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夢
① 寫一篇演講文 主題是 放飛夢想 發志揚帆 中國夢 法治夢 我的夢。謝謝親們了,
僅供參考
② 如何有效的依法治國為中國夢保駕護航
總書記強調指出:「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才能真正地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落地生根,才能藉此不斷激發每個中國人的潛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發揮巨大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實現「法治夢」,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決策,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英明論斷。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樹立法治理念,培養法治思維,完善司法公開制度,依法加強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治加以解決,讓民眾享受到公平正義,完成中國向現代文明國家的成功轉變。歷史證明,不實行法治,不依法治國,中華民族不可能復興,中國不可能真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更是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標志。法治興則國家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共建共享法治建設的成果,才能享受到法律溫暖的陽光。法治,是個人、團體、政黨、社會進行一切活動最起碼的底線,沒有這個底線,任何國家即使再強大、再富有,也只是徒有其表。法高於權,用法律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用法律斬斷人們對不義之財的巨大慾望。今天的中國,有很多法律都還處於簡單粗陋、有的甚至還處於空白匱乏的局面。對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物質欲集中爆發的一個時期,一些人對權力與金錢的崇拜與慾望超出理性,甚至為其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在於不僅是要讓犯罪之人、腐敗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更是要以法防患於未然,用法律的威嚴與透明將其快要伸出的手硬生生地給逼回去。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復雜的深層次矛盾。對於正處在改革關鍵時期、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法治更加需要滲透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這樣我們的全體人民才能嘗到法治所賜予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利。因此,法治將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樹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夢,要依靠全體人民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什麼時候法治執行得好,國家就能發展富強;只有通過法治保障,才能實現人民幸福。如果沒有法治,社會秩序將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如果沒有法治,市場經濟將是混亂一片;如果沒有法治,人們的權利與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沒有法治,權力尋租與貪污腐敗得不到控制與鏟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執行得越徹底,貫徹得越全面,中國的發展就越科學、越健康。法治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定能夠使中國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美好圖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為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我們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治國理政的重大布局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從圖景走向現實!
③ 孫中山的法治夢讀後感
1883年11月,孫中山再次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到香港求學,讀後感《孫中山讀後感》.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他從中央書院畢業後,改學醫學,他想「由醫人而醫國,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在西醫書院念書期間,他幾乎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在宣傳革命、策劃革命上了,滿腦子都是革命思想,見人就談革命.
孫中山從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當了一名西醫師.但他認為「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組織成立了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他先後組織了10次革命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氣餒,繼續組織發動革命武裝起義,終於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於孫中山輕信袁世凱,把總統之位讓給了他,革命果實就這樣被竊取了.孫中山又開始討袁護國活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後,孫中山又奮起斗軍閥.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後,為求統一,扶病北上,最後鞠躬盡瘁,為革命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孫中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從而也就結束了自秦始皇以來綿延了2133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另一件是高舉起反帝反軍閥的旗幟,堅定地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義和公產主義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
他一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卻在失敗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敗和成功的辨證統一中,鑄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鬥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這就是孫中山,這就是孫中山留給我們的遺產.
孫中山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為平民,死為平民,在平凡中見偉大.
