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的審判
❶ 阿凡達中那個女科學家叫什麼, 扮演過什麼角色
西格妮·韋弗
周六夜現場(2010)
出獄一團糟 Crazy on the Outside(2009)Viki
西格妮·韋弗
阿凡達 Avatar (2009)
天佑鮑比 Prayers for Bobby(2009)主演,飾母親 Mary Griffith
機器人總動員 WALL·E (2008)
浪漫鼠德佩羅 The Tale of Despereaux (2008)
代孕媽媽 Baby Mama (2008)
刺殺據點 Vantage Point (2008)
王牌製片家 Be Kind Rewind (2008)
公園里的女孩 The Girl in the Park (2007)
邪惡新世界 Happily N'Ever After (2006)
全能製作王 The TV Set (2006)
聲名狼藉 Infamous (2006)
雪餅 Snowcake (2006)
假想英雄 Imaginary Heroes (2004)
陰森林 The Village (2004)
別有洞天 Holes (2003)
火線消防員 Guys, The (2002)
誘惑我小媽 Tadpole (2002)
偷心俏佳人 Heartbreakers (2001)
反智特務 Company Man (2000)
銀河訪客 Galaxy Quest (1999)
世界地圖 Map of the World, A (1999)
白雪公主 Snow White: A Tale of Terror (1997)
冰風暴 The Ice Storm (1997)
異形4:復活 Alien: Resurrection (1997)
獵影驚魂 Copycat (1995)
不道德的審判 Death and the Maiden (1994)
冒牌總統 Dave (1993)
異形 3 Alien3 (1992)
哥倫布傳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992)
捉鬼敢死隊Ⅱ Ghost Busters II (1989)
霧鎖危情 Gorillas in the Mist (1988)
西格妮·韋弗
上班女郎 Working Girl (1988)
半月街 Half Moon Street (1986)
異形2 Aliens (1986)
別說你懂得女人 Une femme ou deux (1985)
捉鬼敢死隊 Ghost busters (1984)
軍火大賊 Deal of the Century (1983)
超級特務 Eyewitness (1981)
異形 Alien (1979)
❷ 羅曼·波蘭斯基所有作品及介紹,人物介紹。
中文名: 羅曼·波蘭斯基 英文名: Roman Polanski 性別: 男 生日: 1933-08-18 角色:編劇,導演,演員 演員作品 羅曼·波蘭斯基在片場 復仇Zemsta (2002) 幽國車站 Pura formalità, Una (1994) 飛越北極星 Back in the U.S.S.R (1992) 怪房客 Locataire, Le (1976) Afternoon of a Champion (1975)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兩個男人與衣櫃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Rower (1955) 導演作品 幽靈寫手 The Ghost Writer(2010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2005) 鋼琴家 The Pianist (2002)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 不道德的審判 Death and the Maiden (1994) 鑰匙孔的愛 Bitter Moon (1992) 驚狂記 Frantic (1988) 海盜奪金冠 Pirates (1986) 苔絲Tess (1979) 怪房客 Locataire, Le (1976)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Tragedy of Macbeth, The (1971) 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 (1968)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荒島驚魂 Cul-de-sac (1966) 冷血驚魂 Repulsion (1965) Plus belles escroqueries monde, Les (1964)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兩個男人與衣櫃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Lampa (1959) Usmiech zebiczny (1957) Rower (1955) 編劇作品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 鑰匙孔的愛 Bitter Moon (1992) 驚狂記 Frantic (1988) 海盜奪金冠 Pirates (1986) 苔絲Tess (1979) 怪房客 Locataire, Le (1976) Bateau sur l'herbe, Le (1971) 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 (1968)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The (1967) 荒島驚魂 Cul-de-sac (1966) 冷血驚魂 Repulsion (1965) Plus belles escroqueries monde, Les (1964)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兩個男人與衣櫃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Lampa (1959) Usmiech zebiczny (1957) Rower (1955)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影片 2003年因《鋼琴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03年因《鋼琴師》獲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03年因《鋼琴師》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導演 2002年因《鋼琴家》獲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1999年因《第九道門》獲第12屆歐洲電影獎世界電影傑出歐洲成就獎最佳導演 1995年因《不道德的審判》獲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提名 1993年獲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終生金獅獎最佳導演 