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馬克思道德

馬克思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7-07 06:33:03

① 馬克思如何論述道德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質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它作為思想關系,就其一般本質而言,是對社會物質關系的反映,是由社會物質條件特別是經濟關系所決定並為其服務的社會意識形式;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道德又具有區別於其它意識形式的特殊本質和規定性,從而使道德成為憑借善與惡、下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來把握現實世界的「實踐精神」。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道德本質觀,為我們認識當今社會的錯綜復雜的道德現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馬克思主義道德本質說:道德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社會生活中的共同利益,決定著各階級的共同道德觀念。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引起道德的變化。

②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什麼是道德賴以生產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作為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是社會關系的產物,特別是經濟關系的產物。人們在從事物質生產的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各種社會關系。

在人們的交往活動中,必然會產生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上的矛盾或沖突,為解決這些矛盾或沖突,調節社會關系,就逐漸產生了一些行為准則和觀念,這就是道德。道德歸根到底是人們物質生產和交換關系的產物。

道德的獨立性和能動作用

恩格斯指出,道德觀念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產生以後,就會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而存在並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道德觀念與經濟、政治發展不總是相一致的。

另一方面,道德對經濟基礎乃至整個社會生活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就是道德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③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對道德是怎麼解釋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專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屬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3)馬克思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

④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主要內容是什麼

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職業道德觀則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者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聞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內涵十分豐富,它包括馬克思主義對新聞職業道德原則、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規范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

在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系列觀點和理念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基礎和核心,它是決定和統率其它內容的東西。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是無產階級各項事業的基本方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共產黨宣言》,第36-37頁,人民出版社)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共產黨人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而存在,而戰斗的。

毛澤東的表述則更加明確。他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591、592頁,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但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針,也包含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內容。

1991年1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這個准則後來又經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兩次修訂,成為全國新聞界共同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條例

這個准則規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六項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這六條准則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在政治、思想、業務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職業道德觀及其行為實踐的一種具體表述和體現。六條准則集中表述了一個核心思想:即新聞工作者必須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真理;必須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事實負責、對法律負責。它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在品質和作風方面的嚴格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當用它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回答時間:2007-7-2 11:46 |

我不是瞬弟弟

⑤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於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需要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⑥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什麼是道德賴以產生的樂觀條件

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是——社會關系的形成 。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特殊意識形態,(社會關系的形成 )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解析: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在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中,人類必然要發生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界限逐步明晰,各種利益關系更為凸顯,要求規范、協調或制約利益沖突的意識更為強烈,由此促進了人類道德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可以說,正是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調節各種關系特別是利益關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適應社會關系調節的需要而產生的。

⑦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最深層的本質是利益關系。道德與利益的真實關系,當然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但這種提法至少表明,道德本質上是要以人的現實社會關系為載體的。

要在人的各種現實社會關系中展開的,是要合理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現實社會關系的。因此,道德所涉及的人的自由問題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自由如何在現實社會關系中實現的問題,它主要不是一個觀念自由的問題,而是一個實在自由的問題。實在自由必然是受外物限制的自由,人要實現這些自由,首先要學會約束自己。

僅僅從一種工具價值的角度來講:

道德其實只不過是人們獲得其他諸多自由的必要條件,因為人若不尊重他人、不協調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他就很難實現自己的諸多願望和利益,在成熟的合作社會尤其如此。

其實,處理好人際利益關系的關鍵是學會兼顧別人的利益,也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實現形式具有某種普遍性。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道德的任務就是在個人獨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普遍利益的追求。這也就意味著,道德主體不僅要成為特殊的個體,而且要成為普遍的個體;不僅要實現個人的特殊利益,也要實現大家的普遍利益。

⑧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產生需要這么幾個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都統一於人的生產實踐。

⑨ 簡述馬克思道德觀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的起源、本質和作用的
基本觀點。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
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道德沒有強制性,它依靠社會輿論、人
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道德是在人類社會的一定的生產
方式中產生,受人們的經濟關系的制約,並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
化。道德具有歷史性。和原始社會所有制相適應的是原始社會的共同道
德,它以氏族成員之間平等互助的關系和對民族的整體責任感為其行為
的規范。在階級社會里,道德具有階級性,統一的共同道德分裂為階級的
道德。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相適應,剝削階級的道德成為各社會形態中占統
治地位的道德,其共同的道德信條是:「剝削有理」、「壓迫有理」、「人不為
己,天誅地滅」。與之相對立的是各社會的勞動者階級的道德,它們提倡勤
勞、勇敢、團結互助、反對剝削和壓迫。以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為行為准則
的資產階級道德是剝削階級道德的典型和最後一個歷史類型。以集體主
義為核心的無產階級道德即共產主義道德是勞動者道德的最高類型,它
根源於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和經濟條件,反映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
根本利益。
從總體看,道德具有歷史性和階級性,永恆的道德、超階級的道德是
沒有的。但是,為了保證人們之間的正常交往,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需要
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並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則,如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兒
童,尊敬長輩,講究衛生,反對流氓、盜竊行為等。盡管這些道德准則並非
道德中最本質的方面,而且在階級社會中也打上了階級的烙印,但畢竟起
著約束不同階級人們行為的作用。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一般說,剝削階
級的道德觀念為以後的剝削階級所繼承,而勞動人民的高尚品德則在勞
動人民中世代相傳。歷史上先進階級(包括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剝削階級)
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內容,也可為後來的勞動人民所批判改造而加以吸收,
並賦予新的階級內容。
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對經濟基礎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起著巨大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1)統治階級通過本階級的道德理論

