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戰國的立法

戰國的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7-31 15:29:33

㈠ 戰國時期的法律完善到了什麼程度

當時的戰國法律到主要以秦國的法律為根據,經過了商鞅變法的一個變革期,逐漸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法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戰國時期法律的發展程度和進程。

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同的生產關系需要不同的制度來維護,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奴隸社會的紛紛體質逐漸顯示出其的生產效率的弊病,因此,當時所施行的周禮開始逐步失去了所有的威力。 為了能夠適應封建土地關系發展的需要,奴隸主貴族出現了一批改革家,如齊國的管仲。晉國的郭燕,鄭國的子產等人,他們頒布法律與行書,改革了田賦制度,促進了封建化改革,他們就是後世所稱的法家。

在這個戰國時期,秦朝是我國封建法制的締造者。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是律令制詔,律是通過正立法律程序制定的頒布法律的實施文件,規范,穩定,普世,令歷史君主發布的臨時性的政令,但地位比法律要高。
在我國歷史封建的早期,法制思想和條例上並不完整,後世都是以禮法來規定行為,那個時候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來治世的。而戰國時期的秦國,因為這個法家的出現,隨之出現了秦法,使得秦國強大,並且最終統一了中國的法家思想,最終形成了我國禮法並重,以禮法治天下的治國方針 ,這主要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一個合成。我們現在國家提倡的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並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依照了古人禮法制度的一種延續表現。




㈡ 戰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的主要內容

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立法指點思想,有3個方面:
第1,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 1斷於法」。 這就是要求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的特權, 開始打破了奴隸制「刑不上大夫」 的壁壘。
第2,「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這就是要制定成文法,向 百姓公布,從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的秘密法。

㈢ 簡述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立法思想與訴訟審理制度

先說總結性的一句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是大夫即使有天大的罪也不會被上刑法,庶人即使再優秀也不會得到禮遇,這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階級思想。可能這樣回答你覺得跑題了,其實這個就是他們的立法思想,立法不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至於訴訟制度,就根本沒有現在的刑事訴訟,行政訴訟,民事訴訟之類的了,比如殺人者死,那麼即使你是自衛或者誤殺,你也得償命,很多案子簡直在扯淡,跟文化大革命時期差不多,冤案錯案一大堆

㈣ 春秋戰國時期的立法成就有哪些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鄭、晉、楚各國的立法概況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 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就是各 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下面主要簡述鄭國、晉國、楚國制定法律的 情況。 1 鄭國鄭國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 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系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第二次是鄭獻公十三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鄭國執政駟歂殺鄧析(公元前545 年 ~前501年),而用其竹刑。竹刑,為鄭國鄧析所作。他把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竹 刑 。竹刑的出現,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和 流傳。 2 晉國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 作被廬之法 」; 第二次是趙盾(即趙宣子)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 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 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予以公布的刑書。這是繼鄭國公布成文法之後,晉國開始正式公布 成文法。晉國公布成文法曾受到孔子的批評。 3 楚國楚國在春秋時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仆區之法猶近世的窩藏法 。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茆,同茅)。依照《茆門法》規定,諸侯、 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 二、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周元王元年(公年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一時期為戰國時期。 (一)法制指導思想 1 厲行法治。 「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 這是新興地主階級用以指導立法的思 想, 其 中心是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權,它打破了奴隸制 「 刑不上大夫 」 的壁壘。 2 法律公布。 「 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 布之於百姓 」 向百姓公布法律,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從而否定了秘密法。 3 輕罪重刑。 「 行刑,重其輕者 」 。指在執行刑罰時,加重對輕罪的刑罰。 「 禁奸止過,莫若重刑 」 。這一思想對後世各朝的立法也有很大的影響。 (二)各諸侯國的變法 各諸侯國中取得了政權的地主階級,運用政權的力量先後在各國進行旨在發展、鞏固封建 生產關系,建立封建政治的變法運動。 首先是魏國。魏文侯任李悝為相,推行新政。李悝的 新政主要有三點: (1) 「 盡地力之教 」 ,鼓勵開荒地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廢除井田制,發展土地私有制。 (2) 「 善平糴 」 ,就是國家在豐收之年收購一定數量的糧食,用來備荒; 荒年由國家出售一 定的糧食,以平衡糧價,防止舊貴族和大商人囤積居奇。 (3)制定《法經》以維護新政權所建立的統治秩序。 其次是楚國吳起。吳起變法主要有兩方 面:(1)逐漸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針對楚國 「 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上逼主而下虐 民」 的情況,吳起提出兩條措施:第一項, 「 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 」 ;第二項,用節 省下來的錢 「 以撫養戰斗之士 」。(2) 「 明法審令 」 ,推行法治,整頓政治機構,裁減不必 要的官吏。 第三是秦國商鞅所主持的變法。商鞅在秦國先後兩次發布變法令。第一次是孝公 三年(公元前359年);第二次是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三)《法經》與「 改法為律 」 魏文侯時李悝制定《法經》。《法經》分為盜、賊、網(或作囚)、捕、雜、具六篇。李悝 認為 「 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 」 ,因此將懲治盜、賊行為的《盜法》和《賊法》置於前面。古 代盜主要指侵犯財產所有權的犯罪,賊主要指傷害人身及反抗朝廷等嚴重犯罪。盜賊需要緝 捕,所以又專列《囚法》、《捕法》。《雜法》用以概括盜賊以外的各種犯罪行為。《具法 》的內容為 「 具其加減 」 ,即統一規定以上各篇定罪量刑的通例與原則,類似於近代刑法典中的總則,而 《具法》以外的五篇皆 「 罪名之制 」 ,類似於近代刑法典中的分則。採用將法律的總原則、 通例專列一篇,而與其他篇章相對應的編制體例,說明《法經》的立法技巧已初步走向成熟 ,可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系統的封建法典,為以後歷代法典的濫觴。 商鞅入秦主持變法革新時,攜《法經》入秦,並在變法過程中將《法經》改編為秦律,史稱 「 改法為律 」 。律字最早的字義是指定音的竹笛,轉指音樂的旋律、節拍、節奏,具有穩定 、恆常、 「 均布 」 的含義。商鞅以律字取代法字,突出強調法律的普遍適用性、穩定性、必 行性,是穩定而普遍的規則。這對於秦國法制的統一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此以後,中 國古代的法典都以 「律」 為名。

