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標准

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6-20 23:25:13

⑴ 如何進一步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

主要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一是抓好民主選舉。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切實抓好以村版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權織配套建設,充分保障黨員和村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是抓好民主決策。建立和健全以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制度,完善了黨群議事會制度和一事一議制度,使村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抓好民主管理。各村委會根據村情民意,修改制定了自己的村規民約,並建立和落實了村幹部分工負責、財務管理、村幹部廉政承諾等制度,使村務管理做到行之有規、處之有據。

四是抓好民主監督。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村務、黨務兩公開,主動接受村民監督,重點抓好村務監督、財務監督、重點工程跟蹤監督和黨員幹部廉潔監督。

⑵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2)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標准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⑶ 五五普法宣傳工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具體是什麼

為組織開展「五五」普法檢查驗收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作出《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現提出全國「五五」普法檢查驗收指導標准。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1、黨委、政府批轉「五五」普法規劃,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

2、黨委、政府將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聽取情況匯報。

3、各級人大定期對「五五」普法決議的貫徹落實情況,聽取匯報,進行審議、視察、檢查。

4、每年制定工作計劃或要點,年初有部署,年內有檢查,年度有總結。

5、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和辦事機構,配備有相應的工作人員和必要的辦公設備。

6、領導換屆後,做好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的調整和充實。

7、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工作職責明確、工作制度健全。

8、每年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總結和研究部署年度工作。

二、著力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9、突出抓好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法規的宣傳,著力提高公民的憲法意識。

10、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習宣傳,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並逐步深入人心。

11、深入開展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著力提高依法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重點圍繞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學習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學習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圍繞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宣傳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圍繞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安定有序,學習宣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

12、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普法辦關於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通知》,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針對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單位的不同特點,制定實施意見,召開啟動會議,廣泛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大力推進「法律六進」活動。

13、貫徹落實《中組部、中宣部、司法部關於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見》,制定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意見或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集體學法、政府辦公會前學法、領導幹部法制講座、法律知識年度考試、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加強對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情況的考核,並作為考察、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把法制宣傳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的培訓計劃,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制教育培訓工作。

14、貫徹落實《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關於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學法用法和進行依法行政培訓的意見》,制定相應的意見或實施方案。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把公務員學法作為創建學習型機關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公務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考核制度,組織公務員年度法律知識考試,並將公務員學法用法考試考核成績作為公務員任職、定級、晉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組織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專業法培訓,每年組織專業法律知識考試。

15、貫徹落實《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校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制定相應的意見或實施方案,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落實中小學校法制教育工作計劃、課時、教材、師資,促進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做好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培訓率要達95%以上;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

16、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培訓、企業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職工法制教育、法律顧問等制度。制定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法制培訓和法律知識考試。

17、開展 「法律進社區」、「法律進鄉村」活動,對城鄉居民學法內容年度有計劃、有安排。開展經常性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四個一」落實到位。貫徹落實《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強農民學法用法意見》,開展經常性的法律下鄉活動,建立村(居)民法制教育陣地,組織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對流動人員的法制教育有計劃、有安排、有要求,每年在流動人員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8、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深化「依法辦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19、利用宣傳日、宣傳周、紀念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人文奧運·法治同行」、「打黑除惡」專項斗爭、禁毒和「掃黃打非」等專項法制宣傳活動。

三、著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20、制定地方依法治理綱要或實施規劃,有實施依法治理的規范性或指導性文件,積極推進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工作。

21、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普法辦《關於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制定出台開展創建活動的意見和細則,召開啟動大會,確定試點單位,制定實施創建活動的量化考評體系。把創建活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現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進行檢查考核和評比表彰,推進創建活動扎實開展。

22、黨委、政府建立法律顧問或法律咨詢制度,實行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3、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完善依法行政體制和機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嚴格依法行政程序,強化行政行為監督,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和推廣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開展執法質量考核評議。

