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王鳳儀道德語錄

王鳳儀道德語錄

發布時間: 2022-08-03 02:38:22

① 王鳳儀善人說:人若養性就是事天。這里的事天是什麼意思

就是老天爺,就是道德經里的大道

② 劉有生演講讀後感

一個普普通通的東北農民,沒有高深的知識和文化,卻先後被請到北京大
學、廣西中醫學院等高等學府,為眾多的教授和研究生講述他的人生經歷和他所領悟的人生道理。全國各地,通過網路和其他途徑認識他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看了
他的演講視頻和光碟後,都希望親眼見到他本人,從他那裡獲取解決他們人生問題的答案。他有何奇才異能,受人如此重視呢?
劉有生,黑龍江省克山縣人,現年71歲。他小時因家庭貧困,9歲即開始放豬,13歲才入學。入學不久,身體開始出現多種疾病,如肺結核、肝硬
化、腎炎、心臟病、高血壓等。由於無錢醫治,到25歲時,已經卧床不起,生命垂危。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就在等死之際,一位老人救了他。老人送給他兩本書
——記錄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倡導者王鳳儀先生言行的《篤行錄》和《道德語錄》。巧合的是,王鳳儀青年時期也得了一種極危險的瘡癆,一病12年,幾乎無救,後
來因為偶然的機緣,悟到「賢人爭罪,愚人爭理」的道理,通過真切的懺悔,瘡癆一夜之間不葯而愈,堪稱奇跡。
王鳳儀認為,人之所以得病,絕大多數是因為不好的脾氣、性格,導致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於是產生了種種的負面情緒,如生氣、上火、怨人、著急、
憤怒、憂愁等,這些負面情緒必然會引起人體生理機制的變化,產生不為人知的有毒物質,有毒物質積累多了,再加上外界各種因素的誘發,就會引起身體相應部位
的病變。認識到這一點後,人要是能夠真誠地懺悔過錯、改變性格,做到不生氣、不上火、凡事不怨人,則疾病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即使不打針、不吃葯,病也能
好。他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證加以說明。信奉他的學說的人對他的這一觀點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證明其絕不是一種天方夜譚。
因為有相似的經歷,劉有生彷彿從王鳳儀的書中看到了一線生機。他知道自己的脾氣太大,性格暴躁,不服人還愛管人,好像別人都應該聽他的似的,所以常常在家庭和學校中,與父母、兄妹、老師、同學發生沖突。他意識到這可能是自己得病的真實原因。
後來,送書的老人又給他引薦了一位曾經跟隨王鳳儀學習的老師。在老師的啟發下,劉有生認識到自己的不對,反省自己的過錯,覺得自己對不起父
母,對不起兄弟姐妹,以至於眼淚直流。因為懺悔真了,肚腹開始作響,並不停地嘔吐。這種嘔吐反應一般發生在晚上,總共持續了七天半。就這樣邊懺悔,邊嘔
吐,他一身的疾病漸漸的竟然不葯而愈了,垂死之人獲救了。以後,他就開始下地勞動,並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因為有著痛苦的得病經歷,又有著近乎奇跡的好病經歷,加上對於王鳳儀先生的真誠信仰,劉有生病好之後,立下了堅定的志向:假如自己能夠活下來,就不再為自己活,一定要把這種道理和方法講給後人,不讓它失傳。
此後,劉有生處處效法王鳳儀,在家庭中盡孝盡悌,在工作中盡職盡責,默默行持十數年,歷盡艱辛而不退轉,終至於身修家齊。1982年,因緣成
熟,他開始踐行自己的志向,為病人講病(即通過講述人生應行的正道,啟發病人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以此作為好病的關鍵),效果顯著,近乎神奇。這以後的近
30餘年間,他邊種地,邊講病,幫助了無數的患者。他講病,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不收一分錢,還多方救助貧窮的病患,所以深得病人及其家屬的愛戴,大家尊
稱他為「劉善人」。
2003年,《思考中醫》一書的作者、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劉力紅博士拜見劉有生善人,深為所感。後於2006年邀請其至
北大一耽學堂、2007年邀請其至廣西中醫學院進行演講,頗受歡迎,其演講視頻和光碟也開始在國內廣泛傳播。由此,劉有生善人的足跡開始遍及全國,哪裡有
人請,他就到哪裡去講,真正體現了他「不為自己活」的志願。佛門高僧凈空法師多次公開稱贊他,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在「行菩薩
道」。
2011年,經過劉力紅博士等精心整理,包含劉有生善人歷次演講精華、全面反映劉有生善人思想的《劉有生演講錄》一書問世。書中,劉有生善人
講述了自己的得病原因和好病經過,講述了他為盡孝悌之道而歷盡艱辛為子侄成家、了母親心願的事跡,講述了獨特而又有完整體系的講病理論和好病方法,以及一
個個鮮活的講病案例。此外,書中還以較大篇幅,闡述了王鳳儀先生提倡的家庭倫理和家庭教育思想。此書是劉有生善人用他一生的實踐和感悟寫就的,書中沒有空
話,不尚玄談,緊貼生活,具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力量。
劉有生善人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每一步都有應盡之「道」,必須步步不落空,才能獲得幸福。假如走錯一步,就會帶來無窮的苦惱,不是生災就是長病,只有認錯、倒過,才能轉逆為順,走上人生的坦途。

