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憲政與法治

憲政與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7-19 02:49:28

❶ 什麼是憲法與憲政它們與法治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

1、關系不同

憲政含義是指導憲法制定或推動憲法實施的實踐,所以憲政是制定憲法的基礎。

2、含義不同

憲政含義是建立並推動特定類型政治制度的實踐,這類制度一般包含了有限政府、權力分立、代議民主、司法獨立等政治原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1)憲政與法治擴展閱讀: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後,將憲政從政治口號變成了政治制度,但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例如,英國推崇議會至上,擁有不成文憲法,到2010年才設立最高法院;美國在1787年即制定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具有成文憲法、剛性憲法等特點,突出總統權力,是較徹底的「三權分立」國家。

長期以來,某些西方國家為實現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目的,單方面將自己的政治模式宣布為憲政典範,將自己的民主形式包裝為憲政民主,據此指責、攻擊與其政治制度存在差異的國家,並試圖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文化傳導和價值輸入。

建設符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能簡單套用「憲政」這一概念。我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並長期執政,不能用所謂「憲政」架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我國,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同西方所謂「憲政」有著本質區別。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自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

❷ 急求大一憲政與法治小論述,希望原創,不要復制黏貼過來的。

憲政是相對進步的治理體制,可以有效使憲法發揮作用,不被架空,對保護國家高級領導人和全體公民的整體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法治說起來好聽,看起來好看,但還不是在今天的中國。不要忘了,法律的權威包括憲法,不只是體現的人的意志,國家權力意志,而是順應天道,順應那看不見的大愛的規則,這在西方被基督宗教融合了羅馬,希臘等民主精神發展演變而來,今天的中國,沒有憲政和法治,看起來已經大大不行,而僅僅靠憲政和法治,照搬西方模式而忽略西方模式下的宗教、文化的對民主、憲政的孕育土壤,我不敢預言不成功,至少要付出更多時間和多方面代價。

以本人的個人觀點,立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收接納世界文明和先進思想,同步推進文化教育,宗教社科協調發展,有可能有利於升級西方憲政和法治,開創更適合中國當前現狀的新憲政和法治,屬於中華民族的新公民社會階段,逐步在文化宗教的支持下,公民意識的適當啟蒙下,保證民主、憲政和法治的生命活力,從而真正激活15億中華兒女的正能量,創造活力和中華智慧,開創出一個真正的盛世文明,為人類提供真正的持久和平和應有貢獻。

必然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理解,全人類的支持和擁抱!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拍磚!

❸ 如何理解法治、憲治之間的關系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政,管理社會。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會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訂者和執行者本身。國家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需是法律或法規許可的,而這些法律或法規本身是經過某一特定程序產生的。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機構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的法律秩序,並包含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清末的憲政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實行憲政之前,慈禧太後為保證其權力捏造出了「預備立憲」這一過程,理由是大清臣民不具備民主意識,需要用很長時間培養。顯示出憲政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2憲法極其保守:a憲法由封建統治者制定,從名稱《欽定憲法大綱》就可看出。
b欽定憲法大綱是參照當時世界上最保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的。
c從內容上看,憲法完全是為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制定的。欽定憲法大綱共23條,前十四 條是君上大權,後面的是臣民的義務。將人民稱為臣民,就是封建殘余,而且竟然沒有規 定人民的權利。
3建立內閣制後,第一屆內閣大多數是皇室貴族,被稱為「皇族內閣」,政權完全被清朝皇室把持。
清末實行的憲政雖然在客觀上促進了民主思潮的傳播,但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可以看作清王朝維護其封建統治的手段。