讀完《孫中山》以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我決心:一定要向他學習,刻苦學習,將來把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把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為自己的責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④ 如何讓法治為實現偉大中國夢保駕護航
如何讓法治為實現偉大中國夢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大將法治定位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定位為我們所要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提出要深入開展學習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的確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總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國家治理轉型的價值追求,是黨60餘年執政的歷史經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方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保駕護航。
一、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
理解和詮釋法治價值觀,應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結合起來。
法律至上是法治價值觀的首要要求。法律至上要求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即已建立的法律秩序獲得普遍的服從。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它意味著必須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要堅決反對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嚴格執行法律以制止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的行為。通過認真實施法律、加強法律監督來確立法治的公信力。法治價值觀要求至上的法律必須為「良法」。即良法之治。良法,即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的,體現最廣大人民利益與意志的法律。法律反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要求,不能超出一定的經濟基礎而超前立法,也不能不顧生產力的發展而滯後立法;法律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意志,為廣大人民實現當家做主權利提供條件,旨在維護、實現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律應當符合自身發展規律,體系合理,內在協調,能實現法自身的科學發展。
法治價值觀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的目的在於通過法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和實施法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利。法治價值觀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衡量社會主義法治的終極標準是能否有效保障人民權利、回應人民訴求、滿足人民期待。防止權力濫用、制約和監督權力是法治價值觀的基本蘊涵,也是保障人權的必然要求。權力之間必須實現分工與制約。這是法治的重要原則。即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人民代表大會根本制度,建立各負其責、互相監督的權力架構。權力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接受法律的監督。權力行使是一種責任,怠於行使或濫用職權,都是失職瀆職,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權力受到監督是法治國家的基本准則。違法行使權力必須受到法律追究。
二、法治是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理念
法治作為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理念,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是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領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發展的必然,是黨在新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必要。
我國處於並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基本國情。法治確立為我們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是十八大基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依據,從「五位一體」總布局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任務出發而提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確認、運行規則、責任追究都仰賴法律制度及其實施。通過法治實現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主體地位,有效實現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權益的途徑。法治是先進文化的制度保障,先進文化為法治提供倫理與精神的基礎。法治與先進文化價值同向,互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生態文明建設,沒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沒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為支撐,只是「沙灘上的城堡」,是美麗的空中樓閣。從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出發,法治確立為核心價值觀是勢所當然。
將法治確立為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轉型的價值追求,是現代國家實現善治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怎樣帶領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是黨一直在思考和從事的事業。總結60餘年來黨執政的歷史經驗,新形勢下,黨要率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必須將法治確立為核心價值觀,以之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凝練核心價值觀,把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借鑒域外文明與傳承中國文化、人類共同文明與中國特色國情有機統一起來。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各個層面價值觀存在交織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法治貫穿於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中,是實現國家富強民主、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保證,而法治踐行仰賴後者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制度基石、文化底蘊和社會氛圍。法治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守護神,通過懲治不符合個人主流價值觀的行為提供價值導向功能,而法治踐行有賴於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提供守法意識的土壤和規則實施的道德基礎。法治同自由、平等、公正相互融合,相輔相成。法治的目的在於實現每一個個體的自由發展。缺乏法治的自由是無限度的自由,社會將陷入「叢林法則」的無序。法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內在地蘊涵著平等和公正。通過法治的強有力保障才能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讓人人享有公平正義的陽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三、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必須通過法治來實現。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夢,也是法治夢。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要求我們堅持中國法治道路、弘揚中國法治精神、凝聚中國法治力量,方能實現法治中國夢。
