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立法
Ⅰ ppp項目是否必須採用資格預審
PPP項目采購按照財政部的相關規定,需要全部強制性實施資格預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PPP項目並未實施資格預審。
Ⅱ 財政部PPP放鬆了么
財政部PPP還沒放鬆
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以下簡稱「92號文」)表明要「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台,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
今年以來,PPP市場都在等待一隻靴子的落地——「清庫大限」。
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要敢於直面問題和矛盾,按照 十 九 大 整體部署精神和要求,提高規矩意識,維護市場秩序,強化管理,嚴控風險,保證PPP改革事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全國財政系統下大力氣對前三批PPP示範項目進行核查,貫徹落實了嚴監管、防風險的工作重點,並重點關注項目主體是否合規、采購程序是否到位、資本金管理是否合法等問題,體現了政府推動PPP長期向好而面對短期陣痛的改革決心,也體現了各方為PPP模式正本清源、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而正視問題、迎難而上並奪取最終勝利的信心,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優化PPP項目管理,促進PPP規范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不僅PPP工作沒有被叫停,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對於PPP的規范發展也在有序進行之中,其中就包括備受矚目的PPP立法。
3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務院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18〕14號)中明確 「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起草)」。
PPP模式在我國推廣30餘年,停留在部門層面的規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國家從立法層面上對PPP發展做出統一規劃符合未來PPP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但完善PPP制度建設的征程,各方仍不遺餘力地前行。
Ⅲ 新政不斷,立法將出,是不是覺得PPP不好做
PPP項目都是需要墊資建設的地方政府項目,在目前預防金融風險,去杠桿的情況下,加上地方政府債務較高,做該項目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需要公司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現金流,否則很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以及政府債務爛賬的情況。
Ⅳ 中國ppp發展有哪些趨勢
趨勢一:條例出台引領PPP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
我國的PPP立法正在加快,PPP條例即將出台。PPP條例的出台對引領PPP進入規范發展,將起到根本性和歷史性的作用。2019年,規范有序仍將是推進PPP發展的主基調。隨著PPP條例的頒布實施,PPP項目將會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PPP項目能夠依託市場,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趨勢二:本源回歸PPP重要作用將持續發揮。
自2014年以來,我國PPP模式加速發展,但一些問題和亂象開始逐步顯現。隨後,2017年下半年開始一系列規范政策緊密出台,PPP開始真正回歸本源。2019年,高質量規范發展仍是PPP市場的主旋律。隨著政策的不斷規范與調整,PPP市場將發生結構性變化,本源回歸的PPP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趨勢三:PPP政府支出管理將進一步規范。
做好PPP政府支出管理,事關PPP發展質量。2018年,繼續細化PPP項目的各項財政支出責任,PPP政府支出管理獲得實質性發展。2019年,財政部勢必將進一步強化PPP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工作,嚴控10%財承底線。
趨勢四:PPP信用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
我國PPP信用體系建設屬空白狀態,尚處在起步期,但隨著PPP的不斷規范發展,PPP信用體系建設將進入新階段。2019年,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深入推進過程中,PPP長期發展的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也將會不斷加快,更好地推動PPP模式健康、可持續發展。
