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立法審議
㈠ 甘肅省公眾參與制定地方性法規辦法
第一條為了促進、保障和規范公眾有效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公眾,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辦法所稱公眾參與,是指在制定地方性法規過程中,公眾主動或者受邀參與表達立法意願、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活動。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起草單位開展立法活動,以及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適用本辦法。第四條開展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正、便利和有序的原則。第五條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第六條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由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組織。
其他國家機關或者組織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做好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的相關工作。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起草單位應當為公眾參與立法提供便利條件。第七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公開徵求公眾立法意見和建議的主要方式:
(一)將重要的法規草案在媒體上公布徵求意見;
(二)通過媒體向公眾公開徵集法規草案建議文本;
(三)通過媒體向公眾徵集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和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建議;
(四)組織公眾參加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相關會議;
(五)將法規草案發至有關單位和個人徵求意見。第八條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的主要方式:
(一)向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提出立法項目建議或者法規草案建議文本;
(二)受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委託,提出法規草案建議文本;
(三)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電話等,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
(四)應邀參加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相關會議。第九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徵集五年立法規劃項目和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建議,應當發布與公眾參與相關的立法信息。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起草單位公開徵求公眾對法規草案的意見的,應當發布與公眾參與相關的立法信息。
徵求公眾意見、建議的時間不得少於十五日。第十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應當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向社會發布公眾參與立法的相關信息。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所發布的信息,應當完整、准確,有利於公眾有效參與。第十一條編制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或者對地方性法規草案徵求意見時,應當召開由專家學者、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利益相關方的代表及其他公眾參加的論證會。
擬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或者直接涉及公眾重大利益的,或者公眾對有關內容存在重大意見分歧的,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應當召開立法聽證會。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必要時,可以委託教學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中介組織等召開論證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會議。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可以根據立法工作實際需要,採取其他方式,聽取公眾意見。第十二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召開公眾參與的座談會等立法工作會議,應當在會議召開十日前,將會議的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通知參加人,並提供相關的立法參考資料。
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召開公眾參與的座談會等立法工作會議,應當製作會議記錄。第十三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應當對徵集到的公眾意見和建議歸類整理、分析研究,對科學、合理的意見建議,應當予以採納並作出回應。
提交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審議的法規草案,提案人應當在草案說明中對公眾參與的基本情況予以說明。
地方性法規統一審議機構應當在法規審議結果報告中對公眾參與的基本情況予以說明。第十四條公眾認為已經生效的地方性法規與上位法不一致,或者明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可以依法向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提出修改、廢止的建議,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應當依法進行處理。第十五條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應當建立激勵制度,鼓勵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公眾予以表彰獎勵。
公民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時,其所在單位應當提供便利。公民應邀參與地方性法規制定活動所支出的差旅費、誤工費等費用,由地方性法規制定機關或者起草單位承擔。
㈡ 慶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維護法制統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參照《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則。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修改、廢止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事項的地方性法規,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本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法規的解釋、公布和施行以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備案與審查和轉地方性法規適用本規則。第二章立法准備第三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地方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和主任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完成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項目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定期在全市范圍內徵集立法建議項目。
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項目。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均可以直接或通過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
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同時提供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和法規擬規范的主要內容、說明和相關資料等及法規草案稿。第五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根據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項目,在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的最後一年擬訂下一屆五年立法規劃建議草案,由新一屆的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立法計劃應當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擬訂,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並將擬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項目,在每年十二月中旬前報送省人大常委會。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規草案起草工作;對地方立法事項,可以由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地方立法事項,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第七條起草法規草案,應當聽取各方面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書面征詢等形式。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起草的法規草案中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行政管理許可權或者其他重大問題有分歧意見的,市人民政府在提出法規案前應當負責做好協調工作。第八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組織法規草案起草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也可以參加由市人民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團體組織法規草案起草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九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條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㈢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2008)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4號)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已由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2008年7月2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8年7月22日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
