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和道德
❶ 溫飽不是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是什麼
1、道德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
從古至今,溫飽問題一直存在,但沒有一個沒有到達溫飽的社會不談道德。原始社會沒有道德這個詞,但有道德的事卻一直在發生。新中國成立之前,人們的物質生活很貧乏,但道德從未在人們心中丟失,那時人們睡覺不掩門閉戶也不會不安全。
看向現在,比如西藏雖是中國貧困地區的集中之處,但在那裡,群眾們從沒有舍棄過人類最真,最基本的道德觀念。縱觀古今中外,無論你承認或不承認,道德一直在那裡,不容置疑。
2、道德可以支撐我們追求溫飽。
一位名叫康德的老人曾說過: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的心靈感到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長征路上,人們的哪一步走的不艱難?人們連基本的溫飽都保證不了,但從沒有誰丟失內心的道德。也正因為這樣。
我們才有了後來多麼偉大的勝利。對方設想一下,在紛爭四起的社會條件下,喪失人倫道德能夠促成繁榮富強嗎?相互殘殺的鮮血能夠澆灌出溫飽的果實嗎?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僅要談道德的觀念,更要思考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將何去何從。
3、先談溫飽,後談道德後果嚴重。
談道德是基於社會整體發展的價值選擇。人類如果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談道德,否則將會導致人類歷史的毀滅。只有在社會生活中談道德,才能保證社會相對的穩定和有序,才能賦予整體人類活動的價值內涵。例如索馬裏海盜猖獗這一現象,它最初的出現固然是因為他們缺乏資源,但他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們缺乏物質?給他們物質就好了。
可是,我們給他們送了他們也沒有變好。聯合國試圖對索馬里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但是無法實施,因為援助物資運進去就遭到打劫,援助人員一到那兒就會遭受襲擊。事實即是如此,他們不談道德,我們也無法幫他們解決溫飽問題。
❷ 溫飽是否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我們是正方
溫飽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進一步將溫飽明確為最低生命線,也就是生存。
通過對道德自身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兩個方面進一步對必要性進行論證:溫飽是道德的基礎,連生存都無法確認自然不能談道德。
❸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破題
溫飽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貧困→溫飽→小康→富裕,這是發展規律,沒有溫飽,就無法實現後兩個階段,沒有物質文明,就沒有精神文明,道德就是精神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解決溫飽,怎麼能談道德呢?
經濟基礎(包括吃飯)決定意識形態(包括思想道德),這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但是意識形態(包括思想道德)對經濟基礎(包括吃飯)也具有反作用,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思想道德的內容也可以超前或滯後於經濟基礎,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可能寧可餓死也不去做傷天害理的事,但也有可能在能夠有飯吃的情況下,卻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❹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溫飽屬於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何為溫飽?這是一個相對狀態,是指經濟條件上剛好能吃飽、能穿暖,不至於受凍挨餓的狀態。之所以把此概念放在最前,是藉此提醒對方辯友,務必把「溫飽」與「生存」區分開來。
倘若不能生存,就沒有了在座的大家,此辯題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而所謂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也是人們活在這個社會上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談道德就是指,有理性的人類,自身講求道德,並向他人推廣、弘揚道德觀念。
溫飽即指吃得飽、穿得暖。道德,是用來評價、調節人類行為、完善自我的一種價值 形態。談道德就是指,有理性的人類這個主體、自身講求道德,並向他人推廣、弘揚道德觀 念。
下一句是「飢寒起盜心」,與上一句「溫飽思淫慾」相互對立,這兩句話通俗的說就是描述了人性的墮落,暗合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人一旦溫飽能得到滿足,就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慾望,人一旦飢寒交迫,就會有傷害別人的獸欲出現。
完美地詮釋了,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弗洛伊德把人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我們這里簡單說就是,「獸性」,「人性」,「神性」。
而「溫飽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對應的就是獸性,那麼什麼是人的獸性呢?就是人最基本的慾望,人本質上是動物,所以「獸性」就是人餓了,要吃飯,冷了要加衣服,困了要睡覺,這些保障生存的就是「本我」,為了達成本我,不管其他人的死活,只為了滿足自己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❺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辯論稿
A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談道德是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那麼我問對方同學: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再問對方同學:在溫飽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們還要不要道德;——當然不要。這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那麼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這些行為准則如不能成為達到溫飽的基本保證時,我們還要不要這些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飢寒,對於飢寒的能不能脫離溫飽而談道德?當然不能。請問大家那麼對於飢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我們談道德,如果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了什麼?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溫飽。我還要問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奮斗連人們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還會不會那樣做呢?當然不會。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B溫飽,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不論什麼情況,都能談道德,在追求溫飽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談道德。第一,溫飽決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人類尚未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已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類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第二,道德是調節人的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影響和政府倡導三個層面,而且從事實層面上看,人類歷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曾經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樣嚴身律己有理性嗎?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不是還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總理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有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今天的命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剛才對方同學恰恰沒有自圓其說。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的燈;道德是燈,通向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❻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指指家庭經濟條件剛好能吃飽穿暖,也指不受凍不挨餓。因此溫飽並不等同於生存,是在足夠維持生存狀。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❼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是什麼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例子如下:
當一個社會中的多數人能夠解決溫飽,那至少說明這個社會是安定文明的,於是社會中的人們會變得樂觀開放,謙虛有禮。
相反,當一個社會中大多數人吃不飽、穿不暖,人們則會變得悲觀、排外,長期下去勢必造成社會混亂,如果此時不把溫飽作為先決條件解決好,光在那裡宣揚道德,試問又有幾個人會聽呢?