③ 王鳳儀《不怨人》繁體字全文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是自己服毒葯。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錯誤),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能成佛。現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後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不怨人就是真陽土)
不生氣,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稟性(怒、恨、怨、惱、煩,又稱氣稟性)用事,鬼來當家。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給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願做鬼!
8. 火是由心裡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麼輕快!
9. 動性(耍脾氣)是火,心裡生氣,才是氣。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多麼省事!
找好處,認不是
10.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麼呢?就因為心裡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缺點)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
12.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里,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13.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14.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沒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不是(錯誤)到處都有,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知道認不是(承認不對即自己認錯)。
15.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16.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
17.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
18.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
五行性
19. 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20.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21.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像聚寶盆似的,內里有什麼,就聚什麼。太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22.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於火的爭理,偏於土的欺人,偏於金的傷人,偏於水的厭人,偏於木的頂撞人。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23.陰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氣。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陰土性人,蠢笨蠻橫,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陰性金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好惱人,惱人傷肺,氣喘咳嗽,肺癆咳血。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麼性,就得什麼病。
24.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25.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務,能化萬物,不為萬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萬物。別人壞是別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處,找好處生響亮金,和人聚萬緣,有義氣,有果斷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創萬物。真水是聖的根,能認不是,認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養萬物。人如果得不著真五行,固執稟性用事,就死在五行里啦!
26.今生是什麼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麼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當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莊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讀書人。
27.前生好殺害生靈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說謊的,今生金性就強;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28.達天時就是陽火,信因果就是陽土,找好處是陽金,認不是是陽水,能受氣是真陽木,這是真五行。
29.現今的天時,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貪、好爭理,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三界
30.人是三界生的,天賦人的性,地賦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說三界是人的來蹤。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才能返本歸根。人只知有個身我,不知天上有個性我,地府有個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道理明了,地府的命我得人爵。所以一人本身有三身,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31.我所講的「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華」、儒家的「三綱」是一樣的。