❹ 怎樣理解憲政與民主、法治、人權的關系

法治與人權
狹義的法治認為法治本身並不提供「公正」,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尋求公正的法律框架和程序;而實質的法治擴展了狹義的概念,包括某些與此相關的個人的實質性權利。這個擴展則在法理上承認天賦人權,也為憲政國家的憲法最終包括了人權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據。也因此,只有在有法治的國家,人權才能獲得保障。就人權保障而言,法治則使普世價值的人權和各國憲法或基本法上的基本權利不受來自他人或政府的非法侵犯。目前,狹義法治比實質法治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法治與憲政
憲政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種主張以憲法體系約束國家權力、規定公民權利的學說、理念和政治實踐。這種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權力的行使都納入憲法的軌道,並受憲法的制約,使政治運作進入法律化理想狀態。憲政是民主制度的基礎和保障,同時也是對民主政治的制衡,在憲政國家,政府和公民的行為都是有邊界的,不能互相僭越,政府所代表的行為世界是公共部門,相對來說公民的行為世界稱作公民社會。憲政的根本作用在於防止政府(包括民主政府)權力的濫用(即有限政府),維護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權利;傳統上,憲政本身並不直接涉及到政府是否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但現代憲政理論往往與民主的概念密不可分。
憲法強調法律具有凌駕於包括政府在內的一切的法治的必要性。沒有法治也就沒有憲政。
法治與民主
法治原則要求法律對政府權力與對人民具有普遍拘束力,要求政府權力與人民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因為如果不是透過民主機制所制定的法律,往往淪為政府權力對人民的統治工具,不能有效拘束政府權力,這並不符合完整、正確的法治。因此民主也可說是法治的必要前提和實質內涵之一。
民主制度的具體表現之一是在人民能直接或間接(透過民選的議員、代表)制定各種法律,如果法律不被尊重或遵守(特別是不被政府所尊重或遵守),民主制度也形同虛設。因此民主制度的內涵也包含了落實法治原則。
法治對民主的保障與人權一樣是通過實質法治體現的。狹義法治並不包括民主內涵。
就民主制度而言,法治是使民主制度能發生實際效力的方法。

❺ 什麼是憲政

關於憲政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先給你看幾種:
美國政治家薩托利將憲政的要素概括為: 1 有一部叫做憲法的高級法 ,不管其是否成文; 2 存在司法審查; 3 有一個獨立的法官組成的獨立的司法機關; 4 存在基本性的正當法律程序; 5 存在有約束力的立法方式上的程序規定 ,可以作為赤裸裸的法律意志進行有效控制機制。
路易斯•亨金認為 ,憲政意指「成立的政府要受到憲法的制約 ,而且只能根據其條款來進行統治受制於其限制」 。還有學者認為「憲政是這樣一種理想 ,正如它希望通過法治來約束個人 ,並向個人授予權利一樣 ,它也希望通過法治來約束政府並向政府授權。」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丹•萊夫也以憲政蘊含的法治要義來闡述憲政 ,認為「憲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 ,即限制和鉗制政治權力的公共規則和制度。憲政的出現與約束國家和官員相關。」
中國學者提出的不同的觀點如下:
學者劉軍寧認為:「憲政的本質的確是而且必須是限政。在憲政主義看來 ,不論一個政府的組織形式如何 ,都不得存在不受限制的最高權力。」
學者賀衛方認為 ,憲政大致上是指憲法條文得以在生活的現世中兌現的狀態 ,但是以更寬泛的意義上說 ,憲政的要義乃是將一切專橫的權力納入規范軌道的事業 。
有的學者認為 ,憲政就是國家依據體現民主法治精神的憲法進行活動 ,以充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為目的 ,以科學規范國家權力的運作為保障 ,以憲法精神的充分貫徹為樗的政治形態或政治過程 ,它是由憲法所確認和規定的民主政治法治化的整個過程。簡言之 ,就是以憲法來治理國家 ,即所謂「憲法治」。
概括來講就是:以憲法為前提,民主政治為核心,法治為基石,人權保障為目的。

❻ 憲治與法治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法律和根本大法,其他的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憲政的意思以憲法來治理國家。簡單來說就是有憲法的國家就是憲政國家。
法治意思就是依法治國,憲政和憲法是法治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但不是說有了憲法和憲政就是法治國家了,不過只要是法治國家必然就有憲政和憲法。

