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發布時間: 2020-12-17 09:28:33

❶ 如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工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它對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順利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民道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道德建設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
一、加強對自我修養行為的認識和研究,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實效性
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修養、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個人修養,甚至把修養同個人立身處世、治國安邦聯系起來,故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雖然我們一貫重視修養,但對如何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研究得不夠,致使人們進行自覺修養的意識不強,自我修養的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加強對自我修養規律的認識和研究,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從主客觀兩個角度考慮,加強自我修養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一)用高尚的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進步,提高公民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倡導加強自我修養,需要多從人們的思想實際出發,細致研究如何引導人們自覺加強自我修養。提到自我修養,有人會認為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行為,需要個人努力。其實,從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來看,我們雖然一直強調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但不否認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離開外因這一重要條件,內因的作用就很難發揮出來。就某些事物的發展變化來看,不同的外部條件可能會導致事物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自我修養就是如此。近年來,有些人善意出手援救弱者、病人、交通事故受害者而被冤枉甚至因此成為被告的實例,放大影響了社會公眾,導致人們即便是有心救助也要相約多人見證,甚至乾脆集體陷入冷漠,著實讓人心寒。請問,如果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還有幾人願做良善之事,願為良善之人?更有幾人願自覺地去加強道德修養?因此,從社會整體而言,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際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環境。大家一定要看到,在一個人人向善、人人為善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加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就強,自我修養的效果也好。這就是說,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是促進自我修養的社會條件。因此,只有注重把個人的主觀努力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社會道德環境不是人創造的嗎?既然人的修養自覺性受社會道德環境的影響,而人又是社會道德環境的創造者,那麼是不是會形成這樣一種悖論:即社會道德環境差,人就不願加強修養;人不願加強修養,社會道德環境就越差。如此是不是說明一個社會道德滑坡就無可救葯了?從表面看是這種因果關系,但上面的悖論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影響社會道德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引領則是影響社會道德風尚進步的關鍵因素。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把高尚的社會價值觀確定為主導價值觀並引領社會道德風尚進步,就一定能有效地改變社會道德環境,進而引導公民加強自我修養。
把高尚的社會價值觀確定為主導價值觀並引領社會道德風尚進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旗幟鮮明地昭示社會主導價值取向。要明明白白地向全社會表明我們這個社會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弘揚什麼,批判什麼,在全社會倡樹「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重,道德低下的人受人鄙棄」這樣一種價值導向,形成人人尊崇道德楷模,人人鄙視邪惡的良好社會風氣。確立這樣的價值導向才能引領自我修養向高層次邁進。其次,要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某種意義上講,幹部的道德觀就代表或體現著社會主導價值觀。因為領導幹部處於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領導地位,幹部的道德修養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一舉一動都有導向、示範作用,其影響力和輻射力是巨大的。因此,廣大幹部就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標示社會主導價值觀念,影響帶動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就是要用制度保證道德模範、言行楷模有尊崇的社會地位。相反,對奸詐邪惡,缺德敗德者給予嚴厲的懲處。如此,人們才有明確的修養目標,才有良好的修養環境,才有濃厚的修養意識,自然就會提高修養的自覺性和實效性,進而推動社會道德環境向更高層次提升;社會道德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又會促進人們加強自我修養,促進全民族道德素質的提高。
(二)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道德修養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佛教人士勸人改惡從善有立地成佛之說,他們認為道德修養、道德提升以至於棄惡從善的過程轉瞬間就可以完成,「文革」時也有脫胎換骨的說法,強調要和舊思想徹底決裂。立地成佛、脫胎換骨之說是難以實現的。因此,不能奢望一次教育就解決問題,更不能寄希望於簡單發個文件,在會議上倡導一下,就能讓黨員幹部以至於普通群眾的自我修養搞好了,如果這么簡單,我們這個社會風氣就好了,人人也都是道德君子了。我們必須認識到,道德品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形成,是一個積小善為大善的漸進過程。只有不棄小善,才能積成大善;只有能積眾善,才能成為道德楷模。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指的就是這種積少成多、防微杜漸的修養方法。所以,要提倡積小善為大善的修養方法,要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養自己心中開始出現的高尚道德觀念的幼芽,使其不斷積累和壯大。最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三)追求「慎獨」的修養境界。所謂「慎獨」是說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也不忘記警醒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從表面看,「慎獨」似乎是修養的境界而不是修養的方法,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獨處時學會掌控自己的行為,做到堅守正道,日久就會成為習慣,好的行為習慣定型後就會轉化成人們的優良品質。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還能影響整個社會環境,推動全社會共同進步。這就是前面說的,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在良性互動中實現的。慎獨有別於「私字一閃念」,「文革」中要求人們「狠斗私字一閃念」,真正的純而又純、「私字一閃念」都沒有的人是不存在的,問題是要能控制自己、把握自我,這就是「慎獨」的方法和境界。做到慎獨需要有一種敬畏意識,古人說離頭三尺有神靈,我們不相信有什麼神靈,但要牢記神靈好欺,良心難安。要學會敬畏自己的良心,要不斷用自己的良心審視、評判、修正自己的行為,棄惡從善,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