32.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33.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34.儒家的「三綱」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盡情理有勇。
35.三界就是三教,儒家從立命做起,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36.性存天理要柔和;心存道理要平和;身盡情理要藹和。
37.性要服人,不服人傷性;心要愛人,不愛人傷心;身要讓人,不讓人傷身。
38.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為三界中有三個賊,一稟性(又名氣稟性,指怒、恨、怨、惱、煩而言),二私慾,三不良嗜好。要想三界太平,就要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賊,用道理捉拿心裡的賊,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賊。
39.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說是上古的三位皇帝。我說天皇是玉皇爺,管人的性,人要是動性耍脾氣,天就降災;地皇是閻皇爺,管人的命,人要是壞了良心,違背倫理常道,地府就降病;人皇是皇王爺,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國法處罰。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為了叫人學好。
40.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心病,性里常發脾氣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過來病就好了。
41.性界清沒有脾氣,心界清沒有私慾,身界清沒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沒有福,心不清沒有祿,身不清沒有壽,所以要清三界。
42.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慾,心界就沒病;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葯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43.人生要是就是去貪、去爭、去攪,貪的虧天理,欠天上債;爭的虧道理,欠人間債;攪的虧情理,欠陰間債。倘若三個字都犯了,欠三界的債,哪能有好結果?貪就是過,爭就是罪,攪就是孽。
44.好抱屈傷心,不抱屈保氣保命;好後悔傷性,不後悔保性保福;好怨人傷身,不怨人保身保壽。人能不抱屈、不後悔、不怨人,三界就都不受傷了。
45.我也有三個省,一省性中有沒有脾氣?有人拂逆我的時候,我的性里起什麼作用?二省心裡知不知足?有沒有偏私?吃虧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滋味?三省行為正不正當?確實會做什麼?這是我的三省。
46.我也有個三綱領,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我也有個八條目:一不貪、二不爭、三不抱屈、四不後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氣。若能做到,不費金錢、不費力氣,不但成道,還能成佛。
47.人有三寶就是性、心、身。性屬水、心屬火、身屬土。水是人的精,土是人的氣,火是人的神。精足有智慧、氣足有發育、神足有靈。像燒磚似的,先用土坯,再用火燒,最後用水澆,才能堅固。大家講性心身,講幾遍就等於燒幾把火。講透了「三寶」足,勝享百官之富。
48.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
三性
49.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賦的性是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
50.以天性用事的會找人好處,以稟性當家的准看人不對。這叫什麼性,招什麼事。
51.天性有源,稟性有根。前生的習性,就是今生的稟性。能化去稟性(愁、恨、怨、惱、煩),天性就圓滿了。不能化的,一觸即發,像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鬧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難當好人。佛說:「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
52.習性是物慾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53.神足即是德,神足就樂,樂就可以化稟性。脾氣化盡,因果自了。
54.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
三命
55.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性與天命合,道義就是天命;心與宿命合,知識、能力、錢財都是宿命;身與陰命合,稟性(怒、恨、怨、惱、煩)就是陰命。把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好命,你的命准好。命好與不好,在乎自己,那用算命呢?
56.「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不知人不能「達彼岸」。知人的好處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勞是知宿命,知人的稟性是知陰命。知命的人才是君子,好動稟性(耍脾氣)消天命,好生怨氣消宿命,好佔便宜長陰命。天命小,要會長;宿命小,要會增;陰命大,要會消。命小要會長,命大要會守,就是「天權在手」。
57.有人來見我,我先問他是做什麼的?就知道他的天命有多大;再問他的家業和境況,就知道他的宿命有多大。看看他的稟性大小,就知道他的陰命大小。三命是三界,三界貫通,還有不知道的嗎?
58.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59.孟子說:「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可是人一得了人爵,就不再修天爵啦!修德性是長(音掌)天命;學習技藝、多積錢財是長宿命;善用宿命的長(音常)知足,能消陰命;不會用的長陰命。只有長天命,才可以消陰命的。現今的人,只知用陰命、重宿命,不知道長天命,又怎麼能明白天道呢?
60.以宿命為公益的長天命,以宿命為自己享受的長陰命。所以說,所以有錢會花超三界,不會花的孽難逃。
61.香瓜,苦的時候正長(音掌);天命,苦的時候也正長。
62.不說人的不對,是消陰命;能忍才可以消陰命;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許多陰命。
63.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陰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
性命
