最後小BOSS,關鍵是要解救人質,還是鬼子和浪人會繼續出來一些屏幕上的側中間的十字線之間,基本上可以保證槍爆頭。之後,人質獲救亡鬼子沒有說炸彈裝,一槍爆頭吧。

提示:需要注意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關閉,以救人質,抓機會找到一個好的中性時。 (男人你)

B. 晚清實行過君主立憲制

晚清君主立憲思想是中國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洋務運動時期早期改良派的君民共主主張。但是,晚清君主立憲思想是中國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洋務運動時期早期改良派的君民共主主張。但是,這種君民共主缺乏近代立憲國家的基本特徵,只是君主立憲思想在近代的最初發端而已。戊戌維新時期,君主立憲思想有了較大的發展,初步具備了資產階級憲政國家的基本內涵。20世紀初崛起的立憲派提出了國民立憲的主張,從而把晚清君主立憲思想由二元君主立憲制推進到了最高形態議會君主立憲制,中國的民主政治也邁出了由封建專制走向民主的第一步。晚清君主立憲思想的遞進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和處在內憂外患局勢下知識分子的心態變化歷程。無論是君主立憲還是民主共和,在變封建專制為資本主義制度這一基本點上,兩者是一致的、同質的,這正是我們應該肯定君主立憲思想起了積極作用的根本所在。
君主立憲;思想;歷史考察
晚清君主立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早期改良派的君民共主主張。中法戰爭前後,一些洋務知識分子或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張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到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主張興民權、設議院,實行二元君主立憲制。20世紀初崛起的立憲派提出了國民立憲的主張,從而把晚清君主立憲思想由二元君主立憲制推進到了最高形態議會君主立憲制。雖然這種變化是局部的、緩慢的,但對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

一、從君民共主到二元君主立憲

鴉片戰爭結束不久,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魏源、徐繼畲、梁廷楠、姚瑩等人在他們各自的著作中,就以贊賞的態度介紹過西方的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制度。中法戰爭後,早期改良派力圖尋求更為有效的強國之道。一些開明的知識分子,如鄭觀應、郭嵩燾等人因為有更多的出使西洋或與西方直接接觸的機會,對西方國家的體察也逐步由感性熟悉上升到了理性思考階段:在贊嘆西方國家民富國強的同時,開始認真探索西方富強之本源究竟何在。在屢屢痛切地看到洋務運動的開展並不能達到求富、求強目的的同時,早期改良派進一步熟悉到了西方文化、制度的先進和優越,提出了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的政治主張。由此,中國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開始發端。作為近代中國明確提出實行君民共主要求第一人的鄭觀應認為,西洋政體,蓋五大洲有君主之國,有民主之國,有君民共主之國。君主者權偏於上,民主者權偏於下,君民共主者權得其平其立法之善,思慮之密,無逾於此。雖然民主之國與君民共主之國都以議院為國家中樞,但早期改良派多對君民共主的君主立憲製表示好感。薛福成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在評說君主制與民主制的利弊後,合乎邏輯地得出最後的結論:夫君民共主,無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為斟酌得中王韜也有相同的主張。以鄭觀應、薛福成、王韜等為代表的洋務知識分子或早期改良思想家之所以要求變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為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能使上下相通,君民不
隔,這是西方富強的根本原因;而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則是上下不通,君民隔閡,中國貧弱的根本原因也就在此。
甲午戰爭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正處於起步階段,在外國資本主義與本國封建勢力雙重壓迫下發展十分緩慢,處於襁褓中的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存在著嚴重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可能明目張膽地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同時,作為文化承受主體的早期改良派多為科舉正途出身,長久以來儒學的浸潤已深入骨髓。受此知識背景和認知框架的制約,他們在熟悉和傳播西方政體時,很自然地會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精神對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加以改造,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概念和判定來闡釋西方政體。這些因素無疑大大影響了早期改良派對西方民主政體本質的熟悉。他們從西方借來了民主政治的思想武器,卻又小心翼翼地深怕觸動封建專制皇帝的權威,於是千方百計地要把自己的主張同傳統的政治教條調和起來。正是這種時代的局限促使早期改良派提出了似是而非的上效三代之遺風,下仿泰西之良法。的變法要求,形成中國早期民主思想內中外西的思想走向。早期改良派雖然直覺地把握了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外在形式議院制度,卻對其精髓自由、平等、人權如棄敝屣。民主政治的正常運作是以各權力部門之間的有效制衡為條件的,而早期改良派設計的議院,與分權制衡的原則幾乎沒有關系。他們從未想到憲法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更沒有議論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問題。相反,他們卻規定凡事雖有上、下院議定,仍奏其君裁奪,由君權來代替法權。這種對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流於表面的體認,使早期改良派呈現出一種捨本逐末的傾向。在西方,議院是獨立的立法和行政監督機構,而早期改良派所設計的議院卻只是通上下之情的皇權派出機構。議院的目的只在改善無議院則君民之間,勢多隔閡的傳統流弊,以使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逮,緩和君民關系和上下關系。這種中國式的議院,既不受憲法的保護,也不是君權的對立物,更不是民主政治的代表,它只是君權的維持和補充罷了。這也正是當時洋務運動背景之下內中外西精神實質的矛盾體現。盡管如此,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大膽提出實行君民共主制度和開設議院的思想,究竟是對中體西用觀的一種挑戰。實際上,提出變革中國傳統君主專制制度的任務,已經包含民主的成分。在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大背景下,這種對中體的侵犯,表明其思想中已涌動著突破洋務藩籬的潛流,為隨後蔚然興起的維新思潮開了先路。這是時代精神的表現,其進步性是不言而喻的。這種政治理念一經出現,便會吸引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啟迪人們進一步探索西方民主制度的真