1981年因《苔絲》獲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1981年因《苔絲》獲第3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1980年因《苔絲》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1980年因《苔絲》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導演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 1975年因《唐人街》獲第28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導演 1972年因《一位冠軍的下午》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賞識記錄片 1969年因《失嬰記》獲第41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 1969年因《失嬰記》獲第26屆金球獎最佳編劇提名 1966年因《荒島驚魂》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柏林熊特別賞識記錄片 1965年因《冷血驚魂》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銀柏林熊評審團特別獎 1964年因《水中刀》獲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62年因《水中刀》獲第25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
❸ 盧米埃爾與愛迪生;愛森斯坦、希區柯克、波蘭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塔可夫斯基、米哈爾科夫、阿巴斯
盧米埃爾(1864.10.5—1948.6.6)
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1864年10月5日生於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於邦多勒。1895年,他與其兄獲電影放映機的發明專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印度廳第一次在公眾場合放映了自己拍攝的影片《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這一天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從1896年起,他培訓了大批放映員在世界各地巡迴放映,使電影迅速流傳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電影的經典之作,他的影片運用了特寫(《嬰兒午餐》)和景深鏡頭(《火車到站》);他還拍攝了最早的喜劇片(《水澆園丁》)。
愛森斯坦(1898.1.22—1948.2.11)
蘇聯電影導演,電影藝術理論家、教育家。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功勛藝術家,藝術學博士、教授。生於里加,卒於莫斯科。1922年,在《左翼藝術戰線》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綱領性的美學宣言《雜耍蒙太奇》,引起了長期的爭論,並對整個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愛森斯坦在1924年轉入電影界,導演的第一部影片《罷工》被《真理報》看作是「第一部真正無產階級的影片」。1925年導演的《戰艦波將金號》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上被評為電影問世以來12部最佳影片之首。1932年他去墨西哥拍攝了縱貫墨西哥2000年歷史的史詩片《墨西哥萬歲》,在1979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金質獎。1938他拍攝的《亞歷山大·聶夫斯基》其中冰湖大戰一場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伊凡雷帝》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影片,它成為世界電影的高峰之一,並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愛森斯坦的電影理論,在影片的總體結構、蒙太奇、聲畫框架、單鏡頭畫面的結構、色彩以及電影史等領域,都進行了多方面的開創性的研究。此外,他關於藝術激情的本質、藝術方法、接受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論遺產中占據特殊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國的電影界對他的藝術理論都給以相當的重視。
希區柯克(1899.8.13—1980.4.29)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出生於英國倫敦東區一個普通的、以販賣蔬菜為生的家庭。1925年開始獨立執導電影,導演了英德聯合製作的影片《快樂之園(The Pleasure Garden)》,這也標志著他的導演生涯的開始。1939年應邀去好萊塢,次年拍攝了《蝴蝶夢》,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從此定居美國直到逝世。希區柯克導演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位著名的導演,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他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希區柯克是一位對人類精神世界高度關懷的藝術家,他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電視系列劇,絕大多數以人的緊張、焦慮、窺探、恐懼等為敘事主題,設置懸念,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希區柯克專擅拍攝驚悚懸疑片,素有「緊張大師」之稱,不但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片傳世,對電影工業也有深刻的影響。
波蘭斯基(1933.8.18—)
