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稅法學

稅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8-17 20:41:37

㈠ 稅法學與稅務會計的區別及聯系

稅務會計是以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為准繩,運用會計學的理論、方法和程序,對企業涉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申報、納稅的專業會計。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分離而來,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構成會計學科的三大分支。有會計學專家認為,現代企業會計是以財務會計為核心,以稅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為兩翼的企業會計體系。 1.會計與稅收的基本關系
稅收和會計是經濟體系中的兩個重要分支,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會計工作能為稅收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稅收工作的開展要以會計核算的數據為依託,稅收征納的處理結果會及時反饋給企業會計,能為企業的利潤計算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會計制度是以會計目標作為支撐的,會計目標的制定又能影響到會計制度的處理程序以及核算原則。
近年來,我國會計制度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工作逐步強調謹慎原則,會計工作的業務處理程序和方法偏重於對經濟實質的重視,但是目前還有許多措施與稅收的目標原則相抵觸。稅收是國家依據法律條文對納稅人進行征稅的行為,是國家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法規的制定,對企業的納稅行為起了導向和調控的作用,是一種強制執行的政策,納稅人缺乏自我選擇權。 2.稅會關系模式與協作思路、由於微觀經濟理論與宏觀經濟理論存在差異,所以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存在統一與分離兩種基本模式。稅會模式是以宏觀經濟理論為基礎的,它強調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統一,稅會職能側重於為政府部門提供控制與管理服務,政府部門強制執行相應的會計准則;但是以微觀經濟模式建立的稅會模式,強調二者的分離,而我國的稅會關系一般表現為分離的模式。要正確處理稅收法規與會計制度的關系,必須實事求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相一致。目前,我國的稅收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會計制度的確立應該遵守「會計信息服務於宏觀經濟管理」的`原則,另外,制度制定應該實事求是,充分利用稅收工作對會計信息的依賴性,同時要充分發揮稅收的反饋作用,指導企業的會計工作,進一步實現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良好協作。

㈡ 稅收學專業有哪些課程

作為一名稅收專業的學生我來答一下

1、首先稅收學專業主幹課程:

中國稅制、國際稅收、納稅檢查、稅務管理、稅收籌劃、稅務代理、電子稅務、納稅評估、稅源管理及數據分析、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㈢ 稅法的作者簡介

嚴振生,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教授,中國法學會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我國最早從事經濟法學研究的學者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著有《稅法新論》、《稅法理論與實務》、《稅法》。主編有《稅法教程》、《財稅法教程》、《稅法》等。合著有《經濟法概論》、《國際稅法》。其中,《國際稅法》1993年被司法部評為優秀教材一等獎。
楊萍,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金融與財稅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從事財政法、稅法教研工作。主要著作有《財稅法新論》(合著)、《稅法學原理》(合著)等。在《稅務研究》、VATMONITOR、《財稅法論叢》等雜志發表論文20餘篇。

㈣ 稅收學專業有哪些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稅收學、中國稅制、稅收管理、稅務代理、稅務籌劃、外國稅制、國際稅收、西方稅收學、會計學、成本會計、預算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經濟法、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
稅法
學分數:4 學時數:64
本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我國稅法的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內容,各稅種的稅制要素,各稅種的計算方法,稅收征管法的相關規定等內容。
稅務會計
學分數:3 學時數:48
本課程是稅務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按照我國稅法和稅收征管條例,企業應如何進行納稅申報,如何調整稅基計算稅款,如何進行繳稅,以及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稅務代理實務
學分數:4 學時數:64 本課程是稅務專業的專業核心課,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從事稅務代理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等,怎樣代理稅收檢查,進行納稅調整等,學會出具相關的稅務文書。
基礎會計
學分數:4 學時數:60
該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會計的概念與基本職能,會計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的對象及具體內容;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組織形式、會計人員的職權和會計工作組織。
財務會計
學分數:7 學時數:112
該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運用會計核算的方法,如何將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對六個會計要素的影響進行會計核算,以及期末財務報告的編制。
財務管理
學分數:4 學時數:64
該課程是本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並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進行企業的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成本費用管理、收入利潤管理、外匯管理、企業清算、以及進行財務評價。
經濟法
學分數:4 學時數:64
本課程是稅務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講授包括經濟法基礎理論及其實際應用,使學生系統掌握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基本原則,培養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及有關法律、法規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㈤ 學習稅法從那幾個方面入手

