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孔子關於道德的名言

孔子關於道德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2-07-28 10:06:20

A. 關於孔子說過的名言

一、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二、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很少是仁德的。」

三、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四、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孔子說:「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五、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時,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親去世以後,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如果他長期堅持父親生前那些正確原則,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B. 孔子關於道德的名言

知恥而後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C. 孔子名言中體現德治的句子

德治與法治
【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齊②之以刑,民免③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④。」

【注釋】

①道:通「導」,訓導、引導、領導的意思。②齊:整治③免:避免④格:至,來,引申為歸服

【譯文】

孔子說:「用政令來訓導,用刑法來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並沒有自覺的廉恥之心,用道德來引導,用禮教來整治,老百姓就會有自覺的廉恥之心,並且心悅誠服」

【讀解】

孔子與衛文子有一段對話,對這里的論述作了發揮。
孔子說:「用禮教來統治老百姓,就好比用韁繩來駕馭馬,駕馬者只需要握住韁繩,馬就知道按駕馬者的意思行走奔跑。用刑法來統治老百姓,就好比不用韁繩而用鞭子來驅趕馬,那是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把駕馬者甩下來的。」
衛文子問道:「既然如此,不如左手握住韁繩,右手用鞭子來驅趕,馬不是跑得更快嗎?不然的話,只用韁繩,那馬怎麼會怕你呢?「
孔子還是堅持說,只要善於使用韁繩,駕馭的技術到家,就沒有必要用鞭子來驅趕。(見《論語正義》卷二)
這里的對話實際上說的是儒家政治與法家政治的區別;儒家政治主張德治,以道德和禮教約束民眾;法家政治主張法治,以政令、刑法驅遣民眾。德治側重於心,法治兼用,儒、法並行。如果我們從實際出發,考察歷史和現實,顯然還是衛文子德主張比較行的通一些。

D. 孔子關於德行的名言

1.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6.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1.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2. 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13.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4.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5.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7. 過,則匆憚改。
18. 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19.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2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關於道德的孔子名言二: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E. 關於孔子的名言警句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

孔子·論語·國學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誠信·孔子·誠實·誠實守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誠信·孔子·誠實·誠實守信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孔子·學習·論語·勤奮學習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孔子·論語·道德修養·誠信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

孔子·論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孔子·論語·生命·中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學習·孔子·論語·誠信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孔子·勵志·立志·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孔子·論語·學習·勤奮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孔子·理想·論語·法律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孔子·文明·禮貌·禮儀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孔子

正能量·論語·古代·中國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

孔子·論語·父愛·親情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

孔子·中國·正能量·論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

時間·孔子·惜時·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

學習·孔子·堅持·勤奮

民無信不立。

——孔子

誠信·孔子·誠實守信·誠實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孔子·論語·寬容·正能量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孔子·感恩父母·感恩·父母

F.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啊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朴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朴,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朴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 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釋義】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幸地避免了禍害。」
5.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游於藝。」——《述而》
【釋義】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游樂來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孔子說:「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雍也》
【釋義】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釋義】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釋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高下,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1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
大意: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擾亂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釋義】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戒: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要警惕不可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等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無厭。」
14.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
【釋義】孔子說:「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再用禮儀加以自我約束,就不致於產生叛離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
【釋義】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
【釋義】孔子說:「古時候的人言論不肯輕易出口,是因為他們認為單單說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恥的。」
18.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釋義】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釋義】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那麼說話和行動都要正直;國家政治黑暗,難么行為要正直,而說話要謹慎隨和。」
20.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釋義】孔子說:「聽到合乎原則的話,能不接受嗎?而接收之後能改正錯誤才可貴。聽到順從自己的話,能不高興嗎?而高興之後能分析鑒別才可貴。而盲目高興,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實際不改,對這種人我實在沒有辦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則為之也難。」——《憲問》
【釋義】孔子說:「他的話大言不慚,要他做起來就很難了。」
22.子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錯誤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釋義】孔子說:「君子要有九種考慮:看到的時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聽的時候要考慮是否聽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態度要考慮是否恭敬,說話要考慮是否誠懇,辦事要考慮是否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考慮如何向別人請教,怨怒發作前要考慮將引起的後果,看到名利時要考慮得到它是否合乎道義。」
24.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
【釋義】 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不用船隻而趟水過大河,這種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謹慎小心,喜歡動腦子想點子來完成任務的人。」
25.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也。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季氏》
【釋義】孔子說:「有益的快樂由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得到禮樂的調節為快樂,以贊揚別人的長處為快樂,一多交賢能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快樂。以傲慢自大為快樂,以無所事事地游盪為快樂,以過度的宴飲為快樂,這是有害的。」

