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學研究會
『壹』 邀請函的範文
1、首先需要寫好標題,可以直接書寫為「邀請函」。
2、然後寫稱呼,稱呼的寫法「敬語+姓名+後綴」。
3、然後寫正文,正文一般先交代活動的背景、目的,然後註明具體活動。如「活動時間、地點、名稱」等
正文
尊敬的XX
黨的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伴隨著2018年《憲法》的修改以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頒布,我國啟動了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
在這一新的歷史方位下,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為深化立法學研究與交流,促進我國立法實踐的進一步發展,按照中國法學會的統一部署,茲定於2018年10月27至28日(周六、日)在海南大學(海南省海口市)召開「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2018年學術年會」。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選擇在海南舉辦2018年學術年會,不僅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法理論與實踐的回顧,更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對未來中國立法的美好祝福與展望,誠可謂意義深遠。
現將有關事項作如下預公告:
一、會議主題
新時代的中國立法
具體議題包括但不限於:
1、習近平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法工作的重要論述
2、新時代中國立法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3、改革開放四十年立法理論與實踐的回顧與展望
4、「一帶一路」戰略與國家立法的發展與完善
5、區域發展與法治建設研究(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等)
二、論文要求及截稿日期
1、參會者以第一作者限投一篇論文。論文須註明作者簡介,正文用小四號宋體、單倍行距,其他格式與注釋體例參照《中國法學》的投稿要求處理。論文字數原則上應在八千字以上。
2、截稿日期:2018年10月14日(包含當日)。所有來稿請在郵件主題欄標明「作者姓名+2018年立法學年會論文」,論文格式為word文檔,並將word文檔命名為「作者姓名+論文題目」添加至附件。請務必在截止日期前將稿件同時發送至主辦方郵箱和承辦方郵箱
3、本屆年會將設「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2018年青年論文獎」。評獎規則參見附件1。
三、參會人員
1、研究會顧問、學術委員會委員、常務理事、理事;
2、會議特邀代表;
3、提交論文並經研究會確認的會員及其它參會代表。
四、會議時間與地點
1、會議時間:2018年10月27-28日(周六、日);
2、報到時間:2018年10月26日(周五)全天;
3、報到地點:海南新燕泰酒店(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島五東路18號);
4、會議地點:海南新燕泰酒店。
五、參會回執與費用
1、參會回執
請參會者務必於2018年10月14日之前將參會回執(附件2)同時發送至會議主辦方郵箱和承辦方郵箱,以便合理安排食宿。會務組將無法為未發送回執而到會者統一安排住宿,還望參會者理解。
若有其他任何疑問,請隨時與研究會秘書處王起超、海南大學XX老師聯系(聯系方式後附)。
『貳』 各位誰知道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稅務管理師培訓的主講老師塗龍力教授么不知道業內名氣咋樣,教書能力如何
一位在教育行業從事了幾十年的教授,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學院原副院長,內遼寧稅務高容等專科學校原副校長,原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理事,原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中國稅務學會第六、七屆學術委員會研究部召集人等職稱(看網路過來的),在業界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叄』 山東政法學院的哪幾名老師在全國有名
以前的趙喜臣(原院長,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理事)、張衛華(原副院長,西政78級,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西部開發研究會理事、全國政法院校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劉和海(原院長助理,北大法律系77級)、宋雲峰(原副院長,山東大學黨委委員,中國政法首屆博士後)。
現在的李玉福(中國法學會理事、山東省委宣講團成員、山東省法學會副會長、法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和懲戒委員會主任,山東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會長)
呂濤(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刑事訴訟監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案件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山東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
劉炳君(山東省法學會學術委員、山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和懲戒委員會委員、山東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濟南市法學會副會長)
許海波(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山東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法學會網路法學研究會會長)
曲伶俐(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重點學科首席專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刑事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理事)
王立武(山東省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律專家庫」成員,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徐貴一(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理事)
張傳偉(山東省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法學與公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於朝(全國檢察技術指導小組成員、最高檢司法會計專業指導小組組長)
侯學勇(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理事)
孫培福(中國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管洪彥(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理事、中國合作經濟學會農村集體經濟專業委員會理事)
安宗林(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會理事)、楊曉靜(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刑事執行檢察專業委員會理事)、隋洪明(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科技法研究會理事)、張愛艷(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理事)、李學博(中國法醫學會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學術秘書)、楚道文(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劉萬嘯(山東省法學會國際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商會涉外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綦書緯(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理事)、鍾林(全法中國法律和經濟協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竇衍瑞(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理論宣傳專家、山東省社科聯委員)、張月滿、李克傑、栗獻忠(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蔣海升、趙林雲(中國作協會員、濟南市作協副主席)、化濤(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陳銳(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范磊(外交與國際關系智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等。
不限於以上,其他還有很多老師水平很高。
『肆』 中國應用法學期刊 格式是什麼
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副標題除外)。 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郵政編碼」格式。
《中國法學》設置有走向法治之路、專題論壇、立法研究、司法改革與司法公證、立法研究、各科專論、講座與爭鳴、判例評析等欄目。
辦刊條件:
