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型審計
⑴ 國家審計體制模式有哪幾種
1、立法型審計模式
立法型審計模式及特點:立法型國家審計模式,是指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立法部門。這種模式主要存在於西歐、北美等實行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國家。
實行立法型審計體制的國家,在政治體制上基本上屬於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國家。
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立法機構。立法型審計體制模式,採取審計機構向代表人民的議會負責,向議會提供服務,審計結果對議會負責。
國家審計機構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2、司法型審計模式
司法型國家審計模式,國家最高審計機構以審計法院的形式存在。該模式以法律的形式強調國家審計的權威性,審計人員具有司法地位,並享有司法權力,強化了國家審計的功能。
3、行政型審計模式
行政型審計模式下的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對政府負責,是國家加強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府部門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審計機構的工作范圍和審計處理。
4、獨立型審計模式
獨立型審計模式是指國家審計機構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不屬於任何國家機構,獨立形成國家政權的一個分支,只對法律負責。該模式的組織形式是會計檢察院或審計院。審計機構獨立於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門之外,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免受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干涉。
(1)立法型審計擴展閱讀
審計機關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建立國家審計制度的初期,我國選擇了隸屬於國務院的行政模式。
這種選擇是符合一定時期的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特點的。特別是在新舊體制轉軌時期,財經領域中違法亂紀和有法不依的情況還十分嚴重,弄虛作假和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普遍,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不規范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在政府領導下的行政型審計模式,有利於更好得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
⑵ 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審計機關是什麼的國家審計機關。
一、大多數國家是立法型:美國審計署隸屬於國會,不受任何行政當局干涉,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奧地利審計學院隸屬於國民議會;
二、司法型:義大利的審計法院,法國審計法院擁有一定的審判權;
三、行政型:泰國、沙特、中國;
四、難以確定的,比如日本會計檢查員,介於立法、司法、行政部門之間;
⑶ 國外有哪幾種類型的審計體制
1、立法型審計模式
立法型審計模式及特點:立法型國家審計模式,是指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立法部門。這種模式主要存在於西歐、北美等實行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國家。
實行立法型審計體制的國家,在政治體制上基本上屬於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國家。
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立法機構。立法型審計體制模式,採取審計機構向代表人民的議會負責,向議會提供服務,審計結果對議會負責。
國家審計機構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2、司法型審計模式
司法型國家審計模式,國家最高審計機構以審計法院的形式存在。該模式以法律的形式強調國家審計的權威性,審計人員具有司法地位,並享有司法權力,強化了國家審計的功能。
3、行政型審計模式
行政型審計模式下的國家審計機構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對政府負責,是國家加強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府部門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審計機構的工作范圍和審計處理。
4、獨立型審計模式
獨立型審計模式是指國家審計機構獨立於立法、行政、司法,不屬於任何國家機構,獨立形成國家政權的一個分支,只對法律負責。該模式的組織形式是會計檢察院或審計院。審計機構獨立於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門之外,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免受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干涉。
審計監督的作用
審計機關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建立國家審計制度的初期,我國選擇了隸屬於國務院的行政模式。
這種選擇是符合一定時期的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特點的。特別是在新舊體制轉軌時期,財經領域中違法亂紀和有法不依的情況還十分嚴重,弄虛作假和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普遍,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不規范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在政府領導下的行政型審計模式,有利於更好得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
⑷ 我國政府審計機關屬於()A、立法型 B、行政型 C、司法型 D、獨立型
西方一般是ad兩種。隸屬關抄系應該是指審計機關的隸屬,立法型表示審計機關隸屬於立法機關,如英美等國家,審計機關就隸屬於議會或國會,有專門的委員會領導著審計機關;司法型則指審計機關擁有有限的司法權,如法國、義大利的審計法院。
獨立型表示審計機關獨立於三權機構,如日本的會計檢查院就採用這種方式,既不隸屬於國會和內閣,也不隸屬於法院,而是獨立於內閣且與內閣平行的機構,定期向國會報告工作,有較高的獨立性。不過日本在地域上不屬於西方,所以沒選。
⑸ 我國審計組織體系是怎樣構成的,有哪些特點
