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家
㈠ 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專家有哪些
上地方法律援助網查找,太多了
㈡ 米健的人名
米 健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澳門科技大學教授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7年6月
學歷:法學博士
專業方向:民法學、比較法學、羅馬法。 1977年考入甘肅蘭州大學歷史系,1981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12月到中國政法大學任教。1987年起任講師,1992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為正教授。
1988.1-1989.5獲國家教委獎學金前往聯邦德國漢堡馬普外國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進修,先後於德國多所大學講學;1990.4-6應邀作為客座教授前往義大利羅馬大學訪問交流。1991年,獲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獎,完成《歐洲單一市場法律制度》科研項目。
1991.10-1995.4應澳門政府聘請,受司法部、國家教委派遣以中國法律專家身份前往澳門參與澳門法律本地化工作。在澳門期間主持編寫了澳門第一部中文法學著作《澳門法律》。1995年在學校支持下創辦中國政法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任主任。1997-1998獲德國洪堡科研獎學金,作為客座研究員往德國波恩大學法學院進行專題研究。1998年回國後創辦中國政法大學德國法研究中心,任主任。2001年任《比較法研究》主編。2001年9月-2002年9月參加中組部的支持西部開發的「博士服務團」,於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任副院長。2002年在學校支持下創辦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任院長。2003年創辦《中國法學文檔》雜志,任主編。與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合作,主持大型法學翻譯項目「當代德國法學名著」。 自信人生萬里遙——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米健
謝慶 陳虹偉 上傳時間:2004-12-2
上山下鄉、從蘭州大學到廈門大學再到中國政法大學、去國外進修、在澳門工作、赴青海掛職,輾轉學途,萬里游歷,生性喜歡遠游的米健,一路走來,風光盡收,碩果累累,平凡的人生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 也許,50年代出生的人註定要被一段艱苦的歲月打磨,但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從來都是單純而執著。
1975年4月,18歲的米健帶著理想主義情懷,來到甘肅省武威縣插隊落戶。他挑水磨爛過肩膀,赤腳趟過冰河,因斷糧餓過肚子,喝過人畜共飲的池水,但他懂得了什麼是困難,懂得了如何從容面對人生的苦難。
在那一代人中,米健是幸運的。1977年12月,米健參加了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並於第二年春天如願走進蘭州大學學習歷史。那時,喜歡古典文學的米健一心想當個作家。「我覺得歷史可以為寫作提供更加廣闊深厚的知識和思想背景。」學習的過程中,米健對希臘羅馬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進而又發現了羅馬法這個全新的知識天地。米健開始自學法律。「我近乎單純的夢想是將來做一名律師,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和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法律俠客。」當時的羅馬法就像一個引子,將米健帶進了法學的殿堂。1981年米健考取了廈門大學法律系羅馬法專業的研究生。
那是一段自由自在學習和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光。廈門大學美麗的校園,銀色的海灘,藍藍海水和陣陣海濤,米健至今記憶猶新。「在那裡,我有幸遇到了如父輩待我的導師李景禧和胡大展先生,使我不僅學到了如何為學,還學到了如何為人。」1983年,通過導師胡大展的安排,米健和另外兩個同學來到北京,分別在張晉藩、張希波和曾憲義老師家中學習中國法律史,在林榕年老師家中學習外國法制史。這種類似讀私塾的學習方式,讓米健更是終生獲益。
1984年,結束了廈門大學的學習生活,米健走進中國政法大學,和著名法學家江平一起為本科生講授羅馬法,繼續著他的羅馬法情結。很快,1987年,米健和江平教授合作撰寫的《羅馬法基礎》一書,就以其獨到的研究方法和豐富的內容在法學界產生影響。米健開始在年輕學者中嶄露頭角。事實上,羅馬法只是米健向更廣闊的法學領域拓展的一道橋梁,這樣小的一方天地無法讓他滿足。 在現代中國文壇,米健最推崇魯迅和林語堂。「魯迅的深刻犀利和民族責任感,林語堂的超逸灑脫和人格獨立都令我佩服。在治學上,魯迅的『拿來主義』和林語堂的『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作宇宙文章』一直被我奉為治學的最高境界。」
在米健看來,一個好的學者不僅要有人文關懷,更要有人際境界。所謂人文關懷就是對社會、對民生的責任感,所謂人際境界就是要有超越民族國家,放眼人類社會的胸懷。二十多年的法律之旅,米健始終在追尋一種大氣且通達的學術胸懷。無論是在國內教學研究,還是出國進修或在境外工作,他都有意識地在東西方文化的廣闊視野下,追求縱橫東西,通達古今的治學境界。