㈤ 簡述戰國時期的法制指導思想

在戰國時期一系列的變法過程中,大致遵循了一個共同的立法指導思想,即春秋時期法家思想:1、「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不論是誰,只要違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論罪處刑。
2、「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輕者」--在定罪量刑時,加重對輕罪的刑。許多都是與現代法制精神相符合的。比如說罪刑法定原則,公布法律原則等。其實,在這些變法過程中,本人個人認為,是一種人治的法律化。從變法者看來,都是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最後都以最高統治者的改換而停止。以商鞅變法為例,秦孝公的當權是他變法的動力,秦孝公的死亡是他變法停止的原因。所以,個人一直在這里起的作用太大了,是與法制的更本指導思想不相符合的。但是,法制是一個逐步發展,逐步深入人心的過程,有了法律形式,至少是一種大的進步。就象清末洋務派倡導的那樣: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這些變法的國家來看,確實也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發展了封建經濟,獲得了在亂世存在與發展的前提條件,為國家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㈥ 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變革有哪些

1、春秋時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動春秋時期的公布成文法著名的事例有鄭國的「鑄刑書」、鄧析的「竹刑」和晉國的「鑄刑鼎」。

商鞅

㈦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法律的新變化

一、春秋時期法律制度的變革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鄭、晉、楚各國的立法概況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 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就是各 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下面主要簡述鄭國、晉國、楚國制定法律的 情況。
1鄭國
鄭國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 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系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第二次是鄭獻公十三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鄭國執政駟歂殺鄧析(公元前545 年 ~前501年),而用其竹刑。竹刑,為鄭國鄧析所作。他把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竹 刑 。竹刑的出現,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和 流傳。
2晉國
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 「 作被廬之法 」 ; 第二次是趙盾(即趙宣子)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 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 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予以公布的刑書。這是繼鄭國公布成文法之後,晉國開始正式公布 成文法。晉國公布成文法曾受到孔子的批評。
3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仆區之法猶近世的窩藏法 。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茆,同茅)。依照《茆門法》規定,諸侯、 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
(二)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爭論
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將成文法公布於世,以保障他們的私有財 產和其他權利,擺脫舊貴族的壓迫和宗法等級制度的羈絆。鄭國子產公布刑書時,便遭到晉 國以叔向(晉平公時的太傅)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叔向完全是從舊貴族的立場出發,是為 了維護舊貴族的特權而發的議論。子產在給叔向的復信中,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說得很清楚 , 即在於 「 救世 」 。此後不久,晉國鑄刑鼎,又遭到孔子的反對。孔子的論調與叔向如出一轍 。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㈧ 戰國時期有法治,人治還有其他制度嗎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 (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21 年 )