中國審計組織體系由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三部分組成。
中國的審計組織體系主要有以下特徵:
1.國家審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審計」的行政型體制
審計機關領導體制是國家審計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指審計機關在國家組織結構中的地位,受哪一級國家機構領導,以及上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關系等。審計機關領導體制的確立,必須與本國國情相適宜,有利於提高審計機關的獨守性和樹立審計機關的權威性,充分發揮國家審計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根據《憲法》、《審計法》規定,我國設立中央審計機關和地方審計機關。國務院設立中央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開展審計工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地方審計機關,在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由此可見,我國審計機關為政府內設機構之一,它實行「統一領導,分級審計」行政型體制:一是審計機關直接受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領導;二是地方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同時受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領導;三是地方審計機關的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從世界范圍看,國家審計機關在整個國家機構中的隸屬關系和地位有很大差別,其領導體制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一是立法型,立法型國家審計機關隸屬於國會或議會,依靠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力,對各級政府機關的財政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以及國有審計、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這種模式是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建立的,將國家審計機關隸屬於立法體系的一個監督機構。立法型審計機關地位高、獨立性強,不受行政當局的控制和干預,有利於對政府行政部門實行有效監督。立法型模式在英、美等西歐、北美的發達國家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十分普遍,是目前世界審計制度的主流。二是司法型。司法型國家審計機關雖不隸屬於司法部門,但擁有一定的司法權,顯示了國家對法治的強化,是國家審計現代化進程中的第二條道路,其作用和影響也很大、司法型模式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大陸和南美一些國家採用、三是行政型。行政型國家審計機關隸屬於國家行政系列,它是國家行政機構中的一個職能部門,根據國家賦予的許可權,對政府所屬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審計,保證政府財經政策、法令,計劃、預算的正常實施。行政型審計機關獨立地位低,具有濃厚的內部審計色彩,審計監督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這種模式主要以前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為代表,在前蘇聯解體和東歐國家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後,這些國家已經向立法型模式轉變、現在,世界上只有瑞典,泰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少數幾個國家採用行政型模式。四是獨立型。獨立型國家審計機關獨立於立法、司法、行政三權之外,只對法律負責,以德國、日本為典型代表,獨立型審計模式從形式上看是獨立於「三權」之外,但是在三權分離的政治體制中,絕對的獨立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它更偏重於服務立法部門。
我國國家審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審計」的行政型體制,既可以保證中央的統一領導,又可以充分發揮地方審計機關的積極性。但這種體制與立法型體制比較,獨立性較弱,而且很容易條條塊塊相互干擾,尤具是在中央和地方利益發生矛盾寸,地方審計機關就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也受到一定限制。這是我國審計機關體制上存在的重要弊端。因而,我國審計機關領導體制應由行政型向立法型轉變。
2.平行結構的內部審計機構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審計署制定施行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對我國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領導體制、內部審計的職責與許可權等作出明確規定,在領導體制上,內部審計機構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一規定既有利於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又體現了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在西方,內部審計領導體制主要有受董事會或其下設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受本審計總裁或總經理領導、受審計主計長的領導、受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和主計長的雙重領導。其中,內部審計機構受董事會或其下設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受本審計總裁或總經理領導這兩種模式,是西方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組織的主要形式。