C. 清末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清末籌備立憲期間,新聞法規的制定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從1906年至1911年清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專門適用新聞事業、或與新聞事業有關的、或含有調整和規范新聞事業條款的法律,其中專門適用新聞事業的有《大清印刷物專律》(1906年7月頒布)、《報章應守規則》(1906年10月頒布)、《報館暫行條規》(1907年9月頒布)、《大清報律》(1908年3月頒布)、《欽定報律》(1911年1月頒布)。這些新聞法規是在清政府全面變法修律,吸收西方法律理論,引進西方法律原則,通過移植、重新構建中國新型的法律體系的背景下進行的。當時刑律民律以及商律等主要法案,都是經由沈家本、伍廷芳所主持的法律修訂館,聘請專家進行編纂。晚清的法案主要由各部院、法律修訂館、憲政編查館起草,同時憲政編查館對於草案具有核訂權,是實質意義上的立法機關。從現有掌握的資料來看,起草法案最多的法律修訂館沒有參與新聞法規的制定過程。《大清印刷物專律》由商部、巡警部、學部會定;《報章應守規則》由巡警部擬定;《報館暫行條規》由民政部擬定;《大清報律》由商部擬具草案,巡警部略加修改,由民政部、法部會奏,交憲政編查館議復。從這點看這些新聞法規多屬部訂專章,只有《大清報律》是經過了比較繁復的立法程序,最後交由憲政編查館核訂。這一方面說明了清政府在制定《大清報律》的審慎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除《大清印刷物專律》之外其他幾部新聞法規在制定過程中的倉促。
光緒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初二,光緒帝就《御史王步瀛奏請速訂報律頒行》諭令商部擬具報律草案,妥籌辦理,商部提出草案後,由巡警部酌為修改。當時法律修訂館正式開館(光緒三十一年四月初一日)才半年多,其主要工作重在刪削舊律,內容分為刪除、修改、修並、續纂,清末大規模的修律工作並沒有完全展開。而這個時候光緒就諭令部院制定報律,說明其對報律的認識和重視。
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清政府頒布了作為中國歷史上關於新聞出版的第一個專門法規——《大清印刷物專律》。由於當時中國的整個立法修律工作都是在岡田朝太郎、松岡義正、岩谷孫藏等一大批日本法學家的協助下依日本法律為藍本完成的。故該專律取法於日本明治二年(1869)先後頒布的出版條例和新聞紙印行條例。該專律雖然包括了對新聞事業的管理,但重點並不在新聞事業。另外,在《大清印刷物專律》頒布的3個月後就頒布了《報章應守規則》,這一點也說明《大清印刷物專律》重在對一般出版物的管理,而對於報業管理則需要單獨的立法。 緊接著,清政府又頒布了《報章應守規則》。該規則只是對報紙所登內容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基本是禁止性條文,其主旨在於八個「不得」,僅僅149個字。共9條。[10](P30)關於《報章應守規則》的頒布時間,一般認為是1906年10月16日[11](P406)。但根據1906年10月13日的《申報》的《本館接警部頒發報律九條專電》②來看,頒布時間應該是1906年10月12日。假如是1906年10月16日頒布,那就是說巡警部提前4天就將未頒布的《報章應守規則》交由報館,對於頒布法律這樣十分嚴肅的事情,巡警部絕少可能這樣做,因此10月16號之說不大合理。而如果該規則在10月12日公布,於10月13日登載在報紙上,還是較為合理的。
之後,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八月由民政部擬定的《報館暫行條規》在《報章應守規則》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具體性的補充。第三條至第六條概括了《報章應守規則》的八個「不得」,而其餘條款主要是就報紙的開設批准事項,以及發行人、編輯人、印刷人等做出規定,還有就是對違犯條規者的處罰規定。但仍如其第十條所說的那樣,「以上所定系暫行條規,俟報律編成奏准後,應照該律辦理。」[12]