修改《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決定
(2008年7月22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對《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作如下修改:
1.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議事活動,保障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2.刪去第四條第一款中「評議」二字。
3.第五條第一款修改為:「主任會議應當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務委員會下一年度立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等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計劃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
4.將第五條第二款、第六條第一款、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十六條第一款中的「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委員會」修改為「常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
5.將第六條第二款、第十六條第二款和第四款、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中的「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修改為「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
6.刪去第八條、第九條。
7.第十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開會日期由主任會議決定。常務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召集並主持,主任可以委託副主任召集並主持。」
8.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中第二項、第三項合並修改為:「不是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同時在本款增加一項規定:「常務委員會的部分立法顧問和立法聯系點的負責人,」作為本款第六項;將第十四條第三款修改為:「列席會議的人員,應當按時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會議的,應當通過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向秘書長請假。」
9.刪去第十九條、第二十條。
10.第二十一條第三款修改為:「擬任命人員應當參加法律知識的考試,考試結果在考察材料中予以說明。」
11.刪去第二十一條第五款,同時增加一條規定:「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撤職案;主任會議、常務委員會五分之一以上的組成人員書面聯名,也可以依法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撤職案。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的對象和理由,並提供有關的材料。撤職案在提請表決前,被提出撤職的人員有權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申辯意見,或者書面提出申辯意見,由主任會議決定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撤職案的表決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作為第十八條。
12.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下列工作報告:(一)省人民政府的專項工作報告;(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報告;(三)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的執法檢查報告;(四)常務委員會組織的代表視察組的視察報告;(五)常務委員會關於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六)主任會議認為其他應當聽取的報告。」
13.刪去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
14.增加五條規定,第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向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的專項工作報告文本,一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二十日前,送達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徵求意見;修改後的報告文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十日前送達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專項工作報告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第二:「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專項工作報告時,應當由報告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到會作報告,聽取意見,回答詢問。」第三:「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對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檢察院專項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經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部門整理後,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分別轉交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研究辦理。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三個月內向常務委員會書面報告辦理情況。」第四:「常務委員會聽取的執法檢查報告、代表視察組的視察報告及其審議意見,一並交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研究辦理,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三個月內向常務委員會書面報告辦理情況。必要時,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或者由常務委員會組織跟蹤檢查,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也可以接受常務委員會的委託,組織跟蹤檢查。」第五:「常務委員會聽取的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報告、代表視察組的視察報告及其審議意見,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對審議意見研究辦理情況或者執行決議、決定情況的報告,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印發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向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通報並向社會公布」,分別作為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
15.第二十八條修改為:「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對所審議的專項工作報告作出相應的決議、決定,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決議、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將執行決議、決定的情況向常務委員會報告,」作為第二十六條。
16.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中「所屬」二字,將第二款修改為:「質詢案必須寫明質詢對象、質詢的問題和內容。」
17.第三十條第三款修改為:「過半數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對質詢案的答復不滿意時,經主任會議決定,受質詢機關應當進一步研究解決質詢案提出的問題,並重新作出答復。」
18.第三十三條中增加一款規定,即:「與調查的問題有利害關系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不得參加調查委員會,」作為該條第二款。
19.將第三十五中的「議案」修改為「法規案」。
20.第三十八條中增加一款規定:「有關法規案的提出、審議和審查以及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作為該條第一款。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款順序作相應調整後,重新公布。
㈣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200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議事活動,保障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規則。第二條常務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依照法定程序,集體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和人事任免等職權,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認真學習和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努力掌握行使職權所必備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恪盡職守,勤勉工作,聯系群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自覺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會的監督,不斷提高議事和決策水平。第四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積極參加常務委員會組織的調查、檢查、視察等活動;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議案,要充分發表意見,認真進行審議;在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時,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意見和批評;對需要表決的議案,應當參加表決。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第二章會議的准備第五條主任會議應當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務委員會下一年度立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等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計劃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
