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學
① 社會法學派的介紹
19世紀末葉以來資產階級法學中一個派別。又譯社會學法學派。西方法學家一般認版為該派具權有下列的一個或兩個特徵:①以社會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法,認為法是一種社會現象,強調法對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對法的影響;②認為法或法學不應像19世紀那樣僅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而應強調社會利益和「法的社會化」。社會法學派:從社會本位出發,把法學的傳統方法同社會學的概念觀點、理論方法結合起來研究法律現象。注重法律的社會目的和效果,強調不同社會利益整合的法學流派。
② 社會法的概念和體系
實證主義法學派認為,法律和道德在概念上沒有本質或必然的聯系。
●其中分析法學派是以「權威性」制定作為定義法的首要因素。
●社會法學派以「社會實效」作為定義法的首要要素,要求規則在社會中實效有效。
非實證主義法學派認為,內容的正確性(即道德)是法的必要因素。
●其中自然法學派認為,內容的正確性是法概念的唯一要素。
●「第三條道路」主張,內容的正確性、權威性制定、社會實效是法概念的構成要素。
馬克思主義法學派的主要觀點
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的行為規范。法的本質最終體現為法的社會性,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最根本的社會因素
論述題
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以及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對中國法治建設有何借鑒意義?
答題參考
分析主義法學派認為,「權威性制定」為法的首要因素,對於中國的法治建設一定要堅持「奉法為尊」的精神,遵從法律、守護法律。
社會主義法學派認為,「社會實效」為法的首要因素,中國的法治建設需要注重社會實效,關注人民生活,保障其權利。
自然法學派認為,內容正確性是法概念的唯一要素。在法治建設中,我們要推崇善法,制定良法,提升人民群眾對法律的認同感。
馬克思主義法學派認為,法是有國家制定或認可實施的,具有正式的、官方的行為規范,法的本質屬性最終體現為社會性,而物質生活條件是最根本的社會伊蘇
③ 自然法學派Vs社會法學派
(1)、自然法學派的主要內容是:
其一,關於法的本質。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在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來源於永恆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律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它永恆不變,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於實現公意和正義。
其四,&127;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
歸納而言,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法學研究中表現為一種激進的理想主義情懷,以諸如正義、平等、自由等抽象價值來構建自己的批判武器,在破解傳統法律理念,重塑時代法律神聖性的歷程中,功勛卓著。但自然法的方法論如天空之流雲,綺麗卻飄渺,它宣言法的未來,但無力構築通達未來現實的路徑。更令人憂慮的是,自然法的自大與泛濫還有可能使法學籠罩於空泛與虛幻之中而難以成長與成熟。
(2)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主要觀點是:
其一,著力分析真正的法或「嚴格意義的法」,即國家制定的法律「國家法」,而不是什麼自然法,由於這種法律能為經驗所感知和真實存在著,因而也叫實在法或實證法。至於其他所謂的「法」,如自然規律、自然法、榮譽法則,只是有比喻意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不值得研究。
其二,&127;實在法或國家法是由法律規則構成的,是一個法律規則或法律規范的體系。
其三,法律是中性和價值無涉的,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純粹技術性和工具性的東西。至於政治道德等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與法律並無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因此不能從政治上和道德上對法進行評價,即不存在什麼道義與不道義、良與惡的問題。「惡法是法」。
其四,一個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好的法律規則體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規則體系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為宗旨的,執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規則就可以審理各種案件,也就是說,執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機器,不應當有任何的自由裁決權。
在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指導下,西方社會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法律規則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規則體系。在西方法學中,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完成了對自然法學這一純思辯、理想的批判和清算。它運用實證的方法,&127;否定了那種不可捉摸、虛無縹渺的「自然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法學的進步。正是從奧斯丁開始,法學研究重心才開始從法律的外部關系,如法律與宗教、法律與道德等方面,轉移到法律的內部結構、范疇體系和邏輯關系等方面,因而,這種研究方法,對法學研究、對法學家們的思維方式有啟迪作用,開創了法學研究的新領域。
&127;但如果將法律僅停留在作實證的分析,不研究法的理想和正義,割斷法律與道德和社會的關系,主張「惡法亦法」,這對法律的沖擊和破壞是巨大的,有可能發生法的合法性危機,導致法的暴政與專制。法律發展的歷史表明,一旦法律「理性」的面紗被撕去,法律前景就極為可悲和可怕。法律一旦脫離了價值判斷的領域,僅作形而下的理解,法律的社會意義也大為遜色。因為這種方法,無助於人們培養對法律的感情,法律就會僵死,就會變成支離破碎,就會失去了它的神聖性與可愛,從而使法律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去源頭的活水而趨於枯竭。它的最可怕的結果是最終導致法學走上極端形式主義的道路,使具有豐富內容和極大活力的法律變成了一套單調、死板、枯燥和毫無生機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和范疇的堆砌,把活生生的法律概念、范疇變成了純邏輯的推理和演繹,在面臨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尖銳的矛盾沖突時,難以提出多樣化的法律方案。
(3)、社會法學派的主要觀點
社會法學派將社會學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引進到法學領域,在社會中研究法律,並通過法律研究社會,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其一,法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真正有效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則,而是社會立法中的秩序或人類聯合的內在秩序。