1988年,米健遠赴德國進修,開始了他與西方先進法律文化的第一次最親密的接觸。1991年10月,米健前往澳門,以中國法律專家的身份直接參與澳門法律本地化的工作。十幾年來,他又先後多次到德國、瑞士、義大利和日本等國家以及港澳地區進行學術訪問和講學,吸納古今,博採眾長,一步一步向著自己的目標靠近。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米健的學術研究會涉及羅馬法、比較法學、德國法、澳門法、民商法和司法制度等眾多領域。他提出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兩元制的觀點,「民事法律行為」命題的謬誤及有關法律行為理論的誤解,都曾在學術界產生影響。如今,米健早已成為比較法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他所論證的從比較法到共同法的必然性正逐步被更多的人認同。
不能否認,德國法對當代中國法的表現模式和發展走向起了決定性影響,兩次赴德國研習法律的米健因此又增添了一份使命感,要讓中國法學界更多地了解德國和西方法律制度。於是,在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的資助下,由米健領銜主持的系統翻譯德國法學名著的浩大工程開始了。自1998年以來,這套「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已經翻譯出版了15本,其中包括德國民法總論、歐洲合同法、行政法學總論,這些法學專著堪稱當代德國乃至歐洲法律界公認的法學經典,被學界譽為近些年來翻譯質量最高、規模最龐大、選題最精深的翻譯叢書。謝懷栻等翻譯的《德國民法通論》更是不同凡響。
在澳門,米健的具體工作是協助其民法典的中文翻譯。米健不僅參加了《葡萄牙民法典》及其他諸多法律的中文翻譯工作,還負責組織策劃編寫了澳門歷史上第一部中文法律著作《澳門法律》。與此同時,米健和他的同事共同翻譯出版了德國比較法學名著《比較法總論》和英文的《比較法律傳統》。離開澳門後,米健又推出了有關澳門民商法律制度的專著《澳門民商法》以及內容更為廣泛的論文集《澳門法制與大陸法系》,至今仍是大陸和澳
門有關澳門法律制度的代表性著作。「澳門三年中我做了一些值得自己回味的、對個人人生和澳門社會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那段時期,米健迎來了學術上的又一座高峰。
「我花費了許多精力研究外國法律,但從來都是盡量使之能夠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用之於中國的法學與實踐。」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索,2001年9月,米健參加了支援西部「博士服務團」,遠赴青海,擔任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一年的法官生涯,讓米健感觸最深的是,理論不應該僅僅是對理想的勾畫,而是能夠用於實際、改變實際,使實際逐步接近理想的思想方法。這種全新的體驗讓米健的學術研究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幾十年中,我不斷面臨選擇,不斷作出選擇,它們都影響到我的人生發展。每次選擇都意味著一次新的人生拼搏。」
1990年,米健接到澳門政府的邀請,沒有想像的欣喜,相反卻陷入了深思。時值澳門回歸前夕,參與澳門法律本地化,無疑是參加一項歷史性的工作。但當時他已經報考了江平老師的第一批博士生,還要協助江老師進行「外國法律文庫」的翻譯項目,去澳門就意味著與博士終生無緣。當他向江老師徵求意見時,江老師非常支持他接受邀請,江老師說,去澳門的機會只有一次。江老師這種寬容大度的胸懷,令米健至今心存感激。「我在學術發展上最大的遺憾就是不得不放棄已經考完的攻讀博士的機會。」
1995年,米健又不得不面對去留澳門的問題。選擇留下,就是選擇了非常舒適的生活,但在當時由葡萄牙人管治下的澳門,和北京的治學環境無法相提並論。選擇離開,就意味著要放棄豐厚的薪水,放棄地處澳門高尚住宅區的居所,同時還必須作好思想准備去接受政法大學的筒子樓和低得多的薪水待遇。無疑,米健必須在學術與金錢之間作出選擇。在猶豫了幾個月的時間後,他最終選擇了離去,在學術與金錢之間,選擇了學術。金錢的誘惑已經無法將他打動,「這也是我在當前物慾橫流的社會氛圍內,能夠平心靜氣讀書治學的原因所在。」
去青海高院掛職也是米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選擇。2001年夏天,兩個選擇擺在他的面前,是應邀去澳門某大學做副校長,還是去西北青海掛職。選擇前者,可以重返澳門做些事情,而且收入很高;選擇後者,去邊遠貧窮地區,收入還會降低。「但我還是選擇去了青海,盡管家人或旁人有不同看法,但我自己認為這是符合我人生信念的選擇。」
的確,就像米健所說的,「每次選擇都意味著一次新的人生拼搏」,1996年,米健從澳門回到中國政法大學不久,在學校支持下成立了澳門研究中心。該中心在澳門回歸祖國之前做了一系列非常有意義的工作。1997年,米健又一次到德國進行專題研究,「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叢書得以醞釀、誕生。1999年,中國政法大學建立了德國法研究中心,2002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德法學院,米健挑起院長的重任,全身心投入。
2004年10月,由中德法學院主辦的《法律全球化與共同法發現》大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研討會會聚了來自中國、德國、日本以及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眾多一流的法學專家。這場中西方法律文化碰撞與交流的盛會,正是對米健多年來孜孜以求的治學境界的最好注釋,也是他希望在更廣闊的法學天地中縱橫馳騁所付出的努力。
本文原載於《法制日報》記者 謝慶 陳虹偉
㈢ 李仲達是什麼人
李仲達教授,陝西省法理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法學專家,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西安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出版專著3部,獲優秀科研成果獎22項,其中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現任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法學系主任。