就像一群飢餓的人看到一個饅頭,不是一哄而上去搶,而是挨個有禮貌地說:「你先,你先。」這可能嗎?這不符合人類學的研究啊!
對方舉的那個天堂人們吃飯的例子,你們也說了,那是在天堂,但現實是我們在人間啊!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問題進行:
1、溫飽和生存的關系。
對方辯友試圖分離溫飽與生存之間的緊密聯系,我方認為溫飽是人能夠生存下去的最基本需要。如果常年吃不飽穿不暖怎麼確定明天能夠繼續生存?
2、如果一個社會道德良好,溫飽還會遙遠嗎?
一個道德良好的社會,早就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估計是小康社會了。對方這是典型的邏輯錯誤,因果次序顛倒了。
3、如果人不講道德和動物有什麼分別?
對方混淆了一個概念,人當然要講道德,我方從沒否認這一點,反而我們一直在強調道德的重要性,我們只是說要先把溫飽作為必要條件解決好,再談道德才更有道義!
4、難道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就沒有道德了嗎?
我們的辯題是「談道德」,而不是「有沒有道德」,對方辯友經常混淆這個概念。貧困線以下的人當然可以有道德,但是在貧困線以下的人,由於吃不飽、穿不暖,會讓他們更難分心去考慮其他的事情。換言之,窮人並非不想變得慷慨大方,謙讓寬容,但是他們更難做到。
如果我們「談道德」就能幫助他們解決溫飽問題,那應該大談特談,但如果不能,還是先解決溫飽更為實際些。
❽ 怎麼論證: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中國人有自己的生存原則,這完全不同於任何一個其它的民簇,中華民簇是以寧可人付我,不可我付人的,表現在以絕大多數決策都存在於個體中的行為模式與壞境做斗爭的。經濟與道義,是中華民簇處於不同時代的民簇角度的價值觀,是一個民簇的終極思維,這種表現在不同時代的個體上就演變成一種不同的人生觀。
以前的祖先在沒有達到一種叫經濟的高生產力時,所有的生活都存在於人際交往關系中,這樣一種關系在特殊的需要證明自己的年代裡,被祖先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在那個年代裡靠關系確實能達到一種目的,並至現代也有不靠技術存活的公司。祖先在一個叫江湖的社會中生存,經濟是靠道義支撐起來的,而道義又是靠功夫和學問來實現的,經濟就變成了實現道義的使者,和被操縱者。所以道為先生為後。在一個以原始的遠見為前提的舊社會,在一個只要能和環境做斗爭的群體中,在一個所有的人都認為世界最終只能成就一個人的同時,人要做得永遠比自己能拿出的要重要,沒有溫包也就不失道義了。
現如今經濟一分天下,人們的生活到了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物品而與別人交換才可以生存下去的時代。民簇這樣一個大的生物鍾亦表現在,大家的思維已經從時空的不熟悉轉變成了對環境和自己的非常了解,從而使社會達到了全民創業的一個新境界,在新的形式和新的科學生存法的到來後,人們的思維定性了出了新的終極人生觀,一個沒有活路的人有時是會變得不可理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一次談論反恐的演講中說過,貧窮是造成恐怖組成的根本原因。
這種因為貧窮就會失去理智的行為,是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的。只有有理想有遠見的人,一個有高超的思維的人才會有高的生活標准,而擁有這些條件的人一般更會設法怎樣使自己過得更好,絕大多數不會過分失去道德,而越是沒有很高文化的人,越是沒有理想沒有高超的思維的人越是貧窮的人,就越是很容易忽略道德的人,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都會有,沒有絕對的東西,也是毛主席都導我們生存的真理。
回答者:billionaire668 - 助理 二級 4-26 09:56
人都餓死了又怎麼來談道德?
❾ 溫飽和道德的邏輯關系
1、從決定性來看,溫飽是道德的物質基礎。古人雲:衣食足,知榮辱。
2、從超越性來看,道德是溫飽的精神動力。高尚的道德有利於解決溫飽問題。
❿ 道德和溫飽那個重要
道德和溫飽的關系,就必須了解道德與溫飽是一個連續的變數。我們必須看它們相互之間變化的趨勢以及相對的關系。我方剛才已經充分論證了,我們社會要談道德,就是要使一項道德能夠在社會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實現的話,光談有什麼用呢?你飢餓的時候很想談道德,但是,你做不到啊!我方的論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
第一,我們從邏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小娃娃剛生下來,他就想吃想有溫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類社會形成之後才產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為了維持這個社會的和諧。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還怎麼談道德呢?所以,談道德不能離開溫飽這個前提。
第二,從政府施政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道德建設當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為我們要把道德建設建築在堅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們主張道德的提倡必須與經濟建設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只是一廂情願地希望三餐不濟、衣衫襤褸的人們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實際。
第三,對於飢寒的人,我們也認為他們應該也可以談道德,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將心比心,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談的道德更應是能幫助他們解除飢寒,再進一步過上好日子的道德。從這個角度看,溫飽仍然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最後,讓我們從整個人類需要繁榮發展的最高原則來看,少數人或許為了個人的理念可以鄙視甚至放棄溫飽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整個社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接受這樣一種理念。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能夠實踐像顏回那樣仁人志士舍己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種超道德行為,並不能夠被視為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綜合以上的論述,對方一直在強調少數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並不是我們社會的道德。所以,從我們社會的觀點來看,無論是從政府施政的角度,無論是從邏輯關系,無論是從飢寒人所需要的道德,或者是從整個人類繁榮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