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學會
⑴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機構設置
北京市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刑事訴訟監督專業委員會。
⑵ 北京中醫葯大學李劉坤祖籍哪裡
北京中醫葯大學李劉坤193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祖籍在鎮江。
⑶ 北京國安局是什麼部門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以下簡稱北京國安局)法制辦主任郭文、北京國安局法學會會回長王建和中國法答學會會員、研究員周文做客首都之窗「專家說法」欄目,與網友進行了交流,對網友有關「間諜」、國家安全人員工作內容等問題進行了回答。據悉,這是國家安全局專家首次做客網站訪談。幕後破獲間諜案多數未公開
29日下午3時,訪談准時進行,與以往可以在視頻上看到訪談嘉賓不同的是,此次看不
到視頻。主持人稱「出於工作需要,網友看不到視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⑷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
有勞動關系管理師證書。勞動關系管理師證書屬於人力資源專項證書,由人力資源專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職工教屬育和職業培訓協會與中國戰略型人才庫管理中心聯合頒發。考前培訓是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會勞動法分會,還是很有含金量的。
⑸ 關懷為建立北京勞動法學會做出貢獻嗎
做為北京勞動法學會的元老,首任會長,名譽會長的關老對北京勞動法學會做出了接觸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容
2011年3月19日,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年年會正在北京京民大廈禮堂舉行。
1、會員代表中華女子學院劉明輝教授在發言中,對老會長關懷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2、桂生副會長宣讀了《關於表彰為學會十年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會員和優秀團體會員的決定》。由北京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周信向關懷教授頒發「傑出貢獻獎」。
3、名譽會長關懷教授發表建會感言《走過十年路,迎接新征程》。
⑹ 龍翼飛的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航復空法學研究會副制會長、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房地產法分會副會長、中國土地法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理事。另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和中國法學會組織的「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專家;擔任國家民政部、國土資源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家顧問;擔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顧問等。
⑺ 梅向榮的人物簡介
2007年4月加入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現任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律師協專會會員、北屬京市律師協會第八屆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律師協會規章制度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協行業發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房地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房地產高級經理人研修班法律專家、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會員、北京產權交易所會員、中國投資促進會會員、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特邀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局法律顧問。
⑻ 葉林的社會兼職
中國抄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金融服務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公證協會理事、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委員會顧問、全國律師協會公司法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市公安局專家咨詢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淄博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市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華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培訓中心兼職教授、《西部法學評論》編委等。
⑼ 北京人權論壇的歷屆情況
2011年9月21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文化傳統、價值觀與人權」。
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在開幕式上說,承認和尊重人類尊嚴既是國際人權法的理論出發點和基本原則,也是中國政府的基本觀點。維護和促進人的尊嚴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中國政府已經批准了20多個國際人權文書,這一方面表明了對國際人權准則的明確認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表達了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促進國際人權交流、形成廣泛共識的誠意。
羅豪才指出,人權觀念的推廣和人權話語的普及從來都不是哪一種特定人權文化的獨角戲,相反其所體現的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交匯和融合。尊重多種不同價值觀,建立和完善協商機制,形成和堅持人權保障的科學發展模式,必將極大拓展人權保障的發展空間。各國應積極維護世界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融,培育人權保障的肥沃土壤,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使人類更加和睦幸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致辭中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將人權的普遍性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人權事業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權保障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09年,中國制定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份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行動計劃》規定的各項措施得到了有效實施,預定的各項目標如期實現,各項指標全面完成。這標志著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11年7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布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評估報告》,評估報告對《行動計劃》總體執行情況,關於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方面的執行情況,關於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方面的執行情況,關於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方面的執行情況,關於人權教育方面的執行情況,以及關於國際人權義務的履行及國際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執行情況分別作了闡述。
2011年9月8日,中國人權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有關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第一本藍皮書《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NO.1(2011)》。藍皮書以專家學者的眼光對中國人權狀況及其進展進行客觀記錄和評析,對我國推進人權事業發展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
據悉,來自26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港澳台地區的近百名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屆論壇。論壇下設「價值觀與人權」「文化傳統與人權」「人類尊嚴與人權」三個分議題。 2012年12月12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科技、環境與人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相關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和國內人權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科技、環保典型示範城市和單位代表120多人出席會議。在開幕式和上午的研討會上,烏茲別克國家人權中心主任阿克曼·卡爾馬托維奇·薩義多夫,歐洲人權代表機構委員會委員、烏克蘭法學會主席尼娜·卡爾帕喬娃,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別機制司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處處長奧萊斯特·諾沃薩德等16位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熱情贊揚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認為中共十八大後中國人權建設出現了新進展、新氣象,十八大強調和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權,並將其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必將進一步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完全能夠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會代表還高度評價中國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贊賞中國努力通過推動科學發展來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主動參與全球環境的合作與治理,與國際社會一道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
本屆論壇為期兩天,12月13日閉幕。 2014年9月17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北京人權論壇17日在北京開幕。來自聯合國以及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高級官員、專家學者和駐華使節代表等逾百人出席論壇。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中國夢:中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表示,中國夢是包含著人權理念、人權訴求、人權價值觀的社會目標和願景。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夢,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促進人權保障制度現代化建設;持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各項需求,推動民生保障轉型升級;積極作為,深化人權理論研究,拓展人權跨文化國際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 2015年9月16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2015·北京人權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和平與發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與人權進步」,下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人權和反人權的博弈和教訓」「維護人權和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的卓越貢獻」「和平權:人權的重要內涵」「二戰勝利後發展權的實現與保障」四個分議題。
兩天時間里,來自世界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人權高級官員、專家學者和相關機構負責人,通過大會演講、分組討論等形式進行了交流和研討。17日下午,與會專家還集體參觀考察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參會人員普遍認為,本屆北京人權論壇圍繞反對戰爭、保護人權、促進和平和發展等議題,展開了開放和坦誠的交流對話,凝聚了共識,取得了豐碩成果。
自2008年以來,北京人權論壇已成功舉辦八屆,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人民廣交朋友、擴大多邊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愛好人權、愛好和平的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⑽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馬劍銀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公共管理學博士後。擔任中國法學會比版較法學研究權會理事、副秘書長,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清華大學NGO研究所《中國非營利評論》執行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憲政理論、公民社會和NGO法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