㈣ 法學名人
古羅馬五大法學家
公元 426年頒布並在東、西羅馬帝國同樣生效的《引證法》正式承認蓋尤斯、J.保羅(?~約222),D.烏爾比安(約170~228)、A.帕比尼安(約150~212)和H.莫迪斯蒂努斯(?~約 244)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並規定凡法律問題未經明文規定的,悉依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加以解決;如他們的解答並不一致,取決於多數;人數相同時則以帕比尼安的解釋為准。 1、蓋尤斯(約公元130~180年),羅馬帝國前期著名法學家,代表作為《法學階梯》,該書是唯一一部流傳至今的古代羅馬法學家的文獻,成為查士丁尼編纂同名法典的範本。 2、帕比尼安(約公元140~212年),帝國前期羅馬的著名法學家,擔任過申訴官、帝國高級法院院長和被認為是副皇帝高位的近衛都督之職,行使軍事和司法大權。其代表作有37卷《法律問答集》、19卷《解答集》、19卷《解說書》。其學說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直至4世紀,君士坦丁皇帝仍命令屬下整理他的學說。在《學說引證法》中並明確規定,在五大法學家的意見相左時,以帕比尼安的學說為准。 3、烏爾比安(約公元170~228年),擔任過帝國高級法院法官助理、帝國議事會成員,近衛都督,做過皇帝的法律顧問。烏爾比安是公認的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是羅馬法學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的《學說匯纂》摘錄的9142段法學家的著述中,其中烏爾比安的著作就有2464段。最先提出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也是烏爾比安。
4、保羅(約公元222年去世),擔任過帕比尼安法院的陪審法官,最著名的著作是關於告示的80卷注釋書,在《學說匯纂》中摘錄了他的2081段作品。
5、孟代斯梯安(又譯為莫迪斯蒂努斯,約公元244年去世),是烏爾比安的學生,也是五大法學家中名氣最小的一位。《學說匯纂》中有關他的著作,只有344段。
馬克昌,我國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著名法學教授、博導馬克昌
1926年8月生,河南西華縣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師從前蘇聯刑法學家貝斯特洛娃教授專門從事刑法學研究。1952年返回武漢大學任教。曾於1977年受委託擔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吳法憲的辯護人,並參加過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與人大高銘暄教授合稱為我國刑法學界的「北高南馬」。曾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長和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法學學科小組成員等職。獨著的《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主編的《犯罪通論》和《刑罰通論》分別獲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主編的《經濟犯罪新論》獲中國圖書獎;任主編之一的《刑法學》和副主編的《中國刑法學》分別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和特等獎;主持完成的「著重提高研究生素質,培養刑法學高層次人才」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著名法學家趙中孚
1929年7月出生。1947年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朝陽大學法律系。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華北人民政府司法部主辦的學習隊、中國政法大學三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本科、研究生班學習。1950年冬開始在民法教研室任教,歷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法學院院務委員會暨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暨民商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暨深圳仲裁分會仲裁員、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河北省人大常委法律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和貴州大學法律系兼職教授、天津民主法制建設研究中心學術指導、中國行為法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在半個世紀的教學崗位上,為校內外本科、研究生、高級法官班、台港澳律師培訓班、香港樹仁學院和城士大學等不同層次的學員講授系統或專題的多門民商法課程。參加我國民法典(第2、3次)、民法通則、企業破產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起草、研討或建議。培養了本專業的碩士40餘人,聯合培養博士5人,單獨培養包括港台和外國在內的博士19人,指導尚未答辯的博士生20人。先後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博士點項目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