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必須堅持中國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法治建設實踐中探索形成的,是經過實踐證明符合中國國情、反映法治規律的正確道路。堅定中國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對憲法法律負責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具有一致性。堅定中國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依法執政,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新形勢下,依法執政必須堅持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依法執政要求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即進一步理順黨委與人大、政協、政府、司法機關以及人民團體等各方面的關系,推動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協調統籌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堅定中國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國家建設,必須既要重視頂層設計,也要重視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法治建設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需要專門的法律技巧,需要縱向地分析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歷史方位,橫向地參考國際法治發展趨勢並緊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通盤考慮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必須弘揚中國法治精神,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是法治社會普遍尊崇的法治價值追求的總和,而法治文化是法治精神普遍化實踐和實現的結果。近現代法治發源於西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發展到現在已經歷數百年歷史,其法治文明有益因素應當為我們借鑒學習。中華古代法制文明中存在諸多有益於我國法治建設的因素,比如德主刑輔、禮法共治、息訟止爭等,均值得我們今天細加分析借鑒,要看得起、不自大、善梳理、勤學習、勇揚棄。積極培植和踐行法治價值觀決非一日之功,既不能統統照搬、全盤抄襲,也不能以鄰為壑、逢西必反,而要堅持拿來主義,善於借鑒西方法治文明,努力傳承中華古代法制文明,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的法治建設經驗,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法治文化的自強。
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必須讓法治軟實力發揮力量,成為推動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正能量。法治是一種軟實力,力量的發生在於法律得到普遍的信仰和遵守。法治力量不僅僅在於懲治、規范,更在於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公民的內心信仰和行為准則。任何人都應當遵守法律,違反法律應當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法治因實施而生公信力,因公信力而產生強大的力量。法治的力量還在於親和力。法治親和力在於人們堅信法治、堅持依法辦事,不再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法治軟實力的產生還要求激發公民守法意識。伴隨市場經濟而湧入的物慾主義、拜金主義等導致社會道德價值取向產生混亂,判斷「是非」、「善惡」、「美醜」、「榮辱」的標准喪失基本准則,一些行業、領域、地方存在不以榮為榮,反以恥為榮,不以守法為榮,反以違法為榮的道德倒錯現象。比如,中國式過馬路、小悅悅事件、「潛規則」問題,等等。必須繼續深入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律素質,推動全民守法意識的確立。
積極培育和踐行法治價值觀,需要將法治融入核心價值體系協同推進,傳遞釋放正能量。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來界定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三足鼎立,一體同向,共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踐行法治為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法治思維和規則意識,而將法治納入核心價值體系一體建設、協同推進則能實現相互促進,達到整體最優。唯有堅定法治道路,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為實現偉大中國夢保駕護航;只有系統性激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能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⑤ 中國法治應該怎樣向前走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就是法制建設30年」;「法治之路不可逆轉」,「人治是死路一條」;保證法律正確實施的問題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中國的法治建設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認認真真地討論,把似是而非的東西搞清楚」;對中國的法治進程持謹慎樂觀態度;甚至「法律職業化不可逆轉」、「不能為了讓人民喜聞樂見,而把法律的語言的專業性去掉」等等,我都同意。
除了中國的法治是否應以中國實際為出發點外,我與賀的根本分歧在於:法律職業群是否應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對法律的理解、適用能否違背一個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離開了人民的參與,能否最終保證司法公正。簡言之,現代法治歸根結底應該是 「機械的規則之治」、「法學家之治」,還是 「人性之治」、「人心之治」、「常識、常理、常情之治」。我認為,正是對上述問題的錯誤回答,導致了較長時期內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與目標的漸行漸遠。
強調法律與社會基本倫理分離,主張「法律職業並不是要遵循社會各界共同倡導的道德規范」,是(至少長期以來曾經是)我國法學理論界普遍流行的觀念。將「法律」凌駕於常識、常理、常情之上,凌駕於司法人員的良心之上,這種觀念不僅與「司法人員必須依照良心履行職責」這一世界各國憲法普遍規定的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相悖,更是在實踐中導致了法律職業群基本倫理迷失的惡果。記得在一次講座中,當我談到 「司法必須講良心」、「講法必須講理」時,一大批來自全國的一流的法學家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我:什麼是良心?什麼是常識、常理、常情?常識、常理、常情到哪裡去找?良心到哪裡去找?當這些法學權威們普遍不知良心為何物,不知常識、常理、常情為何物時,我們能夠奢望「法律在法官之上」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司法人員的犯罪率以大大超過司法人員的職業化進程速度增長,司法腐敗成為民眾最不滿意的社會現象,2003年以前的5年中,司法工作人員涉嫌犯罪率幾近普通民眾的5倍,難道就真的不足以引起我們法律人的深思嗎?
