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道德是什麼
1. 管理道德的含義是什麼道德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任何組織的管理行為都在文化深層次上體現它所秉持的道德觀,形成獨特的管理道德。
2. 什麼是管理道德,應先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是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為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說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為之基、發展之源;對企業而言,是對企業進行管理價值導向,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所需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源泉,可以說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與企業的精神財富。
管理道德的內容
組織管理目標的道德
任何管理都是組織的管理。但是,組織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又直接關繫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目標的實現。因為組織者在制定管理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到管理目標的可行性,而且要考慮到管理目標的道德性,才能使管理目標成為有效的目標。組織管理者為了使其管理目標可行,或多或少地都要考慮它的目標的道德性。原始社會的氏族公共事務管理,其目標是為了獲取必要的物質生活資料,其道德目標是為了維護氏族組織成員的生存。到了階級社會,組織的管理目標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不同階級的組織管理,其管理目標也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奴隸主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在強化國家管理中的鎮壓職能時,其社會管理目標也考慮到要把階級沖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 的范圍內,用「禮」或「仁」 規范人們的行為,使民眾懂得如何安分守己,不要「犯上作亂」。他們還把有效實現對國家的管理看作是有效管理社會的目標,認為治理好國家也就是治理好社會,其道德目標就是保護國家利益,也就是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正如古希臘思想家德謨克利特所說:「應當認定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以便把國家治理好。決不能讓爭吵破壞公道,也不能讓暴力損害公益。因為治理得好的國家是最可靠的保證,一切都系於國家。國家健全就是一切興盛,國家腐敗就一切完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著名的「貞觀之治」,就是與唐太宗李世民在制定和實施國家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德政措施分不開的。所以,後來的許多封建統治者都效仿唐太宗,提倡德政,「以德治國」。
與以往剝削階級強化國家管理目標不同,資本主義從其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致力於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資產階級進行社會管理的最基本方面是進行生產管理。但是, 資產階級在制定其生產管理目標時,基於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往往很少考慮其目標的道德性,所以總是達不到其應該達到的有效管理。對此,馬克思曾揭露過資產階級這種管理目標的道德弱化的本質。他說:「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二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製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殖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監督和調節的職能就成為資本的職能。這種管理的職能作為資本的特殊職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質」。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由於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 社會一切管理的本質和目標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主義生產的管理目標, 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與此相適應的道德目標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這種管理目標與道德要求的一致性,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
實現組織管理目標的手段的道德
手段是為實現一定目的或目標而採取的一定的途徑、方法、辦法和策略的總和。任何組織管理目標的實現,都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則取決於組織管理者對手段的選擇。而所選擇的手段是否正當,即手段是否道德,會直接影響管理目標的實現。在階級社會里,不同的階級在實現其管理目標時採取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奴隸主階級民主派曾要求對奴隸採取一些懷柔的、寬容的政策,以利於穩定社會秩序。但奴隸主階級貴族派卻繼續堅持嚴厲的壓迫政策,激起了奴隸們的極大反抗。封建地主階級在反對奴隸主階級專制制度的革命斗爭中,曾經採取過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 給農民一些好處,對吸引農民參加革命確實起了較好的作用。但封建地主階級掌權之後,又採取更加嚴厲的手段剝削和壓迫農民,結果導致農民起義連綿不斷。資產階級高舉「自由、民主、博愛」的革命大旗,對封建專制制度採取了無情揭露和批判的斗爭手段,這對於吸引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參加革命,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資產階級掌權之後,由於仍然奉行極端利己主義的道德原則,因而在其實現生產管理的目標過程中,又採取了各種各樣的不正當手段,如延長工時,增加勞動強度,招收童工,壓低工資等等,殘酷地壓迫和剝削工人,以此來達到其追求高額剩餘價值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總是「採取不道德的手段達到不道德的目的。」與資產階級不同, 無產階級在掌握國家政權之後,要求一切組織管理者在為實現其管理目標而選擇的所有手段,都必須是正當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它堅決反對一些組織管理者為達到其私利而採取不正當手段的做法。它還要求人們對諸如偷工減料、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制假造劣、哄抬物價、進行虛假廣告宣傳等不正當行為, 必須給予嚴厲的打擊和譴責。
人際關系管理的道德
人際關系管理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一定社會的人際關系管理,除受社會性質決定之外,還受血緣、地緣、業緣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這種管理的復雜性和管理層次的多樣性。知名獵頭烽火獵聘總經理認為調整和協調不同的人際關系或同一種人際關系中的不同層次的人際關系,需要有不同層次的道德規范,即處理和協調鄰里人際關系、老鄉人際關系與處理和協調家庭人際關系、夫妻人際關系的道德規范是各不相同的。中國長期流傳的「清官難斷家務事」的說法,雖是老話,卻說明了人際關系管理的復雜性。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有的人濫用等價交換的原則,使人際交往中出現許多「關系網」現象,如「人情大於公章」的現象,以及「殺熟」現象,即在經濟交往中既「吃里」又「扒外」的現象,使人們感到信用危機、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規范人們的交往關系,使人們的人際關系沿著平等、和睦、協調和有序的健康方向發展,就成為管理道德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人事管理的道德
