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道德品質
㈠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抄道德行為中所襲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㈡ 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從小做起,要尊老愛幼,平昜近人,懂禮貌。
㈢ 道德品質包括什麼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專德性」,簡稱「品德」。由道屬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3)好的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㈣ 優良的道德品質有哪些
人們因為社會規范、宗教信仰和法律而遵守道德。個人的道德基礎確定了他生活的方式,使其能夠區分對錯,其行為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改善環境,無論如何也不會傷害環境。雖然相關政府和宗教權威為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制定了道德標准,但以下文章對所有生活准則進行了「概括性」論述。
(做錯事從來就沒有什麼正確方法。)
以下是道德高尚之人具有的7種品質。
1 -他們富有同情心:道德高尚的人情商也高。他們從多個角度去了解事物,包括所有的直接和間接涉眾。他們首先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被理解。他們有很強的觀察、聆聽和分析技巧,能深切了解事物的本質。這種品質使他們鶴立雞群,從而贏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人們都願意敞開心扉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問題並尋求他們的支持。
2 -他們寬容大度:寬容大度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有道德的人不會長時間心懷怨恨。他們都傾向於時時與他人和平共處,因此撕破臉面的吵鬧與他們無緣。他們與這種毛病不沾邊,他們對事寬容大度讓生活不受影響。
3 -他們總是願意幫助他人:道德高尚的人總想助人為樂,無論他們與陷入困境的人關系怎樣。他們採取糾正、預防或暗示性行動來幫助解決問題。糾正方法確保採取一些特定行動來解決問題。預防方法則保證這些特定問題不會再次出現。他們使用預防性方法找到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避免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他們利用暗示方法引導他人採取一些特定行為來避免落入悲慘的局面。
4 -他們屬於內向型的人:有道德的人絕不是超級敏感或外向型個性。他們擁有冷靜的頭腦和溫柔的心腸。他們避免情緒波動頻繁,力求培養一種持續和穩定的個性。他們有禮有節對待無理言行。他們知道如何化解強硬和嚴厲的話語,並保持輕聲細語。他們知道如何處理尷尬的局面。他們有很高的憤怒管理技能,這進一步增強其內向型人格魅力。
5 -他們不多管閑事:很多人都有一種壞習慣——對他人生活非常好奇。這種習慣使他們喋喋不休,過多議論他人,傳播謠言並在社會上散布未經任何驗證的虛假新聞。與這些人不同的是,有道德的人從不過分干涉別人的生活:他們不多管閑事。有道德的人們理解人身攻擊無疑是一樁大罪,所以他們不關心謠言,只專注於水晶般清晰的事項;他們避免偷窺他人的隱私。
6 -他們個性靈活,適應性強:智者說,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道德的人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他們根據情況自我調整。他們不會一意孤行。他們的連續思維過程使他們能夠輕易改變主意,從而在不讓他人感到壓抑的情況下改善局面。他們從不固執,無論情況有多艱難,都表現出靈活的姿態。
7 -他們不苛求指責他人:太多的批評是一些社會和專業問題的根源。有道德的人不會動輒批評他人。即使他們需要譴責或批評某件事,他們也是採取一種積極的方法去接觸相關的人員並提出建議,既不傷害任何人,同時又能有效地傳達信息。
㈤ 有什麼好的好的思想品德
1、正直無私,就是公正無偏,公而無私。即為人處世公道正派,廉潔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權謀私。無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認的高貴品質。無私的品質表現在社會生活中就是,公而無私、因公棄私,絕不因私害公或損公肥私。
2、忠誠守信,這意味著對國家與人民、對理想與事業、對職務與工作忠貞不貳,盡心盡職;也意味著誠實無妄、誠信無欺、實實在在地做人,盡心盡力地做事,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3、勤奮學習,刻苦鑽研,通過系統地學習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
培養思想品德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
㈥ 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1、擁有獻身精抄神。就是為他人、襲為社會做好事的精神,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崇高體現。在人的道德素質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能有一種「無私」的精神。從根本上來說,道德就是要對他人做奉獻。
2、樹立群體意識。是指在一個共同體中生活的人所應有的維護共同體生存和發展的意識。群體意識要求人們在道德 生活中,不要以個人的私利來妨害群體的利益,要發揚協作的精神,自覺地維護群體利益。
3、樹立責任觀念。是一個人對自己所應履行義務的一種強烈的責任心。責任觀念的大小和有無,是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同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了強烈的責任觀念,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民族。
(6)好的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大學生應該樹立的道德品質:
1、適應轉變,認清使命,有俺的能力,不要墨守成規。
2、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
㈦ 列舉良好的道德品質
良好的道德品質:
誠實守信,行善積德,愛國顧家,剛正不阿。
㈧ 列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
在當今眾多的志願者中,心理志願者是一支還沒有被社會大眾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體。那麼,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問題,該如何更好的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呢?
