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律的道德

法律的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7-30 11:58:58

A. 如何理解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的關系,如題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的論文作內容摘要:法律與道德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分離,二者的關系是一個歷史與現實中永恆的話題。人類的法律發展史告訴我們,從法律的產生到法治的實現就是一個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進的過程。道德法律化強調人類的道德理念鑄化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過程;法律道德化強調法律內化為人們的品質、道德。不管法治這張天網如何恢恢,總有漏網之魚;不管法治調整的范圍多麼廣闊,總有鞭長莫及的地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凡是法治不及之處,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德治是指在社會治理中對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設的重視和適用。法治與德治在社會治理中應是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的,即法律與道德雙管齊下、「綜合治理」。中國古代的法律實際上是一種二元體制,就是兩種體系或淵源、形態的法律並存。一種是國家制定法,一種是「禮法」、「德法」。這兩種社會調節手段相互配合,把各種社會現象納入其調整范圍。而我國當代社會法律是唯一的社會調節手段,道德作為另一種調節手段存在嚴重缺位。這樣的一元法體制亟待調整。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國古代「禮」與「法」的關系,吸收其合理內核,建立起德法並治的二元法體制。一、中國古代道德與法律關系之考察「德」,在西周時是一個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為一體的綜合概念。它要求統治者敬天孝親,對己嚴格,與人為善,只能在不得已時才使用刑罰,而使用時必須慎重。儒家對「德」加以繼承和發展,一方面突出了「德」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寬惠使民和實行仁政,認為「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抬高了「德」的地位,認為「德」高於君權與法律,是行政、司法的指導方針,即主張「德主刑輔」。儒家的這種德治是以「禮」做為根本內容的。「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禮的起源與宗教、祭祀、宗法有關,它體現了社會中的宗法身份等級,同時作為身份社會的古代中國也促成了禮的繁衍,兩者互為支架。但禮的范圍很難界定,它包羅萬象,無所不在,既可以是個人生活的基本信仰,又可以是治理家、國的根本綱領;它是對他人做道德評判和法律裁斷的最後依據,又是社會所有制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它一方面細膩地對人的行為做出准則式規定,另一方面又對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理論上的抽象。再論及「法」,「灋,刑也,平之如水;灋,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平之如水」,有公平、正義之義。因此要正確理解禮與法的關系,就必須將其放入中國古代這片土壤中,以中國傳統的視角來審視。(一)道德的法律化所謂道德的法律化,主要側重於立法過程,指的是立法者將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規范或道德規則藉助於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二)法律的道德化以上考察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法律化的過程。下面再談另一主題--法律的道德化。法律與道德是兩種性質不同而有關系密切的社會現象,中國古代社會的「出禮入刑」產生了雙重結果:一方面,道德訓誡具有了法律的威勢,另一方面,法律規范同時要行道德的職能。所謂法律的道德化,主要側重於守法的過程,指的是法律主體把守法內化為一種道德義務,以道德義務對待法律義務。(三)中國古代禮與法關系嬗變的特點縱觀中國古代的「禮」與「法」的關系,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嬗變過程表現出如下特點:1、儒家的「仁、義」思想是「禮」與「法」嬗變的基礎。儒家的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其對當時中國的法律發揮著重要影響。「三綱五常」等儒家禮教是中國古代正統道德的一般原則。法律與道德發生沖突時,自漢唐始便以法律的讓步來解決:法律公然規定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壞了自己的尊嚴而開方便之門。這就是中國古代人的選擇。2、社會經濟狀況的發展是「禮」與「法」嬗變的條件。經濟的發達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人類向更高文明邁進的前提。中國古代的法律史表明,經濟的興衰與法律的道德性直接相關。經濟發達時期,人們對社會的道德要求較高,同時自身也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因此這時的法律體現著更廣泛的道德。與此相反,經濟蕭條時期,人們的道德表現較之以前欠缺,社會總體道德水平也下降,這時的法律就缺少道德的教化。3、維護封建皇權是「禮」與「法」嬗變的核心。不管法律與道德誰主沉浮,二者都要以維護封建皇權為其首要考慮,這也是階級社會道德與法律所不可逃脫的命運。4、權力階層的態度是「禮」與「法」嬗變的關鍵。申言之,「出禮入刑」即道德的法律化,要求道德須是符合權力階層意志的道德;重「禮」守「法」即法律的道德化,要求法律須是權力階層內化為其自身道德的法律。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
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其中,第一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論思想道德與法律有關一從社會學角度講,我國正在融入法治社會。對置身於未來社會的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擺脫法律而生存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場主體都得遵循統一的規則或制度,在這種高度規則化的社會里,「法制手段」將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關系中。這意味著,從個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到豐功偉業之創造,均離不開一定的法律知識或法律技能。當我們以審思發展和關切生活的態度來判斷實踐視域時,自然會發現,必備的法律素養,已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們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為法律素養,簡言之,是指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質。一個人的法律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法律知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制定法中關於規則的知識,即所謂的法律條文體系;二是法律學問中關於原理的知識,即所謂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論。一般意義上的學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條文,同時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適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識,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積極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使守法由國家力量的外在強制轉化為公民對法律的權威以及法律所內含的價值要素的認同,從而就會嚴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就會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權利和自由;就會積極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和爭議,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就會主動抵制破壞法律和秩序的行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理性守法,實現法治目標。理性守法來自以法律理念為基礎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認知。法律意識,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觀念、法律理論、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構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識的最高層次,也是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來源:網路收集