據2016年10月《中國法學》的主辦單位中國法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法學會擁有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中國立法學研究會、中國法學會保險法學研究會等直屬研究會。
『伍』 宋方青的個人簡介
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 、立法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廈門市人大代表、廈門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市法制局立法顧問、廈門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廈門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律師等職務。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由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公派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倫敦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法理學與立法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2015年2月任廈門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陸』 王志祥的介紹
王志祥,1男,漢族,1971年6月生,河南南陽人。保定市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保定市司法考試協會常務理事、保定市新市區人民檢察院特聘專家。現為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外國刑法與比較刑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青年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理事、河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保定市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保定市司法考試協會常務理事、保定市新市區人民檢察院特聘專家。
『柒』 武漢大學法學院柳正權教授怎麼樣
柳正權
教授
基本情況
男,漢族,1963年生,湖北鍾祥人。1980年在鍾祥市參加工作,1998年武漢大學碩士畢業留校任教至今。2002年元月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考察學習法律的診所教育方法。2000年7月赴泰國參加亞洲正當程序研討會2001年8月赴香港城市大學參加中國內地、香港法律交流活動。
教育背景
1983年至1986年,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律專業,本科;
1995年至1998年,武漢大學法學院,碩士;
2002年至,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
研究領域
中國刑法史、中國刑法文化、中國法律文化心理
學術兼職
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理事、武漢大學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律史教研室主任
代表性論文
1、《中西傳統契約之比較》,《國際司法與比較法所刊》法律出版社,1999;
2、《法制現代化成本分析》,《法律科學》2000年第六期;
3、《中國法制史世紀回眸》,《法學評論》,2001;
4、《大禹治水與中國傳統行政法起源及特質研究》,《珞珈法學論壇》2009年。
代表性著作
1、《中國法律教育在中國》,法律出版社,2002,參編;
2、《中國法制史新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參編。
榮譽獎項
2002年被省司法廳授予:優秀法律援助工作者
2001、2003年二次被武漢大學評為:優秀研究生政治導師
2003年被武漢大學法學院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2003年作為教學項目主持人獲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2004年獲得本科教學質量獎
005年作為教學項目主持人獲湖北省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獲西部法治論三等獎;2008作為教學項目第二主持人年獲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2009年獲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榮譽;2009年獲湖北省依法治省徵文三等獎;2010年獲武漢大學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捌』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還可以吧,這種專業一般都有地方保護的,畢業了留學校所在地很容易的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是一個年輕且富有競爭力的二級學院。1998年經濟法專業經浙江省教委批准開始招生,1999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學院,2005年獲得經濟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0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法學作為支撐學科參與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並獲准成立浙江社會管理法治化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法學、社會學獲批立項為校級重點學科,2014年「非訴法律人才實驗班」開始招生,2016年法學專業獲浙江省高校「十三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立項。
一級學科和社會學二級學科兩個校級重點學科,法學是浙江財經大學「城市公用事業政府監管博士人才項目」的支撐學科之一。
現有法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專業為省級特色新興類專業(備案類),設有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社會工作專業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建有模擬法庭、法律職業非訴實驗室、法學技能綜合實驗室和案例分析室等用於實踐教學的實驗室。設有專業資料室,擁有法學、社會學領域的各種中外專業期刊120餘種,重要報刊20種,圖書資料5000餘冊。學院建設了高質量的課程體系,《經濟法》為省級精品課程,《民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債權法》 等為校級精品課程,有《稅法學》、《刑法學》、《法理學》、《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憲法學》、《社會學概論》、《社區工作》、《中國社會》、《競爭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等10門校級一類課程。
目前已建立了以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訴訟法、刑法、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為主幹的適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需要的二級學科體系和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主的應用社會學二級學科方向。設有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四個碩士學位點。
有法理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和社會政策研究所等4個校級研究所,法律史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刑事法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訴訟法研究所、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研究所、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研究所、文化心理學研究所等8個院級研究所。近年來,我院科研成果顯著,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教育部基金項目11項、其他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30餘項。在《法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管理世界》、《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和轉載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了系列專著和各類教材40餘部,獲得省部級等各類科研成果獎30餘項。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共有專業教師4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3人,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40人。多人擔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中國立法學研究會、中國法律史學研究會、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中國商法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中國財稅法研究會、中國社會學會的理事或常務理事。現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8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能確保法學專業與社會工作專業的高質量教學需要。