羅曼·波蘭斯基出生於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遇到反猶排猶浪潮迫害。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兩個男人與更衣室》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1967 年羅曼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失嬰記》,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獲得第26屆金球獎、第41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1969 年他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已懷孕8個月的莎朗·塔特被殺害。1974 年,羅曼推出了《唐人街》,影片成為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獲得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1979 年,羅曼編導愛情片《苔絲》,獲得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1994 年執導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成為他最為黑暗壓抑的一部電影。2002年,羅曼推出力作《鋼琴家》。贏得了好萊塢及全球評論界、觀眾的認可,獲得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法國愷撒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他是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小津安二郎(1903.12.15~1963.12.12)
日本電影導演。1903年12月15日生於東京,1963年12月12日卒於同地。1923年進入松竹公司當攝影助理,1926年升為副導演,1927年成為導演,第一部執導的影片是《懺悔的白刃》。1932年,成名作《有生以來初次看到的》完成,被《電影旬報》評為當年十大最佳影片之首。此後兩年,他執導的《一念之差》和《浮草》又連續 獲當年十佳之首。1939年,他的電影劇本《恬淡的生活》經 審查不準拍攝,直至1952年才搬上銀幕。1941年,他的《戶田家的兄弟》再獲十佳之首。戰後,他導演了一系列優秀影片,如《貧民街紳士》、《晚春》、《麥秋》、《東京紀行》、《早春》、《東京暮色》等,1958年獲文部大臣獎和紫綬獎章。1960年,他抱病拍攝的《秋光好》獲日本藝術獎和亞洲國際電影節導演獎。他最後兩部影片《小早川家的秋天》和《秋刀魚的味道》也是很有影響的優秀影片。1963年,他被選為日本藝術院院士,逝世後追贈政府四等勛章,日本電影記者協會追贈文化獎,日本廣播協會追贈特別獎。
黑澤明(1910.3.23—1998.9.6)
日本知名導演。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一個武士階級家庭,在八名兄弟姊妹間排行老么。1936年看到電影公司徵求助理導演的廣告,因緣際會下開啟了在電影界發展的大門。黑澤明三十三歲拍攝生平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而真正打開國外知名度的作品則是1950年的《羅生門》,此片榮獲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再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黑澤明的作品對於許多日本和美國的後輩導演多所啟發,由於他的作品力求完美而且場面浩大,因此有「天皇」的尊稱;他曾撰文指出:「如果把電影從我的身上抽離,剩下只有零。」他的電影主題一向強調武士道精神、人道主義者的理想,以及自我犧牲的重要,細節的考究和橫向運鏡則是他的獨創風格。他的代表作品為《羅生門》、《七武士》、《夢》。他是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
塔可夫斯基(1932-1986)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譽為「自愛森斯坦後最重要的蘇聯導演」,終其一生只拍攝了兩部短片,七部長片,部部堪稱經典。一九三二年生於俄羅斯札弗洛塞鎮,是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學於蘇聯電影學院,一九六一年畢業。他的電影曾經贏得多項國際性大獎;第一部長故事片《伊萬的童年》於一九六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塔可夫斯基成為了當代電影的傑出代表。他自稱拍電影就是在「雕刻時光」,希望能將電影真正提升到文學藝術的高度。其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榮獲一九八六年夏納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於巴黎,享年五十四歲。
米哈爾科夫(1945.10.21—)
男,生於1945年10月21日,俄羅斯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被譽為是俄國的史蒂芬史匹柏,1945年生於莫斯科藝術世家,父親賽吉米亥科夫是詩人兼作家,蘇聯國歌即出自其手筆,母親亦是詩人,哥哥同時也是俄羅斯名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善於經營影像,用出色的畫面來敘事傳情,作品中充滿著濃厚的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失聲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揚名國際,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許多影迷們對米哈爾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開始,91年《蒙古精神》(Urga)榮獲威尼斯金獅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並將他推上事業最高峰,該片與張藝謀的《活著》一同拿到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更在1996年奧斯卡拿到最佳外語片大獎,並於同年獲邀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主席。米哈爾科夫目前擔任俄羅斯電影家協會主席,是當今影壇享有盛譽的電影大師。
阿巴斯(1940.6.22—)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畢業於德黑蘭藝術學院。在過去和現在的世紀里,最為國際贊美和敬佩的亞洲文化代表就是世界級的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一位多產而具有批判精神的電影導演、藝術家、攝影家和詩人,他的作品視覺上樸素,但是概念豐富多元。曾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眾多國際榮譽的阿巴斯堪稱當今世界影壇少有的大師,他善於從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類最深的情感。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是一位大器晚成者,1969年,隨著伊朗新浪潮電影的興起,阿巴斯開始涉足電影界,1997年,阿巴斯一部關於死亡哲理的影片《櫻桃的滋味》獲得第5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至今,阿巴斯共執導32部影片,其中一半以上為不足60分鍾的短片和紀錄片,他創造的影像世界脫離了大眾電影的范疇,而是一種需要閱讀的「作者電影」。阿巴斯也被稱做70年代以來伊朗電影的掌門人,是可以同印度的薩蒂亞吉特·雷伊和日本的黑澤明相媲美的東方作者導演。
(沒找到「愛迪生」這個導演。是托馬斯·愛迪生嗎?)
❹ 不道德的審判完整版電影
