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讀書報告

法學讀書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6-22 16:45:27

Ⅰ 上帝之城的讀書報告

《上帝之城》由一隻雞的奔命開始。手提攝影機追著一隻雞跑,接連的快速剪接和刺眼的高反差街景 ,以及隨後冒出的兩大幫派,不遠處有些警察,而被這群人圍堵在畫面中央的阿炮,則不知該往哪逃。鏡 頭繞著他轉了360度,好了我們看出他情勢危急,接著鏡頭轉回60年代。就有這種講故事的高手,明知你 已為阿炮心焦,竟然開始細說從頭,這下你不專心也不行。

這其實也該是部史詩巨片,因為故事橫跨了30年和一成串角色,還讓一個名叫「天主之城」的巴西貧 民窟活靈活現起來。但這位導演不僅不自溺、甚至自律甚嚴地硬是把所有會沉緩下腳步的片段全都剪掉, 所以鏡頭動得快速,人物一上場可能不久就中槍陣亡,沒有憐憫,甚至讓你連培養憐憫情緒的時間都沒有 。街頭惡少一批批不斷出現,他們爭地盤,搶著當老大,每出現一個8歲小孩,你還在懷疑他怎能無心無 肝地槍殺別人面不改色時,他已經被另一個7歲小孩殺了。小朋友們拿著可能比他們手臂還粗的槍,他們 還不太認識字,但是知道毒品和槍枝,他們誰也不怕的橫行街頭,燒殺擄掠。

雖然故事時序漫長,角色眾多紛雜,但導演就有辦法把這些人的篇幅都濃縮的恰到好處,每一個靜止 畫面和字幕都有畫龍點睛之效,每一個鏡頭都工於心計到讓我懷疑他到底來回梭尋地剪過多少次,去蕪存 菁外加風格統整,從頭到尾的青少年械鬥暴力,就連偶有的談情說愛也被一群新興的小鬼頭破壞,而導演 竟還不忘幽默的點綴了幾個笑話,黑暗中我們一起見證這座殺戮之城,它反諷地被命名為「天主」,我們 為這些青少年心驚,覺得不能想像的殘酷生活,對他們而言竟是別無選擇,但我們又忍不住這些笑點,竟 還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最後,片頭那隻奔命的雞又出現了,想不到它是本片活的最長久的生物,鏡頭又轉了360度,阿炮還 在幫派對峙的中央,大火拚於焉上演,南美洲熱情的騷薩音樂也跟著響起…你以為這是一個無可言說混亂 復雜到不行的地獄,但我確定編導對這地獄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寸土地,甚至空中飛揚的每一粒塵土都經 過計算,結構完整到令人驚嘆。

英國衛報的影評人說:「用跑的,別用走的去戲院,這就是我能說的。」

Ⅱ 請問法學的文獻綜述怎樣寫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回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答的一種。
你寫之前可以多看看文獻,免費查閱的你可以看看(法學),漢斯出版社的OA刊物,多看文獻多思考你就成功了一半

Ⅲ 求:西塞羅的《論共和國 論法律》評論

一、關於法和正義的思考

西塞羅在法律篇中的第一卷是給我們呈現其自身關於法和正義的解釋。西塞羅在其論述的開頭,首先從談論一棵「馬略橡樹」開始,談到詩歌和歷史,逐漸談到市民法,但在真正開始對市民法展開探討之前,提出這一卷的真正主題——法與正義——作為市民法闡述的序言。西塞羅首先指出法律科學——也就是研究法與正義的科學——是怎樣推演出來的,他借阿提庫斯之口,指出:「法律科學不應如現在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從司法官頒布的法令中推演出來,或如同人們習慣認為的那樣從十二銅表法中推演出來,而是從哲學的最深層秘密中推演出來的」[1]。西塞羅關於法律科學是從哲學中推演出來的觀點,表明他對於法與正義的思考並不是基於一種經驗的理解,也就是法與正義並不是從司法和立法中推演出來的,換言之,法和正義是更加根本的事物。只有理解和解釋了正義的本質,人們才能真正開始各個民族(包括羅馬民族)自身的法律,譬如市民法。那麼,什麼是正義的本質?西塞羅認為正義的本質是必須在人的本質中尋求的。但西塞羅並沒有直接去指出什麼是正義或者從人的本質中直接發現正義。他首先指引大家去關注法律和理性:「法律是植根於自然的、指揮應然行為並禁止相反行為的最高理性」,「這一理性,當它在人類的意識中牢固確定並完全展開後,就是法律」,並且「法律就是知識,其自然功能就是指揮正確行為並禁止錯誤行為」。同時,西塞羅還認為,當人們「將公平的觀念歸於法律這個詞時,我們也就給了法律以選擇的觀念」,而且,如果上述看法是正確的話,西塞羅認為「正義的來源就應在法律中發現,因為法律是一種自然力;它就是聰明人的理智和理性,是衡量正義和非正義的標准」[2]。由西塞羅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在他的思想中,正義是與法律、理性密切相關聯的,而這也是西方法律理念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和觀念。