接觸過稅法的學員都知道,注會稅法學起來並不難,但是到做題時要做到「滴水不漏」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總是顧此失彼,例如審題時還記得考慮13%稅率的問題,到寫答案時就寫成17%了。在備考中,如何提高對這些陷阱的警戒度,如何周密考慮題目中的條件,如何進行完備的復習,就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深諳知識點內涵。作為注會的學習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瘋狂做題階段、實戰模擬階段,而基礎學習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關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應該完成教材的預習、教材的精讀、基礎班網路課程的學習、章節配套習題的練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很多學員,看書覺得很枯燥,而是直接去聽課,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一是學習變主動為被動,聽課過程中很容易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沒有去考慮為何這樣規定;二是老師授課內容是圍繞考試大綱對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而考試針對的是教材,全面復習才是我們制勝的關鍵。因此,預習很關鍵,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對整章的內容有了框架的了解,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在某種程度上將獲得成就感或滿足感,也就不是那麼枯燥了。聽課過程中,要善於做筆記。可以在教材的旁白處記錄,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列印老師的講義進行標識。因為授課老師有多年的授課經驗,往往都很多總結。這對於初次學習的學員,可能感覺有些難度,對於這樣的融會貫通還不是很輕松地能夠消化,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會發現老師講解的精彩之處,這說明您已經掌握了教材的重點。聽完一章或者一節的課程後,可以再將這一章或者這一節教材中的內容精讀一遍,此時或許您就可以對一些內容大徹大悟了,發出「原來如此」的感慨!聽完一章的課程後,就要做章節配套練習了,真正聽會了,距離我們考試的要求還很遠,「空有一番感嘆,卻沒有感嘆後的妙筆生花」 .在做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聰慧」,才發現明明會做,卻沒有看清題目要求,才發現題目原沒有聽課程那麼簡單,才發現知識點竟然可以這樣結合。所以,做題吧,做題使我們進步,使我們變得敏感,使我們變得謹慎。其次,要實練知識點應用。基礎學習階段的練習只是幫助我們鞏固了知識點,知道了知識點如何應用,但往往題目都是針對各章節的,綜合性並不強,而到了瘋狂做題階段,我們需要對跨章節的內容進行集中性地練習,例如有關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稅附加、關稅的綜合練習題,這樣的題目幾乎是每年的保留曲目。最後,要實現完美沖刺。首先,要將近三年考題獨立做一遍,當然對於稅法科目而言,考題中涉及的中外資企業所得稅的題目已經不適用了,不用再做了。通過做考題,可以了解命題的特點、命題思路、題型設置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做模擬試題。在測試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自己,限定時間,不查閱輔導書,完全獨立完成。不要僅僅潦草算一下,只將結果與答案對比,要將步驟完整寫下來,看自己整體速度是否跟得上考試時間要求。

㈥ 國際稅法

一、國際稅法的地位
國際稅法的地位,是指國際稅法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以及國際稅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國際稅法的地位是一個關涉到國際稅法的獨立性以及重要性的重要范疇,它與國際稅法的概念、調整對象、體系、淵源等基本范疇都有密切的聯系。

目前學界尚沒有學者專門論述這一問題,大多都是在論述其他問題的過程中對此問題一帶而過,應當說,深入研究這一問題不僅對於國際稅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是對於國際經濟法甚至整個法學關於法律地位問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稅法的獨立性

關於國際稅法的獨立性,總體來看,學界持廣義國際稅法論的學者的觀點是傾向於國際稅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1] 但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近來已經有學者指出了這一問題。