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0餘 所高校建立了定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內知名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學校的法學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與浙江省人 民檢察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舟山市民政局等建立了共建「浙江社會管理法治化協同創新中心」;與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勞動仲裁院、杭州市人民檢察 院、溫州市人民法院、湖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嘉興市檢察院、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流浪兒童收容中心、西湖區人民法院、富陽市人民檢察院、上城區清波街道、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等30多個單位建立了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實習基地或協作關系。學院現有「法務培訓中心」和「社會工作培訓中心」兩個培訓中心。
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研究生共766名。成立有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法學會、海星社會工作協會、螢火心理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創辦了《法林法語》、《透析》等學生刊物,具有濃烈的學術氛圍。學生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獲國家創新創業項目立項、省挑戰杯二等獎、新苗人才項目立項等,獲浙江省法科徵文競賽省級獎項20餘項。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已經形成了「法律文化節」、「就業峰會」、「新生訓練營」、「學習型公寓建設特色項目」等多個學生活動品牌,參與各類學校活動成績優秀,多次獲新生辯論賽冠軍、乒乓球賽團體冠軍、籃球聯賽冠軍、校運會前三甲及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分別就業於各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 監察、工商、稅務、海關、民政、街道辦事處等國家機關及銀行、律師事務所、社區等其他企事業單位,表現突出,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建院以來,已有大批學生先後考取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近兩年來多數在校生在國家司法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率超過40%。
學院堅持以「夯實法學基礎,發揮財經優勢,培養實務能力,突出專業特色」為辦學宗旨,為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且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基礎與較強的實務處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和社會工作管理人才。
法 學專業: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高素質」的培養要求,首先,法學專業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 基礎,掌握系統的法學專業知識,具備必要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通識人才。其次,法學專業充分發揮我校財經類學 科的優勢,通過在經濟法、民商法、國際經濟法等方向上的嚴格訓練,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熟練地在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實務部門從事法律 或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最後,通過學術訓練,將有志於從事學術工作的學生培養成可以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的高層次學術人才。本專業主要課程 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學、民法學、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 法、國際經濟法學等十四門核心課程和立法學、侵權法、財政法、稅法、金融法、證券法、保險法、預演算法、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 國際金融法、證據學、法律實務、法律邏輯、司法文書寫作、法律英語、法律診所等專業方向課程。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社會工作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高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民政、衛生、勞動、社會保障、司法部門、工會、共青團、婦女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社區以及其他社會福利和公益機構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等市場機構從事社會管理與服務、社會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事業與公益慈善、心理咨 詢與團體輔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將充分利用財經類院校和法學院的學科優勢,注重對學生經濟管理和法學
知識的培養,力求實現辦學特色,使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和法制社會條件下社會工作的需要。主要專業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個案 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政策、現代社會福利、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非營利組織管理、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等。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玖』 莫紀宏的人物生平
1982—1986年 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今北京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6—198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憲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憲法學家、原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首任總幹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王叔文研究員,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1—199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憲法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導師仍是王叔文研究員,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5年赴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作客座研究員,1998年赴挪威奧斯陸大學人權中心訪問學者,2001年赴瑞典隆德大學訪問學者,2002年赴瑞士弗里堡大學訪問學者,2002年赴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89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參加工作。1991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1993年破格晉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2001年晉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2004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遴選為國際法學專業(國際人權法方向)的博士生導師以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憲法方向)的碩士生導師。
1999年2月任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2009年2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法學分館館長。2010年4月任法學研究所所長助理兼院圖書館法學分館館長。2013年6月起任法學研究所副所長 ,同時兼任法治宣傳教育與公法研究中心主任 、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 國際憲法學協會執委會副主席;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
北京市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
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