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立法
① 國務院立法的國務院的立法權
各國中央政府的立法權大小主要由國情決定。中國國務院立法權應當有多大,需要進一步研究。目前國務院主要行使以下幾方面立法權: 國務院行政法規立法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現行中國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行政法規在法的形式或淵源中處於低於憲法、法律而高於一般地方性法規的地位,其效力可以及於全國。行使行政法規立法權要以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為基本目的,有了行政法規,憲法和法律的原則和精神就能具體化,就能更好地、有效地實現。行政法規又是聯結地方性法規與憲法和法律的重要紐帶。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也就進一步保證了憲法、法律得以實施。
另一方面,行政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和規定的事項,遠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規定的事項廣泛、具體。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政治、教育、科學、文化、體育以及其他方面的社會關系和事項,只要不是帶根本性的或相當重要一定要由憲法和法律調整的,行政法規都可以調整。這些年來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等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立法律的許多倍,對中國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立法實踐中,不少法律規定該法的實施細則由國務院制定。研究國務院的立法權,要注意這種制定和變動法律實施細則權,究竟屬於行政法規立法權或授權立法權范疇,還是屬於准法律立法權范疇。如果將法律實施細則列入行政法規和授權法范疇,難以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憲法已賦予國務院行政法規立法權,制定行政法規無須再由具體的法律授權;
二是授權立法是有權機關通過授權決定產生的,而不是通過某個法律具體規定的。而且法律實施細則是直接從屬於法律並作為與法律直接相聯的法的集團的組成部分。
有鑒於此,將制定和變動法律實施細則權視為准法律立法權,可能不失為有益的考慮。但在目前這方面的制度尚需完善情況下,最好還是將這一權力視為行政法規立法權的一種特殊形式,將法律實施細則視為行政法規的一種特殊形式。 國務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法律案。法律提案權是整個立法權力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務院立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許多國家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在國家立法機關立法的過程中,最多行使法律提案權的,所提出的法律案在立法機關獲得討論的機會更多、更容易通過的,不是立法機關及其成員,而是政府、政府首腦以及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於一身的總統;他們實際上是立法提案活動中最主要、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法國,政府在行使立法提案權方面比議員至少有三個優越性:
(1)議員提出的法律案,如通過後會造成減少國庫收入、增加國庫支出等後果,則不能成立,但政府無此限制。
(2)法律提案權雖然同屬議員和總理,但議會兩院審議法律案時,應當優先審議和通過政府提出的法律案或政府同意的議員提出的法律案。政府法律案通過後,在同一問題上議員所提法律案,議會不再審議。
(3)當法律案由於兩院意見分歧不能通過時,總理有權召集一個由兩院同等人數參加的混合委員會舉行會議,負責提出一個討論文本,這個文本可以由政府提交兩院通過;除政府同意的修正案外,不受理任何修正案。
在中國,國務院在法律提案活動中的作用也特別重要。現行憲法、組織法和立法法雖然規定了多方面的機關和人員可以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案,但實踐中,法律案主要是或絕大多數是由全國人大和國務院這兩個系統提出的。1979年以來,國務院就制定新法律、將行政法規修改完善上升為法律以及修改和廢止現行法律等多方面事項,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大量法律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立法律中,由國務院提案的約佔70%。 國務院可以行使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予其行使的立法權。除刑事法律制度、公民基本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權利、司法制度等方面的事項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做出決定將應當由法律規定的事項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授權立法權與國務院其他立法權相比具有特殊性,後者可以稱之為國務院一般立法權或普通立法權。它們之間頗有區別:
其一,授權立法權來源於國家立法機關的授權,是國家立法權的派生物;一般立法權通常直接根據憲法的有關規定產生,性質上屬於國家行政權范疇。
其二,授權立法權在時間、事項和其他有關方面通常有嚴格限制;一般立法權作為根據憲法產生的權力,在憲法有效期限內一直存在並有相對獨立性。
其三,授權立法權是國家立法機關授權代行的一種立法權,在效力等級上高於國務院一般立法權,後者雖然直接根據憲法產生,但效力等級畢竟低於立法機關的立法權。
國務院授權立法權在中國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社會和法制的發展使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其他方面需要法來調整的事項愈益增多的情況下,它可以幫助解決種種不宜或不便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解決的特定的問題。這些年來國務院經常接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制定法規,對經濟體制改革發生了好的作用,是為實踐證明了的。 國務院也有一定范圍的立法監督權。國務院有權改變或撤銷其所屬各部門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和指示;有權改變或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有權改變或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制定地方性法規要以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為前提;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地方政府規章規定的主要事項之一應當屬於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事項;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均應當報國務院備案。這里的「改變」、「撤銷」、「執行」、「裁決」、「備案」,都是國務院有權對有關立法活動實施監督的表現。國務院在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地位,國務院在中國立法體制中的地位,決定了國務院的立法監督權在中國這樣的單一制國家對保持法制統一特別是立法的統一,有重要的意義。
由上可見,國務院立法權在現行中國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看清這種地位,是搞好中國政府法制建設從而推進整個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大重要條件。
② 國務院有立法權嗎
法律分析:不享有立法權。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同時,國務院出台的法律屬於行政法規,其效力低於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立法權的意義是不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③ 國家立法主要有三種形式
國家立法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為: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憲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特別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憲法是集中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規定國家制度、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約和平衡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高的法律淵源。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就有關執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職權的問題,以及依據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④ 我國立法體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法許可權、立法權運行和立法主體諸方面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經變化,逐步形成了現在的立法體制:(1)1954年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實行相當分權的立法體制。