從當前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情況看,不少單位仍習慣於將內部審計機構置於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之下,設置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的內部審計機構。這種模式下的內部審計機構,具獨立性相對較弱,對本單位或本級管理活動的監督難以開展,而是較多地對下屬機構或下一管理層次進行監督。因此,必須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按照《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要求,設置多種形式的內部審計機構。一是受本單位主要負責人領導。此種模式將內部審計置於總裁或總經理領導之下,有利於審計管理當局根據審計結果及時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但這種模式的內部審計獨立性較弱,而且內部審計機構在審計中的位置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又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因此,審計主要負責人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內部審計工作,確保內部審計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為此,可設總審計師,總審計師為單位副職,從而可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二是受本單位權力機構領導。此種模式將內部審計置於董事會領導之下,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內部審計具有較大的獨立性,有利於內部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但審計董事會必須注意加強與審計管理當局的有效溝通,將審計信息及時反饋給審計管理層,以便於其改進工作,為此,可設審計委員會,改善單位權力機構與管理層在內部審計方面的溝通。
3. 有限責任制和合夥制兩種形式並存的社會審計組織
目前,我國法律允許注冊會計師設立有限責任制和合夥制兩種形式的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制的社會審計組織是依照注冊會計師法的要求,由注冊會計師投資設立並承擔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夥制的社會審計組織則是注冊會計師合夥設立並獨立承擔無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
縱觀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各國的發展,社會審計組織形式除合夥、有限責任公司制會計師事務所外,還有獨資、有限責任合夥制兩種類型。獨資會計師事務所,是由具有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的個人獨立開設的,承擔無限責任。它的優點是對執業人員的需求不多,容易設立,執業靈活,能夠在代理記賬、代理納稅等方面很好地滿足中小審計對注冊會計師服務的需求,雖然承擔無限責任,但實際發生風險的程度相對較低。缺點是無力承擔大型業務,缺乏發展後勁。有限責任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s,簡稱LLP),是為順應經濟發展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要求興起的,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既融人了合夥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會計師事務所的優點,又擯棄了它們的不足。這種形式的會計師事務所與普通合夥的區別在於,無過失的合夥人對其他合夥人的過失或不當執業行為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與有限責仟公司制的區別在於,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以其全部財產承擔責任,全部財產不足以承擔的部分,由對債務的發生負有直接責任的合夥人以個人財產承擔責任。20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實行了有限責任合夥制,原「六大」國際會計公司在美國的執業機構已完成了向有限責任合夥制的轉型,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執業機構的轉型目前也在進行中。同時在它們的主導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也陸續開始轉型。近幾年來,進入我國境內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英文名稱中,都可以看到「LLP」這個後綴。
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只准設立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和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不準設立個人獨資會計師事務所,也不允許設立有限責任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既不利於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也不利於經濟發展對注冊會計師服務的要求。因而應借鑒國外經驗,拓寬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允許注冊會計師設立獨資、普通合夥制和有限責任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另外,《注冊會計師法》允許設立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的做法,遭到社會各界的重大批評,它被認為是我國審計質量狀況不佳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應當明令禁止。
⑹ 西方政府審計機關,按其隸屬關系不同,主要類型有A 立法型 B 獨立型 C 行政型 D 司法型
西方一般是AD兩種。隸屬關系應該是指審計機關的隸屬,立法型表示審計機關隸屬內於立法機關,如英美等容國家,審計機關就隸屬於議會或國會,有專門的委員會領導著審計機關;司法型則指審計機關擁有有限的司法權,如法國、義大利的審計法院。
獨立型表示審計機關獨立於三權機構,如日本的會計檢查院就採用這種方式,既不隸屬於國會和內閣,也不隸屬於法院,而是獨立於內閣且與內閣平行的機構,定期向國會報告工作,有較高的獨立性。不過日本在地域上不屬於西方,所以沒選。
⑺ 國家審計機關按其許可權及隸屬關的不同,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行政型,立法型,獨立型還有司法型,共有四種,我國屬於行政型
⑻ 急求畢業論文關於審計報告的
FRIENDS OF ACCOUNTING
稅務與審計
一般認為,審計報告是審計實踐工
作的總結和審計結論的重要載體,也是
審計應用過程最終的環節,審計報告理
論是審計應用理論體系重要的組成部
分之一。實際上,審計報告理論最終回
到審計信息理論,用以指導審計信息處
理和認證,提高審計信息的有用性,從
而使審計應用理論體系形成一個完整
的理論系統。
一、審計報告概念
(一)報告的概念
查《新華字典》,報告是指:①把事情
或意見正式告訴上級或群眾;②用口頭
或書面的形式向上級或群眾所做的正式
陳述。兩種解釋的共同點在於「正式」,
但有差異。第一個解釋的重點在於
「(正式)告訴」,即信息的傳遞過程,
是動詞,第二個解釋的重點在於「(正
式)陳述」,即信息本身,是名詞。報告
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標准,比如按性質
