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範故事匯
Ⅰ 道德楷模人物及事跡有哪些
2020道德模範人物事跡簡介如下:
1、李廷俊
李廷俊,男,漢族,1945年1月生,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李廷俊從醫60多年,救死扶傷、樂善好施,以高尚的醫德踐行著醫者仁心。從赤腳醫生到臨床大家,研究攻克疑難頑症,治癒國內外患者30餘萬例。
主持研究的5項科研項目,經權威專家鑒定均為國內領先水平。研究的省批院內制劑八個和數十個特效方劑,治療多種疑難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治療肺結核的葯物獲國家發明專利。多次以專家學者身份出國訪問交流學習,傳播中華醫葯傳統文化。
2、徐立平
徐立平是中國航天第四研究院固體火箭發動機總裝廠7416廠固體火箭發動機燃料葯面整形組組長,航天特級技師,時代楷模,被譽為「以國為重的大國工匠」。
他從事的工作是對固體發動機燃料葯面進行整形及缺陷挖葯、修補等,因為工作過程對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和危險性,而被形象地稱為「雕刻火葯」。
3、石志光
石志光是中國石化西安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50多年來,他走遍了全省107個市、區、縣,自掏腰包租片子,累計放映電影4000多場,行程10萬多公里,被群眾稱為「人民放映員」。
4、王振美
王振美,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村民。從1953年開始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王振美矢志不渝跟黨走,2017年終於成為了一名正式黨員。1965年患重病死而復生後,從此立下誓言感恩奮進。
他64年初心不改,助人為樂,扶貧濟困,報效鄉梓,90餘歲高齡時毅然捐出自己積攢的50萬元全部積蓄,成立「振美教育基金」,獎勵資助優秀師生和貧困家庭學生213人次,助力家鄉脫貧攻堅和教育事業。
5、古運祥,男,李家疃鎮常重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先後6次自費5萬余元在常重村、東大姑廟村、武吉村、成安人民廣場等地舉辦「我為老人洗洗腳」活動,凡自願參加活動的,均免費贈送足浴盆和毛巾。
以活動為載體,在全縣鼓勵傳遞孝心和愛心,讓廣大群眾用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孝老敬老,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弘揚家庭美德,傳遞和諧和睦的文明家風,努力在全縣營造敬老愛老氛圍。
古運祥曾入圍「中國好人」評選活動,並先後被評為「第五屆邯鄲市道德模範」「邯鄲市最美家庭」「成安縣最美家庭」「德孝信好村民」等榮譽稱號。
6、白彥軍,男,縣政協經濟委主任。「孩子不孬!」看似一句簡單普通的話,卻是白彥軍父母對他精心侍奉雙親的孝心的極大肯定。2015年,他父親因摔傷,手術後患腦壁性梗塞,經治療後右手無力,腦梗後遺症使其生活不能自理。
他三年來精心侍奉父親,每天為父親洗臉,隔一天擦洗一次身體。不管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累,他對父親的侍奉從未間斷,在他三年如一日的精心陪護下,他的父親現在能夠做些從高架車轉換到輪椅車的簡單活動。
他患糖尿病20年的母親,不幸又患上白內障,經手術後效果並不明顯,為了不讓母親感覺失落,他工作之餘經常陪伴老人嘮嗑、拉家常,讓她消除孤獨和寂寞,減輕疾病給她帶來的痛苦。白彥軍精心贍養老人的事跡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父母親逢人便誇:「孩子不孬!」。
Ⅱ 身邊的道德模範故事300字
2000年我念大學時,一日閑逛於南昌街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在八一廣場最熱鬧的地方,一個衣裝得體的中年男子急切地向我走來,怯生生地問我:同學,請問你可以給我幾角錢打個電話嗎?我問他碰到了什麼困難。他說他是安徽某麵粉廠的供銷科長,來南昌收貨款,結果在火車上睡著了,不小心被小偷扒去了公文包,裡面有錢包、手機和通訊錄,現在他急於向廠里求助,只需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可是他從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苦苦哀求,從路邊的行人到話吧老闆,沒有一個人願意借電話給他,他都快絕望了。這時,旁邊幾個南昌本地人走過,好心地輕聲對我說:小心他騙你的錢和手機!我立即警惕起來,現在社會魚龍混雜,很難分辨好人壞人。我剛想走開,看到那個中年男人懇切的眼神,轉念一想,不對呀,這么個隆冬季節,又這么晚了,他一個衣裝得體的人只要我幾角錢打個電話,可能真的碰到困難了。我給了他一塊錢在附近的銀行開了個帳號,然後用自己的301卡在公用電話上幫他撥通他所需要的號碼。當他打完電話,他說特快電子匯款等幾分鍾就到帳號,他終於可以不用在街上挨凍受餓了。說完,眼淚情不自禁就順著凍得紅撲撲的臉旁汩汩地流了下來。他給了我一張他的名片,說不知道怎麼感謝我,希望我給他聯系方式。我說不必了:如果你實在要感謝我的話,你就以同樣的方式幫助三個你身邊碰到困難的人。他感激地說:一定!一定!