64.性命是人的根,我得到了人根,那道根也就算得著了。道根是人的性,人根是人的命,性根若是好了,那命根也沒個不好的。可見人的命不好,都是被性子累的。所以我教人化性,人能化性,就算得道。
65.性是命的根,有德的人性量必大。性量大,命也必大。人的命都是好命,因為性子不好,把命也拐帶壞啦!
66.性是根,命是果,紮下根才能結果。人若是定不住性,就是沒紮下根;若不認命,也難結果,好似開個幌花。學道的人,一要化性,二要認命。性化了就不生氣,不生氣才肯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認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輕,把名利看重啦!
67.古人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用處」,這話把性命雙修的重要,說得太透徹啦!
四大界
68.志、意、心、身四大界(四個境界)。迷信的人說:奈何橋上三條路,一條是「金」,一條是「銀」、一條就是「黃泉路」。我說用志做人就是「金」,用意做人就是「銀」,以身心用事,就是走上了「黃泉路」。
69.我常說,一個人必須把四大界分別清楚。究竟怎樣算是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動(罵也不動性、打也不動性、殺了也不動性),把世間的愚人都托起來,使他們成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國的境界;若能心無一物,常樂無憂,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貪得無厭,多憂多慮,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為名為利,爭貪攪擾,花天酒地,流連忘返,好勇鬥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獄的境界。所以說,志界是佛國,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獄。
70.志界人沒說(沒有說道,怎樣都好),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貪,身界人好鬥。沒說的叫做無心人,知足的叫做凈心人,好貪的叫做操心人,好鬥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凈心人是神,沒心人是佛。
71.身界人只知為身子作打算,有己無人,橫不講理,見著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占不到便宜就生氣打架,總是發愁,所以是個鬼;心界人貪而無厭,總是不知足,滿腦子妄想,好用機謀巧算,所以是個小人;意界人知足常樂,樂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沒說,看透因果,不找循環,沒說就是「佛」。人要想超凡入聖,得會挪界(轉移境界)。
72.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爭理,意界的人互相容讓,志界的人互相感恩。
73.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74.志有志的性,他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著人的,遇著好事就願意讓給別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貪而無厭,一心為己,總想占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壞成性的,人己兩傷也不知悔。所以說,心身兩界,絕不可叫他為主,只可叫他聽命。
75.講佛經的人說:人死之後要入六道輪回。我說六道輪回,都在我們身上呢!何必向外求?人的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貪取外物、不顧情理的便是物道(畜牲道),專好上火的便是妖道,專好生氣的便是鬼道。這六道每天都輪回在我們身上,何必等死後呢?
76.佛說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說有四個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那一界的人。以身當人的,不論做到什麼地步也是個破敗星;以心當人的,不論怎麼能幹,也是個操心人;以意當人的,不論事情怎麼多,也不累心,是個活神仙。以志當人的,不論遇著多麼逆的環境,也不動性,就是一尊佛。
77.有所憂慮則志倒,有所恐懼則意倒,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忿詈則身不正。
78.苦極生志,樂極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獄,貪心就是苦海。
79.會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樂;會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義氣也多大。
80.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實上必有累事。
81.不高興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針鼻大小的眼,就漏氣了。性是本,意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來無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間,也像那雨似一樣。
82.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後意成,意成而後志成,這是一定的道理。
83.稟性化了就是意,我們化世界,輕則用意,重則使志。能夠用志的,萬世罪孽一筆勾銷。可是魔來了,你可得定住,稍微一動,便是種子。
84.把一切假事看破,自然成真。天堂沒有壞人,地獄沒有好人,苦海沒有真人,佛國沒有假人。
85.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
86.以志當人就是個真人。若是老公公被兒媳婦罵了,便該立志說:「你要能罵動我,算我當不起公公!」能這樣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來保護。以意為主就是個樂,樂就是神。
87.各教聖人,沒有不是以志為主的。我聽說,孔子在陳絕糧,仍然是坦盪自如,弦歌不輟。又聽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釋迦佛當忍辱真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肢體後還說:我成佛先度你!他們這種精神,是不是一樣呢?所以我說,各教的形式雖然不同,可是精神是一樣的,若是分門別派就不對啦!
88.當今之世,諸天神佛,全在人間,可並沒有降生落凡。奪誰的志,誰的靈就來。學哪位神佛,哪位神佛的靈就到;學哪位聖賢,哪位聖賢就來。遇到什麼事,就學什麼人。像摘(挑取)花似的,摘一個做一個。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叫人奪志。平常人要不奪古人的志,終究是個平常人。
89.真到了志界,半點火氣也沒有,只剩真樂啦!
學道
