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農村法治宣傳案例

農村法治宣傳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6-21 03:31:27

㈠ 普法教育徵文

普法宣傳教育

[摘要] 對於鄉村社會來說,影響法律控制的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是人們能否接受法律所提供的權利觀念,二是法律能否為人們的權利提供保障,法律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普法來說,第一個方面相對來說容易實現,而對第二個方面,則不僅要求基層政府依法行政,而且也要求鄉村自治組織真正發揮自治職能,能夠為個人權利和政府權力之間提供一個緩沖地帶,從而真正實現法律對鄉村社會的有效控制。
[關鍵詞]鄉村社會 法律控制 普法

一、問題的提出

法治的背景下,鄉村秩序的安排不管是從現實還是從理想來看,都寄希望於法律。從1985年的「一五」普法教育開始,鄉村的法律教育已進行了二十多年。在這一過程中,國家試圖將統一的法律知識和觀念推向農村,以此實現法治現代化。法治就其內容來說,包括兩個方面,即對個人權利的保護和對國家權力的限制,這一點不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不應有任何不同。這是因為權利作為一種利益或是一種資格,能給當事人帶來利益,在利益的引導下,很難認為鄉村社會會對其加以抵制。因而在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中,我們必須研究作為法治主體的一個部分,鄉村社會,特別是普通的村民,他們對待法律的態度到底是什麼,他們是不是總是處於被動的接受者的地位,因而對法律的控制有一種本能性的抵制;作為法治主體的另一部分,基層的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是否總是在法制建設中處於一種正面的地位;實行自治的鄉村自治組織在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中應處於何種地位;作為法律的制定者和法治的倡導者,國家究竟應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只有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對鄉村社會的法治建設有一個更為客觀的認識。

二、普法背景下的鄉村法治觀念

法律控制的一個關鍵是法律能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影響,通常認為當行為按法律所希望的方向而動時,就被認為有效。從「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農村一直是普法所面向的對象。所謂普法,不可避免地涉及一套規則及其價值觀念的教和學的問題,相對來說,國家處於主導的地位。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國家的普法是處於被抵觸的方向的,恰恰相反,普法、大眾媒體和宣傳教育所提供的權利觀念,在鄉村社會中被廣泛接受。

例一:周廣立現象

周廣立是山東陽谷縣一個只有五年級文化的農民,1995年9月周廣立在趕集的時候遇到縣法院正進行《行政訴訟法》實行五周年的法律宣傳,當時縣法院在大街上擺了3張宣傳桌,來一個人就邊遞材料邊說:「有冤案沒有?民可以告官。」 周廣立在咨詢一個有關計劃生育的罰款是否符合立案條件,並得到法官的肯定回答後,便代理了這一案件並且最終勝訴。自此以後,他成了一個免費為當地村民代理民告官官司的「土律師」。在他代理的案件中,勝訴率達到90%以上。1

例二:計劃生育中的人身自由

在廣東韶關始興縣都亨鄉進行的一次法律調查中,都亨鄉的鄉長向調查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村民與原配生有一個孩子,在原配去世後又結婚並生有一個孩子,計生人員認為該村民沒有實行相應的節育措施,並將強制執行。但該村民一口咬定法律中「人身自由不可侵犯」這一規定,拒不執行,多次撥打110報警,稱自己的人身自由受到侵害。1

在以往的論述中,學者們過分強調中國傳統的鄉村社會中,往往是「法律不入」之地,並找出其中原因,如法律過分都市化、市民化;再如鄉村社會更注重內部和諧,而輕視藉助法律,依據公開程序解決糾紛等等。周廣立的實踐充分證明,所謂反映都市人要求的「陌生人的法律」,通過恰當的方式也可以很好地進入鄉村社會。2周廣立是一個農民,他所代理的對象也多是農民,而狀告所涉及的對象主要是鄉政府。從法律知識的來源來說,周廣立最先是在法律宣傳的過程中,從廣義上說也就是普法的過程中獲得法律知識的。他對這種外來知識的接受,開始時雖然出現過疑問,但是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障礙,他至少順利接受了進行法律咨詢的法官可以立案的說法。由於這一案件是周廣立代理他人的案件,從新聞報道來看,他的被代理人也是順利、甚至是高興地接受了這一知識,因為「有申冤的地方了」。當時雖然有村民對周廣立的行為表示出一種不信任,但勝訴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一不信任,否則的話,他代理的案件不可能跨出省界進入河南省與山東相鄰的縣,甚至進入其他省。從當時情況來看,行政訴訟法頒布五周年,民告官在城市都算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周廣立等卻將其順利地接受了下來,並在實踐中運用,因而很難以法治過分都市化作為農村法治推行不利的理由。對於鄉村社會來說,它所關注的重點並不是法律是都市化還是鄉村化,而是法律能否解決其現實問題,能否為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提供保障。

從周廣立現象來看,普法只是為法律知識進入鄉村社會創造了條件,當人們知道了法律的存在後,也會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周廣立就多方面自己搜集相關的法律書籍進行學習,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法律知識僅限於那次普法。實踐表明,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要求,主動尋求他所需的法律,並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在韶關的法律調查中,被訪者向調查者展示了一份寫好的起訴書,事實和理由寫得相當規范。材料顯示,被告李某家中有多個兄弟,為村中的惡霸。曾依仗其兄弟勢力橫行鄉里,引起村民糾紛。1我們對此案的結果在這里不進行預測,但是足以說明一個事實,當出現糾紛或者說當權利被侵害時,人們會主動根據法律的要求,尋求法律的救濟。

與之不同的是,例二中的權利觀念就更復雜一些。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鄉村社會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樣人身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也是基本的人權,兩者都沒有問題,但是當村民將兩者結合起來時,問題就出現了。以權利對抗權力固然沒錯,但是權利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這一村民能接受前者,但卻沒有接受後者。也就是說,當法律進入鄉村社會時,鄉村社會會以自己的方式接受它。對於普法所宣傳的法律和法律觀念,特別是有關法律可以保護權利的觀念,並不是在鄉村社會中沒有被接受,而是以其自己的方式在發揮其作用,盡管有時候這種作用不是國家所願意看到的。就例二來說,村民以人身自由權抵抗計劃生育固然沒有法律依據,但是至少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就鄉村社會而言,人們願意用法律維護個人權利,這一點與城市並無不同,國家所要做的只是將這種權利的維護確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

三、法律控制的障礙——法外部的原因

在法治的背景下,以普法為代表的法治教育所輸送的國家法律的正當性是無疑的。這一正當性使法律承擔的使命並不僅僅在於讓鄉村社會熟悉法律和維護個人權利,還在於秩序的維護和鄉村的現代化。在這一目標沒有實現的情況下,很多人將其原因歸於鄉村社會對法治的不接受,這可能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是上面的分析可以證明這不是一個主要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或許更為重要。

在鄉村的法治建設中,鄉村自治組織—村委會和基層政權—縣鄉政府處於重要的地位。從法律上講,村委會和基層政府的地位不同,村委會行使的是自治權,基層政府行使的是國家權力,但兩者都在鄉村社會中處於主動的位置。在鄉村法治建設中,村委會和基層政府雖然可發揮積極的作用,但也往往會對法治的推行造成障礙。就基層政府來說,法治的本質在於限權,其中主要限制的是政府的權力,出於自身的考慮,即使對權力的限制是國家法律的要求,也會遇到權力的阻礙。而對村委會來說,自治權的行使容易以多數人的利益對抗少數人的利益,從而對國家法的實行造成障礙。

例三:周廣立的苦惱

周廣立打官司雖然受到當地鄉村社會的歡迎,但在官方卻是另外一回事,周廣立曾被威脅,也被一個副鄉長毆打。但他的苦惱不在於此,而是大案辦不了。

1995年5月,陽谷縣四棚鄉以薛庄村部分村民犯有「妨礙公務」罪,並有製造假冒偽劣商品和超生、非法佔地建房等行為為由,動用推土機將部分村民的60餘間民房推倒,家電、衣物全部搶走。周廣立代理起訴後,陽谷縣法院在向縣委和縣政府請示後,決定不立案。1

例四:姑娘戶問題

在我國鄉村,一般將外嫁他村但戶口仍留在娘家的婦女,稱為「姑娘戶」。富裕鄉村一般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收回「姑娘戶」已分配土地或拒絕分給她們土地及其相關權益。雖然各地法院從保障村民特別是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宗旨出發,將「姑娘戶」起訴村民委員會案件,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進行立案審理,但只能判決村民委員會重新開會,而不能直接判決應對「姑娘戶」分多少土地、發多少財物。2周廣立所代理的案件已超出山東省。就案件類型來說,他所代理的案件大多是相當簡單的行政案件,在這些案件中,行政機關明顯缺乏基本的依法行政觀念。就例三來說,鄉政府的行政違法性相當明顯,但仍不願接受最起碼的法律約束。在沒有周廣立參與的情況下,陽谷縣曾召開了「周廣立現象」研討會,會後的結論是周廣立的出發點有問題,對於這一現象,只能引導,不能提倡。1也就是說雖然國家法向鄉村提供的法律觀念是行政權應依法行使,個人權利應得到保障,但是基層政權對此卻持保留態度。就周廣立現象來說,鄉村民眾願意以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方面普法的宣傳教育是順暢的,而周廣立的苦惱則不是單靠普法或法律宣傳所能解決問題的了。在周廣立的苦惱中,不管是縣鄉政府還是縣法院,並不是不懂法。從理論上講,縣政府與縣法院肯定明白司法獨立和依法行政,但在實踐中則是另一回事。在縣法院的請示報告中明確寫明「此案屬法律規定的受理范圍,理應立案。從現有材料看,立案裁判,鄉政府行為無法可依,將會敗訴。而此類行為並非四棚鄉一鄉僅有,判決結果對今後規范鄉政府的行為是有益的,但其產生的連鎖反應,對目前四棚鄉乃至全縣工作將造成很大影響,縣有關領導認為應暫不立案,應是基於此種原因」。2也就是說,當農民希望以法律解決問題時,管理者卻害怕法律。在韶關的法律調查中,有一位鄉鎮長說了這樣一句話:「村民的法律意識的進步,實際上是管理的退步。」這雖然是針對上文所提到的計劃生育事件說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基層政權中的一種看法。農民掌握法律知識後,確實會對鄉村的管理產生一定的限制,但是只要這一限制不是無理由無依據的,而是法律所賦予的,那麼對法制建設只有益處而無害處。因為法治既是以清晰的權利邊界為基礎的,也是以清晰的權力邊界為基礎的。

