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立法
①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外國投資法立法的特徵
相較於舊體系,《外商投資法》轉化為外商投資法體系的進程採用了以「疏導」為主的新思路, 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疏解縱向關系,確保立法目標不動搖
在舊體系中,政府投資管理相關部門高度依賴低位階法律規範文件,層級越低,越具有可執行性,從而形成下位法架空上位法的現實局面。在新體系不斷完善和細化的過程中,《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採取了三項措施,確保立法目標不動搖,立法方向不偏移。
一是堅持逐級授權,各部門在授權范圍內開展外商投資相關工作。如國務院根據《外商投資法》第4條的明確授權才能在《實施條例》第4條中,對負面清單的制定、發布和調整三個方面進行細化。
二是提升細則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外商投資法》第10條以及《實施條例》第7 條要求與外商投資有關的規范性文件應當依法及時公布,未經公布的甚至不得作為行政管理依據。這就有效地制約了「紅頭文件」對法治化管理的干擾。
三是強化合法性審查。《外商投資法》第24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涉及外商投資的規范性文件,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不得減損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不得設置市場准入和退出條件,不得干預外商投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實施條例》第26條進一步要求,涉及外商投資的規范性文件在制定過程中應進行合法性審核,對於已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階段仍可進行合法性審查。
(二)疏浚橫向關系,順利完成新舊體系交替
外商投資涉及公司組織、競爭集中、國家安全等非常廣泛的議題,如何處理外商投資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極為復雜敏感。對此,《外國投資法(草案)》採取詳細規定、嚴格管理、填補漏洞的思路,而《外商投資法》則進行原則性規定,甚至是技術性留白。
例如,國民待遇下的外國投資者理應與內資相同管理,大量事中事後的監管事項沒有必要在外資法中重復規定,因而《外商投資法》大幅縮減相關規定,在確保外資法律穩定的同時,也為市場監督管理相關法律的完善保留充足的空間。
再如,外資「三法」體系下仍存在大量細節性規定,無法在短時間內一一修訂或廢止。《實施條例》第49條原則上指出,既有規定如與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不一致,則以新法為准。該條為新舊體系交替做出創造性安排,為修訂廢止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三)疏導多元主體,共同促進新時代外商投資法體系建設
與其他法律部門相比,《外商投資法》的實施主體較為多元,既包括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投資主管部門等公共機構,也包括外國投資者、投資服務機構等私人主體。以實施主體為標准,外商投資法的實施可以劃分為公共實施和私人實施兩種類型。
公共實施又可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進一步制定下位法,如商務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發布《外商投資信息報告辦法》,對信息報告制度作出具體規定,通過信息共享方式加強行政部門橫向聯系,減輕報送負擔。
最高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迅速制定《關於適用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司法解釋的形式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確保《外商投資法》在司法領域得到公正高效的執行。二是國家機關運用公權力,對違法行為予以調查並執法。
如《外商投資法》第38條規定,對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由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信用信息系統。
在公共實施之外,《外商投資法》賦予私人主體充分的實施空間,但我國多年來的外資管理體制使得私人實施往往被輕視。以VIE 結構投資為例,其指外國投資者利用協議控制等手段突破准入規定, 進入限制或禁止投資領域。
《外國投資法(草案)》採用實際控制說擬對此種方式進行規制,但《外商投資法》並未明確規定。包括中國美國商會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寄希望於立法能表明態度,尤其是協議控制是否等同於《外商投資法》第2 條所指的間接投資。
對於這種開放性問題,《外商投資法》賦予了私人主體較強的能動性。一方面,相關概念可以通過民商事訴訟或行政訴訟在個案中進一步明晰;另一方面,《外商投資法》第10條賦予外國投資者參與新法制定、提出意見建議的權利。外國投資者不再坐以待斃,更應當主動而為,與公共實施形成良性互動,共同促進新時代外商投資法體系的建設。
(1)外資立法擴展閱讀
新時期的《外國投資法》應定位為一部深化體制改革的法,擴大對外開放的法,促進外商投資的法,規范外資管理的法。
——深化體制改革:草案徵求意見稿改革了現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外資三法確立的逐案審批制管理模式,對於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不再保留行政審批,重新構建了「有限許可加全面報告」的外資准入管理制度。
外國投資者在負面清單內投資,需要申請外資准入許可;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投資,不區分負面清單內外,均需要履行報告義務。在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下,絕大部分的外資進入將不再進行審批。
——擴大對外開放: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下,禁止和限制外國投資者投資的領域將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清單以外充分開放,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享有不低於中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
——促進外商投資:強化政府在投資促進方面的職能,是當前世界各國外資立法和政策的一個新趨勢。草案徵求意見稿規定了國際投資促進的政策措施,提升國際投資促進專業化水平;加強對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權益保護;強化了外國投資投訴協調處理機制。
——規范外資管理:在放寬外資准入、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草案徵求意見稿進一步完善了外資准入管理制度、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外資促進和保護制度,並納入對外國投資者、外國投資企業的投資和經營行為監督檢查的內容,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② 發達國家的外資立法有______特點。 (2 分)