中國著名法學家韓德培,法學界最年長的明星
「中國當代法學10人」中惟一存世者 現代意義上的法學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時的中國方始引進西方現代法律科學。在《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法學家,然而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作古,今天惟一健在的只有韓德培老先生,至今仍在為之辛勤耕耘。
2000年1月8日,武大為韓德培先生舉行了隆重的九十華誕紀念活動和法學思想研討會。
2009年5月29日晚9時,一代法學泰斗與世長辭。
武漢大學將在2009年11月隆重舉行「韓德培教授百歲華誕暨武漢大學法科恢復重建30周年慶祝活動」
1.史尚寬先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的法學家,不僅從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擔任了民國時期的"立法委員"、"考選部部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
2.商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法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3.張釋之(生卒年不詳),字季,漢南陽郡堵陽(今南陽市方城縣)人。西漢廷尉,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學家。公元前179年,被選為騎郎,後成為協助皇帝處理司法事務的最高審判官。他處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敢於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權在內的一切特權,提出了「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4.韓 非: 河南新鄭人,戰國後期著名的法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5.肖蔚雲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蘇聯4年。先後擔任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是北京法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太多了都列舉不完。你可以網路再搜搜看哈O(∩_∩)O~
㈤ 我國著名刑法學專家有哪些
刑法學來說,國內的情況大概如此:
1,清華法學院,張明楷、周光權、黎宏、勞東燕這個團隊的確太牛逼了,中青年結合,朝氣蓬勃,潛心學術研究,連續多年在法學核心期刊上獨領風騷,實力第一;張明楷是刑法改革派的領袖,他的理論,直接動搖了高銘暄學派的理論基礎,所以高銘暄現在也很惱火,被高銘暄及其弟子圍攻批判,不過,真金不怕火燒,批的越凶,越證明了他的正確性,只不過他動了傳統勢力的乳酪,算是發展路上的一個插曲罷了,現在大勢所趨,國內已經開始接受張明楷的理論了,張明楷的刑法學時代已經到來了。
2,北大法學院,陳興良領銜。陳興良是高銘暄的得意門生,最早也是屬於高銘暄學派的,但後來也發現高銘暄的理論有很多漏洞,慢慢就跟就恩師分道揚鑣,目前已經往張明楷學派靠攏,是僅次於張明楷的二號人物。但北大除了陳興良,其他人跟他相差太遠,獨立難撐啊,不過北大排第二應該沒問題;
3,人大法學院,雖然有高銘暄,但年事已老,他的四要件核心理論已經被證明是很落後,很過時的,而且是錯誤的,發現自己理論被動搖後,他發動他的眾多弟子圍攻張明楷和陳興良,但他的學派漏洞太多不能自言其說的。其實作為中國刑法學的奠基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順應潮流,而不是阻礙刑法的發展和變革。另一個,人大被趙秉志拉走了幾乎整個刑法學團隊,元氣大傷,年輕一點只有馮軍還不錯,幸好底子還在。
4,北師大法學院及刑法所,靠著趙秉志帶來整個團隊,一下子飆升,不過底子還是差點。而且,趙秉志作為高銘暄指定的接班人,完全繼承高銘暄的過時的四要件理論。趙秉志抱殘守舊,毫無創新,學術水平和理念跟張明楷、周光權、陳興良差的很遠,他走的方向沒什麼前途。。
5,往下的還有中南政法、華東政法、武大、西南政法、中國政法、東南大學等,但這些學校實力都不錯,但缺少大腕牛人。
㈥ 中國當今的民法學者中,誰最厲害
當然是江平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曾經留學燕京大學,《民法通則》制定人,《物權法》起草小組組長。
㈦ 法學專家:法律能為中國婦女做什麼
1、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權利。
2、婦女的勞動就業權益受法律保護。
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的時候,除了那些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種或者工作崗位以外,均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用人單位在錄用職工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與女職工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
婦女有哪些權力?
1.婦女享有勞動安全和健康權。
2.所有用人單位都應當根據婦女的生理特點,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
3.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受特殊保護。
4.婦女的終止勞動關系權受法律保護。
5.用人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辭退女職工、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