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應當根據常務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適時組織調查研究,提出調查研究報告,做好審議前的准備。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應當在每次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五日前,根據常務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和實際需要,提出下次會議的議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題,由主任會議決定先交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部門研究,提出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題。第七條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一個月前,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應當將開會日期、會議建議議程等事項,預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有關列席人員。第三章會議的召開第八條常務委員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開會日期由主任會議決定。
常務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召集並主持,主任可以委託副主任召集並主持。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會議必須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召開全體會議、分組會議或者聯組會議。分組會議、聯組會議的召集人,由主任會議確定。第十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要按時出席常務委員會會議,認真履行職責。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會議的,應當通過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向主任會議請假。會議期間,不能出席全體會議的,應當向秘書長請假;不能出席分組會議或者聯組會議的,應當向其召集人請假。第十一條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草案和會議日程由主任會議提出,議程草案提請全體會議通過。
已經通過的會議議程,確需變動的,應當經過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第十二條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下列人員列席會議:
(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
(二)不是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的負責人;
(三)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
(四)各市、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負責人;
(五)部分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負責人;
(六)常務委員會的部分立法顧問和立法聯系點的負責人。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可以邀請在我省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列席會議。
列席會議的人員,應當按時參加會議。會議期間,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會議的,應當通過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向秘書長請假。第十三條常務委員會會議設立公民旁聽席。
公民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單位推薦或者常務委員會辦公廳邀請等形式旁聽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旁聽會議的人數和有關事項由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確定。會議期間,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卡等形式征詢旁聽人員的意見。
㈤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則。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適用本規則。第二章立法准備第三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根據本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編制本屆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項目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第四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各工作委員會、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社會團體、公民等,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項目。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項目,在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的最後一年擬訂下一屆五年立法規劃建議草案;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擬訂下一年度立法計劃建議草案。第五條起草法規草案,應當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書面征詢等形式。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起草的法規草案中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行政管理許可權或者其他重大問題有分歧意見的,省人民政府在提出法規案前應當負責做好協調工作。第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可以組織起草法規草案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也可以參加由省人民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團體組織起草法規草案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第三章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七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八條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九條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依照本規則第四章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第十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規草案送交代表。第十一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第十二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主席團提出書面審議意見。第十三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第十四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規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第十五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六條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㈥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聽證規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立法聽證活動,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促進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制定本規則。第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需要舉行立法聽證的,適用本規則。第三條本規則所稱立法聽證是指以聽證會的形式聽取公眾意見、收集信息,為常務委員會立法決策提供依據的活動。第四條本規則所稱聽證機構是指實施聽證活動的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聽證人是指被聽證機構邀請參加聽證會的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的負責人;聽證陳述人是指聽證機構確定參加聽證會,並在聽證會上陳述事實、發表意見的公民或者法人代表。
聽證會由聽證機構負責人主持;聯合舉行聽證會的,其主持人由各聽證機構協商確定。第五條聽證機構可以就地方性法規案中的下列情形舉行聽證會:
(一)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
(二)依法設定行政許可、行政強制措施或者行政處罰罰款數額較大的;
(三)對不同利益群體的權益有重大影響的;
(四)在審議中有重大分歧意見的;
(五)其他需要舉行聽證會的。
具體聽證問題由聽證機構確定。第六條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提出舉行聽證會的,由主任會議同意後組織實施。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提出舉行聽證會建議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舉行聽證會,決定舉行的應當確定聽證機構組織實施。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舉行聽證會建議的,由主任會議先交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研究,提出意見,再決定是否舉行聽證會。第七條舉行聽證會時,聽證機構應當根據本規則制定具體的聽證方案。聽證方案包括以下內容:
(一)聽證問題、聽證目的和聽證機構;
(二)聽證人、聽證陳述人和旁聽人員的范圍及人數;
(三)聽證會的實施步驟和組織落實措施。第八條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應當在聽證會舉行二十日前發布聽證公告,聽證公告內容包括聽證會的時間、地點、目的和聽證問題,參加聽證會的條件、報名辦法等事項。
聽證公告和涉及聽證問題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應當在新聞媒體及網站公布。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聽證公告的要求可以自願報名參加聽證會。
報名參加聽證陳述的人員應當表明對聽證問題所持的觀點。第十條對報名參加聽證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聽證機構遵循以下原則確定聽證陳述人:
(一)廣泛性和代表性;
(二)有利害關系和不同觀點的各方人數基本對等;
(三)報名的先後順序。
聽證機構根據需要也可以邀請法規案起草單位的代表、有利害關系的單位的代表或者有關專家、學者作為聽證陳述人參加聽證會。第十一條聽證陳述人確定後,聽證機構應當在聽證會舉行十日前通知其相關事項,並提供法規草案文本和參閱資料。
聽證陳述人應當按時出席聽證會,因故不能出席的,應當提前五日告知聽證機構。第十二條聽證會應當設立旁聽席。旁聽人員由報名參加的公民、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組成。第十三條對參加聽證會的聽證陳述人,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應當給予支持,提供便利。第十四條聽證會應當如期公開舉行,確需變更的,聽證機構應當事先公告並通知聽證人、聽證陳述人等有關人員。