其次,西塞羅的法律觀當中尤為重要的是他的自然法觀念,而且,他也指出尋求或確定正義是什麼,必須從最高的法律而不是以文字規定的法律開始,他認為這種最高的法律——也就是自然法——的產生是遠遠早於任何曾經存在過的成文法和任何曾經建立過的國家。所以,他認為「我將在大自然中尋求正義的根源,我們的全部討論必須在大自然的指導下進行」[3]。接著,西塞羅在分析人的理性本質時,指出人和神共同擁有正確的理性,而法就是正確的理性,因而人和神分享法,而且也分享正義。因為他指出「正義只有一個;它對所有人類社會都有約束力,並且它是基於一個大寫的法,這個法是運用於指令和禁令的正確理性。無論誰,不了解這個大寫的法——無論這個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記錄在什麼地方——就沒有正義」。在西塞羅看來正義和功利必須區分,而且正義不是符合成文法和民族習慣的事物,否則人們就會以功利取代正義,根據功利的標准制定法律和遵守法律。但如果是這樣,正義就被功利所顛覆,也就說正義根本不存在。因此,西塞羅認為正義必須以大自然為其基礎,並且體現為人類的自然美德——慷慨、愛國、忠誠或為他人服務。而人類的美德就是得以完全發展的理性——也就是智慧,而且美德是符合自然的,而在生活中堅定、持續地運用理性,就是美德的表現。因此,西塞羅認為「與自然保持一致的生活是最高的善。這表明享用一種基於美德的恰當的生活,或者是遵循大自然並按她的法律生活,如果我可以這樣稱呼它的話;換言之,只要我們有能力,就應不遺餘力地去實現大自然的要求;在這些要求中,大自然希望我們以遵守美德作為我們的法律」[4]。而在西塞羅看來,最大的美德就是智慧,而智慧是所有善事之母,所以,人們應該熱愛智慧。雖然在愛智慧——也就是哲學——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但是西塞羅認為只有當人們「考察了和徹底地檢查了自己時,他就會懂得自然為他進入生活准備了何等高貴的配備,懂得他為達到和獲得智慧而擁有什麼樣的各方面的手段」[5]。