90.人的心理,總是好高,都是愛好。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壞在好上,好上、高處哪裡有道呢?人是正眼沒開,把道看錯啦!別人不做的你去做,別人拋棄的你撿來,那就是德,也就是道。像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托起來,自然歸服你,自然服從你,這叫托底。可惜人都好搶上,不肯就下,所以離道遠啦!
91.世人都怕水深火熱,怕死在裡面。豈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還不知道呢!我講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錢是「入水不溺」。
92.我學道先學損、學窮,別人學高、學講學問,所以沒趕上我。
93.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這是得道的要訣。
94.道是天道,人人都有,並沒離開人。今人為什麼沒得著呢?舉例來說,一顆豆子,有了秧必須向上度漿,把豆粒度成了算。人也有本,常尋思自己的本(分),誠心求三個月,便能得著,這是我求做活道得著的。
95.好高是貪,怕壞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盡職是丟天命。
96.只一個好字,把英雄豪傑都坑害啦!
立命
97.世人都願享福,為什麼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98.看自己不如人,那叫自欺,也叫不知足,這種人准苦。知足的人天命一定長,情理足道理長,道理足天理長,足了就不費力。若是做這個想那個,叫做漏氣,象氣球似的,一漏氣就癟了;又象蒸包子,一漏氣就生了。所以君子做事不嫌事小,有十分力量使七分,又輕松又愉快,就是活神仙。一起貪心,便落苦海,不論怎樣大富大貴,也是毫無樂趣。
99.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長,名也准大起來。會當幾個人就得著幾條道。若是不盡職、不盡力、喜虛榮、做假事、有名無實,就立不住命。
100.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
101.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離開本位,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有過。什麼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
102.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說話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當體成真。若是生為女身羨慕男人,貧窮人妄想富貴,做這個想那個,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就像梨要成在梨樹上,不能在杏樹上成。
103.八德就是八個大門,都能進入佛國。不過人應當從哪個門進,就由哪個門進,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我是由忠、孝兩個門進來的,給人放牛、扛活(傭工)全都是抱定一個忠字;對老人,抱定一個孝字,這是我敢自信的。
104.「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
化性
105.人落在苦海里,要是沒有會游泳的去救,自己很難出來,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時的,還在因果里;救人的性是永遠的,是一救萬古、永斷循環。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時的;救性是無形的,是萬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墮落。
106.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認假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說人不對,和人生氣上火。其實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准會笑起來,哪能和人生氣打架呢?我當初看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我就生氣,氣得長了十二年瘡癆,幾乎沒把我氣死,直到我三十五歲那年正月聽善書,才知道生氣不對,對天自責,我的瘡癆一夜功夫就好了,立刻出了地獄。
107.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財、色、榮、辱等)的來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來考驗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災免難。
108.能知人的性,才能認識人;能知物的性,才會利用物。這是和天接碴。什麼樣的人,就存什麼心,說什麼話,辦什麼事。你要是看他不對,是不知他的性,也就是不明他的道,准被他氣著。就像屎殼螂推糞球、黃皮子(鼬)好吃小雞,爭貪的人,好佔便宜。哪一界的人,辦哪一界的事,所以說都對。
109.我受種種打擊,立志不生氣、不上火,被人譏笑,也不動性。氣、火是兩個「無常鬼」,能把他們降伏住,使火變為「金童」、氣變為「玉女」,不受他們克,那就是佛!
110.逆來的是德,人需要認識,吃了虧不可說,必是欠他的。眾人替你抱屈,你就是長命。若是無故挨打受氣,也是自己有罪,受過了算還債,還要感激他,若是沒有他打罵,我的罪何時能了?我說小人也有好處,是擠兌人好的,從反面幫助人。
111.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112.一切事沒有不是從因果中來的,逆事來若能樂哈哈地受過去,認為是應該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裡含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正因為受而未了的原故。
113.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114.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來的。若是遇著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廢了。
115.金剛是最硬的東西,所以要立金剛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責,不以為是加福,反而生氣,是剛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氣,是剛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剛志。
116.「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了!
117.要想明德,必須性圓。要想性圓,必須死心。能做個活死人,性就化了。
118.舍錢不如捨身,捨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