和道德規范為其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作論證,批判不利於自己統治的言
論和行為;被統治階級則運用道德手段,呼籲為推翻與本階級利益根本對
立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統治而斗爭。道德成為階級斗爭的一種工具。(2)對
大量不觸犯法律的人們的態度和言行作出評價,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內調
整本階級內部人們的相互關系,消除本階級內部的矛盾,並對敵對階級施
加影響。道德對社會的發展,或起促進作用,或起阻礙作用。道德的社會作
用的性質,取決於它是否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取決於它所反映的經
濟基礎的性質,取決於它所服務的階級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⑩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馬克思的人生哲學開始於他對舊道德的批判。因為一切統治階級總是希望利用某種虛假的意識形態、編造的道德觀念來欺騙和蒙蔽其所統治的黎民百姓,用以達到征服普遍民眾的目的。

為此,在馬克思早期所發表的有關道德批判的文章中,全都充滿了對舊時代、舊制度、舊法權和舊道德的抨擊。他揭露了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偽自由、偽姿態、偽道德、偽法律,及其真正的心胸狹窄、狡黠奸詐、凶惡殘忍等。他認為正是這些偽舊的東西,把道德的基礎變成了統治人的工具。

此後,馬克思更是高舉批判的武器對整個舊世界展開激烈、全面地批判。比如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堅定地指出:共產主義者絕不鼓吹道德,因為道德是一種由經濟基礎和階級利益決定的意識形態。任何被社會廣泛接受的倫理觀念和道德信條都是由該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統治階級的切身利益決定的。因此全部現存的道德作用就是旨在加強統治者的權力,並使其既得利益合法化。生活在現實中的人總以為自己的道德觀念反映永恆真理,而實際上它們只反映和代表剝削階級或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權力。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的最大願望就是讓工人盡可能消耗生命力,使其成為直接增加自己主人財富的人。因此,現實社會的道德觀念給我們的只是一幅歪曲的圖畫、一種主觀虛構的規則,以及一些同科學相對立的無邊無際的空論。

馬克思的《資本論》,更是集中揭露了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導致的政治經濟危機,譴責了它帶來的利己主義、物質主義和剝削壓迫。

馬克思憎惡資本主義搞寡頭政治和經濟壟斷,使人墮落為機器的奴隸。他指出,正是作為一切罪惡根源的私有制刺激了人的貪欲,放任了人的本能,導致人的生產勞動和生活消費都發生嚴重異化和資本化,使人脫離了人類的本質。

在這里,工廠把工人變成活的工具;農場把農民變得彎腰駝背或四肢畸形。至於他們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片空虛,從而成為一種極端單調的生產力,這充分顯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人道和非道德。

為此,馬克思一生都是堅持反對別有用心者用「仁義道德」為資本主義或空想社會主義的所謂優越性進行辯護。因為這種神聖的辯護不科學,不現實。

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推崇的舊道德只是一種簡單、武斷的道德信條,是從道德概念自身引出的道德結論,用以裝飾或維護現存社會,而不是立足社會自身的矛盾和弊端對其進行否定與批判。結果,只能是一切被批判對象都依然如故,根本沒有任何觸動。

馬克思在論及道德理念時,很少使用諸如公正、權利、義務和責任等抽象的大字眼,主要使用一些直接與人自身相關的,如人性的、非人的、剝削、自由、奴役、依附、缺陷、缺點、殘酷、見利忘義、腐敗、賣淫、金錢關系、私利、專制、排斥、苦難、無能、非自願等。依此表明,他對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和資產階級剝削行為簡直是深惡痛絕。關於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給予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否定。

雖然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一經取得統治地位,就無情地斬斷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天然的和歷史形成的關系,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外,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外,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馬克思主張對現存社會中的一切都要進行無情地批判,堅持哲學應該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也應該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一切批判都是辯證的揚棄和革命的序曲,本質上都具有某種否定、超越、創新、開辟和進步的意義。批判舊道德,也就意味著在新的肯定和必然性中否定沒落、過時和陳舊的東西。

熱點內容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