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範頒獎詞
❶ 觀《感動中國》獲獎人物——吳孟超有感
孟佩傑在幫養母洗腳孟佩傑,女,漢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團員,獲得2011感動中國人物。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癱瘓在床的養母,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傑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範。 中文名: 孟佩傑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日期: 1991年11月 職業: 學生 畢業院校: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主要成就: 2010年臨汾市十佳道德模範 2011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2011感動中國人物 目錄 人物事跡養母照顧了她三年,她要照顧養母一輩子 「我只不過是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樂觀生活,無懼磨難 最新動向 社會評價感動中國頒獎詞 人物事跡 養母照顧了她三年,她要照顧養母一輩子 「我只不過是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樂觀生活,無懼磨難 最新動向 社會評價 感動中國頒獎詞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事跡 「最美的女孩」孟佩傑(5張)養母照顧了她三年,她要照顧養母一輩子 出生於1991年的孟佩傑是山西臨汾隰縣人,有著不幸的童年。5歲,生父因車禍去世,生母無奈將女孩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歲的孟佩傑由劉芳英照顧,三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不久後,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 從此,孟佩傑日復一日照料養母劉芳英,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 孟佩傑 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 這個「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網路上傳播感動了眾多網民。在臨汾當地論壇上,網民們紛紛為她「蓋樓」祝福,稱她為「臨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網民寫道:「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運前,我們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態度」。 網民「與同」在為孟佩傑寫的詩《致最美女孩》中這樣寫道:「……他們說你是一個柔弱的女孩,有著瘦削卻有力的肩。年少的你,是母親的手,是母親的腿,是母親頭上的那片天。他們說那間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愛環繞在裡面。年少的你,是黑夜裡母親床前的那盞燈,是寒風中母親心頭的那份暖……」 8歲的孟佩傑從此承擔起了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倆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孟佩傑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劉芳英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為全身塗抹三種褥瘡葯膏…… 「那時候,她人還沒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飯,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從沒喊過疼。」劉芳英說,「一開始她分不清各種蔬菜,就自己編口訣『長長的青蔥圓圓的蒜,扁扁的豆角綠油油……』;有時家裡沒錢了,她就自己出門去找街坊鄰居借。」轉眼間12年過去了。 劉芳英說:「12年來,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幫我穿衣服、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放學,回家做飯、喂飯,給我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換洗床單、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課;放學回來,匆匆趕回家做晚飯、做家務,服侍我睡覺。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點以後,然後她才歇下來做自己的功課。」 劉芳英「很慶幸」當年收養了孟佩傑:「當時想收養孩子,但又覺得與5歲的孩子不易培養感情,後來經不住孩子生母的一再請求,決定收養她,沒想到這成了我一輩子最正確的決定。」說起往事,說起12年來孟佩傑遭的罪,劉芳英泣不成聲:「我照顧了她三年,她卻要照顧我一輩子,我下輩子還給她做母親,我一定報答她。」 「我只不過是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孟佩傑在為養母劉芳英做康復運動 12年間,孟佩傑身上發生了無數令人動容的「小故事」。 孟佩傑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楊姣姣告訴「中國網事」記者,從中學到大學,孟佩傑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麼時候都是小跑著,一路小跑著去上學,一路小跑著回家照顧養母,經常跑得氣喘吁吁,面紅耳赤。「孟佩傑媽媽病倒後,又要生活又要治病,為補貼家用,她一有時間就上街幫人發傳單,原來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曬成了『黑姑娘』。」 照料養母生活起居是孟佩傑每天耗時最長的「必修課」。劉芳英癱瘓後大小便失禁,為了盡可能避免弄臟床單被褥,孟佩傑就在褥子上鋪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鋪上床單。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褲、床單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另一項必做的「功課」是幫助養母做康復訓練。去年,臨汾一家醫院聽聞孟佩傑感人故事後,將劉芳英接入醫院免費治療。為配合醫院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鍾……長年癱瘓在床的養母排便困難時,孟佩傑就用手指幫她一點點地摳出來。 從不亂花錢的孟佩傑,對自己很小氣,對養母卻很大方。她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給劉芳英買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親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舊衣服。在其他同齡女孩紛紛開始化妝打扮的時候,孟佩傑梳著最簡單的學生頭,把有限的錢都用在了日常開支和養母身上。「我少買件衣服,少吃頓好飯,媽媽就能多買些好葯,少遭點罪。」 一次同學過生日請吃飯,孟佩傑捨不得喝飲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裝起來,找了個借口提前離開,急匆匆地跑回家給養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傑冒著酷暑在街上發廣告傳單,掙了1300多元錢,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養母愛吃的紅燒肉和豬頭肉回家,看著冒著熱氣的肉和變得黑黑瘦瘦的女兒,劉芳英淚流滿面;孟佩傑偶爾會買雞腿給養母改善伙食,自己卻從來不肯吃一口,還說:「挨著雞屁股呢,我不喜歡吃。」 說起這些年的不易,孟佩傑不覺得有特別之處。她說:「我只不過是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❷ 誰知道中國60周年英雄人物,道德模範的事跡( ⊙ o ⊙ )啊!找到了將萬分感謝
NO.2004-1. 牛玉儒:勤勤懇懇,鞠躬盡瘁,被稱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榜樣
【主要事跡】牛玉儒生前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書記,2004年8月因病逝世。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牛玉儒吃住在辦公室,搶時間建成了佔地500畝、480個病房、800張病床的SARS救治中心,為呼市非典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交出了老百姓滿意的答卷。
【頒獎詞】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負著草原人的幸福上路,這幸福是他的給養,也是他的方向。風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業業地遵循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祖訓。為官一任,他給我們留下激情燃燒的背影,讓精神穿越時代常青。他讓活著的人肅然起敬;他讓天空成為雄鷹的故鄉!