不道來德的自審判.Death.And.The.Maiden.1994.D9.MiniSD-TLF.mkv
❺ 《不道德的審判》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不道德的審判》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7JpeZugjzgWPREqUgClaWQ
《不道德的審判》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阿瑞爾·多夫曼、拉斐爾·依格雷西亞斯
主演: 西格妮·韋弗、本·金斯利、斯圖亞特·維爾森、Krystia Mova、Jonathan Vega、Rodolphe Vega、Gilberto Cortés、Jorge Cruz、Carlos Moreno、Eardo Valenzuela、Sergio Ortega Alvarado、凱倫·斯特拉斯曼
類型: 劇情、懸疑、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法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4-12-23(美國點映)、1995-01-27(美國)
片長: 103分鍾
又名: 死亡與處女、死亡·處女、死神與少女
波利娜(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飾)曾經被一個男子施暴,被蒙著眼的她一直不知道罪人是誰,她的性格也變得神經兮兮。她的丈夫傑拉多(斯圖爾特·威爾遜 Stuart Wilson飾)當選委員會主席後回到家中,就發現波利娜有著一些比平時更怪異的舉動。她甚至把前來拜訪的鄰居米蘭達(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飾)的車子推落山崖,憑著米蘭達車里的磁帶「死亡和處女」,以及米蘭達的氣味和呼吸,波利娜堅信,米蘭達就是當時對她施暴的元兇。
她發了瘋似的把米蘭達綁在房間,要和丈夫一起審判這個罪犯。然而,米蘭達分明有著確鑿的不在場證據,這令丈夫也難以相信波利娜的認定。這一切是波利娜的幻覺,還是確有其事,這場審判會令真相一一浮出水面。
❻ 電影「苦月亮」到底講的啥啊
苦月亮Bitter Moon
英法 1992
編劇:羅曼.波蘭斯基 G.布拉赫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埃瑪紐埃爾·塞納 彼得·科約特
休·格蘭特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劇情簡介:
奈傑爾和菲奧娜是一對正值"七年之癢"的英國夫妻,搭船到印度去給他們缺乏激情的婚姻充電;奧斯卡是個終日癱在輪椅上的美國作家,他的妻子咪咪年輕美艷,是個法國舞蹈演員,這對夫妻關系詭異。兩對夫婦相逢在黑暗的海上。奈傑爾被咪咪的美貌吸引,不由自主地接近他們。奧斯卡遂以咪咪為餌,要奈傑爾傾聽他們的故事:
多年前,奧斯卡在巴黎的公共汽車上偶識咪咪。她的美貌讓他著迷。他走遍巴黎城想要再度遇見她。終於在他心灰意冷地與他人約會晚餐時,發現站在身邊的女招待便是尋覓了許久的咪咪。於是,一段浪漫瘋狂的愛情有了開始。激情迸發,二人掉入愛的深淵。然而愛欲纏綿幾乎將兩人的情感燒盡。 咪咪那近乎完美的身體逐漸對奧斯卡失去了誘惑,他暴露出自私殘忍的本性,疲憊於如醉如痴的性愛享受開始渴望自由。而咪咪的愛情執拗而灼熱,任憑怎樣痛苦她也不要離開奧斯卡。奧斯卡開始虐待咪咪,在他嚴厲咪咪變得乏味。她有了奧斯卡的孩子,墮胎感染被割除子宮,險些死去。奧斯卡將虛弱咪咪騙上飛機,他慶幸終於擺脫了咪咪,重新開始了自由糜爛的生活。在一夜狂歡後,奧斯卡出車禍住進了醫院,咪咪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在強烈恨意的驅使下她將他拖下病床致使奧斯卡終身殘廢。咪咪又與奧斯卡生活在一起了。咪咪照料他,卻又像以前他虐待她一樣虐待他。他們唇齒相依,深愛對方,但是愛的唯一表達方式是瘋狂的相互傷害和虐待。
奈傑爾為奧斯卡和咪咪愛情的深刻和極端而震驚。同時菲奧娜也對他們蒼白冷漠的夫妻關系徹底厭倦。聖誕節舞會上菲奧娜與咪咪在奈傑爾驚訝的目光中相擁起舞,似乎在同性之愛中找到了新的火花。然而,奧斯卡對酣睡在床的咪咪扣動了扳機,而後打穿了自己的太陽穴。不再有任何東西,一切都結束了。
查到了導演的個人經歷,也許對大家理解影片有所幫助。
被揭是在逃強奸犯
波蘭斯基不敢參加奧斯卡
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候選者羅曼·波蘭斯基3月23日將不會出現在柯達劇院前的星光大道上,這位去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獲得者日前被洛杉磯法院爆出竟然是一位犯有強奸罪的在逃犯!
25年前,為了逃避洛杉磯法院對他關於強暴13歲少女的判決,波蘭斯基逃到了出生地法國巴黎,在那裡開始了漫長的流亡電影生活。25年後,他的一部反映二戰期間大屠殺倖存者的影片《鋼琴師》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提名。奧斯卡學院對69歲的電影導演波蘭斯基參加3月23日的頒獎典禮舉雙手歡迎,但是洛杉磯法院官方發言人卻向媒體宣稱,作為一個在逃的犯人,只要波蘭斯基膽敢踏入美國領土一步,絕對是逮他沒商量。
1977年,波蘭斯基被洛杉磯法院指控犯有強奸和其他5項重罪,當時,他在好萊塢著名演員傑克·尼克爾森的家中猥褻了一名13歲少女。1978年,在法院宣判結果之前,波蘭斯基潛逃到了法國巴黎,至此再未回過美國。25年前發生的事情如今已經成為波蘭斯基心中永遠的痛,近些年來,波蘭斯基多次公開就此事發表個人看法,他說:「我現在已經不再考慮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我更牽掛的是它對我的孩子和妻子的傷害。」
洛杉磯法院發言人向媒體透露,波蘭斯基的律師曾向法院提出,波蘭斯基願意接受一些在監外執行的判罰。但按照美國當地法律,波蘭斯基的罪行最多可被判長達50年的監禁,所以在洛杉磯法院看來他至今仍是一個在逃犯。(張文伯)
罪惡大師--羅曼·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於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出生後不久的童年時代,全家就遇到先在德國緊接著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父親原來是一個有志藝術的畫家,反猶浪潮使父親徹底失去在法國生活下去的希望。在羅曼3歲時,父親迫不得已率領全家遷回了波蘭克拉科夫(Krakow)的老家。二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克拉科夫被德軍佔領,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先後被德國人抓進集中營,父親和叔叔雖然倖免於難,但懷著身孕的母親卻慘死在納粹建造的毒氣室里。當時父親將他推進了夾牆,才使他得以倖存下來。年幼的他設法逃出了猶太人居住區,這些恐怖的經歷在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經典巨片《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中有所反映。據報道在這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幾次請他出任這部影片的導演。