二、關於宗教的法律

西塞羅在法律篇的第二卷首先回顧了第一卷對法和和正義的本質的解釋,然後,論述其關於宗教的法律之觀點。他指出「法律並非人的思想的產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恆的東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統治整個宇宙。因此,…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終的心靈,其理性以強迫或制約而指導萬物;為此眾神給予人類的法律一直受到正當的贊美;因為法律是適用於指令和禁令的聰明的立法者的理性和心靈」,而理性「來自宇宙的大自然,它督促人們正確行為而不枉為,這理性並非由於形成文字才第一次成為法律,而是理性一存在就成了法律;它是與神的心靈同時出現的。因此,運用於指令和禁令的真正且首要的法律就是至高無上的朱庇特的正確理性」[6]。西塞羅關於法和正義的解釋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是強調了神,認為法和正義是人和神共同擁有的正確理性。而且在西塞羅的思想里,他認為宗教的「法律指令我們要純潔地接觸眾神,這就是心靈的純潔,因為萬物都在其中。…『應帶著虔誠,而將財富留在身後』,這條規則是說,正直誠實令神愉悅,而應避免大量的費用」,因為這樣是保證人們在神面前的平等。西塞羅還指出「『不是人間的法官,而是神他自己,將懲罰不服從』,這一規定看來會由於畏懼即刻的懲罰而強化宗教的力量」。而且,他還認為「崇拜私人的神,無論新的或外來的,會導致宗教的混亂」 [7]。總的歸納,西塞羅跟柏拉圖、亞理士多德的思想同樣也是強調了神的理性和作用。他們都提出了關於宗教祭祀的法律,而這樣一種有神論的法律觀,在我讀到的西塞羅的關於宗教的法律時,使得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給宗教立法?這樣的宗教法對法律的發展帶來什麼影響?而西方法在其起源上就如此關注法律與宗教的關系,雖然其他非西方的地區或民族也有宗教祭祀的法規或宗教法,但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西方宗教對法律的影響?對這一問題顯然不是本文所能回答或解決的。但西方的宗教與法律之關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不然,美國的法學家伯爾曼就不會寫出《法律與宗教》這樣一本書,突出法律的信仰與宗教信仰的糾纏,法律與宗教的共生,提出「法律必須信仰,否則,形同虛設」。目前中國關於法律宗教學的研究顯然僅僅是處於一個政策的思考階段,盡管有許多人提出法律的信仰問題,並予以論證,但是沒有發達的法律宗教學,法律的信仰問題研究也許僅僅是海市蜃樓一般毫無根基。

三、關於官吏的法律

西塞羅在法律篇的第三卷中主要探討有關官員的法律,西塞羅認為「官吏的職能是治理,並發布正義、有益且符合法律的指令。由於法律治理著官吏,因此官吏治理著人民,而且可以確切地說,官吏是會說話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8]。「事實上,一個共和國的全部特點都是由其對官吏的安排所決定。我們不僅必須告訴官吏他們的管理許可權;我們還必須告知公民在什麼程度上他們有義務服從官吏。因為實行有效的統治的人昔日必定曾服從過他人,而盡責服從的人看來在以後的什麼時候也適合擔任統治者。因此一個服從者應當期望在未來成為統治者,而那實行統治的人也應當記住不久他還必須服從」[9]。由西塞羅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官吏與法律的關系:官吏必須是法律忠實的執行者和公僕。而這是一個國家建設法治的基本前提,因為連法律的執行者都不忠實法律,公民就不可能服從法律的權威!後世的西方法學家都強調官員行動與法律的一致性,或者法治就是首先要求政府遵守法令。另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統治者必須服從法律,而且在西塞羅思想里,似乎沒有誰是終身統治者,每個人都既有可能當統治者,又當被統治者,當然這也是與西塞羅主張共和政體有關。在共和政體中,存在各種不同官職機構相互制衡,不僅有執政官、元老院、保民官和占卜官等,而且,在西塞羅看來這些官職的權力都有一種邪惡的因素。因此,必須通過制衡和妥協的機制來協同各種權力,這也是解救國家的唯一辦法[10]。(我在讀這一部分時,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在西方古代政體中要有保民官這樣一種官職制度?保民官是基於什麼因素產生,具有怎樣的制度功能?)

