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筆記
❶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讀書筆記
教 學 進 度 表
2010~20011學年度 第1學期
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授課老師: 余海燕 生物產業 學院 商檢、生物技術專業2010年級 1 班
周次 日期 周學時 講課內容、課時 實驗 討論、習題、見習、測驗、考試 備注
3 9.13
--9.17 4 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第一節適應人生新階段
第二節肩負歷史使命
第三節 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四節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和方法
討論題與思考題 書目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4 9.20--9.24 2 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第一節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第二節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第三節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思考題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5 9.27
--30 4 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第一節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第二節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第三節做忠誠的愛國者 讀書筆記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7 10.11
--10.15 4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第一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節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第三節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8 10.11--10.15 2 第四章 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
第一節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第二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思考題與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9 10.25--10.29 4 第四章 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
第三節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第四節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第五章 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
第一節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第二節公共生活的道德規范 第三節公共生活的法律規范 思考題與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0 11.1--11.5 2 第六章 培育職業精神 樹立家庭美德
第一節職業活動中道德與法律
第二節大學生擇業與創業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1 11.8--11.12 4
第六章 培育職業精神 樹立家庭美德
第三節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第七章 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
第一節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2 11.15--11.19 2 第七章 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
第二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第三節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3 11.22--11.26 4 第七章 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
第四節 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一節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4 11.29--12.3 2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二節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1)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5 12.6--12.10 4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二節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2) 思考題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6 12.13--12.17 2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三節 我國的程序法律制度(1) 思考題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17 12.20--12.24 4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
第三節 我國的程序法律制度(2) 思考題、案例分析 本期該課程為考查課程
❷ 探訪古代文明 道德與法治筆記
探訪古代文明道德與法治的筆記,就是說去一些古文遺跡去看一下
❸ 道德反思筆記
一、「一定要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希版望,能否健康成長關繫到民族未權來能否實現偉大復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處於第一位,但在實際的教育中,德早已成為一種擺設,成為教育的花瓶。我們的領導顯然已經認識到對未成年人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多次作重要指示或重要講話:「一定要重視對未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上級的領導說「一定要重視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下級的領導決不含糊,一樣對下級的下級作出重要指示或重要講話:「一定要重視對未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領導通常都是很忙的,作出重要指示或重要講話後,便投入到其他繁忙的工作中去了,至於如何開展對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則是下級的事情了,是下級的下級的事情了,是下級的下級的下級的事情了……9