B. 論述「法律的道德性」

畢業論文的題目吧?范圍有點大了。可以加個副標題,比如:「以XX的視角」等等,縮小范圍。這樣可能比較好寫。

C. 德沃金在他的哪本書當中詳細論述了法律的道德性

法律帝國
這書也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一生的心血精華。

D. 《法律的道德性》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法律的道德性》([美]富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85aRP-TY8newJ4lTgjug

提取碼:wqfp

書名:法律的道德性

作者:[美]富勒

譯者:鄭戈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5-11

頁數:309

內容簡介:

朗·富勒(1902—1978),美國著名法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之一。《法律的道德性》是由作者在其於1963年4月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所作的系列講座的基礎上集結而成。本書中,富勒著重討論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他認為,法律與道德密不可分,法律不僅體現了普遍意義上的道德觀念,而且法律制度作為整體必須滿足程序上的八項要求。本書是富勒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法理學經典著作之一,一直被各種書刊廣泛引用。

E. 哈特認為的法律內在道德是指什麼

看來兄弟對這個問題不太清晰,我來說說我的看法。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伴隨著法哲學發展的始終,一直備受討論和爭議。尤其在二次大戰之後,哈特與富勒的論戰中,討論的核心問題即是此。哈特的著作《法律的概念》和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集中反映了兩個人的觀點。
英國法哲學家哈特是實證主義法學派的代表人物,認為法律與道德相分離,他認為法律的正當法律效力來源於承認規則,關於哈特的「法律規則說」,就不再詳細說了。因此,他沒有提出內在道德一詞。
富勒代表的是自然法學派的觀點,認為法律與道德有必然的聯系,法律不能與道德分離,富勒證明其觀點的核心主張即是提出的「內在道德」的觀點,富勒認為法律道德不同於社會道德,可分為內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內在道德是法律的正當性來源,是法律的合法性基礎,內在道德是一種形式道德,此即富勒所謂的「程序自然法」,所有法律只有符合內在道德的要求,才可以稱之為法律,否則就不是法律;內在道德深藏於法律體系內部,是法律的基礎和軸心,道德還可以分為義務的道德和願望的道德,內在道德大部分為願望的道德等等吧,富勒通過內在道德理論,將法律與道德緊密聯系在一起,他首次將法律與道德的聯系方式進行了清晰的闡述,這是前輩自然法學家沒有做到的,也是他的理論對自然法學派的貢獻。富勒的理論很豐富,對現當代法理學影響甚大,你可以找相關書籍看一下。
外在道德主要指的是法律的實體目標,如公平正義等;內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相互影響,內在道德能促進外在道德的實現。嘿嘿,在火車上沒事干,掏出來手機復習一下之前的知識。

F.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如何區分法和道德的關系

在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但是比法律更普遍存在的是道德,道德和法律是息息相關的,但是在各方面又存在著各種差異性,在考試中如何做好關於法和道德的題目呢?這就需要詳細了解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法與道德的區別1、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法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2、法與道德的規范內容不盡相同。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
3、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結構不同。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模式。
4、保證法與道德實施的力量不同。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手段保證實施。
5、法與道德的形成條件和表現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
6、法與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同。道德的調整范圍要比法律更廣,少數的社會關系只能由道德來調整。
7、法與道德的發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
法與道德的聯系(1)某些道德規范往往具有法的效力,這表明了道德的法律性。只是在維護基本社會秩序所必需的條件下,法律才會強制執行最低限度的公共道德。
(2)法也體現一定的道德精神,亦即法律的道德性。從根本上講,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它凝結著立法者的基本道德價值判斷。

G. 求《法律的道德性》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法律的道德性》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5XXH909xmmCF550r0zToZQ

?pwd=d7hh 提取碼: d7hh
簡介:《法律的道德性》的基礎是作者於1963年4月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所做的幾次講座,這些講座是威廉.L.斯托爾斯講座系列的組成部分。雖然目前的篇幅比起當初的講稿來已經是擴充了好幾倍,但作者還是保留了講座的形式,因為這種形式適宜於《法律的道德性》的主題,並且能夠包容作者所偏愛的非正式的、經常表現出論辯特徵的表達方式。其結果當然是一定程度上的「名不副實」;即使是耶魯聽眾出於禮貌的耐心也很難支持他們從頭到尾聽完這里出現的第二篇「講座」。