在《大清報律》正式頒行之前,報律尚未制定完成的情形下,即先行頒布了《報章應守規則》、《報館暫行條規》。這都是為了適應當時新聞事業迅猛發展,加強新聞事業管理的需要而做的臨時之舉。從《報章應守規則》、《報館暫行條規》這兩部新聞法規的內容上看也反映了這種臨時性。
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十九日頒布的《令民政部、法部會同妥訂報律之上諭》:「諭軍機大臣報律關系緊要,前據民政部具奏僅系《報館暫行條規》,所有應行編纂之報律,著民政部,法部迅速會同妥訂,奏明辦理,毋再延緩,經憲政編查館嚴定,厘為四十五條,請通敕各省一體遵行。」[13](卷8,P706)十二月,民政部與法部會奏:「查此項報律,先經原設商部擬具草案,由原巡警部酌為修改,共成四十六條。當以事關法律,非詳加討論,不易通行。」會奏還對當時外報占報業中很大比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和考察,並特別強調報律的制定工作應當咨商外務部。「京外報館,由洋商開設者,十居六七,即華商所辦各報,亦往往有外人主持其間,若編定報律,而不預定施行之法,俾各館一體遵循,誠恐將來辦理分歧,轉多窒礙,迭經咨商外務部,體察情形,妥為核覆。」當然,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在外強面前奴顏婢膝的嘴臉。會奏還建議:「各項法律正在修訂之際,尚未悉臻完備,若將此項報律遽為訂定,一時恐難通行,擬應暫從緩議。」同時,還對《報館暫行條規》的頒行做了解釋說明,「報章流弊漸滋,不可不亟為防閑之計,故先將該律草案,摘要刪繁,擬成暫行條規。奏明試辦。」會奏主張對報律的制定工作應當採取慎之再慎的態度,以期達到「務其寬嚴得中,放之皆準,以為推行盡利之地」[3](P32)的目的。
由於光緒帝毋再延緩的訓示以及不少大臣的條陳催促,民政部與法部將擬訂的報律草案由原來的四十六條修改成四十二條,附則三條,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十三日即交憲政編查館進行覆議。兩天之後,憲政編查館便將議核報律之事上奏光緒帝。奏章中首先強調了報紙的地位和作用,「環球各國,莫不注重報紙,凡政府之命令,議院之裁決,往往經報紙之贊成,始得實行無阻。」比較俄羅斯,瑞士,挪威等國運用刑律來鉗制報業發展,中國則主張「符合言論自由之通例」。奏章總體肯定了報律草案,「檢閱原案四十二條,蓋折衷於日本新聞條例,酌加損益,尚屬周密」。但因「逆黨會匪……籍報紙之風行,逞狂言之鼓吹」,奏章認為:草案中對違反第十四條第一款詆毀宮廷、第二款混淆政體、第三款擾害公安的行為,僅以二十日至二年監禁、附加二十元至百元罰款的處罰尤顯輕縱,主張對其情節較重者仍照刑律治罪。從該奏章可以看出,雖然憲政編查館認為報律草案「尚屬周密」,但由於革命黨人籍報紙鼓吹革命,其勢正盛,故主張對原報律加以修正,即行奏請公布實施[10](P35)。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月,《大清報律》正式奉旨頒布實施。
當時的報刊對報律制定等相關內容的報道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報律的制定情況。1908年2月26日,《東方雜志》第五卷第一號的一段記述「先於光緒三十一年准商部咨送擬報律會商具奏,當經原設巡警部酌為增改,以租界外埠多相關涉,咨送外務部會覆在案。嗣以拿辦中華報館主事彭貽孫等一案,臣部以報律關系重要,未易旦夕告成,而報章流弊漸滋,又不可不亟為防閑之際,是以一面酌定約束報館規則,行令內外城巡警總廳遵照辦理;一面復經請旨飭下修律大臣纂訂報律於三十二年九月八日具奏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在案。」這說明早在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時,就已完成了報律(《大清報律》)草案的制定工作,之所以沒有頒布實施,是因為清政府注意到「報律關系重要,未易旦夕告成」,常與租界外埠多相關涉,因此在制定報律時尤為慎重。

