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語中的道德修養

論語中的道德修養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48:52

Ⅰ 論語中表現人生學習和道德修養的句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抄乎?(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修身做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修身做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哲理)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習方法)

Ⅱ 論語中有關品德修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名句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由,誨女知之乎!知內之為知之,不知容為不知,是知也(學習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罕》) (修養

Ⅲ 在論語12章中孔子對道德修養的論述,用原文回答

《論語十二章》中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主要有這樣一些,「人不知而不慍」;曾子版曰「吾日三省吾身:權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等。其中人不知而不慍,一日三省吾,是較高的道德修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說的其實是道德底線,咱們應當做到。

Ⅳ 論語中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從《論語十二章》選取的內容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話好像比較符合您的問題.

Ⅳ 論語十二章里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道德修養句子的分類分別是什麼

1、學習方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習態度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道德修養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Ⅵ 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道德修養有哪些主張,並聯系實際談一談

問題四: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專思想品德修養,請具體分屬析。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修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Ⅶ 論語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

則中論述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課文《論語》十則中論述道德修養的句子是?5 滿意答案行止 12級2009-10-19 應該是:人不知而不慍(yù...
wenwen.sogou.com

Ⅷ 論語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修養的句子是

這類的句子比較多,常見的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回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答?傳不習乎?」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其餘還有「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三變」之類的,論語中的仁德修養俯拾皆是,不勝枚舉,百讀不厭,值得多讀。

Ⅸ 論語十二章中有關道德修養的論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之後時常去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2、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

道德修養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作為一個快踏入社會的群體,理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



(9)論語中的道德修養擴展閱讀

中國先秦時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視道德修養,以後經過歷代思想家的繼承發揮和不斷完善,形成了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自成體系、獨具特色的道德修養理論。

這一理論把個人的道德修養同齊家、治國、平天下(見修齊治平)結合起來,認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一切都要從修養個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齊家,然後才能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曾說,他最擔憂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視自己品德的修養,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理論,並強調「內省」的修養功夫,要求他的學生曾參每日「三省」自身。

孟子進而指出,人們經過堅持不懈、誠心誠意的修養,就可以產生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達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宋明時期的理學家們繼承和發展了先秦以來儒家的道德修養理論,尤其在修養方法上強調「居敬窮理」和「省察克治」。

Ⅹ 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個人道德修養的句子是

一、言必信 ,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二、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三、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六、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衛靈公》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熱點內容
聘用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1 14:23:18 瀏覽:609
江蘇勞動法立法權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684
新婚姻法24條廢除了嗎 發布:2025-02-01 12:01:25 瀏覽:169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