bc
③ 外商投資法的制定過程是如何體現黨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和堅持黨的領導的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作出外商投資法的立法建議和決定,體現了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堅持依法執政,將黨的主張通過人大依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領導立法;
②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依據立法法,在廣泛徵集民意的基礎上,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外商投資法草案,體現了全國人大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開門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行使最高立法權,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
③ 外商投資法的制定過程體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
④ 外商投資法立法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外商投資立法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他們在中國就要依據中國的法律綠
⑤ 國際投資的法律關系有哪些
國際投資來法是指調整跨國私源人直接投資關系的國內法律規范和國際法律規范的總稱。國際投資法調整的關系既有橫向關系,也有縱向關系。具體包括:
(1)外國投資者和東道國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產生的投資商事關系;
(2)東道國與國外投資者之間的投資管理和保護關系;
(3)跨國投資者與母國有關機構之間的投資促進和投資保證的關系;
(4)政府之間及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為促進和保護投資或協調投資關系而締結雙邊或多邊條約所產生的關系。
⑥ 為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我國於2020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法律是
法律分析:202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正式開始施行,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及外商投資企業各項合法權益的保護、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服務水平、提升外商投資保護水平並打造高標准投資環境,《外商投資法》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的形式將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確立下來,《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在《外商投資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有關制度,確立了按照"公開透明、高效便利"為原則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的基本方針,建立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的法律和法規基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適用本法。本法所稱外商投資,是指外國的自然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稱外國投資者)直接或者間接在中國境內進行的投資活動,包括下列情形:
(一)外國投資者單獨或者與其他投資者共同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二)外國投資者取得中國境內企業的股份、股權、財產份額或者其他類似權益;
(三)外國投資者單獨或者與其他投資者共同在中國境內投資新建項目;
(四)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資。本法所稱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外國投資者投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經登記注冊設立的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第二條 國家鼓勵和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規范外商投資管理,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⑦ 外商投資企業是否適用於公司法
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一般是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專全部資本由外屬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對這三種企業義分別制定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進行規范,在這三部法律中,又涉及到了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形式和某些行為。在公司法制定後,雖然與上述三部法律總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具體規定是有差別的,為了保持外商投資政策和法律規定的一致性,前後銜接,因此明確了外商投資企業中的有限責任公司適用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這樣,在法律適用上公司法與三部外資企業法是銜接的,同時又保持了必要的連續性。
⑧ 根據政治生活的知識,分析國家頒布《外商投資法》的意義
1.有利於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新體制
2.有利於樹立以主動開放推動全球化的國際形象 改善投資環境最重要的手段是立法,因為構成投資環境的許多條 件和因素最終是通過一定的法律制度而完成其作用和效力的。早期的 外資三法越來越難以適應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3.有利於促進我國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和穩定預期 2019 年 1 月份至 11 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36747 家, 實際使用外資 8459.4 億元人民幣
⑨ 求助!!!論文!!!