④ 他什麼意思哦請朋友們看圖。

現在家庭的問題很多,而所有問題的根源在於不明白所處位置的本職,所以就不知道怎樣處理家庭里的問題,甚至總是去找別人的缺點,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樣就導致溝通困難,從而形成積怨,久了就暴發出極大的矛盾。
其實解決家庭問題也不難,每個人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問題就很容易解決,然後就各行各的道。下面就是如何構建和諧家庭 培養良好的下一代.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前言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
本書是根據我國近代著名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先生和釋仁煥導師多年的語錄、著作與講座之精華整理而成。文中用質朴的語言,從倫理道德、傳統禮教等方面,講述每個人在家庭中應盡的本分;號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與家人和諧相處的基本道理。什麼是和諧?和是互相尊重,諧是互相禮讓。在這家庭倫常中,我們只能對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這倫常道來對照、指責我們身邊的人,必定適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對父母來說,「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對子女來說,「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這樣一家人就能和諧相處了。在舉國上下齊心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今天。這本書或許對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許的幫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2、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3、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7、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8、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9、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10、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2、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5、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5、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11、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13、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2、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3、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4、愛的標准: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
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覺愛無架(價):不抬高身份,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嘆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⑤ 王鳳儀是誰王鳳儀的個人人物簡介

1939年11月生,天津市武清縣人。現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葯學院附屬鼓樓中醫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股骨頭壞死重點中醫專科學科帶頭人之一。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軟組織損傷學組委員,國家公費醫療用葯評審專家。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專家馬在山之學術經驗繼承人。50年代師承學醫,具有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⑥ 王鳳儀: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您是要聽王鳳儀說什麼是善惡嗎?那上網查一查就知道了。

不過也可以參考一下道德經所說的善惡。《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善、惡只是人類的觀念而已,而人類大部分的觀念,都是基於二分思考法則而來。故因有丑,才有美的存在,有惡,才有善的存在。所有正反觀念,都是相生相依的。所以所謂除惡揚善,如果根據道德經的說法,是不可能的,如要揚善,必然要包容惡的存在,如要除惡,則必須同時消除善的存在。在學佛、或者學道時,持戒、懺悔等等的法門,其實旨在於改善人的素質,讓人更能提升自身的層次,才能夠更親近真理。所以一般「除惡揚善」的說法,雖然並沒有錯,但是不能夠執著,不然就會遇到瓶頸,難以真的學得道法真髓。

末學合十。

⑦ 王鳳儀傳統文化講座到底是不是洗腦

講座覺得不對勁的話就算了,別勉強自己。成功人士的經驗什麼的本來存在倖存者偏差,未必能作為參考。不過王鳳儀老人本人的想法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可惜後人未必能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他的理念。佛陀當年也告誡弟子不要給自己立像或是保留遺骨,真正值得傳承的是佛法本身。然後呢?所有佛教聖地都滿是佛像,佛教甚至成了傳播迷信的道具。真正理解佛祖想法並親身實踐的能有幾個呢?佛教和佛祖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王鳳儀老人的思想和後人進行的文化講座也未必是同一件事。請區別對待兩者。

⑧ 王鳳儀是目不識丁的騙子嗎

王鳳儀思想主張男女平等、解放婦女,主張女性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要為將來的男女平等的世界做准備。他的思想旗幟鮮明的反對封建舊文化糟粕、反對封建迷信,主張在生活勞動中行道,以達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的超道德價值。思想旗幟鮮明的反對日寇殖民文化,其獨子王國華在與日寇殖民文化的斗爭中犧牲。王國華命三子王輔民、四子翼民從戎抗日,二人先後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10期、第13期黃埔軍校畢業生,投身於抗日救國事業。他的思想主張男女平等、解放婦女,主張女性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要為將來的男女平等的世界做准備。他的思想旗幟鮮明的反對封建舊文化糟粕、反對封建迷信,主張在生活勞動中行道,以達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的超道德價值。思想旗幟鮮明的反對日寇殖民文化,其獨子王國華在與日寇殖民文化的斗爭中犧牲。王國華命三子王輔民、四子翼民從戎抗日,二人先後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10期、第13期黃埔軍校畢業生,投身於抗日救國事業。