24、推進司法公開、透明,加強法治化管理和監督,維護和促進公正司法。

25、努力深化鄉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依法治理,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落實民主法治村工作標准;積極探索城市社區依法治理,不斷提高社區法治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企業依法治理,企業依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實行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積極開展依法治校活動,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規章制度,實行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專項整治。

26、圍繞平安建設、和諧區域建設,針對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專項依法治理,促進依法治理全面開展。

四、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創新

27、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傳媒的積極作用,大力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辦好新聞媒體的法制宣傳欄目,辦好政府網站、商業網站和社區網路的法制頻道。整合地方法制網路資源,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28、加強各類法制宣傳陣地建設,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社區、農村法制宣傳陣地,增加公共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建立相對固定的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基地。

29、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普法講師團隊伍、法制文藝隊伍、法制宣傳員隊伍、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定期組織法制宣傳骨乾和聯絡員培訓,各支隊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0、圍繞中心工作適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咨詢、演講、文藝晚會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1、善於發揮法制文藝的教育功能,組織開展法制文藝作品創作和評比,利用各種渠道推出一批法制文藝精品。

五、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保障

3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的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

33、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獎懲制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與評先樹優工作和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掛鉤,作為年度工作考評的重要內容。

34、普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調高經費保障標准。

35、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監督檢查制度,圍繞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標及時組織檢查,抓好工作落實。

36、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情況清楚,制度完善,檔案齊全,管理規范。

37、辦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簡報或刊物,及時反饋信息、上報各類報表及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況總結,積極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理論研究。