韶關的法律調查顯示,村委會非常清楚其在國家法制建設中的地位,在村委會的調查問卷中,認為村委在貫徹國家法律法規的過程中作用很大的佔了90%,作用一般佔10%,作用很小和無用的沒有;認為村幹部經常進行法律學習的佔80%,一般的佔20%,沒有人選擇較少和基本沒有;當村民發生矛盾糾紛時,選擇依法律規定的方式解決佔60%。有意思是對於這一選項沒有像前兩個那樣的一致,有人進行了重復選擇,因而選擇與村裡有威望的人協調解決同時佔了50%。3從這一數據來看,村委會對自己的地位和法律在鄉村管理中的作用是明確的,不管實際情況如何,當對外作為一個問題來回答時,他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標準的答案。但是當涉及到解決實際問題時,就不象回答問題那麼容易了,這也是第三個問題沒有第一和第二個問題那麼一致的原因。他們所接受的知識讓他們知道法律應是解決糾紛的主要方式,但實際操作中可能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而他們一方面選擇了法律,另一方面則做了保留,使正確的知識和實際的操作處於兩個不同的層面。 在姑娘戶案件中,村委會則以自己的方式阻礙了國家法的運行。如果問村委會及村民是否知道男女平等,獲得否定答案的機會可能不多,但實際的做法卻正好與正確的答案相反,並且作為一個現象廣泛存在。國家法律在這方面產生的困難並不在於權利受到侵害的村民沒有法律觀念,他們實際上是試圖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法律卻無法實現它給村民所提供的法律預期。因為法治意味著限權,限權意味著權力的邊界,在有關姑娘戶的問題中,村委會擁有的是自治權,姑娘戶擁有的是平等權,而法院所擁有的是司法權。司法權作為一種公權力有一種邊界,平等權作為一種個人權利當它受到侵害以後只能由公權力進行保護,而自治權力的基本構成要素就是其具有公權力不可介入的自治意志,法院在此類案件中無權直接指示或要求村民委員會對土地或財產進行如何分配,審判的結果通常是法院只能撤銷村民委員會的決議,或指定村民委員會另行作出決議。在這種情況下,村委會就以合法的方式阻礙了國家法律在鄉村社會的運行。

四、法律控制的障礙——法本身的原因

當說到國家法律對鄉村社會控制的失效時,鄉村社會非正式的制度,或者說民間法,被認為是法律實行的主要障礙。民間法與國家法相對,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社會中的習慣、道德、慣例、風俗等社會規范(social norms)從來都是一個社會的秩序和制度的一個部分,因此也是其法治的構成性部分,並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們之所以能長期存在,絕不可能僅僅是人們盲目崇拜傳統的產物,而沒有什麼實際的社會功能。1不管是民間法還是國家法,如果要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必須能滿足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具有可執行性,二是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簡單地說,就是法律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五:農村養老問題

當前在農村,老人訴說兒子兒媳婦不孝的越來越多,可以說已經達到怨聲載道的地步,反映遺棄、虐待和侵犯老人合法權益的人和事不斷見諸報端。據司法部門提供的資料,各級法院受理的贍養糾紛案件逐年上升。農民普遍富裕起來以後為何不願盡孝的反而多了起來是當前農村家庭養老出現的一個新問題。1

例六:曾某的繼承權

在一次普法活動中,農村婦女曾某咨詢其父親死後留下一幢房產,兩個兄弟因此發生爭議,應如何處理。在得知其可以分得遺產後,她啟動了訴訟程序。在訴訟中,曾某的兄弟認為已在其舅舅的主持下,就房產的分配和其母親贍養費的分擔達成書面協議;曾某的妹妹放棄了遺產繼承權。判決的結果是:他們的母親分得了房產的5/8,而曾某和兩個兄弟各分得了1/8,對母親的贍養費問題法官沒有涉及。包括曾某在內,所有的人都對這份判決心存不滿。最終結果是雖有判決,但仍執行了原來的書面協議2.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國家宣傳的主流社會觀念,在法律上,不管是《婚姻法》還是《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對其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實際情況是對於孝來說,不論是國家法還是民間法,都沒有得到實行。就民間法來說,現代法律觀念是以個人權利為核心的,而傳統的孝是家族式的,以個人權利為代表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制度向農村社會的滲透,孝所依賴的家族式的觀念的根基就會發生動搖,傳統中的孝也就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國家法來說,與現代法治所伴隨的是不會因一個人的道德問題而對其施以懲罰,只有當事情觸犯了法律時,其所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才會明顯。傳統社會中的「孝」不僅涉及對老人進行物質上的「養」,還包括在精神層面的「敬」,這兩方面不可分割,相對來說「敬」更為關鍵。但是當到了法律層面,其重心在於物質層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放棄了精神層面的「敬」,以至法律上的圓滿解決,只能是把「贍養」問題合法地簡化為錢財供應,而當事人則可能無可挽回地失去親人看顧、情感和慰藉,以及,總之一句話,傳統所謂「孝」和「養」所代表的許多東西。1就其原因來說,現代法律以強制性為特徵,但並不是所有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都是可由強制性來解決的,故法律可以通過強制執行贍養費用來實現對老人的物質贍養,但對於精神贍養,對於家庭中的親情,法律是無力進行強制的。即使法律得以執行,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贍養老人的問題,最終造成對老人的贍養問題成了農村社會的主要問題。就曾某的案件來說,其中所涉及的贍養問題從表面上看是依據民間法得到了處理,按照曾某的兄弟的協議,他們兩人得到了房產,也同時需履行對母親的贍養義務,雖有法院的判決,最終履行的是這份協議而不是法院的判決。但是在這一案中,民間法之所以能代替國家法發生作用的原因並不在於民間法,而在於國家法,因為依照國家法的判決本身就不具有可執行性。就房產的分割來說,按我國法律規定,農村房產屬宅基地建房,此類房屋與城市房地產的區別在於其轉讓受到限制,也就是曾某所分到的那八分之一很難兌現,不僅難以轉讓,也難以通過管理而得到利益,她所得到的是一個形式上的判決,除了得罪其兄弟外,沒有任何益處,她所應得的房產只能最終由其兄弟支配。在這方面曾某所接受的現代權利觀念是因為其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而讓位於民間法。這在曾某的母親方面更為明顯。由於現代法律強調不告不理原則,只要曾某的母親沒有對贍養問題提起訴訟,此事就在法院管轄之外。但是生活並不象法律這樣許可權分明,曾某的母親得到了八分之五的房產,作為一個老人來講,法律所給她的並不是她所需要的,這八分之五的房產無法解決她的生活問題。她的兄弟以得到母親的房產為代價承擔了贍養義務,這從表現上看是依從民間社會進行的安排,但實際上與國家法並不沖突,因為不論是民法通則還是繼承法,都有遺贈撫養協議的規定。曾某的行為雖然符合法律的要求,但這不是一個經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如果曾某懂得的法律再多一些,她會選擇一個更加有效的法律解決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國家法肯定能被民間法代替。

五、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與普法目標的實現

社會的有序或有規則之所以重要,並不是為了社會本身,而是為了個體在社會中的生活。因為只有在有序和規則的環境中,人們才可能對未來有一個大致確定的判斷,才可能有自覺的、有意義的生活,也才有可能在社會生活中運用個人的知識採取有效的行動、做出種種安排,其努力才是有意義的。1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以普法為代表的國家法治教育在鄉村社會中能夠得到接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雖然沒有國家權力的支持,有利於生活的民間法也能在鄉村社會得到接受。

當我們談到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時,其中經常會有一個預設的前提,即鄉村與城市的不同,這雖然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我們不能將之絕對化。鄉村與城市的不同並不是因為生活在其中的要求不同,而在於社會條件的不同。在鄉村社會中,相對來說權利觀念在接受方面的困難遠遠不如在權利實現方面大,而後者的困難並不在於鄉村社會不願意接受法律的控制,而在於鄉村社會的另一面,在周廣立的苦惱中是基層政權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願意接受法律的控制,在曾某的繼承權中是國家法律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無法實現其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僅僅將問題的落腳點放於鄉村社會本身,無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要實現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必須要真正實現限權(力),避免公權力對權利的侵害,並且真正做到以權利對抗權力,以權力對抗權力。要實現這一目的,增強鄉村民眾的法律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必須是基層政權的依法行政,真正實現權利是權力的邊界。但是由於權利有依靠權力實現的特點,除依靠權利限制權力外,還必須依靠以權力對抗權力,特別是通過司法權來限制行政權。在周廣立的苦惱中,並不是權利的邊界不清晰,這一點法院也認為農民有權提起訴訟,鄉政府的行為無法可依,將會敗訴,但是由於行政權的干預,最終連立案也無法立案,更無法做到對權利的法律保護了。