分為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會議報告
等,按職業分為醫療報告、司法報告、
審計報告等,按照作用力層級分為人
大報告、中央政府報告、地方政府報
告、民間報告等。報告在本質上是一
種信息組織形式,即藉助於一定的媒
介或載體將相關信息按照一定的標准
和格式傳遞給特定的信息使用者。報
告的主要作用在於組織相關信息,向
特定的信息使用者傳遞。「審計報告」
是審計人員發表審計意見的載體,顯
然應該從「報告」的第二種解釋中派
生出來,「審計」一詞是對報告范圍和
內容的限定。
(二)審計報告的概念
1.我國新審計准則對審計報告的
定義
2006 年2 月15 日發布、2007 年
1 月1 日正式生效的《中國注冊會計師
審計准則第1501 號———審計報告》將
「審計報告」定義為,是指注冊會計師根
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的規定,在
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
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2.國際審計准則對審計報告的定義
國際審計准則稱之為審計報告書,
審計人員從取得的審計證據中歸納出
各種結論,應予以檢查和評價,在此基
礎上形成審計報告書,審計報告書應
包括對財務信息的用書面清晰明了的
表達的評語。
3.其他定義
莫茨(Robert.K Mautz) 和夏拉夫
(Hussein A.Sharaf)在《審計哲理》(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一書中提出,
審計報告是審計人員的報告,具有標准
和簡要的格式,並從公允表達和充分披
露的角度對審計報告原則進行了探討,
認為審計報告旨在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
務狀況的可靠性進行鑒證。
弗林特(David Flint)在《審計哲學
與原理導論》(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一書中將報告(Reporting)
定義為:用於表明審計人員所持
的觀點或報告,包括對一個公司開展審計
後形成的相對簡要的意見陳述,還包括對
公司管理進行審計後形成的相對廣泛的
報告。審計報告對於各利益相關者而言具
有重要的經濟後果。弗林特對報告的定義
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審計報告即
是我們常說的「審計報告」,廣義的審計報
告還包括「管理建議書」等。
中國審計體系研究課題組專家認
為,對於民間審計而言,審計結果最終主
要表現為審計報告、管理建議書和內部
控制報告。審計報告是比較常見的「審
計結果」。所謂審計報告,是指審計人
員按照審計准則的要求,在實施了必要
的審計程序後出具的,用於對審計事項
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審計報告
是審計意見的載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審計報告可以用作被審
計單位受託責任履行情況的證明文件,
也可以作為被審計單位的利害關系人
決策的參考資料,它還能反映審計人員
工作的業績。
蔡春教授從審計資訊理論的角度出
發,認為審計報告過程生產的審計信息
主要是有關整個受託經濟責任實際履行
狀況的信息,也就是審計人員以從審計
調查過程獲得的各種審計證據和做出的
各種審計判斷為基礎,而對受託經濟責
任的實際履行狀況所作的總結性說明,
它以審計意見的形式反映於審計人員提
出的各種報告之中,如審計報告和致管
理當局函。以財務報表審計為例,一份標
準的審計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審計信
息:審計的范圍、依據和標准、運用的方
法與程序和審計師的意見。其中,審計師
的意見是最重要的信息。
文森特·M·奧賴利等在《蒙哥馬利
審計學》中提出,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是審
計工作中所有努力的正式成果,其所討
論的內容是在審計那些根據公認會計原
【摘要】審計報告理論是審計應用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開展審計報告理論比較研究,有助於拓寬研究視野、加深對審計報告
的認識,從而推動我國審計報告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文章利用比較的方法,主要從審計報告的概念、種類、要素、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等
方面加以研究。
【關鍵詞】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理論; 比較研究
重慶理工大學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
魯東大學
王海兵
劉亞蓮
審計報告理論比較研究①
① 感謝課題組李孝林教授、陳麗蓉博士、梁剛副教授、李歆副教授對本文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101
會計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1 非標准審計報告的影響因素及意見表達
變形的類型報告方式
需要在無保留審計意見中加入說明性質語言的情形
部分根據其他審計人員的報告形成審計意見在介紹段和意見段之間加入說明性語言
偏離審計人員認同的權威文告加入說明段描述並判斷該偏離
前任審計人員對以前年度比較報表的審計報告沒有提交在介紹段加入說明性語言
財務報表與管理層報告的其他信息之間存在重大不一致
加入說明段描述不一致的情況(審計人員還應當考慮是否要拒絕出具審計報
告或者撤回審計)
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和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要求的補充信息
的例外情況
加入說明段描述該情況
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疑問在意見段之後加入說明段(允許無法表示意見但不是必要的)
會計原則的應用缺乏一致性在意見段之後加入說明段
審計人員希望強調某些事項加入說明段
需要偏離無保留意見的情形
審計范圍受到限制
在范圍段做保留(「除了」……),在意見段之前的單獨段落描述審計范圍限
制,根據情況和重要性發表保留意見(「除了」……)或者無法表示意見
偏離公認會計原則
在意見段之前的單獨段落描述該偏離;根據其重要性發表保留意見(「除了」
……)或者發表否定意見
———資料來源:《蒙哥馬利審計學》(原書第12版)文森特·M·奧賴利等著,劉宵侖等譯,中信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稅務與審計
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後做出的報告,那些
報告(被稱為審計報告或者審計師報告)
的相關規定都反映在審計准則公告中。
審計報告提交給被審計企業本身、其董
事會或股東們,以解除受託審計責任。
綜上所述,《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
則第1501 號———審計報告》和中國審
計體系研究課題組對審計報告的定義具
有代表性,不僅強調審計報告是發表審
計意見的書面文件,而且突出了發表審
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應該以審計工作
