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法治創建
A. 簡述:如何依法治校,構建和諧平安校園
依法治校創建和諧平安校園
青年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是21世紀的建設者,加強依法治校,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我校在實施依法治校近期目標工作中,把依法治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對學校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法為准」的宗旨,抓好依法治校各項措施的落實,增強全校師生的法律素質,推動我校民主法制建設,實現依法治理與教育事業同步發展。通過依法治校,促進學校走向規范化管理道路,創造良好育才環境,主要做法是「五個加強」: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機制
組織建設是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證。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由校長、書記擔任組長,德育校長為副組長,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校團委會處室的領導為成員。每年開學初學校都要召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成員會,回顧總結上年工作,制訂當年依法治校工作實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同計劃、同實施,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學校各個部門和具體人員,確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加強認真學習,樹立法治觀念
為確保依法治校各項工作的落實,學校從抓學習入手,著力提高廣大教師員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多年來領導幹部堅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學習制度。校黨支部組織黨員帶動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中央有關依法治國的文件,學習鄧小平法制建設理論和教育思想,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師德規范,大力宣傳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過配發讀本、輔導資料、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增強廣大師生的法治意識,形成自覺守法和依法治教的優良風氣。先後邀請了法制副校長和政法部門理論骨幹來校為師生上法制課,學校把法制教育,列為師生必修課,融入到教書育人各個環節里,落實在施教全進程中,通過依法施教,營造出一個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的優良環境。長期以來學校沒有出現教師違紀違法現象和毆打、體罰學生的侵權事件,建樹了優良的師德形象。
三、加強法制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礎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委、中央綜治委和司法部《關於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把法制教育作為依法治校的基礎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課堂教學為主,多種形式並舉,努力做到「五個結合」:一是法制教育與課堂文化教育相結合。把法律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作為必修課內容。做到每周上一節法制課,真正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努力使青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更加規范、更加系統、更具效果。二是把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現有政治課、德育課教材中,深化法制教育內容。一方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把法制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使學生在規范日常行為中接受法制教育。特別是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後,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本身就是化法為規的產物,青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學到了基本法律知識,又提高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三是把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一方面,充分運用學校櫥窗、牆報等學校最常規的法制宣傳陣地普法。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舉辦興趣小組,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四是把法制教育與師風師德教育和提高教育素質相結合。加強師風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是加強學生法制教育的前提。五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聯動相結合的教育網路。我校通過開展「三個延伸」,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一體化的教育網路,使青年學生全方位地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第一,向課外延伸。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青年法制教育基地和進行社會調查等形式,使青年學生在參與中受到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第二,向家庭延伸。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並重,通過舉辦家長培訓班的形式,使家長形成正確家庭教育觀和人才觀。第三,向社會延伸。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協助和支持學校法制教育。首先通過聘請司法機關幹警擔任法制副校長,協助學校制定法制教育計劃和完善管理制度,指導法制教育活動,為學校上法制課。