認為對法律的理解可以偏離社會基本的常識、常理、常情,強調合情合理不合「法」的必須依「法」辦,這種「講『法』不講理」的主張,可以說是傳統法學不民主、假民主、反民主的集中體現,在實踐中必然導致人治、導致專制,必然結出「權大於法」,「有權就是法」。
為什麼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必然導致人治,必然導致專制?首先是因為這種理論的基礎是一個神話。幾千年來的法學家們都追求著這樣一個法治之夢:好的法學家與好的統治者一起制定出好的法律,然後讓普通民眾都知道法律的內容;當人們知道法律的內容後,就會按照法律的規定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一個良好的社會就會因此而建立。這個「法治夢」的實現,顯然必須以普通民眾都了解法律的具體規定,並按照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前提。然而,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前提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會先學「交通法」再上街?又有多少人會先學有關銀行、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規再到銀行存款、取款?多少人可能先學「民法通則」、「合同法」或者「消費者保護法」再到商店買東西?我常說,如果真有一個人先學法,再按法律的具體規定來規范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個人一定是精神病!事實上,指導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只可能是買賣要公平、不能無故損害他人利益、做事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敬慕英雄、鄙視小人等一個社會人與人相處、人與自然相處的基本常識、常理、常情。當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只可能按常識、常理、常情行為,常識、常理、常情就應該是人民利益最基本的要求,人民意志最基本的體現。主張法律可以偏離一個社會民眾普遍認同的常識、常理、常情,意味著什麼?難道不是意味著少數人可以將自己意志(少數人對法律的理解)強加到了民眾的身上嗎?這不是人治,不是專制,是什麼?
關於中國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我的一貫主張是:(1)觀念上,對法律人的業務教育必須與良心教育相結合,良心教育優於業務教育,以良心教育來促進業務;(2)制度上,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民主化必須優於職業化,必須以民主化來促進職業化。為什麼司法體制的職業化必須與民主化相結合?我只想說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古代幾千年,西方近代近200年,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的法治發展史無一不在證明:一切沒有人民參與的司法,最終必然是走到人民對立面的司法;離開了人民的有序參與,要建立「一種權威的、公正的機制」來解決「誰的權力大誰說的就是『真理』」等社會問題,要保證「法律在法官之上」,保證「教皇、國王、法院院長、蘇丹」這「四種統治者都要在正義之下、在法律之下」,無論在何種社會制度下,都只可能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神話!
⑥ 寫一篇演講稿。主題是放飛夢想,發志揚帆,中國夢,法治夢,我的夢,差不多就這樣,謝謝親們了
放飛夢想
生活給我夢想,讓我追求;
夢想給我翅膀,讓我飛翔。
——題記
在傲漫人生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是為人民申冤的律師?還是專門烹調美食的廚師?還是……
而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幫助正在受病魔困擾的病人脫理困境!讓他們重新走向健康之路!
小時候,很怕看醫生,因為他們肯定會打針或喂葯。打針很痛,每次我都是強忍著,說不痛,從此,小小的我在心中暗暗發誓,長的一定當一名醫生,也給別人打針,穿潔白無暇的卻令人恐懼的白大褂。
而這個夢想由於小時侯的一件事情!在蘭州有個女孩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如願以嘗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系後,在某一天她發現自己患了癌症,因此做了手術,每想到這竟是這個女孩惡夢的開始!由於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的失誤,使她的左側喉返神經被切斷,導致左側聲帶難以發音。因手術的失誤斷送了她的前程!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事例!
因為這些事例,就激發了我要成為「白衣天使」的決心!我知道,這個願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用心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受病魔騷擾的人暢開光明的大門。有一天當我真正成為「白衣天使」,我一定會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全心全意」。我想,直要我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就一定會有我站在舞台上宣讀誓言的一天!