的實施為前提,全面反應了審計報告的
工作過程和成果形式。兩者界定具有
一致性,但也有一些差異。審計准則對
審計報告的定義較為抽象,直接涉及到
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審計標准和審計
程序,而中國審計准則體系課題組的定
義則更為具體化。總之,以上定義能涵
蓋其他有關審計報告的概念及作用的
提法。特別地,審計報告的作用對於不
同的經濟主體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對於審計人員和審計機構、委託審
計單位、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具體作用各
不相同,鑒於審計報告對會計信息起著
「認證」的作用,兩者「綁定」在一起才能
真正起作用,所以審計報告的作用最終
通過會計信息並與之一起得到發揮。從
這種意義上講,審計報告的基本作用應
定位於「決策有用性」。
二、審計報告種類
(一)審計報告分類
審計報告的分類標准很多,按照審
計主體分為政府審計報告、民間審計報
告和內部審計報告;按照審計意見分為
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保留意見審計報
告、否定意見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
審計報告;按照篇幅長短和詳細程度分
為長式審計報告和簡式審計報告(長式
審計報告一般應用於內部審計和政府審
計,簡式審計報告一般應用於民間審
計);按照格式是否標准分為標准審計報
告(當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無保留意見的
審計報告不附加說明段、強調事項段或
任何修飾性用語時,該報告稱為標准審
計報告)和非標准審計報告;按照國家所
屬法系分為英美法系審計報告和大陸法
系審計報告,等等。鑒於審計報告的作用
集中體現於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審計意
見上,所以按照審計意見分類是最為常
見的分類。審計報告是否是標准審計報
告或非標准審計報告也對審計意見產生
影響,按照格式分類也很常見。實踐中通
常採用按照審計意見和審計報告格式的
混合分類。
(二)審計報告意見類型
文森特·M·奧賴利等在《蒙哥馬利
審計學》中討論了標準的審計師報告(常
常被稱為無保留或「干凈」的審計報告或
意見)、發布審計報告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事項以及對偏離標准報告的處理。下表
是標准審計報告的主要變形(非標准審
計報告)。
我國的審計報告意見一般包括四種
類型: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
和無法表示意見。②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
② 「無法表示意見」本身不屬於審計意見,但廣義上講,也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審計意見。
102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2 我國出具審計報告應考慮的因素及意見表達
出具加說明段或修正語的無保留意見報告的決策
需要發表帶說明段或修正語的無保留意見報告的兩種情況
重要程度
不重要重要
1.不確定事項影響客戶會計報表無保留意見無保留意見(加說明段)
2.對客戶持續經營能力有重大懷疑無保留意見無保留意見(加說明段)
需要偏離無保留報告的三種情況
重要程度
不重要
重要,但不影響會計報表整體的
公允表達
很重要,以至影響會計報表整體
的公允表達
1.審計范圍受限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2.會計報表編制偏離公認會計准則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
3.審計不獨立無法表示意見(不管重要性如何)
註:情況2 中若注冊會計師認為現行會計准則會產生誤導,應出具修正語的報告。
情況3 中審計不獨立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重要的,應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資料來源:李雪著,《審計理論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稅務與審計
計報告時,必須正確地選擇審計意見的
類型。以上四種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中,
大部分報告要素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
地方在於審計意見段。從無保留意見開
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的否定成分在逐
漸加深,無保留意見和否定意見是兩個
極端,而保留意見介於無保留意見和否
定意見之間。無法表示意見嚴格上講不
屬於審計意見,但由於也能對外傳遞特
殊的信息,所以也可以視同為一種特殊
的「審計意見」。審計報告除了上述四種
基本類型外,注冊會計師還可以出具帶
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具體情形如下:
當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
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且不影響已發表
的意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報告
的意見段之後增加強調事項段對此予以
強調;當存在可能對會計報表產生重大
影響的不確定事項(持續經營問題除
外)、且不影響已發表的意見時,注冊會
計師應當考慮在審計報告的意見段之後
增加強調事項段對此予以強調;除上述
規定的兩種情形外,注冊會計師不應在
審計報告的意見段之後增加強調事項段
或任何解釋性段落,以免會計報表使用
人產生誤解;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強調事
項段中指明,該段內容僅用於提醒會計
報表使用人關注,並不影響已發表的意
見。此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應合理
保證會計報表使用人確定已審會計報表
的可靠程度,但不應被認為是對被審計
單位持續經營能力及其經營效率、效果
做出的承諾。由於審計測試的固有限制
和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審
計意見的作用還是具有局限性。注冊會
計師只對被審計單位特定時期內與會計
報表有關的所有重要事項發表審計意
見,並不對被審計單位的全部經營活動
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
也不允許其對被審計意見的未來事項做
出鑒證。
可見,我國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
報告時,把「需要在無保留審計意見中加
入說明性質語言的情形」高度精煉成「不
確定事項影響客戶會計報表」以及「對客
戶持續經營能力有重大懷疑」兩種情況,
根據重要性程度決定所出具需要發表帶
說明段或修正語的無保留意見報告審計
報告意見的具體類型。另外,我國把充分
的審計獨立性視為出具恰當審計報告的
一個基本前提,在缺乏獨立性時,注冊會