在中央,根據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當時行使中央立法權的主要是中央人民政府,它享有制定和解釋法律、頒布法令的權力,批准許多規范性法律文件。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沒有規定政務院享有立法權,但實際上政務院也制定和頒布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還批准許多地方性法令、條例和法規。在地方,根據各地方政府組織通則,大行政區、省、市、縣的政府可擬定法令、條例或單行法規;根據1952年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從最基層的民族自治鄉往上,各級民族自治機關都有權制定單行法規。(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後,中國立法體制,變為實行中央相當集權的體制。根據1954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有權修改憲法,制定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法律,制定法令;國家主席公布法律和法令。憲法除規定國務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議案外,沒有規定國務院有其他立法職權,但事實上國務院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議和命令,被視為國家法規,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令一起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中。1954年憲法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法令、條例或單行法規的擬定權,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立法體制上相對的分權與集權,在當時都有其原因並都發揮過有益的作用。但開始時連縣政府都有擬定法令、條例的權力,未免分權過甚;以後又取消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所有地方的立法權,未免集權過甚。(3)1979年後,中國立法體制在朝著完善化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中有多次改革。首先是1979年地方組織法揭開中國立法體制改革的序幕,規定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之後1982年憲法從多方面推進了這一改革,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行使行政法規制定權,並確定了國家立法權、行政法規制定權、地方性法規制定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制定權的劃分、歸屬及其基本關系。接著1982年和1986年兩次修改地方組織法,把地方性法規制定權逐漸擴大到省級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這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還多次授權國務院和有關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形成了一個主要由國家立法權、行政法規創制權、地方性法規創制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創制權、授權立法權所構成的新的立法體制。同當代媒界普遍存在的單一的立法體制、復合的立法體制、制衡的立法體制相比,中國立法體制是獨具特色的立法體制:(1)它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強調國家立法權屬於中央並在整個立法體制中處於領導地位。國家立法權只能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行使,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要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2)它實行多級(多層次)並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一般地方,在立法職權上以及在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上有級別之差,它們並存於中國立法體制中。(3)它實行多類結合,即上述立法權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和有關方面享有授權立法權,有類別之差。中國立法體制中的各種立法權不是都可用「級」的概念表明它們的關系:其一,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與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不同,後者以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為前提,前者無此前提但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或備案;只有省、直轄市和國家確認的重大的市的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二,行政法規一般能在全國有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不能在全國有效,因此行政法規比後者高一級;但後者不象一般地方性法規那樣必須以行政法規為依據,有的還是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在這點上又不能說比行政法規低一級;把兩者看成平級更不妥。其三,根據授權而行使的立法權更不可能以「級」或「層次」來表明它們在中國立法體制中的地位及其與別的立法權的關系。當代中國這種立法體制,是中央統一領導和適當分權,多級並存、多類結合,相當靈活的民主集中制的立法體制。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法律,統率全局、國務院有重大的規范創制權,但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地方也享有相當大的規范創制權,但不得予憲法、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相抵觸
⑤ 國務院有立法權為什麼不是立法機關立法機關怎樣的
一、因為國務院的立法權與立法意義上的的立法權是不同的。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同時,國務院出台的法律屬於行政法規,其效力低於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立法權的意義是不同的。
二、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
1、國家權力機關系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的人大及常委會,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
2、國家行政機關系統(政府及政府下設機構)的: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央行、審計署、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國家機關都不享有立法權。
由此可見,凡是立法機關都有立法權,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不一定都是立法機關。這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享有的許可權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規名稱不同,法律法規的效力也不同。
(5)國務院立法擴展閱讀
無論行政機關所執行的法律是否明文規定由國務院制定實施條例,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承擔了保障法律得到實施的職責,有權制定執行性行政法規,對法律進行具體化,並對執法所涉及的行政組織和程序等問題進行規范。
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的行為具有行政的特徵。行政相對於立法和司法,具有一些自身特點。立法機關成員眾多,立法程序嚴謹而冗長,行動緩慢,無法及時處理緊急事項,更不可能事先預見到偶然事件並提前對其予以規范。一旦出現新事物時,只有等到情況基本穩定、立法條件成熟之後,立法者才能夠制定法律予以調整。
⑥ 我國的立法體制是什麼
一、我國的立法體制是什麼
1、我國的立法體制的基本構成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行使行政法規制定權、地方政府行使地方性法規制定權、自治區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二、我國的立法背景是什麼
我國的立法背景為,近年來,我國社會的誠信道德和誠信秩序出現一些問題,引發了較大范圍的影響,其中亦有法律不當適用的因素。社會對善意救助者反遭誣陷議論不斷,甚至質疑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引導性。不少學者主張,應當對善意救助者從法律上、制度上給予更全面的保障,為處理這類案件提供理論支持和法律依據,彌合誠信道德和誠信秩序的社會創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以法治體現道德觀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也將凝聚起強大價值引導力和精神推動力。
⑦ 國務院能否制定法律
不能,制定法律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
至於國務院職權,根據現行憲法第89條第一款規定,國務院有權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