⑷ 如何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建設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新內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山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法治長治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普法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創建,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我市法治建設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依法執政和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市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也是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社會長治久安、保障和促進轉型跨越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深化法治長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為重點,以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各級依法治理示範單位為抓手,以強化法治文化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企業依法經營和全社會崇法守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建設法治長治。
二、著力推進依法執政,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市全過程
1.健全依法執政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2.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完善依法決策程序,對涉及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重大決策以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委要適時向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和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意見,把黨的意志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落實到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3.樹立法治思維方式。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帶頭學習、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依法辦事、辦合法事,做到辦事情、想問題、作決策堅持以法治為主要標准,以法治為主要手段,以法治為基本方式,自覺摒棄人治思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增強依法執政能力。建立黨員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黨委(黨組)中心組要每年集中學法1~2次,市、縣(市、區)要每年舉辦1~2次綜合性學法報告活動。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考試,探索建立領導幹部述法制度和公務員、事業人員任職和招考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紀檢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和黨員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黨內監督和查處大要案力度,切實推動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情況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內容,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三、著力推進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提升人大依法監督工作水平
5.加強監督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大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作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促進人民群眾法律素質的提高,推進法治長治建設。
6.做好立法調研工作。根據上級人大立法調研工作安排,廣泛聽取和徵求廣大群眾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匯總,為上級立法提出科學、具體、有價值的建議意見。
7.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要嚴格按照省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著力推進嚴格執法,切實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8.依法規范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依法規范市、縣(市、區)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查工作。行政機關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實施行政管理和執法;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社會的自我完善功能。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
9.健全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規定。建立重大決策事項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決策跟蹤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凡超越許可權、違反程序的決策行為及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決策部門、單位和相關人員責任,堅決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
10.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業務能力、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或徵用等行政執法案卷的評查制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案件和行為。扎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執法缺位、執法混亂問題。改進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置與疏導結合,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細化執法流程,明確環節步驟,嚴格程序公正,規范裁量許可權,堅持做到平等對待、適當適度、文明執法。加強行政信息化建設,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效果網上考核,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11.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動、及時、准確、具體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實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辦事公開,拓寬公開領域,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電子審批,充分發揮政務網站的信息查詢和在線辦事功能。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12.大力加強行政監督。行政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的法律監督,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切實強化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探索建立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檔案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評議工作,拓展評議范圍,完善評議方式,擴大群眾參與,提高評議實效。認真按照行政訴訟程序履行職責義務。嚴格行政問責,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濫用職權、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對因違法行政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堅決實施行政問責。
13.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化解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扎實推進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重大復議案件出席聽證制度。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完善行政應訴制度,大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率。
五、著力推進公正司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4.深化司法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職權結構和組織體系。完善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司法經費保障體制。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大司法參與。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教養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依法理順政法機關內外、上下、左右關系,確保執法權、司法權高效正確運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15.維護司法權威。各級黨委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實施監督,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法參與訴訟活動、認真履行協助義務、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對非法干預司法活動進行備案登記和查處追究制度,堅決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對司法活動的干擾,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機關正在辦理案件的報道,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健全司法糾錯機制。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建立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把解決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糾正錯誤裁決,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息訪罷訪,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16.規范司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辦案流程,所有司法行為都要嚴格依法依規依章進行,針對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要明確權力運行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避免司法隨意性。規范執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發布指導性案例,統一類案裁判標准。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促進量刑公平公正,增強法律適用的統一性。積極引導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確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7.提高司法效率。進一步完善案件繁簡分流的制度,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降低司法成本。處理好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與維護司法既判力的關系。進一步完善涉法涉訴案件的終結機制,減少非法上訪、無序信訪對司法機關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消耗。加大清理超期羈押案件的力度,嚴格依法處理,避免久押不決、久拖不決。