❹ 六年級科學、品德筆記
小升初數學模擬測試題(一)
姓名 班級 學號 得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l、一個數的億位上是5、萬級和個級的最高位上也是5,其餘數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 ),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是( )。
2、0.375的小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單位。
3、6.596596……是( )循環小數,用簡便方法記作( ),把它保留兩位小數是( )。
4、 < < ,( )里可以填寫的最大整數是( )。
5、在l——20的自然數中,(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
6、甲數=2×3×5,乙數=2×3×3,甲數和乙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7、被減數、減數、差相加得1,差是減數的3倍,這個減法算式是( )。
8、已知4x+8=10,那麼2x+8=( )。
9、在括弧里填入>、<或=。
1小時30分( )1.3小時 1千米的 ( )7千米 。
10、一個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是35°,另一個銳角是( )。
11、一根長2米的直圓柱木料,橫著截去2分米,和原來比,剩下的圓柱體木料的表面積減少12.56平方分米,原來圓柱體木料的底面積是( )平方分米,體積是( )立方分米。
12、在含鹽率30%的鹽水中,加入3克鹽和7克水,這時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 )。
二、判斷題。對的在括弧內打「√」,錯的打「×」。(每題1分,共5分)
1、分數單位大的分數一定大於分數單位小的分數。( )
2、36和48的最大公約數是12,公約數是1、2、3、4、6、12。( )
3、一個乒乓球的重量約是3千克。( )
4、一個圓有無數條半徑,它們都相等。( )
5、比的前項乘以 ,比的後項除以2,比值縮小4倍。( )
三、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弧內。(每題2分,共10分)
1、兩個數相除,商50餘30,如果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數是( )。
(l)商5餘3 (2)商50餘3 (3)商5餘30 (4)商50餘30
2、4x+8錯寫成4(x+8),結果比原來( )。
(1)多4 (2)少4 (3)多24 (4)少24
3、在一幅地圖上,用2厘米表示實際距離9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1) (2) (3) (4)
4、一個長方體,長6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它的最小面的面積與表面積的比是( )。
(l)l:3 (2)1:6 (3)l:12 (4)l:24
5、甲數是840, ,乙數是多少?如果求乙數的算式是840÷(l+ ),那麼橫線上應補充的條件是( )。
(1)甲數比乙數多 (2)甲數比乙數少
(3)乙數比甲數多 (4)乙數比甲數少
四、計算題。(共35分)
1、直接寫出得數。(5分)
529+198= 992= 305-199= 2.05×4=
8×12.5%= 0.28÷= + ×0= =
0.68+ +0.32= ÷ +0.75×8=
2、用簡便方法計算。(6分)
25×1.25×32 (3.75+4.1+2.35)×9.8
3、計算。(l2分)
5400-2940÷28×27 (20.2×0.4+7.88)÷4.2
( )÷ + 10÷[ -( ÷ + )]
4、列式計算。(6分)
(l)0.6與2.25的積去除3.2與l.85的差,商是多少?
(2)一個數的 比30的25%多1.5,求這個數。
五、應用題。(30分)
1、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圓的周長相等,已知長方形的長是10厘米,寬是5.7厘米。圓的面積是多少?
2、三新村開展植樹造林活動,5人3天共植樹90棵,照這樣計算,30人3天共植樹多少棵?
3、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50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後沒有相遇還相距20千米,已知甲車每小時行6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4、王老師領取一筆1500元稿費,按規定扣除800元後要按20%繳納個人所得稅,王老師繳納個人所得稅後應領取多少元?
5、小明讀一本故事書,第一天讀了24頁,佔全書的 ,第二天讀了全書的37.5%,還剩多少頁沒有讀?
6、生產一批零件,甲每小時可做18個,乙單獨做要12小時完成。現在由甲乙二人合做,完成任務時,甲乙生產零件的數量之比是3:5,甲一共生產零件多少個?
附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1、550005000,55001萬;2、0.001,375;3、純,6. 9 ,6.60;4、3;5、2,9和15;6、6,90;7、略;8、9;9、>,=;10、55°;11、3.14,62.8;12、3:7;
二、判斷題:1、×;2、√;3、×;4、√;5、×;
三、選擇題:1、②;2、③;3、④;4、③;5、①;
四、計算題:
1、727,9801,106,8.2,1,0.04, , ;
2、1000,99.96;
3、2565,3.8,1 ,37.5;
4、(1)1;(2)12;
五、應用題
1、78.5平方厘米;
2、540棵;
3、55千米;
4、1360元
5、51頁;
6、135個。
❺ 求16篇200字的道德筆記
有句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我認為,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客觀的事實,也包含了一種消極的思想在裡面。雖然我們無法做到完美,但我們一定要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惟有此,我們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永不停止前進的腳步,不斷進步。
翻閱歷史,關羽完美嗎?千里走單騎,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多少戰績名垂青史,直到今天,人們仍以關羽的義氣相標榜,可也因大意失荊州成了他千古遺憾的一生瑕疵;諸葛亮完美嗎?忠誠不阿,智慧超群,見識卓越,羽扇綸巾的智士模樣傳唱千古,可也因「扶不起的劉阿斗」,終未完成振興漢室的志向,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劉邦完美嗎?任人唯賢,志向遠大,垓下一戰成千古帝王霸業,可起於亭長,出生寒微,少時無賴懶惰,是這位英雄的污點。他們都是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偉人,也不完美,但他們卻用自己赫赫的豐功偉績,從古至今,備受人們敬仰。可見,不完美不代表不成功。成功的人也並不是盡善盡美的人。關鍵在於他是否追求完美,走出過不完美的自我。
我們從小就提倡虛心求教,取長補短,但它之所以成為我們行為准則的原因卻是我們對完美的追求。發揚長處,彌補短處,傳承優秀的品質,發揚崇高的精神,致力於對人生完美的追求實是我們的理想。明白了這一點的人,便會「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勤奮學習,便會「三人行,必有我師」地虛心求教;便會「只要功夫到,鐵杵磨成針」地執著追求,這世界就會因一顆顆追求完美的心而高尚、崇高、美麗。
其實,完美並不是我們要求的目的,它只不過是人生一種無法企及的極高境界,我們追求它,就是為了完善自己,不斷地向著完美努力。我認為,只要你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你就是完美的。
有華而不實的東西,能讓人迷惑自己的眼睛;也有過於朴實,失去了自己絢麗的色彩,為人所輕視。但不管如何,人人都應該有一條屬於自己路。「秀」獨特的自己,追求完美的自己,讓我們共勉吧!