記住「有志者,事竟成」這個簡單的道理!讓我敞開雪白的翅膀,飛向夢想的藍天
就這樣,望採納
⑦ 求 有關 法治夢中國夢的朗誦稿 最好自創 只要回答合理我會給金哦 !最好推薦幾首適合法治朗誦的 背
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註定從巨變到漸進,從革命敘事到日常話語,從革命動員回歸常識理性。公共權力受到全面制約,司法權力獨立運行,公民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不是靠唱高調就能實現的,需要做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我們有理由期待現代中國法治之路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成熟
□丁國強
高全喜等著的《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將中國的法治變遷融入了近現代歷史考察。中國近現代史既是在中國與世界的沖突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也是打破治亂循環,追尋法治價值的過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離不開法治觀念的浸染和法治價值的構建。近現代中國社會的演變實質上也是法治對傳統中國進行改造的過程。梁啟超認為「法治主義為今日救時唯一之主義」。在這種功利狀態下,法治註定無法在舒緩、積淀中平和發展,這顯然影響了法治的成熟完善。但是,法治作為一種價值和社會理想在消解專制、抵制獨裁方面發揮了歷史性作用。中國的法治之路是在西方的沖擊之下而產生的文明力量。
法治是難以效仿的歷史過程
在革命激進主義現代性模式下,法治話語總是在呼籲人們關注權利、秩序和日常生活。實現從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的轉變,法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治是人類服從規則治理的事業,沒有法治,無論是傳統還是革命的成果都難以轉化為現實福利。革命固然可以瓦解舊規則、舊秩序,但是,如果沒有法治建設的努力,仍然難以走出靜止社會。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革命,單純靠傳統社會的緩慢變革則無法回應西方帶來的現代化沖擊。在來不及進行充分的理性啟蒙的歷史條件下,運用法治改造社會、控制社會、建設現代國家必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面臨著巨大風險。費孝通有言:「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
法治的成功往往不在於法條和書本知識的完美,而在於與實際生活貼切的緊密程度。如果法治只停留在表面,而無法滲透到價值、行為和生活方式等層面,就只能是一張好看的外衣。作為一種理性之治,法治不是統治階級的治理工具,而是整個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的過程。因此,法治是一個不可復制、難以效仿的歷史過程。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是在中國與西方的權力沖突、利益沖突、文化沖突中展開的對良好社會的追求。
《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一書通過對晚清以來所開啟的現代法治的古今之變的考察,對激進主義的中國現代性之路進行梳理和檢討,以確立一條更為健康合理的現代性之路。筆者認為,這一努力體現了法治的歷史觀。缺乏歷史觀是中國當下法學研究的通病。一些法學研究者喜歡將法學知識從歷史背景中剝離出來,將法學知識表述嫁接到西方知識系統上,法學知識的歷史性、實踐性被擱置和疏淡,使得法學知識缺乏歷史語境和現實考察,成為一種抽象的真理,一種無所憑依的全球化、世界化。法學本身就是民族國家政治意識生產的一部分,法學知識生產無法脫離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法治只能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沒有復雜的歷史過程,也就無所謂「現代法治」。
鄧正來先生曾經呼籲結束受「西方現代化範式」支配的舊法學時代,開啟一個自覺研究「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法學新時代。其實,追問「中國法學向何處去」首先要思考中國法學從哪裡來。社會歷史傳統不僅決定了法治的源流和脈絡,也深刻影響了法治的體系、方法和修辭。法治是歷史的形成的,過分強調法律理性的非歷史性勢必會陷入自我認識缺失的誤區。
用法治視角審視中國近現代
《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一書以法治之變來總結中國現代性的歷程,從戊戌變法、晚晴立憲、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軍閥政治、國民黨訓政到建國以後的廢舊法運動、依法治國入憲,用法治視角審視近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說到底是去普遍性之魅、去抽象法治之魅。任何一個國家的法治都是在曲線中發展的。作為一個後發的現代國家,中國的法治之路呈現出「沖擊—反應」的特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法治完全是外部力量作用的結果。西方的現代性誘因促進了中國法治的啟蒙與生長,卻並不能替代中國的法治文明探索。中國的傳統文明和中國人對生活秩序的理解把握依然是中國法治的基因。