四、一個讀書小結:從柏拉圖到西塞羅,西方民族的古代哲思者在思考人類自身生活時,總是在與城邦政體相互關聯的意義上闡述倫理學原則或原理對人的城邦生活的建構。在西方整個倫理學起源上,最為基本的倫理學原理是善德原理,這體現在西方古代的哲思者總是追問善德是什麼,或者以善德作為任何政法制度建構之前設。西方民族為什麼有著這樣倫理學(而不盡是倫理的)訴求[11]?我覺得這可能是跟西方民族思想中的理性傳統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在西方民族思想源頭上三位哲思者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三人都是堅定的理性主義思想者,我有時覺得他們其實都是西方理性思想傳統的原初或最早的奠基者之一,而在前蘇格拉底時期的思想家僅是理性思想的萌芽者。那麼,什麼是理性?或許話語行文至此又必須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但我們認為本文還無法去回答這樣一個宏大敘事的思想史問題。然而,「理性」的確是西方思想傳統起源的一個原初奠基之原則,我們也許可以認為:若沒有「理性」這一概念及西方民族對「理性」之追求,則西方民族是很難建構出或發展出其自身如此蔚為大觀的倫理學體系的。我們就自身所讀的柏拉圖、亞理士多德以及西塞羅的著作,就可以發現在他們的思想中「理性」這一概念都是具有著核心的或原初的思想原則之地位。譬如,柏拉圖的理念論思想,亞理士多德所謂人是惟一的語言(即邏各斯、理性)動物,又或西塞羅所主張人「是惟一分享理性和思想的。而有什麼——我並不是說只是人心中的,而是天空和大地中的——比理性更神聖呢?」[12]。而且,他們之所以強調理性的力量,不僅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理性是作為人的靈魂最高貴的部分統治人的激情和慾望,還在於理性作為人的本質的規定,這是整個政體城邦——人類社會(原初的和)完整形態——的根基所在。因為理性不存在,就無法探討善德,而人們在善德上的無知或不能按善德而行事的話,則將導致城邦之毀滅或邪惡的城邦之出現,因為優良的城邦或政體是以善德,尤其是正義的原則為指導而逐步建構而成的。因此,西方古代的哲思者對城邦政體的思考始終是圍繞著善德、正義而展開的,而其整個思想立論的基點就是理性(無論是人的或神的理性),這一點是西方人思維系統最為突出的特徵。但我言說這一論點並非認為古代其他非西方民族就是缺乏理性或無理性的,而是想指出的一點,就是在東西方思想中的理性發展的向度和視域的差異:西方以知識為向度,東方以倫理為向度。因此,在西方思想中倫理最高者是理性(智慧)——如「理念」,相反在中國或東方社會思想中知識最高者是倫理性——如「仁」。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小問題,就是西方古代的這些哲思者在他們政法哲學理論中,總是首先探討政體問題,然後才是法律的問題。為什麼他們是按這樣的順序運思的呢?我認為這一點對我們思考法律問題很有啟發的意義在於,任何法制的運轉都必須有一個架構,政體就是這個架構。沒有良好的政體,法制的運作是很難良性循環。)

Ⅳ 什麼類型的刑法書籍容易寫讀書報告

張明凱刑法教程

Ⅳ 老師讓讀一本書關於法律的書,並寫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越等就可以)

腦中的革命——《法律與革命》讀後感[「外國法制史」讀書報告選登(之六)]
時間:2006年11月29日 作者:葉昊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學生) 來源:學術批評網

哈羅德??伯爾曼的《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巨著,不單是指其書本厚度而言,更是指其思想之深度與探究之廣度,實在是大大拓展了我們學習和研究西方法律傳統的視野。對於這樣的著作,我自知沒有能力進行評價。這里是對其書第一部「教皇革命與教會法」的讀後感。

一、無無源之水

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無因即無果,這是正理。但我們於學習時卻經常犯一步到位的錯誤,不考慮事物的原因就全盤接受一些概念。比如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封建」概念,稍微一動腦筋,誰都能明白「分封建制」是這個詞的內涵,而再稍微一思考,就懂得我們中華的歷史上自秦以降就再無大規模的封建制度。但出於教育的緣故,我們還是習慣於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些明顯錯誤的觀念。在伯爾曼的書中,一切概念皆有其源頭,很難從邏輯的角度對他的立論產生質疑。這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歷史研究。作者從西方法律傳統的背景——民俗法開始,分別論述西方法律傳統的三個起源——教皇革命、大學和神學,繼而詳細介紹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教會法,再分析教會法律體系的結構要素,環環緊扣,結構緊湊,沒有任何地方給人以突兀的感覺。

「只有上帝才能看透一個人的思想、內心和靈魂,而人間法官只能知道外部表現出來的行為,『教會對隱秘的事物不予裁決』逐漸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即僅僅是犯罪准備(即使到了裝配犯罪工具的地步)尚不能受到懲罰……」 學習刑法時大家都明白犯罪預備不構成犯罪,且不進行懲罰。但到底為什麼呢?歸根結底到其神學的淵源,即便是無信仰的中國人,也能夠理解了。雖然這並非伯爾曼的發現,我卻用它來證明本書極強的緊湊感……即其中每一事件必有其原因,這實在需要進行耐心的考證和擁有嚴謹的態度。從以前的閱讀中,總是想當然地假定西方法律傳統乃是啟蒙運動時期,從諸位偉大的頭腦中自然躥出來的。而在讀本書中,時時汗顏,從前對中古時期的不屑和太過想當然的進行聯系,已經使自己的無知蔓延。不過幸好,及時讀了本書,避免了更加可怕的自大產生。