H. 《法律的道德性》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法律的道德性》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5XXH909xmmCF550r0zToZQ

?pwd=d7hh 提取碼: d7hh
簡介:《法律的道德性》的基礎是作者於1963年4月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所做的幾次講座,這些講座是威廉.L.斯托爾斯講座系列的組成部分。雖然目前的篇幅比起當初的講稿來已經是擴充了好幾倍,但作者還是保留了講座的形式,因為這種形式適宜於《法律的道德性》的主題,並且能夠包容作者所偏愛的非正式的、經常表現出論辯特徵的表達方式。其結果當然是一定程度上的「名不副實」;即使是耶魯聽眾出於禮貌的耐心也很難支持他們從頭到尾聽完這里出現的第二篇「講座」。

I. 富勒是怎樣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的

(一)法律的內在道德:程序自然法
作為一種「有目的的事業」,法有其道德性。法的道德性有兩個方面,即「外在道德」和「內在道德」。法的外在道德即「實體自然法」,指法的實質目的或理想,如人類交往和合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抽象的正義等等。法的內在道德即「程序自然法」,是有關法律的制定、解釋和適用等程序上的原則或法治原則是使以規則管理人類行為的事業成為可能的道德,也就是法律能夠成為法所絕對必需的前提條件。
富勒特別強調法律的內在道德,並對此作了較詳細的論述。他認為,律法的內在道德包括八個要素(法治原則)1.一般性(普遍性)2.公布。3.非溯及既往。4.明確。5.不矛盾。6.可為人遵守 7.穩定性 8.官方行為與法律的一致性。
(二)法律的外在道德:實體自然法
富勒指出,程序自然法不涉及法律規則的實體目標,而是有關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的方式,世便能夠有效地達到它所要實現的目的。實體自然法則事關法律的實體目標,這就是法律的外在道德。富勒將「實體自然法」歸結為最基本的兩條:一是保持人類目的的形成過程的健康性;二是保持人類交流渠道的開放性。在他看來,正是交流使社會成為一個整體。法律的外在道德指通常意義上的道德,即由「正確」、「好壞」、「公平」、「正義」 等原則和觀念組成的道德。
法律為什麼既要有內在道德又要有外在道德呢?富勒解釋說,法律的內在道德是中性的,具有內在道德的法律可以為不同的法律實體目標服務。比如,圍繞避孕問題產生了有關的道德問題,顯然合法性原則本身不能解決這一難題。法律制度可能保持其內在道德而不論其規則是禁止還是鼓勵避孕,但任何實體目標的採納都離不開法律的內在道德。在某些情況下,對避孕的法律禁止也會危害法律的內在道德。正如人們常常能看到的,如果禁止避孕的法律停留在紙上,並知道這難以執行,那麼法律的內在道德就受到嚴重的損害,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法律的執行。由此可見,作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內在與外在缺一不可。按照富勒的說法,法律的外在道德與正義是一致的。
法律的外在道德作為法律制度爭取的實體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這種實體目標與廣泛的社會問題有關。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一書中分析了法律的外在道德與效率、正義和反種族歧視、人本身及其自由、經濟資源的分配、政治和經濟制度的設計等之間的關系。正如富勒在談到追求的道德時所說的,人們追求的至善生活是經過平衡的多元目標,因此,人們在制定至善的法律制度時所追求的實體目標也必然是一個具有豐富內容的綜合概念。
綜上所述,富勒的新自然法思想主要圍繞分析法律的內在道德與外在道德及其區別而展開的,其中程序自然法的概念及其八條合法性原則是富勒的主要理論貢獻。

J. 《法律的道德性》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法律的道德性》[美]富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1234

書名:法律的道德性
作者名:[美]富勒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5-11
頁數:309
內容介紹:
朗·富勒(1902—1978),美國著名法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之一。《法律的道德性》是由作者在其於1963年4月在耶魯大學法學院所作的系列講座的基礎上集結而成。
作者介紹:
朗·富勒(LonL·Fuller,1902~1978年),美國法哲學家,現代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之一。富勒1926年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1926~1939年曾先後在俄勒岡大學、伊利諾斯大學和杜克大學法學院任教。


熱點內容
刑事法律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1-21 21:22:58 瀏覽:759
法院系統層級 發布:2025-01-21 21:21:04 瀏覽: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發布:2025-01-21 21:20:55 瀏覽:182
16歲以後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20:10:58 瀏覽:337
勞動法里強制性加班 發布:2025-01-21 19:54:04 瀏覽:450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