❻ 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學習筆記怎麼寫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通過此次學校組織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我把自己的學習心得簡單談談。
一、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尤其是黨員教師,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在假期系統的學習了《義務教育法》、《中華人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文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三、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黨員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並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准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加入到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中去,做一名「學習型」的優秀教師。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我們黨員的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不但是實現推進全中華民族素質的重大舉措,也進一步提高了加強行風建設的自覺性。
❼ 一篇關於道德的讀書筆記 字數2000左右
我從《陽光心態》中看到的是知足、感恩、樂觀開朗這樣一種心態,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它能讓人心境良好,人際關系正常,適應環境,力所能及改變環境,人格健康。具備陽光心態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親和,我們講和諧,不僅要力求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注重人的內心和諧。人的內心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高境界。」吳維庫博士提出的塑造陽光心態的理論,正是引導人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營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心理,樹立喜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個人內心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一把鑰匙。當今社會有種怪現象:我們的財富在增加,但滿意感在下降;我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但是快樂越來越少;我們溝通的工具越來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來越少;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誠的朋友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大,里邊的人越來越少;精美的房子越來越多,破碎的家庭也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但我們的視野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但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窄;我們渴望了解外星人,卻不想了解身邊的人;我們可以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但是享受的快樂越來越少;我們的支出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獲得在減少;我們的葯物在增加,但是我們的健康水平在下降;我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我們的道德水平在下降;我們的自由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空間在減少。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經濟條件不寬裕,沒有能力自己購買住房,長期野外工作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報,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最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持積極心態,心裡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工作順利,心情舒暢。如果總是想不開,越想越氣,自控能力減退,情緒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現反常現象。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大鬧一場,出言不遜,開口傷人,使你的人品大為降格,人際關系受損。更有甚者,乾脆連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辭職。事後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提出辭職,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是心態出了問題。心態出了問題,那就要調整好心態,好心情才能欣賞好風光。塑造健康的心態,塑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陽光心態,就是要讓朋友們建立積極的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生,釋放強勁的影響力。你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融化了也還是零度。要想溫暖別人,你內心要有熱;要想照亮別人,請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內心。怎樣照亮內心?點亮一盞心燈,塑造陽光心態。良好的心態能夠很好地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最後影響社會。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與財富、相貌、地位、權力沒多大關系。幸福由自己思想、心態而決定,我們的心可以造「快樂的天使」,也可以造「陰險的魔鬼」。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陰險,你就生活在「悲哀」里;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快樂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里。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醜陋的魔鬼,你就在製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快樂的天使就在製造「愉快」怎麼才能把別人變成快樂的天使呢?要學會感恩、欣賞、給予、寬容。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是從正面看問題,樂觀地對待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這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至關重要。因為,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用陽光心態享受生活,善於發現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要學會欣賞每個瞬間,要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用陽光心態享受生活,學會放下。該放下的放下,學會諒解、寬容。不原諒別人,等於給了別人持續傷害你的機會。要學會放下,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
一個人沒多大本事的時候,養自己;本事大了,養家人;本事再大了,造福社區;然後就是造福社會,這個人的生命就很有價值。所以金錢的價值在於使用,人的生命價值在於被需要。
