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6-30 05:19:48

1. 道德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如下圖所示。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由復旦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於2015年春季首次在智慧樹網平台開課,授課教師為高國希、陳大文、潘偉傑、陳果等。據2021年8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4學期,累計選課77.56萬人,累計學校462所,累計互動322.63萬次 。

該課程共六章,主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來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該課程共六章,緒章主要讓學生們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一章以「怎樣才能不虛度人生」為問題,使大學生要學會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第二章主要讓學生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這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2. 202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課程基本理念

(一)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

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三)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

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四)讓教與學檀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愛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課程必須植根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3. 大一下學期德法課有幾章節

6個章節。
包括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第六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課程應從文本走向生活開放化。注重學生在實踐和體驗的情境中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更生動地接受課程內容,內化知識,正確引導行為,提高道德素質。因此,情境教學在小學道德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4.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課程採用的基本學習形式是單元主題學習。教師在評價兒童學習的時候,既要關注所有兒童都要達到的共同目標,又要關注不同兒童對該主題的獨特表現和各自不同的優勢。

課程「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四個方面的目標是有機聯系的整體。在確定一個主題學習的評價目標時,既要關注目標的整體性,又要避免平均主義,要根據主題的性質和特點突出重點目標。如在社會調查類活動中,可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有所側重;在節日慶典類活動中,可在「情感與態度」方面有所側重。

(4)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東中西部14個省份回訪調研,通過聽課、座談、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了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情況,92%的教師對教材表示滿意、82%的學生喜歡新教材。

5.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堂入腦入心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滿足: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三個標准。

每一堂道德與法治在新課導入時,要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

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做到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只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實現教學活動生活化。

道德與法治課程注意事項

品德學科的總體目標再細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目標。我里我們著重分析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認知領域可分為六個層次: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知識是對以前學過的事實、方法、過程和理論的記憶,屬於最低認知水平的學習結果。

領會是指能夠藉助於轉換、解釋和推斷等三種形式來把握學習材料的意義。運用是將習得材料應用於新的情境以解決問題。分析是將整體分解成構成成分和理解其組織結構。綜合則是將部分組成新的整體,以產生新的模式和結構。評價是指對學習材料做出價值判斷,屬於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6.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如下。

一、課程內容說明

本課程內容為基本標准。在開展活動和縮寫教材時,在全面、准確地把握本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區、學校和兒童的實際可以有所調整。

課程內容中四個方面的內容雖然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整體呈現的。在健康、們割裂開來。安全的前提下,兒童的生活既要充滿樂趣與色彩,也應當富有責任與創造。

二、深刻理解本課程的性質、特徵和基本理念。

本標准中關於課程性質、特徵和基本理念的部分,集中體現了本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價值,是課程的靈魂所在。在中深刻地理解課程的本質,是實施課程的根本,也是保證課程質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

三、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目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目標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在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始終把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作為的出發點和歸宿。改變追求表面的學業成果,忽視兒童的精神成長,忽視深層的志度、觀念、思維方式、情緒情感發展的傾向。

改變偏重道德說教、偏重形式,忽視兒童的真實體驗與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傾向;改變偏重知識灌輸或技能訓練,忽視兒童的好奇心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傾向,確保課程目標的全面實現。

四、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課程中,教師是兒童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中,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是教教科書的人,而是努力為兒童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的支持者;與兒童共同進行活動的合作者;在參與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引導活動向正確方向發展,帶領兒童向著課程目標前進的指導者。

在本課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通過寓教育於活動之中來實現。兒童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通過親歷活動去達到教育目標。

五、把了解兒童作為的基礎。

鑒於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必須以深人地了解兒童為基礎。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在了解兒童的實際生活和發展狀況,掌握每個兒童的特點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區的狀況等基礎上進行。

六、以活動為數與學的基本形式。

通過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各類活動來進行,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中,兒童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活動主動地進行建構,而不是依賴教師的直接傳授。

應引導兒童通過觀察、調查、討論、參觀、訪問、製作、種植、飼養、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與環境互動、與同伴合作,來獲得對自然與社會的親身體驗和感受,獲得豐富的知識或經驗,獲得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7. 2019最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教育部部編版)

2019 年最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人教版)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並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話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

品德與生話課程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課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一)生活性

本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動性

本課程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三)綜合性

本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具有綜合性.課程設計體現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我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體現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機融合;教學活動體現兒童的生活體驗與道德體驗,知識學習。

與社會參與、問題探究等彼此滲透、相互促進,實現生活、教學、發展的三位一體。

(四)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教學目標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課程評價。

走向開放、多元,全面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

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

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

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三)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

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四)讓教與學檀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愛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課程必須植根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8.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適應初中學生的成長需要,思想品德課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

1、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初中學生處於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引導和有效幫助。

3、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樹德育人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的培養,因為這門學科的教學效果與初中生們的健康成長相聯系,所以要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4、教師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簡要分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建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建議來引導學生們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用教材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教學方式。

5、引導學生們積極的思考問題,最後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們的實際能力等,讓學生們能夠健康的學習成長,培養自身的整體素質,做個德育健全的祖國接班人。

9.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

為做好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於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

(一)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二)義務教育六·三學制: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五·四學制: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其他年級冊次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版本。

(三)今年新使用統編教材的地區其統編教材具體發行和使用人教版地區二、八年級教學用書有關事宜另行通知。

二、關於小學科學教學用書。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明確將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各編寫出版單位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現行小學科學教材進行了修訂,並增編一、二年級教材。

(一)審定通過的增編教材從2017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教材。

(二)因修訂審查工作尚未全部結束,仍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其他版本。

三、其他要求。

(一)必須使用《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目錄》(見附件)公布的教材。

(二)所有教材一律不得出現提供額外教學輔助資料的各類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

(三)要高度重視,統籌安排,確保課前到書。

熱點內容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
陪標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6:14:52 瀏覽:15
安全標准化法律法規清單 發布:2025-01-23 05:55:24 瀏覽:658
公司法修改回購 發布:2025-01-23 05:43:20 瀏覽:271
經濟法產品質量多選題 發布:2025-01-23 05:43:10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