Ⅳ ppp項目是否必須採用資格預審
PPP項目采購按照財政部的相關規定,需要全部強制性實施資格預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PPP項目並未實施資格預審。
Ⅵ 發達國家的PPP模式主要包括哪些特點
雖然一般認為現代社會PPP最早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如1984 年土耳其首先應用BOT於基礎設施項目,,但實際上全世界 PPP模式運行比較規范的卻是發達國家,根據APEC(Asian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合組織)的資料顯示,運行最好的當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成功的特徵是政府(public)、企業(private)、百姓(people)三方都滿意,政府尋找企業合作夥伴實現物有所值;企業得到投資回報(當然不是暴利);百姓享受了合理價格的服務『7)。
歸納起來,發達國家的PPP模式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的特徵:
(1)發達國家PPP 項目投資主要是金融機構主導(做項目公司股東和牽頭人,兼放貸),我國則主要是帶施工資質的工程企業主導。這說明我國金融機構與國外金融機構的業務和營利模式、競爭力和創新力以及服務意識等有很大不同,也說明我國工程企業規模的龐大和競爭的激烈.,而我國金融機構和工程企業參與PPP 均有資金結構、人才結構和知識結構等弱勢。
(2)發達國家PPP 項目的招投標談判周期長、前期成本相對高.,但全壽命期成本相對低;而我國PPP 項目招投標談判周期短、前期成本相對低,但全壽命周期成本相對高。發達國家政府羨慕中國政府想干就能很快乾成,而我們似乎沒有人羨慕國外的全壽命期高效率和高質量服務。發達國家的PPP更像慢工出細活,而我國PPP是批量生產銷售。
(3)發達國家PPP 項目的貸款除了來自銀行,還有不少來自養老/社保等基金和保險機構的資金,這些資金的長期性正好匹配於PPP 項目長期的特點,而我國近幾年才陸續允許保險金參與投資和放貸,所以國內貸款來源較單一,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4)發達國家對PPP項目最小規模有要求(如澳洲應大於5000萬澳元),因為PPP項目前期時間長/費用高,若項目太小,前期費佔比太高。若單個項目規模小,可把同類項目打包一並招標/談判。我國尚沒有規模方面的規定,導致個別項目投資金額才幾千萬,前期費就佔比很高(達10:《以上)。
(5)因現有政府機構很難適應PPP的復雜性,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已有或開始PPP立法或編寫指南,並建立PPP專門機構(賦予規劃/比選/評估/指導/咨詢/監管/審批項目等不同權力),以規范PPP運作和總結PPP經驗(知識管理),而我國尚沒有國家層面法規,國家層面PPP中心也剛組建幾年,各地各部門做法隨意、迥異、低效,導致經常重復交學費。
(6)發達國家的PPP 項目有不少改建項目(brownfield),如TOT,還有一些企業主動建議項目( unsolicited);而我國主要是新建項目(greenfield),多是政府立項招標項目( solicited),這與中外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成熟度處於不同階段,項目於系人的經驗/水平高低,以及政治/法律/金融/社會體系的成熟度等有關。
(7)發達國家PPP 項目的資金和主辦入主要來自本國甚至本地,而我國早期(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主要來自境外,現在(2000 年以來)主要來自本國,並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
(8)發達國家應用PPP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順便緩解政府一次性支出資金壓力;而我國應用PPP主要是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增加基礎設施數量和規模,促進經濟發展(包括GDP和政績)。主要目的的不同造成國外PPP主要用於公用事業(政府分期支付),我國主要用於基礎設施(百姓支付)。
(9)發達國家PPP 項目的過程和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基本上是公開的,任何公民都可獲得,而國內PPP 項目的信息(特別是財務信息)幾乎是不公開的,這造成國內的相關研究只能是定性研究、主觀(拍腦袋)研究或假設數據研究,不過國家層面的信息公開政策(財金[2017]1號)已發布,信息公開工作有望得到改進,例如財政部已公布700個PPP示範項目所有信息。最近新發布的《 PPP 條例(徵求意見稿)》也提及信息公開。
Cio)因為PPP項目時間長達10一30 年,讓政府和企業等任何一方去預測和獨自完全風險承擔是不現實和不公平的,所以發達國家的PPP 項目很早就應用特許期間的調節機制(如調價),而我國近年來才開始應用這種動態調節機制,由於早期的項目應用較少,造成不公平、不和諧、政府強行干預調整等後果。
本文由黑龍江省PPP項目咨詢研究中心發布
如有問題請提出,如有幫助請採納!