計師不能表示審計意見,這是對奧賴利
所提出的「需要偏離無保留意見的情形」
的重要補充。
三、審計報告要素
(一)審計報告的要素
1994 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下屬的
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對1983 年頒布的
13 號國際審計准則指南《關於會計報表
的審計報告》進行了修訂,新的報告包括
下列要件:標題、收件人、導言段、范圍
段、意見段、日期、地址、簽名。該模式的
特點是要素非常齊全,其格式同美國的
審計報告基本一致,均屬三段式。美國審
計報告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國際標
準的角色。另外,該模式還兼具協調英美
模式和大陸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意
見表達方面,即「真實與公允地反映」和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以及「符
合國際會計准則或相關國際標准」(並且
符合相關法律或法規)。
2006 年2 月15 日頒布、2007 年1
月1 日正式實施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
計准則第1501 號———審計報告》規定,
審計報告應當包括標題、收件人、引言
段、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注冊會
計師的責任段、審計意見段、注冊會計師
的簽名和蓋章、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地
址及蓋章、報告日期九個要素。
(二)與國際審計報告要素的主要
區別
我國審計報告要素與國際審計報告
的主要區別在於:國際審計報告使用合
適的標題如「獨立審計人員報告」,我國
的審計報告標題統一規范為「審計報
告」;國際審計報告在導言段區分會計責
任和審計責任,我國審計報告將會計責
任和審計責任單獨作為兩個要素予以區
分,置於引言段之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段包含了國際審計報告中「范圍段」的內
容。我國審計報告對國際審計報告的構
成要素進行了拆分和整合,如表3 所示。
103
會計之友2010 年第3 期下
FRIENDS OF ACCOUNTING
③ 審計公告制度也存在於民間審計,例如上市公司強制審計及審計報告公示等。但考慮到商業秘密等原因,審計公告制度一般不適
用於內部審計。
表3 中國審計報告和國際審計報告的報告要素比較
審計報告存在較大差異的審計報告要素
國際審計報告
導言段
確認被審計會計報表;說明管理當局責任與審
計人員各自的責任
范圍段
提及國際審計准則或相關的國
家審計准則或實務;描述審計
人員的工作
中國審計報告
引言段
說明被審計單位的名稱和財務報表已經過審
計,並包括下列內容:指出構成整套財務報表的
每張財務報表的名稱;提及財務報表附註;指明
財務報表的日期和涵蓋的期間
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段
應當說明,按照適用的會計准
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
財務報表是管理層的責任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
應當說明,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在實施
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表審
計意見,注冊會計師按照中國注冊會計
師審計准則的規定執行了審計工作
稅務與審計
我國審計報告要素與國際審計報告
要素存在著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是在借
鑒國際審計報告要素的基礎上形成的。
如表3 所示,國際審計報告的導言段
其實是對所有主要要素的一個綜合說
明,而我國審計報告則沒有這樣一個總
括性的導言段,只有一個過渡性的引言
段。所以,國際審計報告的導言段和我
國審計報告的引言段存在本質的區別,
前者在結構上屬於總分式,後者在結構
上屬於並列式。國際審計報告的導言
段被拆分和細化為引言段、管理層對財
務報表的責任段,以及注冊會計師的責
任段。國際審計報告的范圍段則並入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對審計責任進行
了明確而具體的界定。這種調整符合
中國的語言表達習慣,而且有利於清晰
界定審計對象、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強化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單位的責任意
識,蘊含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降低
了審計人員的訴訟風險,而且對於責任
的嚴格區分從法理上鞏固和提升了審
計准則的法律地位。
四、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民間審計和國家審計均需要出具審
計報告,但兩者存在重大區別。一方面,
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出具的審
計意見書和做出的審計決定從廣義上
講也屬於審計報告的范疇。民間審計
不涉及審計決定,國家審計一般附有審
計決定,即審計機關按照規定的程序,
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對審計報告進行審
定後,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
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給予處理和處罰
的決定。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民間審
計結果必須向社會全面公開,而國家
審計的審計結果是否公開及公開的程
度,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國家審計署自
2003 年開始發布審計公告,並從2007
年全面推行審計結果公告制,所有審
計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結果,除涉
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
外披露的內容外,凡是財政財務收支
的單位在接受了審計後,審計結果將
完全公開。本節對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的概念、實施背景、不同國家審計結果
公告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
(一)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的概念及實
施背景
審計公告制度主要針對政府審計而
言③。審計結果公告,是指國家審計機關
主動或依據相對人的申請向社會公
開,或通過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對人和
利益相關者知曉審計機關對政府及其
經濟組織審計結果的一種制度安排
(張立民,聶新軍,2006)。審計結果公
開是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