D. 清末頒行的最早的商事立法有哪些

一、清末頒行的最早的商事立法是《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是《欽定大清商律》的組成部分,《欽定大清商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獨立的商事法律,也是清末法律改革中頒布最早的新法。它是在沒有先例和缺乏經驗的情況下,為應當時之需,按「模範列強」的原則制定的。
1903年,清政府命載振、伍廷芳起草商律。是年12月,起草完畢上奏後定名為《欽定大清商律》。其中《商人通例》9條,《公司律》131條,在體例和內容上均體現了對外國商法典的效仿。
清末商法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商事立法,在近代法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由於時間倉促及立法技術的不成熟,制定的商事法律法規存在著缺陷,甚至有些還是制定中的草案,並隨著清政府的倒台「夭折」。但是,這次立法活動使中國初步建立了商事法律體系,給後人留下了值得借鑒的立法實踐經驗。研究清末商事立法,分析其得失,可以為我國現階段商事立法,尤其是商事法律的移植,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1、《商人通例》
《商人通例》主要對商人的涵義、商業能力、商號、商業帳簿等作了規定。該商律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商業活動以營利為目的,確認了商人的合法地位。「商人通例」的具體規定雖然不如《日本商法典》第一編的有關規定那麼詳盡,但仍可從中找出兩者某些相似的內容。《商人通例》的相關內容與《日本商法典》的這些規定比較相似。

2、《公司律》
《公司律》的規定較為詳盡,具體規定了公司的組織形式、創辦呈報方法、經營管理方式 和股東權利等內容,它將公司分為合資公司、合資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4種 ,這也是近代大陸法系國家商法典所通常規定的公司種類。從「公司律」的規定看,也主要是繼受外國的公司立法。
因為主要是翻譯搬抄外國的法令,《公司律》中也存在許多規定模糊的地方;同時,《公司律》中較少對中國傳統商業行為進行規范和保護,本國商人從而難以有效配合,清政府初次進 行的經濟立法工作因為「移植性」太強而難以順利植入中國社會。

E. 晚清時代的中國第一批外交官有哪些他們做了什麼

在鴉片戰爭以前,晚清沒有現代意義的上的外交,滿清閉關鎖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寧肯多賠錢也不願意外國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並不想與外國交往。可是,西方列強卻強行拼逼迫滿清走向了世界。晚清的的大門被打開了。滿清最初沒有處理外交機構的衙門呢,以至於出現地方疆臣主管國家外交事務。比如李鴻章。後來在西方國家的要求下。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來處理外交機構的衙門。