法治既是一種治理技術,否定專制主義的利器,也是一種政治理想、社會價值。法治的常態是穩定的、持久的,而不是變幻的、飄忽的。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有變法而無法治,有變道而無治道。此種狀態是歷史的無奈。現代中國的發育是被動的,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也根本不可能在平和商談中進行。變法所驅動的社會政治體制的根本轉變。啟蒙知識分子認識到,變法是圖強無法繞開的路徑。只有打破王朝更迭的循環,才能建設現代政制;只有打破「夷狄」之說,才能融入世界體系。戊戌變法、清末立憲和辛亥革命作為現代性意義的變法以激進的形式進行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嘗試。
康梁的改革計劃龐大而缺乏可行性,超出了當時社會的承受力,只能具有宣言和號召價值。晚晴新政體現了統治者企圖挽救清王朝政治合法性危機的努力,吸收借鑒了西方和日本的憲政經驗,原本可以勾畫出一副憲政藍圖,卻因清王朝缺乏立憲的誠意而成為「名義性憲政」,堵塞了在舊法統下開出現代法統的道路。
辛亥革命通過革命暴力手段構建現代共和國,卻因意外和早產,而造成革命制憲的脆弱,軍閥混戰、帝制復辟以及黨制國家的出現都損耗了「把君權換成民權」的實效。如何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良好的政府,是中國現代法治孜孜以求的探索。革命固然可以摧毀舊的政制,但只有建立日常的憲政體制才能真正實現革命的訴求。
《臨時約法》以及《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制定積累了現代國家的制憲經驗。創制憲法是一個現代國家最深刻的國家記憶。清帝遜位詔書將政權禪讓給中華民國,用契約的方式確立共和立憲國體的合法性,其法理得失值得琢磨。憲政的目的在於限制主權者,憲政意味著人民出場,讓人民來安排權力、限制權力、監督權力。
《現代中國法治之路》一書認為,臨時參議院和國會參眾兩院以及眾多議員還是多少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這是中國政治史的創舉,由人民代表而不是君主釐定乾坤,是具有憲政意義的標志性舉動。至於賄選事件所導致的人民制憲權的流產,袁世凱的帝制復辟等則反映出憲政道路之艱難。
英國法學家梅特蘭說:「憲法史不應是黨派史而是制度史,不應該是斗爭(過程)史,而應是結果史。斗爭是暫時性的,而結果則是長久的。」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通過憲政構建日常政治,約束權力,制止暴力,都是讓權力、秩序回到日常狀態。
《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強調,邁向現代法治必須要消除革命思維、革命邏輯,從革命文化轉向法治文化,從革命法治走向常態法治。該書對1975年憲法進行個案剖析和癥候分析,稱它是「百年中國革命激進主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極端表述」。憲法不應是革命的號角,它天性是與革命相對峙的,是革命的終結。回到日常政治、常態法治是社會治理的必然。現代中國的法治之路註定從巨變到漸進,從革命敘事到日常話語,從革命動員回歸常識理性。公共權力受到全面制約,司法權力獨立運行,公民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不是靠唱高調就能實現的,需要做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我們有理由期待現代中國法治之路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成熟。
⑧ 法治夢對中國夢的作用
以法治推進中國夢的實現
以法治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回國的基本方略,通過健全答與完善國家的基本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推動依法治國方針落到實處。
國家安定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國家穩定才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人權得到尊重、環境得到改善、食品葯品真正實現安全。國家安定需要社會主義法治作為保障,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早日建成能夠為國家安定提供源源不斷的制度支撐。中國夢的核心是人民幸福,而一旦失去國家安定的局面那麼一切都只能是紙上談兵。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幸福的標准已經不再局限於「吃飽穿暖」,包括公平、正義、自由、人權等在內的政治文明已經成為了衡量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