其二,法律與國家之間並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並非一定由國家機關特別是立法機關所制定和實施,在沒有國家的時候和地方也存在著法律。
其三,法律絕非僅僅是規則的體系,而是由規則、原則、政策多種復雜的要素構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單純的一種規則。
其四,法律不僅是一個規則體系,還是一項過程和事業。
社會法學派的觀點,&127;表明了他們堅持在法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以法的實際運作為對象,目的是揭示法產生於社會之中,消解彼此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對立和斗爭。而且,他們把法律置於整個社會之中,分析各種社會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諸因素對於法及其運作的作用和影響。應當說,法律社會學有助於對法的外延的理解,有利於擴展法學研究的領域和視野。
我也藉此機會學到了不少東西,謝謝樓主
④ 什麼是社會法學
社會法抄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19世紀以後為緩解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而不斷進行社會立法的背景下,西方某些國家(諸如德國、日本等國)的一些法學學者從20世紀初開始綜合研究社會法;30年代中國大陸一些法學學者也積極參與討論,後來中國台灣法學學者也多有論述。其主要觀點有:社會法乃公私法之外第三法域;社會法是維護生存權的法;社會法是保護弱者的法;社會法是法制轉型後的社會公益之法。本世紀以來,我國社會法學研究也由於社會法地位的凸顯而日益活躍起來,特別是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社會法治建設的戰略後,社會法學術研究越加向更廣闊領域和深層次拓展,第九屆和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將社會法列為我國七大法律部門之一,也促進了社會法學科的深入研究。一批有價值的社會法學術論著問世。
⑤ 社會法學派和馬克思主義法學派的區別
1.自然法學派. 主要觀點: (1)法律應體現自然法、自然權利與社會契約等人本主義法律觀,崇尚自由平等,主張天賦人權。. (2)主張法是人的理性,強調自然法普遍永恆,且高於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時才是真正的法律。. 自然法學派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 ...
⑥ 研究生社會法就業前景怎麼樣
摘要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⑦ 社會法學和工程法學具體有什麼區別
社會法學和工程法學具體的區別:
社會法學派指的是19世紀末葉以來資產階級法學中一個派別,後來更是二十世紀三大法學派之一。西方法學家一般認為該派具有下列的一個或兩個特徵:
1.以社會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法,認為法是一種社會現象,強調法對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對法的影響;
2.認為法或法學不應像19世紀那樣僅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而應強調社會利益和「法的社會化」。社會法學派:從社會本位出發,把法學的傳統方法同社會學的概念觀點、理論方法結合起來研究法律現象。注重法律的社會目的和效果,強調不同社會利益整合的法學流派。工程法學是研究工程法律規范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工程法學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工程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工程法學以工程法律規范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工程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也是有共性,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工程法學的研究對象是工程法及其發展規律。這就是說,工程法學不僅研究工程而且研究工程建設法的發展規律,不僅研究工程法的現狀,而且研究工程法的歷史發展,不僅研究靜態的工程法,而且研究動態的工程法。
⑧ 社會法學這個專業怎麼樣
就業前景
近幾年社會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來看一少部分人比較困難,一些業內人士與學生家長都不怎麼看好這個專業。但這是人們對法學專業在認識上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的確,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法學專業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比較困難的現象,但不能由此而認為整個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就是這樣。法學專業「不好就業」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學專業本身出了問題,更不是社會法律人才需求飽和的問題,而是在於部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能出現了問題,使得所培養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最近幾年看來法學就業存在著困境,但是前途還是很光明的,舉個很小的例子: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律師1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美國30人,英國15人),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別達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 000萬家,僅有4萬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目前法學面臨的種種挫折,只是暫時的。作為法律人或者有志於從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學弟學妹們,不應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斃,應當善於開拓,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靠我們大家的努力,寒流過後一定會迎來法律專業的春暖花開。
⑨ 簡述社會法學的主要特點
社會法學派(代表人物有龐德、埃利希、
耶林
、萊昂·狄驥等)的理論版研究主要關注
法律
在實權踐中是什麼樣的。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認為
法學研究
的重心不是立法和規則,而是法律的實際運行作
過程
,是
社會生活
中實際存在的法律,即
行動中的法
,或活法。也就是說該
學派
關注社會生活本身及社會生活中的法。
2、
關注社會
利益
,強調
社會利益
對於法律發展的
重要性
和優先性,法律的功能就是平衡、協調各種利益。
法律價值
由
個人本位
轉移到
社會本位
。
3、關注法律作用的
社會
效果,關注
法律規則
生效的社會條件,並意圖通過這種研究推動
法制
的改革。
4、關注法與
社會結構
之間的互動關系,以確定
社會因素
如何影響法律的
面貌
,以及法律影響
社會變遷
的方式和
程度
。即探討社會生產關系要求一個什麼樣的
法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