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評論員
㈠ 如何理解依法治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這是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專的需要,是新屬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新疆全面推進依法治疆方略,取得顯著成效。全面推進依法治疆是時代的要求、現實的需要、經驗的總結。新疆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的作用。
只有堅持依法治疆,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一個統一的准繩和標尺,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相統一、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一。
(1)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健全法治體系是深入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疆的根本。依法治疆要圍繞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突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包括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愛法尊法守法。
要加強對全民的法治教育和法治普及,切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水平。同時加大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力度,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維護社會公正。
㈡ 香港評論員劉和平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1,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初中政治,並放在青少年)
2,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上的第一個內(三個代容表)
3,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初中政治,科技,教育,人才培養)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初三政治,懂社會責任的國家和文化,講授方式)
5,教師和學生團結互助(每日高中生規范)的行為
6,誠信待人,不撒謊,不欺騙
7,做好守法的公民(初三政治,透明感的公民責任) BR> 8,學習老一輩革命家,鍛煉自己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初中政治,硬靈)
㈢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
法治思維是運用法治的一種思維方式,法治思維不僅要成為權力享有者和行使者思維方式,而且還要求其通過日常化的實踐來彰顯其價值。
與此同時,由於法治思維與以往的關系思維、特權思維、人治思維相悖,而後者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會損害到法律的確定性和權威性、公信力;因而主張替代以往思維的法治思維,無疑會提升和增強法律的公信力,助推社會的法治化程度,進而最終樹立起法律的權威。
(3)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樹立法治思維,也是公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標志。廣大群眾應逐步養成遵守法規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維護法律,尤其在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時,要學會依法辦事。
近年來,在一些勞動糾紛中,很多勞動者以法律為後盾,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多種方式依法維權,避免了矛盾激化,也使合法訴求得到了支持。要使更多人懂得,運用法治思維,採取法治方式,才能更好地維護每個人的權利,讓普通群眾「不怕事也不惹事」。
法制建設,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建設;法治思維,是高素質國民的重要體現。政府堅持依法辦事,群眾懂得依法維權,讓法治思維深入人心,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改革發展才能走得更穩更實,各項事業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讓法治思維更加深入人心
㈣ 秉公執法可以形容哪些人
秉公執法指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這是法治精神的真諦。如果不信仰法治,沒有堅守法治的定力,面對權勢、金錢、人情、關系是抵不住誘惑、扛不住干擾的。
政法隊伍要把法治精神作為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站穩腳跟,挺直脊樑,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該堅持的就要堅持,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4)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歷史名人
1、包拯(公元999-1062)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
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2、陳希亮
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3、狄仁傑(公元607-700)
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採的傳奇故事。
㈤ 什麼是"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又立足於並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國情和特定價值文化。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有:
1、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2、美國法理學家博登海默曾說過:「理性乃是人用智識理解和應對現實的(有限)能力。有理性的人能夠辨識一般性原則並能夠把握事物內部、人與事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基本關系。有理性的人有可能以客觀的和超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判斷他人。
(5)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治本之策。
其一,黨執政興國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既要靠改革的力量,也要靠法治的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並駕齊驅,不可偏廢。
其二,人民幸福安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人民的權益要靠法治來保障。社會主義法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當前,一些損害群眾利益、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的發生,有種種原因,法治精神不彰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三,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實踐證明,加快法治國家建設,既要注重法律制度建設,又要重視更深層面即精神層面的建設,使法治內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使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獲得強大的精神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員網-《求是》評論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㈥ 資深評論員 王錫鋅 是誰 是什麼東西
王錫鋅 王錫鋅 法學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I.教育
2005年6月,耶魯大學「中國—耶魯高級領導能力項目」證書;
2001年9-12月,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99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
1999年2月-1999年4月,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UCLA法學院訪問研究;
1998年4月-1999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
1996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
1990年7月,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學學士學位。
II.學術及工作經歷