二、不斷研究、改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教育是社會根據道德規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公民施加道德影響的過程,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道德教育的本質是對被教育者進行外部灌輸。灌輸的效果取決於灌輸的藝術以及被教育者對灌輸行為和灌輸內容的認同和親附程度。為此,要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樹立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理念,提高道德教育的說服力。道德教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靈活多樣。但是,千方法萬方法,有良好效果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反思當前的道德教育行為,可以發現我們的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並不理想。而不理想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教育好教育人的人,其中主要是有些領導幹部缺少表率作用,極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說服力。有些領導幹部說一套,做一套,馬列主義專對別人,會上冠冕堂皇,會下胡作非為。這樣,即使你巧舌如簧,說得天花亂墜,群眾也無法信服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說服力。近年來,群眾漠視道德教育,甚至厭惡道德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此。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理念,切實教育好教育人的人,特別是領導幹部,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這樣才能使道德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設定科學的道德教育標准,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通觀道德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人們的道德覺悟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這既是事實,也是必然。針對這種實際,我們進行道德教育時,必須貫徹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在標准設置上,既要突出崇高的道德教育,更要注意培養最基本的道德素質,設置最低的道德底線。對普通群眾,要多從廣泛性角度考慮問題,道德教育的標準是遵守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即愛崗敬業,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有正義感。對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在廣泛性的基礎上,更多的體現先進性的要求,即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切的精神,提倡樂於奉獻,公而忘私。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這種要求不具有強制性,更不是所有幹部都能做到的。從幹部的實際思想狀況看,對幹部的道德教育也要把先進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不是道德教育的標准越高越好。若標准太高,實際工作、生活中做不到,反而不能激發幹部的精神,倒不如實際一些更好。比如說我們教育幹部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假如有人做不到無私奉獻,倒不如把調門放得低一些。我們講修身養性,講遵紀守法,甚至可以把不可逾越的底線和大家講明白,經常給大家敲敲警鍾,念念緊箍咒,倒不失是一種切合實際的辦法。人的覺悟有高低,信仰有差異,如果你不認同崇高理想,不能無私奉獻社會,至少不要去巧取豪奪、貪占不義之財。這樣,一般幹部不違法亂紀,優秀幹部能無私奉獻,倒是比存在著違法亂紀現象對社會的影響還要好。
(三)在教育內容的選取上,將能撼動人們心靈的事例同崇高的理想教育和平實的話語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單就教育內容來說,假大空虛的說教歷來不被人們所接受。理論界曾強調要用崇高理想信念激勵人,先進事跡鼓舞人,朴實道理打動人。這三者是相互補充,不可偏廢的。但現實中我們卻沒有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往往是崇高的理想教育多於朴實的話語;高大全的人物多於血肉豐滿的人物。這些問題「文革」中更是走向了極端,致使其負面影響至今還未消除。我們必須改變將三者分離,以及語言空洞、形式枯燥的做法。在利用道德模範教育人的時候,不要人為的拔高這些道德楷模的言行,同時也不要忽視我們身邊的英模人物的教育作用。在用崇高的理想激勵人時,切忌不分對象、簡單灌輸。要讓先進分子首先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以此帶動普通群眾提高覺悟。在此基礎上,不要忘記用朴實的道理打動人。在道德教育活動中,樸素的道理更耐人尋味,更能實現心靈的對接。例如,漢丞相蕭何對錢財的認識是何等的透徹明白,讓人不得不頷首贊嘆!漢朝建立後,很多大臣都忙著購房買地,惟有丞相蕭何無動於衷。好多人不明白、不理解蕭何的想法和做法。有人問他:滿朝文武大臣都忙著購房買地,丞相為什麼一點行動也沒有呢?蕭何回答說:我買那麼多房產田地干什麼?現在的這些已經足夠用了,如果說多買了留給子孫後代,更是大可不必,子孫如果象我,不用我買他們也會有;子女如果不象我,你就是買的再多他也守不住。事實不就是這樣嗎?封建帝王把江山都留給子孫了,有些不能守成的後代不是照樣丟了嗎!清朝第一代醇親王奕譞從另一個角度也總結了一條耐人深思的道理,他告誡後人說:「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些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這樣透徹明白的道理也許不如遠大理想那麼耀眼,但其蘊含的哲理是人們無法否認的,也是人們沒有理由拒絕的。因此,在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不要忽視了用樸素的道理引導人們特別是領導幹部算好「政治帳、經濟帳、家庭帳、平安帳」,使廣大幹部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增強修身養性的自覺性,逐漸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三、採取必要措施構築正義網路,用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影響、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
現代社會人際關系就像一張網,這張網的道德功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傳遞性,在關愛、互助的環境下,你助人為樂,我見義勇為,你關心我,我幫助你,社會相互傳遞著正義的力量,人們的道德品質就會變得越來越好,良善的環境很快就形成了。在良善的社會環境中人性的優點會被催生和放大;相反,在冷酷自私或惡勢力盛行的情況下,人性的優點會被壓抑,特別是當見義勇為而又被人冤枉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壓抑、隱藏自己良善的一面。壓抑、隱藏的結果則會導致人情冷漠,見義不為,見危不助,甚至以怨報德,這樣人際關系就會降溫結冰,人性中自私、陰暗甚至是邪惡的東西就會肆虐。因此,構築正義網路,傳遞正義力量,傳遞人間溫情,是保護人們的良知,促進公民道德覺悟提高的重要措施。
(一)要讓公眾認識「人人都是正義網路上的扣結或環節」,自覺構築社會正義之網,影響、帶動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社會道德環境是公眾的集體生活環境,也是公眾集體創造的生活環境。在共同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利害關系是相通的,今天面對別人遭遇無助、邪惡、欺凌、攻擊時,如果你因為害怕報復而採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或逃避、失語,或集體陷入冷漠,這樣做雖然不會惹火燒身,避免了一時的侵害或麻煩,但卻犧牲了社會道德環境,犧牲了個人的長遠利益。結果必然是,當明天你受到傷害、遭遇危險時,大家也都為自保而採取逃避行為,明天受到傷害的就是你。正義的網路或鏈條是由大家共同構築的,每人都是正義網路或鏈條上的環節或扣結,保護他人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別人也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設若因為我們為一己私利或一時私念而破解了社會正義網路或鏈條上的扣結,那麼,正義網路或鏈條就會破損,以至最後因破損而盪然無存,致使人人都成了孤立無援的個體,人際關系缺乏應有的信任、溫暖和必要的援助。結果是正義形不成力量,反被邪惡所震懾,最終只能是任由邪惡勢力欺凌、宰割。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的一己私利或一時私念,而破解了全社會的正義網路和鏈條!
近年來,有些人躲避施救、見義不為就是破解正義網路的行為,是自私和短視的表現,雖說「彭宇案」為人們的這種行為提供了看似合乎邏輯的理由,但「小悅悅事件」卻讓人毛骨悚然,更讓人警醒!我們再也不能為自保而無視他人的遭遇了!構築正義網路是每個人的共同責任。
(二)政府部門、特別是執法部門要加大懲惡揚善的力度,以此來支持構建社會正義網路,影響、帶動公民提高道德素質。保護人們的良知是構築正義網路的基礎性工程,而保護人們良知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大懲惡揚善力度,即通過「揚善」來喚起人們的良知,通過「懲惡」來保護人們的良知。
「懲惡揚善」既要求社會組織對正義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支持和大力褒揚,更要求政府部門、特別是執法部門為好人撐腰壯威。「揚善」要真正「揚」起來,要讓全社會都羨慕英雄和正義的維護者。要讓見義勇為、見危互助者切實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榮耀和尊重,要讓他們因自己的善行而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實惠和政治榮譽。對那些不畏強暴,敢斗、善斗邪惡的好人,社會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他們及其家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給予充分的保障。對在勇斗歹徒時受傷或犧牲的英雄和他們的家屬要給予優厚的經濟援助,在本人和子女生活、就業問題上要給予充分的照顧,使他們無後顧之憂。不但如此,還要使他們在社會上處處有光榮感、神聖感、使命感,使社會成員願意效仿他們。這樣才能使見義勇為、見危互助行為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支持,良善行為才能發揚光大。