Ⅲ 關於道德模範的故事(急用)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擔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
Ⅳ 道德模範人物事跡,要具體事例
一、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忙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崗位平凡,盡管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
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明白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十分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用心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慣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齊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好處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15年12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拾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二、王一碩,男,27歲,中共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應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父母愁眉不展。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下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狀況後,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用心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時。
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忙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帶著一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表示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為一名西部志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分發揮所學專長,服務於當地經濟建設,用心帶領當地群眾發展中葯材種植,自費為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忙三家制葯企業透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陝西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服務期滿後,為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一邊打工一邊復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一碩順利地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他的誠實守信和工作潛力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忙做認證工作。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一碩歸還國家貸款的潛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以誠信為本,以守信為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為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裡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一碩被團中央評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國見義勇為模範——韋正雄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1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涌。但情勢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1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里,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
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祝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四、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
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
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五、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
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Ⅳ 道德模範的故事
黎士宏是收儲公司朝陽糧庫檢驗科副科長。作為為農民服務的第一個窗口,無論面對是什麼樣的送糧者,她都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2003年3月21日早,她還沒有上班,朝陽坡鄉一糧販子趙某就給她打來電話,告訴她今天他要往糧庫送兩車糧,並且已經給她的電話里充了200.00元的話費。早上,黎士宏一上班就將二百元的現金交給了庫領導,講明了事情的經過。趙某的糧車來了,黎士宏依然按照糧食本身的質量驗了等級,沒給他一點好處。還有許多糧販子企圖利用送紅包、請吃飯、找親屬說情等方式想通融她,都被她拒絕了。見賄賂這一著行不通,就採取了威脅、恐嚇的手段。有一天晚上,黎剛到家,就接到一個匿名電話:「你還想不想在公主嶺這地方混了?你如果驗糧還那麼嚴,我就要對你不客氣了!」說完電話就掛斷了。可她就是不信邪,堅持以質論價的原則,確保了糧庫的利益。在收購繁忙的季節,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晚上十點左右回家更是家常便飯。家裡孩子小,喊著要媽媽,晚上經常哭著入睡,可是為了工作,她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因為家庭、孩子而遲到、早退過一次。今年三月份,孩子因病動了手術,需要住七天的院,可是她只陪了孩子兩天,就又回到單位上班了。這種精神時刻感染著每一名員工,在帶領檢驗科的員工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同時,還主動配合其他科室,做好糧庫各方面的工作。
Ⅵ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100字
一、助人為樂類
1、蔣國珍 男,81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Ⅶ 洛陽市的所有道德模範