舉行聽證會時,應當邀請新聞媒體參加。第十五條聽證會開始後,由工作人員宣布會場紀律,並由聽證主持人介紹舉行聽證會的目的和聽證問題,以及聽證人、聽證陳述人等有關情況。第十六條聽證陳述人應當圍繞聽證問題,按照確定的順序和時間發言,如實提供情況和信息,闡明所提意見的事實和依據。在規定的時間內發言沒有結束的,聽證主持人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其發言時間。
聽證陳述人應有平等的發言機會。
聽證陳述人發言偏離聽證問題的,聽證主持人應當及時提示,必要時可以終止其發言。第十七條聽證陳述人發言結束後,可以相互提問,進行辯論。第十八條聽證人對聽證陳述人闡述的觀點和依據有疑問的,經聽證主持人同意,可以向其詢問。聽證陳述人應當回答詢問。
㈦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規范立法活動,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或者廢止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及其相關的立法活動。第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本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第四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州實際需要,在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甘肅省地方性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規定本州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第五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足本州實際,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立法活動。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活動所需經費,應當列入州級財政預算。第二章立法建議項目第六條自治州內各級國家機關、政黨、團體、組織以及公民均可以向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第七條立法建議項目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第八條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送交立法項目建議書。建議書應當明確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需要立法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採取的對策、措施。提出廢止法規案建議時,提供廢止該法規案的必要性等說明。第三章立法規劃和計劃編制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應當編制本屆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五年立法規劃,並在任期第一年的上半年完成。第十條常務委員會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分別徵求自治州人民政府、政協委員會、監察委員會、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有關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建議。第十一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各有關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審核、篩選、編制本屆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提請主任會議審定,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報省人大常委會備案。
常務委員會各工作機構具體負責督促本部門聯系的單位、部門承擔的立法規劃、立法計劃的落實工作。第十二條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五年立法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第四章法規起草第十三條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規案起草工作;對涉及本州立法許可權范圍內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項,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組織起草。第十四條對個別綜合性、全局性、專業性較強的法規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委託起草的法規案稿,由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審核,審核通過後,提交主任會議討論研究,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主任會議認為該法規草案稿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的,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按照主任會議的意見應退回原起草單位或者專業人員進一步修改完善,再向下次主任會議提交。第十五條法規起草單位應當加強與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的銜接溝通,保證起草工作按時完成。
起草法規案,應當聽取各方面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或以書面、網路等形式征詢公眾意見。第十六條自治州人民政府相關工作部門負責起草的法規案,應當由政府法制機構審查,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再送交相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相關工作機構審核。審核通過後,提請主任會議討論研究,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第五章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十七條大會主席團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專門委員會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㈧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的決定(2007)
一、第一條修改為:「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維護法制統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則」。二、第四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定期在全省范圍內徵集立法建議項目」;第二款修改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項目。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均可以直接或通過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增加規定第三款:「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同時提供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和法規擬規范的主要內容等說明」。原第四條第二款作為第五條。三、第六條修改為第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對涉及本省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重要立法事項,可以組織起草法規草案,也可以委託大專院校、社會團體或者公民起草」。四、第九條修改為第十條,並增加兩款,第二款為:「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資料」;第三款為:「法規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該法規的必要性、立法依據和主要內容」。五、將第十二條修改為:「在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的同時,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書面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作為第十三條。六、刪去第二十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中的「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研究審查」一句;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七、增加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為:「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規案,應當安排充足的時間,保證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充分發表意見」;第二款為:「常務委員會審議重要的法規案,經法制委員會提出、主任會議決定,可以隔次審議」。八、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修改為:「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就法規草案的必要性和專門性問題等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就法規草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和有關專門性問題以及法規案主要問題等進行審議」;「常務委員會第二次審議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制委員會關於法規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報告,由分組會議進行審議後,法制委員會提出關於法規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由分組會議對法規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規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進行審議,對法規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分歧較大的,應當組織分歧各方進行辯論」,分別作為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九、將第二十四條第三款修改為:「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三次會議審議後,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主任會議提出,經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表決,交法制委員會進一步審議」,作為第三十六條。十、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廢止案、法規修正案和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法規案,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並增加一款:「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規廢止案、法規修正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印發法制委員會的審議結果報告,由全體會議對廢止或者修改法規決定草案進行表決」,作為第二十七條。十一、刪去第二十七條。十二、刪去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中的「或者有關的工作委員會的研究審查意見」和「或者有關的工作委員會」及第二款中的「或者有關的工作委員會負責人」等字。十三、將第三十條修改為:「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規案中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法制委員會應當向主任會議報告,由主任會議作出決定」,作為第三十一條。十四、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部門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書面征詢等形式聽取各方面意見,並將法規草案發送有關機關、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立法聯系點及有關專家徵求意見」,作為第三十二條。
