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34:54

① 如何正確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堅持把這三者統一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實踐中,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核心在於堅持黨的領導。黨代表工人階級實施政治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當家作主,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這也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的基礎。人民利益的廣泛性,要求有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堅強的政治核心,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各種民主形式,領導、組織、支持人民掌握好國家權力,管理好國家、社會事務和各項事業。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我國民主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我們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同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證。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和根本利益。

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的事業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包括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建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歸根到底是推進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偉大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三大建設和改革既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形式,也是創造人類文明的基本實踐形式。充分發揚人民民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保證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國的實質,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關鍵是實現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的統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把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與轉變黨的執政方式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執政水平。

總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性,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優勢,是我們黨對國家事務實行領導的重要特點。只有堅持三者在實踐中的統一,才能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從事實上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

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③ 填空:實現法治國家的一個前提是 ()

實現法治國家的一個前提是具備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

法治國家被認為是「和內平與法律秩序容的守衛者」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是德國資產階級憲政運動的產物,其基本含義是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必須依照法律行使。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更加重視以法治方式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為廣大公民接受認同並遵循運用。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義務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統一,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能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念支撐。因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應大力加強包括權利義務、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在內的公民意識教育。

熱點內容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