模範故事彰大愛,明星演繹傳善行;鮮花與淚水交匯,掌聲和感動共鳴。6月13日晚,由中央文明辦和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曲藝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聯和洛陽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河南洛陽專場在洛陽電視台演播中心舉行。當晚,劉蘭芳、牛群、趙維莉等藝術家紛紛登台,為觀眾們聲情並茂地講述了6個全國道德模範和1個河南省道德模範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中國曲協秘書長刁惠香,河南省文明辦專職副主任郭守占等觀看演出。
這些道德模範有捨身搶救群眾獻出年輕生命、感動一座城市的軍官孟祥斌;書寫了新時期純真愛情傳奇的軍嫂吳新芬;信守承諾、替亡夫還賬的農婦陳美麗;十六年如一日照顧身患重病兒媳的好婆婆黃代小;主動收養一對雙胞胎女棄嬰,身體力行、默默奉獻的「保姆媽媽」李澤英;在雪域高原跋山涉水、風餐露宿25年的郵遞員王順友;傾心幫扶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下崗職工和孤寡老人的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河南省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藝術家們聲情並茂的演繹,把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化為一首藝術力量與道德力量完美結合的感人交響曲,在會堂靜靜流淌,流進每一位觀眾心裡,現場頻頻爆發出熱烈掌聲,經久不息。
這次「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在洛陽連續舉行兩場,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河南省道德模範買世蕊等出現在巡演活動現場,受到了現場800多名觀眾的熱烈歡迎。
河南好媳婦吳新芬:「傻」守著白蓮般的愛情
中國武警文工團優秀評書演員劉朝講完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的故事《第1001個理由》之後,全國道德模範吳新芬現身巡演活動現場,台下掌聲雷鳴。
書信連接起兩個人的愛
1994年,吳新芬考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一個偶然的機會,吳新芬通過書信結識了遠在西藏高原服役的王俊景。大學畢業後,吳新芬被分配到鄭州一家耐火材料公司上班。那年,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
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他們剛剛開始的幸福。王俊景替一個新兵接高壓電線,由於信息傳遞失誤,王俊景被提前送來的高壓電擊中,經過全力搶救,王俊景雖然保住了命,卻失去了雙臂。
吳新芬得知消息後,連夜趕到王俊景所在的醫院。一邊的醫生雖然被她的深情感動,但還是提醒她,年輕人的愛情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要長久照顧這樣一個失去雙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等傷殘軍人並非易事。可吳新芬早已在看到王俊景那一刻就下了這一世的決定。
用行動詮釋1001個理由
走進王俊景的病床,見到心上人本應該是激動和欣喜的,但是害怕連累到吳新芬的王俊景心情低落到極點,頓時愣住了,半晌扯著嗓子喊道:「誰讓你來的?你走!」吳新芬堅定地說:「即使你有1000個讓我離開的理由,我也會找出1001個理由留下來照顧你!」
在場的醫生和小護士全部都愣住了,連王俊景也不再說話。隨後的日子裡,她放下少女的羞澀,為王俊景刷牙、洗臉、喂飯、擦洗身子,一遍遍給王俊景受傷的左腿按摩,一步步攙扶著王俊景練習行走。1998年奇跡出現了,被醫生判定將在病床上度過餘生的王俊景竟然站了起來。為了讓王俊景重新面對生活,給他勇氣和信心,吳新芬經常推著他外出散步,為他讀報。日復一日,王俊景不僅能用嘴咬住毛筆寫字,還能咬住吳新芬給他特製的小工具編發手機簡訊、操作電腦。
為了愛 背著父母結婚
2002年8月,吳新芬和王俊景在西藏山南結了婚,她是瞞著遠在老家河南安陽的父母與王俊景結婚的。而當吳新芬父母在串親戚的時候,在一本婦女雜志上看到自己的「傻」女兒嫁人後,差點沒被氣暈了。而王俊景家裡還有80歲的奶奶、年近半百的父母、一個身患腦癱的哥哥。
吳新芬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個現代版的童話:愛一個人等於接受了他的全部。吳新芬毫無怨言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為了增加收入,吳新芬蹬著借來的三輪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撿廢品、收破爛,把積攢下的錢買營養品,她還承包了10多畝貧瘠的山岡地,干起了從來沒有干過的農活。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王俊景在洛陽正骨醫院康復治療期間,他倆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元。
吳新芬的努力讓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氣。
河南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好軍嫂讓愛延伸
河南省道德模範好人買世蕊這樣詮釋著當代「助人為樂」的精神,她傾心幫扶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下崗職工和孤寡老人。省曲協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趙維莉以《好人買世蕊》為題為現場觀眾傾情講述了河南省道德模範買世蕊的感人故事。
買世蕊是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這位回族女幹部有著深深的擁軍情結。
買世蕊從小對軍人充滿敬意。
2004年3月,買世蕊加入預備役部隊,任河南預備役高炮某師四團政治處副主任。
「咱閨女來了」
買世蕊特別關注孤寡病弱的老人。她先後精心照顧8位孤寡老人,與23位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特困戶魏河英,丈夫去世早,本人腿有殘疾,還患有嚴重皮膚病,無錢醫治。買世蕊得知後,不僅上門幫助料理家務,提供資助,還四處奔波、多方協調,為魏大娘恢復了工作,提高了生活待遇。
2002年12月,新鄉市退伍軍人、下崗職工王鳳嶺患咽癌晚期,他的妻子離家出走,16歲的女兒王璐只得輟學在家。買世蕊得知情況後,冒著嚴寒多次買營養品上門看望王鳳嶺,還為王璐捐款數千元,現在王璐已經成為一名軍人大學生。
平時,買世蕊是榮軍休養院的常客。她每周為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送貨上門,為傷殘軍人洗衣服、拆被子、打掃衛生、送醫送葯。老榮軍們只要聽到她的腳步聲,就興奮地相互轉告「咱閨女來了!」
軍中的「知心姐姐」
買世蕊不僅是個尊老的好榜樣,更是小戰士們心中可敬的「知心姐姐」。 每年「八一」節前夕,買世蕊都要帶著慰問金、慰問品到部隊看望子弟兵,幫助戰士做飯、縫補衣服、做思想工作,先後資助20多位家庭困難的戰士,幫助19名軍嫂安排工作,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媽媽」、「知心姐姐」。
某部一連戰士吳某,自幼父母雙亡,性格孤僻,對緊張艱苦的軍營環境不適應,甚至產生了要求提前退伍的念頭。買世蕊得知後,經常找他談心,還給他買來關於理想與人生的書籍。在她的幫助和鼓勵下,吳某開始轉變了,學習訓練都有了精神,還受到了連隊的嘉獎。
20多萬元用來擁軍
