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安定靠道德

社會安定靠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6-21 20:45:36

① 社會安定主要靠道德維持

主要框架:
正方一:維持社會安定當然要靠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道德是法律的基礎,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先決條件,沒有道德則沒有法律,道德是每一個人本性中最重要的因素,道德對社會安定的影響力也最大最根本,所以我方認為維持社會安定主要靠道德。
反方一:正如正方所說維持社會安定要靠道德和法律,講道德是對社會中每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遇到不講道德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光靠道德怎麼能夠解決不講道德的情況,沒有法律如何杜絕影響社會安定的犯罪案件的發生?沒有法律的制裁和威懾,社會將永不安定,永遠處於混亂動盪之中,所以我方認為維持社會安定主要得靠法律。
正方二:社會的安定主要靠道德來維系,法律的制裁和威懾作用乃是道德的根本要求,是道德維系社會安定的輔助手段而已,沒有道德哪來的法律?法律從制定到使用任何一個環節都脫離不開道德的約束,道德影響范圍之廣,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反方二:法律的制定和使用明顯表明道德對社會的影響力尚沒有達到維系社會安定的目的,而法律應時而生,對社會的安定起到的最明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道德能夠起到制裁和威懾犯罪的作用還要法律幹嘛?法律之所以為法律就不是道德能夠起到的作用相代替的,我們都知道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治理社會,誰聽說過要用道德來治國治家?
正方三:法律是治理國家治理社會看得見的手,而道德則是那隻看不見的手。事物我們看得見摸得到,而其中的規律規則我們卻看不見摸不到,這規律規則就是看不見的手,是上帝之手,這看不見的手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法律這只看得見的手的制定和運用正是在道德這只看不見得手的指揮和作用下才得以讓我們看見,說到底法律乃是道德的具體表現,是道德在指揮操縱法律的運作,維持社會的安定最終依靠的還是道德。
反方三:法律的產生起源於聖經十條誡命,正是因為人類不能遵守道德的要求,所以才要用誡命用法律來規范人類的行為。道德作為人類不能遵守的准則已經不足以起到維持安定社會的作用,這才有了法律,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用法律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不遵守道德不會引起社會動盪,不守法律卻會影響社會安定從而引起法律的嚴厲制裁,可見維持社會安定主要依靠的是法律。
正方四:德國思想家康德曾經說過:有兩件事使我越來越感到害怕:第一是當我抬頭看見滿天的繁星,第二是低頭發現我心裡有一個我自己——良心。不法的事情之所以使人們的切齒痛恨、怒不可遏,正是他們內心深處的道德律的真實反映。法律的制裁正是人們通過道德律對不法之事做出現實的反應,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是法律的原則、是法律的根本,是人們維系社會安定的基石。
反方四:法象徵著公正、正直、普遍、統一,是一種規范、規則、常規、模範、秩序,《呂氏春秋》中說「治國無法則亂」。國家的穩定繁榮、社會的安定進步要靠法律來治理,社會的公平正義要依靠法律來實現,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所以社會安定主要依靠法律來維持。

② 「社會安定主要靠道德維持」的辯論詞

不能否定道德的社會功用,但相比較制度、法律而言,道德的力量是孱弱的。它既沒有制度的制約能力,更沒有法律的震懾與懲處能力。在道德、制度與法律之間,道德是處在最底層的。有許多道德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依靠制度來解決,而制度力所不及的問題自然就要訴諸法律。而且,在有的問題上,一些看似道德的行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比如收養孤兒,這顯然是積德行善的好事。但是,這樣積德行善的好事,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就明確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 (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三)年滿三十五周歲」顯然,如果同時不具備這三個條件,即使是出於再高尚的道德,他的收養行為也是違法的。

所以,道德只是在有限的范圍內對社會起著調節作用,同時道德也要服從於法律,而那一句將道德政治化的「以德治國」,只能是削弱制度與法律的社會作用。

③ 安定主要是靠道德維持還是靠法律維持

社會的穩定主要靠法律法規維系,道德素養只是社會穩定的增強劑~使生硬的穩定融入了和諧。這樣兩者相輔相成,社會就會穩定和諧。

④ 辯題:社會安定靠道德維持(在線等送分!)