該學者認為,廣義國際稅法論在論證國際稅法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時有兩個難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國際稅法與國內稅法的協調問題,一個是涉外稅法自身的范圍問題。廣義國際稅法論在強調涉外稅法是國際稅法的組成部分時,並不否認涉外稅法屬於國內稅法的組成部分,這樣,廣義國際稅法論就必須回答部門法交叉劃分的合理性問題。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說,沒有分類就沒有近代科學的發展與繁榮,而部門法的劃分就是對法律體系的一種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分類。科學的分類要求各分類結果之間不能任意交叉,而應該有比較明確和清晰的界限,當然,在各類結果之間的模糊地帶總是難以避免的,但對這些模糊地帶仍可以將其單獨劃分出來單獨研究,而不是說這些模糊地帶可以任意地歸入相臨的分類結果之中。把涉外稅法視為國際稅法和國內稅法的共同組成部分就必須論證這種劃分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而且必須論證國際稅法與國內稅法之間的關系問題。而對這些問題,廣義國際稅法論基本上沒有給出論證,因此,廣義國際稅法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關於涉外稅法的地位問題也需要廣義國際稅法論給出論證。涉外稅法是否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其范圍是否確定等問題,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就我國的立法實踐來看,單純的涉外稅法只有很有限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稅法、特別是稅收征管法是內外統一適用的;對於那些沒有專門涉外稅法的國家,所有的稅法均是內外統一適用的。這樣,涉外稅法與非涉外稅法實際上是無法區分的,因此,涉外稅法本身就是一個范圍很不確定的概念,也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對於這一點已有國際稅法學者指出:「正如涉外稅法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一樣,它也不是一個獨立的稅類體系;而是出於理論研究的需要並考慮到其在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才將各個稅類法中的有關稅種法集合在一起,組成涉外稅法體系。」[2] 把這樣一個范圍很不確定,只是為了研究的便利才集合在一起的一個法律規范的集合體納入國際稅法的范圍,國際稅法的范圍怎能確定?國際稅法怎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3]

我們認為該學者的批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前面我們論述國際稅法概念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已經暗含了我們的觀點,即我們把國際稅法界定為最廣義的國際稅法並不是從傳統部門法的角度出發的,也不是把國際稅法視為一個純而又純的部門法,而是從有利於國際稅法發展的角度,把國際稅法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法律領域來研究。因此,我們認為,廣義國際稅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起碼不是一個法學界一般意義上的獨立的法律部門,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領域。

當然,這並不表明國際稅法不能或不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如有些學者堅持的「新國際稅法論」就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我們只是認為,就目前學界所普遍承認的廣義國際稅法論而言,不將其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更能自圓其說。但不能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並不代表國際稅法不能成為獨立的法律領域,因為二者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把國際稅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領域而不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更有利於國際稅法的發展與完善。

(二)國際稅法的重要性

國際稅法的重要性問題實際上是國際稅法作用的另一種表達,對此,前文已有論述,這里不再贅述。我們認為國際稅法在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領域,國際稅法的具體制度是影響國際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鼓勵國際經濟發展的措施中,稅收措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以預見,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漸深化,國際稅法在國際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二、國際稅法的體系

關於國際稅法體系的含義,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代表性觀點,一種是從規范性文件的體系的角度來界定國際稅法體系,認為,國際稅法體系是由國際稅收協定和其他國際條約中有關稅收的規定、國際稅收慣例以及各國涉外稅法所組成的法律體系。[4] 另一種觀點是從部門法的角度來界定國際稅法體系,認為國際稅法的體系,是指對一國現行生效的所有國際稅法規范根據其調整對象之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組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國際稅法的體系是比照國內法的法律體系的劃分而對國際稅法規范進行相應劃分後所組成的一個體系。[5]
我們認為,在法學研究中應盡量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保持一致。一般來講,部門法學所使用的概念應與法理學所使用的概念保持一致,各部門法學所使用的具有共性的概念也應盡量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整個法學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也才能降低不同學科進行學術交流的成本。各學科所使用的概念可分為固有概念和借用概念,對於固有概念,可以在符合實踐需要的基礎上保持其固有的含義,而對於借用概念則應盡量與其在借用學科內的固有概念保持一致,只有在為了適應本學科的特殊性需要的基礎上,而不得不對其加以變動的情況下才能對其進行適合於本學科特殊性需要的重新闡釋與界定。國際稅法體系顯然不是國際稅法學的固有概念,而是直接從法理學借用過來的概念,沒有必要對法律體系的含義進行適合於國際稅法學的重新闡釋與界定。因此,國際稅法體系的概念應與法理學中法律體系的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保持一致,即把國際稅法體系理解為國際稅法的部門法體系。