然而,羅曼的幾個朋友和親人都曾關押在這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解救人質的克拉科夫猶太人區,他發現這個題材太痛苦、離他太近,拒絕了這一邀請。羅曼7歲時就開始在波蘭農村游盪,居住在不同的天主教家庭里,僥幸生存了下來。這段慘痛的經歷,對他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5年,羅曼回到了父親身邊,並進入一所技工學校學習,但是年輕的他似乎早有了從影的主意。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車》("Bicycle",1955年)、《兇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隨後他進入了波蘭羅茲電影學校(Lodz Film School),開始了為期五年的學習,並逐漸嶄露頭角。他在學生期間自編、自導、自演的荒誕短片《兩個男人與更衣室》("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包括布魯塞爾電影節(Brussels World\'s Fair)最佳影片第3名。他早期拍攝的短片《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喜劇短片《哺乳動物》("Mammals",1962年)等,受到一致推崇,至今仍堪稱同類影片中的經典,這時他已顯示出對黑色風格產生了興趣。
1962年3月,羅曼首次編導了波蘭影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這部講述戰後波蘭社會婚姻悲喜劇的影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影片沒有得到波蘭官方和評論界的好評,但在西方卻引起了轟動,為他跨入世界影壇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該片在第2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費比西"(Fipresci)最佳導演,並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名噪世界影壇。在巴黎幾經沉浮後,羅曼結識了年輕的編劇傑勒德-布拉奇(Gerard Brach),倆人成為了長期的合作夥伴。不久羅曼移居英國,執導了3部與傑勒德-布拉奇聯合編著的影片:1965年,法國著名女演員凱瑟琳-德諾芙主演、關於年輕女子心理崩潰的心理恐怖片《冷血驚魂》("Repulsion");1966年,講述在一座城堡里發生的歹徒與一對不和夫妻的黑色驚悚片《荒島驚魂》("Cul-de-sac");1967年,他與美國女明星莎朗-塔特(Sharon Tate)聯合擔當主演的恐怖片《天師捉妖》("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前二部影片分別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銀熊獎和金熊獎。這時的羅曼,以強烈的懸念和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表現出了濃烈的血腥氣味,也使他在國際影壇的聲譽不斷提高。
1968年1月,羅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並一起前往好萊塢發展。就在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其編導的第一部美國恐怖片《失嬰記》("Rosemary\'s Baby"),影片改編自艾拉-萊文(Ira Levin)的同名女性題材恐怖小說,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他因此獲得了第26屆金球獎、第41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輕而易舉地在好萊塢贏得了聲譽。事業上春風得意的羅曼,1969年卻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懷孕8個月的莎朗-塔特與他的3個好友一起被臭名昭著的邪教徒查爾斯-曼森團伙(Charles Manson)殘忍的殺害。無法面對這一切的羅曼,重又回到了歐洲。1971年,他編導、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黑色古裝片《馬克白》("Macbeth"),被認為是對曼森一夥的回應。
1974年,羅曼經不起好萊塢的誘惑重回故地,推出了傑克-尼科爾遜(Jack Nicholson)和費-唐納薇(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動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羅曼黑暗陰冷的恐怖執導風格貫徹全片,影片成為了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獲得了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他也藉此確立了在好萊塢的地位。可在1978年,羅曼被指控強暴了一位13歲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羅曼花了42天的時間進行辯解,法官最後猶豫了。在進一步的法律程序開始前,他逃離了美國,定居法國巴黎,雖避免了牢獄之災,但從此再也沒敢去美國。 1979年,羅曼在法國編導了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愛情片《苔絲》("Tess"),這部影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著名小說《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他以一種寫實手法將哈代的小說浪漫地形象化,影片彌漫著羅曼對宿命的無奈之情。羅曼憑藉此片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以及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羅曼後來的作品開始走下坡路,很少能達到鼎盛時期的水準。他開始出現在一些舞台劇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蘭,執導並主演了舞台劇《莫扎特》("Amadeus")。
1988年,羅曼編導了懸念驚悚片《驚狂記》("Frantic")。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貝蒂-巴克利(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 講述了一位美國人在法國巴黎尋找失蹤妻子的故事,此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評論界的認可和商業上的成功。1992年,他在法國編導了《苦月亮》("Bitter Moon"),影片由他的法國妻子伊曼紐爾-塞根納(Emmanuelle Seigner)和休-格蘭特(Hugh Grant)主演,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墮落的影片,告誡人們把握自我、不必過分沉溺於肉慾。1994年執導的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Death and the Maiden"),改編自智利劇作家阿里爾-多爾夫曼(Ariel Dorfman)的政治題材故事,由西格爾內-維弗(Sigourney Weaver)和本-金斯利(Ben Kingsley)主演。他將被本-金斯利強暴後而變得情緒不安的西格爾內-維弗內心挖掘至極,成為他最為黑暗壓仰的一部電影。