㈨ 甘肅省關於擬訂法規、規章程序的規定(97修正)
第一條為了使我省制訂地方法規、規章的起草、送審、頒發工作程序制度化、規范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省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擬訂法規、規章的范圍:
(一)以省政府名義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或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的地方法規。主要包括:
(1)為貫徹國家憲法、法律、法規需要制訂的實施辦法和細則;
(2)對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各族人民生產、生活、公共秩序與安全等方面關系重大的法規;
(3)需要司法機關貫徹執行的地方法規;
(4)其它需要報省人大常委會審定的法規。
(二)經省政府審議批准發布的規章,包括命令、通告、布告、規定、辦法等。主要有:
(1)為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需要制訂的規章;
(2)國務院發布的法規中明文規定由省政府負責制訂的實施辦法和細則;
(3)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由省政府頒發的規章;
(4)法律規定省政府職權范圍內可以制訂的規章。第三條省政府各部門在擬訂法規、規章之前,應當訂出分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年度計劃應於上年底前送省政府辦公廳,由辦公廳綜合匯編成全省的年度計劃,報省政府批准執行。長遠規劃由辦公廳負責督促和組織各部門編制。規劃需要調整時,有關部門應事先將書面意見送辦公廳統一安排調整。第四條凡送省政府審定的法規、規章草案,必須附《說明》及主要資料。《說明》應當包含擬定的依據、目的、調整對象、適用范圍,對主要條款的解釋,起草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協調情況等等。第五條法規、規章草案的草擬,主辦部門事前要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內容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文字要簡明扼要,並要徵求本系統和有關部門、地區的意見。如有問題,主辦部門要積極負責協調解決。第六條法規、規章草案送審時,必須由起草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審核簽署,以正式文件報送。幾個部門聯合起草的,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都要會簽。第七條省政府辦公廳對送審的法規、規章要認真進行審核。審核的重點是:
(一)是否符合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及有關法規規定;
(二)是否有制訂頒發的必要;
(三)是否合乎立法技術要求,文字結構是否嚴謹規范;
(四)應該由哪一個部門頒發;
(五)涉及有關部門的問題,是否經過協調,必要時應將各方面的意見向省長、或主管副省長匯報決定。第八條法規、規章草案經審核定稿後,必須及時提請省長、或主管副省長審核,經省政府常務會議或辦公會議審議頒發或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定。
省政府頒發的規章,除以正式文件下達外,必要時可在《甘肅日報》刊登。第九條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需要重新草擬或修改的法規,由省政府辦公廳及時研究修訂或通知原起草單位重新草擬或修改。第十條省政府各部門對省政府及本部門頒布的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要進行檢查了解,對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必須修改、補充、重新制訂或廢止的,應提出書面材料,按照本規定的送審程序辦理。第十一條自治州、自治縣政府擬訂本轄區內地方性的自治法規、規章,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辦理。對省政府頒發的規章認為有不適合本自治區域實際情況的,應報告省政府批准變通執行或另制訂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蘭州市人民政府在法律授權范圍內擬訂頒發的規章、行政措施等,應報省政府備案。
㈩ 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2003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議事活動,保障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規則。第二條 常務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依照法定程序,集體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和人事任免等職權,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三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認真學習和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努力掌握行使職權所必備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恪盡職守,勤勉工作,聯系群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自覺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會的監督,不斷提高議事和決策水平。第四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積極參加常務委員會組織的調查、檢查、視察、評議等活動;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議案,要充分發表意見,認真進行審議;在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時,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意見和批評;對需要表決的議案,應當參加表決。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第二章 會議的准備第五條 主任會議應當在每年第四季度研究制定常務委員會下一年度立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報告、評議等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計劃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
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委員會應當根據常務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適時組織調查研究,提出調查研究報告,做好審議前的准備。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大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委員會,應當在每次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五日前,根據常務委員會年度工作計劃和實際需要,提出下次會議的議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也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議題,由主任會議決定先交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研究,提出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題。第七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一個月前,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應當將開會日期、會議建議議程等事項,預告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有關列席人員。第八條 列入下次常務委員會會議的議案,提案人應當在會議舉行一個月前向常務委員會提交議案草案和參閱資料。
參閱資料包括下列內容: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有關調查研究報告或者背景資料;
(三)其他有關資料。第九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報告,報告人應當在會議舉行十五日前向常務委員會提交。第三章 會議的召開第十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每兩個月至少舉行一次。
常務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召集並主持,主任可以委託副主任主持。第十一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必須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召開全體會議、分組會議或者聯組會議。分組會議、聯組會議的召集人,由主任會議確定。第十二條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要按時出席常務委員會會議,認真履行職責。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會議的,應當通過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向主任會議請假。會議期間,不能出席全體會議的,應當向秘書長請假;不能出席分組會議或者聯組會議的,應當向其召集人請假。第十三條 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草案和會議日程由主任會議提出,議程草案提請全體會議通過。
已經通過的會議議程,確需變動的,應當經過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第十四條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下列人員列席會議:
(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
(二)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三)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委員會和地區工作委員會的負責人;
(四)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
(五)各市、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負責人;
(六)部分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負責人。
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可以邀請在我省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列席會議。
列席會議的人員,應當按時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