⑨ 公公婆婆看不起我,老公不和我一心,我該怎麼半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好好反省。假如你是一位沒有錢也沒有權,但是處處受人尊敬的人,誰會瞧不起你呢?你現在感覺抬不起頭不是他們的問題,你做兒媳和老婆沒有做到讓他們心服口服,也就是你的本職還沒有做好,如何做,請看下面的文字:

為媳者當知媳婦道,行媳婦的本位,奉養承歡,實孝翁姑,正是助夫成德,過家的本然道理,

婆媳雖系異姓的人,然以倫常骨肉的關系,相依終身,休戚與共。雖屬異姓,而同宗墓。養老送終。較女兒為尤切近,你想啊!女兒是人家的人哪。諺雲:『嫁出門的女兒,如潑出門的水兒。』女兒盡她自己的媳婦道,孝她家自己婆母去了。掛念她何為呢。要能此理明白了,婆母就愛媳如女,實行慈道了。

為媳者當知媳婦道,行媳婦的本位,奉養承歡,實孝翁姑,正是助夫成德,過家的本然道理,宜室宜家。所謂賢媳也。

孝親之道,當孝婆母的性、心、身,三界。愛其所愛,行其所欲,樂其所樂,勤勞功苦作則是矣。至若婆母,虐待童兒媳,或替兒嫌妻,或寵女賤媳,咳,那真是野蠻民族,不開化,不學道德,腐敗社會的現象呢。

語雲:教婦初來,這也是真道哇。當媳婦進門之初,即當知其五行的性質,將家政家教家事工作物品等等,指教明白,使媳婦遵從家道,循規進行,不明白處,善為教導,惜愛保護,並漸漸將家務托出,實行老太太的道。享老太太的福就對了。

然亦不可寵愛過甚,養成驕性之病。逢人說媳婦的孝行的好,就是要孝道,享福的法門呢。總之媳婦婆婆,就是實行老太太道與媳婦道,遇境遇之不同,而道亦變通實行,非可拘也。

有說現今潮流,維新女學生,多好高騖遠,驕侈自大,輕視倫理,不講孝不孝的。這是新文明的短處吧?豈知學高品雅,托起愚人是賢人,況知文即達禮,有經濟獨立之能,尚克自盡孝養之全部,這正是新文明的長處。非可一概而論也。神而用之,存乎其人耳。

夫 婦 道 —王鳳儀老善人道德語錄

○道是什麼?就是陰陽。陰陽是什麼?就是夫婦。夫婦各正本位,就合道。道落後天,男無真剛、女無真柔,家庭不和,沒好兒孫,殃及社會,天下才不太平,世界才不安寧,這是由於人根不良。我教夫婦明道,天地定位,陰陽氣順,子孫必賢,世多賢人,怎能再亂呢?

○古人說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我所講的三綱是——一、性綱、二、心綱、三、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字當「領」字講,今人硬當「剛」字用,要振起干剛,就欺負女人,把領變成了管,把女人當做奴隸、玩物,不是打、就是罵,還以為是應該的,真是欺人太甚!所以我才提倡先天結婚(從儉結婚),使男女平等。

○我所講的三綱是,不動稟性是性綱,不起私慾是心綱,沒有不良嗜好是身綱。丈夫只可領教妻子,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是不綱啦!罵女人是動威風,女人雖不敢還言,可是惱氣已存在心裡了;打女人是動殺氣,女人雖不敢對打,可是恨氣已存在心裡。這種惱恨之氣,當時發泄不出去,將來必遺傳給子女身上,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嗎?人是習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憐!

○古人所說的三從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對也從、不對也從,那叫盲從。現今的女子有三賴——在家賴父母,出嫁賴丈夫,老了賴兒女,也不算對。我說女子有個真三從,就是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所以我提倡儲金立業,為的是打倒三賴,使女子當個自立的人。

○我常說講道德要男女各正本位,男子以剛正為本,什麼叫剛呢?剛就是不動性(不發脾氣)。什麼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為本,什麼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麼是和呢?和就要合於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也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人就是習而不察啦!