四、加強監督機制,推行校務公開
我校相應建立了七套監督機制:一是自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行政監督,二是充分發揮黨支部對學校各項工作的保證監督作用,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貫徹落實。三是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實行校務公開,實施民主監督,學校決策重民主,辦事重民意。每年召開兩次教代會,發揮教工代表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對校長的工作報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審議權,對學校的重大事項行使表決權,對學校領導幹部的德才表現和財務收支行使監督權,提高校務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學年開好1-2次學生代表大會,建立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機制,徵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並且學校做到案案有迴音,事事有落實。五是定期舉行師生座談位,設立投訴制度,廣泛徵求民主治校的群眾意見,了解師生的心聲,調整各項工作。六是設置家長來訪接待日和家校互訪制度,虛心聽取學生家長對辦學治校的建議和意見。七是依法建立家長委員會,藉助家長和社會力量幫助學校抓好行風建設和依法治教。
五、加強建章立制,確保依法治校的實施
建章立制是落實依法治校的具體措施,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全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學校各部門、各崗位工作有序高效運作,使學校管理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這些措施,有效的激勵、督促教師認真執教,嚴格履行崗位職責,推動文明教風的形成。
學校要發展、要改革、要創新,只有走「抓治理,促管理,出成效」
的道路,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與「教書育人,文明育人、法律育人」的有機統一,才能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做保證。
B. 法研堂校園法治教育體系如何建立
開設相關的必修課程就可以。
希望能夠幫到你。
C. 學校如何構建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
對於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在校園內的構建,主要得從兩方面正確把握:
第一,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助陣作用。將知識點與現代化多媒體展現形式相結合,以化難為簡的原則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對於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分為小學和初中兩個階段最為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尚未成熟,最好以直觀的畫面呈現於課堂中,多利用視聽感官資料輔助教學工作,這樣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興趣,讓孩子們積極主動接受知識;而中學生正處於叛逆期,這個階段思維意識初步形成穩定,對於喜愛的事物已經有了明顯的趨勢,所以知識點的深奧程度,以及吸引力不足的教學,很難讓其專注於課程的學習,最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領學生進入課堂,配合視聽感官資料輔助提高興趣點,同時要逐步加強知識的難度,最好引用一些案例,深入加強法律後果的嚴重性。
第二,校園第二課堂的建設。建立校園法治文化陣地,利用一些先進的智能化設備,校園走廊展示窗、情景模擬再現活動,包括話劇、舞台劇、校園情景劇等,模擬法庭等實物,輔助打造校園文化,通過「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渲染校園的法治氛圍,從而形成課堂外的移動教學,在無形中幫助孩子們學習法治。
另外,這兩方面板塊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起到無形和有形相結合,對於兩個板塊的內容一定要有專業的教授團隊進行把關,保證內容輸出給青少年們的准確性與健康性,一定要從源頭把控質量,不良或不專業的內容進入校園內,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建立造成潛移默化的不良導向,雖然不會立刻顯現,但會影響深遠。
D. 作文《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600字怎麼寫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今天是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也是我國的第一個國家憲法日。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一貫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經過不斷的發展完善,我國逐步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屢有發生。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遇到問題和糾紛首先想到的是托關系、找熟人、走後門,或者忍氣吞聲,或者拳腳相加,很少想到用法律途徑去解決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無不說明我們整個社會法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並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是所有法律之母,更是人民意志最集中的體現,是一切組織和公民最根本的活動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庄嚴地記載在憲法之上,公民的各項權利和義務也同樣記載在憲法之上。憲法的實施和落實,就是人民權利和地位的落實。從這個角度講,誰不關注憲法,誰就是不關注自己的權利和應有的主人翁地位。