F. 清末修訂法律主持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修律指導思想: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目的:鞏固君主專制統治。
修訂法律館:清末負責修訂法律的專門機關。1902年,命沈家本,伍廷芳為修律大臣。1092年正式辦公。
《大清現行刑律》是1910年5月15日頒布的一部過渡性法典,是在《大清律例》的基礎上作局部調整刪改而成。主要變化是,民事條款不再科刑。刪除凌遲,梟首,戮屍,刺字等酷刑。
《大清新刑律》
《大清民律草案》
商事立法,
理法之爭。

G. 並非康有為,清末誰最早要求設立議院的

在清朝歷史上,最早提出設置議院的人,名字叫張樹聲,官至兩江總督。這個人在歷史上,甚至是清朝歷史上,名聲都不是很大。他生活的年代,有太多比他更強的人物正在活躍於天下,而張樹聲的光芒,顯然無法與那些大神們相提並論。張樹聲之所以可以青史留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遺折》也就是,張樹聲在彌留之際,向朝廷遞上的一份奏摺。而這份奏摺,第一次出現了設置議會的建議。

從歷史發展看,張樹聲的觀點,並沒有成功。但張樹聲依然值得人們尊敬,因為,他真心想為這個國家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國家的繁榮復興而做出自己的嘗試的人,是值得人們由衷敬佩的。張樹聲的議會夢沒有實現,但至少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依然有很多人沒有放棄,沒有認命,依然再為這個國家的復興而努力。

H. 伍廷芳在清末改革中退出,他這么做是哪樣的想法

清末修律工程主事者沈家本(1840—1913)和伍廷芳(1842—1922),一位是20多歲就入仕刑部,長於考據,洞明中國歷代律例得失的學者型官員,一位是留學英倫,華人中考取英國律師執照的第一人。