NO.2004-2.劉翔:雅典奧運會上,用風一樣的速度向世界展示中國,並重新書寫中國田徑史的運動員
【主要事跡】相信所有的中國人都無法忘記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帶給我們的驚喜:他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誰說我們中國人不行,我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奧運會冠軍!」「追風少年」的豪邁氣概令每一個中國人動容。
【頒獎詞】12秒91,他實現了一次偉大的跨越,100年來的記錄成了身後的歷史,十重欄桿不再是東方人的障礙,因為中國有劉翔,亞洲有劉翔!這個風一樣的年輕人,他不斷超越,永不言敗,代表著一個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國旗,一躍站在世界面前。
NO.2004-3.任長霞:連破積年大案,以一身正氣鎮住邪惡的「女神警」
【主要事跡】「我認為警察就是我的天職,為自己所執著追求的事業而獻身,值!」2004年,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的事跡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境界,感受到了另一種情懷,領略到了一種真正的博大。來登封短短幾年的時間,這位剛毅的女公安局長帶領警員破獲了一批沉積多年的案件。她在自己的崗位上護佑著人民的安康。
【頒獎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裡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NO.2004-4.明正彬:出生入死卧底偵察,給毒品犯罪以沉重打擊的緝毒英雄
【主要事跡】他是一位在公安機關緝毒禁毒戰線上立下赫赫戰功的楷模,十幾年來親自偵破和指揮偵破各類販毒案件14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繳獲海洛因等毒品3500多公斤。境外毒梟對明正彬恨之入骨,曾組織暗殺未成,後又懸賞500萬元買他的人頭。毒販還曾在夜晚向他的住宅投擲自製汽油燃燒彈。
【頒獎詞】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夠奪人心魄,是因為那是鐵與血的交響。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販子面前,他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而毒販子在他手下,過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為有他和他的戰友,我們才能享受陽光的燦爛。
NO.2004-5.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
【主要事跡】 2004年4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授予以色列「2004年度沃爾夫農業獎」。同年10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糧食獎國際專題研討會上,袁隆平被授予「世界糧食獎」,這是國際上在農業方面的最高榮譽。袁隆平使水稻產量在一個世紀中增加了2倍,養活了數以千萬計的人口。
【頒獎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NO.2004-6:徐本禹:甘受清貧,在貴州深山小學任教的青年志願者
【主要事跡】22歲的大學畢業生徐本禹在貴州貧困山村支教,他的義舉廣受贊揚,並帶動了眾多志願者。一次與基層官員的談話,改變了徐本禹長期以來的固有想法,他認為志願者除了單純支教,更應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品牌效應」為當地的招商引資,脫貧致富發揮作用。現在已經有13個國家的熱心人通過網路了解到徐本禹的支教事跡,並要求資助貴州小學的貧困學生。
【頒獎詞】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NO.2004-7.田世國:捐賢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主要事跡】2004年9月30日,上海中山醫院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手術:山東漢子田世國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身患尿毒症的母親。為了讓母親順利完成手術,田世國還精心設計了一個「騙局」,老母親至今都不知道捐腎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頒獎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NO.2004-8.梁萬俊:在危急關頭沉著冷靜,創造飛行奇跡的空軍試飛員
【主要事跡】2004年7月1日,一架新型飛機正在執行試飛任務。當飛機升至12000米、距離本場70公里時,突然燃油漏光、發動機空中停車!試飛員梁萬俊憑著高超精湛的飛行技術,果斷駕機空滑返場,終於迫降成功,創造了在國內外航空史上無動力迫降本場成功的奇跡。
【頒獎詞】鷹是天空中最嫻熟的飛行家,但是他卻有比鷹還要優秀的飛行技能。萬米高空之上,數險並發之際,他從容鎮靜,瞬間的選擇註定了這次飛行像彩虹一樣輝煌。生死八分,驚天一落,他創造了奇跡!為你驕傲!中國軍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NO.2004-9.孫必干:臨危受命,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成功解救中國人質的外交官
【主要事跡】2003年5月,美國對伊主要戰事結束,中國決定派出復館小組赴伊開展工作。已退休半年的孫必干大使臨危受命,前往艱苦戰亂的伊拉克。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帶領復館小組經受住了戰火紛飛、治安混亂、貧鈾彈污染的嚴峻考驗,積極開展工作,與伊拉克政府建立聯系。2004年4月,7名中國勞工在伊被劫持。在孫必干大使的指揮下,復館小組多方營救,終於使綁匪在23小時之後釋放了中國人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禍福趨避之。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這正是新一代外交人的寫照。
【頒獎詞】他於花甲之年臨危受命,遠離故土只為續寫使命傳奇。為了達成和平,他游刃於戰火之間,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邊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2004年,這個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後,是讓他驕傲的祖國。
❸ 「誠信老爹」吳乃宜,1天痛失3子,欠債60萬,結果怎樣了
「誠信乃立身之道,為人之本。」
「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衰退」。
這句話的意義是:假如一個人沒有誠信,便失去了為人之本,無法立足於社會;要是一個企業沒有誠信就無法得到更好的開展;假如一個國度沒有誠信,又怎樣會興隆興旺、長治久安呢?