設立憲法日的決定,不僅體現了黨心,更符合民意。從黨心的角度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帶頭執行憲法和法律,將自己的一切活動置身於憲法和法律的范圍之內,即依憲執政、依法執政。而從民意的角度看,設立憲法日,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公民期待,我們應伸開雙臂,去擁抱這即將到來的第一個憲法日。
「設立國家憲法日,不僅是增加一個紀念日,更要使這一天成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學生,更應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憲法精神,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如認真對待每一次升旗儀式,滿懷崇敬地高唱國歌;在校園中,遵守校規校紀,整齊穿著校服;在課堂上,用心學習,尊重憲法給予我們的受教育權;在上下學途中,遵守交通規則,文明禮讓……
同學們,選擇了法律與約束,也就選擇了理智和自由。讓我們每一位淮外人都牢記憲法精神,人人都來弘揚憲法精神,相信法治風尚必將在我校得到廣泛傳播,民主法治之花也必將在我校處處盛開。讓我們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爭做文明時代的青少年、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注入法治的正能量。
E. 如何構建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
近年來, 湖北省武漢市司法局將青少年法治教育作為深化「法律六進」的重中之重,以實現普治並舉為導向,以普法陽光行動為驅動,以整合內外資源為助力,打造了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與校園法治建設相融合的新格局。
一、注重點面結合,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載體。近年來,武漢市在開展青少年普法宣傳教育的過程中相繼涌現出「流動花朵」法治教育園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六大平台、法治文化示範學校等一批工作品牌。市普法辦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以舉辦現場會、經驗交流會、工作推進會等方式,以點帶面,在全市組織開展了青少年普法陽光行動。全市共建立「陽光行動」示範學校37個,實現「四有」:有「陽光大餐」,每月舉辦一次國旗下講話、漫畫說法、普法情景劇、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有「陽光門診」,調動社會、學校、家庭力量,對問題青少年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教;有「陽光陣地」,打造法治長廊、法治樓道、黑板報、宣傳欄、電子屏等全方位的法治宣傳載體;有「陽光連線」,建立有教師、家長、心理專家和法律服務志願者參與的交流平台。近兩年,全市共開展青少年法治講座3000餘次,舉辦各類普法宣傳教育活動1.5萬余次。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傳教育舉措,全市青少年的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得到明顯提升。
二、注重內外聯系,開辟青少年法治教育新通道。一是聯合黨政部門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各級黨政機關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每月開展普法教育活動。依託團市委在全市社區組建的「四點半學校」、青少年空間,掛牌建設「社區青少年法治學校」,建立法律圖書角,針對每天放學後及寒暑假等「監護真空期」,將學生組織起來,由公安、教育、衛計委等相關職能部門有計劃地在社區對青少年進行健康、安全、防護、維權等法治教育,形成學校、社區、家庭教育的「無縫對接」。二是聯合政法部門對問題青少年進行幫教。公、檢、法、司等職能部門利用資源優勢,對問題青少年開展法律援助、關愛幫扶、心理輔導、跟蹤幫教、監督檢查等動態管理。全市各區均建立了教師、家長、政法幹警、心理專家和法律服務志願者參與的QQ群,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幫教效果。近兩年來,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下降趨勢,未成年人批捕案件及人數、起訴案件及人數逐年下降。三是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合作。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市場運作、企業運營、百姓受益的法治文化建設模式,利用社會力量,在全市所有中小學統一安裝法治宣傳掛框8000餘塊,融入法治故事、法治名人、案例分析等內容。利用武漢豐富的高校資源,招募組織大學生志願者走進校園,用更貼近未成年人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舞台情景劇等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三、注重普治並舉,構建青少年法治教育新體系。一是建立校園法務室。市普法辦聯合市教育局,嚴格按照「四落實」(組織落實、機構落實、制度落實、責任落實)、「三有」(有匾牌、有法務工作辦公室、有辦公設施)、「兩上牆」(工作職責上牆、工作人員上牆)、「一台賬」(法務室綜合台賬)的標准,在全市850餘所中小學建立校園法務室。校園法務室由學校主要領導任主任、司法所長任副主任,成員包括法治副校長、社區律師、社區調解員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校團干、心理輔導員等,採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為師生和家長提供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糾紛處理、法律服務等,幫助解決了一系列涉法難題。二是建立教育法律顧問團。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聯合印發《武漢市教育系統法律顧問團工作規則》,全市13個區均按要求組建了教育法律顧問團,共聘請律師41人。教育法律顧問團成立以來,共審核合同159份,處理協調各類糾紛307件,完成訴訟案件49件。三是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通過舉辦法治文化書畫展、法治文化演出、法治徵文活動、拍攝並巡迴播放法治微電影等方式帶給青少年生動的法治體驗。探索將「雲技術」運用於法治教育過程中,使多校師生通過大屏幕實現同步聽課、互動教學,實現校園法治文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F. 如何建設法治校園,法治班級,法治宿舍