「揚善」的同時要堅決「懲惡」,就是要對邪惡勢力予以堅決嚴厲地打擊,絕不姑息縱容。「懲惡」是消除見義勇為者後顧之憂的主要措施,是支撐正義網路的堅強「支柱」。如果沒有這一「支柱」的支撐,就會使好人長期蒙受邪惡勢力的欺凌,結果只會助長奸人的威風,滅好人的志氣。現實中正是因為執法部門懲惡不嚴,措施不到位才導致惡勢力甚囂塵上,導致人們因懼怕而自保,因自保而麻木和冷漠的。其實,人們在感嘆正義缺失的時候,並不是人們的良知真的丟失了,而是大多數人有後顧之憂,致使人們面對邪惡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勇氣斗。因此,當今之計,執法部門一定要加大懲惡力度,強化懲惡措施,為良善之人撐腰壯膽,讓惡人無生存空間。加大懲處力度,就是要讓不法分子產生畏懼心理,讓他們抬不起頭,見不得人,杜絕他們再次攻擊傷害別人。「懲惡」要務盡、務嚴,不嚴不足以威懾歹徒,不嚴不足以戒效尤,不嚴不足以消除人們對歹徒的畏懼,也就不足以支撐正義的網路。
四、構建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監督機制,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風氣的改善
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憑借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對個體或群體的道德行為作出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的價值判斷,進而對高尚的道德行為進行充分的宣傳和贊美,對不道德的行為給予有力的揭露和抨擊,以達到「褒善貶惡」、「揚善抑惡」的目的。道德評價行為是加強道德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道德評價,可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講道德者受人尊敬、褒揚、揚眉吐氣,不講道德者遭人唾棄、譴責、自慚形穢的輿論氛圍。這樣可以促進公民提高識別善惡的能力,增強人們倡行良善、甚至是改惡從善的自覺性,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和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一)領導幹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邪惡、維護社會良善的守護者。領導幹部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他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主導力量。孔子曾針對為官從政者的道德影響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古語還說,官員之德如風,百姓之德如草,草隨風行,官員修德方能正世風。現實中廣大群眾正是以身邊領導幹部的道德觀念和實際行動作為價值標准來評判社會道德行為的,也是根據這種評判來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當前,道德建設領域出現的某些問題,與黨員幹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幹部道德建設滯後以及少數幹部道德滑坡有很大的關系。實踐證明,領導幹部道德比較高尚的地區和單位,一般都風氣好、人心齊、事業順、成績大。因此,只有加強領導幹部的道德建設,使黨員領導幹部真正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引領和帶動社會道德風尚進步,促進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躍上新台階。
領導幹部不但要做道德君子,更要做鞭撻邪惡行為、維護社會正義的守護者。在政治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倡樹良好的工作作風。在社會生活領域,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社會責任,做到善惡分明、嫉惡如仇,敢於蔑視、批評、鞭撻邪惡,帶頭維護社會良善,做人民大眾的「護法使者」。
在構建優良的道德評價機制的過程中,領導幹部不但要積極對社會道德現象進行評判,同時更要虛心接受來自於群眾的評判和監督。對群眾的批評監督要本著和善的態度接受,不打擊,不報復,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群眾才敢於對領導幹部進行道德評價,由此帶動整個社會建立起健康的道德評價氛圍,促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二)培育群眾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對社會道德現象進行褒揚與批評,創造健康的社會道德評價環境。近年來,有人因為怕擔風險,不但在行動上缺少相互救助,而且在言論上也逃避對邪惡或缺德行為的揭露和批判,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哲學,幻想著獨善其身或置身事外,導致社會上越來越缺少正常的道德評價氛圍,越來越缺少講真話的勇氣,越來越缺少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環境,人們不願公開面對面地評論別人的是非,更鮮有下級批評上級、群眾批評領導的現象,特別是缺少應有的揭露、譴責和抨擊行為,嚴重地銷蝕了社會道德風尚中正義的力量。在這些社會現象中,最突出的是因為害怕領導或老闆打擊報復而不敢指正其錯誤的行為。面對領導或老闆的失德、缺德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甚至成為脅從,充當打手。這些不辨是非,盲從上級命令的行為,嚴重的傷害了基層群眾的感情,導致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隔閡,造成人際關系冷漠,阻礙良好社會道德風氣的形成。
鑒於上述現象的存在,我們必須培育公眾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創造道德評價的健康環境。要讓人們明白,僅僅設想置身事外或獨善其身是不夠的,也是做不到的,結果必然是導致社會道德環境的整體下滑。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勇於承擔道德責任的高尚者,不但要確保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准則,確保自己做到見義勇為、見危互助,還要勇於對社會現象進行道德評價,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氛圍,促進全體公民反思、審視、矯正、糾偏自己的道德行為,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面對領導和老闆,堅持服從不盲從,在領導和老闆犯錯誤的情況下,要敢於指正領導和老闆的錯誤,即便不能指正錯誤,起碼也不能充當錯誤決策的執行者。我國傳統名劇《秦香蓮》中有個情節講,陳世美嚴命家將韓琪去追殺秦氏母子,但當韓琪得知真相後,終以惻隱之心戰勝了利害計較,放走了秦氏母子。韓琪身上體現的「從道不 從君」與「不受亂命」的道德責任觀,是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急切呼喚的高尚道德品質。只有培育並確立公眾這種勇於擔當的道德責任,自覺抵制邪惡勢力或錯誤行為,才能樹正氣、興新風,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
五、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用制度手段矯正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以法為教,引導社會風氣健康發展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固然有賴於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有賴於不斷加強道德教育,有賴於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同時也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制,特別是離不開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它們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它們在內容上相互包含、相互滲透;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具體實踐中相互憑借、相互支撐,共同推進社會風氣健康發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就會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大家是否看到,近年來我國的司機遵規守矩的素質大大提高了。何以這樣?因為有監控錄象在實時監督,有酒後駕車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約束。駕駛員的表現,與其說是因為道德覺悟的改善,不如說是受制於交通法規的強大威力。交通法規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公共生活中起到矯正公民德性的強大作用。這說明人們的很多行為習慣是在制度的約束中慢慢形成的。在加強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靠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來培養、塑造人們的良好習慣。離開了法律制度,將社會治理寄希望於個人覺悟與德性,則美德的施行,將僅限於少數道德高尚者,無法成為公共生活的常態。事實上,有許多公民道德規范特別是幹部道德規范直接來源於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規章、制度等,因而使公民道德規范的構建、踐行和維護,帶有一定程度強制力保障的特殊性。因此,通過法治手段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必須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注重用非道德的辦法解決道德問題。
構建彰顯良好道德的法律制度,就是要將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要求具體化、規范化、制度化,就是要藉助於法律制度使多樣化的道德觀念具有相對統一的、可行的評價標准和要求,使公民道德建設法制化,道德監督制度化,以法為教,強力糾正現實中的不良行為,防止道德無序行為發生,促使道德建設更具有實效性,使原本只具有「軟約束」意義的公民道德規范同時具有「硬約束」的功能。(參考網路文章)