從古至今,誠信便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從古代的曾子殺豬、商鞅立木為信、再到近代的若禪燒畫,無不表現誠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以至有的人為了一句承諾,會付出一生的精神去完成,比方今天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
01打動溫州十大人物——吳乃宜
吳乃宜,1929年出生在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的一個普通鄉村家庭。四年的時間里,他為本人死去的兒子堅持還債四十餘萬。
他用一個農民最質朴的方式,詮釋了「誠信」一詞的含義;他用4年的時間,勒緊褲腰還款40餘萬;他被中選為2010年打動溫州十大人物之一,人們親切地送他外號「誠信老爹」。
吳乃宜老人用他的終身,為眾人做了典範。
一個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取決於本人內心的抉擇。不管在什麼時分,據守誠信都是立足於社會的根基。每個人的終身都不可能是好事多磨,我們需求在磨練中有屬於本人的信心。固然不求對社會做出奉獻,但也問心有愧。
吳乃宜老人固然分開了這個世界,但他身上的優秀質量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❹ 劉傳健感動中國頒獎詞是什麼
頒獎辭:儀表失靈你越發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 別問這是怎麼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後都隱藏著堅守和執著。
人物事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 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這是一種極端而罕見的險情。生死關頭,劉傳健果斷應對 ,帶領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4)全國道德模範頒獎詞擴展閱讀:
2018年5月14日,劉傳健駕駛3U8633航班 由重慶飛往拉薩的途中,擋風玻璃突然爆裂,最後緊急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
2018年10月,入選中央宣傳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共同開展的「最美退役軍人」20名候選人之一。2018年11月10日,獲頒「最美退役軍人」證書。
2018年12月,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決定授予劉傳健同志「最美退役軍人」稱號。2018年12月20日,英雄機長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❺ 袁隆平的主要貢獻和事跡(200字左右)
關鍵詞
偶然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現在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麼學農,為什麼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於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麼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後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因為兒時的這個願望,高中畢業後,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擇,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關鍵詞
實驗田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說過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這當然也是他真實的生活寫照。
袁隆平的第一塊實驗田在安江農校,在該校的中古盤7號田內。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與助手們小心翼翼地插入這塊田中。然而,18天後的夜裡,這些不育秧苗被全部拔除,不知何人所為。
為了加速繁殖不育秧苗,袁隆平把目光投向了日照時間更長,氣溫更適宜的南方。廣東、海南、福建……不少適於耕種雜交水稻的地方都開辟了他的實驗田,田埂上、小路間都留下了袁隆平的足跡。
1979年5月,美國著名的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訪華,農業部種子公司送給他1.5公斤雜交水稻。威爾其帶回國,當年就試種,立即獲得增產。到2005年,美國耕種雜交水稻80萬畝,平均畝產超過600公斤,比當地良種增產25%—35%以上。
在越南,到2005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而在菲律賓、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厄瓜多、幾內亞等一些國家,均已開始試種雜交水稻。
但袁隆平仍然很「貪心」,他想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台灣。
從研究雜交水稻至今,袁隆平在實驗田裡究竟花費了多長時間,恐怕誰也沒有統計過。
袁隆平的第一位助手——湖南省農科院高級研究員尹華奇,從1966年開始跟隨袁隆平,至今已逾41年。他向記者推算:袁老師從上個世紀1960年代至今,應該至少幹了90年的活。為什麼如此說呢?老尹解釋:按照湖南的水稻生長規律,一年只干半年活。而袁老師同時把實驗田設到了南方各地,所以袁老師一年至少幹了兩年以上的活。
關鍵詞
野敗
所謂「野敗」,全稱是「花粉敗育野生稻」,它是一株野生稻。
這株野生稻是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發現的,地點在海南南紅農場附近的沼澤里。
1970年11月23日上午,這兩人在這片沼澤里發現了一片野生稻。在觀察中,兩人發現了3個雄花異常的野生稻穗,顯然是由一粒種子發育而成。經袁隆平確定,這確是一株雄花敗育的野生稻。大家都興奮不已。
原來,上個世紀50年代的經典理論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沒有雜種優勢。」但袁隆平卻始終向權威挑戰,堅信水稻的雜種優勢,走向了對雜交水稻的摸索之路。