二、精神之法

法律並非一種單純的條文體系,或者什麼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工具,它應該是活的,物質與精神所並存的系統。從教會法乃是第一個西方近代法律體系便可看出,法律的精神涵義其實比想像得深刻。在審判之時,為何要以賦予罪犯以特定的尊嚴和權利,而不是單純地法官高高在上對其進行審判為原則?按理來說,罪犯即是有罪之人,似乎犯不著給他尊嚴之類。從普遍的認識角度講,是說不出道理的。那麼,其來源還是神學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盡管犯罪與罪孽之間的聯系造成了罪犯方面對於上帝的無限責任,然而包括守法者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具有的罪的屬性卻起到了降低自以為是的義憤作為刑法組成部分重要性的作用。 」這個原則對於有宗教背景的人而言,自然是非常淺顯,但由此又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不信教的人來說,這個原則的意義何在?西方法律的許多原則建立在神學背景之下,至少是在信仰的背景下。對於只把法律當作實現自己利益、保護自己權利的工具的國人來說,並不存在對法律精神上的信仰和傳統,那麼如何從本民族的精神出發,尋找一條結合的道路,而不產生排斥,真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問題。

三、偏見的惡性

偏見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傷害,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其反映在學習上時,也是一個道理。對於中古時代和基督教會的偏見,使我們一直認為這些是那個時代落後的代表,並無不自豪地說著「西方不亮東方亮」,將野蠻、落後等詞語同歐洲中古時代相聯系。其實並非如此,尤其在讀過本書之後。近代西方的一切思潮,其實並非只是對希臘羅馬文化復興後、擯棄中世紀糟粕而產生的。法律體系、學術方法、相互制約的權力(封建權和教權)、神學思想……那些後來成為啟蒙思潮精華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東西,都可以從中世紀找到它的源泉和基礎。比如,以前對於格里高利的教皇革命,更多看到的是一些負面的評價,本書以非常大的熱情頌揚這次革命的意義,並將其與英國革命、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等並稱為偉大的革命。還有一個一直以來的偏見是,歷史可以用確定的規律予以描述,任何國家或者民族的歷史都脫不開這個規律。這自然是受達爾文進化論影響。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從歷史的觀點看,黑格爾假定意識決定存在的觀點是錯誤的,但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馬克思所主張的存在決定意識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歷史的真實生活中,誰也不『決定』誰;它們通常是並駕齊驅;當情況不是這樣時,便有時是這個有時是另一個成為決定的因素。」 並沒有誰說的規律可以解釋一切歷史活動,那麼這就說明,歷史並不是可以套用公式的。但可惜的是我們的教學中目前還是堅持著這一套,至少是在大學以下的教育中。「要知生命創進不受任何限制雖然可能有其勢較順之順序,卻並無一定不易之規律……在生物界中,雖不妨有高下之第,卻無必進之階。」幾十年前,梁漱溟老人即已能看得如此透徹,為何現今發達而開放之世,反倒後退了許多!

四、關於大學

有關大學的起源這一部分是寫的很有意思的。從波倫亞大學的出現和歷史來看,由學生掌控權力,到教授們力量漸漸增強,整個過程值得人玩味。就現在的國內大學來看,行政權竟然是首要的,而教師和學生無法與行政抗衡。按理來說,甚至從大學的歷史來看,都絕然應該是學生主導,或者教授控制學校的領導權力。因為學生是大學出現的原因,而教授是大學存在的基本。為何現在看到的皆是,學生維權無用,德高望重的教授終身住一小破樓房,這樣一些違背大學本意的現象。或許我們的大學確實不能算真正的大學吧。扯遠了。大學的研究為法律體系的產生提供了方法基礎,還有一大批人才,但並非唯一的淵源,這仍是與大學在當時的地位有關。

