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立法權
1. 民族立法權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含義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制定和變通制定效力及於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法規的權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可分為制定權和變通權,制定權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變通權是指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據此制定的變通執行和停止執行的原則和條件以及內容和程序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是特定的立法權,它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范疇,它是民族自治地方各項自治權中最基本的權力。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法律淵源
法律淵源是法律產生的根據和表現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產生首先來源於憲法授權。我國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旗)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這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最根本的法律淵源。其次,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規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有立法權,第二十條規定了自治機關享有變通權,這兩條規定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直接法律淵源。所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不僅有憲法依據,而且有民族區域自治法具體執行依據。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特徵
1.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區域,它存在於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根據當地民族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等條件,並參酌歷史情況,所建立的以一個或幾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地理范圍上有大小之別,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權立法,而一般地方並不都有立法權。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所產生的法,適用於各相關民族自治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立法主體,它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立法,而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是我國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立法法確定的特定的民族自治機關。民族自治機關,指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不是所有民族自治機關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才是立法主體,即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人民代表大會享有立法權,而在一般地方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一般地市級人民代表大會都不享有立法權。
3.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它限於制定和變通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均屬地方法規的表現形式。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除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外,有的民族自治地方如自治區、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以及自治區、自治州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還可以制定其它形式的地方性法規、以及地方政府規章。作為同一般地方立法相對應的特殊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制定和變通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層次結構的顯著特點在於,凡實行民族自治的地方,無論其行政區劃是大是小,都行使地方立法權。現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層次結構有兩點不同於一般地方立法。其一,自治縣(旗)都有立法權,而一般地方的縣沒有立法權;其二,相當於下設區、縣的市的自治州都有地方立法權,而一般地方不是所有下設區、縣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權。這種區別反映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國策的要求,有利於自治地方的少數民族平等地參與國事和維護自身利益。
5.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行使不同於一般地方立法。首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根據相應的隸屬關系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憲法和立法法對此未做出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限制。其次,根據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只要不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外,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這種變通權以及與中央法律、法規的關系,一般地方性法規是不存在的。這些情況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在從屬性和自主性方面,與一般地方立法迥然有別。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與經濟特區立法權的區別
1.立法權的來源不同。經濟特區的立法權來源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授權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來源於憲法、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立法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
2.立法的效力和調整范圍不同。由於經濟特區立法權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的來源不同,經濟特區立法的效力和調整范圍,也不同於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一般說,經濟特區地方立法的效力和調整范圍,在總體上不像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那樣具有確定性。經濟特區立法所產生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一般低於授權主體本身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但又高於一般地方經過授權所制定的普通規范性法律文件。經濟特區立法的范圍,以不超出授權主體的授權范圍為限;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所調整的范圍,是以憲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所規定的事項范圍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主體職權范圍為限。
3.經濟特區地方立法雖然比一般地方立法帶有明顯的先行性或試行性,但立法自主權和前瞻性以及授權立法范圍均不如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廣泛。
4.在立法程序和范圍方面,經濟特區立法范圍帶有特殊性和不確定性,經濟特區立法權在時間和空間等方面受到種種明確的限制;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許可權范圍和程序是常規的和確定的,其自主權較大,如自治州、自治縣(旗)地方性法規不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立法主體可以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自主立法解決各種問題。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有特殊的立法權,是我國國情的要求和表現,在我國立法體制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其他許多方面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護各少數民族的利益,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少數民族的區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的立法。實行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制度,是實現和保護各少數民族利益、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需。
2. 地方,國家,民族立法權分別是是誰
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廣義的「法」而言,立法機關的范圍也相應擴大。如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訂自治法規等。
3. 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什麼自治,設立什麼。各少數民族在自治區內行使什麼
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設立自治機關,各少數民族在自治區內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3)民族立法權擴展閱讀: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曾設想,堅持各民族在一切權利完全平等的基礎上自願地聯合和團結起來,建立統一而不可分的單一制大國,同時通過一定形式的自治制度來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一設想在當時未能付諸實踐。
後來,列寧進一步提出民族區域自治的設想,但由於俄國的特殊國情,也未能實現。我們黨遵循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政權建設的總原則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創造性地在單一制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使馬克思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構想變成生動現實。
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使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有機結合起來,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堅持和運用,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
4. 自治州的人大常委會行使民族立法權
法律分析:自治州的人大常委會行使民族立法權;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立法主體,它是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立法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少數民族自治機關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但不是所有的民族自治機關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才是立法主體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所以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有立法權的,自治州人民政府不是享有立法權的主體,但享有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設立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維護法官合法權益,保障法官依法履行職責。
5. 立法自治權與民族立法權的區別是什麼
您好。請看解釋:
1、立法自治權: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各自治區具有立法自專治權、經濟自屬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和其他自治權。
2、民族立法權:(1)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的權力,它由自治區、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2)制定和變動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它由自治區、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的政府行使;(3)制定和變動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它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行使;(4)一定程度的立法監督權:(5)一定程度的授權立法權。
6. 根據憲法和法律,自治州的人大黨委會行使民族立法權是對的嗎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有特定的立法主體,它是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立法版不包括權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少數民族自治機關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但不是所有的民族自治機關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體,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才是立法主體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所以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有立法權的,自治州人民政府不是享有立法權的主體,但享有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權力。希望可以幫到你。
7.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立法權主要表現為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立法權主要表現為,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立法權,是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權。民族自治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規,按法定程序經上級機關批准後生效。法律變通執行權。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如果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8.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什麼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
(8)民族立法權擴展閱讀: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1、民族立法權: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規定有關本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問題;單行條例規定有關本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體事項。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可以對國家法律和政策作出變通性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變通執行權: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如果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財政經濟自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具有較大程度的財政經濟自主權,並可以享受國家的照顧和優待。
凡是依照國家規定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項目,由國務院按照優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則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預算支出,按照國家規定,設立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佔比例高於一般地區。
4、文化、語言文字自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公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5、組織公安部隊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9.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立法權嗎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不享有立法權,民族自治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享有立法權。專
民族自治機關的屬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規,按法定程序經上級機關批准後生效。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如果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自治權的行使必須依照《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處理好中央統一與民族自治,國家事務、地方事務與民族事務的關系。
(9)民族立法權擴展閱讀:
地方人代會的職權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安排使用。
四、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建設企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
10. 民族區域自治發規定有哪八項自治權
1、民族立法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2、變通執行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條,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該上級國家機關應當在收到報告之日起六十日內給予答復。
3、財政經濟自主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是一級財政,是國家財政的組成部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
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國統一的財政體制下,通過國家實行的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級財政的照顧。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預算支出,按照國家規定,設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佔比例高於一般地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財政預算過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節余資金。
4、文化、語言文字自主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八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發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點的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民族文化事業,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組織、支持有關單位和部門收集、整理、翻譯和出版民族歷史文化書籍,保護民族的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和發展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5、組織公安部隊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四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6、少數民族幹部具有任用優先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並且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錄用工作人員的時候,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應當給予適當的照顧。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採取特殊措施,優待、鼓勵各種專業人員參加自治地方各項建設工作。
7、本地方內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七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法律規定,確定本地方內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護、建設草原和森林,組織和鼓勵植樹種草。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壞草原和森林。嚴禁在草原和森林毀草毀林開墾耕地。
8、主地發展體育事業權,《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一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發展體育事業,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增強各族人民的體質。
(10)民族立法權擴展閱讀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的名額和比例,根據法律規定的原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