進依法行政的得力手段,審計結果全
面公開是一種必然趨勢。
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在國外早已實
行,但在我國起步較晚。《審計機關公布
審計結果准則》(2001 年審計署公布令
第3 號)於2001 年8 月1 日起施行,審
計署於1996 年12 月16 日發布的《審
計機關通報和公布審計結果的規定》(審
法發〔1996〕362 號)同時廢止,這標志著
我國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進入了法制
化、國際化軌道。在2003 年12 月第一
次進行了審計結果公告———防治「非典」
專項資金和社會捐贈款物的審計結果,
在我國是第一號審計公告。2004 年、
2005 年、2006 年又陸續公告了幾項重
大的、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的審計結果,
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也慢慢地走向規范化
的軌道。2003 年,國家審計署制定公布
了《審計署2003 至2007 年審計工作發
展規劃》,提出今後五年中國將積極實行
審計結果公告,逐步規范公告的形式、內
容和程序,力爭做到所有審計和專項審
計調查項目的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
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
全部對社會公告。
(二)不同國家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
模式的比較研究
由於各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的不
同,審計體制有所不同,各國國家審計結
果公告制度也因此存在較大差異。當前
世界上國家審計體制主要存在四種模
式,即立法模式、獨立模式、司法模式
和行政模式。(1)立法型審計體制是指
審計機關隸屬於立法部門,完全獨立於
政府,直接對議會負責並報告工作。這
種模式是目前世界審計制度的主流,其
中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是
屬於比較典型的立法型審計體制的國
家。(2)在獨立模式下,審計機關超然
獨立,向公眾負責。實際運作中,審計
機關傾向於對立法部門報告工作。其
104
FRIENDS OF ACCOUNTING
表4 中、美、法、德國家審計公告制度特點的比較
國家審計模式審計職能審計結果公告范圍(審計范圍)
審計結果公告
批准機關
審計結果公告方式
審計結果公告的
法律依據
美國立法檢查、評價和報告
聯邦政府各部門及其所屬企事業
單位
政府責任署和議會
通過媒介對社會公
眾公開,公眾也可以
向審計機關索取審
計報告
《美利堅合眾國憲
法》、《預算和會計
法案》
德國獨立檢查、評價和報告
政府部門、聯邦法院、議院和總統
直屬機構
聯邦審計院和議會
通過新聞發布會對
社會公眾公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基本法》和《聯邦審
計院法》
法國司法
檢查、報告和一定
的處罰
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審計法院和議會
通過出版公共審計報
告對社會公眾公開
《法蘭西共和國憲
法》和《審計法院法》
中國行政
檢查、評價、報告、
處理
各級政府的預算執行、決算,國有
及國有控股企業、政府投資為主
的建設項目,經濟責任以及社保
等有關基金等審計
本級審計機關及本
級人民政府
有選擇地通過媒介
對社會公眾公開《審計法》
稅務與審計
特點是政府審計機關獨立於立法權、司
法權和行政權之外,並不直接擁有處理
權和直接進行最終審判權,而只是採取
批判態度,根據自己在審計過程中發現
的問題和收集的資料,向立法部門提供
信息,以等最後的裁決。採用獨立的政
府審計模式的代表國家有日本、德國和
印度。(3)司法型審計體制是指審計機
關除具有審計職能外,還擁有一定的司
法許可權,顯示了國家對法治的強化。其
特點是政府審計擁有司法權,審計官員
享有司法地位,從而強化了政府審計職
能。這種審計模式被法國、義大利、西
班牙、希臘、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巴
西等西歐和南美一些國家廣泛採用,因
此,通常又稱為大陸模式。這些國家設
立審計法院,享有最高法院的某些特
權,可以對違法或造成損失的事件進行
審理並予以處罰。④行政型審計體制
是指審計機關在體制上隸屬於國家行
政系列,是國家行政機構的一部分,在
行政首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以行政首
長交辦的事項為首要任務,突出行政權
威和行政手段,特別強調行政處理處
罰,以行政權力作為推動審計工作的主
要力量。與「立法模式」、「獨立模式」和
「司法模式」相比,「行政模式」的政府
審計機構獨立性較缺乏,其活動帶有明
顯的行政色彩。目前採用行政審計模
式的國家主要有中國、俄羅斯、瑞典
等,前蘇聯、東歐原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的國家也曾採用這種模式。
審計公告制度已經是國際通行的
慣例,大部分國家關於審計公告的理
念是一致的,都認為審計是一種監督
制約機制,只有增強公開性,才能更好
地發揮審計監督與立法監督、輿論監
督和社會監督等協同作用,才能使審
計公告制度真正成為實行民主監督的
機制。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同的審計
體制決定了政府審計的獨立性,因此
各國的政府審計結果對外公告也存在
較大差異。表4 就各種不同審計體制
模式下審計職能、審計公告范圍、審計
公告批准機關、審計公告方式和審計
公告法律依據等方面對審計結果公告
制度進行簡要的直觀比較。
國家審計在我國又叫政府審計,我
國的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屬於行政審
計模式,亟待納入法制化軌道,與國際
慣例接軌。隨著審計工作的不斷發展,
審計監督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也越來越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
社會各界的關注。政府代表國家管理
國有資產,政府各部門開支也是從公
共財政中支出,全體納稅人都有權利
對此進行監督。國家審計機關及時將
有關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可以提高
審計工作的透明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
和法制建設,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總之,國家審計公告制度提高了政務透
明度,維護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對於
發揚民主政治、構建人本與和諧社會具
有重大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1〕 R.K Mautz,Hussein A.Sharaf.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英文影印本.
〔2〕 David Flint,AICPA.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2002.