這個辯題我打過~~~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社會安定,我們當初給出的定義大概是和諧社會,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真正的社會安定是之人們內心的安定,是指在沒有法律的約束下人們不想犯罪,那才是社會安定,而因為懼怕法律的懲罰而保持的安定是一種假象,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真正的社會安定
其次,什麼是道德,什麼事法律。這兩個都不難。
再次,1 要明確,人的行為是有精神控制的,而到的控制人的精神,法律控制人的行為。於是道德勝出
2 法律的基礎是道德,法律也是有道德出,以道德為基準的,所以,立法的本質是為了維護道德,法律永遠只是維護道德的手段,而道德才是最終目的
3 問問對方辨友,法律把人們抓進監獄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關閉他們嗎?顯然不是!是為了把他們聚在一起然後進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他們怕監獄?顯然也不是,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他們那樣作是不對的!但是僅僅讓他們直到那時違法的就夠了嗎?當然不夠,因為那樣的話倘若有一天撤去了法律,那那些人不又要干壞事了嗎?所以,要用道德來告訴他們,那樣的行為本質就是違背社會的,無論有沒有懲罰,都不能那樣做!所以,道德才是改變他們的根本工具,道德才是基礎
然後,法律有極大缺陷:1 不完備性,法律不能包含社會的每一個方面,但到的可以;2 延時性 是先有道德的態度,才有法律條文的出現 ,法律不能及時的對一件事情判斷出一個態度,但道德課以

我覺得重點就在法律控制行為,道德改變人心,而行為受到思想的控制,思想才是根本,所以道德才是根本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好運

⑤ 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還是道德維持

社會安定維護社會秩序,主要靠道德自律。
第一,道德自律是出自於人的內心的自覺,而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監督。故社會秩序的維持主要靠全體公民的道德「自律」。
第二,雨果說,「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當然,也是法律的基礎。從《漢穆拉比法典》到如今各國的憲法,古今中外的法律體系無不與其各自的道德體系密切相關。
第三、從范圍來講,道德對社會秩序的維護比法律更廣泛。道德作為行為規范和價值評判的總和,支配著人們最基本的觀念和立場,支配著人類日常最基本的行為。基於以上幾點,我方認為,維護社會秩序,主要靠道德自律。

⑥ 辯論:社會安定主要依靠道德而不是法律。急需一辯稿和例子~!

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
法律一方:
一辯開篇陳詞:
謝謝主席,大家好!
和平是我們人類永恆的主題,但社會的安定主要靠法律還是靠道德呢?我方的觀點是以法為主並輔之以道德,宗教,習俗等各種手段。我們所說的社會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由一定的物質基礎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整體。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能按一定秩序正常生活,整個社會能按一定規范正常運轉,即可視為安定。法律是什麼呢?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而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一種准則和規范,它是由人的主觀意念所決定的,不具有法律的統一性和強制性。
下面,我方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方觀點: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
第一,不利於安定的事件發生前,對於抑制這種不安定件的發生,法律起到了主要作用。
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既要靠道德,更要靠法律。道德可以明辨善惡,它憑借輿論批評,良心譴責來約束越軌者,所以我們需要道德。但是在當今社會,由於人們的道德水平普遍沒有達到那種聖人的境界,所以一旦慾望與道德發生沖突時,我們更需要一個有強制力的行為准則,而這種強制力恰恰就是法律所擁有的。正是由於法律的強制力,使其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在當今這個人們的道德觀念不足以約束人們犯罪行為的前提下,這一點尤為重要。由此可見,法律比道德在維持社會安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即使不安定事件發生了,對於不安定事件的消除法律還起到了主要作用。法律具有強制實效性,這是法律和道德同為規則,彼此效力卻不同的根本所在。道德的規范作用主要依賴社會輿論,個人信念以及傳統與教育來維持,顯然這是軟約束,它對既有的違法犯罪行為不起作用。而法律,它不是嚇唬鳥用的稻草人,它用「和平的暴力」保護人們安居樂業,真正做到「布大信於天下。」當假酒假煙,假鈔,假葯,假新聞「假作真來真變假」時,對方辯友您是靠道德還是靠法律呢?當犯罪分子被國家繩之以法,當3•14事件被國家用法律來壓制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社會主要靠法律。 第三,當法律和道德在維持社會安定過程中發生沖突時,我們究竟是應該選擇道德呢,還是應該選擇法律?這個選擇的過程就是重要性的體現過程。眾所周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沒有貧富之分(思想家盧梭說的好「法律必須具有普遍性,並在其命令范圍內對全體人適用,因為它的基礎是理性),而道德的模糊性使它存在理解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又會影響人們行為的協調一致,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非觀念的形形色色,判別標準的五花八門,若沒有一奪統一的權威規則,天下必定是非不明,天下是非不明,如何做到協調一致和井然有序,社會安定又何談起呢?由於道德的這種理解上的差異和不可操作性,我們當今社會,當大眾的道德與法律發生沖突的時候,無一例外堅定的選擇了法律。
當然,社會安定 既要靠道德,更要靠法律,法律與道德各各司其職,相得益彰,只有以法為主,輔之以德,才能保持社會的安定,坐而論道,只能獨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濟天下!
謝謝大家