誠信友愛篇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釋義】孔子說:「君子喜歡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喜歡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與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述而》
【釋義】孔子說:「君子胸懷坦盪,小人經常憂愁。」
28.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即使大家都討厭他,自己也不要隨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歡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釋義】孔子說:「不怕別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30.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憲問》
【釋義】孔子說:「不事先懷疑別人的欺詐,也不隨意猜測別人的不誠實,然而卻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覺,這才是賢人啊!」
3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政》
【釋義】孔子說:「觀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所走過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愛好,那麼這個人的真實面目怎麼隱藏得住呢?怎麼能隱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一個人有幾句正確言論就推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品德不好就廢棄他的正確言論。」
33.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
【釋義】孔子說:「可以同在一起學習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堅守真理;可以一起堅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權達變。」 3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可以同他談話,卻不同他談話,這會錯過人才;不可以同他談話,卻同他談話,這是錯說了話。聰明人既不會錯過人才,也不會錯說話。」
35.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謀劃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肯勇於犧牲自己來維護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志仁者。」——《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們住在這個國家,就要為那些卿大夫中的賢人服務,與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釋義】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當面恭維背後誹謗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顏淵》
【釋義】孔子說:「誠懇地勸告他,好好地引導他,要使他仍然不聽,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義篇

4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
【釋義】孔子說:「只有仁人才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去關愛人,也才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去憎恨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釋義】孔子說:「花言巧語,又偽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4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憲問》
【釋義】孔子說:「君子達到的三個方面,我都沒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無所畏懼。」子貢說:「這三點正是老師的自我評論啊。」
44.子曰:「君子義以為質,厲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做人的根本,用禮儀來實行它,用謙虛的話來表達它,用誠實的態度來完成它。這才是君子啊!」
45.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顏淵》
【釋義】孔子說:「出門做事就像接待貴賓一樣認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樣慎重。凡是自己不願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無論在邦國里做事,在家族裡做事,都不要讓人怨恨自己。」
46.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
【釋義】孔子說:「剛強、果斷、朴實、言語謹慎,這些品格接近於仁。」
47.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
【釋義】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德風氣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選住處,不選有仁風的地方,怎麼能說是聰明呢?」
48.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面對著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對老師講謙讓。」
4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憲問》
【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論,而有精彩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50.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謙遜恭謹篇

51.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5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
【釋義】孔子說:「少年子弟平時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講信用,要廣泛關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若還有富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53.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哉!」——《八佾》
【釋義】孔子說:「處在上位而不寬宏大量,舉行禮儀時不嚴肅認真,參加喪禮時不悲傷。這種表現,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啊!」
54.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炊。其爭也君子。」
——《八佾》
【釋義】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搶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比賽射箭吧!比箭時,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後上場;比賽完畢下場後又互相敬酒。這才是君子之爭。」
55.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述而》
【釋義】孔子說:「至於把我看成聖人和仁人,那我怎麼敢擔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從不感到厭煩,僅僅做到這些就是了。」
5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泰伯》
【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驕傲而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57.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釋義】孔子說:「在道德上不加以修養,在學問上不去講習,聽到合乎義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感到憂慮的呀。」
58.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
【釋義】孔子說:「我有知識嗎?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向我提了個問題,我原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我從他那個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加以盤問,得出答案,再盡量告訴他。」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釋義】孔子說:「君子安詳寬和而不傲氣逼人,小人傲氣逼人而不安詳寬和。」
6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雍也》
【釋義】孔子說:「孟之反這個人不誇耀自己,他在隊伍敗退時留在最後作掩護,將要退進城門時,他鞭打著馬匹說:『不是我敢於斷後,是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學篇

6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季氏》
【釋義】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6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上立身處世站穩腳跟,四十歲上學識多起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歲上知道了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六十歲上對聽到的言論能辨別真假是非,七十歲上怎麼想就能怎麼做,而不會越出規矩。」
63.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反復思考,結果卻沒有什麼益處,不如去學習。」
6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釋義】孔子說:「只一味讀書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騙;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讀書,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6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
【釋義】孔子說:「我做學問的急迫感,就像追趕什麼東西唯恐趕不上那樣,而趕上了還又怕失掉。」
6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釋義】孔子說:「對學得的只是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到,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個有修養的君子嗎?」
6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釋義】孔子說:「溫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6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釋義】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要求飽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說話謹慎,主動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69.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罕》
【釋義】孔子說:「像莊稼那樣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是有的吧!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是有的吧!」
70.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
【釋義】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釋義】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
7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釋義】孔子曰:「對於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
73.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釋義】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7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釋義】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做到: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75.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
【釋義】孔子說:「如能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去學習《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過錯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朴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朴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 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G. 孔子為人之道的名言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H. 孔子有關道德的名言有哪些,要快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I. 孔子的十大名言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11、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

(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8、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

(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21、孔子語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孔子語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

(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范。)

23、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孔子語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孔子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孔子語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28、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熱點內容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
公司法與股權 發布:2025-01-22 05:16:43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