當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個心理志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要幫助別人,要奉獻愛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幫助他人的素質基礎條件之上。心理志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願者本人必須要是道德素質很好的人,具備高尚的品德是幫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摯的熱誠和溫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別人情感內心的冰冷。道德品質也是一個被社會所提倡和認可的美德,更是一個社會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尤其是對於心理志願者而言,更為重要、更為意義深遠。
有一定的專業素養,是從事心理志願者工作的保障。作為一名志願者要學會很好的與人溝通。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可以很好的解決棘手的溝通問題,同時,通過學習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學會通過他人的行為、動作反應,通過別人眼神、面部表情、說話語氣,以及整體語言和非語言動作的協調,把握溝通互動的最佳狀態。
誠實可信是心理志願者最為重要的素質,一個缺乏誠信的人,即使再有才華、再有能力,都很難在一個團隊里很好的協作,更難以形成很強的團隊力量。沒有誠信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和信任的,更難讓人感覺到可靠、值得信賴。所以,一個有公益心的人,應該是一個具備誠信素質的人。在當今浮躁的社會氛圍里,誠信對一個人工作、學習、事業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
一個人再優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僅僅是因為很努力,還因為其具備很強的自我反省意識。缺乏反省意識的人,往往很難認清自我;一個無法認清自我的人,更難以很好的幫助別人,也很難更快的進步。一個心理志願者,必須學會對自己進行建設性的發展。而自我反省是進行自我建設性發展的很關鍵的素質,自身建設、自身不斷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個領域做出傑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審視、反思的人,因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進行自我建設,也才能夠談得上所謂的發展。作為志願者,對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須是要很高的,否則很難從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難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學在人們的心目中,往往帶有很強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給志願者開展相關工作,帶來了很多的障礙。所以,作為心理志願者,要學會較強的應對危機的能力。學會機敏應對、應機性發揮,同時還要注意時間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網上報道令人關注的自殺事件,作為心理志願者就應該學會關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學會認識、了解自殺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
比如:當一個人如果無法利用現有的資源解決問題,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這種否定超過其本人的承受力,當事人很可能會選擇自殘、自殺行為,通過極端的做法來解決自己的苦惱。作為心理志願者,這是就必須學會調動當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危機公關。通過親情、當事人留念的東西等等資源,來喚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時還要積極通過各種積累、各種發揮,改變當事人不合理的觀念、不合理的認知,引導當事人除自殘、自殺,還有更好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認識。
那麼,自殺的行為有沒有一些徵兆呢?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自殺行為是有一定的徵兆的。最近香港大學的一個博士自殺前,就在日記、博克里寫了很多相關自殺徵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個人自殺前,性格可能會有反常的變化、異常行為的極度變化、把私人的秘密毫無顧慮的抖露給別人知道等等,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要非常關注,並進行危機干預。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願者還要認識到:救別人必須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力量允許的范圍內,調動盡可能多的資源進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都可以成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時間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礎上,還要明白救援是持續挽救的過程。建立危機干預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願者是一種光榮的稱號,一名心理志願者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這應該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願者,所應該努力。
㈨ 人類的優秀道德品質是什麼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觀點、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繫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他將「仁」同「愛人」相聯系,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墨子從人與人的樸素尊重的功利原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原則。他認為,人與人的矛盾、糾紛,都是由於「虧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愛」,困此人應當「愛人若愛其身」,而愛人和被人愛是相互聯系的。「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兼愛中》)。這種人際相愛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同情與關心,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實際利益。「兼和愛」而「交相利」,默家沖破了儒家「愛有等差」的等級觀念,而倡行兼愛到利的普遍性。力爭使之「廣施周遍」、「廣達四海」。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斗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這里的「修身八目」詳細地規劃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八個階段,而且他們認為,道德修養是社會上所有的人們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內省」、「實踐」、「慎獨」等。他們特別注重「立場」的修養意義,認為「立志」是做人的開端,是成才的根基。「三等可以奪帥焉,匹夫不可以奪志」(《論語·子罕》),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遠大,崇高「朝聞道,夕死可矣」、「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員與議也」(《論語里仁》)。「克己」是說為達到一個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須克制自己的私慾與主觀偏見,使自己的心理情感與行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學習」是道德修養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經典里,「學習」主要是對道德理論,道德規范的學習與了解。《論語》的開篇詞,便是孔子對道德學習的感懷,「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將道德學習概括為「學」、「問」、「思」、「辨」、「行」五個階段,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不僅要學習經典,還要向道德先進典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學而》)。「內省」就是不斷地反思自己,察覺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即時發現即時改正。曾參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同上)。明代的學者王陽明,總結出「省察克治」的修善方法,是對曾參「內省」的豐富和發展。他主張每個人應經常在閑暇之時,把自己的好利好貨等私慾認真的清查出來,按照聖賢的道德理論,嚴加批判,將之消滅干凈。「如去盜賊,不要予他出路,不要予他方便,務必使其掃除凈盡」;「又如貓之捕鼠,一眼盯著,斬釘截鐵,務必將其消滅凈盡,廓然大公,方始為快」(《傳習錄·下》)。「慎獨」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也是道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高尚境界,《禮記·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堵,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一個高尚的人,即使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應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因為在無人所知,無人關注的地方,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須自覺主動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慎獨」的方法和境界,是一個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反映,是一種優秀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