當時三系雜交稻的理論已經成型,缺乏的是實際中的配套。所謂「三系」,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而要達到三系配套的目的,就必須解決第一代雜交種子這個難題。三系中,保持系、恢復系在尋常水稻品種中可以找到,但雄性不育系的種子卻難以尋到。
現在,終於找到了它,就像焦慮的周瑜等來了東風,師徒3人怎不歡欣鼓舞呢?1972年,我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二九南1號」出世了。第二年,三系配套全面成功。1976年,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產量比常規稻增產20%,袁隆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雜種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人。
1995年,在三系水稻基礎上,兩系水稻研究成功。
兩年後,67歲的袁隆平又發起了向超級稻的進攻,目前畝產已超過800公斤。
關鍵詞
院士
今年4月29日,袁隆平在華盛頓接受了美國科學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稱號。在評選中袁隆平是獲全票通過的。在現場他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吃飯問題……」頗具份量的頒獎詞,出自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之口。
美國科學院是公認的最權威學術機構,能夠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袁隆平,卻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數次失之交臂。
1991年5月,湖南省政府鄭重推薦袁隆平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候選人,但這年新增的34位生物學部委員中,卻沒有袁隆平的名字。次年,湖南省政府再次申報推薦,袁隆平依然名落孫山。1992年,湖南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的榮譽稱號。
1995年,經湖南省政府再次推薦,袁隆平終於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多人為袁隆平抱不平。處在漩渦中的袁隆平卻神情淡定:「我研究雜交水稻不是為了當院士,而是為了老百姓有飯吃。」
關鍵詞
秋水伊人
《秋水伊人》是音樂家賀綠汀留下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末的一個傍晚,袁隆平在安江農校的校園里拉起了小提琴,忘情地演繹著這首名曲。
這時,近旁響起一個女孩的和唱:「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倩影……」歌聲清脆。袁隆平扭頭一看,見歌者是他的學生鄧則。此時,鄧則也正用明亮的眼睛望著他,好像在問,老師為何這么憂郁啊?袁隆平不由心中一動。鄧則是來看老師的。
當時,袁隆平正處在感情的低谷中,突然,時常有這么一位端莊大方的女孩陪著說話解悶,心情自然開朗不少。漸漸的,鄧則在袁隆平心中份量愈來愈重,仿若就是他尋覓和等待的「秋水伊人」。
一晃數年過去了,鄧則也已走上了工作崗位。
一天,鄧則收到了袁隆平寫的一首小詩:茫茫蒼穹/漫漫歲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牽上/一隻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風苦雨/覓盡南北東西/驀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
原來這是一封示愛詩。匆匆讀完,鄧則不由心跳加速。其實她也早已芳心暗許,從此兩人開始了約會。
1964年正月,一個簡單的儀式後,兩人走到了一起。婚後,同是農校畢業的妻子對袁隆平幫助很大。田間里,妻子與他一起尋找秧苗材料,而孝敬老人、撫養孩子這些家事袁隆平也基本上丟給了妻子,很少理會。每次與人談起妻子,袁隆平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銀婚紀念日那天,袁隆平特意讓妻子穿上婚紗,拍了一張婚紗照作為紀念。面對鏡頭,看著妻子那嬌羞的面龐,袁隆平幸福地笑了。
關鍵詞
唯實
唯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說假話,只做真事。這是袁隆平為人的一貫鮮明風格。
1992年,一家媒體在頭版刊登了一篇座談紀要,發表了一些人的看法,大肆貶低雜交水稻,說雜交水稻是「三不稻」,即「米不養人,糠不養豬,草不養牛」。
這下袁隆平火了:自己當不當院士無所謂,但雜交水稻的清譽卻不容詆毀。袁隆平立即以讀者名義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信,標題為《雜交稻既能高產又能優質》,用鐵一般的事實描述了雜交水稻的現狀和美好的前景。當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這篇簡訊。
除了對科研的態度袁隆平一絲不苟,在生活細節上,袁隆平也是很「較真」的。
1995年10月,袁隆平喜獲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糧食安全保障」獎,載譽回到長沙,在黃花機場受到熱烈歡迎。歡迎儀式快結束時,一位領導才匆匆趕來,領導的隨同人員向袁隆平提議:再要電視台補拍一個袁和該領導從機場內一同走出的鏡頭。袁隆平一擺手:「這不行,違反了真實性!」其乾脆的回答,使這位領導和隨同人員頗顯尷尬。
袁隆平的求實態度也讓許多記者折服。他數次向前來采訪的記者強調:科學的報道不要組織,不要「擺拍」,不要弄虛作假,一定要像我們搞科學的一樣實事求是。
在湘院士談袁隆平:他乘飛機從來只坐普通艙
紅網5月24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李柯夫)「袁隆平院士既是科研的偉人,又是生活上的普通人!」前天,在省科技界學習袁隆平院士先進事跡座談會上,與會的在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省會各相關單位專家學者一起暢談隆平精神。中國科學院院士、省政協副主席姚守拙出席會議。