任何的組織管理,都是通過人來執行其管理職能,通過人的活動來實施的。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如何用人,不僅要考慮人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而且要考慮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著「人存政存,人亡政息」,「天下治亂,往往系於用人」的說法。這種說法雖然不是至理名言,但卻包含著較為深刻的道理。事實上,中國歷代的許多國家管理的決策都重視用人的德才要求。從戰國時代的客卿、養士到漢代的舉賢士;從魏九品官人法門閥士族制,到隋唐的科舉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等等取才用人制度,都要求人選者不僅要有才,而且要有德,即忠君愛國、舉孝廉、不犯上。當代西方資產階級在網羅人才的過程中,也很重視其所用人才的政治、宗教和道德的因素。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我們的用人制度,更應該重視德的要求,必須堅持用人的德才兼備和知人善用的原則,反對「任人唯親」、「以權謀私」的做法,使我們的人事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道德化。
財物管理的道德
物資錢財是實現組織管理目標的物質基礎。沒有物資錢財的組織根本不可能進行管理。但是,有了物資錢財的組織,也不一定能實現有效的管理目標,因為物資錢財總是要交給組織機構的人員去掌握和運用的。這時,財物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的高低與財物的道德風險就會成正比。如果管錢管物的人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我之物勿用」等最起碼的道德意識都沒有,必然會利慾熏心,貪污挪用,化公為私,這就必然動搖或削弱組織管理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連續出現了許多巨大的貪污案件,以及貪污人員的低齡化(如「26歲現象」),都足以說明我國財物管理制度的薄弱和財物管理人員道德意識的缺失。因此,如何規范財物管理人員的行為,加強財物管理方面的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也是管理道德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3. 如何看待管理道德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企業道德能喚起和激勵全體員工的職業熱情,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佳目的。追求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目標,只有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才能切實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道德不僅僅反映而且發揮著自身的各種功能,去積極輔佐企業的經營發展,因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無疑會增加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發展,而這正是職業道德的最高目標之一。這就必須通過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強化企業道德自身的教育功能,使熱愛本職、忠於職守、遵紀守法、誠實勞動、公平競爭、通力協作、敢於創新等價值觀念,變成全體職工的信念和自覺行為,從而激發職工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對企業的責任心,以滿腔的熱忱,積極地投入到企業活動中,創造更多更好的產品。在這里,企業道德釋放出來的是凝聚力和推動力,藉以把全體員工與企業目標緊密連結起來,形成巨大的動力。
第二,企業道德能夠阻止和抑制企業的負面效應,保證企業的正確發展方向。企業道德通過對企業行為的一些重大關系方面來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這就能較好地防止企業行為的負向投射,把企業納入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比如,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繫上,企業道德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強調必須對人的生命價值、社會活動、消費者利益、社會精神面貌及自然生態平衡負有高度的責任。在競爭與協作的關繫上,社會主義企業道德主張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商品成本等手段來加強競爭能力,反對採取不正當手法去損害他人利益。在企業與國家、個人利益關繫上,企業道德強調兼顧三者利益,保證國家利益的權威性,保證企業職工的個人利益及企業的再生產需求。只有這樣按照道德法則去行事,才能保證企業的正確方向和持久發展。
加強企業道德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可忽視的途徑。這不僅因為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是最基本的經濟單元,而且因為在企業中集聚了千百萬職工,他們是我國的社會中堅。因此企業作為「小社會」,其道德狀況如何,會深刻影響著整個社會面貌。在一定意義上說,企業道德建設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
企業管理道德在企業中的作用
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現代科學管理認為,在企業的人、財、物等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主體。管理道德就是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心從物轉移到人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與管理科學和倫理學有密切聯系的一門新興的學科。管理道德又稱為管理者道德,是管理者在實施經營管理活動中必須遵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個人與企業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對於經營管理者來說,管理道德是一種職工道德,是社會道德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道德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及經營管理者應當具備一些什麼樣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行為能力。
在企業管理中,實現決策目標過程中的行為控制不外乎採用兩種方式。一是靠管理制度來實行控制,即通過制度和職權關系來確定企業成員的行為規范。這種控制方式是強制性的,往往引起職工的心理失衡,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另一種是通過共同的價值觀,由道德意識的暗示,強化自我意識來達到職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這是一種基於對職工個人價值的尊重和充分信任職工的自覺性為前提的無形控制。這兩種行為控制形式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互補性,缺一不可。管理道德作為企業微觀上層建築中相對獨立的因素,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