在姑娘戶的案件中,問題稍微有些特殊。姑娘戶的出現雖然與傳統觀念有關,但是對姑娘戶的權利的侵害卻不單單是所謂男女不平等的傳統觀念的適用結果,雖然在內容方面與此有關,但是其實際的適用與鄉村自治權的法律性質有關。按照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鄉村社會實行自治,其依據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按照該法的規定,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在土地和財產分配方面,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因此按照法律規定,村民委員會有權決定土地及其它財產權益的分配,在實踐中,侵犯姑娘戶合法權益的也正是村民委員會的決定。這種決定的內容雖然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但其形式上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法院判決其內容違法,仍可以另行召開村民委員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從某種意義上說,鄉村自治權的規定成為村委會侵權行為的晃子。自治權的本意是保護自治個體的合法權益,但當自治組織的集體利益受到個體利益的威脅時,即使這一利益是正當的,也可能被自治權所侵害。因而在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中,除要求對以行政權為代表的公權力進行限制外,還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實現對自治權的控權。法治的目標之一是保護個人權利,在鄉村社會中就要求自治權力應該是個體權利的守護人,它既為個體權利的保障提供社會性的力量支持,又要依靠和排斥國家公權力。如何做到三者的協調,自治意志的高度理性與國家意志的全民化之間的妥協是關鍵,而這妥協既有制定法意義上的,也有民間法意義上的。1

在我們上面分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鄉村社會的自治組織離這一要求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在周廣立現象中,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村委會對他的阻礙,但也沒有看到村委會的支持,在曾某的繼承權中,主持曾姓兄弟訂立協議的是他們的舅舅和族中長輩,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國家法,還是在民間法的運行過程中,村委會都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這一角度說,要實現鄉村社會的法律控制,在村委會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並將對整個鄉村社會的法治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五五普法將著力培養和增強農民參與村民自治活動和其他社會管理的能力,使農民了解和掌握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途徑。其內容便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的結合,創新農村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和形式,開展對農村「兩委」幹部法制教育輪訓活動,培養農村基層兼職法制幹部。

㈡ 依法治國有關的法制案例

湊合使吧,我也郁悶著那
表彰見義勇為 弘揚社會正氣
來源: 泉州晚報(泉州)本報訊 勇敢跳入水中救人的61歲老人許福海,近日在鯉城常泰街道辦事處獲得鯉城區見義勇為工作協會頒發的5000元獎金。在表彰會現場,許福海在鄉親們面前感動落淚。在英雄家門口表彰英雄,鯉城區創新表彰會舉辦形式,既表彰了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先進事跡,又在父老鄉親中廣泛宣傳,弘揚了社會正氣。
據悉,近年來鯉城區先後涌現出了庄金坦、李小雲、蘇詠紅、劉強、梁忠林、岳陽、張勇、許福海、林振東等一大批見義勇為英雄。鯉城區努力探索建立「政府扶持與多元募集資金相結合」的見義勇為資金保障機制。該區見義勇為工作協會多次組織開展「弘揚見義勇為,匡扶社會正義」為主題的為見義勇為事業獻愛心募捐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家的踴躍參與。目前,共有41家企事業單位共捐贈了694000元。此款項在做好對見義勇為者的表彰激勵的同時,還將解決他們因見義勇為行為而涉及的如康復治療、撫恤等一系列社會保障問題。

㈢ 農村普法宣傳片防衛過度100字作文

普法教育
告別童年,我們邁入了一個全新階段,思維和身體也日益成熟起來,但我們仍然是未成人,各個方面還需自我防衛。同學們:讓我們做法制宣傳教育的有心人,堅持法製法紀宣傳教育,了解法律法規,宣傳法律法規!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的迅速發展,人們獲得訊息的途徑開始多樣化,使人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腦網路的虛擬空間羈絆住許多同學學習的腳步,生活中上網成癮的事例並不少見,網路有利有弊,我們必須把握其尺度,不要過分貪戀虛擬空間。我們一定要從正確積極的角度看待網路,利用網路。利用它查看資料,了解國內外新聞等。相信正確運用網路後,我們能受益其中。有些煙酒等不適宜未成年人使用的東西,也漸漸出現在個別同學身上。這一系列事物都在警告我們對於誘惑,千萬不要盲目跟隨,一定要辨認這件事情的是非,或者求助成年人的意見和看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應加強法律意識、認清犯罪危害,防患於未然。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知道法律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黃線,在黃線兩邊是黑白兩色,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尤其是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機率愈來愈高,其問題是沒有過多了解法律,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雖然事後有些諸葛亮。自己明明白白的青春就此鎖在這暗無天日的銅牆鐵壁中,有誰會甘願做那牢中鳥?沒有了自由的人生,其生命意義又何在?
父母含辛茹苦的將我們培育成人,是讓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將一次有限的生命轉換成無限的價值。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動物嗜血嗜腥肉,而人類是文明的合體。如果你喪心病狂的殺害一個無辜的生命,那麼你就連動物也不如。因為動物嗜血嗜腥肉是大自然所給予的權利,也是它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而你卻忽視法制,去干那些毫無人性的勾當,簡直就是無法原諒。在書中有一些案例只是因為一些小利益、一件小事就不足惜的他人的生命。如果平時能夠有效的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這類似的事件就不會在重蹈覆轍了。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你認為自己下手不重,也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希望在今後的我們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應一時快意,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做好自我防護,也是最重要的。對於陌生人的邀請,網路上比較常見,在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冒然赴約。有些悲劇成為苦果,苦了一輩子。首先,我們應自覺遵守不夜不歸宿、不打架斗毆、不抽煙喝酒賭博吸毒、正確與異性交往等法則,如果不立馬斬草除根,恐怕今後就會後患無窮。所以,法律禁止這些不健康有害生命的行為,就是為了保護青少年不要走上歪路。傷害了自己,讓家長寒了心。

同時,社會是復雜多樣性的,在自我防衛的情況下,我們難免也會遇到意外突發事故而受到傷害。我們維護權益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法律,善於同侵權行為做斗爭。無論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最好能和同學結伴,以免發生意外;在家中遇到陌生人不開門。如果真遇到了壞人也不要慌張,我們在於其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將不發分子抓獲。許多事實告訴我們,面對歹徒行凶,設發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人是社會的人,必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無數事例案例說明,許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道德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遵守法紀法規,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上不良氣息,防患於未然。
普法教育伴我行,法製法規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遵守。這樣社會才有和平和秩序,公民才有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㈣ 求法制小故事

復制的供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地深入發展,信息革命地日新月異,我國社會體制也正進一步地完善,但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國外頹廢文化思想的侵蝕,加上一些不負責的傳媒和商業影片過分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國內拜金主義、讀書無用論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導致社會出現了人生價值的多元化選擇。特別是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並且易變時期,對社會當前存在的不良因素及誘惑難於辨別而且缺乏足夠的自覺抵抗力,因而對人生感到迷茫和困惑,人生價值取向失衡,思想產生偏激和叛逆,出現厭學、逃學、整天沉浸在游戲機廳、網吧里,甚至在與社會正軌相背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刻,辨別是非能力薄弱,有強烈的好奇心,另外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強,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這樣的一個少年犯張XX,16歲,是看了很多港台警匪戰片和武俠小說,對其中「老大」的任務和打打殺殺的場面很羨慕,總想著幾個人組成團伙,佔領一條街,稱王稱霸,一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攔路搶劫,結果被判4年.
學習法律知識是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需要。有些青少年由於不懂得法律,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用「私了」,或者採用違法犯罪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有的人一輛自行車被人攔路搶走了,這個人不去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叫上了幾個朋友去向壞人索要,並將對方打傷致殘,結果這個青少年倒犯了故意傷害罪。
此外,學習法律知識也是強化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提高道德修養,促進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道德是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公正與偏私、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觀點,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規則的總和。道德和法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兩類社會規范,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也是廣大青少年必備的基本要素。
我國法律的實施一方面要靠國家的強制力,另一方面也要靠人民群眾的自覺遵守。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的起碼條件,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要遵守憲法,首先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不懂得法律,沒有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不但不能自覺地遵守法律,而且還會做出違反法律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來。由於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人數急劇增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青少年不懂得法律。例如有的青少年交朋友、談戀愛,當對方不願意並提出中斷戀愛關系時,他就不擇手段地威嚇甚至用暴力來傷害對方,這明明是違法犯罪的行為,他反而認為是在談戀愛。這些例子是由於他們不懂得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因此,所有的青少年學生應該自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身邊發生的違紀行為導致處分、或一些因違法導致鐵窗生涯而悔恨終身的案例中吸取教訓。青少年應堅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信念;樹立遠大理想,確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勤學苦練,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自己,用優秀思想文化影響自己,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水平,讓法律一直隨著我們成長。
3 法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嚴厲、冷酷、無情或其他的一些類似不盡人情的形容詞來描述。但我們的老師卻把課堂氣氛調節的十分活躍,使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想法、看法。在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下,同學們的思想更開放,思路更清晰和活躍,大家學會把一個案例從多方面去考慮,我們經常在課堂上爭的面紅耳赤,大家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再結合老師的指引,我們對法律知識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法律本身的影像也更加深刻了。課堂教學中各個案例的選擇,不僅針對所學知識,而且很貼近我們學生生活,所以針對性較強,我們理解起來也更便捷和透徹,真正調動起我們學習法律的熱情和積極性。

法律不但保護了我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而且即使對罪犯的懲罰,也是一種警攝和教育的作用。法律就像一個程序,只要人們按照這一程序運行,生活就會更加安定和諧,社會經濟也才會更加有序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對不遵守規矩的人,法律也會有網開的一面。比如,對於犯罪後主動自首或檢舉其他犯罪現象的,盡量使自己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那麼,法律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給予一定的減輕或從軽處罰。這樣,才更能體現法律「教育為先,懲罰在後」的理念,也才會讓犯錯誤和違法犯罪的人有悔過自新的機會,使一部分違法犯罪的人能向好的方面發展,為社會造福。

當然,法律對那些嚴重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和破壞經濟發展的人的打擊又絕不留情。這樣一方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另一方面,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又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保證。比如,像殺人、搶劫等對社會造成及其惡劣影響的犯罪行為,法律都施以重刑,甚至是死刑,給罪犯以嚴罰,同時給眾人以警世!

