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意識包括
『壹』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1)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貳』 個人品德的五個方面是什麼
品德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品德包括:「愛心」、「尊敬」、「言談舉止」、「團結」、「友愛」等。
個人品德是個人實現自我完善的內在根據。個人在行為過程中整合行為動機、確定行為目標、自覺調控行為過程等都是個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體現。
個人品德對社會道德的發展變革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社會道德要求只有同個人品德相結合,才會轉變為現實的道德力量。
同時,個人品德提升的過程也是能動地作用於社會道德的過程,它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發展進步創造條件、提供動力。
(2)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道德品質的表現:
1、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2、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叄』 職業道德意識包括哪些
1、忠於職守,樂於奉獻
尊職敬業,是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一種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務實、優質服務、勤奮奉獻的前提和基礎。從業人員,首先要安心工作、熱愛工作、獻身所從的行業,把自己遠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實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非凡的貢獻。
從業人員有了尊職敬業的精神,就能在實際工作中積極進取,忘我工作,把好工作質量關。對工作認真負責和核實,把工作中所得出的成果,作為自己的天職和莫大的榮幸;同時認真進行分析工作的不足和積累經驗。
敬業奉獻是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隨著市場經濟市場的發展,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態度、技能、紀律和作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實事求是,一票否決
實事求是,不光是思想路線和認識路線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且是統計職業道德的核心。求,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有兩層涵義,一是是真不是假,二是社會經濟現象數量關系的必然聯系即規律性。
為此,我們必須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和制止工作上弄虛作假。這就需要有心底無私的職業良心和無私無畏的職業作風與職業態度。如果夾雜著個私心雜念,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慾需要,弄虛作假、虛報浮誇就在所難免,也就會背離實事求是原則這一最本的職業道德。
作為一個工作者,必須有對國家對人民高度的負責的精神,把實事求是作為履行責任和義務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堅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從業人員要特別注意調查研究,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分析,按照事物本來面貌如實反映,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不隨波逐,不看眼行事。
3、依法行事,嚴守秘密
堅持依法行事和以德行事「兩手抓」。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亂紀的現象,依靠法律的強制力量消除腐敗茲生的土壤。
另一方面,要通過勸導和教育,啟迪人們的良知,提高人們的道德自覺性,把職業道德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節,融於工作的全過程,增強人們以德的意識,從根本上消除腐敗現象。
嚴守秘密是統計職業道德必須的重要准則。保守國家、企業和個人的秘密。
4、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優質服務是職業道德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優質服務是職業生命力的延伸。
(3)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 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職業道德
『肆』 道德三要素是什麼
(1)道德意識:是對一定社會道德的主觀認識和抽象理解,是在道德活動中具有善惡價值取向的各種心理過程和觀念。它由道德規范意識和道德思想意識兩個因素構成。前者是一定民族、階級、社會團體乃至整個人類的某種群體的道德意識,是指導和評價個體行為的善惡標准,包括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生活准則等。後者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道德的認識水平,以及通過道德實踐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感情、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理想和一定的道德理論體系等,是個體進行行為選擇的內在機制。
(2)道德關系:是指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支配下形成的,以某種特有的活動方式而存在的特殊的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體系。它的形成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社會中的穩定聯系的關系中的一個側面。道德關系可分為個人與社會整體、個人與個人、社會整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三類關系。
(3)道德活動:是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所進行的各種具有善惡意義的個體行動和群體實踐。主要包括道德行為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等形式。
『伍』 道德品質方面的表現是什麼
道德品質方面的表現:
1、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2、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道德品質的意思:一定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特徵。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
拼音:[dào dé pǐn zhì ]
(5)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道德的意思:
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拼音:[ dào dé ]
詳細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陸』 道德表現的三個領域是什麼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6)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柒』 羅克奇的13種價值觀道德觀是指什麼
道德觀:與組織的目標、價值觀、宗教觀和工作使命能夠不相沖突,緊密結合。
1、成就感:提升社會地位,得到他人和社會認同,對工作的完成和挑戰成功感到滿足
2、美感的追求:能有機會多方面欣賞周圍的人、事、物,或任何自己覺得重要且有意義的事物。
3、挑戰:能有機會運用聰明才智來解決困難。舍棄傳統的方法,而選擇創新的方法處理事物。
4、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工作能夠免於焦慮、緊張和恐懼;希望能夠心平氣和地處理事物。
5、收入與財富:工作能夠明顯、有效地改變自己財政狀況;希望能夠得到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
6、獨立性:在工作中能有彈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
7、愛、家庭、人際關系:關心他人,與別人分享,協助別人解決問題;體貼、關愛,對周圍的人慷慨。
8、道德感:與組織的目標、價值觀和工作使命能夠不相沖突,緊密結合。
9、歡樂:享受生命,結交朋友,與別人共處,一同享受美好時光。
10、權力:能夠影響或控制別人,事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
11、安全感:能夠滿足疾病需要,有安全感,遠離突如其來的變動。
12、自我成長:能夠追求知性方面的刺激,尋求更圓滿的人生,對智慧、知識與人生的體會有所提升。
13、協助他人:體認到自己的付出對團體是有幫助的,別人因為你的行動而受惠許多。
(7)道德意識包括擴展閱讀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
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
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
道德活動包括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修養等。無論是道德意識還是道德實踐,都集中體現在道德原則、准則、規范和范疇之中,涉及人的全部行動。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其精華和糟粕並存,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仍閃爍著禮儀之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平常常為之庸。
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准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
『捌』 道德意識是什麼
有沒有點道德意識公德心,就是道德常識,比如不隨地亂扔垃圾,這就是常識,也是道德意識,道德意識高的人不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