買世蕊以30多年的心血與實際行動樹立起了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用無私奉獻感動了中原大地, 榮獲了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擁軍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入選了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並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用於擁軍的資金達20多萬元,面對黨和人民的關愛和厚望,她表示要在把事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繼續投身於擁軍等社會公益事業,堅持不懈地履行社會責任。
Ⅷ 2021年全國道德模範人物事跡有哪些
1、劉傳健
故事:2020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從重慶至拉薩飛行任務中,在萬米高空突然發生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緊急狀況,航班機長劉傳健,憑借二十年的飛行經驗,手動操縱,成功處置航班險情,確保機上119名乘客安全。
Ⅸ 今年的全國道德模範都有那些人和感人的事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 李明素、林秀貞等10位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他們用自己的平凡而偉大的行動,演繹出了人間的真愛和至愛!他們無愧於大會給予的「致敬詞」—— 「善行無疆。是你們,用自己平凡的舉動,幫助那些貧病幼弱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是你們,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顯示了人生價值的所在,讓愛與付出成為了社會和諧的主旋律——向你們致敬!」 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殷雪梅等11位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範」,他們每每在千鈞一發之機,幫別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他們義薄雲天的壯舉無愧於組委會給予他們的深情禮贊—— 「舍己為人。是你們,面對災難和死神大義凜然、知險而上,把平安和生機留給他人;是你們,用流血和犧牲,將災難和危急變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懷的課堂——向你們致敬!」 三、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諸如武秀君一般的11位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他們的話語那樣的朴實,他們的行動那樣的誠信,他們的品格與精神,一如晚會主持人羅京所宣讀的「致敬詞」—— 「一諾千金。是你們,用寬廣的心胸,標定了人間的公平;是你們,經歷困苦,信守承諾,顯示了中華文明代代傳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對待他人,將心比心;對待自己,方正嚴明——向你們致敬!」 四、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恪盡職守。是你們,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服務人民、盡心盡力、安貧樂道;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堅守的動力,為社會的發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們致敬!」 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和「2010夢」既讓人肅然起敬,也令人充滿遐想。正是許許多多像袁隆平這樣的人,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了最祥和的華章。晚會給予10位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的「致敬詞」,他們當之無愧!—— 五、全國孝老愛親模範 「大愛無聲。是你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你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的道義——向你們致敬!」 「老公,吃飯了,你要和老婆一起吃飯,一起過中秋。」這是羅映珍對癱瘓在床失去意識的老公說出的肺腑之言。這位妻子,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的病榻旁,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終於,700多個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和親情呼喚,出現了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跡;丈夫的意識開始覺醒,病情正在康復。錯過了本次評獎最後截止時間的山西小伙趙雲亮,為我們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感人故事。雖然她沒有獲得獎杯,雖然他沒有走上主席台,但送給他的那束鮮花與獎杯一樣的金燦燦、沉甸甸。 700多個日日夜夜,600多篇「愛的日記」,親情的呼喚,深情的召喚,羅映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撼動世界的奇跡。讓我們向和羅映珍一起榮獲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的11位英雄們,由衷地說一聲:大愛無聲,真愛永恆——頒獎典禮雖然結束了,但正如主持人所說的,這個舞台不是句號,只是一個破折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真的是盪滌心靈,倍感溫暖;的確是盪氣回腸,思緒萬千。 在我們的社會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道德的楷模。 53位受表彰的全國道德模範只是他們的傑出代表。就像錯過了本次評獎最後截止時間的山西小伙趙雲亮,為我們上演了一出捐肝救父的感人故事。雖然她沒有獲得獎杯,雖然他沒有走上領獎台,但送給他的那束鮮花卻與獎杯一樣的金燦燦、沉甸甸。 誠然,道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的,是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 願我們的道德更高尚,願我們的精神更充盈,願我們的人格更完善。如此,我們教書育人的足跡一定會熠熠生輝,我們教育改革的行路一定會流光溢彩。 願我,願你,願他,願更多的人們,攜手並肩,齊心協力,一起與道德模範同行,共同朝著道德模範的境界虔誠地朝聖。
Ⅹ 列舉一個道德模範的例子,並談感受
雷鋒。人民心目來中永遠的道德楷模
雷鋒源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是真正無私的典範。人到無私品自高,無私就是無欲,無欲則剛。只有無欲(無欲即無私,無私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為他人為公家為社會服務毫無怨言,毫無索求無需求無目的,縱觀社會上普通群眾,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有目的的,有目的就是有私自私,就是自己的慾望需求,就會產生錯節,不公平矛盾對立)才能做人做事有正氣,做的公平,做的厚道,做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