「有法天下和」。法律是社會重要的組成,是一個准繩,通過法律去規范人們的行為,去造福社會。所謂:

「 法有嚴格條,

律有人性規,

人守法而高,

情通法更貴! 」

1、選舉非兒戲 破壞要懲處

2004年的一天上午,某市李庄有一名40多歲的婦女,由於對鄉人大代表候選人鄧某有意見,在全村選民正在進行投票選舉鄉人大代表時,竟然糾集部分村民阻止選舉,謾罵、阻礙其他選民投票,還起鬨、推搡工作人員,搶奪人大代表選舉票箱,並撕毀選票。把剩下的選舉票箱扔進村邊的小河裡,在無奈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只好返回。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用暴力、威脅、欺騙、賄賂等非法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刑事處分」 不久,幾名公然破壞人大代表選舉的人被正式刑事拘留。後來他們受到了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處罰。

2、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錢賄選要處罰

湖南嶽陽市某鎮召開人大會擬補選一名副鎮長。現年34歲的本鎮畜牧水產站站長鄒魯得知後,便通知鄒游、柴榮共同商議如何競選副鎮長。鄒魯武決定拿出3000元,由鄒游、柴榮對各自熟悉的人大代錶行賄,共賄賂27名人大代表。鄒魯武還利用自己是鎮人大會第四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跟鎮人大代表打招呼,結果在選舉會上順利當選。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把破壞選舉的行為依法定為破壞選舉罪。該罪是指違反選舉法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行為。當地縣人民法院近日對鄒魯武賄選案作出判決,以「破壞選舉罪」判處剝奪政治權利1年。在今年6月,鄒魯武因賄選被鎮人大會罷免了副鎮長職務。參與策劃賄選的鄒游、柴榮免予刑事處罰。

3、修建學校是好事 濫伐森林悔不該

「我們村的馬主任判處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這樣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2001年的春天,安徽山區某村的小學校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於當地村小太多,鄉人民政府也沒錢支助,所以修學校的錢只能由本村解決,但村裡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最後該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馬某決定向縣林業局爭取了砍伐40個立方米木材的指標,用它作為修建的材料和經費,結果由於成本大大提高,馬某擅自帶領村民們多砍了200個立方米。當一座漂亮的學校將要竣工的時候,公安人員帶走了馬某。由於他的行為觸犯了《森林法》和《刑法》,被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為什麼馬主任做好事卻被判刑呢?原來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有這樣的規定: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看來我們做好事也得遵守法律呀。

4、少年無知毀樹苗 害人害己是教訓

在1989年的一天,嘉興某高一學生王某(未滿18周歲)被公安人員依法逮捕了,這一消息在這所學校炸開鍋啦,為什麼啦? 原來是王某被逮捕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叔叔和他父親長期不和,前一段時間兩家為了房子的事情大打出手,父親由於年齡大了一點,被他叔叔打破了頭,花去了20多元醫葯費,後來他父親向他叔叔要醫葯費,遭到他叔叔的拒絕。正逢星期日王某放學回家,聽到這件事真是氣急敗壞,當天夜裡他把叔叔家的500棵剛種9個月的果樹苗全部砍掉,而這些樹苗買來時總共只花了1800元,最多賠償算了,為什麼要逮捕呀?其實這是王某太無知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擅自砍伐國家、集體、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以盜伐林木罪定罪處罰,盜伐林木「數量較大」,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王某把叔叔家的500棵果樹苗全部砍掉,情節已屬於「數量較大」,後來由於王某未滿18周歲,本人認罪態度較好,社會危害性也不大,當地人民法院在對他刑事拘留30天後,決定讓他的父母賠償其叔叔的經濟損失後免於起訴,但這件事對王某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呢。

5、勞資糾紛莫小視 依法處理出和諧
一天,來湖州織里打工的安徽廣德民工張輝來因不事和業主劉某發生爭吵,劉某當即要辭退張輝來等7人。張輝來十分惱怒,威脅劉某說:「你敢辭退我們,我就殺掉你家兩個孩子!」隨即打電話叫來了40多位老鄉,雙方劍拔弩張。鎮司法所所長、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常務副主任吳美麗當即將雙方叫來,在認真聽取雙方的訴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進行了有關法律的宣傳。經過做工作,張輝來等7人最後同意與業主劉某解除勞動關系,但他們要求調處中心幫他們重新計算一下計件工資的總額。吳美麗將張輝來等人所做的23種不同款式的衣服全部拿到調處中心,並根據市場價格客觀公正地評定了每件衣服的工資。張輝來等人拿到了11660元的工資後十分滿意。一場可能引起惡性事件的糾紛,終於得到了化解。那麼吳美麗用什麼法進行宣傳的呢,主要是《勞動法》中的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第十八條 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看來我們平時對勞資雙方都要進行有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一旦出現勞資糾紛才能依法解決,不至於出現重大惡性事件,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6、節日加班是需要 支付工資須合法

某服裝公司因為趕訂單安排職工在十一節日期間加班。張某等加班職工提出應當支付300%的加班工資,該公司勞資部經理只同意給加班職工安排補休,不同意支付加班工資。張某為此向當地勞動保障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舉報,請求糾正該公司的錯誤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接到張某的舉報後,經調查取證,查明該公司安排職工法定休假日加班後以已安排補休為由未支付加班工資,違反了《勞動法》,責令該公司限期改正。該公司在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規定的期限內補發了張某等職工的加班工資。

7、依法維權路漫漫 人間自有公道在

張斌被浙江省仙居縣郵電局招用為報刊投遞臨時工。他並不把自己當做臨時工看待,而是像正式職工一樣有著「綠衣天使」的職業自豪感。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工作踏踏實實,從沒有出現過報刊的遲投或誤投,因此也深得客戶和郵電局領導的好評。

1997年的一天,張斌在騎車投遞報刊時,不慎被一輛拖拉機上的毛竹嚴重戳傷右眼,右眼視網膜剝離。經過近1個月的醫治,眼睛雖然是保住了,但被認定為6級傷殘,右眼幾近失明,左眼視力已降至0.1。

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張斌欲哭無淚,生存的壓力成了他心上無法釋然的陰影。郵電局雖然同意報銷張斌的醫療費用,但認為張斌只是本單位的臨時工,因此,只同意發給張斌12個月的本人工資作為一次性傷殘補助費。

1999年,張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共同支付醫療費用、傷殘補助金等合計2.65萬余元,並安排工作,享受職工待遇等相關的工作保險待遇。

最後官司打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經省檢察院提出抗訴,省高級法院直接對案件進行再審,並於最近作出終審判決:張斌所依法享有的工傷保險待遇,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按資產比例來分擔張斌的醫療費用、工傷津貼等9000多元,並按照每月330元。

為什麼張斌的官司能打贏呢?這是因為工傷保險待遇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享有的合法權益,是國家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安全生產和維護社會穩定而設置的一項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工傷保險作為一項帶有強制性的福利性待遇,是每一位企業職工當然享有的權利。

8、文物保護遇挑戰 目光短淺拆古橋

2003的某一天,在浙江某村村民為了出行的方便,擅自拆掉了清朝嘉慶年間建造的古石橋,該橋已在2001年被確認為市文物保護點,為什麼村民非拆掉它不可呢,原來該橋已經嚴重影響村民的車輛通行,在旁邊另修一座水泥橋則費用很大,而該村經濟基礎薄弱,於是大家決定把古橋石以12萬元的代價賣給桐鄉烏鎮某單位,用這筆資金在原址上造一座可通汽車的水泥橋,後來當地鎮政府向區委反映,區委命令鎮政府把古橋石追了回來,但石橋已無法恢復,實在太可惜啦。

村民們這樣做既不符合自己的長期利益,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二十五條規定:「 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由當地人民政府出資幫助修繕的,應當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第二十六條也規定:「 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看來對農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很有必要。