沉寂4年後,1999年羅曼-波蘭斯基帶著自己編導的驚悚片《第九道門》("The Ninth Gate")重返影壇。影片改編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說,深刻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善惡、美醜,但影片上映後反響一般。2002年,羅曼推出了力作《鋼琴家》("The Pianist")。該片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勞迪飾,Adrien Brody)的自傳體小說《一個城市的毀滅》("Death of a City")改編。描寫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但他的琴聲打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在這位軍官的冒死保護下,終於迎來了自由。曾有過納粹集中營經歷的羅曼,在此片中融入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將影片拍得沉重而又細膩感人,重塑了他一流導演的地位。雖然還在歐洲流放,但再次贏得了好萊塢及全球評論界、觀眾的認可,先後獲得了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法國愷撒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羅曼-波蘭斯基屬於能編、能導、能演的全才,自從孩提時代起,就主演過多部影片。1954年,21歲的羅曼就在波蘭電影巨匠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的第一部影片《這一代》("A Generation")中擔任主角。後來,他又在《洛托納》("Lotna",1959年)和《無罪的巫師》("Innocent Sorcerers",1960年)中亮過相。除了在他自己創作的一些短片和影片中出演角色以外,他還在許多歐洲的電影中出演相當戲份的大小角色,如1974年安東尼奧-馬格里提(Antonio Margheriti)執導的恐怖片《魔鬼之血》("Blood for Dracula")、1992年德蘭-薩拉菲安(Deran Sarafian)執導的《飛越北極星》("Back in the U.S.S.R.")和1994年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的驚悚片《幽國車站》("A Pure Formality")等。
作為一個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他還參與了許多影片的編劇工作。但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靜雨)
❼ 跪求法國電影1994,【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G7mR49iX4sgVC8QAKhbRWw?pwd=398u
波利娜(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飾)曾經被一個男子施暴,被蒙著眼的她一直不知道罪人是誰,她的性格也變得神經兮兮。她的丈夫傑拉多(斯圖爾特·威爾遜 Stuart Wilson飾)當選委員會主席後回到家中,就發現波利娜有著一些比平時更怪異的舉動。
❽ 羅曼·波蘭斯基的人生經歷
波蘭斯基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遇到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而遷回在波蘭的老家克拉科夫(Kraków)。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迅速佔領克拉科夫,並下令驅逐波蘭人以供德國人居住。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相繼被抓入集中營,母親死於奧斯威辛,父親在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僥幸保存了性命,波蘭斯基本人則逃出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並通過一個波蘭農夫的幫助在二戰中存活下來。這個童年陰影對波蘭斯基日後的人生觀與電影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以至於斯皮爾伯格多次邀請他出任《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年)的導演都被其因「揮之不去的痛苦」而拒絕。
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車》(Magical Bicycle,1955年)、《兇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隨後他進入波蘭羅茲電影學校(Łódź Film School)開始了為期五年的學習,並逐漸嶄露頭角。他在學生期間自編、自導、自演的荒誕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包括布魯塞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第3名,初次引起歐洲電影界的注意。
1959年波蘭斯基拍完《燈》(The Lamp,1959年)後從學校畢業,並掌握了六種語言:波蘭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義大利語。隨後他拍攝了一系列短片,如《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哺乳動物》(Mammals,1962年)等,均受到一致推崇,這時他已顯示出對黑色風格獨特的興趣。
1962年3月,波蘭斯基首次編導了他的第一部長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2年),這部講述戰後波蘭社會婚姻悲喜劇的影片沒有得到波蘭官方和評論界的好評,但在西方卻引起了轟動。該片在第2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費比西」(Fipresci)最佳導演,並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從此他邁出了跨上世界影壇的第一步。 1968年1月,羅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並一起前往好萊塢發展。就在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其編導的第一部美國恐怖片《魔鬼聖嬰》(Rosemary's Baby,又名《羅絲瑪麗的嬰兒》),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
