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否決權
㈠ 美國總統是否可以否定國會制定的法律
A 美國總統的立法權介紹
第一、總統有立法創議權。
通過每年向國會提交的國情咨文、預算咨文、經濟咨文以及就許多專門問題提出的專門咨文,建議國會制定相應的法律與政策。淵源於總統的立法往往都是重大立法,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時期的新政立法,約翰遜時期「偉大社會」的眾多立法等。
第二、總統有立法否決權。
總統如不同意國會通過的法案,可以採用下列方式加以否決:
其一,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天內(不含周日)將該法案附他不簽署的理由退回國會復議(通稱否決文書)。國會兩院只有以各自出席議員(符合法定人數)人數213的多數票重新通過該議案,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
其二,擱置否決,即總統在收到該法案10個國會工作日內不簽署,而在此期間國會已休會,這樣,該法案就不能成為法律。但如果國會仍在開會,那麼,即使總統不簽署,法案也能自動成為法律。
其三,根據國會在1996年通過的單項否決權法律,總統有權從開支議案以及在更有限的一些情況下,從稅收法案中刪除個別項目。
㈡ 一些會員國要求要求取消或限制否決權,主要法律障礙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
㈢ 美國三權分立是如何進行彼此制約的
(一)三權分立美國憲法把國家權力一分為三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立法權屬於聯邦國會,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規定,本憲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屬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第一條第八款規定,國會的主要職權有:征稅權、立法權、徵兵權、監督權、宣戰權、決定選舉總統和副總統等項權力。[4]第二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權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總統是合眾國陸軍、海軍和征調為合眾國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憲法賦予總統外交權、軍事權、任命權、赦免權、立法否決權等。第三條規定:司法權屬於屬於最高法院和國會不時規定和設立的下級法院。最高法院享有司法審查權、專有案件審理權、上訴案件的審理權和參與審理關於總統的彈劾案。 (二)權力制衡的體現 第一,國會與總統之間的制約。國會有權否決總統提名的大使、公使、政府官員和其代表美利堅合眾國簽署的一切條約。國會有權彈劾總統,但是對總統進行彈劾審判時,彈劾法庭主席必須由聯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擔任。國會有權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權等。總統對國會通過的法案享有有限的否決權和擱置否決權。 第二,國會與法院之間的制約。國會對總統提名任命的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有批准權或否決權,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人選的首先要經聯邦總統提名,但只有通過參議院批准後,總統方可任命。國會擁有對聯邦法官的彈劾權。法院有違憲審查權,有權審查國會通過的議案是否合法。 第三,總統與法院之間的制約:法院具有違憲審查權,可以對總統發表的行政命令或者執行的行政行為進行審查,限制總統的行政權力。漢密爾頓在論述司法權對行政權的限制時說「國家與其成員或公民之間產生的糾紛只能訴諸法庭」。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人選首先要經聯邦總統提名,再通過參議院批准後,由總統正式任命,即總統有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權和任命權。
㈣ 德國聯邦議會的三項職責
《基本法》規定,立法權由議會行使。聯邦德國議會實行兩院制,聯邦議院立法職權主要是:提出和通過法案,監督法律的執行。聯邦參議院立法職權主要有:提出法案,審議聯邦議院通過的法案,行使立法否決權。
依據《德國聯邦基本法》、《聯邦和州預算基本原則法》、《聯邦預演算法》、《聯邦促進經濟穩定和發展法》,預算審議權是議會最主要的權力,具體體現為「三讀」審議和兩院通過方式。每年9月聯邦議院一讀政府提交的《預算草案》始,議會行使審議權。預算草案經預算審查小組審查後遞交預算委員會,並公開聽取相關機構、社會團體、審計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11月,預算委員會完成審議建議書提交聯邦議院大會,作為二讀、三讀依據,聯邦參議院在二讀前對預算提出意見。二讀時對各項預算討論,逐項表決,並制定修改法案的議案和決定。三讀全面審定預算草案和預算規劃,最終形成預演算法案。聯邦議院通過預演算法案後交聯邦參議院,如有異議,則通過議會兩院協調委員會協調通過。預演算法案一般可於次年1月1日生效。
德國聯邦議院的職能之一是監督政府。聯邦議院的目的在於:制止政府濫用權力、促使政府闡明工作、督促政府改善工作。議會監督主要為政治、法律和財政監督。政治方面的標準是公眾和政黨的政治觀念和政策。法律監督是依據法律規定,檢查政府工作是否合法。財政監督則通過撥款程序,審計和檢查政府各部門使用公款是否經濟和符合法定目標。
聯邦議會無直接人事權,但依《基本法》第54條規定,聯邦總統由聯邦大會不經討論選舉產生。由聯邦議院議長召集的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議員和同等數量的各州議會根據比例選舉產生的州議員組成。獲得聯邦大會成員過半數票者當選為聯邦總統。依據第63條規定,根據聯邦總統提名,由聯邦議院不經討論而選舉產生聯邦總理。獲得聯邦議院過半數票者當選為聯邦總理。當選人須由聯邦總統任命。
㈤ 比較英國與美國總統的權利
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權力的比較(引用)