❷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一、加強道德建設應培養國民的道德自覺與自信。道德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個體的精神支柱、心靈燈塔和價值向導,最好的道德應該充滿自信地提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應該充滿自信地倡導堅持什麼反對什麼,以便最好的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提供行為規范。道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感召人心的力量、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凝聚人心的力量。道德正是以它這種自強的無形的內力滲透於有形的社會生活,感染著、激勵著每一個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已進一步把文化自覺和文化強國提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地論述了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在文化興國中的基礎性地位,指出培養高度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實施文化興國戰略的基本要素。

貼二、加強道德建設需要從教育入手。要培養國民的道德自覺、道德自信要通過教育、引導和規范,尤其是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規范,使國民產生一種價值觀的認同,從而把價值觀作為一種內在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深刻變革,人們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主流價值觀和基本道德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戰,講利益不講道義、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現象有所滋長。

三、加強道德建設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我們都知道道德是軟約束、是人們內心的法,法是硬約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補、相輔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軟變硬、由虛變實,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法律和制度來規范和保障。因為人都是有慾望、有僥幸心理的,如果沒有必要的規范來約束行為,在道德實踐過程中多多少少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設計出具體的制度為道德規范的實現提供具體依據,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制度,讓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約束、監督他人的力量。法律是道德規范和社會文明的風向標,必須把道德觀念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把道德規范體現到法律法規的制定之中,並通過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的嚴格執行,扶正祛邪、懲惡揚善,使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人們的行為自覺。只有每個人都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強烈的責任感,每個人都會以良好的道德指導自已的行為,履行道德實踐,最終人與人之間就能產生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就會形成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多向互動的網路,由這群個體構建的社會必然是穩定的、和諧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有從善的信心,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石也才能堅實穩固。

❸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研究。沒有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正確指導,就不會有人們自覺的道德實踐。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研究,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中心環節。加強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研究要面向世界,了解當今國際上道德理論研究動態、成果和水平,啟發我們對道德基本問題的認識和探索。同時,我們還要了解當代西方的道德思潮,弄清錯誤的實質和危害,從而自覺地加以批評和有效地抵制。在道德理論研究的方法上,要突破傳統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堅持道德心理研究與道德行為研究相結合,尤其要重視具體職業道德的研究。
二、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建設。人們的道德意識可分為「他律」和「自律」兩個層次。就目前大多數人而言,仍處於「他律」道德水平,來自外部明確的規范顯得特別重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這項工作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應有的科學性、可行性、系統性和理想性。作為人的行為准則的道德規范,其科學性就在於符合人的行為規律。道德規范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是密切相關的,具有科學性的道德規范才具有可行性。封建禁慾主義道德規范壓抑人性,摧殘和扭曲人性,因此不具有可行性。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強調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和諧與統一,具有可行性。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系統性是由社會主義生活的豐富性和人的行為的復雜性決定的。因此,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應該是由各種道德原則和道德要求構成的有機體,要能覆蓋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使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受到社會道德規范約束。社會道德規范以「應當」和「不應當」為特徵,因而具有理想性,它有助於人們達到自我完善,接近理想人格。
三、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目的在於使公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明辨是非,增強道德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須從小培養,從娃娃抓起。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陣地,要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以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公德教育為重點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機關、企事業單位是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要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從業人員熟悉和了解與本職工作相關的道德規范,培養敬業精神。社會是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課堂,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組織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發揮大眾傳媒、文學藝術及體育活動對公民道德建設的特殊滲透力和影響力,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每個公民既是道德建設過程的參與者,也是道德建設成果的受益者。我們必須在社會生活中強化道德要求,把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使人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養發生喜人的變化。

❹ 如何抓好黨員幹部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幹部政治素養。只有不斷深入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專,才能提高認識問題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幹部的理論學習作為事業的基礎,全面系統的學習。建立健全理論學習制度,開展各種渠道,多種形式的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政治素養。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總體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極的、不良的現象。因此,我們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注重思想道德建設,正確引導黨員幹部,讓廣大黨員幹部認清是非界限,准確把握「度」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建立健全基層黨校、活動中心等陣地,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組織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以及黨的十七大精神。依託各種學習陣地,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深入開展理論信念教育。樹立、宣傳學習典型,充分發揮榜樣作用。
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統一調配,實行專人負責制,將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思想大的水平的責任落到實處,把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上重要日程,統籌規劃。

❺ 談談你將怎樣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

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新的歷史時期,對公益服務人員
的政治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強學習,是做好公益服務工作的客觀需要,
也是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政治素
養,堅定政治立場;其次要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幹事創業的本領;
三是要加強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學習,錘煉道德修養,提升思想境界,增強綜合素質。