9、學生上課出意外 責任就在不聽勸

某市農村中學初二男生張某生性好動,十分喜歡上體育課,但學校每年的學生體檢都查出他有先天性心臟病,多次勸家長對起進行治療,並決定免其上體育課。他家長都在省外辦廠,而且見其身體很正常,學校老師和校長多次打電話要求家長配合,均不予理睬。還說出了事我們自己負責,還要求學校讓張某上體育課。學校為慎重起見,上體育課時讓他在教室內休息,並要求其在室內文明休息,經過了解其能在教室里正常休息。

一天,班級里其他同學在室外上體育課,教室里只剩下張某,張某覺得無聊,在教室做跳躍伸手拍日光燈,結果燈管被拍碎,碎片打在他頭上,既造成外傷,又引發心臟病,幸虧老師及時發現,將其送入縣人民醫院急救,終於脫險,花去了人民幣12000元。不久家長來學校論理索賠,說學校如果讓其上體育課就不會發生此事。

那麼學校的做法對嗎?應該是對的,因為學校是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據條件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納入學生檔案。學校對體格檢查中發現學生有器質性疾病的,應當配合學生家長做好轉診治療。學校對殘疾、體弱學生,應當加強醫學照顧和心理衛生工作。」所以後來家長不再提出索賠要求了。

10、爭執為何事 只為體育課

某市民辦初中十分重視教學質量,每次開會校長都會說:「教學質量是我們的生命,如果今年初三的中考成績不佳,那麼招生形勢就嚴峻,有的教師就得下崗。所以一些副課要砍掉點,如體育考試是學校自己操作的,少點課也不影響體育成績……」。任教初二初三體育的吳老師是一位市名教師,對學校砍掉初三體育課的做法表示不同意見。有一次,為爭取讓初三學生每周上兩節體育課,吳老師和校長發生了爭執,此事後來反映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領導表揚了吳老師不愧是一位市名教師,而且批評了該校校長,並要求該校初中每周開足三節體育課。

為什麼市教育局領導要表揚吳老師呢?因為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條的規定:「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顯然以前該校的做法是欠妥的。

11、入學考試就不對 加收贊助更不該

2004年9月1日,在杭州某著名公辦小學校長的辦公室里,有位一年級新生的家長陳某正在和該校校長爭論,他們為什麼要爭論呢?原來多年來,該校都要對一年級新生進行入學考試,如果成績欠佳,要交一定的贊助費。今年陳某的孩子已年滿六周歲,也8月20日參加了該校的入學考試,結果數學不合格,學校通知要交贊助費2000元,不得還價。8月27日陳某來學校論理,該校校長告訴他這是學校多年的規定,不能變動。後來陳某打電話給寧波當教師的妹妹,他妹妹告訴他,該校的做法是錯誤的,該校違反了《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應當拒交贊助費。於是就有了上述的爭論,結果學校放棄了交贊助費2000元的無理要求。陳某是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第五條的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原則。 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必須依法入學,按規定受完九年義務教育。」

12、木工作坊進園 毒害孩子仨月
一天上午8時,北京某民辦幼兒園分園——家長們送孩子時發現,在幼兒園的二樓——月亮灣班隔壁的兩間教室里雜亂無章地堆著木料、大桶的油漆和正在做的桌椅板凳,刺鼻的油漆味、厚厚的粉末彌漫在幼兒園樓道里,施工用的鋸齒暴露在外邊窗檯上。家長們進去的時候,3個民工正在施工,床鋪、碗筷一應俱全。
該幼兒園的很多孩子都出現了抽鼻子、全身搔癢、視力下降等症狀。據知情的家長回憶,從年前開始,孩子已經處在油漆、粉末的包圍中了,刷漆工人不斷地將刷好的東西拿走,將待刷的東西拿進來。今天只是木工作坊大模大樣開工而已。

於是家長們要求幼兒園安排孩子們到安全的地方活動,就這樣孩子們健康受害長達3個多月的日子總算結束了,為什麼家長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原來家長作為幼兒園的服務對象同時也是教育的消費者,對於園所事務有知情權,且有權對其工作加以評判監控。

同時《幼兒園管理條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園舍和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衛生標准和安全標准」,「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2004年9月教育部新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特別強調:「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該園的做法顯然是與國家安全法規要求相違背的,因而迫切需要規范園主辦者與經營管理者的辦園行為。

13、動手重建自家牆 破壞文物要受罰

湖南南部有一個叫張谷英村的地方,在2001年6月,張谷英村就作為典型的古民居建築,以其嚴格按照封建倫理觀念修建的整體建築風格,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令村民們難以置信的是,自己世代居住的房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國寶,村民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無論做什麼都開始小心翼翼怕一不留神就毀壞了文物,張谷英村成了省內外著名的旅遊區,2002年僅接待外來遊客的門票收入就有30萬元。有一個叫張再發的村民,發現自己家的牆需要維修,向村委會要求補貼一些維修費用,但是村委會以從沒有設立過維修款為由一直沒有給張再發補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家的山牆快要倒了,然後他就自己動手將自家的舊牆扒了重建,結果重建牆以後,他就被當地的派出所拘留了,這事一下子成了村民們議論的焦點,張再發只是將自家的舊牆扒了重建怎麼會犯法呢?公安機關認為張再發的行為置張谷英古建築群保護於不顧,私自進行拆建,違反了國家的《文物保護法》,侵犯了國家文物保護的正常管理活動。

《文物保護法》規定:「在修建時必須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依照維持原貌的原則,保持整體的建築風格。涉及到文物的維修必須向主管文物部門申報。」

張再發違法修牆被拘留,不僅讓村委會完善了對張谷英村的保護制度,也讓村民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懂得了以後修房子都要通過國家文物部門的批准。

14、欠債還錢硬道理 給人吃糞太愚蠢

張某和李某是多年生意上的好夥伴,前幾年張某因為生意需要向李某臨時借了6000元來救急,李某一看是朋友借錢,二話沒說,連借據都不要,還說「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過了兩年張某好象把借錢的事忘了,一直沒還李某。於是李某到張某家索要這6000元,結果張某來了個死不認帳,這下李某急啦,又沒有憑證。

過了幾天李某帶了兩位朋友來到張某家裡,再次索要這6000元還是被張某拒絕,這時的李某生氣極啦,叫帶來的朋友按住張某,自己把早已准備的大便塞進張某嘴裡,還大聲說:「你這張嘴沒信用,應該是肛門。」

張某哪裡受得了這樣的侮辱,就一紙訴狀將李某告上了當地人民法院,李某覺得自己做的太過分了,變得非常緊張,連忙到張某家賠禮道歉。並表示不要這6000元了,而這時的張某冷笑的說;「6000元我給你,但官司我打定啦。」

不久,當地人民法院以侮辱人格罪判除李某有期徒刑3年。李某太愚蠢,不應該用這樣的手段解決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正當法律途徑解決。那麼什麼是侮辱人格罪,刑法第246條規定:「侮辱人格罪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㈤ 提高農村普法教育實效性采訪哪些人

普法教育,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的大局。目前,我國已進行了四個五年普法教育,農民法制觀念、維權意識發生了較大變化,過去遇事找黨委、找政府,現在遇事找法院、找調委會、找律師已成為社會風尚,農村普法教育取得了較大成效。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普法教育工作逐步由低級向高級推進,由表面向實效轉變,由狹隘形式向廣泛形式實施。但我們在農村進行調查中,發現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仍然比較淡漠,不懂、不願藉助法律來保護自身權益,極易受到犯罪侵害或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不僅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社會穩定,而且非常不利於新農村的建設。面對當前農村普法宣傳的新環境,運用原來的老套路顯然不能跟上形勢需要,只有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才能使農村普法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普法宣傳要「貼心」。農民是「五五」普法的重點對象,要廣辟渠道,大力實施「法律進農村」工程。加強對農村村委會幹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黨員骨乾等的法制教育,結合農民身邊的案例進行以案釋法教育,重點組織學習宣傳與農村工作、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民法通則》、《婚姻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土地管理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農業法》、《選舉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等。深入農村偏遠山區、田間地頭,送法進村,入戶宣傳,掃除普法的死角、盲點,傾聽農民的心聲,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普法真正深入農村千家萬戶。只有貼近農村實際,適應農民需求,農民需要什麼法律就重點宣傳什麼法律,農村的普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宣傳對象重點要「跟進」。目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大,在外出前,建議各級政府、各普法辦要採取多種形式及時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水平。在外出務工期間,要在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立維權辦公室,為他們提供維權指導和訴訟代理,確保外出務工人員的自身合法權益得到法律保護,使農民工時刻感受到「娘家人」的關懷。利用中秋節、春節等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探親之際,不失時機地組織他們召開座談會,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將全國各大城市的用工狀況和解決務工糾紛等資料送到他們手中,既為他們提供了務工信息,又使其學到了怎樣保護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法律知識,懂得依法維權。

三是宣傳工作載體要「用活」。要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創建民主法治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黨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運用這些載體,藉助活動主辦單位的力量,推進普法工作。通過用活載體,豐富宣傳內容,加強法制宣傳園地建設,在公共場所建立固定和流動法制宣傳設施,結合當前形勢和農村工作特點,每月辦一期普法宣傳欄;加強傳媒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報刊、電視、廣播、網路等現代傳播媒體的作用,在媒體上開設專欄、專題,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服務陣地建設,開啟專門的便民服務場所,開通法律服務熱線,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和援助。

