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點評

道德經點評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47:09

Ⅰ 《道德經》《墨子》《論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莊子》等等書籍的簡要評價和重點!

對《道德經》的評價 《道德經》作為一部文約,義豐,歷來被學人們稱為「哲理詩」,從深層次對社會、人生等問題深入思考,而且無論古代還是當代,不論中國還是國外,都是影響巨大的哲學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卻不見其蹤影,這可說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遺憾! 《道德經》中提倡的「無為」思想、「不爭」的思想,對於遏制時下名利泛濫的現象是頗有意義的!《道德經》中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對提高個人素質修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經》中的辯證思想、精闢的比喻更是叫人嘆為觀止。 《道德經》中涉及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對於高中生來講,能品味如此廣博的精神食糧,確實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道德經》博大精深,實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對《道德經》的點評未有定論,然而未有定論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課文!因為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文學鑒賞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據學者研究,老子原著並無分章,後世分章純屬多餘 《墨子》一書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對他的言行記錄,也有一部分是後學者著作。 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和「非攻」,另外主張「尚賢」、「節用」、「節葬」、「非樂」。 《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對客觀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實論證,注意實際效用;以邏輯嚴密著稱。 《論語》主要是記述孔子言談行事的一部書。它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於戰國初編纂成書。 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講「仁」和「禮」。 《論語》散文的突出特點:吸收和靈活運用大量口語虛詞,使說話人的語氣、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現,且語言洗練、含蘊豐富,風格明快。 《莊子》一書中《內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出於門人和後學者之手。全書思想相同,風格一致。 莊子的自然哲學、人生哲學和理想境界。 《莊子》散文藝術;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詞彙豐富,描寫聲形畢肖;善於運用寓言故事說明道理。 評價孫子兵法: 目前,將孫子兵法與商戰相結合的著作越來越多,而很多人忽視了對原文的通讀。 合諸子百家之長啟迪企業經營管理、對個人快速成長都非常有用,啟智慧之法門,取古今之東西;吸天地之靈氣,融兵法之精髓;成卓越之精英,創商戰之輝煌的一番超值享受。 在當今社會,尤其是一個中國人,應該把孫子兵法作為基本的一項修煉,這是競爭環境所必需的,一點兵法都不懂,很難成大事。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Ⅱ 道德經點評

雖然你只需要隨便點評一句道德經就行了,我還是把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的內容和你解釋一遍吧。 第四十四章的原文是這樣的: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段話的意譯就是:名位和自身存在價值相比哪個值得愛惜?自身存在價值和身外財貨相比哪個更重要?得到名位財貨與喪失自身存在價值相比哪個有害?過分貪求名位必耗費大量心神,過多積藏財貨必招致重大禍害。所以,知道適度的滿足就不會招致屈辱,知道適度而止就不會招致危殆,知足知止則自身可長生久安,國家可長治久安。 最後對於這一章的點評是:本章主要講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即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老子提出:名與身相比,身與貨相比,哪個重要?此處的「身」不僅指身體或生命,它還包括自身存在價值、人格尊嚴等含義。老子縱觀古今,多少人在名利擾攘中喪失自我而成為外物(名利財貨)的奴隸。他喚醒人們從外物的奴役中醒悟過來,找回自我,做一個真正的人。老子又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過分追求名位必大耗心神,大量積累財貨必招致重大禍害。此乃警世之語。環顧世間,折騰於名利圈中,喪失自我而不能擺脫者,豈非大有人在。此即所謂「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說:「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此言正可為本句之注。此處說「甚愛」、「多藏」,是指過分的、貪得無厭的慾望,並非否定人的正常慾望。老子深知外物對人的生存之不可缺,所以他用比較之詞來說明兩者孰輕孰重,而不是絕對地拒斥外物。他只是告誡世人,追求外物要適度。適度,就是符合自然規律(即道的規律)。甚愛,多藏,是對外物的過度追求。過度追求,就是違背自然規律,不符合道的原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此為本章結語。老子告誡人們,要從過分醉心名利中醒悟過來,在名利面前要知足知止。這番話主要是針對當時侯王公卿士大夫等統治階層爭權奪利、貪得無厭、相互傾軌的社會現實發出的質問和批判。這是哲人老子對當時人生、社會、政治的深入體察和反思之後得出的極具哲理之言,具有普遍意義,對於一般人也是適用的。凡事皆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超過自然規律允許的「度」,必將以災難和失敗告終。在人們追逐名利的紛紛擾擾中,因不知足不知止而傷身害命者,豈非大有人在?在人類向自然界索取中,因不知足不知止破壞生態平衡而引發的災難,豈非歷歷在目?知足知止,是針對人的慾望無限擴展說的。意思是要把慾望節制在一個適宜的程度上,即合於自然規律的范圍內,並非要人消除合理欲求。至於有人把老子這句話理解為消極保守,不求進取,那是對老子原意的誤解。知足知止,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而且是涉及個人與他人。個人呢與自然界的關系的問題。知道適度而足而止,不貪不爭,則人與人,國與國,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兩不相傷。老子的道德經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體悟的地方,以上這些僅是一例。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Ⅲ 《道德經》《墨子》《論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莊子》等等書籍的簡要評價和重點!