外商獨資企業,是相對於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而言的一種國際投資企業形式。目前,國際上尚無對外資企業的統一稱謂和定義。一般認為,外資企業主要是指根據東道國國法律在東道國境內設立的全部或大部分資本由國外投資者投資的企業。① 我國《外資企業法》第二條規定,「外資企業是依照中國有關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不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隨著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對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協作,有著重大作用。外資企業作為我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對於外國投資者和我國均有積極的作用。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舉辦外資企業具有以下優點:⑴有助於保障企業最大限度的經營自主權和運用在其他國家已獲證實的標准公司理念;⑵可以同母公司保持密切的經濟聯系;⑶有助於控制企業引進的先進技術。⑷可以獨享企業利潤;⑸與合營企業相比較而言,由於減少了合營者之間的談判環節,設立程序可望較簡便。② 對於作為東道國的我國而言,允許並鼓勵外國商人舉辦外資企業的優點在於:⑴通過外資企業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國產化,帶動當地工業的發展;⑵通過向外資企業徵收稅款、土地使用費和其他服務費,增加國家財政收入,⑶由於外資企業需要錄用並培訓當地管理人員和工人,既可以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又能提高當地人員的管理和技術水平。③
但是國際投資既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外商獨資企業作為外國直接投資的一種,也具有這種缺陷,如果對其採取放任的態度,或疏於管理,就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乃至國際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如經濟畸形發展,民族工業受損,經濟命脈受到控制,環境受到污染,資源遭到破壞,等等。④ 因此,我國除了制定各項法律法規來為外國投資者創造便利條件,吸納外國投資之外,還在堅持國家經濟主權安全和獨立自主原則的基礎上,運用國際投資法手段,對國外投資進行管制,以保證我國的經濟安全。下面就是對我國有關外商獨資企業進行監管的立法一個概述。
一、對外商獨資企業設立目的進行審核,確保其在中國投資能為平等互利的目標服務。外商獨資企業在贏利的同時,也能促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而不是把中國作為其剝削對象,或者起其在母國被禁止使用的落後或者污染性技術的使用地,。如《外資企業法》第三條規定,「設立外資企業,必須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二條中規定:「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的經營活動,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不得損害中國的社會公共利益」,第三條規定「設立外資企業,必須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能夠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外資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從事新產品開發,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節約能源和原材料,並鼓勵舉辦產品出口的外資企業。」
二、對外商獨資企業實行嚴格的審批制,以禁止或限制外資企業進入某些產業部門,引導外資投入我國的優先發展項目,避免重復引進及可能造成的經濟畸形發展。首先,在某些涉及到國家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產業部門和行業,對外資企業的進入加以禁止或者限制,防止外資危害到我國的經濟主權。1995年6月27日,國家計劃委員會發布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將外國投資項目分為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四類,其中限制類分為(甲)(乙)兩種,甲類是中國已開發或已多次引進技術,生產能力已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項目;乙類是國家吸收外商投資試點、實行專賣、需要國家統籌規劃或從事稀有、貴重礦產資源勘探、開採的項目。而禁止類外商投資項目則包括五種涉及國家安全、環境保護、國土資源、傳統工藝以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項目。為了具體貫徹上述原則性規定,國家計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定期編制和適時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於1995年6月27日首次發布。而《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禁止或者限制設立外資企業的行業,按照國家指導外商投資方向的規定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執行。」在已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鼓勵、限制類外商投資項目中,有不少項目註明「不允許外商獨資經營」,以防止我國經濟主權受到損害。其次,我國通過外資立法,引導外商獨資企業投入那些技術水平低,應該優先發展的項目,以防止重疊投資的情況出現,如《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規定鼓勵類項目包括農業新技術、郵電通信業、醫葯產業、新興產業及服務業等。