6.但是,婦女有權要求與用人單位終止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
婦女行使政治權利的途徑和形式
1、選舉、監督、罷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管理國家事務;
2、以幹部身份直接管理國家事務;
3、通過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途徑和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4、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建議;
5、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
6、參加婦女組織、工會、共青團等,參與民主管理活動。
法律依據:《憲法》4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
㈧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哪些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張明鍇、高銘暄等。
1、高銘暄
高銘暄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名譽副主席暨中國分會名譽主席。
高銘暄是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國際刑法研究開創者。中國刑法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高銘暄教授與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克昌教授合稱為中國刑法學界「北高南馬」。
2、張明楷
張明楷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獨著《犯罪論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責任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礎觀念》(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場經濟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論》(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將出版第5版)、《外國刑法綱要》(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曾獨立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參加過聯合國預防犯罪委員會科研項目,並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國家重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
(8)法學專家擴展閱讀
研究對象
刑法學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1、規范刑法學,是指以本國的現行刑法為研究對象,主要採取注釋方法揭示法條的內容,並加以評注而形成的刑法規范知識體系。
2、理論刑法學,是指採用思辨方法,對蘊含在法條背後對法條起支撐作用的法理加以闡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在理論刑法學中,按照其內容又可以分為刑法法理學與刑法哲學。
3、比較刑法學,是指採用比較方法,研究各國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異同,闡述其特徵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4、國際刑法學,是指對國際刑事法律規范(包括刑事實體法規范和刑事程序法規范)進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銘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明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學
㈨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咨詢專家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立健全立法咨詢專家工作制度,發揮專家在本省地方立法工作中的智力支持作用,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省人大常委會根據本省地方立法對專家咨詢工作的需求,按照專業門類健全、知識結構合理、人員規模適度的原則,建立健全立法咨詢專家庫(以下簡稱專家庫)。第三條本規定所稱立法咨詢專家(以下簡稱專家),是指由省人大常委會聘請的、除現職常委會組成人員外的、為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的從事相關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的專業人士。第四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在立法咨詢工作中應當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第五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負責對專家咨詢工作的統籌協調。
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專家咨詢的日常工作。
