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㈠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的特徵
法律分析:(1)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是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主體之間,在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與資源的活動中形成的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2)特徵: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又通過人與人的關系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環境法律關系是一種思想社會關系,但決定這種思想關系的除了社會經濟基礎外,還有自然因素;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㈡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適地范圍、適人范圍、適時范圍、適事范圍。
環境資源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調整有關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關於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的各種法規和法律淵源的綜合。
環境法是某類法律規范、法律規定和法律淵源的總稱或綜合體。環境資源法不是指某一個法律規范、某項法律規定或某個環境法規,而是具有共同宗旨、性質相似、相互關聯的一系列法律規范、法律規定和法律淵源的集合。
環境法調整的是因環境問題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可以把這種社會關系簡稱為環境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始終離不開環境或者對環境有影響的人為活動,始終以環境為媒介。
環境法調整的主要社會關系是因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所發生的社會關系。這里的開發、利用,是指對環境沒有或者少有污染破壞的、有利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這里的保護、治理,是指有利於環境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保護和治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報國務院批准並公布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並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
㈢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是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又通過人與人的關系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環境法律關系是一種思想社會關系,但決定這種思想關系的除了社會經濟基礎外,還有自然因素;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關系是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主體之間,在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與資源的活動中形成的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國家推行綠色發展方式,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國家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
㈣ 武漢大學四大王牌專業是什麼
武漢大學四大王牌專業是
測繪科學與技術
要說大學最王牌的專業那得數測繪科學與技術了,在軟科世界大學學科實力排行榜上,武漢大學的測繪科學與技術實力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經常排在全國第一,確實非常的厲害。而且該學科帶頭人是李德仁教授,他是中科院和工程院雙院士,也是武大的學術委員會主任和武漢市科協主席。武大的測繪科學與技術在國家航空航天、北斗導航等科研領域、戰略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該專業的就業面非常廣,社會是需求量也大,前景可觀且薪酬高。
金融學
金融學是一個熱門學科,武漢大學的金融系有著悠久的歷史,2007年金融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這個專業的學生要學習經濟學科和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學習的課程有會計學、計量經濟學、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資產評估等多門專業課程。學校培養具有 金融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這個專業的就業面比較廣,將來可以在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資產管理公司、證券/信託以及基金機構上班。
武漢大學法學院歷史悠久,目前武漢大學法學院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分別是國際法學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憲法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初步形成「珞珈法學流派」,整體在全國獨領風騷,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力。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同樣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形成了以李龍、曾令良等教授為龍頭的一級學科團隊,發展潛力巨大。
地球物理學
武漢大學地球物理學是武漢大學四大王牌專業之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全國第一。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培養很多優秀人才。這個專業的學習需要學習數學和物理以及地質學等多個方面的理論和知識。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將來可以在科研院所和測繪局以及地震局、高等學校、地質部門等相關工程部門工作,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好。
馬克思主義學
我國最早的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建立馬克思主義教研室,20世紀80年代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教學部。後在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內發展,2011年7月,學校成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㈤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包括
法律分析:我國環境法體系包括:憲法關於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規定,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規,環境標准,其他部門法中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規范,共五部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㈥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研究生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這年頭,研究生還不如技工好使,除非你家裡有關系,畢業之後能安排到事業單位
㈦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概述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它是一門在理論上具有綜合性和探索性的課程。專學習屬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既要具備充實的法學基本理論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
第二,它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和對人類行為的不斷反思,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悄然地發生改變。我國也開始逐漸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綠色GDP」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地位: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法學的一門新興邊緣性學科,也是法學的二級學科。它不僅涉及國內法、國際法以及法理學、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和刑法等法學學科,而且還涉及環境科學(生態學)、環境社會學、環境經濟學和環境倫理學等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但它主要還是一門具有特定內容的獨立的法學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系統概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課程,涵蓋了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整個學科領域各主要門類或分支學科的主要內容。
㈧ 環境資源保護法的特點是什麼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特徵是它不同於其它法律部門的內在本質表現形式。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特徵可以歸納為社會性、政策性、科學技術性與綜合性四個方面。
一、社會性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社會性(也稱公益性)是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區別於其它法律部門的最主要特徵。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社會性特徵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1)環境要素具有共公產品屬性。(2)破壞與維護環境的受害者或獲益者群體具有廣泛性。
二、政策性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政策性根源於國家和政府對環境公共產品和環境公共利益的自覺保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政策的法律化與法律的政策化。
(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需要根據環境質量的變化頻繁修改。
(3)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執行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政策的影響。
三、科學技術性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科學技術性是由科學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制定必須遵循生態平衡等自然規律。
(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內容以環境科學、生態科學為基礎。
(3)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實施必須依靠環境標准、環境監測等科技手段。
四、綜合性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綜合性是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所採用的保護手段具有多樣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公法與私法的融合。
(2)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融合。
(3)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國內法與國際法的融合。
㈨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類型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1、行政責任是指公民或組織實施違反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而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行為,而應承擔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