關於國際稅法體系的組成部分,有學者認為,包括四部分:(1)該國所締結或參加的國際稅收協定或其他國際條約中有關稅收的條款;(2)該國所承認並接受的國際稅收慣例:(3)該國的涉外稅法;(4)其他國家與該國有關的涉外稅法。[6] 我們認為,這里所論述的國際稅法體系是國際稅法的規范性文件體系,與國際稅法的淵源差別不大,甚至就是國際稅法的淵源。與本書所界定的國際稅法體系不同。

還有學者認為,根據國際稅法所調整的國際稅收協調關系的種類,可以把國際稅法分為國際稅收分配法和國際稅收協作法。在國際稅收分配法中又可分為避免雙重征稅法和防止偷漏稅法。在國際稅收協作法中又可分為國際稅制協作法和國際稅務爭議協作法。[7] 該學者是主張國際稅法不包括涉外稅法的,因此,其所討論的國際稅法體系也不包括涉外稅法。這種以部門法為出發點的劃分方法,為國際稅法體系的研究帶來了一些新意。

眾多國際稅法學者都沒有探討國際稅法的體系,可能有國際稅法基礎理論研究薄弱的原因,但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即國際稅法本身尚無體系可言?前面我們也已經指出了,本書所採用的是廣義國際稅法論的觀點,將所有與國際稅收有關的國際法和國內法都納入這一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稅法本身都不是一個部門法意義上的領域,其組成部分又如何能劃分成各個部門法並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呢?

鑒於此,我們這里只能從寬泛意義上的部門法角度來對國際稅法的組成部分予以劃分,即根據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及其國際稅法的主要任務與作用來劃分國際稅法的組成部門。在第一層次,國際稅法由調整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的狹義國際稅法和調整涉外稅收征納關系的涉外稅法所組成。在第二層次,狹義國際稅法主要由調整國際稅收利益分配關系的國際稅收分配法和調整國際稅務合作關系的國際稅務合作法所組成。涉外稅法則主要由涉外所得稅法和涉外商品稅法所組成。在第三層次,國際稅收分配法主要由消除和避免國際雙重征稅法以及防止國際逃稅和避稅法所組成。我們這里只是初步提出這種國際稅法體系劃分的觀點,至於其科學性和合理性還需要學界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和探討。

「注釋」

[1]參見高爾森主編:《國際稅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頁;劉劍文主編:《國際稅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頁。

[2]劉劍文主編:《國際稅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頁。

[3]參見翟繼光:《新國際稅法論論綱-兼論廣義國際稅法論的缺陷》,載《法商研究》2002年專號。

[4]參見劉劍文主編:《國際稅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頁。

[5]參見翟繼光:《新國際稅法論論綱-兼論廣義國際稅法論的缺陷》,載《法商研究》2002年專號。

[6]參見劉劍文主編:《國際稅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頁。

[7]參見翟繼光:《新國際稅法論論綱-兼論廣義國際稅法論的缺陷》,載《法商研究》2002年專號。

㈦ 《稅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稅法》是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也是財經和管理類專業的重要課程版。本課程以稅法權和稅收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主要介紹了稅法總論、流轉稅法、所得稅法、輔助稅法和程序稅法等五部分內容。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在於通過系統的學習,幫助學生全面、准確地掌握稅法學的基本知識和我國現行有效的具體稅收法律制度,培養依法誠實納稅的意識,推進依法治稅的法治化進程。

㈧ 國際稅法的概念、特徵、調整對象

一、國際稅法的概念與調整對象

國際稅法(International Tax Law)是一門年輕的法學學科,其基本范疇與基本理論尚處在形成時期,關於國際稅法的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如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概念、性質、基本原則、體系與地位等等,學界尚未取得一致觀點。我們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對國際稅法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予以評述與研究,以期能推動中國國際稅法學基本范疇體系的形成與成熟。