〔3〕〔美〕尚德爾.審計理論〔M〕.湯雲為等
譯.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2.
〔4〕 文森特·M·奧賴利等. 蒙哥馬利審
計學(第12 版)〔M〕.劉宵侖等譯.北
京:中信出版社,2007.
〔5〕 中國審計體系研究課題組. 中國審
計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審計出
版社,1999.
〔6〕 蕭英達.比較審計學〔M〕.北京:中國
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7〕 蔡春.審計理論結構研究〔M〕.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8〕 李雪.審計理論研究〔M〕.青島:中國
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
〔9〕 秦榮生.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中的
若干理論問題〔J〕.中國注冊會計
師,1998(12).
105
⑼ 政府審計模式在全球范圍內有哪幾種
1、立法體制。在立法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隸屬於國家立法部門,依照國家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各級政府機關的財政經濟活動,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例如,英國國家審計現代化進程初期,審計監督主要由財政部執行,議會的監督是間接的,無法真正體現立法監督思想,審計效率不高。19世紀60年代,隨著英國海外殖民地擴張,需要審查的賬目激增,迫切需要立法性質的經濟監督普及到包括海軍部和陸軍部在內的一切行政機構。在這種情況下,1866年的《國庫和審計部法案》規定政府的支出應由議會給予信用,政府的決算應受議會審核。決算審查委員會的成員均由議會推選,其構成反映議會的構成,這樣審計監督完全處於議會的掌控之下,充分體現了立法監督精神。
與英國國家審計署相同體制的還有美國審計總署,加拿大審計公署等,它們獨立行使審計監督職權,對國會或議會負責,不受行政當局的控制和干涉,其地位較高,獨立性較強。
2、司法體制。在司法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都獨立於國家立法部門和國家行政部門,擁有有限的司法權。例如,法國的審計法院,在中世紀,法國王宮內就已設有從事財政工作的官員。由於財政是國家的命脈,並且國王對下屬缺乏信任,所以設有專門發布財政命令的撥款人和從事記賬及出納等業務活動的會計人員,兩者分工明確,相互制約和監督。國王菲力浦五世於1320年發布諭旨,成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個審計機構——審計法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政管理的需要以及現代國家各個職能和司法機構的逐步完善,拿破崙於1807年9月,通過法律的形式,成立了審計法院,這就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審計法院。
與法國相同的還有義大利、西班牙的審計法院等,它們具有審計和經濟審判的職能,權威性較高。與立法型國家審計相比,司法型國家審計更加強調審計機關的權威性,並以法律形式來強化這種權威性,審計人享有某些司法職權。
3、獨立體制。在獨立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都獨立於國家立法部門、司法部門和行政部門。例如,日本會計檢查院既不隸屬於國會和內閣,也不隸屬於法院,它是獨立於內閣且與內閣相平行的機構,其使命是檢查監督國家財政的執行情況,並定期向國會報告工作,具有較高的獨立性。
4、行政體制。在行政體制下,國家審計機關一般隸屬於國家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審計監督,並對國家行政部門負責,以便保證國家財經政策、法規、計劃、預算的正常執行。例如,巴基斯坦審計長公署,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審計總局,瑞典審計局和中國國家審計署等。綜觀以上幾種的審計模式,那麼我國應選擇哪種更適合自己的國情呢?這就要對各種審計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選擇合適的模式。
⑽ 簡述世界各國國家審計機構的主要類型
國家審計體制的主要類型
1.立法型審計體制
立法型審計體制下的最高審計機關稱國家審計署,它獨立於政府部門,隸屬於立法機關議會,並對其負責和報告工作。立法型審計機關的主要職能是協助立法機構對政府進行監督,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立法機構的決策。它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完全不受政府的干預。
2.司法型審計體制
司法型審計體制下,最高審計機構稱審計法院,屬於司法系列或具有司法性質。在這種審計體制下,審計機關擁有最終判決權,有權直接對違反財經法規、制度的任何事項和人進行處理。其審計范圍包括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司法型審計體制將審計法院介於議會和政府之間,成為司法體系的組成部分,具有處置和處罰的權利,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3.獨立型審計體制
獨立性審計體制下,國家審計機構獨立於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之外,它與議會沒有領導關系,也不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在審計監督過程中,堅持依法審計的原則,客觀公正地履行監督職能,只對法律負責,不受議會各政黨或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擾。但對審計出來的問題沒有處理權,而交與司法機關審理。
4.行政型審計體制
在行政型審計體制下,審計機關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或隸屬於政府某一部門的領導,如泰國和中國的審計署是在總理領導下工作的。審計機關根據國家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對政府所屬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預算和收支活動進行審計。它們對政府負責,保證政府財經政策、法令、計劃和預算等的正常實施。行政型最高審計機構時效性強,但其獨立性不如以上三種國家審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