源文地址:hljppp.com
Ⅶ 什麼是PPP項目聯合體
「聯合體」作為法律名詞最早出現在 1999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投標法」)中,招投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兩個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投標人的身份共同投標。2002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中繼續沿用了「聯合體」這個名詞。政府采購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供應商的身份共同參加政府采購。
從上述規定中可以看出,政府采購法基本沿用了招投標法對聯合體的定義,但對聯合體的組成進行了擴展,允許自然人成為聯合體成員。
按照招投標法的立法本意,聯合體的組建目的就是為了「共同投標」,而後續的政府采購法則將聯合體組建目的擴展為「共同參加政府采購」,雖然只是幾個字的差異,但這對於 PPP模式中引入聯合體的概念十分重要,因為 PPP項目社會資本方采購方式的重要法源之一就是政府采購法,PPP項目中應用不同的社會資本方采購方式適用與聯合體。
Ⅷ 如何提升民營資本在ppp模式中的參與度
現有的PPP項目中民間資本的參與度較低,政府必須努力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真的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發揮民間資本在PPP模式中的關鍵作用。
1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近來,財政部和發改委一改常態,「握手言和」,兩個部門首次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關工作的通知》(簡稱「32號文」),第二條提到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順利實施。對於涉及多部門職能的政策,要聯合發文;對於僅涉及本部門的政策,出台前要充分徵求其他部門意見,確保政令統一、政策協同、組織高效、精準發力。期待各部門能夠真正踐行通知精神,找准自身的定位,理清各自的職能范圍,協調推廣PPP。
2化解爭議,填充空白,完善PPP立法
關於PPP立法問題,一方面,化解爭議,統一立法。從法律上明確PPP主管與參與機構,協調完善立法工作,未來統一出台PPP立法。並理順職能部門分工,形成中央和地方統一和明確的管理權屬,有效釐清責任和義務,有利於項目推進和管理,避免爭議和沖突的產生。另一方面,填充空白,完善PPP立法。對於法律中關於PPP的盲區,如土地、稅收、審計等問題,應及時關注,完善補充,避免爭議的產生。
3推進配套改革,健全補貼機制,保障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
PPP是一項重大改革,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包括理論創新、治理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等等,所以在PPP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深化改革,確保配套改革同步推進,健全財政補貼機制,保障民間資本的合法權益。
4加快財稅機制改革,適當政策傾斜
對於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10%的預算佔比可能難以滿足PPP項目的投資需求,相關部門可基於實際情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加大民間資本投資引導力度和政策優惠,點燃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共享PPP盛宴。
5全面了解營改增的影響,把握機遇、管理風險
預計營改增細則發布後將為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帶來全新的挑戰,因此,民間資本在參與PPP項目時全面了解營改增的影響,及早在稅務專業人士的協助下了解PPP項目涉及的增值稅稅務風險以及實務操作,通盤考慮項目整體投資回報的稅務因素,把握機遇、管理風險。
6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地方政府應貫徹落實國家民間投資有關政策,破除民間投資的隱性壁壘,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在PPP項目社會資本的選擇過程中,政府應擺正自身定位,對國企和民間資本一視同仁,營造公平透明的競爭市場環境,選擇最合適的社會資本,保障PPP項目的順利高效運行,真正實現物有所值。
7提高契約意識,保障民間資本的合法權益
政府部門參與PPP時必須轉變心態,強化契約精神,提高對民間資本合法權益的重視程度,健全保障機制,切實履行合同約定,讓民間資本放心、安心地參與PPP項目,全身心地投入到PPP項目的運作實施。
8保障PPP項目合理收益,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一方面,民間資本具有逐利性本無可厚非,但民間資本也應清晰地認識到PPP項目多為微利項目這一事實,合理預估項目收益,切忌試圖從PPP項目中牟取暴利;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全面認識PPP,不可將PPP視為傳統融資平台的替代,僅僅為了融通資金,應體會PPP模式的精髓,保障民間資本的合理收益,對於沒有現金流的PPP項目可視情況通過整體開發等方式提高項目收益。
9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針對民間資本的融資難題,建議拓寬民間資本的融資渠道,完善融資市場,積極吸引和整合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社保基金這些投資的金融資源,構建涵蓋股權投資、信貸、擔保、保險的多層次的PPP融資市場。同時,繼續加強對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10規范退出機制,保障退出通道暢通
完善的退出機制是民間資本參加PPP項目「盛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建議將「退出機制」作為重要的一環予以規范,政府應借鑒國外PPP交易所,依託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為民間資本提供多元化、規范化、市場化的退出渠道。
謝謝,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