❼ 民主與法治,憲政的關系

民主與憲政並非一致,民主是一種形式,而憲政則是一種制度;
憲政的核心版價值在於權個人自由,而民主則著重於政權歸屬。
憲政的精髓是「有限政府」,即政府應當受到約束,以避免侵犯民權;這並不涉及政府是否經過民主程序產生,例如17世紀立憲時期的英國。只有民主而沒有憲政,則民主往往淪為「多數暴政」或民眾被少數人引導操縱。
憲政的存在,在制度層面上最大程度減少民主的無序性和盲目性,並保護少數群體的人權,使得民主不被扭曲。
有關民主與憲政之間的關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著名政治學者讓·布隆代爾(Jean Blondel)曾經分析過人們對民主與憲政之間的關系的三種看法:
1、聲稱民主與憲政之間互相依賴、密不可分,伊利(Ely)和霍姆斯(Holmes)就持這種觀點。霍姆斯認為民主主義者與憲政主義者應被視為互相支持的力量;
2、包括盧梭、潘恩、傑斐遜等在內的經典作家認為民主與憲政這兩個概念完全背道而馳,在他們看來,憲政是死者統治活人的工具;
3、存有一種中間觀點,即所謂的「立憲民主」,弗里德里克(Friedrich)持這種觀點,他認為民主與憲政之間存在著一個交叉的領域。

❽ 憲政與法治的關系

憲政是一切來以政權利益為自導向來治理國家,就是統治階級是一個政黨或者一個組織,是少部分人,他們是管理者,犯錯沒有罪,被統治階級是廣大老百姓,只要犯錯就要治罪。法治的概念就是人人當家做主,每個人都有權利參與國家管理,每個人犯了錯誤都要依照法律進行懲罰。

❾ 法治,憲政的區別

法治可以是一切以政權利益為導向來治理國家,就是統治階級是一個政黨或者一個組織,是少部分人,他們是管理者,犯錯沒有罪,被統治階級是廣大老百姓,只要犯錯就要治罪。憲政的概念就是排除特權階級的概念,每個人都有權利參與國家管理,每個人犯了錯誤都要依照法律進行懲罰。
以此同時憲政與法治具有雙重關系。一方面,法治是憲政的一部分,也是憲政的必要基礎,並捍衛著憲政體制的生存和穩定;另一方面,憲政反過來又保證了法律的內容和形式的公正,維持法治與人治之間的平衡。
憲政是建立在憲法至上、分權、制衡、司法獨立、憲法司法、司法審查及保障個人權利基礎上的政府體制,而法治則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為基礎的一種法律體系;在一個法治國家,法律對政府權力構成透明的、穩定的和理性的約束。

❿ 什麼是憲政憲政是什麼意思

憲政又稱立憲主義,是西方政治學和法學中的一個概念,至少包括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指導憲法制定或推動憲法實施的實踐;

第二層含義是建立並推動特定類型政治制度的實踐,這類制度一般包含了有限政府、權力分立、代議民主、司法獨立等政治原理。

「憲政」只是一個名詞,資本主義也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既然資本主義有憲政,社會主義也可以有憲政。

(10)憲政與法治擴展閱讀

中國之所以不能搞西方憲政,有著充分的理由。首先,是基於西方憲政本身的階級局限性和暴露出的問題。它本質上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決定著社會政治機器的運轉,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西方發達國家搞了幾百年,其政治制度模式依然弊端叢生、沉痾難除。

甚至一些西方有識之士也承認,近年來西方制度正面臨深刻危機。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美國當前陷入一種惡性均衡,由於傳統制衡制度不斷根深蒂固且越來越僵化,有很多政治制度日漸衰敗。

英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認為,今天的西式民主制存在三個突出問題:即民主選舉「游戲化」,民主運作「資本化」,民主決策「短視化」,阻礙了國家治理。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文章認為,西方民主正在經歷艱難時世,民主常常與債台高築、運作失靈等聯系在一起,金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影響力。

其次,是基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盲目移植西方憲政的慘痛教訓。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西方國家的策動下,都曾試圖通過西式民主之路來實現繁榮發展,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非但沒有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反而陷入了無休止的動盪與混亂。

熱點內容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
員工辭退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14:46:58 瀏覽:51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
2016年福州市幹部法律知識統一考試 發布:2025-01-22 13:40:36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