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研究院
㈠ 政法大學哪個最好
政法大學哪個好呢?
中國10大政法類大學排行榜中,中國政法大學排行榜榜首,西南政法大學名列第二,華東政法大學名列第三。10大政法類大學,畢業就是鐵飯碗!
1最好的十大政法類大學
1、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類大學頭把交椅,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2011計劃」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毛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
2、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改革開放後全國首批重點大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被譽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西南聯大」。王牌學院有:法學院、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刑事偵查學院。
3、華東政法大學
簡稱華政,位於上海,入選中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王牌學院有:法律學院 、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國際金融法律院。
4、西北政法大學
曾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直屬的中國大陸地區重點法律院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點院校,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5、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建。2015年,中宣部批準的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落戶學校。
6、上海政法學院
是上海市屬的一所以法學為主幹學科,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政法類高等院校。
7、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政法學院是甘肅省屬的唯一一所政法公安類普通本科院校。王牌學院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公安分院,公安技術學院等。
8、山東政法學院
「全國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院校」和首批「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也是山東省唯一一所政法類院校。王牌學院有: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
9、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是公安部直屬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級警官學院。王牌學院有:法學院、治安學院、偵查學院等。
10、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為中華全國總工會所屬的普通高等學校。為中國工會和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培養了建國後最早一批的專業人才。
2中國政法大學介紹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生院三院辦學格局。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進修生院後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並入中國政法大學。
㈡ 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的意義與經過
會議背景
2012年11月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強調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召開時間編輯
201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將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5]
3會議前瞻編輯
中共歷次四中全會多聚焦於黨風建設,而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主題則落腳於依法治國,以此作為全會主題,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尚屬首次。
有分析指出,選擇這一主題反映出執政黨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時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馬懷德教授認為,這是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個必然要求,是保證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6]
4主要議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會議看點
四中全會將同時撤銷5位中央委員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對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給以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開除黨籍的處分,必須由中央委員會全會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決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級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出處理決定,待召開委員會全體會議時予以追認。[9] 因此,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正式審議通過中紀委關於蔣潔敏、李東生、李春城、王永春、萬慶良五人審查報告,對此前的有關「雙開」處分予以追認,並撤銷他們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職務。一次中央全會同時撤銷五位中央委員會成員職務,力度之大極其罕見。
㈢ 中國行政法方向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林鴻潮:現任抄中國政襲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師,中國政法大學應急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行政法學研究》編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行政法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季宏: 萬國重點學科班
王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憲法學、行政法學。曾獲中國人民王鍇大學研究生學術新星一等獎。在《中國法學》、《比較法研究》、《法學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八篇.
㈣ 怎麼才能成立研究院
協助辦理國內、申報協會、委員會等手續
協助辦理:協會、專業委員會、行業委員會、促進會、學會的咨詢、申報手續,所辦理機構均經中國政府部門審核批准,由於國家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國家對協會社團組織的審批嚴格,社團屬於民間組織,不得以盈利為目,所申報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政策,具備行業引領性,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職業教育、高端服務業、健康醫療等行業優先辦理,將企業及產品介紹,行業分析,聯系方式發至[email protected]
㈤ 中國政法大學怎麼樣