在行政方面,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擁有龐大的實權,在形式上不向任何機關負責。英國首相是英國內閣的第一大臣,是政府首腦,但不是國家元首,國王是國家元首。英國首相須與內閣全體成員對議會下院負連帶政治責任,議會下院如果不支持內閣的施政方針時,或由內閣集體辭職,或由英國首相呈請國王下令解散議會下院,重新選舉下院,新選出的下院再決定內閣的去留。
美國總統與國會完全分離,總統不得同時兼任國會議員,國會中的各種立法提案都由國會議員提出。而英國首相同時兼任議會下院的議員,有立法創議權,可直接地向議會提交法律草案,參加立法活動。但事實上美國總統可通過向國會提出國情咨文、特別咨文等形式倡導國會立法。杜魯門總統時期,每年總統都會提出這樣詳細的立法計劃,使這種做法已成為一種制度。此外,國會還可通過立法直接授權總統處理問題。
美國的內閣不是決策機構,而是總統的顧問機構。總統是政府的首腦,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內閣只向總統負責,不向國會負責,因而稱之為總統內閣。英國首相雖然是內閣主席,卻沒有美國總統那樣大的權力,他必須與內閣集體保持一致,同時,必須對議會負連帶政治責任,接受議會的監督。
美國總統具有英國首相所不具有的軍事權。美國總統是美國聯邦陸海空軍及為聯邦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享有統帥、指揮及調動軍隊的權力,有權任命三軍軍官,有權處理平時戰時的軍事事務和監督軍法的執行。對外宣戰權雖然屬於國會,但是總統經常採用不宣而戰進行對外戰爭。
在立法方面,美國總統具有英國首相所不具有的立法否決權。根據美國聯邦憲法的規定,國會通過的法律議案,必須經總統簽署方能生效,如果總統不贊成該法案可以否決。
美國總統具有英國首相所不具有的任命聯邦法官和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力。他可以利用這種權力干預和影響司法工作。
在外交事務方面,美國總統具有比英國首相更大的外交權。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總統和國會共同行使美國政府對外關系方面的權力。總統和國務卿一起處理與外國政府間的全部官方關系,並保護海外美國人的安全和利益。總統有權決定是否承認新國家和新政府。
㈥ 美總統的立法否決權是怎樣行使的
根據憲法的規定,一項法案在國會兩院通過之後,須經總統簽署方能生效。總統若不同意該法案,就可行使否決權。綜合憲法規定和實踐運用,總統行使否決權的方式有下列幾種:
(一)把法案保留10天而不聞不問。國會通過的法案送交總統後,總統既不簽署,也不退還。假若10天後國會仍在開會期間,這項法案即可生效。總統讓一項法案不經他的簽署便成為法律,僅僅是在一項法案得到公眾或國會的強烈支持,而只是總統本人反對時才這樣做的。但是,這種只具形式上否決意義的消極不同意辦法是很少使用的。
(二)採取不予簽署而退回國會的辦法來否決法案。總統不同意某項國會已通過的法案,可不予簽署,並附上異議書將該法案退回最初提出該項法案的議院。收到總統退回法案的那個議院,要進行復議。復議時,若2/3以上的議員堅持原案,則將此案送到另一院,在另一院也有2/3多數議員堅持原案時總統的否決就被推翻,法案即成為法律。復議時,出席會議的議員須達法定人數,並且以唱名方式進行表決。由於在兩院復議時難以取得這種異乎尋常的多數,所以總統的否決權常常可以奏效。看起來,它似乎只具有拖延法案的性質,但實質上卻幾乎帶有絕對的意義。
(三)採取「口袋否決」或「擱置否決」的方式。送交總統的法案,在國會休會前10天期間內,總統既不簽署,也不附上異議書退回國會,過了10天,法案自然失效。美國總統經常使用這種方式,因為許多法案都是在國會即將閉會時通過的。這通常較上述否決方式更為有效,因為國會再沒有機會去推翻總統的否決了。
由上可知,總統在運用否決權控制立法方面時常具有威懾力。總統不僅運用否決權以為事後的鉗制,還常常利用此權以為事先的警告,對國會施加壓力。當國會正在討論某一總統認為不適當的法案時,總統如公開表示將要否決此案,國會自然會慎重考慮總統的意見而修正原來的法案。如1974年10月,福特總統曾事先表示要對一項援外撥款法案實施否決權,國會兩院聯合委員會聽說後急忙對法案進行修改。所以,總統經常利用否決權的間接威懾作用來達到直接使用否決權的效果。
㈦ 1875年法國總統是否可以行使立法否決權
可以。1789年的大革命,很徹底,國王都拉出去宰了。之後建立的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政治制度。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各自獨立互相制約。立法會議通過的文件需要總統簽字方可生效,總統不簽字,無用。這個意義上講,是有否決權的。
㈧ 否決政治具體是怎麼造成否決的
否決權某一組織或個人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停止一項立法工作,否決權的擁有者擁有無限的權力來禁止一項政策的改變,但是沒有無限的權力來推動一項政策或法案。動用否決權也就是通過投反對票、阻止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這其中特別是前蘇聯和美國,使用反對票次數更多。
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贊成"方可通過。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相關信息
否決權原則確定之後,第一次在安理會實際行使的先例出現在1946年2月16日。在通過美國、荷蘭的一項已獲得多數票的有關英、法從黎巴嫩、敘利亞撤軍的決議案時,蘇聯第一次使用了否決權。當時,蘇聯的意見與美荷方案其實並無多大差別。
蘇聯投否決票的目的是標明與西方國家的政治對立。採用和平解決地區爭端和國內沖突、會員國的加入、裁軍等來統計否決權的使用次數(不含安理會在推薦聯合國秘書長時的摸底投票)。許多國家都對否決權的存在合理性或使用提出了懷疑,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改革方案。
㈨ 美國總統是怎麼不通過議院的同意而頒發法規的
因為現任美國總統十分傲慢霸道。
㈩ 美國總統有立法否決權。法國議會通過一個法律後將其送交總統,如果總統不同意這個法律,他可以採取什麼措
如果總統不同意這個法律,他可以採取行使總統的否決權,他能有效阻止法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