隨著《羅絲瑪麗的嬰兒》的熱映和塔特的懷孕,波蘭斯基以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購置了一套豪華住宅,這就是著名的茨埃羅大道10050號。1969年8月9日的清晨,這座氣派的豪宅成為了屠戮與血腥的地獄。經警方證實,包括女主人塔特在內有五人被害,屍體上總共發現102處刀傷,且均中數槍,死者表現得極為痛苦。已有八個月身孕的塔特身中16刀,她和化妝師傑伊·斯普林被用繩子吊在起居室內。由於沒有任何物品失竊,兇案顯得撲朔迷離,波蘭斯基本人也成為了警方懷疑的對象,經過8750個小時的工作,塔特兇殺案終告偵破。兇手系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員,而幕後主使者就是他們的領袖查理·曼森(Charles Manson)。關於兇殺動機,有人說曼森希望以此懲罰統治階級的奢華墮落,也有人說房子的前任主人曾與曼森有過節。無論如何,塔特血案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兒時的喪母與如今的喪妻之痛使波蘭斯基的創作變得更為黑暗,《麥克白》和《唐人街》等影片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
1971年,他在歐洲改編拍攝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黑色古裝片《麥克白》(Macbeth),被認為是對曼森一夥的回應。
1974年,羅曼經不起好萊塢的誘惑重回故地,推出了傑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和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動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羅曼黑暗陰冷的恐怖執導風格貫徹全片,影片成為了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獲得了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6年《怪房客》(The Tenant)獲戛納金棕櫚獎提名。
1977年,羅曼被指控強暴了一位13歲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羅曼花了42天的時間進行辯解,法官最後猶豫了。在進一步的法律程序開始前,他逃離了美國,定居法國巴黎,雖避免了牢獄之災,但從此再也沒敢去美國。 1979年拍攝的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苔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一種寫實手法將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說浪漫地形象化,影片彌漫著羅曼對宿命的無奈之情。羅曼憑藉此片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以及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羅曼後來的作品開始走下坡路,很少能達到鼎盛時期的水準。他開始出現在一些舞台劇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蘭,執導並主演了舞台劇《莫扎特》。
1988年,羅曼編導了懸念驚悚片《驚狂記》。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評論界的認可和商業上的成功。
1992年,他在法國編導了《苦月亮》,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墮落的影片。他病魔似的將扭曲的情慾和暴力傾瀉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經典。
1994年執導的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成為他最為黑暗壓抑的一部電影。
1999年波蘭斯基編導驚悚片《第九道門》。影片改編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說,深刻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善惡、美醜,獲第1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 2002年,一部《鋼琴師》,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波蘭斯基,也讓波蘭斯基重新回到世界電影的顛峰。前面說過,在1992年波蘭斯基曾經因不敢自揭傷疤而拒絕斯皮爾伯格的邀請,拍攝二戰題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而後者最終無奈的自己拿起導筒,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十年之後,已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看到了同樣涉及屠殺猶太人題材的《鋼琴師》,終於不再顧及自己童年的陰影,決定拍攝它的同名電影。頂著「跟風《辛德勒的名單》」的巨大輿論壓力,波蘭斯基將自己童年的真實經歷傾注其中,又加之故事本身就是真實事件;在電影語言上,他決定摒棄多年來使自己獨步天下的構圖和對光線的精雕細琢,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半紀錄片式手法進行《鋼琴師》的拍攝,突出「真實」而使大量屠殺史實的殘酷毫無修飾的滲入人心;而在電影內涵上,他卻又少見地在本片中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使得一個鋼琴家的偷生故事在他這個親身受害者的編排下又顯得如此悲天憫人。
這樣,在冷酷的鏡頭中又留有人性的溫暖,《鋼琴師》使人拍案叫絕。最終,《鋼琴師》獲得了空前的贊譽和成功,先是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鋼琴師》幫助波蘭斯基捧回了他的第一座金棕櫚獎;又在第二年的奧斯卡獎上,使本片主演阿德里安·布勞迪(Adrien Brody)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29歲)。
2005年,波蘭斯基拍攝了根據查爾斯·狄更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霧都孤兒》。此片不僅吸引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加盟,更是幾乎再造了一個「倫敦」的外景,此片上映後評價頗高,甚至有人認為在眾多的《霧都孤兒》電影版本中(20多部同題電影),此片和大衛·里恩版及卡洛爾·里德版是最好的三個版本。05年,《霧都孤兒》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
2008年,波蘭斯基將拍攝一部新作《幽靈》,「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奇與「007邦德」皮爾斯·布魯斯南慕名而投,將成為本片主演。
