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法治
㈠ 盧梭在國家學說,人權學說,法制學說方面,各提出什麼主張
國家學說:建立契約國家;政府官員是人民的公僕,受人民的監督。
人權學說:人民主權高於一切;人民主權就是共同意志,並不是不受限制的個人自由。
法治學說: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您,如果滿意,請選擇最佳。。不要拿了答案就不理了。。朋友
㈡ 什麼是盧梭法治理論
盧梭著作:《社會契約論》
社會契約論是西方17、18世紀資產階級用以反對封建「君權神授」理論、爭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在此前提下,西方資本主義及其各項相應的制度才得以充分發展,因此,社會契約理論不僅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家在政治上與法律上獲得正當化的基礎,同時亦為資產階級國家以平等、自由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確立並發達的先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了解西方的社會契約理論,將對我們透徹理解西方的法學理論構成無法克服的障礙,直至現在,西方學界仍有為數眾多的學者在闡釋和完善這一理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學著作,亦為世界思想寶庫中的得要經典之一,在本書中,盧梭國家與人民、國家與法律、自由與平等、國家與社會等角度對社會契約理論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處在革命時代的各國資產階級皆曾把它當作福音,並在革命勝利之後參照其理論確立本國的政治、法律制度。鑒於《社會契約論》的得要性,我國商務印書館將其列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一種。
〔寫作背景〕
18世紀的歐洲正是宗教勢力逐漸退縮,各種政治啟蒙思想方興未艾的進修,盧梭早在1743年游歷威尼斯時即已開始考慮政治問題,後來,其觀點由於對道德風尚進行歷史研究而大為開闊,並意識到一切問題在根本上都是政治問題,而且無論人們採取什麼方式,任何民族永遠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質所使它成為的那種樣子,因此盧梭認為什麼是可能最好的政府這個大問題就可以轉化為如下問題,什麼是適合於形成一個最有德、最開明、最睿智並且從而是最美好的民族的那種政府的性質。盧梭原計劃寫一本名為《政治制度論》的書,本打算系統地論述政治制度的問題,並於1753年開始草擬該書,但到1761年,盧梭完成《新愛洛綺思》後,考慮到這部書的寫作所需時間太長,於是轉而決定放棄這本書,把其中可以獨立的部分抽出來,於是最終形成了《社會契約論》。
〔主要內容〕
《社會契約論》由四卷四十八章構成,分別討論了「人類是怎樣由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狀態的,以及公約的根本條件是什麼」;「立法」;「政治法,即政府的形式」和「鞏固國家體制的方法」等問題,其核心目的是論述政治權利的基本原理,因此該書又名《政治權利的原理》。
㈢ 盧梭在國家學說、人權學說、法治學說各提出什麼主張
哲學方面
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但不主張廢除私有制;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資產階級論調:人與人的契約構成社會,人與社會的契約構成國家。自然准則高於社會准則,主權高於人權,集體權力高於個人權力。人生而自由, 個人自由大於集體自由。法治要結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情感教育要先於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養自然人,從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認識過程。[6]
政治方面
描述人和社會關系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常有個人能力無法應付的境況,必須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
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
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盧梭嘗試把政府的出現解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一種契約。人們願意放棄個人自由並被他人所統治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看到個人的權利、快樂和財產在一個有正規政府的社會比在一個無政府的、人人只顧自己的社會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不過,盧梭又指出原始的契約有著明顯的缺陷。社會中最富有和最有權力的人「欺騙」了大眾,使不平等成為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特點。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契約應該被重新思考。政府不應該是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是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沒有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那它就破壞了作為政治職權根本的社會契約。
社會契約理論
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從分析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和發展中,得出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政權的激進的革命結論;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提出人民主權這一富有徹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的民主思想,要求實行體現人民主權、體現公意的法律,強調用法治代替君主專制政治,這些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他的理論也有其局限性。他的理論前提——自然狀態是主觀臆想出來的,他的社會契約理論是唯心主義的,他忽略了從「惡」的方面考慮問題,沒有提出權力之間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思想。
㈣ 盧梭關於法律的名言
1、法律的效力和護法者的權威消失了的地方,任何人都得不到安全和自由。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2、法律作為一種規定,它自身的約束力弱於慾望,它只能是限制人們而無法改變人們。
——盧梭《論人類不平的的起源》
3、事實上,在法律建立以前,一個人要想使另一與他平等的人服從他,除了搶占他的財產或把自己的財產分給他一部分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4、一旦法律喪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絕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
——盧梭《社會契約論》
5、立法的力量就應該總是傾向於維持平等,因為事物的力量總是傾向於摧毀平等的。
——盧梭《社會契約論》
6、事實上,法律永遠有利於佔有者,而不利於一無所有的人。
——盧梭《盧梭的政治哲學》
7、服從法律:無論是我或任何人都不能擺脫法律的光榮的束縛。
——盧梭
8、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
——盧梭
9、根本就不存在沒有法律的自由,也不存在任何人是高於法律之上的,無須問何以人們既是自由的而又要服從法律,因為法律只不過是我們自己意志的記錄,法律只不過是社會結合的條件,服從法律的人民就應當是法律的創作者;規定社會條件的,只能是那些組成社會的人們。
——盧梭
10、我之所以說法律的對象永遠是普遍性的,是因為法律考慮的是臣民的共同體和抽象的行為,而不是個別人和個別的行為。所以,法律可以規定各種特權,但是卻不能把這種特權明確賦予任何一個人;法律可以把公民劃分為若乾等級,甚至規定各個等級的資格和權利,但是卻不能規定個人是屬於哪個等級的;法律可以確立一種王朝政府和一種世襲的繼承製,但是卻不能選定國王和王室。總之,立法權利中沒有與個別對象有關的職能。
——盧梭
㈤ 孟德斯鳩 盧梭 洛克 法治思想的共同之處
法蘭西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