二是要堅持依法服務,強化自身法律道德意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
成部分。公益服務人員既擔負著服務人民群眾的繁重任務,又擔負著維護國有資產權
益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每一位公益服務人員都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不能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要嚴格依法辦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不斷增強法
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倡顧全大局、無私無畏、剛正不阿、秉公辦事的精神。只有堅
持依法辦事,才能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樹立公益服務人員的良好形象。作風建設是加強思想道德
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作風建設,一是要切實關注民生,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
的疾苦,尊重群眾的民意,珍視群眾的感情,既要有愛民之心,又要有助民之財和安
民之策;二是要保持清正廉潔,不斷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管好自己的生
活圈、交往圈、娛樂圈,用理性控制欲求,「非理之財莫取,非理之事莫為」,嚴守
廉潔自律防線,樹立和維護公益服務人員的良好形象。

❻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如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為成人教育學院這一特殊的學院,招收的學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對教師隊伍的要求就更嚴格,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首先修養,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師上課時而有些學生卻在下面講話、看小說、零食等不文明行為是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但學生畢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師不說或懶說,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如果學生養成了這些壞習慣,走上工作崗位上如何能肩負四化建設的重任呢?所以說應該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
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思想教育體系,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開設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並設立專項研究機構,根據學生狀況因材施教。我們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走向社會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階段是我們這些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由於我國經濟落後,教育投資相對於發達國家如杯水車薪,教育體制畢竟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進入大學教育的學生畢竟是經過激烈競爭的優勝者,在中學階段的教育是以題海戰略為主,父母、老師一般都認為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而其他方面的缺點都被良好的成績所掩蓋,這叫「以優遮百丑」,這樣學生進入大學以後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沒有負擔放縱自己,長此以往就很危險,可見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所以我們的大學教育應當注重專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最後,加強大學生學英模、趕先進,自覺提高道德修養的學習氛圍,從過去全社會學雷鋒,學習孔繁森等給人們的思想也帶來一定浪潮,今天我們的大學教育將學習先進、英模的活動開展的怎樣呢¡至今我所見的也只是學術報告、信息交流等一些專業技術報告。而各行各業的先進事跡報告在我們高校講座中幾乎沒見過,也只是從報紙、新聞里能見到。特別是我國最近發生的災難,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非常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很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去學習。這將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深遠的意義。

❼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加強道德建設就就更加迫在眉睫。縱觀歷史,道德對促使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及地區興旺發達和文明進步程度的標志,並能體現一個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隨著當今時代的開放,社會交往日益頻繁,道德作為社會成員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愈來愈顯示其法律無法代替的重要功能。由此,在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高度重視加強社會道德的建設。1、創建不良道德記錄網路共享系統。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席捲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中,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二者結合形式的網路信息技術逐步廣范應用,使信息資源共享活動進入了全面的質變階段。它突破了空間因素對信息資源共享活動的根本制約,誘發了人們利用信息資源觀念的深刻變革,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利用這一技術建立起了誠信信息系統,對約束人的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直到今天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是空白。這不覺讓人感到悲哀。下面我就建立誠信共享系統及其作用談一點個人想法。
建立誠信信息共享系統的必要性。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迅猛發展,由於當時法律不健全,社會制度不完善。加之拜金主義和享樂思想開始在社會上蔓延。造成社會上為了錢不惜殺人搶劫、
坑蒙拐騙,欠賬不還、造假泛亂。如
民風每曠日下,社會如此混亂。造成如此境況除我們的道德教育缺失、法治制度不健全外。更主要的是於沒建立全社會誠信信息共享系統有關。因為,人違法或犯罪和危害公共行為一旦進入公共信息網,你將寸步難行,置於全社會監督之下,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樣誰還敢去違紀違法。
世界上的信用制度已建立150多年,最早建於金融信貸。即銀行和政府出面,委託資信評估機構設立信用記錄公司,對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將記錄資料輸入電腦資料庫,資料庫一直連續跟蹤客戶的信用變化情況。當金融機構需要調查某一客戶的信用時就要向信用記錄公司購買該客戶的信用記錄資料,信用記錄公司提供有償的信用服務。這種金融信用記錄後來轉化成個人的全部誠信檔案。信用檔案是個人的第二身份證。
個人可以通過信用方式獲得支付能力而進行消費、投資和經營。個人信用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據、事實和行為來標明,良好的個人信用檔案可以視作個人的第二身份證。自由流動,卻有一個終生的社會安全號,通過這個無法偽造的號碼,每個人擁有一份資信公司作出的信用報告,任何銀行、公司或業務對象都可以付費查詢這份報告。在美國,這樣的信用檔案十分嚴密。有過不良的民事記錄,甚至刑事記錄的,如詐騙、空頭支票、欠款不還、破產等,在你要貸款,上保險和求職時,都比清白人麻煩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險費率。比如說,你開的汽車由於你的原因出了事故,以後保險公司就要提高你的費率。難怪美國人老實,不老實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市民非常重視培養自己的信用。在這樣的社會中,不是人們不想耍滑頭,而是制度約束人必須誠實。2、將道德納入法制建設。
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有限制的道德法律化不但具有相當的可行性,而且可以成為提升國民的整體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道德義務不作為犯罪完全可以成為法律義務的來源。在中國,由於儒家思想傳承,法律上一直存在著法益侵害說與倫理維持說之對立。法益侵害說認為犯罪是嚴重侵害或威脅法益的行為,刑法的任務在於保護法益免受犯罪的侵害;倫理維持說則認為犯罪是對社會倫理的嚴重違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上述兩種觀點在爭辯中他們忽略了三個問題:一、兩者本來就是統一的,不倫法益侵害說還是倫理維持說,目的都是維護社會秩序;二、他們忘記立法的宗旨,立法的宗旨是防而不是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是他們忽略了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性是因人而異,在道德范疇內,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性在相同的條件下和在不同的條件下都有不同的反應,可能作為,也可能不作為,如不加以約束,勢必給社會帶來危害。綜上所述,把倫理道德納如法制范疇是必須的而且是可行的。(1)、法益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利益,而社會倫理秩序可以成為社會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經法律規定,便上升為法益。而法益的侵害行為大部分也是為社會倫理所不能相容的。所以,兩者應該殊途同歸。(2)、是發揮法律作用,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維護社會秩序和善良風俗是法律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有損於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為,不僅要從道義上加以斥責,更要從法律上給予懲罰。(3)、西方發達國家已把倫理道德納入法制軌道。國外已經有相關的立法先例。如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總結美國立法時說:「立法者關注的重點在於通過法律維持社會道德的規范和良好習俗。因此,它們非常重視對道德的尊崇,把幾乎所有的惡行都列入了懲治的范疇」。到目前為止,西方發達國家的刑法典中也都包含和倫理道德的內容。由於這些國家把倫理道德都納入了法制軌道,在社會秩序上才收到良好的成效。(4)、促進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義務上升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其目的並不僅僅在於對那些違反道德義務的行為施以處罰,更重要則在於促進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的形成發展從總體上看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道德實施卻不能完全以靠自覺的行動,必須要有法律的強制性。這不僅提高了法律意識,還增強了道德觀念。將大大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3、加強法制和倫理道德教育。
首先,道德教育應從嬰幼兒抓起。
當孩子呱呱墜地開始,這個小生命就有飢餓、冷熱、痛苦和舒適等感覺功能。首先他要吃,並能對周邊的冷熱做出反應,如果痛苦他就會哭,如果舒適他就會甜甜睡去。這時教育就已經開始,我們在滿足他一般性需求的同時,要不斷的讓他適應環境,培養他生存的本能,當小孩對周邊的事物有所反映時,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第一
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盡收孩子的眼裡。過去人們常說母慈子善原因就在這里。
其次,就是學校的教育,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教材的編寫、課程的設置、課外的公益活動的安排等等。要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加以實施。通過事例來教育他們那些可為,那些不可為,培養孩子「去惡」和「揚善」的理念,塑造他們的德性和良知;通過法律來教育學生要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剋制自己的沖動和情緒,追求合理的利益所得,認清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是對社會有益,同時也向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使他們知法、懂法,避免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向犯罪;通過課外的公益活動來踐行道德教育。所謂公益活動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服務事業。通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
"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讓孩子們在為社會無償奉獻的同時,學會相互關懷,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助於進一步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環境。
第三、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所謂道德環境是對全社會而言。人一生能否做到遵法律、守道德的公民,除了上述必備的教育外還要有良好的道德環境。如果是在一個價值觀被扭曲、道德一文錢都不值、物慾橫流世俗環境里,人就必須變成惡魔。否則他就無法生存。道德環境主要指:一是要有法治,有法治公理和道德才能得到彰顯;二是要民主,只有民主人與人之間才有平等可言;三是要有道德示範。就是沒個人都是善與惡的典範。一個人的行為不單單是自己,其實他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類作為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高級動物,能夠以自己的好惡取捨本能進行著改造者生存環境。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時要尊重對方的利益,不能為某取他人利益侵犯人權,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這就是最好的示範。