(一)國際稅收的概念

國際稅法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一種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制度現象,其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國際稅收現象的產生與發展。因此,探討國際稅法的概念就不得不首先從國際稅收(International Taxation)的概念入手。

稅收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它是一國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它體現的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特定分配關系。稅收屬於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對於他國的人與事無權行使課稅權。但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不斷發展與各國經濟聯系的不斷加深,特別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國際經濟、技術、貿易、投資、交通、通訊的迅速發展,出現了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使得稅收關系也突破一國領域而形成國際稅收關系。

關於國際稅收的概念,學界主要存在兩大分歧。第一個分歧是國際稅收是否包括涉外稅收,在這一分歧中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為狹義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國際稅收僅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在憑借政治權力對從事跨國活動的納稅人征稅時所形成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稅收利益分配關系。該觀點嚴格區分國家稅收與國際稅收,認為,一個國家的稅收不論其涉及的納稅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其涉及的課稅對象位於本國境內還是位於本國境外,都是該國政府同其本國納稅人之間發生的征納關系,應屬於國家稅收的范疇而排除在國際稅收概念之外,即國際稅收不包括各國的涉外稅收。第二種觀點為廣義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國際稅收除了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稅收利益分配關系外,還包括一國對涉外納稅人進行征稅而形成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即國際稅收除狹義的國際稅收外,還應當包括一國的涉外稅收。

關於國際稅收概念的第二個分歧是間接稅是否應包在國際稅收的概念之內,關於這一分歧也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為狹義說,認為,國際稅收涉及的稅種范圍只包括所得稅和財產稅等直接稅,而不包括關稅、增值稅、營業稅等間接稅。第二種觀點為廣義說,認為國際稅收涉及的稅種范圍除所得稅和財產稅外,還應當包括關稅等間接稅稅種。

通過考察國際稅收的產生與發展,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1)國際稅收產生的基礎是國際經濟一體化,或者說是跨國經濟活動;(2)各國政府對跨國經濟活動的稅收協調,其目的不僅僅在於對「稅收利益的分配」,而且在於通過稅收協調促進國際經濟的發展並進而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3)對商品稅的國際協調也是國際協調的重要內容;(4)國際稅收協調最終是通過一國政府與跨國納稅人之間的征納關系來實現的。因此,國際稅收的概念理應包括一國的涉外稅收,國際稅收不能脫離一國的涉外稅收而單獨存在,沒有各國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不會出現國家間的稅收協調關系。[1]

(二)學界關於國際稅法概念的分歧

理論界對國際稅法概念的分歧與上述國際稅收概念的分歧是直接對應的,即也存在兩大分歧,而每種分歧中也存在廣義和狹義兩種觀點。關於國際稅法是否調整涉外稅收征納關系,狹義說認為,國際稅法僅僅調整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而廣義說認為,國際稅收既調整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也調整國家與涉外納稅人間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關於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是否應當包括間接稅,狹義說認為僅僅包括直接稅,廣義說認為涉外性質的關稅等間接稅也包括其中。

縱觀目前中國國際稅法學界的觀點,主張純粹狹義說的學者已經基本沒有了,所謂純粹狹義說,是指既認為國際稅法不包括涉外稅法,又認為國際稅法不包括商品稅法。絕大多數學者都主張國際稅法包括涉外稅法,一部分學者主張國際稅法包括商品稅法。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一種新的觀點,認為國際稅法不包括涉外稅法,但所涉及的稅收不僅僅局限在直接稅領域,商品稅領域只要存在國際稅收協調,同樣屬於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2]

(三)界定國際稅法概念的出發點

我們這里主張最廣義的國際稅法學觀點,認為國際稅法既包括涉外稅法也包括商品稅法。之所以主張最廣義的國際稅法觀點,是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1)從實用主義的觀點出發,國際稅法學是研究調整國際稅收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學科,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國際稅收領域的問題並推動國際稅法的發展與完善。而國際稅收領域中的問題並不僅僅局限在各國所簽訂的國際稅收協定,離開了各國的涉外稅法,國際稅收領域中的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同樣,國際稅收領域中的問題也不僅僅局限在直接稅領域,關稅、增值稅等商品稅領域也存在國際稅收問題,一樣需要解決。因此,為了更好的解決國際稅收領域中的法律問題,我們主張把所有與解決國際稅收領域直接相關的法律都劃入國際稅法的領域。