2007年5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年5月起,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2003年8月起,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中心客座研究員;
2001年9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2002年2月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
2001年8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
1999年7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1998年4月-1999年4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999年7月起,全國人大法工委「中國行政立法研究組」和《行政程序法》(專家建議稿)起草小組成員;
1994-1998,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講師;
1991-1993,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助教;
1990-1991,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法制辦。
研究領域
中國行政法、法律和行政過程分析、行政程序,比較行政法
著作:
1.《行政程序法理念與制度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1月);
2.《公眾參與和行政過程:一個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國民主與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2月)
3.《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與應松年教授等合著,國家九五重點課題;
4.《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課題參與人及撰稿人。
論文: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
1.再論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
2.行政程序立法思路探析,《行政法學研究》,1995年第2期;
3.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定位,《政法論壇》,1995年第3期;
4.行政法性質的反思與概念的重構,《中外法學》1995年第3期(與陳端洪合作,第一作者);
5.市場經濟與行政程序法制度,《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6.行政法理論基礎再探討,《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與沈巋合作,第一作者);
7.試析行政處罰法的立法精神,《法商研究》1996第6期;
8.傳統行政法控權理念及其現代意義,《中外法學》1999年第1期(與沈巋合作,第二作者);
9.論法律程序的內在價值,《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3期;
10.行政程序理性原則論要,《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11.對正當法律程序需求、學說與革命的一種分析,《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12.行政過程中相對人程序性權利研究,《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
13.行政事實行為再認識,《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3卷;
14.行政行為無效理論與相對人抵抗權問題研究,《法學》,2001年第10期;
15.正當程序與「最低限度的公正」,《法學評論》,2002年第2期;
16.自由裁量與行政正義,《中外法學》2002年第1期;
17.WTO與中國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
18.行政程序立法的中國語境,《法學》,2002年第9期;
19.大眾、專家與知識的運用——行政規章制定過程的一個分形框架,《中國社會科學》,(與章永樂合作,第一作者)2003年第3期;
20.規則、合意與治理,《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21.波蘭的憲法法院與違憲審查制度,《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3卷;
22.中國的行政程序立法:語境、問題與方案,《中國法學》2003年第6卷。
23.中國行政執法困境的個案解讀,《法學研究》,2005年第3期;
24.公共決策中的公眾、專家和政府,《中外法學》,2006年第4期;
25.公共決策中的專家、技術理性及其限度,《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26.對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評估,《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1期。
中文其它期刊論文
27.中國行政程序立法:主義和問題,《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28.行政程序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行政法論叢》第3卷(與羅豪才教授合作),法律出版社;
29.程序正義之基本要求解釋,《行政法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
㈦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7)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②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③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④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
參考資料: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㈧ 法治進行時和法制中國60分有什麼區別
《法治進行時》以獨特的新聞視角、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以及真實、鮮活的法治案例獨樹一幟,成為北京地區收視率最高的欄目。《法治進行時》將繼續秉承節奏快、信息量大的特點,成為第一時間發布法治信息、解讀法治案件的平台。從開播以來《法治進行時》就努力將節目做成專業的法制欄目。目前還開通了徐滔法律服務網和聲訊熱線,更加方便群眾咨詢法律問題。該節目由徐滔,王振龍,孫宇主持,BTV科教每天中午12:00播出。
《法治中國60分》欄目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實現了平台資源共享,通過即時報道、專業分析和著名評論員的深入解讀 ,讓電視觀眾每天在1小時的時間里,能夠縱覽全國重大法治新聞事件,了解案件背後的深層次社會原因,立體、全方位的滿足人們"坐在家裡觀天下"的信息需求。節目由九家電視台聯合製作,乾清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製和運營,以主題性法治新聞播報的形式,力求為觀眾呈現最新、最全面的法治新聞資訊。《法治中國60分》著重從開掘典型案件背後的社會意義以及與新媒體進一步深度融合等各個層面進行大膽創新。欄目聘請了楊禹、石述思、陳旭、王志安、劉凝等知名新聞評論員和法律專業人士為《法治中國60′》的特約評論員,樹立了欄目的權威性,從簡單的播報案件,到挖掘案件背後更深層面的社會問題,凸顯了欄目的社會責任感。
㈨ 為什麼要弘揚憲法精神
堅定憲法自信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自信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國社會主義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這是中華民族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我國憲法歷史基因、民族血脈、政治靈魂的內在要求。我國憲法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依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的政治根基所在。必須牢固樹立憲法政治根基不動搖的理念,保持頭腦清醒,不在根本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
(9)法治評論員擴展閱讀:
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自信,本質上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
弘揚憲法精神,堅定憲法自信,就是要對憲法確立的國家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斗目標充滿自信,對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充滿自信,對憲法確認的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㈩ 我想問一下申請特邀評論員需要提交什麼資料
1、特邀評論員,個人是不需要提供什麼資料的;
2、能當特邀評論員,報紙、電台、電視台肯定是已經把你調查的一清二楚的了。
3、不是哪個人想當特邀評論員,就可以當特邀評論員的。
4、特邀評論員絕對不是申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