姚守拙回憶起他和袁隆平打交道時的點點滴滴:「有一年,我坐飛機去北京,當時是坐在飛機上的普通艙,無意中發現袁隆平也坐在普通艙,便問:『袁院士,你怎麼也坐普通艙?』袁院士回答,他從來都是坐普通艙。」按照有關規定,袁院士和姚守拙完全有資格坐頭等艙,但兩人都選擇坐普通艙。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主席何繼善表示:「袁隆平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甘於奉獻,與當前在學術界出現的浮躁、學術水分等風氣有著天淵之別。」何繼善說:「現在對歌星、影星宣傳得比較多,袁隆平這樣的科學界的『超級男生』更應該多多宣傳和學習。」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副主席官春雲與袁隆平接觸較多,他說:「袁老師工作非常忙,每天找他的人也很多,可湖南農大每年的研究生招生,無論何時只要接到我的電話,他都准時來參加,而且還親自參加面試。」
❻ 202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及人物事跡有哪些
如下:
1、楊振寧:清華⼤學⾼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是跨世紀的偉⼤物理學家,在粒⼦物理學、統計⼒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程碑性貢獻。他⼼系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頒獎詞: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起向未來。
❼ 林海燕的頒獎詞
10:25 中國體育報
0 放到桌面
「作為一名普通體彩銷售員,我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可還能獲得提名獎,我感覺自己太榮幸了。」在談到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感受時,廣東茂名第10060體育彩票(體育彩票寶典,體彩合買,體育彩票開獎)銷售點業主林海燕告訴記者,她還要多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的講話,多學習其他獲獎同志的先進事跡,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更好地服務彩民
❽ 張桂梅頒獎詞是什麼
感動中國2020給張桂梅的頒獎詞: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張桂梅的人物經歷: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提名張桂梅為「七一勛章」建議人選。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張桂梅「七一勛章」。
2021年7月,入選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名單。
2021年11月,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榮獲雲南省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榮譽稱號。
❾ 富陽市十大道德模範的事跡
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記得採納哦!
2011富陽市十大道德模範(平民英雄)獲得者吳菊萍、蔣敏德、蔣全清、邵小霞、汪霖、王旭東、樓關夫、李偉兒、奚良忠、奚水英。
吳菊萍 頒獎詞:生死瞬間,她奮不顧身。用自己的雙手,護住了幼小的生命,托起了偉大的母愛,鑄就了精神的豐碑! 本能的舉動,來自善良的積淀;生命的奇跡,折射出人性的光輝。她的事跡引起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激起億萬民眾對真善美的強烈呼喚! 因為善,所以美。 她就是「最美媽媽」——吳菊萍!
蔣敏德 頒獎詞:坎坷的生活經歷磨練了他,辛勤的勞動付出成就了他,他卻把成功歸因於這個偉大的時代。知恩圖報,反哺社會,累計捐獻教育、慈善、救災善款1680萬元,被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財經雜志《福布斯》譽為中國大陸的慈善家
蔣全清 頒獎詞:19年前,他走進一個新的院子,照料幾十位殘疾人和孤寡老人。19年來,他既當爹,又當孝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面對這群特殊的人群,他奉獻了一顆特殊的愛心。19年了,他也從中年進入了老年。但他的仁愛之心,依然清澈。他就是有著31年黨齡的靈橋鎮敬老院院長:蔣全清。
邵小霞 頒獎詞:為了愛情,她嫁到一戶特殊人家。為了親情,她獨自守護一個再也不能受傷的家。病魔奪走了她年輕的丈夫,但奪不走她的善良和堅強。婚姻可以再嫁,但責任和愛心無法轉嫁。她像一道美麗的霞光,溫暖著我們。她就是淥渚峴口村帶著婆家再嫁的孝順兒媳:邵小霞。
汪 霖 頒獎詞:生命自古可貴,大愛可以無疆。當5歲的美籍華裔女孩——凱麗生命垂危之際,你毅然兩度捐獻骨髓,踐行著白衣使者的天職,傳播著關愛生命的真諦。當你殷紅的骨髓飛越太平洋,流進的是小凱麗病弱的身軀,樹起的是人道主義的宏偉豐碑。
王旭東 頒獎詞:汶川路上,有你忙碌的身影;「滴水」義坊,有你晝夜的操勞。愛心善心,在你胸中,義舉善行,勇擔肩上。八百義工,匯聚在您的麾下,譜寫著人間最真摯的樂章;扶困解難,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是你一個志願者不懈的追求。
樓關夫 頒獎詞: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當災情突然來臨的時候,一邊是自己兩個未成年的女兒,一邊是兩位無助的鄰里老人。那一刻,來不及猶豫,顧不得遲疑;他毅然沖進火海,搶救兩位老人,剎那間迸發出來的英勇壯舉,令人敬佩!捨己救人,更顯示靈魂的高貴!
李偉兒 頒獎詞:她也曾經苦惱,20歲的姑娘,走進了一個需要光明的地方。她被愛心融化,20歲的青春,奉獻一種無私的照耀。她被意志鍛造,20歲的花季,堅強地傳遞愛的芬芳。20年過去了,人們看到了她的艷麗,卻不知道她照亮了多少黑暗中的心靈,溫暖了多少寒冷中的生命。她就是浙江盲人學校可愛的女教師:李偉兒。
奚良忠 頒獎詞:13年如一日,馳騁在富陽的大街小巷。文明待客,安全行車95萬公里;拾金不昧,歸還失主10多萬元。一位普通的計程車司機,彰顯出愛崗敬業的精神風貌,高揚起誠實守信的道德風尚。
奚水英 頒獎詞:一位偏遠山區的農家婦女,為讓嚴重殘疾的兒子實現上大學的夢想,背負著希望,輾轉5所學校,打工照料。偉大的母愛化作強有力的「雙拐」,支撐著兒子走過十多年的風雨求學之路。母親的無私奉獻,為母愛做了最本真、最感人的詮釋。
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記得採納哦!