(2)從部門法劃分的觀點出發,一般認為,國際稅法屬於國際經濟法中的一個子部門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國際稅法也屬於稅法的一個子部門法。而且關於國際法與國內法的劃分,特別是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法的劃分,其標准很不統一,學界也存在眾多分歧,把這些分歧全部拿到國際稅法領域中來看,一方面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分歧,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國際稅法自身理論問題的發展。所以,我們主張在這一問題上暫時不爭論,而是把這些問題留待國際稅法發展的實踐去解決。為了不束縛國際稅法的發展,我們認為主張最廣義的國際稅法更符合國際稅法發展的自身利益。

(3)關於稅法,我們一直主張把稅法視為一個綜合法律領域,[3] 同樣,我們也主張將國際稅法視為一個綜合法律領域,而不是把國際稅法視為一個嚴格的、純而又純的部門法。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與概念並不是一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最後解決的問題,即把國際稅法的基本問題都研究清楚以後再來解決的問題,而不是首先就給國際稅法限定一個概念和范圍。應當是概念符合實踐的需要,而不是用概念來限定實踐的范圍。

(四)國際稅法的定義

關於國際稅法的定義,學界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包括以下幾種:(1)國際稅法是調整國與國之間因跨國納稅人的所得而產生的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4] (2)國際稅法是對國際稅收關系的法律調整,是協調國際稅收法律關系的國際法律原則、規則、規范和規章制度的總和;[5] (3)國際稅法是調整國際稅收關系,即各國政府從本國的整體(綜合)利益出發,為協調與國際經濟活動有關的流轉稅、所得稅和財產稅而產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與跨國納稅人或征稅對象(商品)之間形成的征納關系的國際法和國內法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6] (4)國際稅法是適用於調整在跨國征稅對象(即跨國所得和跨國財產)上存在的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7] (5)國際稅法是調整國際稅收協調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在協調它們之間的稅收關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關系的總稱)的法律規范的總稱;[8] (6)國際稅法是調整國家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和國家間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9]

根據我們所主張的廣義國際稅法的概念,國際稅法的定義應當能夠體現出國際稅法的兩個調整對象:國際稅收分配關系與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其次,國際稅法的定義應當體現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不僅局限於直接稅,還包括間接稅。上述定義有的沒有包括涉外稅收征納關系,有的沒有體現商品稅關系。因此,最適合本書所主張的廣義國際稅法概念的定義應當是:國際稅法是調整在國家與國際社會協調相關稅收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國家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和國家間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10]

(五)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

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與涉外納稅人之間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和國家相互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從發展趨勢來看,國際稅法總是同時對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和稅收分配關系進行共同調整的,已經很難明顯區分出國際稅法只調整其中一種關系而不調整另一種關系。盡管從單個的國際稅收法律規范來看,其調整對象的單一性仍然存在,但已顯得很模糊了。「國家對跨國納稅人具體徵收的每一項稅收,其中既包括了國家對跨國納稅人的跨國所得的征納關系,也涉及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11] 因為無論如何,國際稅收條約或協定必然最終要在國家的涉外稅法中體現並依據這些涉外稅法才得以實施;而國家在制定或修改本國涉外稅法時,也必須考慮到本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稅收條約和協定以及有關的國際稅收慣例,創造本國涉外稅收法制與國際稅法相銜接的「軌道」,從而使本國的涉外稅法不可避免地帶有「國際性」的烙印。

國家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和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二者雖然作為一個整體成為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但在整體的內部,二者的地位又稍有不同。這在於:從國際稅收關系的形成來看,國家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的出現早於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的產生,後者是以前者為邏輯前提而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在表述上總是把國家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放在前面。然而從關系的本質來看,盡管國家的涉外稅法具有鮮明的「國際性」,但同時也是其國內稅法的組成部分之一,涉外稅收征納關系與國內稅收征納關系並無本質不同;而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則從根本上促成了國際稅法作為國際經濟法的一個獨立法律分支的最終形成,並成為其區別於國內稅法的本質特徵。