❽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一)提高全黨、全社會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認識。提高全黨、全社會的認識是當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只有全黨、全社會特別是全黨思想統一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才有希望和可能。黨員幹部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和中堅力量。

(二)突出加強黨對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由黨來集中統一領導。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保證黨長期執政的根本。要認真吸取忽視、輕視和放鬆思想道德建設帶來的深刻教訓,重塑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執政理念,切實加強黨對思想道德建設的絕對領導。首先,各級黨委要把思想道德建設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並制定操作性、制約性較強的政策和制度,持之以恆地貫徹下去。其次,要強化幹部隊伍建設。三是要在培養、使用幹部上向這些同志傾斜,要形成聚集從事思想道德工作人才的導向,以促進此項工作盡快扭轉被動局面。

(三)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的體系建設。在黨的統一組織、領導下,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和反復試點,建成一個既具有權威的指導性,又有便於操作的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切實實施。從整體而言,思想道德建設可分為內容體系、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三部分。

內容體系。新建立的內容體系要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徵:一、鮮明的方向性,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針,以培養社會主義中國的合格公民。二、便捷的操作性,即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取向與內容體系基本能夠達到對號入座、具體明確、容易操作。三、具體的標准性,即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取向有具體的、明確的正確與錯誤、公正與不公正、道德與不道德、美與丑、善與惡的判斷。同時,它又是開放的,不能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內容體系也要不斷完善和充實。

運行機制。思想道德建設的運行機制,是指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方式及其內在關系等,主要包括如何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身規律,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確定教育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以及如何建立並實施評估、監督等檢驗效果的體系等。建立運行機制,一是要根據不同層次教育對象的年齡、心理特徵、職業等,分解、確立教育內容,使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基本定位。同時,要確立不同層次教育對象的基本教育目標。達到不因條件、地點變化而出現教育空擋,實現家庭、學校、單位和社會教育的「流水線作業」。二是建立一個廣泛的評估、監督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程度、效果的網路,以家庭、學校、單位和社會為信息點,做到及時溝通情況、反饋信息,從而提高教育質量。三是不斷提高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的結合水平,以增強教育過程的吸引力,形成一種開放的、民主的、富有實效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四是典型引路,樹立不同內容的思想道德標兵,讓他們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對黨員幹部中影響較大而又典型的惡劣的思想道德現象進行嚴厲的鞭撻,形成正確的導向。五是加強新聞輿論宣傳和監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設氛圍。

保障體系。思想道德建設的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思想認識、組織領導、社會環境和理論准備四個方面(鑒於思想認識和組織領導的特殊重要性,前面已單列闡述)。建立保障體系,還應強化兩點:一是優化社會環境,加快依法治國的步伐,增強全民的法制意識,提高執法力度,使社會丑惡現象特別是腐敗問題受到強烈的威懾;加強互聯網治理力度,凈化網路環境,形成文明建網、用網習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聯防聯治水平,保持一個安定有序的健康社會環境;完善和嚴格執行法律、政策、制度,增強執行法律、政策、制度的嚴肅性;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解除體制制約,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二是狠抓理論准備,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研究,要形成一種良好的機制。建立權威的思想道德建設理論研究的專門機構;有計劃、有步驟地確立攻關課題,集中精力攻關。同時要重獎獲得重大理論研究成果的人員,形成良好導向,加快研究成果的應用步伐。