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向專家提出咨詢的,各自承辦咨詢的具體工作。第二章專家庫建設及專家選聘第六條專家庫及其專家由下列二個部分組成:
(一)法學界、法律專業專家,包括憲法學、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社會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和法理學等專業的專家。
(二)財政經濟、城建環保、農村農業、科教文衛、民族宗教、勞動社保、語言文字、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專家;第七條專家庫專家的結構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知識結構,有法學專家和其他領域的專家;
(二)職業結構,有教學科研的專家和務實工作的專家;
(三)年齡結構,有資深的老專家和已成為學科帶頭人的中青年專家;
(四)比例結構,法學界、法律專業專家和其他領域專家的人數保持合理比例;
(五)人數規模,不超過六十人。第八條選聘專家應當堅持民主、公開、廣泛、擇優的原則,堅持本人自願和民主推薦相結合。第九條入選專家庫的專家人選以下列方式推薦:
(一)省直有關單位和部門推薦;
(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推薦;
(三)省各人民團體、省級專業協會推薦。第十條入選專家庫的專家人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
(二)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並在其工作領域享有較高聲望;
(三)熱心參與地方立法工作,並有相應的時間保證;
(四)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六十周歲。第十一條省人大法制委員會會同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各方面推薦的專家人選進行遴選,提出專家正式人選方案,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第十二條專家正式人選方案經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後,由省人大常委會向被聘請的專家頒布發聘書,並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名義致函專家所在單位。第十三條專家以專業咨詢組開展活動的,由召集人負責召集。專業咨詢組專家推舉產生專家活動召集人,由兩至三人組成。
專家活動召集人應當按要求做好有關活動的召集工作,反映專家的意見和要求。第十四條專家聘期從頒布聘書之日起開始,至本屆省人大常委會屆滿時終止。第十五條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辭職或者解聘專家:
(一)本人提出辭職的;
(二)一年之內兩次不參加省人大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委員會邀請的咨詢活動的;
(三)因其他原因不符合繼續擔任的。
對專家的解聘,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建議,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第十六條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應當收集專家的工作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或者工作領域、聯系方式等信息,編印成冊,印送省人大常委會領導、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工作委員會等,做好專家庫及其專家的信息維護工作。
專家相關信息變更的,應當及時告知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第三章咨詢事項和咨詢程序第十七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有關專家提出咨詢:
(一)本省五年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編制及法規立項;
(二)本省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審議;
(三)本省地方性法規解釋;
(四)本省法規清理、立法後評估;
(五)設區的市法規審查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六)全國人大常委會徵求本省意見的立法規劃草案、立法計劃草案;
(七)全國人大常委會徵求本省意見的法律草案;
(八)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等監督工作,以及辦理議案、建議;
(九)其他需要咨詢的與省人大常委會職權有關的法律問題。
㈩ 煙台法學院
煙台大學法學院始創建於1984年,前身是由北京大學法律系直接援建的煙台大學法律學系,北京大學著名刑法學專家楊殿升教授為任主任;民法學專家郭明瑞教授為第二任主任;刑訴法學專家汪建成教授為第三任主任。1999年由系改院,任院長為全國百位名師獎獲得者、法學博士房紹坤教授。現任院長為法理學教授湯唯。
法律學系、法學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中心等機構。法律學系下設理論法學、民商法學、刑事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訴訟法學六個課程組。法學研究所始建於1986年9月,已故著名刑法學家、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春洗教授任任所長。英美法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特聘加拿大法學家李國力教授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