三、對外國原本和利潤的匯出規定限額,以防止國際收支失衡。如果外資原本及利潤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匯出,在某些時候可能會破壞國際收支平衡,影響國民經濟發展。我國外資立法及外匯管理立法規定外商獨資企業原本及利潤匯出前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
(一)對投資原本的匯出,《外資企業法》第十九條規定:「外國投資者從外資企業獲得的合法利潤,其他合法收入和清算後的資金,可以匯往國外。」第二十一條規定:「外資企業終止,應當及時公告,按照法定程序進行清算。 在清算完結前,除為了執行清算外,外國投資者對企業財產不得處理。」 「清算後的資金」顯然包括了外國投資原本。由此可見,根據上述規定,外資企業中的外國投資原本一般應在企業期滿或中止的情況下才能匯出。此外,根據《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規定:「外資企業在經營期內不得減少其注冊資本。但是,因投資總額和生產經營規模等發生變化,確需減少的,須經審批機關批准。」可見,我國立法規定,外商獨資企業中外資原本在企業正常經營期非因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並經審批機關批准不得匯出。
(二)對投資利潤的匯出。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獲得的利潤等合法權益,允許其納稅後自由匯出。根據《對僑資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外匯管理施行細則》第十三條規定,「僑資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華僑投資者或者外國投資者依法納稅 後的純利潤和其它正當收益,可以向開戶銀行申請,匯出境外,從其外匯存款帳戶中支付。 申請時,應提交企業董事會或相當於董事會的權力機構的分配利潤的決議書、納稅憑證以及 載有收益分配條款的合同。 僑資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華僑投資者或者外國投資者,如要將外匯資 本轉移到中國境外,須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局申請,從企業的外匯存款賬戶中支付匯出。」
(三)對外商獨資企業的外籍員工工資的匯出。我國立法也規定必須在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後匯出。《外資企業法》第十九條規定:「外資企業的外籍職工的工資收入和其他正當收入,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後,可以匯往國外。」
四、對外商獨資企業的投資期限進行審批。外國投資者一般不希望限定其投資期限,特別是在其做出大規模獨立投資的場合,他們不希望在投資期限屆滿之後,失去其擁有的市場和技術。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在一定期限內將外國投資企業轉變為國內企業以維護和加強本國民族經濟,在外國投資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外國投資的期限。我國在這方面也通過有關立法對外商獨資企業進行了一定的監管,要求外國投資者在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的申請書中擬訂,由審批機關批准,並規定了申請期間。《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七十條規定:「外資企業的經營期限,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的具體情況,由外國投資者在設立外資企業的申請書中擬訂,經審批機關批准。」第七十一條規定:「外資企業的經營期限,從其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計算。外資企業經營期滿需要延長經營期限的,應當在距經營期滿180天前向審批機關報送延長經營期限的申請書。審批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30天內決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外資企業經批准延長經營期限的,應當自收到批准延長期限文件之日起30天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五、對外商獨資企業的稅收監管。外商獨資企業必須受國家有關機關,如財政稅務機關的監管,通過依法征稅,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但絕不允許起採用轉移定價等不當手段避稅,損害我國正當權益。為此,我國立法採取一系列對策,加強對外商獨資企業的稅收監管,預防和制止外商獨資企業的避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對此做了詳細規定。例如,《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了「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和「關聯企業業務往來」等方面內容,從而有效的避免了外商獨資企業惡意避稅。
六、對外商獨資企業采購物資進行監管,要求外商獨資企業優先採購當地物資,以帶動本地經濟發展。,我國《外資企業法》第十五條對此做出規定,「外資企業在批準的經營范圍內需要的原材料、燃料等物資,可以在中國購買,也可以在國際市場購買;在同等條件下,應當盡先在中國購買。」條文中「在同等條件下」的限定語,體現了我國兼顧中外雙方的經濟利益的立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