❾ (三)、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加強道德建設就就更加迫在眉睫。縱觀歷史,道德對促使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及地區興旺發達和文明進步程度的標志,並能體現一個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隨著當今時代的開放,社會交往日益頻繁,道德作為社會成員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愈來愈顯示其法律無法代替的重要功能。由此,在當今時代,我們更需要高度重視加強社會道德的建設。1、創建不良道德記錄網路共享系統。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席捲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中,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二者結合形式的網路信息技術逐步廣范應用,使信息資源共享活動進入了全面的質變階段。它突破了空間因素對信息資源共享活動的根本制約,誘發了人們利用信息資源觀念的深刻變革,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利用這一技術建立起了誠信信息系統,對約束人的行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直到今天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是空白。這不覺讓人感到悲哀。下面我就建立誠信共享系統及其作用談一點個人想法。 建立誠信信息共享系統的必要性。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迅猛發展,由於當時法律不健全,社會制度不完善。加之拜金主義和享樂思想開始在社會上蔓延。造成社會上為了錢不惜殺人搶劫、 坑蒙拐騙,欠賬不還、造假泛亂。如 民風每曠日下,社會如此混亂。造成如此境況除我們的道德教育缺失、法治制度不健全外。更主要的是於沒建立全社會誠信信息共享系統有關。因為,人違法或犯罪和危害公共行為一旦進入公共信息網,你將寸步難行,置於全社會監督之下,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樣誰還敢去違紀違法。 世界上的信用制度已建立150多年,最早建於金融信貸。即銀行和政府出面,委託資信評估機構設立信用記錄公司,對金融市場參加者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登記,將記錄資料輸入電腦資料庫,資料庫一直連續跟蹤客戶的信用變化情況。當金融機構需要調查某一客戶的信用時就要向信用記錄公司購買該客戶的信用記錄資料,信用記錄公司提供有償的信用服務。這種金融信用記錄後來轉化成個人的全部誠信檔案。信用檔案是個人的第二身份證。 個人可以通過信用方式獲得支付能力而進行消費、投資和經營。個人信用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據、事實和行為來標明,良好的個人信用檔案可以視作個人的第二身份證。自由流動,卻有一個終生的社會安全號,通過這個無法偽造的號碼,每個人擁有一份資信公司作出的信用報告,任何銀行、公司或業務對象都可以付費查詢這份報告。在美國,這樣的信用檔案十分嚴密。有過不良的民事記錄,甚至刑事記錄的,如詐騙、空頭支票、欠款不還、破產等,在你要貸款,上保險和求職時,都比清白人麻煩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險費率。比如說,你開的汽車由於你的原因出了事故,以後保險公司就要提高你的費率。難怪美國人老實,不老實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市民非常重視培養自己的信用。在這樣的社會中,不是人們不想耍滑頭,而是制度約束人必須誠實。2、將道德納入法制建設。 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有限制的道德法律化不但具有相當的可行性,而且可以成為提升國民的整體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道德義務不作為犯罪完全可以成為法律義務的來源。在中國,由於儒家思想傳承,法律上一直存在著法益侵害說與倫理維持說之對立。法益侵害說認為犯罪是嚴重侵害或威脅法益的行為,刑法的任務在於保護法益免受犯罪的侵害;倫理維持說則認為犯罪是對社會倫理的嚴重違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上述兩種觀點在爭辯中他們忽略了三個問題:一、兩者本來就是統一的,不倫法益侵害說還是倫理維持說,目的都是維護社會秩序;二、他們忘記立法的宗旨,立法的宗旨是防而不是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是他們忽略了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性是因人而異,在道德范疇內,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性在相同的條件下和在不同的條件下都有不同的反應,可能作為,也可能不作為,如不加以約束,勢必給社會帶來危害。綜上所述,把倫理道德納如法制范疇是必須的而且是可行的。(1)、法益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利益,而社會倫理秩序可以成為社會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經法律規定,便上升為法益。而法益的侵害行為大部分也是為社會倫理所不能相容的。所以,兩者應該殊途同歸。(2)、是發揮法律作用,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維護社會秩序和善良風俗是法律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有損於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為,不僅要從道義上加以斥責,更要從法律上給予懲罰。(3)、西方發達國家已把倫理道德納入法制軌道。國外已經有相關的立法先例。如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總結美國立法時說:「立法者關注的重點在於通過法律維持社會道德的規范和良好習俗。因此,它們非常重視對道德的尊崇,把幾乎所有的惡行都列入了懲治的范疇」。到目前為止,西方發達國家的刑法典中也都包含和倫理道德的內容。由於這些國家把倫理道德都納入了法制軌道,在社會秩序上才收到良好的成效。(4)、促進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義務上升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其目的並不僅僅在於對那些違反道德義務的行為施以處罰,更重要則在於促進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的形成發展從總體上看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道德實施卻不能完全以靠自覺的行動,必須要有法律的強制性。這不僅提高了法律意識,還增強了道德觀念。將大大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3、加強法制和倫理道德教育。 首先,道德教育應從嬰幼兒抓起。 當孩子呱呱墜地開始,這個小生命就有飢餓、冷熱、痛苦和舒適等感覺功能。首先他要吃,並能對周邊的冷熱做出反應,如果痛苦他就會哭,如果舒適他就會甜甜睡去。這時教育就已經開始,我們在滿足他一般性需求的同時,要不斷的讓他適應環境,培養他生存的本能,當小孩對周邊的事物有所反映時,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第一 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盡收孩子的眼裡。過去人們常說母慈子善原因就在這里。 其次,就是學校的教育,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教材的編寫、課程的設置、課外的公益活動的安排等等。要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加以實施。通過事例來教育他們那些可為,那些不可為,培養孩子「去惡」和「揚善」的理念,塑造他們的德性和良知;通過法律來教育學生要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剋制自己的沖動和情緒,追求合理的利益所得,認清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是對社會有益,同時也向學生灌輸一些法律知識,使他們知法、懂法,避免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向犯罪;通過課外的公益活動來踐行道德教育。所謂公益活動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服務事業。通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 "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讓孩子們在為社會無償奉獻的同時,學會相互關懷,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助於進一步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環境。 第三、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所謂道德環境是對全社會而言。人一生能否做到遵法律、守道德的公民,除了上述必備的教育外還要有良好的道德環境。如果是在一個價值觀被扭曲、道德一文錢都不值、物慾橫流世俗環境里,人就必須變成惡魔。否則他就無法生存。道德環境主要指:一是要有法治,有法治公理和道德才能得到彰顯;二是要民主,只有民主人與人之間才有平等可言;三是要有道德示範。就是沒個人都是善與惡的典範。一個人的行為不單單是自己,其實他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類作為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高級動物,能夠以自己的好惡取捨本能進行著改造者生存環境。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時要尊重對方的利益,不能為某取他人利益侵犯人權,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這就是最好的示範。