二、國際稅法的性質

國際稅法的性質,是指國際稅法區別於其它法律領域的根本屬性。關於國際稅法的性質問題,學界尚沒有學者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國際稅法的性質是與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概念、淵源、體系和地位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直接相關的,國際稅法的性質是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以及法律淵源在法律規范上的體現。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對於研究國際稅法的概念、淵源、體系和地位等基本理論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事物的性質總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在與其他相關事物的比較中體現出來的,因此,我們研究國際稅法的性質也要放在一定的參照系中。根據學界討論法律規范性質所使用比較多的參照系,我們選取了公法和私法、國際法和國內法以及實體法和程序法等三個參照系,分別探討國際稅法在這三個參照系中的性質。

(一)公法兼私法性質

公法與私法是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首先提出,後來廣泛流行於大陸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分類方法。烏爾比安認為:「有關羅馬國家的法為公法,有關私人的法為私法。」[12] 當時羅馬法學家並沒有對此問題予以系統闡述,只是企圖把公共團體及其財產關系的法律與私人及其家庭方面的法律作出區別。自古羅馬到中世紀的法律體系一直都是以私法為主,但17、18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為公法的發展和公法和私法的劃分奠定了基礎。在當代,又出現了公法與私法互相滲透結合的趨勢,即所謂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因此,法是否應當劃分為公法和私法以及劃分標准如何確定,這些問題爭論頗多,沒有定論。[13] 縱觀這些分類標准,大體可以分為三類:(1)利益論(目的論),認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為目的的法為公法,維護私人利益為目的的法為私法;(2)主體論,認為規定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或雙方為代表公共權力的法為公法,規定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均為私人的法為私法;(3)服從論(權力論),認為規定國家與公民、法人之間權力服從關系的法為公法,規定公民、法人之間平等關系的法為私法。[14] 現代法學理論認為,任何一種單一的標准都不足以明確劃分公法與私法,因此,一般採用綜合標准,即凡涉及到公共權力、公共關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從關系、管理關系、強制關系的法,即為公法,凡屬於個人利益、個人權利、自由選擇、平權關系的法即為私法。[15]

國際稅法屬於公法還是私法,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學界尚沒有學者討論,[16] 我們認為這與學界對於國際稅法概念的理解是直接相關的。如果把國際稅法定位於國際公法的一個分支部門,那麼,國際稅法的性質就只能是純粹的公法。[17] 但如果把國際稅法定位於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涉外法規范的綜合領域,那麼,國際稅法就有可能具有私法的性質。廣義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兩個方面: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和國家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國家間的稅收分配關系是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在分配稅收利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雖然涉及的主體是國家,涉及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但其中所體現的平等互利的原則與私法關系有諸多類似之處,而且其所涉及的利益也包括個人利益,因此,調整這部分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雖然在整體上屬於公法,但其中蘊含有較多的私法色彩。國家的涉外稅收征納關系純粹屬於國內稅法的組成部分,這一問題就轉化為稅法屬於公法還是私法的問題,關於這一問題,國內稅法學界討論的也比較少,但一般認為由於稅法在主體上涉及到國家這一公共權力組織,在保護的利益上涉及到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且具有強烈的權利服從關系色彩。因此,稅法在總體上屬於公法,但稅法也體現出較多的私法色彩,如課稅依據私法化、稅法概念范疇私法化、稅收法律關系私法化、稅法制度規范私化法等等。[18] 綜上所述,廣義國際稅法在總體上屬於公法,但兼具私法的性質。

㈨ 經濟學,會計,稅法學,是考研裡面的嗎

經濟學會計學稅法學是考研裡面的專業,考研的話可以在其中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專業進行研究性學習