18.強化司法監督。強化上級司法機關的監督職能,通過訴訟程序及時糾正下級司法機關錯誤裁決。充分發揮政法各部門在刑事案件中的監督制約作用,共同保證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加強黨委政法部門的執法監督、人大的權力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促進公正司法。完善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度,通過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辦案質量。
19.推進司法公開。嚴格落實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制度,除法律規定保密的情況外,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時限、執法進度和執法結果,保障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進一步拓寬公開渠道,將公開載體從傳統的公示欄、報刊、宣傳冊等,拓展到網站、博客、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網路新興媒介,豐富司法公開載體。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例會制度,及時發布司法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通過裁判文書上網、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推行司法開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20.提升司法能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和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高的司法隊伍。加大培訓力度,積極推進專題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強司法人員對法律精神的學習掌握和對司法規律的研究把握,切實提高法律素養、司法能力、辦案水平。加強專業化建設,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准入、分類管理、職業保障等制度,研究完善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人事管理、人才保障制度,為司法人員提供良好的職業保障,增強司法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六、著力推進全民守法,切實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21.全面實施全民普法規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法制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突出抓好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教育,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及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普法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和手段,堅持傳統手段與現代宣傳方式相結合,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
22.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機構、行業團體和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繁榮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促進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著力加強教學課堂、媒體網路、影劇院、城市廣場、移動通信、集貿市場、城鄉居民區、流動屏幕、LED屏、各種宣傳欄廣告牌「十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社會文化有機融合、法治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互補。積極推動法制電視片、法制文藝表演、法制書畫攝影、法制專欄版面、法制夜校、法制文化大院、法制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大篷車、法制集市「十大法治文化工程」,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的需求。
23.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廣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鼓勵城鄉社區居民積極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創新管理手段、構建服務平台,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和管理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24.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深化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形成市、縣、鄉、村、校、企「六位一體」聯動格局。加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交通安全、假冒偽劣、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堅持普法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依法自治,推進基層法治服務陣地建設,積極推廣在鄉(鎮、街道)、社區(村)建立「法治服務中心」、「公民法治驛站」、「居民法治之家」等做法,積極引導公民有序參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把推進企業依法經營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防範處理法律風險的能力和依法經營管理水平。
25.加強誠信長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誠信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晉辦發〔2013〕8號),以市場主體准入、依法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社會成員信用度建設為重點,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及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社會誠信意識、政府依法行政意識、司法公信力和企業信用度,逐步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確保社會誠信環境明顯優化。
26.拓寬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加大各類法律服務、司法救助和全社會各項救助工作力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著力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訴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大力實施法治為民工程,進一步提高法律服務和保障水平。
27.深入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依法治理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簡便實用的考評辦法。廣泛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範點等行業法治創建活動和法治機關(單位)、誠信守法企業、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等系列法治創建活動,形成以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市、區)創建為引領、以行業法治示範點創建為支撐、以基層法治創建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法治創建活動體系。
七、強化組織領導,切實保證法治建設扎實推進
28.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作為市委的議事協調機構,要定期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領導組辦公室要履行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總結評比的職責,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確保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積極為法治建設創造必要條件。
29.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六個專項聯席會議機制。一是建立依法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研究推進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建立依法行政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協調推進依法行政。三是建立公正司法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協調推進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四是建立依法經營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工商局牽頭,協調推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五是建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民政局牽頭,組織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工作。六是建立普法和依法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司法局牽頭,協調推進依法執政、普法教育、法治文化建設及基層法治創建工作。六個專項聯席會議要實行項目化管理方式,確定一批帶動性強、能夠產生累積效應的重點工作項目,以重點項目帶動法治建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力、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
30.加強督導考核。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市法治建設的調研指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及時了解掌握基層法治建設的推進情況。確定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法治建設試點,按照實踐探索、基層突破、試點先行、總結經驗的工作思路,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探索形成法治建設工作新範式。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法治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推進法治長治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加快依法治市步伐,為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⑸ 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是哪些單位的責任