❿ 能否給我一些道德故事要注重於道德。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跡
一、 助人為樂
許月華,女,漢族,195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養人員。
她12歲時高位截癱,兩個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撐;17歲時,她被送進了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她是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媽媽」,撒播著偉大的人間母愛。37年來,她始終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熱心助人。她的事跡在網上熱傳,無數網民為之動容,親切地稱她「板凳媽媽」。
在福利院,許月華從沒有休過節假日。有回她腎結石急性發作住院,剛出院她就直接進了福利院幼兒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個小時。「我要把欠孩子們的時間補回來。」護理班長心疼她:「月華,你這樣下去會累死的。」許月華輕輕一笑:「真這樣累死,我樂意。我還留了幾十塊錢,就拜託你替每個孩子買件衣服,算是我給他們的一個紀念。」
隨著福利院收養的孤殘嬰幼兒不斷增多,許月華撫育的「兒女」也越來越多,最多時同時帶著15個。為了方便,她讓孩子們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鋪太窄,就不斷加寬,最後加寬到了5米,她那張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兒園。白天,許月華給他們餵奶,換尿布,陪他們玩,逗他們笑,常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晚上,這個剛睡下那個又醒了,這個剛停止哭那個又扯開嗓子喊,許月華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37年裡,許月華帶大了138個孤兒。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來了。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業,他們在填履歷表時,在「母親」一欄里,寫的都是一個共同的名字:許月華。
許月華2010年被人民網評為「十大責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電視台授予全國「三農」人物奉獻獎。
(減縮事例、感悟):
許月華
她命運坎坷,1歲喪父,12歲喪母,為謀生計她跑到鐵路上撿煤渣,被從背後駛來的火車碾碎雙腿。
一天,她看到,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孩,搬張小凳子學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頂起來走路……於是,她主動請纓,撐著板凳,以殘缺之軀做起了138個孤兒的媽媽,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許月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難以想像,一個失去雙腿的姑娘,是用怎樣的勇氣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從失去雙腿的少女,到來去自如的「板凳媽媽」,苦難讓只有半截身子的許月華釋放出了強大的力量——
就像,苦難中盛開的向日葵,面向太陽,頑強綻放。
郭明義
一個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
他追求純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為,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群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他堅信奉獻使人快樂、助人使人幸福,數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愛心、滿腔熱血鑄就了人間大愛,被譽為「愛心使者」、「雷鋒傳人」。
德不孤,必有鄰。郭明義不僅自己無怨無悔地無私奉獻,還帶動身邊工友和全國各地誌願者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愛心團隊。目前,郭明義愛心團隊下設的希望工程郭明義愛心聯隊、郭明義無償獻血志願者應急服務大隊、郭明義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大隊等7個大隊,僅在鞍鋼礦業就有成員近萬人,全國已有4萬餘人加入到郭明義愛心團隊,全國各地不斷傳來郭明義愛心團隊分隊成立的消息。
頒獎詞:向助人為樂模範致敬!
善行無疆。是你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幫助那些貧病幼弱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是你們,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讓愛與付出成為社會和諧的主旋律。
二、誠實守信
孫東林,男,漢族,1970年12月生,武漢東方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湖北省「信義兄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9年,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孫東林與哥哥孫水林組建起一支建築隊伍,開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築工程。20多年來,孫東林守信如金,不論是對承包的工程,還是對農民工兄弟,都講一個誠信,都講一份責任。孫東林常說:「我也是農民出身,農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幹了一年,還拖欠他們的工錢,怎麼能說得過去呢,明年誰還跟咱干呢?無論遇到多大困難,絕不能影響工程質量、絕不能拖欠農民工兄弟一分錢。」
20多年來,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正是憑著這種「講誠信、重質量」的堅持,孫東林參與了北京順義區幾乎所有重點工程的施工,而且個個都是樣板工程。2010年2月9日,為了搶在春節前將農民工的工資發放到位, 哥哥孫水林連夜開車從天津趕回黃陂,卻在南蘭高速河南蘭考段遭遇重大車禍,一家五口不幸遇難。為替哥哥完成遺願,孫東林帶上事故車上的26萬元錢,驅車15小時返鄉替兄發放農民工工錢,錢不夠發,孫東林毅然從自己的賬戶上取出6.6萬元,仍然不夠發,70多歲的老母宋臘梅把自己的養老錢1萬多元拿了出來。由於孫水林已經遇難,農民工的工資清單已不知去向,孫東林就根據農民工憑良心報出的錢數,報多少給多少,終於趕在除夕前將33.6萬元錢足額發到60餘名農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動地的生死接力送薪義舉。
孫東林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各級組織和社會各界紛紛表示支持和慰問,孫東林將社會各界捐贈的33.4萬元慰問金如數捐出,發起設立了湖北省「信義兄弟」農民工幫扶基金會,幫助困難農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類捐贈200餘萬元。
今年4月25日,由孫東林擔任董事長的湖北信義兄弟建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孫東林向社會莊重承諾:注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決不拖欠工人一分錢工資;注重打造名優精品工程,提供優質服務,決不搞偷工減料;簽訂施工合同後,不搞欺詐、不拖延工期;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將積極參加社會各項公益活動,並竭力為困難家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幫助。