❿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

「重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傳統倫理文化,歷來有「重德」的傳統。早在西周時期,《周易》就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確說明人文道德建設對國家的興衰有著決定性作用。孔子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將思想道德建設看作關乎個人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可見,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整個社會乃至國家長久發展的層面,成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關鍵所在。當代社會,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是對優秀中華傳統美德、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仍是需倡導的基本道德。
強化思想道德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強調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既豐富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又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公民道德建設既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和指標體系,又是培育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社會現狀迫切要求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社會思想道德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人民群眾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這在我國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中得到生動反映,在近年來舉辦大事喜事、應對急事難事的成功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證。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無不沖擊著社會道德底線,考問著人們道德良知,敗壞社會風氣,擾亂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攫取得之不易的文明成果。所以,面對諸多社會現實問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在必行。
強化措施、濃厚氛圍,促進思想道德建設釋放正能量、樹立新風尚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長期的重要工程,需要多措並舉、群策群力。黨的十八大報告突出了道德建設的重要地位,為進一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報告對道德建設作出四項重要部署,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更為具體、具備可操作性的方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堅持宣傳引導、實踐養成、示範帶動相結合,促進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加大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知行統一。「知」是基礎和前提,只有內心認知、認同才能自覺踐行。道德的主要特點正是以個人的內在自覺性為基礎,達到對社會規范的認可和個人行為的約束。因此,道德建設重在對公民道德意識的培養。大眾傳媒、文學藝術對公民道德意識的培養具有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可以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對不道德行為和認識的抨擊,可以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良好的輿論氛圍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保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義利觀。只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義利觀,才能使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什麼是應該忠誠篤行的,什麼是應該堅決反對的。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就是要把遵守道德規范的意識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公民的道德意識成長,為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真正落實奠定了思想基礎。
注重風氣培育,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培養,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也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導。我們要積極推動「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活動,引導人們把道德原則、道德規范轉化為道德實踐。堅持從一言一行做起,從一點一滴改起,從身邊事開始,不斷革除各種社會陋習,自覺追求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道德風尚。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實踐活動,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利用國際性節日及民間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等,舉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慶祝活動,使人們增強對祖國、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陶冶道德情操,同時開展必要的講禮儀、禮節、禮貌活動,不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
培育先進典型,樹立社會新風尚。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要想真正實現「移風易俗」,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風尚,需要突出營造「四風」。一是突出培育學習模範之風。積極培育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不斷深化「做文明有禮贛州人」活動,開展好「最美贛州人」評選活動,將群眾引領到學習道德模範的行列中,通過效仿道德模範,使典型效應擴大為社會效應。二是突出培育勤謹節約、自覺抵制奢侈浪費之風。重點抓好賓館酒店、單位食堂的文明餐桌,積極倡導「光碟行動」。聯合教育部門,在全市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勤儉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努力使勤儉節約的美德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三是突出培育孝老敬老之風。傳播孝道文化,宣揚當代孝子,用經典文化和榜樣力量引人長孝心。會同婦聯組織,把「孝」作為文明家庭創建的前置條件,探索建立孝道「紅黑榜」,讓孝敬父母成為人們自覺行為。四是突出培育助人為樂志願服務之風。不斷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積極打造贛州「樂幫」志願服務品牌,圍繞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愛他人主題積極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助人潮流。
健全機制、部門聯動,凝聚思想道德建設強大工作合力
建立黨員幹部示範機制,讓「好樣有人帶」。作為道德建設的倡導者,黨員領導幹部應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我們黨選拔領導幹部,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只有黨員幹部帶頭示範,以共產黨人的先進覺悟身體力行,更加自覺地追隨雷鋒的腳步,爭當價值標桿、發揮示範作用,國家的道德基石才能堅實穩固。
建立部門聯動協調機制,讓「好事大家做」。思想道德建設不僅事關個人、國家,也與每個部門息息相關。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引導教師以高尚情操、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引導和影響學生全面發展。文化與公安等部門要繼續保持「掃黃打非」斗爭的高壓態勢,把查處色情口袋書、黃色卡通畫和暴力游戲軟體等列入「掃黃打非」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懲製造傳播反動、淫穢、邪教、迷信出版物的違法犯罪行為,為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一切宣傳文化媒體、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
完善道德獎懲激勵機制,讓「好人有好報」。積極探索建立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評議評價、典型推薦、激勵表彰等體制機制,切實抓好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困難幫扶工作,探索補助資金的渠道,將困難補助資金納入市、縣財政預算。此外,對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嘗試在就醫、就學、就業、住房、創業以及幹部選拔、任用等各方面出台更加優惠、具有可操作性的獎勵政策,在全社會形成「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
推動道德建設制度化、機制化、常態化,讓「好事做一生」。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兩次活動上,要通過相關制度創新,推動道德建設制度化、機制化、常態化,使其成果得到鞏固。要通過長期的對道德建設的引導和激勵,使道德建設逐步成為一種社會思想的長期培育過程。
如今,我們正身處一個大轉型的時代,也都存在普遍的道德焦慮。時代變遷,但我們為之奮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標應矢志不渝,肩負的崇高使命和責任要一以貫之。只有人人心中懷有一份道德之心,行文明之舉,才能建成文明家園、美麗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建設精神家園,尋找心靈動力,吸取道德力量,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和系統的樂章,需要國家、社會和每個公民共同參與,並為之努力。

熱點內容
醉駕撞死人同車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6 12:28:10 瀏覽:193
和平法治公正 發布:2024-12-26 12:05:35 瀏覽:841
新源公司法人 發布:2024-12-26 12:02:41 瀏覽:561
電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11:56:54 瀏覽:593
有關於經濟法搜題的公眾號 發布:2024-12-26 11:47:20 瀏覽:386
自治區教育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6:02 瀏覽:19
湖南水務行業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6 11:43:39 瀏覽:731
公司解僱懷孕員工最新勞動法如何賠償 發布:2024-12-26 11:13:28 瀏覽:376
援額法官 發布:2024-12-26 10:31:27 瀏覽:861
深圳電大經濟法基礎網上形考作業答案 發布:2024-12-26 10:24:09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