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
新華字典中的解釋
安定1①(生活、形勢等)平靜正常;穩定:生活~ㄧ情緒~ㄧ社會秩序~。 ②使安定:~人心。
社會: 人們以共同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按照一定的行為規范相互聯系而結成的有機總體。構成社會的基本
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通過生產關系派生了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社會,並在一定的行為規范控制下
從事活動,使社會藉以正常運轉和延續發展。
道德:
以善惡評價為標准,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貫串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社會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等。它通過確立一定的善惡標准和行為准則,來約束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個人行為,調節社會關系,並與法一起對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時專指道德品質或道德行為。
法律:
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
灋(法的舊體字),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說文》
律,均布也。——《說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法者,刑罰也。所以禁強暴也。——《鹽鐵論•詔聖》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度則悖。——《呂氏春秋•察今》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告子下》
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周禮•地官》

我方材料

對方辯友應該沒有忘記許霆的故事吧,ATM機吐出1000元時,他沒有靠道德把錢返還銀行,而後還分171次從自動取款機里取出了17萬元人民幣,次日,他就趕緊逃離了廣州,這時他還沒有靠道德歸還這17萬元錢,那麼對方辯友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才想到要歸還這些錢的嗎?
是有人給他打電話說銀行已經要依靠法律去告他的時候,他才想猛然想到要歸還銀行錢的啊,對方辯友,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法律在使社會安定方面,要比道德產生的作用更大嗎?

無獨有偶,今年1月11日,台州市發生了一起市民哄搶50萬現金大案。案發後,公共安全專家部門試圖讓哄搶者依靠自己的道德幡然悔悟,結果無人歸還贓款,迫不得已,公共安全專家部門只能用法律手段強制進行偵破處罰,才追回31.73萬元的現金。對方辯友也看到了,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首先根本不起作用,更談何維護社會安定,顯然法律卻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矛盾。

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曾經專門論述了共產主義的原理和實現條件:
(1)用累進稅、高額遺產稅、取消旁系親屬(兄弟、侄甥等)繼承權、強制公債等來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國家工業競爭的辦法,一部分直接用紙幣贖買的辦法,逐步剝奪土地所有者、工廠主、鐵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財產。
(3)沒收一切反對大多數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4)在國家農場、工廠和作坊中組織勞動或者讓無產者就業,這樣就會消除工人之間的競爭,並迫使還存在的廠主支付同國家一樣高的工資。
(5)對社會全體成員實行同樣的勞動義務制,直到完全廢除私有制為止。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6)通過擁有國家資本的國家銀行,把信貸系統和金融業集中在國家手裡。取消一切私人銀行和銀行家。
(7)隨著國家擁有的資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國家工廠、作坊、鐵路和船舶,開墾一切荒地,改良已墾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兒童,從能夠離開母親照顧的時候起,都由國家出錢在國家設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產結合起來。
(9)在國有土地上建築大廈,作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將從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將把城市和農村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
(10)拆毀一切不合衛生條件的、建築得很壞的住宅和市區。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繼承權。
(12)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以上的各條幾乎都要靠法律來實現。(這只是材料,不用全說的)
我突然想到一個標准:怎麼判斷什麼是主要什麼是次要呢?不能只看一個東西是否重要,有什麼優點,對方有什麼缺點,因為對方一句話:「我方並沒有否認法律的重要性啊,沒有忽視法律的作用,但我方認為道德起主要做用,法律的那麼多作用只能作為輔助而已。」所以我認為判斷的標准應該是,在法律與道德矛盾時,舍誰棄誰,舍棄的那個肯定是次要的,而我們使用的那個肯定是主要的。
正如要比較魚和熊掌哪個更重要,在兩者可以兼得的時候作比較就很困難,但是如若二者不可兼得,我們肯定會舍棄那個不太重要的,而留下那個重要的。所以法律與道德不可兼得的時候的取捨就體現了哪個更重要