首先,在企業行為中,管理道德從企業及其職工對社會和他人的義務或利益關系中來認識現實,並藉助道德情感、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理想等形式來表達認識成果。這種認識作用,實質上就是道德價值導向,它啟發和引導職工去創造高尚的社會關系和完善自身人格。自覺遵守企業各種行為的道德規范,把從業人員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促進兩個文明的建設。
第二,在社會主義的企業中,一個合格的經營管理者不僅應該懂得科學決策,懂得系統論,學會對物的管理,而且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較高的行為選擇能力、道德評價能力。此外,還應掌握道德激勵方法,善於調節管理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管理道德就是提高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使他們學會對人的管理,懂得人際關系的奧妙,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激勵人們去追求共同的目標,使職工個體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第三,在上述認識和調節的過程中,貫穿滲透教育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對人心的征服上。這主要通過社會輿論對職工行為的褒與貶,使職工內心深處受到教育,並通過傳授管理道德知識、個人示範和集體影響及典型誘導等方法,使企業職工的道德意識得到強化,自覺地用企業道德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總之,管理道德的作用在於提高管理者的職業道德素質,強化企業成員的道德意識,理順和改善管理中的人際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既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又使從業者獲得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個企業的產值、利潤、投資、產品生產和銷售等,無疑是辦好企業的關鍵問題。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企業和企業經營管理者,肩上不僅負有創造企業物質文明的責任,同時還負有建設企業精神文明的重任。社會主義企業要求培養一批有道德、有覺悟、技術素質好的職工隊伍。還要造就出一種有活力、有效率、有理想、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環境。從上面的分析足以說明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說是企業這台大型計算機之中的軟體。設計、採用、處理是否得當,是企業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取得最大發展的關鍵之一。每一個企業家和企業經營管理者,都應充分認識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使企業道德和管理道德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4.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有什麼聯系及區別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有什麼聯系及區別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意思是:企業在管理版的過程權中是否有融入企業社會責任義務(包括一些跨國采購商的行為准則是否有在企業內部有效的執行)
具體請參考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准
感謝您的提問
速訊管理顧問
5. 2什麼是社會責任和管理道德
社會責任的定義: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追求有利於社會的長遠目標的一種義務,它超越了法律和經濟所要求的義務。
管理道德的定義:一是管理者的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是在社會一般道德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二是管理實體的道德,其中管理者道德對管理道德發生最重要的影響。
6. 管理道德主要關注的是什麼
A.
管理者個人的管理道德
B.
組織管理層的管理道德
C.
管理者組織身份的管理道德
D.
組織成員的管理道德
7. .管理道德的特徵
道德准則是表明一個組織期望雇員遵守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正式文件。回建立道德准則應注意的一答些事項:首先,不能孤立地制定和應用道德准則,應不斷向雇員傳送與組織的道德承諾相關的道德期望和提示;其次,各級管理人員應當支持並不斷重申道德准則的重要性,同時還應堅決懲罰違法准則的人;最後,組織的道德准則可以圍繞一些問題進行設計。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追求有利於社會的長遠目標的一種義務,它超越了法律和經濟所要求的義務。主張一個組織要遵守法律,並追求經濟利益。
古典社會責任觀:弗里德曼認為當今的大多數管理者是職業管理者,這意味著他們並不擁有他們所經營的企業。他們是員工,僅對股東負責,從而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股東的利益。他認為股東只關心一件事就是財務利益。
社會經濟觀:公司的設立和經營要經過政府的許可,政府也可以撤銷許可。因此,公司不是僅對股東負責的獨立實體,它同時要對產生和支持它的社會負責。
查看
8. 什麼是管理道德什麼是組織的社會責任兩種相反的社會責任觀是什麼
管理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是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為准則與規范的總和,是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說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為之基、發展之源;對企業而言,是對企業進行管理價值導向,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所需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源泉,可以說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與企業的精神財富。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 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
管理學家羅賓斯·斯蒂芬列舉了兩種相反的社會責任觀:
古典觀認為:大多數企業的管理者是職業經理,他們不具有企業的所有權,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向股東負責,其主要責任是最大限度地滿足股東的利益,追求
利潤的最大化。
社會經濟學觀點認為:企業不僅僅是經濟機構,除了要賺取合理的利潤以外,
還應為基本相關利益群體承擔其應負擔的社會責任。
9. 管理道德的簡介
道德,就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調整人與人、個人回與社會之間關答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是規定行為是非的慣例和原則。一般來說,道德是社會基本價值觀一個約定俗成的表現,人們一般都會根據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理解、社會認同的形態,形成與社會大多數人認同的道德觀,大多數人能夠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
道德一般可分為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三類。其中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勞動和工作過程中應遵守的與其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守或履行行為標准和要求,以及應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