法院
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是新時期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促進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迫切需求;是提高農村幹部、群眾法律素質和各項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效載體。

⑹ 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怎麼開展公益活動 ,有哪些活動

結合機關、學校、企業、鄉村、社區、單位的工作實際,明確標准,分類指導,規范推進,全力推進主題活動深入開展。按照省「法律六進」工作指導標准,全區今年每一進要建設1-2個示範點,並結合中期督導檢查,加強對主題活動的監督檢查和考評,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推進「法律六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一)深化「法律進機關」
1、認真落實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各項制度,推進機關幹部學法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每年安排法律學習不少於2次。
2、把法制教育納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理論學習規劃。依託黨員幹部培訓中心和幹部黨員在線學習平台等陣地,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制課程建設,開發精品課程和案例,加大課時投入。
3、認真貫徹落實省《關於組織實施全省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分級考試(考核)工作的意見》,制定出台《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全區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的意見》,組織開展全區公務員學法用法培訓考試。與領導幹部年度述職述廉相結合,組織開展領導幹部年度述法工作。
4、認真落實「4?27」公務員學法日制度。為每個機關公職人員配備崗位必備的法律書籍,運用學習論壇、法制講座、文化沙龍等開展機關「讀書學法」活動。
5、加強機關法治文化陣地、欄目和網站建設,營造濃厚的法制學習氛圍,擴大在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中的影響力。
(二)深化「法律進鄉村」
1、加強農村法制宣傳骨幹隊伍建設。充分利用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等載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重點加強村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各類農村實用人才等對象的法制培訓。村「兩委」幹部每年集中學法不少於4次,村民代表等骨幹每年集中學法不少於2次。充分發揮基層法治促進員、「大學生村官」、「農村文化示範戶」、基層志願者隊伍等人員優勢,有步驟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2、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實現每個涉農街道(鎮)設立一個法制輔導站,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法律顧問,建立一個法制學校、一個「法制宣傳欄」和一個法律圖書室(櫃)。建立有組織、有計劃、有教材、有師資、有場地、有考核的「六有」農村法制學校,經常性地開展法律知識培訓。被確定為示範點的村需建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
3、廣泛開展送法進鄉村活動。結合農民群眾需求,經常性組織文藝團體、法制宣傳志願者等深入基層,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積極推進法治文化下鄉,基層文藝單位每年要創作、排練、演出一批法治節目。
4、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認真總結「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規范創建工作程序,提升創建水平。進一步發揮農村法律顧問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前法律顧問審核、村務法律體檢等制度。
(三)深化「法律進社區」
1、加強社區法制宣傳員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發揮基層法治促進員、法制宣傳志願者作用,在每個社區建立一支專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
2、加強社區工作者法制宣傳教育。通過集中培(輪)訓、法制講座等方式,定期組織開展社區工作者的法律知識培訓。社區工作人員集中學法,每年不少於4次;社區居民代表集中學法,每年不少於2次。
3、進一步加強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每個社區建立一個「法制宣傳欄」、一個法制學校和一個法律圖書室(櫃)。被確定為示範點的社區需建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注重發揮社區報刊網站等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作用。
4、結合社區群眾需求,通過現場法律咨詢、舉辦法制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展出宣傳圖版和法制文藝演出等形式,經常性組織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活動,每季度不少於1次。
5、深化「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工作。認真總結「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工作經驗,進一步規范創建質量,提升創建水平。深入推進「律師進社區」活動。
(四)深化「法律進學校」
1、結合《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大力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路建設,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積極推進學校法制教育課時、教材、師資、經費「四落實」。加強法制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機結合,完善學校法制教育的內容與體系,規范中小學法制教育教材,保證課時。將學校法制教育計劃、課程、教材和師資「四落實」情況納入學校綜合考評內容,與教師育人職責考評機制相結合。
3、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隊伍和機制建設,把法制教育作為中小學校長培訓和任職的必修內容,有計劃地培養專兼職結合的法制教師隊伍,不斷完善學生德育導師制、學生違法犯罪預警機制。開展中小學法制課教師培訓工作。加強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培訓指導,健全工作制度。
4、組織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各種學法用法活動。以「法在心中」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為載體,積極推進「六五」普法校園行活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設,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組織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各種法治實踐教學活動。
(五)深化「法律進企業」
1、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學法用法制度。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建立和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考試(考核)機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法制培訓、考試(考核)納入國家出資企業管理者教育、考核。
2、加強企業法制宣傳陣地建設。探索建立企業職工法律學校。充分藉助「職工之家」、「職工書屋」等平台,發揮企業服務經理人作用,推動法制宣傳教育進企業。
3、豐富企業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結合各種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形式,通過廣播、宣傳欄、電視、報刊、錄像、網路等形式,定期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把法律知識送到職工群眾手中。
4、深入開展「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以「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為抓手,大力促進依法治企工作。加強企業法律顧問建設,保障法律顧問依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5、切實加強外來務工人員法制宣傳教育。認真落實各類用工單位開展外來務工人員法制宣傳教育的責任,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建築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和餐飲、家政等服務業行業的法制宣傳教育。結合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各個環節,開展與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六)深化「法律進單位」
1、加強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的法制培訓,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辦事能力。
2、公園、市場、車站、渡口、文化娛樂等公共活動場所管理單位,要設立面向公眾的法制宣傳櫥窗或宣傳欄,通過公示牌、宣傳冊、觸摸屏、開放日等形式,向社會宣傳與本單位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定期開展宣傳活動。依法治國主題活動啟動,活動共分輔導學習、知識測試、知識競賽、徵文大賽(典型案例徵集)四個部分開展.

⑺ 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評比哪年開始

2015年。
2015年3月25日,為充分展示成績、鼓勵先進,按照《司法部、民政部關於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評選推薦工作的通知》(司發通[2014]122號)要求,在各地層層推薦、嚴格考核的基礎上,經過司法部、民政部認真審核,決定表彰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鎮韓村河村等779個村(社區)為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⑻ 普法的法律六進