五、道德之底線

歐洲人對法律的依賴與信任,是與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法律體系的出現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功勞,這也是本書第一部中一直討論的內容。出於上帝對他們精神領域的掌控,他們寧可相信法律——這樣一個諸多原則來自於神學的制度——能夠成為他們最終的救濟渠道。那麼這種信任,在東方是否存在呢?答案是不的。我們的法律並沒有這樣一個信仰基礎,而是直接建立在皇權之下,從而使國人對法律的敬畏源自對皇權的敬畏。那麼現在沒有了皇權,法律的權威性如何體現?無源之水終將乾涸,這是個實際問題。由於對「罪」的神學解讀,使西方人在做事時有一道德底線,即為死後考慮,為最後的審判考慮,這令其惡能得到限制。而我們的這種限制已經磨滅了。現在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無數「潛規則」正在日益浮上檯面,見得天日,再這般下去,以這些所謂「潛規則」代替了原有的道德規范,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六、其他

本書還有一個令我震撼的方面,是引用。引用之多、廣泛和豐富,實在令人咋舌。全書600多頁篇幅的正文,竟有150多頁的注釋。這與其他某些專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引用不但說明了作者的閱讀面之廣博,也說明了他極其認真的學術態度。有這許多的引用,在讀的同時一可令人大大放心創作部分的質量,二可方便讀者翻閱相關的資料,不至於以偏概全。這實在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法律在書中革命,書在我腦中革命。單是本書的第一部,就在我腦中進行了一次革命。對從前各種知識的重新排列,偏見的解除,實在是令人暢快。作者嚴密的寫作結構和流暢的字詞句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要看第二部了,相信這會是另一次革命。

學術批評網(www.acriticism.com) 2006年11月29日 讀《法律教育讀本》有感

2.張老師經常用綜合實踐課,讓我們閱讀《法律教育讀本》,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經常聽人們說法律的事,可總是沒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上了這幾節課後,讓我懂得了法律的真正概念,法律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而不是虛無縹緲的。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未成年少年的犯罪經歷,其中有許多原因,可能因為父母的教育錯誤;也可能因為父母沒時間去管孩子,造成了孩子長大後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覺得有可能父母沒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但我們可以自覺,不一定要靠別人。

這本書十分有趣,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來啟發我們,故事後面還有采訪犯罪少年的真實談話,還有相對的法律條文。

法律是真實的,它是對每個人都一樣的,這些犯罪少年大多自律能力十分低,在他們犯罪之前,他們都是祖國的花朵,都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但他們沒有控制住自己……。

我們不能重倒他們的覆轍,要學會自覺,也要抽空適當的閱讀一些與法律有關的文章。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抗擊犯罪.