社會各界也掀起了向孫東林及孫水林學習的熱潮。孫東林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我只是希望誠信的陽光能夠灑遍每一個角落,照進所有人的心裡。」
一諾千金。是你們,用寬廣的心胸,標定了人間的公平;是你們,經歷困苦,信守承諾,顯示了中華文明代代傳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對待他人,將心比心;對待自己,方正嚴明。
(減縮事例、感悟):
總有一些事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些人讓心充滿溫暖。
他是哥哥,為給家鄉的農民工結清工錢,寒夜上路,不幸一家五口遭車禍全部遇難。
他是弟弟,得知哥哥遇難消息後,義無反顧地趕在大年三十前返鄉,代哥哥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餘位農民工手中。
他們在一家五口遭車禍遇難的情況下,不躲、不藏、不找借口,沒有賬目農民工自己報多少工錢給多少工錢,不夠一家人湊錢,
認的是「幹活給錢天經地義」的理,守的是做生意應有的信。
他們生死接力,信守承諾,在當前社會風氣下使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們是「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三、敬業奉獻
鄧前堆
怒族,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28年來,本著對救死扶傷信念的堅守,鄧前堆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一條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兩岸往來,隨叫隨到出診5000多次,步行60萬多公里為村民治傷療病、防治傳染病,用艱辛付出換來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幾年如一日的溜索行醫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自從擔任拉馬底村的鄉村醫生,鄧前堆就牢記醫務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情系農村,心想村民,隨叫隨到,及時盡責。為給兩岸村民看病,他的行醫之路與過江溜索緊緊聯系在一起,隨身形影不離帶著一個葯箱、一把溜梆這兩件「寶物」。他跑遍了鄉村每一條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種慢性病,誰對哪些葯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他的心中都裝著一本明細賬。他每天在拉馬底村衛生室坐診,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電話,即背上葯箱、帶上溜梆出發。在當地村民的印象里,無論深夜白天,還是暴雨江水上漲,鄧醫生總會及時趕來就診,給病痛鄉親們帶來安康,帶來希望。鄧前堆說:「過溜索再危險,走山路再辛苦,只要鄉親們身體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醫過程中,鄧前堆謹記「服務鄉親、奉獻家鄉」的信念,對病人傾注了滿腔愛心,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他用傈僳語向村民宣傳解釋艾滋病、結核病、瘧疾等傳染病的防制知識,注射疫苗,服預防葯,隨訪,該村免疫規劃建卡率達100%,接種率達98%,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0%以上,傳染病防制工作在這里落實到位。
超常的付出,鄧前堆得到的卻是微薄的報酬,過著清貧的生活。家裡除了一台過時的小電視、幾件破舊的傢具和一輛舊的自行車,別無他物。這些年先後有3個人在拉馬底村與鄧前堆一道工作,但是由於工資低等諸多原因離開了鄉村醫生工作崗位。而鄧前堆為了做治病救人的醫生,謝絕了當村幹部,放棄了去外地打工掙錢。鄧前堆說:「我不幹,這么貧窮的村寨,誰願意來干醫生呢?」鄧前堆手中有一大把無法兌現的欠帳條。這兩年,收入微薄的他已經為鄉親們墊付了1000多元醫葯費,但他並不認為是吃了虧。「只要手裡寬裕,鄉親們是不會欠我的。有時候沒有錢,他們就給我送來雞蛋、苞米什麼的。如果他們不主動來還,一定是太困難了。」他覺得自己得到了鄉親們的尊敬和信任,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自家人、可靠人,這比什麼都重要。
鄧前堆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國內的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面對這些,鄧前堆很高興,也很平靜,他只有一個心願,盼望著有一天村兩端能架起一座可以通汽車的大橋,無論鄉親們得了什麼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大醫院救治。
(減縮事例、感悟):
懸空30米,跨越120多米的距離,不足20秒就能抵達。
當你以旅遊者心態去嘗試溜索時,你體會到的或許只是溜索帶來「高」與「快」的刺激。
其中的危險,或許只出現在你的潛意識里……
肩背葯箱,緊緊抓住索繩,使勁、蹬腿,緊扣在粗粗鐵索上的滑輪瞬時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騰不息的怒江。
他知道有人曾從他必經的行醫索道上滑落,再也沒有爬起來。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診5000多次,從來不收出診費。他叫鄧前堆,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28年來,他的行醫之路與那條溜索緊緊聯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裡人過江不要再過溜索,村裡能架起一座可通車的橋。
2011年2月1日上午9點17分,大年廿九,鄧前堆收到一條來自中央文明辦的簡訊,讓他確信他可以實現修橋心願了……
四、見義勇為
7月,杭州,生死瞬間,一個平凡的女人創造了一個愛的奇跡——她不顧個人安危的驚人一抱,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她叫吳菊萍。人們稱她是中國的「最美媽媽」。
人們感動著,感慨著,傳播著,傳遞著,全世界都知道了吳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關於她的故事中,人們發現,有幾個詞反復出現:本能、普通、習慣性流露——
吳菊萍說: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我一直蠻普通的,真沒啥特別的。吳菊萍的丈夫說:她平時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這些善良的習慣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稱為英雄,因為她覺得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吳菊萍的老師同事說:她平時就是一個挺善良,挺有責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實是這種本性的習慣性流露。吳菊萍的鄉親們甚至說:我們身邊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還更英雄;菊萍就是這些好人中的一個。
