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立法
Ⅰ 福建省泉州市是何時成立的地級市
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晉江地區,設立泉州市(省轄地級市),原泉州市建制改設為鯉城區。1985年12月3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Ⅱ 泉州的由來
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周秦開始經濟開發,於260年(三國時期)始置東安縣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歷史。
泉州於1949年9月解放(金門除外),並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門(待統一)。同年12月,德化縣歸之。
1950年3月,改稱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德化劃歸永安專區;9月改為晉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政區依舊,10月德化復歸。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開元寺、府文廟、清凈寺等。泉州境內溪流多達34條,總長1620公里,已發現各類礦產46種,地質勘查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9種。
Ⅲ 泉州城的宗教文化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歷史悠久、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
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傳入泉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泉州清凈寺;又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跡-----靈山聖墓;還有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伊斯蘭石刻近300方。
接著,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繼雲集泉州.這些有力地證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19世紀末葉,基督教、天主教再度傳入,日本教和猶太教也曾經在泉州傳播。
特別是開元寺東西雙塔和具有特色的殿宇建築、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後宮、清凈寺和靈山聖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為海內外人士所矚目,留下了許多名人的游蹤足跡。歷史上泉州建築了100多座橋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資或參與興建的;泉州僧人還曾為海上交通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泉州現代化的醫院和學校的長足發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勞。
Ⅳ 中國有多少個較大的市,較大的高有哪些權力和義務
在我國城市系列中,有中央政府直轄市、省會城市、特區城市、設區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等5個類別。另外,還有國務院特批的經濟計劃單列城市(副省級城市,目前有十多個),其中既有部分省會城市,又有部分非省會城市。而「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除直轄市以外有立法權的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特區城市和國務院特批的設區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對較大的市作了明確的規定,即:1、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2、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3、經國務院批準的其它城市。這三類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其政府可以根據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在《立法法》制定以前,較大的市僅特指上述第三類城市,它由國務院根據省(區)人民政府的請求而個別批准確認,從而授予這些城市地方立法權。第一類城市的立法權早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確定,第二類城市則由全國人大專門授權而享有立法權(從1992年到1996年已先後向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四個特區授權)。
目前,我國的「較大的市」有49個,其中省會城市27個、經濟特區城市4個、國務院批準的其它城市有18個。國務院先後4次批准19個城市為「較大的市」(其中重慶於1997年3月升格為直轄市):1984年10月批准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青島、無錫、淮南、洛陽、重慶共13個市;1988年3月批准寧波市;1992年7月批准淄博、邯鄲、本溪市;1993年4月批准蘇州、徐州市。
可見,「較大的市」並不單是就城市規模而言,溫州、泉州等城市在城市面積、人口、經濟總量等方面早就超過了上述許多較大的市,但至今未被批准為「較大的市」;較大的市與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同一概念,目前非省會的「較大的市」中只有大連、青島、寧波為副省級計劃單列市。
成為「較大的市」的意義
標志著城市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在區域中具有影響力。審批「較大的市」目前尚無詳細的量化指標,主要依據城市的區域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等現實條件。城市規模應該是綜合建成區大小、人口多少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來衡量的。雖然如前所述,較大的市有其特定的含義,但它必定是在中等城市基礎上產生的而又不同於(至少在立法許可權上高於)一般中等城市。
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條件,首要的便是政策的符合實際並嚴格執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國家的法律、法規貫徹到地方,難免存在一定的「盲區」,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在統一法制和准確執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允許並要求各地靈活運用政策手段以便形成適宜的小氣候。「較大的市」與其它城市的最大區別在於其享有地方立法權,可以制定一些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規范性文件,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以此調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矛盾。
有利於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政策要以文件為載體,不同的文件有不同的效力。地方政府的規章以下的紅頭文件可以應管理對象的要求進入行政復議程序予以審查,並且隨著法律制度的健全,有可能允許進入訴訟程序,對紅頭文件進行司法審查;規章則因其有嚴格的制定程序而不受此約束,可以免去行政機關不必要的訟累。再者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製作法律文書只能引用法規、規章以上法律文件的條文,其它「紅頭文件」的規定不足為行政執法的憑據。
Ⅳ 為什麼泉州要公檢法三權分立
哈哈,三權分立不是你說的那三權。指的是立法權legislative powers,司法權judicial powers,行政權executive powers
公檢法都屬於司法機構,泉州市政府是行政機構,如果修改你的說法,在我們陶瓷國里真的實現三權分立,就是要把這幾個司法機構從泉州市政府的管轄下分離出來,使他們不再是政府手下的幾個部門,而是與政府平起平坐,可以互相監督,互相牽制,以達平衡。司法機構出了問題,可以向行政投訴,行政有毛病,可以找司法。法院院長行使司法權時不受市長干涉(但會受監督),你就知道現在的體制,是把公權力放在一個機構里,無法真正保障法制監督的。
沒說立法權,就先不說了吧。
Ⅵ 急求!泉州受宗法制影響的例子
南安英都99%的都姓洪的 做什麼事都是開口閉口我們洪氏
Ⅶ 為什麼有人從泉州出來
因為嚮往外面一線城市。
泉州與廈門雖然是兩個城市,但客觀上講兩個城市的發展是有優劣之分的,廈門從踏入特區的那時起,國家就給予它享有付省級的立法權乃至特區的各項優惠政策,這些享受,是泉州市乃至其它地_市所沒有的優惠政策。
廈門市從開始就已勾畫出自己的發展藍圖,有意識地從海上大力發展國際貿易港口,從空中大力發展航空港,讓這些資源有效的輻射到福建全省乃至內陸其它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