人人關注,各方參與,平安校園建設深入人心。在各方努力下,全縣形成了「高位推動、部門落實、學校跟進、家長參與」的人人關注、全員參與法治平安校園創建的濃厚氛圍。一是高位推動。成立了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分管政法、教育的縣領導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縣綜治辦等19個部門單位以及24個鄉鎮場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泰和縣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年召開兩次以上全縣性的學校安全工作會議,專題部署學校安全工作。二是部門落實。作為主管部門,縣教育部門堅持把安全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保障線」,切實將安全工作作為召開會議、下鄉督查、每月工作匯報的「保留議程」、「固定項目」,形成了「逢會必講、下鄉必查、每月必報」安全常抓常管工作格局。同時,堅持每學期開學前對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一次安全評估,通過實地評估,發現問題,消除隱患,確保校園安全萬無一失。三是學校主導。重點抓好教育和管理兩個方面。一方面,用好五個安全教育平台。五個平台,即建好校內法治平安宣傳室(長廊),要求每個學校必須建設一個法治活動室、安全宣傳室(長廊)等校內宣傳平台;用好校外教育資源,要求公安、交警、消防及鄉鎮公安派出所、林業派出所等單位與轄區內中小學校結成對子,每年必須入校開展一次以上安全普法教育;開好主題班會,組織編印了《學生安全知識手冊》,以典型案例、漫畫圖片、安全小博士、學知園等形式,對課間運動、體育活動、交通安全、火災應對、食物中毒等45個安全知識進行普及,並結合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時間,對手冊進行分章節講授;用好校園廣播、校報、網路等資源,將課間廣播和下課鈴聲錄製成安全警示語,結合各地發生的學校安全事故及時刊載安全知識,做到時時刻刻提醒到位;開展學生逃生演練,在「5·12」和「11·9」舉行防震和防火逃生演練等。另一方面,履行好安全管理三級職責。一是落實校長學校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每學期逐級逐層簽訂了目標責任狀;二是落實副校長牽頭負責的日常管理責任,明確人員每日定期開展值班巡邏,杜絕安全隱患;三是落實教師安全教導責任,堅持每天上午、下午最後一節課「兩個五分鍾」安全警示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安全知識入腦入心。四是家長參與。針對春季防疾病傳染、夏季防游泳溺水、秋季防爬山登高、冬季防煤氣中毒等季節性防禦重點,每個學期各學校會召開兩次以上的家長會,在每個長假日前及自然災害發生後,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手機簡訊等方式提醒家長重視學生安全,回歸家長安全監護責任。同時,在《致家長一封信》附有回執欄,由家長簽字後上交,確保學生家長知曉並參與其中。
G. 如何牢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校園請幫幫我
牢固確立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不可能通過幾次專題教育就一蹴而就的,要通過多項並舉,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長期熏陶,才能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消化和吸收。如何建立校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長效機制,可從三個方面上抓起:建立集中教育機制,夯實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礎;建立解難釋疑機制,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能力;建立評價考核機制,提升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校園:一是法治教育要貼近學生實際,融進學生生活。二是法治教育要形成合力,得到社會的支持。三是法治教育要遵循規律,堅持日常性、持久性。法治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特別是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其次要加強學校法治教育的安排和規劃。學校的法治教育要做到有規劃、有考核。
H. 加強法治教育,創建平安校園作文
9月5 ,長寧司法所充分利用新學期開學有利時機,積極在該鎮中心小學開展以「以弘揚法治精神,構建平安較園」為主題的法制教育報告講座活動。
此次活動長寧司法所邀請我局宣講團成員以及長寧派出所民警,為該鎮中心小學全體師生講解與青少年日常生活、學習緊密聯系的法律知識。該所先後舉辦法制報告會6場次,受教育人數3000人次。在現場報告中,宣傳團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為其講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講解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和「八榮八恥」相關內容貫穿其中,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教育廣大青少年學法律、知榮辱、明是非,從小養成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為築牢平安和諧校園起到積極作用。
I. 如何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1、通過牆壁上繪描大標語,宣傳欄定期法制專欄,教室懸掛宣傳橫幅和標專語牌給學生提供一個校園法屬制文化建設氛圍。
2、每星期開設一堂法制教育課。
3、要求教師在教授文化課時滲透有關法律法規內容。
4、每學期請公檢法系統人員上一堂法制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