由此,更讓我們思考的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做了自認為普通的事,卻為何在全社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為更能體現純潔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俠,原本也不值得驚嘆了。而吳菊萍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有一個8個月大的兒子,她卻以生命的代價去托住一個與自己毫不相乾的孩子。這種「本性的習慣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簡單,其實最艱難,是一種經年的累積,如果不是長久以來的善良積淀,很難想像會有危急時刻愛的爆發。
其二,「最美媽媽」做了別人或許想做但卻未必會做的事,她的行為觸動了人們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依此來看,現實社會中人們在需要幫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確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最美媽媽」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進人們心靈。她於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輝,激發了人們心底向善的力量。
吳菊萍那關鍵時刻的一伸手,展現了人性的精彩。人們為這份精彩喝彩,這是向善社會的一大進步。希望每一個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記取這份精彩的傳遞,善待身邊的人,用愛交織身邊的事。
頒獎詞:向見義勇為的模範致敬!
舍己為人。是你們,面對災難和死神大義凜然、知險而上,把平安和生機留給他人;是你們,用流血和犧牲,將災難和危急變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懷的課堂。
(減縮事例、感悟):
如今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她擁有一個最響亮的名字——「最美媽媽」。
2歲的妞妞從十樓墜地的一剎那間,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雙接抱的手……十天以後,妞妞醒了,這是她締造的生命奇跡。
這位名叫吳菊萍的80後母親,很平凡,平凡得沒有人能說出她以前曾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但她確實又很偉大,中國人傳統的勤勞勇敢、樂觀善良、見義勇為等美德的滋養,讓她在伸手一接的剎那綻放出最美麗的大愛光輝。
網路上,網民們在感動:世界上最動人的傳奇,就是那一接的大愛和美麗;社會上,人們在思考:走近了她,該怎樣熏陶你我?讀懂了她,該獲得怎樣的力量?
五、孝老愛親
孟佩傑,女,漢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團員,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學生。
孟佩傑5歲那年,生父去世。迫於生活壓力,母親將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1998年,養母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症。經過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一年後,養父無法忍受艱難的生活,悄悄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這一年,孟佩傑只有8歲。
從那時起,孟佩傑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北方的冬天要燒爐子,孟佩傑每天早早起來給爐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夠不著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已記不得多少次;為娘倆洗衣服、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得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按媽媽編著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豆角綠茵茵……」
2007年,孟佩傑初中畢業,劉芳英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並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還未成年的孟佩傑主動選擇了在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就近照顧養母。2009年,按照學校的安排,在隰縣上完兩年後,孟佩傑還必須到臨汾(總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傑做出了令常人難以想像的決定:帶上母親去上學!
為了及時照顧母親,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並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孟佩傑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6點,幫養母穿衣服,給她洗臉、梳頭,然後趕到學校上課。中午12點下課後,又匆忙趕回家,做飯、喂飯,給母親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換洗床單、被褥,下午兩點再趕回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後,她又匆匆趕回家中做晚飯、做家務,服侍母親睡覺。每天就這樣奔波在課堂和出租屋之間。
養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瘡,孟佩傑一天要幫其翻身擦身多次。為防止褥瘡擴散,每天放學回來她都要給養母洗衣服和床單。她還專門跑去向老中醫請教護理方法,天氣暖和時,就抱母親到窗前曬太陽。遇到母親排便不暢時,她就用纖細的手指,幫母親一點點摳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糞便。剛強的母親癱瘓後脾氣也越來越大,孟佩傑就經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親生氣,平日里功課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母親聊天。懂事的孟佩傑從來不亂花錢,時刻惦記著家裡卧床的養母,對養母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勞任怨,不離不棄。
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傑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範。
頒獎詞:向孝老愛親模範致敬!
大愛無聲。是你們用人間大愛,詮釋生活的真諦;用人間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你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
(減縮事例、感悟):
5歲時,父親慘遭車禍,她被送到養母身邊;
8歲時,養母病癱,養父出走,她開始一邊學知識,一邊學家務;
17歲,她背著養母上大學……
她叫孟佩傑,今年19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人道是:久病床前無孝子。12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照料,
誰家的親女兒能做到?
而孟佩傑,一個90後的養女做到了!
我們可以沒有孟佩傑這般多舛的命途,卻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態度 。
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小孟,祝你和媽媽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