考綱要求提示 1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引起的法制大變革,成文法的公布與法典編制,商鞅變法 及各國的變法;

2掌握這一時期法制改革的意義。

核心內容速記 春秋,是我國奴隸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確立的時期。井田制遭到破壞,郡縣制逐步取代分封 制,王權旁落,政權下移,宗法制日趨衰落,等等,是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

一、春秋時期法律制度的變革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鄭、晉、楚各國的立法概況

春秋初期,各諸侯國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到中葉以後,由於經濟基礎的變革,階級關系 的變化,從而引起法律制度的變革。總的說來,這一時期法律制度的一個重大改革,就是各 諸侯國公布了以保護私有財產為中心的成文法。下面主要簡述鄭國、晉國、楚國制定法律的 情況。

1鄭國

鄭國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鄭簡公三十年,即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 子產,鑒於當時社會關系的變化和舊禮制的破壞,因而 「 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 」 。這 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

第二次是鄭獻公十三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公元前501年),鄭國執政駟歂殺鄧析(公元前545 年 ~前501年),而用其竹刑。竹刑,為鄭國鄧析所作。他把法律條文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竹 刑 。竹刑的出現,在法律發展史上又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和 流傳。

2晉國

晉國自文公以後,曾四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晉文公稱霸時期,即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 「 作被廬之法 」 ; 第二次是趙盾(即趙宣子)為晉國執政時制定的《常法》; 第三次是范宣子制定的刑書; 第四次是范宣子所作並予以公布的刑書。這是繼鄭國公布成文法之後,晉國開始正式公布 成文法。晉國公布成文法曾受到孔子的批評。

3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曾兩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楚文王時作《仆區法》。仆區之法猶近世的窩藏法 。第二次是楚莊王時作《茆門法》(茆,同茅)。依照《茆門法》規定,諸侯、 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

(二)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爭論

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將成文法公布於世,以保障他們的私有財 產和其他權利,擺脫舊貴族的壓迫和宗法等級制度的羈絆。鄭國子產公布刑書時,便遭到晉 國以叔向(晉平公時的太傅)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叔向完全是從舊貴族的立場出發,是為 了維護舊貴族的特權而發的議論。子產在給叔向的復信中,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說得很清楚 , 即在於 「 救世 」 。此後不久,晉國鑄刑鼎,又遭到孔子的反對。孔子的論調與叔向如出一轍 。

成文法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新興地主階級 開始掌握了政權,因此這一措施,促進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發展,但由於其鋒芒仍然是指向勞 動人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統治。

㈨ 夏朝商朝以及戰國時期的立法成就是什麼

夏、商、周
:夏朝時有《
》 商朝改進為「殷歷」 它採用
是世界上沿用至今、歷時最長的紀日方法
天文:無
戰國
:無
天文:殷商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


記錄 戰國時期
石申用赤道坐標記錄八百多恆星位置 後人據此輯成《石氏星表》現存最古老的星表 保留了一百多顆恆星的赤道坐標數據望採納!歷史有何不懂的再問我,鄙人歷史還行··呵呵

㈩ 戰國時期法治的指導思想

在戰國時期一系列的變法過程中,大致遵循了一個共同的立法指導思想,即春秋時期法家思想:

1·「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不論是誰,只要違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論罪處刑。

2·「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重其輕者」。在定罪量刑時,加重對輕罪的刑。

公布法律原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發展了封建經濟,獲得了在亂世存在與發展的前提條件,為國家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期是新興地主階級逐步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時代。自春秋以來,以血緣關系為依託的舊式貴族在激烈的競爭中日益喪失自己的特權地位和優勢,逐漸被社會所淘汰。而一些與原政權沒有太近血緣關系的階層以其雄厚的經濟、軍事實力和政治才能成為強有力的政治力量。

隨著宗法制度的崩潰和激烈的政治軍事競爭,這些新的地主階層開始顯示出自己的強大實力和進取精神。他們從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出發,強烈反對舊式的不合理的統治秩序,而主張從政治、經濟、法律各個方面推行新的制度。

熱點內容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