對《道德經》的評價《道德經》作為一部文約,義豐,歷來被學人們稱為「哲理詩」,從深層次對社會、人生等問題深入思考,而且無論古代還是當代,不論中國還是國外,都是影響巨大的哲學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卻不見其蹤影,這可說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遺憾!《道德經》中提倡的「無為」思想、「不爭」的思想,對於遏制時下名利泛濫的現象是頗有意義的!《道德經》中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對提高個人素質修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經》中的辯證思想、精闢的比喻更是叫人嘆為觀止。《道德經》中涉及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對於高中生來講,能品味如此廣博的精神食糧,確實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道德經》博大精深,實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對《道德經》的點評未有定論,然而未有定論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課文!因為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文學鑒賞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另據學者研究,老子原著並無分章,後世分章純屬多餘 《墨子》一書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對他的言行記錄,也有一部分是後學者著作。 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愛」和「非攻」,另外主張「尚賢」、「節用」、「節葬」、「非樂」。 《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對客觀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實論證,注意實際效用;以邏輯嚴密著稱。 《論語》主要是記述孔子言談行事的一部書。它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於戰國初編纂成書。 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講「仁」和「禮」。 《論語》散文的突出特點:吸收和靈活運用大量口語虛詞,使說話人的語氣、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現,且語言洗練、含蘊豐富,風格明快。 《莊子》一書中《內篇》是莊子自著,《外篇》《雜篇》出於門人和後學者之手。全書思想相同,風格一致。 莊子的自然哲學、人生哲學和理想境界。 《莊子》散文藝術;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詞彙豐富,描寫聲形畢肖;善於運用寓言故事說明道理。 評價孫子兵法: 目前,將孫子兵法與商戰相結合的著作越來越多,而很多人忽視了對原文的通讀。合諸子百家之長啟迪企業經營管理、對個人快速成長都非常有用,啟智慧之法門,取古今之東西;吸天地之靈氣,融兵法之精髓;成卓越之精英,創商戰之輝煌的一番超值享受。在當今社會,尤其是一個中國人,應該把孫子兵法作為基本的一項修煉,這是競爭環境所必需的,一點兵法都不懂,很難成大事。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Ⅳ 世界名人如何評價《道德經》

《道德經》在國外: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出版第一多的是聖經、第二多的是道德經,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財富!20世紀,人類在科學技術和物質財富上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造成了環境破壞、價值迷惘和心靈污染三大危機。面對這些社會危機,西方人開始從東方道學中尋求哲學智慧,以解決現實問題。
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評述老子《道德經》時指出:「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學「對西方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為《道德經》「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德國人尤利斯噶爾指出:「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代的都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認為《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美國學者蒲克明預言未來「《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視、如此高的評價,因為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最系統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學」。
在政治上,不少國家的領導人都指出,要想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必須善於從老子《道德經》中去尋找政治智慧。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大聲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美國前總統里根援引《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名言,以尋求其治國理念和方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建議全世界「遵循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誨,來應對世界金融危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極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經》,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名言,努力將這種不朽的哲學智慧應用到聯合國工作中。
在經濟上,要解決現代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從《道德經》中尋找發展經濟的哲學智慧。英國哲學家克拉克認為「現代經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在世界范圍內,已悄然地出現了一個經濟文化群體「道商」。所謂「道商」,就是以道學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商人。法國阿爾斯通總裁安南·博格先生聲稱:「在中國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擔任財富五百強公司高級執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經》尊為新世紀的商業理論。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道家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的觀點,就是他的自發秩序理論的經典表述。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根據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的思想,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美國GE公司前總裁傑克·韋爾奇依據老子的「為道日損」的思想,提倡「無為式」的「簡單的管理」。
在科技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汲取靈感。英國科學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思想啟示下,提出了「宇宙創生於無」的理論。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的「質朴性原理」,與老子所謂「道」的質朴性是不謀而合的。美籍華人李政道發現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與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處。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提出「自然農法」,並稱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這一偉大命題的啟發下提出來的。

熱點內容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