四是宣傳保障機制要「剛化」。要加大普法隊伍建設力度,切實加強專兼職普法隊伍建設,建議各鄉鎮、各單位普法辦要確保專兼職普法工作人員不少於2人,農村按「20戶一員」的標准,配齊普法輔導員。要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檢查考核力度,建立和健全考核機制,縣級普法主管機關制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評分表,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進行考評,並堅持每年督查1次。要加大宣傳教育經費投入,縣級政府財政要確保每年撥一定的普法教育經費並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保證工作的正常開展。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適應新時期普法工作的需要,普法辦事機構要專門配備電腦、傳真機、攝像機等基本設施,以提高普法工作效率和實際工作效果。

五是為農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當前社會治安形勢比較嚴峻,農村部分地區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因此普法工作要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危害農村經濟發展的犯罪分子,絕不姑息,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重點,依法規范農村各種利益,認真排查不穩定因素,正確處理農村各種矛盾糾紛,為農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打造社會主義平安新農村保駕護航。

㈥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新農村普法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十一五」規劃勾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農村普法教育是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何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的持久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維護農村基層穩定,尤顯重要。中宣部、司法部「五五」普法工作規劃已把農民確定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點對象。各級各部門就如何加強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都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措施。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所佔人口比例大,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普法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村,為打造全縣平安和諧新農村注入生機和活力。
一要進一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確保持久性。農村普法工作任重道遠,非一朝一夕之功,貴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恆。為此,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為突破口,不斷推動普法教育在農村的深入持久開展。首先是要完善農村普法網路。層層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鞏固鄉鎮(區)法制分校、村(居)委會法制夜校、村組法律學習室、十戶法制宣傳員四級普法網路。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每個網路安排專人負責,並落實工作經費。加強工作的檢查與監督,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司法所在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橋頭堡」、「排頭兵」作用。把農村普法納入各級綜治、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使農村普法工作滲透到農村工作的每一環節,每一個層面。其次是要調整 充實農村普法隊伍。組建法律志願者隊伍。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組建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熱心公益事業的離退休幹部、法律工作者、法學院學生為主體的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的整體優勢,協調聯系農村,支持志願者擔任村法制夜校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送法下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制宣傳教育、法律咨詢、調解民間糾紛等各類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以鄉鎮幹部為骨幹組成普法講師團,按照分片包乾的原則,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進村入戶講授法律知識。明確村「兩委」成員、人民調解員為法制宣傳骨幹,牽頭組織農民學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產生活中帶頭學法、用法、守法。第三是要加強普法設施建設。在人口較集中、經濟較活躍的農村墟場等中心區域設立普法宣傳欄,堅持定期更新普法內容,面向農民宣傳與農業、農村密切相關的應知應會的法律基本知識。每個村均應開辟至少一個以上的法制宣傳專欄,讓農民隨時學習和掌握政策、法律知識。要加強村組法律學習室的建設,充實法律書籍,為農民學法提供方便。同時,普法職能部門應抓住各個時期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選取典型案例,編印普法宣傳資料或收集整理一些法制節目的音像資料,及時發到農村進行普法宣傳。
二要抓住農村普法重點,突出針對性。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突出普法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普法教育,增強農村普法的針對性。首先是要抓住農村普法的重點對象。「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員和幹部」。就農村而言,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應是村民中的黨員和村、組幹部,他們的法律意識,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農民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農村法制氛圍。因此,應針對重點對象,組織切實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其次是要明確農村普法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與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土地承包、產品交易、勞動者權益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結合農村中心工作和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普法活動,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民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將用法律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將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解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工作做到農民的心坎上,力求取得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普法效果,進一步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法制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是要圍繞維護農村穩定開展普法。農村穩則全局穩,要針對影響農村穩定的苗頭,在不同時段,選擇不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民進行普法教育,依法排查和調處農村矛盾糾紛。結合嚴打、禁賭、禁毒等工作,大力開展「嚴打」法制宣傳,禁毒、禁賭法制宣傳,反邪教法制宣傳等活動,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依法規范言行,依法解決農村的熱點問題,幫助農民依法化解紛爭,依法處理事務,依法維護權益,預防違法犯罪,促進和維護農村穩定。第四是要圍繞民主法治建設開展普法。以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活動為載體,以貫徹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主線,認真落實「四民主,兩公開」制度,切實保障村民的民主權利,讓村民切身體會到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由「要我學法」到「我要學法」的轉變。
三要創新農村普法方式,增強實效性。農村普法工作要適應農民生產生活的特點,盡量避開農忙季節,努力做到生產、普法兩不誤。首先是要進一步發揮傳統方式方法的作用。把電影普法、文藝普法、法律咨詢、普法一條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綜合在一起。通過以案說法、圖片解法、旁聽審判、現身說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牆頭詩」、「快板書」、「順口溜」,使農民群眾聽得懂、學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其次是要充分發揮現代傳媒在農村法制宣傳中的作用。利用網路、電視、手機簡訊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快、生動形象、影響大的優勢開展農村普法,增加宣傳的科技含量,擴大宣傳效果。第三是要認真組織開展好主題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抓住「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月」、「青少年法制宣傳周」、「12•4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開展普法活動。同時利用專業法、部門法頒布實施紀念日的有利時機,聯合稅務、安監、交通、國土等職能部門開展專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農村普法營造濃厚的氛圍。第四是要結合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職能的發揮,搞好農村普法。在防調農村民間糾紛時,結合農村實際,深入透徹地宣講有關法律法規,達到「調處一起,教育一片 」的最佳效果。要為農村當事人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把法律服務與法制宣傳有機結合起來,擴大覆蓋面。

㈦ 怎樣加強農村法制教育力度

參考: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胡錦濤同志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建立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這為我們開展農村的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此,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審視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一、科學的審視和認識我市農村普法工作

經過20多年的普法教育,特別是「五五」普法規劃首次把農民作為重點普法對象以來,全市各地不斷深化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基本形成;教育形式、工作載體不斷豐富;重點人員法律培訓、民主法治村創建進一步規范,農村普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農民法律意識和素質總體得到提高,維權靠法的風氣逐步形成;農村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確立,管理農村事務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農民參政議政和民主權利逐步落實;基層依法治理不斷深入,農村法制環境逐步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夯實了基礎。但我們也應看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工作發展不平衡

從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全局來看,存在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城市的普法工作比農村的普法工作開展得要好。從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來說,存在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經濟較發達地區好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如賓縣農村普法工作,投入力度大,年平均專項經費5萬元;活動形式多樣,幾年來相繼開展了「法律大蓬車」、「小手拉大手」、「法制電影下鄉」等活動,促進了全縣農村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普法針對性不強

農村普法形式比較單一,採用的方法主要停留在年初定規劃,年內組織幾次大型宣傳活動,辦幾期培訓班,年終搞總結。不少地方存在著「為宣傳而宣傳」,就法律條文而宣傳,不重視農民實際需求和法律精神培育,學用脫節。

(三)機構設置不適應需要

多少年來,區、縣(市)法制宣傳工作名義上是由各依法治區、縣(市)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實際上工作職責落實在司法行政部門(我們市也一樣)。各依法治區、縣(市)領導小組是一個虛設機構,他的辦公室與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制宣傳教育科(股)實行的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這種機構設置無論在領導許可權、領導力度還是領導威信上都顯得欠缺。到鄉鎮一級一般只有一個主管政法工作的領導分管,具體工作由司法所負責。行政村僅有一名身兼多項工作的村委會主任或治保主任組織。對於如此龐大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顯然這種機構設置和組織形式極不科學,難以勝任面廣量大,任重道遠的農村普法工作。

(四)工作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各級普法部門為避免走過場,達到預期效果,先後採取平時抽查、年終檢查、問卷調查和考核考試等形式,來檢驗和督促普法工作。這僅是一個定性考核,表面文章多、形式內容多,很難定量考核,缺乏一部強調性、權威性的法制宣傳法律法規。

(五)經費投入偏少

全市10縣(市)專項普法經費共計18.259萬元,按目前10縣農村人口278萬人計算,人均普法經費才0.07元,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開展的需要。就是這些有限的經費,有的地方也不能做到專款專用,影響了普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淺析當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當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存在的上述種種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既有傳統文化、傳統觀念的制約,也有新形勢下經濟、政治、法律、社會等多方面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和影響。

(一)經濟條件的制約

現代法治的基礎是市場經濟,農村的法治基礎就是農村經濟。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村經濟相對薄弱,遠遠落後於市場經濟的需要。薄弱和落後的經濟基礎決定了農村法制宣傳教育處於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後天發展的障礙,法制宣傳隊伍力量不強、裝備差、宣傳手段滯後,導致宣傳活動難以取得明顯效果。在一些「老少邊窮」等偏遠地區,農民居住分散、消息閉塞,過著較為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法律的需求不多,運用法律調節社會生活和各種關系的願望不迫切,學法的積極性不高,從而造成了法制宣傳教育難以有效開展。

(二)傳統觀念的制約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學說為思想根基,強調人治而輕視法治,漠視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把治理國家的好壞寄希望於「清官」、「聖君」、「賢達」身上,視法律為統治工具。我國農村深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長期以來,大量的法律在農村被「宗法」、「土政策」所規避,輕視法律的觀念盛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一中國人的傳統通病,在農村表現得尤為明顯。

(三)農民整體素質的制約

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民難以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教育、文化等公共資源,農民總體上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質不高、法制教育匱乏,客觀上制約了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增強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也沒有形成合理的正比關系。一些地區農民法律意識沒有隨經濟的增長和我國立法步伐的加快而明顯增強,表現於農民對權力的崇拜、權利義務的模糊、主體意識的淡漠和法律知識的缺乏等。