獨特的人生閱歷和時代背景,將沈家本和伍廷芳推向修律運動的前台。

I. 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局限性和對中國後世的影響

沈家本從修訂法律的需要出發,比較重視研究法理學。他說:「法之修也不可不審,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審、法之明,不可不窮其理。」他從中外法學的比較中,發現「大抵中說多出於經驗,西學多本於學理」,強調經驗與學理應該並重,互相結合,並由此而對一系列涉及法理學的基本問題作出了明確的回答:①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和政治的關系。他說,法是「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也」,是在「學校衰微,世道凌夷,巧偽變詐,無所不為之習日漸潰焉」的情況下出現的。法的作用,一者治民,一者治國,所謂「為政之道,首在立法以典民」,「世無無法之國而能長久者」。他認為法律是「政之輔也」,「律學明而刑罰中,於政治關系甚大」。因此他在取法西方、制訂新律時,首先「深究其政治之得失」。②法須統一。沈家本認為,首先,立法宗旨必須統一,即堅持以法為「國家懲戒之具」,而非「私人報復之端」,如果借刑泄忿,使立法宗旨兩歧,將會發生法重刑濫之弊;其次,斷罪之律必須統一,如果新舊參差,勢必使法律喪失信用;最後,適用法律必須統一,不因犯罪者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法之及不及,但分善惡而已,烏得士族匹庶之分」。③法乃道德教化之輔。沈家本繼承了「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的傳統法律思想,並結合世界的發展潮流,闡明了法只是「輔教之不足」的一種必要手段;即使在三代盛世,也不能「廢刑而不用」。由於犯罪的根源之一是「歉於教化」,因此,他反對用嚴刑峻法束縛民之手足,提出「治國之道以仁政為先」,「刑罰與教育互為消長」,特別是對於未成年犯,要「以教育涵養其德性,而化其惡習,使為善良之民」。④用法在人。沈家本認為立法善固然重要,但循法行法尤其值得重視。他反復闡明「法貴得人」、「用法在人」的道理,說:「法之善者,仍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大抵用法者得其人,法即嚴厲亦能施其仁於法之中;用法者失其人,法即寬平亦能逞其暴於法之外」。他建議仿古制設立律博士教習法律,使國家的中樞以至地方官吏皆能知法。同時,積極籌設法律學堂,為執行新律培養人才。由於他強調用法在人,因此主張以嚴刑懲罰貪利、曲斷、骫法、壞法的司法官吏。
修律應「參考古今,博稽中外」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不僅表現為對法理學的探討,也貫徹於修律的實踐當中。他全面闡明了修訂法律的根據,指出:法律應該伴隨今昔形勢的不同,而為之損益,不能簡單襲用。特別是他把中國置於世界的范圍以內,進行考察,藉以說明海禁大開以後的中國,萬難固守祖宗成法而不變。否則「以一中國而與環球之國抗」,優劣之勢,不言自明。為了貫徹「務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針,他「參考古今,博稽中外」,認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比中國封建舊律文明、進步,中國必須「取人之長,以補吾之短」,「彼法之善者,當取之,當取而不取,是之為愚」。
沈家本引進西方法律時,反對完全拋棄中國傳統的法律,他說:中國「禮教風俗不與歐美同……若遽令法之悉同於彼」,將會增加修律的阻力,「又安能會而能之,以推行於世」。為了實現「會通中外」的修律方針,他積極組織力量,翻譯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作為修律的藍本。同時,奏請設立法律學堂,培養專門司法人才,聘請外國法學家充當法律顧問和派員赴外國考察。
民主主義法律思想 沈家本認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為切要」,應以制定新刑律為整個修律工作的起點。鑒於中外刑制「中重而西輕者為多」,遂以刑法「當改重為輕」為首要步驟。為此,奏請廢除凌遲、梟首、戮屍、緣坐、刺字等酷刑;死刑一般用絞,只有謀反、大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等重罪,才用斬刑;將戲殺、誤殺、擅殺3項虛擬死罪改為流徙,以重名實而講實際。
沈家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法制思想的影響下,提出旗漢各族人民犯遣軍流徙各罪,應一體同科,不應在法律上規定「重輕懸絕」的不平等權利。他說:「法不一,則民志疑……法一,則民志自靖」。只有化除滿漢畛域,才能建立起「至公至允之法律」秩序。與此相聯系,他主張男女平等,反對夫為妻綱的封建名教,提出夫妻間侵犯罪的處刑,也應平允。沈家本還在資產階級人權思想的影響下,奏請「永行禁止」清律所允許的買賣人口和蓄養奴婢。譴責公開買賣人口「殊非重視人命之義」。奴婢「亦人也,豈容任意殘害。生命固應重,人格尤宜尊,正未可因仍故習,等人類於畜產也」。他認為如不革除,顯然與頒行憲法的宗旨違背。沈家本的這些法律思想,閃耀著民主主義的光彩。
沈家本贊賞西晉劉頌根據律法斷罪的思想,反對律外苛求。他奏請廢除清朝實行已久的比附斷案,揭露比附斷案使民無所適從,只便於官吏肆意出入人罪。在他主持制定的《刑事民事訴訟法》中,確認資產階級罪刑法定的原則和內容。在司法體制上,沈家本仿效資產階級三權分立,主張司法獨立,視為「憲政之始基」。為了保證司法獨立,他考古今之沿革,訂中外之異同,制訂《法院編製法》,明確規定行政長官及檢察官不得干涉法官的審判活動。
與守舊派的論爭 沈家本的一些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法律思想,遭到守舊派的詆毀和非難。他遵循最新之學說,改革中國封建時代諸法合體的立法體系,在制訂新刑律的同時著手編纂獨立的訴訟法。他說:「大致以刑法為體,以訴訟法為用,體不全,無以標立法之宗旨;用不備,無以收行法之實功。二者相因,不容偏廢。」在他主持下,1906年編成《刑事、民事訴訟法》,其中規定「罪刑法定」、「審判公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但遭到以張之洞為首的各省督撫的駁議而作廢。1907年,張之洞又攻擊沈家本所編新刑律草案蔑棄禮教。1909年附有《暫行章程》5條的《修正刑律草案》,又遭到提學使和憲政編查館參議勞乃宣的反對,責難新刑律違背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的禮教基本原則。對此沈家本著文反駁,形成了禮治派與法治派的激烈辯論,直到辛亥革命爆發才宣告結束。在辯論中,沈家本雖然贏得了同情,但他經常以制定新律爭取帝國主義放棄領事裁判權為理由,企圖藉此壓服守舊派,表現了他思想上的弱點;而且在守舊派的壓力面前,步步退讓,同意對於加害君主以及內亂、外患罪加重處刑;對於無夫奸處刑;尊親屬有犯不得使用正當防衛等等。這實際是用封建法律中維護倫常的傳統規定,否定新刑律中的資產階級刑法原則。因此,新刑律草案既反映了資本主義法律思想與封建法律思想的沖突,又表現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妥協。這正是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具體表徵。在他的思想言論中,經常是進步的傾向和保守的成分同時俱在,互相沖突。他雖然引進資本主義法律思想和原則,為改變固有的封建法系作出了貢獻,但是他對封建舊律中禮教綱常的突破是有限的,對於封建法制的改革也是不徹底的。
沈家本故居在宣武區上斜街金井胡同1號。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故居是一座三進四層的院落,進門第一層為一座兩層小樓。沈家本於1900年入京至1913年逝世一直住在這里,其許多著作都在這里完成。院中的前排小樓是沈家本於1905年籌資建成,題名為「枕碧摟」樓中曾藏書5萬余卷。《枕碧樓偶存稿》《枕碧樓叢書》均是由此得名,他的書稿《沈寄先生遺書》為現代研究我國古代法律之必讀文獻。「枕碧樓」下有會客廳。