簡介: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生院三院辦學格局。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進修生院後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又合並於中國政法大學。 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餘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著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著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學校現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學生805人;教師968人,教學科研崗教師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導師201人、碩士生導師613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比例達89.25%。 學校現有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科學技術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共18個教學單位。學校積極推進新型智庫建設,設立國家治理研究院,作為學校科研發展與智庫建設的總平台;設有訴訟法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證據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權研究院(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質量評估中心、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公司法與投資保護研究所等11個在編科研機構;設有資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制度學研究院、國家監察研究院、網路法學研究院、法治經濟研究院、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國際法治研究院等10個新型研究機構;設有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馬克思主義與全面依法治國協同創新中心、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經濟與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政府協同創新中心7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由中國政法大學牽頭組建的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是首批經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1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參與組建的「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二批獲得認定的24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牽頭組建的「馬克思主義與全面依法治國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翻譯、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治信息管理)共24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校擁有3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9個一級學科參評並全部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並列全國第一,政治學排名全國第八,社會學、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取得較好成績。 學校先後與50個國家和地區的235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千餘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三百餘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2008年建立的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學校從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學校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2012年以來,學校先後在英國、羅馬尼亞、巴貝多建成3所孔子學院。 學校的校訓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學校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規律,弘揚傳統,與時俱進,努力辦成開放式、國際化、多科性、創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強校。
注冊資本:35475萬人民幣
㈥ 精神損害撫慰金如何裁量 國家賠償「四問」待解是怎麼回事
念斌、許金龍、聶樹斌等一系列國家賠償案件近日又被披露新進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這些案件讓國家賠償制度一直存在的爭議重回公眾視野:精神損害撫慰金如何裁量?財產的間接損失該不該賠?申訴費用是否該賠、怎麼賠?法定賠償之外的「暗補」是否合理?記者采訪了有關律師、學者。
江先路家屬提出了2.3億元國家賠償申請,其中企業倒閉造成的損失達2.25億元。江先路的妻子告訴記者,如果不羈押,他們可以用名下其他財產處理租賃糾紛,而一旦江先路被羈押,原先合作夥伴找上門來,加之沒有江先路出面處理,企業無疑陷入危險。
事實上,江先路的家屬正試圖挑戰國家賠償中「間接損失」的魔咒。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兆增表示,一般認為,直接損失是已取得財物的損失,間接損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也就是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在該案中,嚴格意義上說,江先路的不少財產損失可能會被認定為「間接損失」,而一些被拍賣或變賣的財產損失系原有債權債務關系導致,可能不會納入國家賠償范圍。
法院認為,財產損失賠償的前提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且造成損害,本案的羈押行為系針對人身權,故家屬主張的企業損失並非由羈押造成,該賠償請求不予支持。
丁兆增告訴記者,因國家機關職權行為導致江先路人身自由遭受損害且造成經濟損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現行法律卻無法對其經濟損失給予合理彌補,這有悖國家賠償的立法精神,「立法者應對國家賠償法作出相關修改,實行『懲罰性賠償』,對於受害人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都應給予經濟賠償」。
參與國家賠償法立法的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國家賠償的要點之一是「直接損失賠償」,也就是說,「對財產權造成損害按照直接損失賠償,間接損失是不進行賠償的,哪怕是必然可得利益損失」。「間接損失就比如,你扣了我一輛車,我這輛車有可能出去拉貨,拉3年沒准能掙幾萬元。這種損失屬於不確定的,因為商業投資都有風險,不可能穩賺不賠,如此一來就不容易計算損失金額。」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兼國家賠償委員會主任陳春龍告訴記者,國家賠償法應進一步擴大刑事賠償范圍,將目前的「撫慰性標准」調整為「補償性標准」,不以法定賠償為限,應以實際損害為准,盡可能地彌補受害人在國家機關侵權過程中所受到的損失。
申訴費用是否賠、如何賠?
記者注意到,不少平反者在申請國家賠償的時候均提出了申訴費用,如住宿費、交通費、列印費、律師費等。但從一些輿論關注的大案來看,這些請求幾乎均未獲支持。
申訴費用是否可支持?各省級法院對此做法不一。馬懷德教授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國家賠償法採取的是法定賠償原則,即法律規定的損害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方式和金額來支付賠償金。「有些損害雖然是實際發生的,比如申訴費、訴訟費,但是沒有納入法定賠償的標准,有些法院嚴格執行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就不可能給他支付這筆賠償金。」
與此同時,國家賠償法另一原則「直接損失」並沒有清晰界定,「這就留出了一定的餘地讓法官去解釋,有的法官將申訴費、上訪費納入直接損失,有的不納入,就導致了實際操作中的差異。」
這些損失能不能賠、該不該賠?馬懷德表示應該賠償,但確實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我們一直呼籲下次修改國家賠償法的時候,可以把賠償范圍由法定賠償和直接損害賠償改為合理性賠償。只要是合理的損失都應該給予賠償,而不是說限於直接損失。」
曾有地方試圖改變。2015年,浙江高院在《關於當前國家賠償工作若干問題的解答(一)》第12條中明確,「國家賠償法第36條第(八)項規定,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何謂直接損失,最高法院沒有作出司法解釋和相關規定。實踐中,賠償請求人往往要求賠償律師費、多年申訴上訪支付的交通費、住宿費等,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浙江高院認為,在不超過受害人實際支出的前提下,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經協商確定適當賠償金額,將其以其他直接損失名義納入賠償范圍,以促使受害人服判息訴。
馬懷德建議應統一標准和尺度,「通過法律的方式,至少要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把賠償范圍和賠償標准進一步明晰,點明具體有哪些費用。」
模糊的「法外賠償」
事實上,除了存在國家賠償之外,一些地方會「暗中」給一些平反者支付「法外賠償」。
多個平反者及其國家賠償代理律師均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確認存在這一現象。最多的「法外賠償」數額可占「法定賠償」的一半,此外住房、社保、安置費等方面優待也出現在了「法外賠償」的協商當中。也有人稱,拿到「法外賠償」的前提是答應對方不再追責、對該賠償數額保密等。
在法學學者看來,國家賠償法的撫慰性原則、直接損失賠償等原則,導致其實踐上無論財產權損害還是人身權損害,客觀上都不算高,因而,「法外賠償」的好處是可提高申請人獲得的賠償數額,使權利得到更完整、充分的救濟,促進爭議得到解決。但弊端同樣是明顯的。