Ⅵ 論犯罪與刑罰的讀書報告怎麼寫

論犯罪與刑罰讀書報告
刑法專業 賈 震
《論犯罪與刑罰》是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切薩雷•貝卡利亞於1764年出版的一部聞名於世的刑法著作。該書以培根的一句名言作為卷首引語,即「對於一切事物,尤其是艱難的事物,人們不應期望播種與收獲同時進行,為了使它們逐漸成熟,必須有一個培育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貝卡利亞希望對歐洲野蠻的刑事司法審判進行改革,也許這條道路還很漫長,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喚醒人們的人權意識,甘願做後人的墊腳石。
他的這部著作在後來的確深入人心,特別是其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思想和刑罰個別化思想都被後世各國的刑事改革所採用,並一直沿用到當代。這本書雖然很薄,但句句都是經典,它的內容涵蓋從「法律的起源」到「刑罰的目的」;從逮捕、審訊疑犯到各類罪行的證據、證明到如何預防犯罪,對當歐洲所有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各個方面,均作了深刻的批判和精彩的論述。在本文中,筆者將對其中的幾章內容發表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第一章刑罰的起源中,貝卡利亞認為有一種叫「易感觸的力量」是對觸犯法律者所規定的刑罰。在他看來,國家的君權來自於人們為了切身的利益而犧牲的一份份自由的總合,當這一份份自由總合時同時還產生了懲罰權,而君主是這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人們很容易在私慾的引導下去奪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至想霸佔別人的那份自由,因此君主需要採用一種能夠直接觸及感官,且經常映現於頭腦之中的力量來抵抗私慾,這就是刑罰權的起源,其作用在於維護君主的權威,通過實施刑罰來讓人們控制自己內心的私慾,使人們不僅自願犧牲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且不會去隨意佔有別人的那份自由。貝卡利亞將自然法學派的觀點運用到刑事司法領域,他在盧梭和孟德斯鳩所主張的社會契約論的觀點的基礎上,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罰與懲罰權的來源。
接著貝卡利亞在第十二章中闡述了刑罰的目的僅僅在於:「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並規誡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轍。」他還闡述了該如何預防犯罪,即:「那你們應該把法律制定得明確和通俗;就應該讓國家集中全力去保衛這些法律,而不能用絲毫的力量去破壞這些法律;就應該使法律少為人的某些階層服務,而讓它為人服務;就應該讓人畏懼這些法律,而且是讓他們僅僅畏懼法律。」同時他還提出對人民進行教育,讓科學知識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傳播和應用,注重獎勵和使法律的執行機構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等觀點,貝卡利亞的這些觀點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當時君主濫用刑罰權,人民的利益被統治者視為糞土,而罪犯不僅被視為危害國家的行為,而且也為普通民眾所唾棄,其實正如作者在第6章中所寫到的「在同人類慾望的普遍斗爭中,防止一切越軌行為的產生是不可能的。」既然犯罪行為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是否一味的加重刑罰就可以降低犯罪率呢?在筆者看來,在歐洲的中世紀和中國的封建社會,通過嚴刑峻法來懲罰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犯罪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新經濟方式的出現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特別是人權等觀念的深入人心,統治者再採用野蠻的刑罰來控制犯罪顯然是與人們情感所能承受的程度不符。同時貝卡利亞通過從新界定刑罰的目的抨擊了歐洲當時舊的殘酷而又野蠻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舊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義本質,他的這一主張被後世所沿用至今。當今我國的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和保障人權,這一刑事政策的確立,改變了以往重打擊和報復的刑事政策。罪犯也有人權,在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是其犯罪以前,其合法權益應當得到保護,正如「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在歐洲的中世紀刑訊逼供成為獲取犯人犯罪證據的主要手段,貝卡利亞呼籲取消刑訊逼供,輕犯罪人的口供而應重視實物證據,這些觀點在當時都是超前的,但這些觀點的提出也有其歷史必然性,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罪犯經常被當作祭品被處死,其所受刑罰極其殘酷血腥。此外,歐洲大地上四處林立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一個個現世的煉獄。即使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大陸國家的刑法與中世紀相比也沒有多大的變化。拷問在各專制集權國家成為獲取口供的一種合法的、普遍盛行的手段。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拷問方法至少有40種。罪刑擅斷、酷刑威嚇和對違背宗教道德規范行為的迫害,已經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隨著啟蒙思想的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包括當時的統治集團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對舊的刑事制度產生了厭惡、懷疑和不滿,刑法改革的思想條件和社會條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現在只待有人先扯下舊刑事制度最後的遮羞布,讓其蒙昧主義的本質暴露無疑,並根據新的社會需要,運用啟蒙運動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和人權觀念闡發新的刑法原則。
一種理論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要看在當時乃至以後的社會環境是否能給這種理論提供生存得土壤。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各種客觀條件的變化,任何理論若想繼續的保有這種生命力就必須奉行「拿來主義」,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吸收先進理論的精髓,剔除自身內的一些糟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理論肯定是包容性特別強的理論,貝卡利亞在刑法領域提出的一些觀點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在當代各國的刑事司法領域,罪刑法定、罪責刑相適應等原則都被確立起來,雖然一些說法和內容與貝氏的觀點有所出入,但若追根溯源則都是對其理論的繼承和演化。

Ⅶ 一本書本怎樣做讀書筆記

劃出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嘛
也可以寫寫讀後感啊

Ⅷ 讀書報告怎麼寫啊 謝謝!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Ⅸ 求3000字讀書報告 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自己寫的

知道你要寫什麼方面的小結~

一般寫法
一認真學習。政治業務怎樣學的有什麼收獲。
二努力工作。寫具體怎麼做的,要有事例。
三取得的一點成績。
四明年的打算

工作總結的寫法

總結,就是把某一時期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進行一次具體的總分析、總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缺點和不足,有什麼經驗、提高。
(一)基本情況。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4.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熱點內容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
路鋼律師 發布:2025-01-23 11:32:00 瀏覽:489
上市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11:09:55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