J. 近代與法律有關的人

《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作者是俞江 ,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的主要內容,選自作者近十年來公開發表過的有關近代中國法律史的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學發展與法學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訂,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這些論文是在不同時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關心的不同主題。通過具體的事例或個案,展現近代中國的立法和司法狀況。同時,通過法學語詞、法學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們介紹近代法學的發展歷程。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
編輯
本書的主要內容,選自作者近十年來公開發表過的有關近代中國法律史的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學發展與法學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訂,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這些論文是在不同時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關心的不同主題。通過具體的事例或個案,展現近代中國的立法和司法狀況。同時,通過法學語詞、法學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們介紹近代法學的發展歷程。
俞江,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私權理論》。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法學研究》、《讀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目錄
編輯
法學與法學家
近代中國法學語詞的生成與發展
一、感知階段:1800年至1860年間的《五車韻府》與《各國律例》
二、整合階段:1860年至1900年,以羅布存德氏《英華字典》為主線
三、改造和平衡階段:1900年至1911年,中國第一批法律辭典及其他
四、近代中國法學語詞發展過程的啟示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權概念
一、「民權」小釋
二、戊戌變法時期的「民權」概念
三、嚴復的民權觀
四、小結
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觀
一、平等:一個讓沈家本迴避的問題
二、形式平等:善惡與貧富之議
三、人格:西方的?抑或中國的?
四、結語:曲折的解釋
清末修律中的吉同鈞
簡評禮法之爭
一、勞乃宣的「反映論」
二、楊度的「進化論」
三、沈家本的「會通論」
四、結語
近代法學家關於「中國古代有無民法」的討論
法律修訂
兩種清末憲法稿本的發現與初研
一、清末立憲史的研究現狀
二、兩種清末憲法草案稿本的發現及初考
三、兩種清末憲法草案稿本的初步研究
四、兩種清末憲法草案稿本的價值
附1 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末憲法草案稿本的後續說明
附2 關於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末憲法草案稿本再說明
《大清民律(草案)》考析
一、修訂《清民草》的歷史背景與肇因
二、民律修訂宗旨的討論及確立
三、《清民草》修訂過程
四、《清民草》的內容及特點
五、對《清民草》的評價與再評價
《中華民國暫行民律草案》簡析
一、問題的提起
……
司法改革
資料整理

熱點內容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