㈩ 國際稅法的國際稅法的體系

關於國際稅法體系的含義,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代表性觀點,一種是從規范性文件的體系的角度來界定國際稅法體系,認為,國際稅法體系是由國際稅收協定和其他國際條約中有關稅收的規定、國際稅收慣例以及各國涉外稅法所組成的法律體系。另一種觀點是從部門法的角度來界定國際稅法體系,認為國際稅法的體系,是指對一國現行生效的所有國際稅法規范根據其調整對象之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組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國際稅法的體系是比照國內法的法律體系的劃分而對國際稅法規范進行相應劃分後所組成的一個體系。
在法學研究中應盡量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保持一致。一般來講,部門法學所使用的概念應與法理學所使用的概念保持一致,各部門法學所使用的具有共性的概念也應盡量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使整個法學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也才能降低不同學科進行學術交流的成本。各學科所使用的概念可分為固有概念和借用概念,對於固有概念,可以在符合實踐需要的基礎上保持其固有的含義,而對於借用概念則應盡量與其在借用學科內的固有概念保持一致,只有在為了適應本學科的特殊性需要的基礎上,而不得不對其加以變動的情況下才能對其進行適合於本學科特殊性需要的重新闡釋與界定。國際稅法體系顯然不是國際稅法學的固有概念,而是直接從法理學借用過來的概念,沒有必要對法律體系的含義進行適合於國際稅法學的重新闡釋與界定。因此,國際稅法體系的概念應與法理學中法律體系的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保持一致,即把國際稅法體系理解為國際稅法的部門法體系。
關於國際稅法體系的組成部分,有學者認為,包括四部分:(1)該國所締結或參加的國際稅收協定或其他國際條約中有關稅收的條款;(2)該國所承認並接受的國際稅收慣例:(3)該國的涉外稅法;(4)其他國家與該國有關的涉外稅法。這里所論述的國際稅法體系是國際稅法的規范性文件體系,與國際稅法的淵源差別不大,甚至就是國際稅法的淵源。與本書所界定的國際稅法體系不同。
還有學者認為,根據國際稅法所調整的國際稅收協調關系的種類,可以把國際稅法分為國際稅收分配法和國際稅收協作法。在國際稅收分配法中又可分為避免雙重征稅法和防止偷漏稅法。在國際稅收協作法中又可分為國際稅制協作法和國際稅務爭議協作法。該學者是主張國際稅法不包括涉外稅法的,因此,其所討論的國際稅法體系也不包括涉外稅法。這種以部門法為出發點的劃分方法,為國際稅法體系的研究帶來了一些新意。
眾多國際稅法學者都沒有探討國際稅法的體系,可能有國際稅法基礎理論研究薄弱的原因,但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即國際稅法本身尚無體系可言?前面已經指出了,這里採用的是廣義國際稅法論的觀點,將所有與國際稅收有關的國際法和國內法都納入這一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稅法本身都不是一個部門法意義上的領域,其組成部分又如何能劃分成各個部門法並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呢?
鑒於此,這里只能從寬泛意義上的部門法角度來對國際稅法的組成部分予以劃分,即根據國際稅法的調整對象及其國際稅法的主要任務與作用來劃分國際稅法的組成部門。在第一層次,國際稅法由調整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的狹義國際稅法和調整涉外稅收征納關系的涉外稅法所組成。在第二層次,狹義國際稅法主要由調整國際稅收利益分配關系的國際稅收分配法和調整國際稅務合作關系的國際稅務合作法所組成。涉外稅法則主要由涉外所得稅法和涉外商品稅法所組成。在第三層次,國際稅收分配法主要由消除和避免國際雙重征稅法以及防止國際逃稅和避稅法所組成。我們這里只是初步提出這種國際稅法體系劃分的觀點,至於其科學性和合理性還需要學界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和探討。

熱點內容
鉅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00:55:41 瀏覽:951
勞動法提前解約賠償 發布:2025-01-21 00:46:09 瀏覽:84
法院涉案款項 發布:2025-01-21 00:39:47 瀏覽: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發布:2025-01-21 00:16:04 瀏覽:513
經濟法法律體系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126
依法治國的保證 發布:2025-01-20 23:53:47 瀏覽:834
中國美女法官 發布:2025-01-20 23:30:49 瀏覽:330
欠條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有圖片 發布:2025-01-20 23:21:48 瀏覽:885
曾志強道德經 發布:2025-01-20 23:01:07 瀏覽:470
綿陽法官通姦的女的叫什麼 發布:2025-01-20 22:24:17 瀏覽:846