(四)基層幹部觀念的制約

由於受到地緣、空間的限制,傳統觀念影響和自身素質的束縛,農村幹部對國家頒布的法律一知半解的不在少數,有「實用主義」的思維和做法。個別村幹部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認為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後,反倒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難度。甚至有的人還非常留戀過去依靠「人治」、依靠行政手段、甚至以簡單粗暴的方式管理農村事務的做法。一些基層領導借口經濟工作,對普法採取消極應付的態度,給普法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五)普法隊伍的制約

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投入大,見效慢,這就需要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具有默默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意識。我們感到,經濟條件的發達與否,固然對一個地方的普法工作有影響,但還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實踐證明,在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只要普法機構的領導和幹部能夠振奮精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圍繞工作大局,積極開展普法工作,以「有為」促「有位」,農村普法工作照樣能夠收到實實在在效果。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對策

加強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突破原有的慣性思維模式,針對實際情況,創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機制,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的良性循環。

(一)在理念上,要堅持以人為本

要始終把提高農民法律素質、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作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針對農民人口眾多,文化層次參差不齊,法律素質高低不一的實際,採取重點突破,分類施教的方式。當前,最關鍵的是要抓好村「兩委」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內容上,要貼近實際

要針對新農村建設和「法治哈爾濱」建設的迫切需要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現實需求,選擇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系最密切的法律法規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一要圍繞促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要求,以憲法為核心,開展公民基本權利義務方面法律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依法履行義務相統一的觀念,提高依法參與民主管理意識和水平。二要圍繞發展農村經濟的要求,開展農業生產和市場經濟方面法律的宣傳教育,培養農民契約自由、辦事合法、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等意識和習慣,滿足發展農村經濟的要求。三要圍繞實現農村社會和諧的要求,開展維護穩定和化解矛盾糾紛、保障合法權益方面法律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民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依法表達正當的利益訴求,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三)在方式上,要強化針對性

由於農民群眾居住比較分散,人員流動較大,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使得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員難集中、時間難安排、活動難組織。因此,我們必須要針對農村的這些特點,創新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當前就是要大力推進「法律進鄉村」工程和「法律大集」活動,盡可能運用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典型案例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寓法制於新聞事件,寓法制於典型案例,寓法制於百姓生活,寓法制於文藝娛樂,進一步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趣味性、導向性,真正使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廣大農民群眾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法制宣傳教育中來。要善於把法制宣傳教育與創建「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普法教育和創建活動相得益彰。要充分發揮報刊、電視、廣播和網路等現代大眾傳媒的作用,暢通大眾傳媒在農村的宣傳渠道。

(四)在力量上,要整合資源

要注意整合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充分發揮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了解農村、熟悉農村、深入農村的優勢,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要注意整合城市人才資源。動員組織廣大法律志願者和有關社會力量到農村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發展的良好法制宣傳教育局面;要注意整合農村法制教育陣地資源,不斷加大法制宣傳教育的投入,在鄉鎮設立法制輔導站,法律圖書室等;充分利用板牆報、標語、橫幅、小報、夜校等農村傳統法制宣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要注意整合網路資源,將網路法制教育向農村延伸,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法制宣傳教育網站、遠程教育、法律服務熱線等手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多形式、立體化、全覆蓋的法制教育網路體系。

(五)在機制上,要加強領導

要努力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各部門齊抓共管,農村幹部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格局。要發揮各涉農部門和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引導社會力量支持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事業的參與機制;要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制度建設,落實包括領導機制、保障機制、考核機制和監督機制在內的各項措施;要著力開拓新渠道,解決村級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問題。在新的形勢下,農村法制教育要徹底改變「等米下鍋」的保守觀念,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尋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與經濟工作的同步發展。一是要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利時機,提高黨委、政府領導對該項工作的認識,增加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財政投入。二是尋求企業贊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會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籌集農村法制教育經費,如利用普法宣傳網路對企業產品、企業形象進行宣傳,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用,達到法制教育工作與企業「雙贏」的效果。三是走有償收費的道路。對一部分產業化經營程度相對較高,生活相對富裕,對法制需求相對迫切的村、鎮,法制教育應實行適當的有償收費,如收取法制宣傳資料費、法制教育活動成本費等。

總之,今後我們在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同建設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按照貼近農業生產實際,貼近農民生活實際,貼近農民切身利益的要求,針對不同對象,把握不同特點,不斷創新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教育形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全方位、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制保障。

㈧ 我要普法宣傳的資料

可以參考一下
12月3日,無錫司法局組織文藝團體,在二泉法治廣場進行法制文藝表演。歌曲演唱、滑稽戲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讓群眾在娛樂中接受法制宣傳教育。

圖為無錫市滑稽劇團的演員在表演防詐騙題材小品《婚托》鄧煊 陳瑜攝

服務三農 關注民生

開展主題鮮明法治實踐活動

「服務三農、關注民生」是江蘇各地關注的重點。南京、徐州等地廣泛開展「關注三農、服務發展」的調查和法律咨詢等法治實踐活動,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和城區內農民工聚集地,宣傳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土地承包經營、土地流轉、民主管理等涉及「三農」的法律法規,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掌握和了解涉及「三農」的熱點問題和當前農民工最迫切的法律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無錫市全力開展法律服務新農村系列活動,組建服務新農村律師志願團、開設新農村法律服務網站、選聘百名法律村官、組織百場法治文藝匯演進鄉村、開展千村法律服務結對和千名公務員送法進村等活動。全市有700多個村與法律服務機構結對,80%的家庭收到法律服務便民卡。宜興市編印的30萬冊法律常識讀本免費發放到全市農戶家裡。連雲港市組織相關部門重點針對清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強勞動法宣傳。興化市政法部門和金融單位針對民間借貸引發的民事糾紛日益增多的情況,聯合開展送法下鄉活動,舉辦民間借貸法律法規專題講座,現場發放民間借貸法律法規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姜堰市的262個村民法制學校成為農村法制宣傳的有效平台。

內容廣泛 形式新穎

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精彩紛呈

「12·4」全省法制宣傳日期間,江蘇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普法對象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省委宣傳部、省級機關工委、省法制宣傳教育協調指導辦公室、省司法廳聯手組織開展省級機關「萬人學法競賽」活動。常州、蘇州、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宿遷等市也分別組織開展了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

省級機關組織實施了「2008年省級機關廳局級領導幹部法制講座」,泰州市委中心組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知識講座;鹽城市舉辦「依法行政,優化環境,向社會承諾,請人民監督———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大型電視訪談活動」。鎮江市實施「普法駐村、入廠、進校園工程」行動,「農民普法宣講團」、「職工普法宣講團」、「青少年普法宣講團」、「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團」深入農村、企業、學校,開展「法制巡迴報告」等活動。鹽城市組織開展全市10萬農戶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全面實施全市公務員「法律知多少家家到」活動。淮安市全市政法機關駐村「平安與法治建設指導員」赴全市1607個村開展法制宣講活動。常州市舉辦以「法治文化鑄和諧」為主題的推進「法律六進」,普及法治文化的宣傳活動。南京市相關部門在白下區聯合召開了「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觀摩會」,交流推廣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經驗做法。南通市開展「百千萬」廣場宣傳咨詢。市、縣、鄉三級聯動,組織以「共創和諧、服務民生、推進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全市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組織千組咨詢人員開展為萬人送法。連雲港市贛榆縣開展了「四個一」活動:開展一次以「學法用法,依法行政,提升效能」為主題的全縣公務員學法用法演講比賽;開展一次以農村法律法規政策為內容的法律知識考試;舉辦一期法治文化座談會;開展一次深入企業送法活動。揚州市邗江區開展了涉農法律知識競賽、青少年法制書畫大賽、法制燈謎、法治文藝進鄉村授旗儀式等活動。儀征市在盛成法治文化廣場舉行了為法制志願者頒發聘書、為「民主法治村(社區)」授牌儀式,現場開展有獎法律知識問答,場面十分火爆。

廣泛發動 條塊結合

掀起全社會普法教育新高潮

在開展普法教育活動中,江蘇各級各地大力協調、積極配合,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省法制新聞協會聯合省市各行業協會、新聞媒體、質檢機構,舉辦2008年度江蘇「依法質量維權環省行」活動,省、市42家行業協會領導和在寧知名企業負責人參加了出征儀式。12月4日,在蘇州市開展了「依法質量維權環省行」現場活動,執法部門、行業協會現場接受用戶投訴舉報,質檢機構現場免費檢測咨詢服務,品牌企業現場免費維修服務,開展誠信宣傳。南京市司法局與市廣播電視部門協調,組織開展了法治動漫創作作品展播月活動,在地鐵、公交的移動媒體上進行集中播放。蘇州市和移動公司聯合嘗試開辦了「掌上法律學院」,以動態簡訊、法制漫畫、法律知識講解、案例釋疑等形式,向移動用戶宣傳法律知識。泰州市在泰州日報社網路平台上開展了法制宣傳「網路對話」,與網友面對面交流。並利用移動通信信息平台向廣大手機用戶群發「12·4」法制宣傳標語,與市委宣傳部聯合製作宣傳短片,在樓宇電視上不間斷的播放「12·4」法制宣傳日宣傳標語。當天,還開通了泰州普法網。