「公權力的行使一定要依據法律規定。」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紅認為,如果默許提供法外賠償,就有可能造成同類案件中賠償申請人的要求不同,最後得到的賠償數額不同,「從結果上來看,這是不公平的」。與此同時,「法外賠償金」也是公共經費的組成部分,如果允許其存在,就可能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公共經費的支出和管理存在漏洞。
馬懷德也認為,「法外賠償」應當能避免就避免。「如果目的是為了息事寧人,不該賠的也賠了,我覺得不合適。」他建議,可以通過加大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來彌補受害人的損失,但原則上仍要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在法定標准和范圍內進行賠償,「畢竟是國庫資金,賠償要合理合法」。
一些學者認為,未來或許可以允許各地政府在財力可承擔的前提下,對所謂「法外賠償」做變通處理,例如設最低值,但不封頂,政府財力雄厚就可以多賠,弱則可按照最低額補償。還可允許法院提供正當的司法救助,幫助申請人獲取補償,避免走法外途徑。不過,最根本的做法,還是對國家賠償制度加以完善。
㈦ 中國政法大學佔地面積,中國政法大學面積大不大
截至2016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教學行政用房共計151148.39平方米,設有昌平校區、海淀校區,其中昌平校區佔地面積550餘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學院,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建而成;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學校於1970年停辦,1978年復辦。
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合並,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7)法治政府研究院擴展閱讀:
中國政法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中國政法大學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1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
其他在編科研機構6個;新型研究機構10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個、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1個,其他協同創新中心4個。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訴訟法學研究院、法律史學研究院
2、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證據科學研究院
3、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
4、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人權研究院
5、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法治政府研究院
6、其他在編科研機構: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質量評估中心、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公司法與投資保護研究所
7、新型研究機構:資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制度學研究院、國家監察研究院、網路法學研究院、法治經濟研究院、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國際法治研究院
8、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
9、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馬克思主義與全面依法治國協同創新中心、
10、其他協同創新中心: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經濟與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人權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政府協同創新中心
㈧ 林鴻潮的介紹
林鴻潮,男,廣東潮汕人,1979年11月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本科(1998~2002)、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2002~2004)、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2004~2007)、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後研究人員(2007~2009)。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師,中國政法大學應急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行政法學研究》編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行政法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㈨ 十大名牌律師院校
1社科院法學所(只招研究生)
2北大(國際法,法理學)
3人大(民法,刑法)
4中國政法內大學(訴訟容法,法制史)
5武漢大學(國際法,環境資源法)
6吉林大學(法理學)
7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訴訟法)
8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法制史)
9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
10南京大學(經濟法)
㈩ 全國政法類大學排名
全國政法類大學排名第一的是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坐落於北京市,由中國教育部直屬,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等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前身是北京政法學院,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位列中國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
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2005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該校位列「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為「立格聯盟」成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師資與教學設施:
截至2020年9月,教學科研崗教師986人,其中教授329人,研究員3人,博士生導師236人、碩士生導師658人,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佔比達95.54%。
截至2016年12月底,學校有5位終身教授;有5人榮獲「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稱號,有8人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1人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榮獲「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17人榮獲「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獎」。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42人,4人入選新(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3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人入選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研究機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現有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師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全國法學教師培訓基地1個(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引智計劃」創新引智基地3個(「證據科學創新引智基地」「法治與全球治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數據法治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系單位1個(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基地1個,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1個,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省部級以上國家機關共建高層次研究基地8個。
另有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等重要研究機構9個,新型研究機構13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