1、開展「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提高機關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加強機關公職人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加強機關公職人員學法制度建設,加強機關公職人員學法陣地建設。各街鎮、各委局要積極開展評選「學法守法用法模範公務員」和「學法守法用法示範機關」活動。加大對各級機關執法水平的考核力度。
2、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每個街鎮設立一個法制輔導站,每個行政村都要建立一個長期固定的法制宣傳欄。加強對村級「兩委」班子成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工作。積極培養農村基層兼職法制幹部,充分發揮兼職法制幹部的作用。不斷創新法制宣傳載體,積極組織專業文藝團體和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深入農村演出農民群眾喜聞樂見且通俗易懂的法制文藝節目,使廣大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法律知識。深入開展法律服務進村入戶活動,進一步發揮基層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作用,每年定期開展針對農民群眾的義務法律咨詢等活動,為農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不斷加大「民主法治村」創建工作的力度,結合市委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民主法治村」創建標准,依法保障「四個民主」的全面落實,扎實推進村民自治,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
3、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積極探索社區法制宣傳教育新途徑,逐步實現「六個一」:每個社區建立一個法制宣傳櫥窗,建立一個法律圖書角,建設一支專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立一套居民學法制度,每季度開展一次義務法制宣傳活動,有條件的建立一個普法廣場或法制公園。加強區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為群眾開展公益性法制講座、法治論壇活動。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4、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推進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崇尚法律的觀念,懂得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養成學法守法的行為習慣。堅持發揮學校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切實保證學校法制教育達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考核、法制副校長「六落實」。要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路建設,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充分發揮多種教育陣地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學法用法實踐活動。加強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工作,推動各級各類學校依法辦學、依法管理,切實維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
5、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法管理。各類企業要制定年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計劃,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學習和培訓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企業職工的法律學習和培訓制度,著力加強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法制宣傳教育。加強企業職工學法陣地建設,積極推進公司律師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依法治企工作。
6、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各單位積極開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做到「五有」,即有組織、有計劃、有教材、有陣地、有考核。加強單位內部管理,實現依法建制、依法管理。積極開展「依法辦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⑼ 申報「民主法治示範村」要哪些材料和表格

表格和材料要求中國普法網上都有,你科員登陸中國普法網曲下載司法部相關文件查閱,表格業科員下載的

⑽ 臨沂市法治鄉村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服務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法治鄉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法治鄉村建設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法治鄉村建設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與自治、德治相結合,遵循政府負責、村民主體、社會參與、因地制宜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法治鄉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法治建設總體規劃,研究解決法治鄉村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相關工作。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治鄉村建設的指導協調、檢查督促等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綜合行政執法、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行政審批服務、市場監督管理、大數據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法治鄉村建設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工作職責做好法治鄉村建設相關工作。第六條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村民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依法開展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工作。

村民依照法律、法規和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積極參與法治鄉村建設。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經費保障,將法治鄉村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八條對在法治鄉村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治宣傳教育第九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法治宣傳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制定普法責任清單,結合工作職能和特點,通過以案普法、以案釋法和案例指導等方式,宣傳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第十一條縣(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培育農村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發揮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在宣傳法律知識、引導法律服務、化解矛盾糾紛、參與社會治理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對村民委員會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員、村民小組組長、人民調解員和網格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每年至少組織轄區內村民委員會成員進行一次法律知識集中學習。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民委員會建設和完善法治主題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等法治宣傳教育場所,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體現法治元素。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場所建設納入村莊規劃。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農村法治文化網路陣地,運用政務微博、微信、微電影、短視頻等宣傳手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利用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法治宣傳教育月、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時間節點和農貿會、各類集市等,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十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推動法治文化與沂蒙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鄉土文化融合發展,組織創作弘揚沂蒙精神、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第十六條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團體應當根據工作特點和特定群體法律需求,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支持、引導農村青少年、婦女、殘疾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履行法定義務。第十七條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公益性宣傳,營造全社會支持法治鄉村建設的氛圍。第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應當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第十九條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仲裁員等法律從業人員在開展涉農法律服務時,應當結合具體案件向當事人和公眾進行釋法說理,普及法律知識。

鼓勵法律服務志願者參與農村公益法治宣傳活動。第三章公共法律服務第二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為村級組織和村民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

熱點內容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