2010年2月19日,新作《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在美國上映,伊萬·麥格雷格最終代替尼古拉斯·凱奇擔任主角,並獲得2010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和2010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年度最佳影片獎。
現年76歲的波蘭斯基於1975年加入的法國籍,至2013年一直居住在法國。 《尖峰時刻3》Rush Hour 3(2008)
《幽國車站》 Pura formalità,Una (1994)
《飛越北極星》 Back in the U.S.S.R (1992)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in Fur 2013年)
《殺戮》(Carnage ,2011年)
《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2010年)
《霧都孤兒》(OliverTwist,2005年)
《鋼琴師》(ThePianist,2002年)
《第九道門》(TheNinthGate,1999年)
《死亡與少女》(DeathandtheMaiden,1994年)
《苦月亮》(BitterMoon,1992年)
《驚狂記》(Frantic,1988年)
《海盜》(Pirates,1986年)
《苔絲》(Tess,1979年)
《怪房客》(TheTenant,1976年)
《唐人街》(Chinatown,1974年)
《禁夢手記》 (DiaryofForbiddenDreams,1973年)
《麥克白》(TheTragedyofMacbeth,1971年)
《羅絲瑪麗的嬰兒》(Rosemary'sBaby,1968年)
《天師捉妖》(TheFearlessVampireKillers,aka:DanceoftheVampires,1967年)
《荒島驚魂》(Cul-de-Sac,1966年)
《厭惡》(Repulsion,1965年)
《漂亮騙子》(TheBeautifulSwindlers,1964年)
《水中刀》(Nozwwodzie,1962年)
《哺乳動物》(Mammals,1961年)短片
《胖子和瘦子》(TheFatandtheLean,1960年)短片
《天使下凡》(Gdyspadajaanioly,1959年)短片
《燈》(TheLamp,1959年)短片
《兩個男人與更衣室》(TwoMenandaWardrobe,1958年)短片
《毀滅》(BreakUptheDance,1957年)短片
《笑顏》(AToothfulSmile,1957年)短片
《兇手》(AMurderer,1957年)短片
《自行車》(MagicalBicycle,1955年)短片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
《鑰匙孔的愛》 Bitter Moon (1992)
《驚狂記》 Frantic (1988)
《海盜奪金冠》 Pirates (1986)
《苔絲》Tess (1979)
《怪房客》 Locataire,Le (1976)
《魔鬼聖嬰》 Rosemary's Baby (1968)
《天師捉妖》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The (1967)
《荒島驚魂》 Cul-de-sac (1966)
《冷血驚魂》 Repulsion (1965)
《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 (1962)
《兩個男人與衣櫃》 Dwaj ludzie z szafa (1961)
❾ 本·金斯利 出演過哪些電影
2013年《神醫》(Der Medicus)
2013年《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
2013年《鋼鐵俠3》 (Iron man 3)
2012年《獨裁者》(The Dictator)
2011年 《雨果》(「Georges Méliès」)
2010年《波斯王子:時之沙》(「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
2009年《禁閉島》(shutter Island)
2008年《戰爭公司》(「War,Inc.」)
2008年《禁慾》(「elegy」)
2006年《橫穿西伯利亞》("Transsiberian")
2006年 《幸運數字斯萊文》(又名:神鬼運轉,飾演The Rabbi)
2005年 《吸血萊恩》
2005年 《霧都孤兒》
2004年《零號嫌疑犯》(「Suspect Zero」)
2002年《不老泉》(「Tuck Everlasting」)
2002年《愛的勝利》(「The Triumph of Love」)
2001年《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2001年《性感野獸》(「Sexy Beast」)
2001年《人工智慧》
2000年《交火規則》(「Rules Of Engagement」)
2000年《外星人的使命》(「What Planet Are You From?」)
1999年《鬼屋》(「Spooky House」)
1999年《愛麗絲漫遊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
1999年《懺悔》(「The Confession」)
1998年《臨別狂想曲》(「Parting Shots」)
1998年《斯威尼-托德的傳說》(「The Tale of Sweeney Todd」)
1997年《照片中的精靈》(「Photographing Fairies」)
1997年《魔鬼諜報員》(「The Assignment」)
1997年《大亨爭霸戰》(「Weapons of Mass Distraction」)
1996年《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1996年《摩西》(「Moses」)
1995年《異種》(「Species」)
1994年《不道德的審判》(「Death And The Maiden」)
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年《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
1993年《冒牌總統》(「Dave」)
1992年《通天神偷》(「Sneakers」)
1991年《巴格西》(「Bugsy」)
1990年《孩子們》(「The Children」)
1990年《第五隻猴子》(「The Fifth Monkey」)
本·金斯利出席活動(6張)
1989年《越空追擊》(「Slipstream」)
1988年《列車》(「Lenin: The Train」)
1988年《帕斯卡爾島》(「Pascali's Island」)
1988年《證據》(「Testimony」)
1988年《福爾摩斯外傳》(「Without a Clue」)
1987年《莫里斯》(「Maurice」)
1985年《賽拉斯-馬勒》(「Silas Marner: The Weaver Of Raveloe」)
1985年《後宮》(「Harem」)
1985年《海龜日記》(「Turtle Diary」)
1983年《背叛者》(「Betrayal」)
1982年《甘地》(「Gandhi」)
1973年《苦力》(「Hard Labour」)
1972年《急先鋒》(「Fear Is The Key」)
❿ 不道德的審判高清完整版電影
不道德的審判.Death.And.The.Maiden.1994.D9.MiniSD-TLF.m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