我方問題

我方問題

1.為什麼會有「除暴安良」之說而沒有「教暴安良」的說法呢?就是說明了不除去暴徒根本就不能使人心安定啊!人心不安定,社會何以安定?用什麼去除去這個暴徒?難道要靠道德嗎?這還是要靠法律啊!
2.【我方】:對方辯友一直說殺壞人要分開來看,說殺人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其行為是不道德的。
那麼說來,對方辯友是認為不論殺人的目的是什麼,即使目的是好的,它都是不道德的?
【對方可能回答一】:可以這么說。
【我方】:那麼我想請問您了,為什麼法律殺了那麼多人,難道法律也是不道德的嗎?
【對方可能回答二】:不是這個樣子的,評判道德不道德,是要看它是否對社會安定有利,如果,對社會安定有利,它就是道德的,如果它對社會安定不利,它就是不道德的。
【我方】:好,那麼我想請問對方辯友……(換問題)
3.【我方】:對方辯友,當今社會的絕大多數不安定因素都是由不公平所產生的。我們知道,道德是具有階級性,對方辯友同意這一點嗎?(道德具有階級性是大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本上的原話)
【對方】:同意,但是@#&*^#……
【我方】:也就是說各個階級的道德是不同的,而階級的沖突將必然導致不公平的產生,也就由此產生了不安定的因素,對方辯友,這種不公平如果用道德去治理的話只會越治越不公平,使社會越來越不安定啊!{然後換問題}
【對方一會可能會說】:這種不公平是由道德產生的,所以解玲還需系玲人,所以要靠道德解決啊
【我方】可是那也要系玲的人想去解才可以解開啊,不然你要是讓他解玲,他只會把玲系的更緊!正如現在我們的社會上還存不同的階級,還存在階級矛盾,要是現在讓道德去維護社會安定,恐怕只會使其越來越亂
4.
5.大家應該知道東郭先生吧!他處處善待別人,認為每個人都是好的都是善良的,可是他的結果是被他道德
的善良所害,而且他還給社會帶來了危害。這個傳誦了幾百年的事難道大家都忘了嗎
6.如果我方無法回答對方問題,我們可以:【我方】:既然對方辯友這么說了,我倒想請問對方,你們是如
何界定社會安定的標準的?
7.現在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社會是主要靠道德的?
8.

自由辯論時對方問題:
1.【對方】: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在於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重德治的國家,以德教化
使百姓自古以來就安居樂業,在遠古時期,在沒有成文典法之前,依靠德治的力量,人民一樣可以生生不息
,所以,我方認為,德治先於法治,德治重於法治。
2.【對方】: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榜樣,他們有著崇高的道德,像雷鋒,他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難道對方辯友能說他對社會安定沒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嗎?
據我所知對方辯友中也有志願加入雷鋒營的啊,這不正說明了我方的觀點嗎?
【我方】:就是因為道德這么重要,我們在使社會安定時,才不是僅僅依靠法律,而是在主要依靠法律的
同時還輔以道德啊。對方辯友請不要把我方的觀點錯誤地理解成道德是無用的。
3.【對方】:法律在執行的過程中難免加上人的主觀感受,難免有誤差,從而對事物做出差別很大的判決。
【我方】:法律會在執行的過程中產生誤差,但是道德呢,剛根本連執行都不執行,因為怕產生誤差而不
去實際行動,這不是因噎廢食的做法嗎?
【對方】:誰說道德沒有去執行?道德是靠社會輿論,@#¥&*@#$%^……等等來執行的
【我方】:對方辯友說了道德要靠輿論來執行,那麼對方辯友不知道意識到沒有輿論本身就是主觀感受的
體現,它難道不比法律更容易使人誤解嗎?正如家樂福事件,那一群大學生,都在隨意地發表著自己對法國
的不滿的看法,由此在他們中間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輿論,使那麼多人都以為抑制家樂福是一種愛國的行為,
從而導致了家樂福事件的發生。-{後面一句如果是一對一攻辯時就不要反問了}-難道對方辯友還沒有發現,
道德要比法律更容易使人誤解嗎?
4.