○究竟怎樣才算是「達彼岸」呢?我說男人必須明白女人的道,女人必須明白男人的道,才是人人都「達彼岸」了呢。

○現今的夫婦,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管轄、互相攪擾,真成為「地獄家庭」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不相管轄,正是化地獄為天堂。

○世人最愚,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以為是自己的人,非管著不可,這叫「搶男霸女」,一旦死了,男的另娶,女的再嫁,誰也不管誰啦!人為財物爭貪不已,死後也得扔下,不是愚是什麼?總而言之都是為己心重。

○我講的夫婦道,也就是陰陽道,夫婦和、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齊、子孫昌旺。所以我說,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樂。現今的人男管轄女,女依賴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這叫陰陽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王復干講《易經》說:「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我問他:「水是主柔和的,你常耍脾氣,怎能算天一生水呢?」朱循天問我:「這兩句話,應該怎樣行呢?」我說:「男人定住性綱,不發脾氣,就是天一生水,女人能托滿家,才算地六承之呢。」

○男人所以為男人,因為有女人。所以男人必須明白女人的道。女人所以為女人,因為有男人,所以女人必須明白男人的道。若是男人沒有女人就成了鰥夫,女人沒有男人就成了寡婦,就不叫做男人和女人啦!

○男女在沒結婚以前,都是以盡孝為主。結婚以後,男人以盡夫道為主,女人以盡婦道為主。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所以不論男女,都必須明道,才能盡孝呢。

○夫婦相處,最好是沒說,說好、會寵起驕氣;說不好,會引起爭辯。不相關的人,好歹都不動心,把夫婦也看做不相關的人就合道了。

○志界夫婦是忘情的,意界夫婦是淡情的,心界夫婦是牽情的,身界夫婦是粘情的。粘情的就攪,牽情的就怕,淡情的能長,忘情的能真。好也沒說,歹也沒說,來也沒說,去也沒說,才是志界夫婦。

○志界夫婦是沒說的,是互相感恩的,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互相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妻,因為是照著財勢上來的,所以糟糕。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我說求己的是先天,求人的是後天。今後的夫婦要夫不求妻,妻不求夫,各做各事,各盡其道,應聚就聚,應散就散,聚也不相攪擾,是和和樂樂的,散也不相掛念,是自自然然的,這就是先天夫婦。

○我常說,看女人的意,知男人的身。看男人的心,知女人的身。象王三姐雖住寒窯受苦,可是在她的意念中,她的男人准當王侯,後來真封王了。李學惠的意念里,總以為她的男人打嗎啡、不成材,最後果然不成材。我的心裡存著我的女人必當老師,我的兒子必成為讀書人,後來真都那樣了,這便是實例。

○男子要以志成,女子要以意成。

○天生人都是有福的,為什麼享福的少,受罪的多呢?是被風俗刮的,迷了路啦!當官的貪贓,是太太累的;兒子拋棄父母,與弟兄爭財產,是為了妻子;違國法、喪良心,都是為了妻子。沒有妻子的為自己享福。從這看來,當女人的把忠臣孝子都吃光了,還以為是向著男人,其實是欺負男人。

○女人助夫,要考查男人所交遊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所談論的都是些什麼樣的話?讀書人談話若是沒有義氣、心性狹窄,做官的若是不講廉恥、好貪贓,當女人的若能把他勸化過來,才真是助夫成德呢!

○我一生過人的地方,是為了公益,立志辦女義學以後,不再顧妻子。別人做的善事很大,總免不了顧妻子,所以不如我。朱循天過人的地方,是絕不管妻子,他勸她六次,她不但不聽,反而一定要離婚,他也沒動性,所以高出眾人。俗人笑他怕老婆,我說他是三綱領的「狀元」。

⑩ 不怨人.mp3是誰朗誦的他還有其他作品嗎

王鳳儀老先生的作品 其他還有《篤行錄》、《道德語錄》、《道德講義》等

熱點內容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
學歷證明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1 13:42:40 瀏覽:88
北京司法鑒定機構名冊 發布:2025-01-21 13:12:56 瀏覽:7
年薪百萬律師 發布:2025-01-21 13:12:55 瀏覽:818
太原市法院網 發布:2025-01-21 13:05:50 瀏覽:752
楊祖國律師 發布:2025-01-21 12:31:00 瀏覽:984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