灌南:打造「三位一體」新平台

在灌南縣,「要學法,找司法;要懂法,進廣場;要用法,走長廊!」成為市民休閑時的口頭禪。「12·4」法制宣傳日前後,縣司法局精心打造廣場———街道———社(居)「三位一體」法制宣傳活動,形式新穎、好戲連台。

坐落在灌南縣中心的英雄廣場是居民休閑聚集地,縣司法局投入10多萬元新建了5萬平方米的灌南縣法治文化廣場。廣場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廣場環形走道的法制宣傳長廊,共製作了26個52面的法治宣傳牌;第二個層次為相對固定的標志牌、燈箱,主要內容為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種法律原則、法律條文、法律名言警句等;第三個層次是開展部門法治文藝會演、法律咨詢、法律講座等公益活動。

縣司法局聯合縣委宣傳部和縣文化局,將縣城區的廣場文化活動排出12場演出序列表,分別由縣建設局、財政局、教育局等12個部門承辦,各部門獨立舉辦不少於100分鍾的、適合廣場表演的法制宣傳內容的節目對群眾演出。縣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司法等部門聯合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免費送法送資料活動、組織老年演出隊開展小型法制文藝演出、組織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律咨詢。

灌南悅來集美食一條街號稱「蘇北的美食城」,是來灌南投資客商餐飲休閑的集散地。灌南司法局瞄準這一特殊區域,創新載體,開展法治一條街建設活動。投入30多萬元購置法治宣傳電子大屏幕,每天播放法治宣傳片、標語和法治小品、漫畫等,使人們在餐飲休閑氛圍中接受法律法規教育。在街道門面製作法制宣傳公益欄、設立法治宣傳牆,將居民關注的熱點法律問題以問答等形式刊登上牆,一季度更換一次,做到期期有新內容、期期有新看點。縣司法局還開通局長熱線和QQ視頻對話,定期或不定期與群眾進行學法用法互動交流活動。同時開展了「文明經營店、守法經營戶、無假貨攤位、誠實守信點」創建活動。

普法志願者「送法進社區」、培育法治示範村是灌南縣普法又一新平台。縣司法局以開展「送法進社區」主題活動為契機,組織300多名法制宣傳員和志願者進村入居把法制宣傳教育服務辦進居民家門口,向居民、外來人員發放自編的法律宣傳小冊子和漫畫等資料,現場開展法律知識有獎竟答,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祝家奎

吳江:法制宣傳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12月4日是第8個全國法制宣傳日,江蘇省各地、各部門圍繞「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從11月中旬開始,吳江市在全市范圍內以鎮、區和各職能部門聯動的形式,組織開展了系列法制宣傳活動。

12月4日上午,鱸鄉二村社區人潮湧動,懸掛在社區廣場上空的「律師進社區,法律伴我行」廣告橫幅格外矚目。來自市司法局、市機關有關部門、松陵鎮、市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的法制宣傳隊伍和南郵吳江學院的20多名法制宣傳志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面向居民開展法律咨詢,發放法制宣傳資料。平望鎮司法所在新世紀文化廣場影劇院舉辦的「五五」普法法律知識競賽也熱鬧非凡,平望鎮機關等6個隊參加了競賽。

12月4日下午,「2008年吳江市法制文藝匯演」在繁華的市中心城中廣場拉開序幕。10個鎮(區)以第五屆「十鎮聯動」文藝巡演為基礎,結合「12·4」法制宣傳日活動,將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事例作為原型集體創作了11個法制文藝作品,由當地群眾和外來務工者組成的演員陣容,通過小品、戲曲、歌舞等形式藝術地展現了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法用法的場景。市法制藝術團自編自導的大型法制歌舞《和諧中國》,以其巧妙的唱詞、新穎的舞蹈將法制文藝匯演推向了高潮。

吳江市司法局局長卜兆勇介紹,這次市司法局採取4大舉措推進「12·4」法制宣傳。一是開展「法制月月講」。藉助市圖書館「垂虹講壇」平台,邀請專家、學者開堂授課,向市民宣講法律知識和法治理念;二是舉行法制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鞏固原有法制教育基地的基礎上,從普法宣傳經費中撥款7萬元籌建新的市級法制教育基地,為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法律實踐活動開辟新場所;三是舉辦殘疾人法制講座。聯合市殘聯,在全市開展了殘聯幹部、殘疾人代表及有關人士法制輪訓活動,全市共舉辦了23場,市司法局副局長桂其榮9次赴基層解讀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近兩千餘名殘聯幹部和殘疾人聽取了講座;四是加強「一報兩台」法制宣傳。《吳江日報》刊出法制宣傳專版、專欄;吳江電視台「法治吳江」欄目製作了「12·4」法制宣傳特別節目;吳江人民廣播電台連續播出法制新聞30多條。「12·4」當天,市司法局還聯手吳江電信部門開展了全市法制宣傳簡訊免費發送活動。全市萬名電信手機用戶都收到了法制宣傳簡訊。吳木圭 蔣曉梅 沈芸

啟東:創新形式突出重點對象

啟東市以「法律六進」活動為抓手,突出重點對象的普法宣傳,創新形式,建立網路,新招疊出。針對領導幹部、全市行政執法人員、機關公務員這3個層面的不同要求,分類實施,「三考並舉」,以考促學。對市委管理的幹部和人大任免的幹部統一進行任職資格法律知識考試,全市159名正科職領導幹部均通過考試;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執法資格法律知識考試,1628名應考對象有1563人通過考試,65人因未通過考試而被暫停行政執法資格;對全市3002名機關公務員每月進行一次法律知識自學考試,成績記入個人學習檔案,學習程度和水平與年終考核直接掛鉤。目前,「您不依法、法不依您」成了該市許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座右銘。

述學評學考學制度推進公職人員學法用法。

一是建立個人述學制。要求所有參學對象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詳細匯報個人的學習情況。包括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計劃與進度、心得與體會,學習制度執行情況,參加黨(干)校培訓和業余自學情況,聯系實際指導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努力方向;二是建立單位評學制。在個人述學的基礎上,由各單位定期對個人學習活動展開評點評比,並設立「優秀」、「良好」、「合格」、「較差」4個檔次;三是建立考學制。由市考學組定期和不定期對全市各單位的學習情況、學習成效進行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兩先一優」評比和文明單位、黨建工作先進、五星機關評選的重要依據。

啟東市全面啟動普法輔導員培訓工程,從上到下構建「三級」普法網路機制。市司法局聘請50名法律工作者,成立了市普法講師團,深入機關、鎮村、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各農民法制學校,開展以憲法為主,包括刑法、婚姻法在內的56部法律法規的巡迴宣講活動,先後舉行了200多場次,受教育者達兩萬多人次。各鎮鄉經過層層推薦,將一批掌握一定法律知識,且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普法骨幹推薦為農民法制學校的老師。各村又推選出300多戶了解法律、威望較高、群眾信任的農戶為「法制文化戶」。實施農村普法「百、千、萬」工程,即:50名普法講師落實百場法制宣講任務;百名鎮(鄉)普法輔導員,每人在農民法制學校上好10節課,落實1000節法制課任務;300多戶「法制文化戶」,每戶培養10家「法律明白戶」,以每戶3口計算使全市擁有近萬名「法律明白人」。

市司法局聯合勞動局、總工會、安監局等十多個部門,重點選取了39家企業作為法治企業試點單位,通過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健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工學法規范;為企業職工編寫維權實用手冊;定期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宣講、法律咨詢;結合「勞動保障誠信示範(合格)企業」創建,全面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的新型勞資關系;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法治化管理水平,防範法律風險等5大舉措,不斷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平安發展。據統計,今年以來,各涉企部門先後印製6萬多本的宣傳文本和熱點解讀,組織500多家企業,共2.3萬人進行勞動合同法的培訓,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企業組建了40個職工維權工作站,到企業開辦法律咨詢60多場次,解答法律咨詢1000多件。

面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欠缺的現狀,啟東市依託現有家長學校陣地與師資力量,動員學校老師、社會熱心人士、普法志願者、巾幗志願者、「五老」(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利用假期,組織返鄉家長與留守兒童共同參加社區義務勞動,上街宣傳交通法規、擔當環保小衛士等法治實踐活動,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據了解,該市已在全市48所中小學開設「臨時家長」培訓班76期,聘請代理家長3216名,組織開展各類法治實踐活動209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許瑞華 陸允如 芮海敏

泰州:法制宣傳採用網路對話

12月3日,泰州市司法局和泰州日報聯合推出了「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網路對話。參與對話的有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紀明,以及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話圍繞「五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促進法治泰州、平安泰州建設話題與網民朋友進行交流。

高紀明在回答法治泰州工作最重要的環節和縮小泰州與省內的其他城市相比的法治水平時說,建設法治泰州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做到依法執政;堅持公正高效,做到依法行政;堅持司法為民,做到公正執法;堅持以人為本,做到依法管理;堅持誠實守信,做到依法經營;堅持學法用法,做到依法辦事。說到底,就是要提高全社會的法律素養,形成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氛圍。

近年來,泰州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有的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如基層執法評議工作、民主懇談會、律師參與信訪等做法都富有創新,成效明顯。泰州市領導班子認識到,今後必須進一步把法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泰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著力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著力促進司法公正,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加強法制宣傳,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建設氛圍;更加註重民生問題,讓法治建設成果惠及於民,努力建設一個法制健全、政治穩定、百姓安寧、社會和諧的法治泰州。

㈨ 十個法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