心態是我們調控人生的控制塔。心態的不同導致人生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會有天壤之別。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心態是後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
生活因為熱愛而豐富多彩,生命因為信心而瑰麗明快,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為你唱歌,小草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留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因為快樂的心態會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碟機散心裡的陰雲,陽光會鋪滿每個角落。
願我們能帶著陽光心態,締造陽光般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由於你沒有具體指出讀了哪本關於道德的書,於是我擅自主張選擇了這本,希望您能接受】
❽ 道德讀書筆記
《老子》讀書筆記一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它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
《老子》一書,原著不過五千言,可以說,幾乎是一字就涵蓋一個觀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蓋有三玄三要的妙義。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來,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各說雜陳,見解不一,讀來似絲益棼之感。
老子被譽為道家的宗師,道教的教主。道家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人們每提及道家,則必說到老子,但多半亦僅僅說到老子而已,最多並稱「老莊」,其實道家的「大腕」,不止這一二人,南懷瑾先生經常與朋友說笑稱: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兒子-倪子(計然子,是范蠡的老師)、孫子(幫吳王闔閭擊破強楚)。事實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孫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的透徹清楚了,差不多對中國文化中的「治道」的精要,便可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值得注意的。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漣漪,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對這三家,南懷瑾先生經常用這樣的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各式各樣的日用品具備,隨時可以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我覺得南老先生的譬喻是恰當的,有其理由。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便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創建時期,都是如此。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最能代表黃老之學的道家思想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子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其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這個不只是指《莊子》的內七篇而已,事實上,幾千年來,歷代所偷偷運用莊子的學術,都取《外篇》和《雜篇》中的精華。因此,真正把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發揮的光輝燦爛的,亦就是道家的老莊之學,尤其是《莊子》的《外篇》與《雜篇》部分最多。
清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不超過古人的范圍,又何必多再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紀曉嵐對道家的學術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老子的精神之一――「謙德「。《老子》中說:」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的三件法寶。漢文帝的一生,就實踐了老子的這三件法寶。參謀長宋昌的公事私事-老子之道無私的反面運用。劉恆接過玉璽卻說保管,這就是黃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謙虛是謙虛,該要得還是要。在個人修養方面,運用黃老之道立身處世,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另一個就是莊子在《讓王篇》中說得:「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這就是老莊的基本原則,了解這些,才能深入地研究老莊之道。
南老先生曾經下過這么一個結論:中國自唐宋以後,以儒、釋、道三家的哲學,作為文化的主流。在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於出世的,雖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張入世,普救眾生,但出家學道、修道的人,本身還是偏重於出世。而且佛家的學問,從心理入手,然後進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學問,又以孔孟之學為其歸趨,則是偏重於入世的,像《大學》、《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從倫理入手,然後進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學問,老莊之道就更加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個人,跨了門檻站在那裡,一隻腳在門里,一隻腳在門外,讓人無法去猜其出入,所以道家的學問,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個人的養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了解這些精神,欲懂得老莊的運用之道,在「用」上發揮老莊的哲學,那麼必須先讀莊子的《天下篇》和《讓王篇》。老子是主張用陰、用柔。但是,不要忘記,他和我們固有的文化,遠古的源流——陰陽五行與《易經》諸子等系統,是同一個來源的。陰與陽,是一體的兩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與反面的不同而已,無論用陰用陽,都要活用。換言之,要用活的,不用死的。所謂用陰柔,即不用剛強,不是勉強而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順勢而來的。因此亦可以說,他是用順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過去以文字表達意義的方法,常用「陰」字來表達「順道」。正如《周易》的「坤卦」,代表「陰」的「順道」。因此南老讓研究老莊的學術之人,不要誤會老莊是陰謀之術,是有道理的,我們必須深刻了解到這一點。
CH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徽。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話,真有一語中具備三玄門,一玄門具備三要義的深不可測。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後語中又附帶說明,在不得已的表達中,提出了一個「道」字;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其次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系,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在形而下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道體。但是如果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再反復說明有無之間互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