1.對方辯友說的守法的美德就是守法意識深入人心啊
2.

⑦ 辯論賽,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還是道德,求論點

分析:1.社會安定如何理解。2.法律是什麼。3.道德是什麼。4.什麼作用叫主要。(數量上和質量上)
1.安定的社會可以舉例。⑴胡總的和諧社會是社會安定。可以主打八榮八恥,以德治國。胡總書記曾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去查胡總的報告演講)當然,除了以德治國,依法治國是當前熱點,對方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但是要注意,看胡總等領導的講話,意思是道德是基石,法律是屏障。道德為主,法律去保障。這里要理解「主要」的含義,基石是不是主要作用,自己去圓。⑵談到法律與道德關系在西方哲學對方可以找到很多論點。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哲學王的道德立國,但後來擱置了這個理想,而選擇次優的方案--憲法國家。對法律在國家的作用中有其弟子亞里士多德完整的論述,為什麼法律比道德更能有利於社會。這是絕佳的法律論點。 對於安定社會的理解,道德比法律更有優勢。社會安定不是路不拾遺,不是靠嚴刑酷法來維持的表面安定。真正的安定是每一個社會的人內心的安定,而要安定人的內心,只能靠道德。法律不能給人心靈的救贖。 西方哲學家對法律的作用有完整的論述,法律對西方社會安定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只需要舉基督教(或宗教)在西方社會(宗教在任何國家)的例子就可以駁倒。 一個很好的道德論點,法律不能給人心靈救贖。安定社會法律起看到見的作用,但只是表面而已,實質和關鍵的作用是道德完成。
2.道德的作用看不見,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從有社會起就有了道德。法律的作用是伴隨國家產生而出現,並需要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可以有一個人負責這個方面,專攻法律的局限性。搞清楚法律的特點,就搞清楚了法律的弱點。法律的優勢也是劣勢。因此法律對社會安定的作用有限。 這就是在立本方觀點「主要」的同時,駁了對方觀點「有限」。
3.法律可以引申為制度。就是把法律擴大解釋為規范性文件。沒有必要糾纏這 個問題,要縮小范圍,強調法律就是指全國人大和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文件,就是刑法、刑事訴訟法等。 這樣才能打法律的局限性。
4.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是靠道德維系,就是儒家思想了。對方可能舉一些唐律之類的,但中國古代的論據總的對對方不利。但是自己用要小心,可能會繞進去。儒家道德確實維系了中國古代長期的安定,但有幾點問題。⑴一治一亂。這是對方一個不錯的突破點。(《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僅靠道德維系,過了一段時間,整個上層社會的道德體系就會有問題,導致紛爭,亂世。道德安一時而不能安長久。 這似乎是道德的一個致命之處。而解決一治一亂,要靠制度。 第3點強調法律的范圍要小也是為了防止這個問題,這是不好駁的。立論很重要,法律的定義要講清楚。⑵古代有禮崩樂壞的說法,有些人一直希望恢復所謂三代的社會安定局面。這是陷阱,不要用。 站在古人的立場看禮崩樂壞是死胡同,要站在現代人的立場明確的批判古人的觀點。 中國的例子建議少用,有很多陷阱在裡面。

⑧ 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來維持還是靠道德來維持

法律為主,輔之以道德。

自古就有「無規矩不成方圓」之說,社會的安定也是這樣,沒有規矩很難能維持。但是至於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還是靠道德維持,答手認為社會的安定中,法律起主要作用,道德起次要作用。

最後,法律為主、道德為輔是社會安定的保障。

法律最初的原型就是道德,兩者之間界限不是那麼清晰,不應當將兩者區分開來,只有兩者統一,共同產生作用才能實現最大化的社會安定。

熱點內容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